[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263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7章 蓋房子,娶媳婦,生孩子

    深秋的京師,西山紅葉霜滿天。京師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而物價卻一天比一天漲的火。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京師的百姓發現,自己的收入確實增加了,官吏們薪水提升了許多,農民們的糧食價格也一直在上揚,農閒時的外出打短工,以及年青兒女們入城進廠做工,帶來的是以前從不曾有過的許多現錢。

    秋收過後,居住在京師盧溝橋附近的農民王富賣出了家裡的糧食,佃種官府的四十畝地今年收成不錯,尤其是豐年之時並沒有出現以往豐年反而糧賤的情況,糧站依然是按照年初預訂的價格一手收糧一手付完剩下糧款。

    今年王富四十畝地,收穫麥子一百多擔,畝產過了三百斤,算是大豐收。今年的麥子收購價是每擔兩元,比南方的稻穀要貴些,除去納稅和納租,以及購買糞廠的糞肥以及從榨油廠買的豆餅做肥,還有種子錢、耕牛租錢,一些還信用社裡的貸款,依然還有很大一筆錢剩餘。

    加之王富今年農閒時去修了一段時間水庫,兩個女兒在紡織廠做工,還有個大兒子在當兵,每月也寄回不少錢來。

    等忙完後,王富把帳一盤,發現自己這個八口之家,今年的收益居然突破了一百塊。這還是沒有算上家裡養的那頭小牛和喂的豬羊雞鴨這些。

    王富還以為自己算錯了帳,特意去村小把校長請來家裡,細細的算了一遍。沒錯,就是一百多塊,一百零七塊多。

    帳可能會算錯,但錢總不會錯,銀元、銅元、銀元券,各種各樣的錢堆了一炕,王富夫妻倆坐在那裡數了半天。然後笑了。

    王富拿了個木盒子把這些錢全裝在一起,這一晚上夫妻倆都沒有睡好,生怕一睡著這錢就不翼而飛了。

    「你說這錢該怎麼花呢?」王富把小錢盒放在枕頭底下,他側著身子面對著妻子,細聲問道。

    一年能賺一百塊,以往真是萬萬不敢想的。辛苦幹一年,不倒欠就是好的。遇上災年,那得借錢欠帳,遇上個豐年,糧價又死賤。以前也沒有其它的什麼出路。一家人就在地裡伺弄那幾畝佃的田。

    不像如今,種地稅少了,清清楚楚的稅擺在那裡,還攤丁入畝了,也不再需要額外的去做勞役。今年王富去修水庫,幹了兩月時間,若是以往,肯定得是白幹的免費勞役,說不定還得自己帶乾糧。但今年他在水庫幹了兩月。還拿到了十塊錢,因為王富以前還學過打石頭,算是個石匠。過去全靠著這手藝,閒時掙兩錢繳各種苛捐雜稅和買鹽。今年卻在水庫工地上評了個十塊的匠人月薪。

    干兩月,回來時如數的拿到了二十塊。

    妻子因為是照顧家裡,因此一直在家,養牛餵豬養羊。養雞養鴨,種點菜,還在家紡線織布。也是貼補家用。

    連兩個未出嫁的女兒,都在不遠的紡織廠裡做工,一個月也能拿到四塊銀元。

    兒子在當兵,若是過去,只怕還得家裡補貼,現在兒子已經是上等兵,每月還能往家裡寄五塊錢。

    「要不先存銀行裡,兒子跟兩閨女也都大了,都該說親了,到時肯定得不少錢。現在就要開始託人去尋對象了,錢得早準備。放銀行裡,隨時能取,還能吃個利息,也安全放心不是。」王富媳婦張氏是個有主意的女人。

    王富其實更想買地,他們現在種的地是官田,他們佃種,按朝廷的規矩,他們是可以贖買自己租種的官田的。前些天王富就打聽過了,現在一畝官田的贖買價格是二十塊銀元,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公道了。

    若不是這兩年大量人口遷移邊疆,他們肯定別想一家佃四十畝地,更別說二十塊一畝的贖買費了。佃種官田,並不需要買田皮,也就是永佃權。但王富總覺得,如果是自己的田,總更好些。萬一哪天政策變了,那他們豈不是又沒田可種了。

    但媳婦卻覺得先得給兒女們說親,贖田的事情可以往後推一推,官府的政策也不可能說變就變不是。

    第二天一大早,王富就約上了同村的男人們,一起去良鄉城裡存錢。一群男人上路,揣著這麼多錢也放心些。一路上,大家都是歡聲笑語,口袋裡有錢,底氣都足了幾分,走起路來都要昂揚許多。

    大家甚至還說著,一會得採買些貨物回家,有說要扯點花布給婆娘女兒做身新衣裳的,有說要給家裡黃臉婆買支釵子的,還有家裡有小孩的,說要買點糖的。有孩子讀書的,則說要去買點紙筆的。

    一路說說笑笑進了城,大家沒敢耽誤,先直往信用社而去。信用社的全名是農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一家銀行。但是面向大漢各地農村百姓的,主要發放的是農村小額貸款,以扶助農民。

    給農民借貸買種子或者買農具,尤其是買牛馬豬崽這些,因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因此借貸的利息向來要低些。百姓或多或少在這裡亨用到了許多便利,因此大家平時存個錢什麼的也多往這裡存。

    不過歡歡喜喜來存錢的王富等人,很快面色就有些不太高興。

    因為櫃檯的信用社職員告訴他們,朝廷剛剛在上個月下調了存貸基準利率,一次性的下調了一個百分點,並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一點二倍縮小到了一點一倍。

    王富等人聽不太明白。

    這時經理過來,跟他們認真解釋,基準利率下調,就是存款和貸款的利息都下降了。王富存一百塊錢,存個兩年定期,年利率是百分之五。兩年就是有十塊的利息。

    但現在下調一個百分點,就成了年利率百分之四,一百塊錢存兩年定期只有八塊利息了。

    「原來一百塊存兩年定期不是有二十塊利息嗎?」王富可是早問的清楚的,別以為我們是泥腿子就好騙。

    經理無奈笑笑,拿來一張表。

    「叔,我們這也是皇室名下產業,可不敢騙你們。原來兩年定期年利率百分之十確實是有過,但那是好早以前的事情了。從去年開始,帝國銀行就已經連續下調了好幾次基準利率了,還把其它銀行的存款利息上浮區間一再下滑,現在我們信用社實行的就是最高浮動的一點一倍。你存一百塊在我這裡,定期兩年,就是八塊八利息。」

    「怎麼利息跌的這麼快!」王富也相信皇室產業這個名頭,以往他也在這裡貸過助農貸,當時極利的利息讓他很是心懷感激。可現在,一時間也很難接受這樣的利息。

    原來王室還記著的是過去兩年定期百分之十的利息,但現在卻只有百分之四。相差太大了。

    「我要存活期呢?」

    「原來是零點七二,現在是零點三六。如果是三個月定期,則是百分之二。」

    聽到這裡,王富越發失望。村裡其它的男人這裡也一臉失望,「大富,咋辦呢,你說?」

    王富想了想,最後決定不存了。

    「不存了,回家。」

    最後。大家都沒存錢,又背著錢回家了,甚至都沒人去逛街買東西。

    悶悶不樂的回到家裡,王富把事情對媳婦一說。妻子聽到利息降這麼低,也覺得很失望。若是原來的百分之十,存兩年,一百塊就變一百二十塊了。可現在。一百塊錢存兩年,才八塊利息。

    「要不,咱們把錢存到其它的銀行去。」

    「沒用。那信用社的經理說了,這利息是朝廷規定的,信用社最高能多比帝國銀行規定的多一成,也才兩年八塊八。」

    「咋這信用社的利息多少,還要由著帝國銀行來管呢?」

    「那帝國銀行就是專門管理各個銀行、銀號、錢莊等的衙門,你說他們能不能管的著。反正現在帝國銀行定了標準,存款利息通通下調一個點,兩年定期的,不管哪個銀行錢莊,最高不能超過百分之五點五,最低不能低於百分之五。都是定死了的。」

    張氏有些不甘心,她覺得自己損失了好大的一筆錢。

    「要不,咱們借給王家。」

    「你不要命了,王家你也能相信。」王富立即喝道。這王家其實也算是王富的同族,不過是個大戶,家裡是個地主,還有不少商舖。其中他們比較有名的鋪子就有當鋪,當鋪是抵押借貸,利息要比正常的銀行錢莊利息高的多。早年王家還放高裡貸,沒少盤剝。

    現在朝廷禁止放高裡岱,還對各銀行的存岱利息都做了規定,就是典當業,也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但王家卻在暗裡地搞起了民間借貸,按朝廷的律法,只要不超過銀行利息的三倍,就不算高利貸

    而朝廷現在貸款利率幾次下調後,最低的利率是半年以內的百分之六。按不超過三倍算,只要不超過百分之十八年利率,依然算是合法的。

    因此王家現在就是搞這種民間借貸,他以銀行一倍半的存款利息,從民間吸引百姓的銀錢存進他的地下錢莊,然後放給那些想貸款者,但又達不到銀行放貸標準的人,按的卻是三倍利息放貸。他一轉手,從中就賺了一倍。

    甚至還搞九出十三歸這樣的把戲,變相的又增加了利息。貸款者從他手裡貸十塊,實際他只給九塊,但一個月後卻得還按十三塊的還。這種手法,其實就是以前王家開當鋪時的盤剝手段,利息相當於百分之十三,但卻是月利復息,相當的狠。這種短期借貸,就是變相的高利貸。

    「九出十三歸,都是被人稱雷公轟的,咱們家不能去做這種黑心生意。」

    王富想了想,「我看,咱們還是乾脆把這錢拿來贖買田好了,一百塊,能贖五畝地呢。」對這事,王富是唸唸不忘。

    張氏卻不肯,張氏看來,現在新朝初立,官家政策也不可能一天一個樣,因此現在自家佃的官家四十畝地,並不會有什麼可擔憂的。既然早贖晚贖都還是一樣能佃種,那何必現在就把這錢花進去呢。

    「我說,咱們還是請人蓋三間新房,然後給小東說門親,現在就開始準備好家具娉禮。早點把媳婦說回來,咱們也早點抱孫子。」

    最終張氏的話還是說動了王富。

    現在有四十畝地在手,兒女又都在賺錢,王富除了地裡產出,每年也能出去打幾個月工,如今的收入確實比較穩了,現在家裡還是住的幾間破屋,兒子大了,要娶媳婦了,總不能還讓他在破屋裡成親吧。

    一咬牙,王富也就同意了。

    「好,咱們起屋,就趁著這冬閒時,請來匠人幫工,屋子蓋起來。咱們蓋大瓦房!」

    蓋房子,在鄉下農村來說,那是頭等大事。許多人一輩子,都不一定蓋的起一間房子。有本事的人,便都喜歡蓋房子。

    王富打算蓋三間大瓦房,磚瓦房,弄氣派一些,弄好了,也好給兒子說媳婦。

    說蓋就蓋,王富當天就去隔壁村尋了附近十里八鄉比較有名的一個泥瓦匠人,請他來幫自己主持建這三間瓦房。

    老匠人過來後,與王富仔細的商談了半天,最後確定了房屋的樣式、大小、位置等,然後確實用料。

    一切都談定好了,接著就請老匠人估算好用料,然後就由王富去良鄉的磚瓦廠訂購磚瓦,購買木料,還得買白灰河沙等等,又得去請一些其它的匠人,還得請好親戚鄉鄰等來幫工。

    每樣東西,都得花錢。

    好在如今的鄉下,三間磚瓦房雖然已經是比較氣派的,但也還只要幾十塊錢就可以弄好了。

    造房子了不能沒有家具,這新房子自然得配上新家具,總不能還用以前的這些破爛,又得請木匠,買木料。

    原本老工匠的預算,是蓋三間磚瓦房,頂多三十塊銀元。

    木匠的預算是屋裡的樓板啊、木裙板、門窗包括床椅桌凳等家具,全一起二十塊銀元。

    花五十塊錢,弄一個帶院子的三間大磚瓦房,那在以前,可是只有地主才有的派頭。

    帶著幾位工匠師傅們預算好的單子,王富便帶著幫工的親戚一起,再次去了良鄉,準備採購各種材料。(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8章 膨脹

    選了一個晴朗的好日子,王富和兩個堂兄弟和兩個大舅子一起趕了兩輛馬車,來到良鄉。

    秋日裡的良鄉,非常的熱鬧,那條年初剛平整過的馬路上人來人往,冬小麥已經種下去了,鋤頭放起,大家如今都有些空閒時間。就算是打算冬裡再去攬點工賺點現錢的人,這個時候也不急這兩天。

    良鄉城裡越發的是如此,人擠著人,好像整個良鄉縣的人都來逛縣城了。路兩邊的商舖都大門打開,店裡擠滿了看貨挑貨的顧客。那些店裡的夥計們一張嘴巴張個不停,一會跟這個說價,一邊又得和那些還價,還得招呼新來的客人。

    就連店舖外,都還沿街擺著許多小攤子,多是些鄉下的百姓帶著自家產的東西來賣,有賣雞蛋的,有賣雞鴨的,有賣小雞崽小鴨崽還有賣小狗小羊的。還有賣蘿蔔賣青菜賣魚,甚至還有不少賣鹹菜賣小板凳賣竹椅子賣蘆席的。

    以前這良鄉可沒有這麼熱鬧,這兩年,倒是一天比之一天熱鬧了。

    不過現在王富沒有空在這街上逛,他們拉著租來的馬車,得趕去良鄉的磚瓦廠拉磚瓦。

    磚瓦廠在城外,他們穿過縣城後到走了不遠,便在一座小山下看到一片片的磚堆。

    磚瓦廠的磚瓦很多,工匠工人也多,到處都是一堆夫訴磚和瓦,紅磚綠瓦,看著好不讓人高興。

    磚場裡有許多馬車,看樣子都是來拉磚買瓦的。找到磚廠的一個管事,王富才知道,這裡的磚瓦雖然都多,但都已經有主了。

    王富一聽就急了。

    「這麼多磚呢,怎麼就說沒有貨呢?」

    「哎呦,老哥哥喂,俺也真不是哄你,你見過哪個有故意往外推生意的。是今年買磚瓦的人確實多,俺原本也是沒有料到啊。秋收一過。這來買磚買瓦的人就都湧來了,你也要幾千,他也要幾千,我們這磚廠原本也沒多少存貨。結果一下子都被訂完了。」管事有些不太好意思的道。

    「老哥,你一定得勻點給我啊,你看我車都拉來了,家裡工匠和幫工都請好了,就等著拉磚瓦回去呢。沒磚瓦,我這房子可蓋不了啊。」王富急道。

    「哎呦,真是沒辦法,別人都是先來,還給了訂金的啊。」

    「幫個忙大哥,我給現錢,現拉現給。」

    管事一臉為難的樣子,王富連忙掏出一包大前門,這包煙可是他買來裝門面的,本來準備發一根。現在只得忍痛把一包都塞給了管事。

    管事的推辭了一二,收下了煙。

    「這樣吧,我去跟我們廠主說一下,看能不能幫你先安排個千把塊磚瓦出來。」

    王富的堂兄道,「千把塊磚可不夠啊,起碼也得五千塊以上。」

    「你們打算蓋幾間房,全都用磚嗎?」管事問。

    王富點頭,「打算蓋三間磚瓦房。」磚瓦房在這個時候,還是相當氣派的,既然要蓋。王富當然想蓋好點。三間正屋肯定得是磚房,然後院子柴房什麼的,倒無所謂,木屋土屋都沒事。

    「其實我覺得三間房的話也不一定要用這麼多磚。多牆用磚,內牆用木頭,會比較划算一些。如果這樣的話,三間正房有三千塊紅磚就夠了,我們這裡現在磚是一塊銀元兩百塊磚,三千塊磚就只要十五塊銀元。加上瓦錢。總共有三十塊就足夠了。」

    王富他們卻被這價格嚇了一跳。

    這個一塊磚都要五文錢了,一個大饅頭才只賣五文錢呢,一個雞蛋都不過賣八文錢,現在一塊磚居然就要五文。買塊磚等於買個大饅頭

    「兄弟,你這價格也太離譜了吧,我們村裡王員外家三年前蓋的房子,那時一塊磚不過兩文錢,你這都漲了不止一倍了。」

    管事笑道,「哥哥哎,三年前能跟今天一個樣嘛。三年前,你種地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吧?如今可不同以往了,不說那些當官做吏的,個個漲薪水。就說咱們普通種地的,那也是收入大增啊。你看看這外面,來拉磚的這些個兄弟,都是和你們一樣,田裡豐收,手裡攢了點錢,都想著蓋幾間新房子,給兒子成親呢。如今我們這裡啊,根本忙不過來,磚一燒出來,立馬就被訂了。若是幾位嫌貴,那我們也只能說抱歉了,如今這磚瓦還就是這個價,而且說不定過些日子,可能還得漲。其實我們也沒辦法,如今什麼都在漲價,這燒磚的師傅工錢,也都早翻了好幾翻了,還有這工人的人工,以及我們燒的薪炭,哪樣都漲價了啊,連我們這稅都漲了。」

    「姐夫,咱還買不?」

    王富很糾結,他當然希望能夠把三間房子蓋成磚瓦房,可這價錢也實在是貴,光磚瓦就得三十塊銀元,這還沒算其它木料、工錢、伙食等花費呢。

    這樣算下去,這三間磚瓦房的花費可就有些超支了。

    王富想了一會,最終還是一咬牙,「買!」

    「大兄弟,我們買,能給我們安排磚瓦嘛,就按你說的,磚瓦三十塊銀元。」

    「一時可能沒這麼多現貨啊,要不你們先拉一批回去,後面的先等等?」

    王富看著那些排隊等磚瓦的人,哪裡肯等,萬一到時屋子修一半,沒磚瓦了,那怎麼辦。

    「我給現銀,磚瓦給齊我立即就付完銀子,一文不少。」

    管事見王富這麼痛快肯付現款全款,很是高興。他這磚瓦廠的磚瓦確實很火現在,很多人來買,但也有很多人都是先付一部份款子,然後還要欠一部份,約好一年內付清的。若是王富給一次付清,當然是最好。

    管事當事拿了主意,給他們勻出所需要磚瓦。

    買了磚瓦還得去買石灰、石頭、木材、桐油等,結果在良鄉轉一圈下來,王富他們發現這些東西普遍比幾年前王員外家建房子裡買的材料上漲了許多,有些甚至漲了兩三倍。

    要不是兩個小舅子和兩個堂兄弟都表示願意支援王富點錢,王富都有打退堂鼓的意思了。

    可一看到那火爆的行情,現在不是各種貨物漲價漲的厲害,而是搶貨的人更多,到哪都能看到排隊的人。

    要不是王富狠心提出一次性付現。只怕他都還買不到。

    拉著磚回去的時候,王富也在縣裡買了些肉。

    他發現肉也漲價了,如今肉價居然要五分銀一斤,王富割了四斤肉。就要了兩角銀子。付錢的時候,王富覺得很肉疼。他已經尋思著,到時還是把自家養的豬殺了,省的來買這麼貴的肉。

    可這樣貴的多,那屠夫肉攤前居然也還擠著那麼多的人。

    用那屠夫的話說。今年秋收過後,各種物價漲的厲害,大家手裡又都有點錢,可銀行的存款利息又跌的那麼厲害,大家都怕物價繼續漲,怕手裡的銀錢不值錢,越發的急著多買些東西。

    蓋房子,買布匹買木料打家具,給兒子娶媳婦,給女兒置辦嫁妝。總之,現在這個緊靠著京遠南邊的城裡,大家都在搶買東西,都在急著花錢。

    晚上,王富和妻子張氏躺在床上,兩人又失眠了。

    先前是因為家裡突然有了百塊銀元巨款而興奮的失眠,而此時,則是突然發現這百塊銀元居然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值錢。

    他們家要蓋的這三間磚瓦房,初算下來,一間起碼得花三十六塊錢。三間屋子,得花費一百零八塊,這還沒算上工錢。幾個工匠還有他們的徒弟以及幫工的錢,估摸下來。也得要三四十塊,如今物價漲的厲害,工匠們也提出了工錢要求,比早兩年漲了許多。

    這樣一算,他們家這三間磚瓦房蓋好,外加到時還要建個院子。再加蓋廚房、柴屋、豬圈牛棚等,就這,加起來起碼得一百五十塊了。到時若要給兒子娶媳婦,還得置辦娉禮等。

    「當家的,今天聽說鄰村春生家給兒子說了一門親,對方開口就要八十塊的彩禮錢呢!」

    「天啊,八十塊,他們怎麼不去搶。」王富氣哼哼的道。

    張身也嘆了一聲,「怎麼這銀元突然就這麼不值錢了呢?」

    王富想了好一會,才道,「我們現在賺的也多了,大家手裡都有錢,這賣東西的自然就神氣起來了。好比說親一樣,一家女百家求,女方家自然就要求高了。」

    張氏道,「咱們家一個兒子卻有兩個女兒,反正不會虧。」

    王富聽到這話,不由的笑了。

    早年間,窮苦人家沒錢給不了彩禮,便往往會採取換親的方式。兩家有兒有女的人家,互相換親,各自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對方家兒子,這樣一來,大家也就都省了娉禮和彩禮了。

    還有些人家,則更是早做準備,兒子才幾歲,就立馬抱養個女嬰做童養媳,早早給兒子預備好了媳婦。

    「其實比起以前,咱們的日子還是好過許多了,起碼咱們不愁吃不愁喝,現在還能蓋的起房了。雖然貴了些,但咱們這不過是攢了兩年多點的錢。蓋三間新房,甚至都不用真正欠帳,三個孩子每月都能賺錢呢。」

    「不過這彩禮還是漲的嚇人,八十塊呢,都快夠蓋兩家磚瓦房了,若是蓋石頭瓦房,三間都夠了。你說這些人家也真是,他們家就沒有兒子了,一個個哪裡是嫁女兒,簡直就是賣女兒了。」張氏很不高興的道。

    「咱們家可是有兩個閨女呢,你到時打算收多少彩禮?」王富笑問。

    「兩丫頭還小呢,一個才十四,一個才十五,怎麼著也還得再過兩年,晚點嫁人好,待十七八也不遲。」張氏道。現在兩個女兒在紡織廠做事,一個月有四塊薪水,若是加班甚至還有加班費,在廠裡還包吃包住,甚至一季發一套衣裳。兩女兒也老實,發了薪都知道拿給家裡。

    一月四塊,一年做滿,還能拿十三個月薪,有五十多塊,兩個姑娘一年都能賺到一百塊了。若是晚兩年出嫁,都能為家裡賺上兩百塊。

    自家女兒給家裡賺的錢,拿著豈不比索要高額的彩禮更好聽?

    可惜現在這銀元沒以前那麼值錢了,要不然。一年五十塊銀元,那都相當二十多兩銀子了,以前王富這樣的壯勞力種十年地都未必攢的下這麼多錢。

    王富睡不著,坐了起來。從炕廚裡摸出自家的小錢箱,掏出兩個銀元。

    他拿著手裡仔細的打量著,這兩塊銀元銀光閃閃,正面還有皇帝的側面頭像,這麼精美的銀元。多好啊,可現在居然沒以前那麼值錢了。

    前明的時候,那時候銀子多值錢啊,不值錢的是銅錢。可那也是因為那時的銅錢多是些私鑄的假錢劣錢,質量很差,都沒什麼銅,又薄又白,有些甚至能直接捏成兩半。當時大家都不喜歡這種錢,可銀子還是很值錢的。

    尤其是每年到了稅收的時候,大家去兌換銀子交稅。那時銀子總要比往常貴上一兩層。那時的銀子,可沒有現在這銀元這麼好。

    就是如今的銅元,也跟銀元一樣鑄的很好的,圓圓的一個銅板,連上還有齒紋,兩面都有字和花紋。

    「這銀元怎麼就不值錢了呢?」王富百思不得其解。

    京城,紫禁宮裡。

    這股著越來越厲害的物價上漲風波,也讓朝廷的財務卿頭疼無比。

    朝廷新從日本得到了大批的黃金和白銀以及銅塊,帝國銀行鑄幣局下各廠,得到了充足的原料後。全力開工日夜加班,鑄造出了大量的銀元銅元,甚至還鑄造了不少價值更高的紀念金幣。

    論理說,這麼多真金白銀投入。朝廷的金銀儲備更充足了,大漢的貨幣也應當更堅挺才對,怎麼現在卻出現物價飛漲的情況呢。

    財務卿陸維章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也無法穩住目前的物漲繼續上漲,只能入宮面見皇帝,向皇帝請罪。

    「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便會出現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這個時候市場上就是賣方市場。」劉鈞對於國丈陸維章的恐慌,卻表現的很平靜。

    「其實眼下的狀態並不用太過驚慌,目前的物價漲幅還算正常,甚至可以說,如今的這個程度的通貨膨脹,其實對於朝廷來說,還是有益處的。」

    陸維章很迷茫,這還算正常,還能是有益處的?

    「你得首先明白,為什麼會出現如今的這種物價上漲,原因何在。找到根子,你才能解決問題。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如今出現的通貨膨脹,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國民的收入增加。」

    「這兩年,從朝廷官吏到軍中將士,其薪水待遇都是在不斷提高的,甚至還有大量的老師,以及商業領域裡的那些工匠、工人等等,其薪水也都大幅提高了。大家薪水都提高了,甚至提高了好幾倍,一來大家手裡錢多,增加了消費需求。二來工匠工人們的薪水提高了,也就意味著商品的成本也在提升,尤其是朝廷的工商稅制,使得工商業都無法逃稅,這些稅收,其實商家最後也都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

    「一方面是大家手裡有錢,購買力上升,一方面卻又是商品的成本上升,尤其是當需要量大於商品供應量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成了賣方市場,物價必然上漲,貨幣購買力也就必然下降,這就是薪水推動通貨膨脹。」

    陸維章完全沒有從這方面想過,或者說想的沒這麼透徹。可現在在皇帝的話語中,他瞬間把握住了這種微妙的關係。

    薪水的提升,原來還有這樣的連環關係。不論是官員還是將士或者老師們的薪水,還是工匠工人們的薪水,他們的薪水都不是憑空變出來的。官員將士以及老師等吃國家財政的薪水,來自於國家財政,而國家財政來自於稅收。

    稅收很大部份,也是附加到了生產成本上,最終附加到了商品價格上的。

    而那些生產環節的人工的工資上漲,也一樣讓商品的成本上漲,導致價格上漲。再加上大家的工資都普通的提升之後,大家手裡有錢,購買力又上升,於是需求大於供給,賣方市場形成,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產生。

    「眼下的通貨膨脹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除了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還有部份是由於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那些商家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也會有意的提高產品的價格,尤其是那些壟斷性的行業。還有一些行業,也通過同業的行會、商會,聯合起來一同漲價,以提高利潤,最終推動了物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導致了通貨膨脹,那就是我們目前的各項移民、建設等朝廷政策,使得國內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種軍工、運輸、基建、礦產、冶金等等行業的全面擴大,加工製造業帶動了原村料的需要增加,巨大的內需,過快的增長,導致了商品供應不及,最終出現通貨膨脹。」

    對於眼下這種情況,劉鈞是不擔心的,只要不是結構型通貨膨脹,和輸入型通貨膨脹,那麼如今這種需要拉上型通貨膨脹,並不是什麼壞事。短時間裡,可能會造成一點小小的混亂,但出不了大亂子。

    朝廷近年來接連不斷的下調存貸基準利率,就是要給工商業更好的融資環境,同時有著大量的金銀儲備,朝廷的貨幣就算貶值,也不會貶多少,更不會出現不可控制的信用破產問題。

    「現在你明白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吧?」劉鈞問。

    陸維章點點頭,「既然商品供應不足,那就想辦法爭取把供應量提上來。」

    「就是如此,脈已號正,現在只要按方下藥就可以了。」(未完待續。)

    PS︰  感謝我愛我姐我弟的打賞,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9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剛剛召開的帝國財稅會議上,皇帝給了一眾財稅大臣們一劑強心劑,皇帝告訴他們,通貨膨脹並不可怕,甚至適當的通貨膨脹還是對朝廷有利的。

    現在發生的通貨膨脹,完全是穩定且受控的,是可以預期的,朝廷完全可以穩穩控制制國家經濟這隻巨獸,不讓它脫韁。

    當天的會議結束之後,帝國銀行,也就是大漢的中央銀行立即發佈最新通告,宣佈大漢的存貸基準利率再次下調零點二五個百分點,以進一步降低工商業的融資成本,為大漢的工商業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公司法和證券法也正式通過了內閣和皇帝的審批,開始全面實施。在這兩部法規中,朝廷以法律條文形式,確定了工商業的合法權益。在證券法下,那些經過證券局審批的公司,將得到發行證券以籌集資金的資格,可以利用民間資本以擴大生產,同時也保護那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公平公正公平的合理健康發展秩序。

    按照這個證券法所規定的,要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大漢帝國律法以及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帝國證券監督管理局以及財政部核準。任何未經依法核準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公開發行證券。

    在這兩條消息通過各大報紙傳出後,許多敏銳的商人,都發現了即將迎接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不過這個變革究竟將如何開始,許多人還是處於觀望之中。

    就的消息見報之後,新成立不久的證監局衙門,立即迎來了第一批申請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

    大漢皇家銀行、大漢農業銀行、大漢工商銀行、大漢建設銀行、大漢交通銀行、大漢農村信用合作社。

    第一天,這六家掛著皇家名號的銀行,就由各銀行的總裁親自帶隊前來證監局申請。這六家先後成立的銀行,都是從當年的四海銀行裡衍生出來的,除了做為中央銀行的帝國銀行,這六家銀行都是由皇帝佔據最大股份,並且已經私下招募過股了。這六家銀行現在也是大漢金融界的巨無霸,都是網點佈局遍佈了整個大漢各地,相比起那些錢莊、銀號、錢鋪等規模的同行,他們的地位那是無可撼動的。

    其實這六家銀行根本不缺資金。甚至也不需要公開上市這麼麻煩,只要他開個口子,就會有無數的人想投資入股。

    但劉鈞準備開個好頭,同時也算是把銀行的紅利與帝國百姓分享一下。當然,這樣的公開發行證券。對於這六家金融業巨頭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如果有更充足的資金,那麼他們的擴張能更迅速,甚至把銀行開到南洋,開到歐洲去都是有可能的。

    無數的人看到這六家銀行進了證券所,大家都在看著這第一個吃螃蟹的。

    證監局長趙小山親自前來會見六家銀行總裁,一番見禮後,大家就坐,六家銀行代表團與證監局以及財政部兩家朝廷官方代表,另外還有都察院、大理寺兩家特殊的隊伍列席。他們參與此次會議,也是做法律方面的支持。

    趙小山做為第一任證監局長,親自得到皇帝的指點,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些瞭解,但心裡確實有些沒底。

    畢竟這種事情,前無古人,他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

    但皇帝說過一句話,不懂沒關係,沒經歷過也不可怕,什麼事情都有第一次。小心一點。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總能趟出一條路來。

    為了表示對此事的重視和支持,皇帝還特意安排了這六家皇帝名下的優質資產過來打這頭一炮。

    「諸位,你們確定要申請公開發行證券嗎?」趙小山問。

    六位銀行總裁依次點頭確認。

    「那麼好吧。按規矩,我還要先問一句,你們都是已經按公司法正式登記註冊的公司了嗎?」

    再次得到確認後,趙小山繼續道,「按照新頒布的公司法和證券法規定,要申請發行證券。首先得符合以下條件。一,為大漢帝國登記在冊的公司,第二,公司淨資產不低於一百萬塊銀元。第三,公司上會計年度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百分之六。第四,本次發行後累計公司債券餘額不超過近一期末淨資產額的百分之三十。第五,公司上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

    「此外,我在這裡鄭重提醒,你們現在所發行的證券,為不可轉換的公司債券,但可以流通。債券有約定到期償還時間,到期後須償還本息。所發行之證券,購買持有者並非公司股東,所持有債券也不能轉換為公司股份,也不能干涉公司經營,但公司須定期公佈財會報告。」

    「不可轉換債券的期限最短為一年,最長為六年,債券的利率由公司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但必須符合朝廷的相關規定。」

    這種不可轉換的證券,其實也就是一種公司發行的債券,到期償還本息。並不能直接買了就轉換成為公司的股份,也不能成為股東,更不能干涉公司事務。

    雖然從發展規律來看,發行可轉換的證券,其實才更符合發行公司的利率。

    不過正如劉鈞和趙小山所說的一樣,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沒有前例可遁,必須摸著石過河。因此也不能太激進,得一步步慢慢來。

    而且就算是這種不可轉換的公司債券,只要操作的好,一樣能對大漢的工商業起到巨大的幫助,雖然暫時能夠取得這種資格的公司,要求極高,得一百萬的淨資產,還對淨收益等做了詳細的要求。

    但寧願謹慎一點,也不能出了亂子。

    不過有一點,這些公司債券雖然不能轉化為公司股份,但卻可以流通。但公司發行債券,以及購買者,都必須經過證券公司公開操作。

    趙小山申明這幾條後,便是六家銀行開始按要求提親審核材料,各種公司文件,資產證明,財務報表。收率表等等。

    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弄好的,雙方都很明白。

    「我們會在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的,到時會第一時間通知你們。」

    「靜候佳音!」

    一番客套後,六家銀行代表告辭離開。

    趙小山看著桌上留下的那一堆報表。苦笑了一下。

    「好了,現在開始工作,按要求審核,盡快完成。」

    一名吏員道,「大人。這六家銀行可是皇家產業,優質的不能再優質的產業,真還需要審核?」

    大家心裡都清楚,根本沒審核的必要,肯定是沒問題的。

    「當然要審核,而且要認真審核,最後你們還得做一會詳細的審核報告提交上來,我不希望看到有半點打馬虎眼的意思,誰要是想糊弄我,那最好趁早打包走人。我這裡不需要這樣的人。」

    一眾官吏這時才打起了精神,知道這開門第一炮一定得打響。

    六家銀行的申報材料非常完美,但證券監督管理局依然認認真真不敢有絲毫鬆懈的審核了好幾遍,最終在報告提交的半個月後正式通知了六家公司。

    「非常高興六位總裁能親自走一趟,你們的材料審核完畢,都已經通過了,現在,你們可以拿著我們的審核報告去天津證券公司公開發行債券了。」

    拿到了這紙批文,六位總裁接著便趕往天津。

    大漢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證券交易所,目前便設立在天津。而並非設立在北京。按證券法,六家銀行雖然拿到了證監所和財政部的批文,但要上市,也還得過他們那一關。

    首先。六家銀行得建立股東大會,成立董事會,還得成立監事會。六家銀行現狀都一樣,皇帝就是六家銀行最大的股東,在六大銀行的持股份額都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它的一些股份。都在上千家小股東的手裡,這些小股東,幾乎都是勳戚權貴,他們手裡的股份,都是由皇帝特許參股,其實也是皇帝對他們的一種賞賜,給予他們的大量紅利。

    這些股東其實心裡並不願意公司上市,去公開發行什麼公司債券,六大銀行,雖然同是銀行業務,但各自經營有不同的側重,比如交通銀行,那是主打交通和運輸這方面的業務,甚至造船這個巨大的產業,也多是他們的客戶。

    農村信用合作社,則是紮根在全國各地府縣裡,是主要面和那些農民的,搞的是小額農業貸款等。

    雖說各有側重不同,但現在在各自領域裡,基本上還沒有真正的對手,他們的利潤是極其驚人的。可皇帝現在卻把這塊蛋糕,要拿出去公開送人,怎麼不讓他們暗自嘆息,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吃下債券,但他們也知道,皇帝若不是要拿好處送人,也根本沒必要發行債券,公司並不缺錢。

    皇家銀行的註冊資金是一千萬銀元,現在的總資產是一億八千萬銀元。這次皇家銀行總裁按照皇帝的授意,向天津證券交易所申請公開發行兩千萬塊銀元公司債券。

    皇家銀行公司債券分為一年、三年和五年三期,其中固定利率一年期票面年利率百分之三點三五,三年期票面年利率百分之四,五年期利率是百分之四點七五。

    而眼下同期的銀行定期儲蓄分別是一年期百分之三,三年期百分之三點八點,五年期百分之四點三五。

    如果買皇家銀行的公司債券,一萬塊的本金,一年期的債券利息比銀行多得三十五塊,三五年的每年多得四十塊。一萬塊本金,一年期能得息三百三十五塊,三年和五年的到期後分別能得到四百塊和四百七十五塊利息。

    這樣的利息,比銀行高出了不少。買了債券後,他們就是銀行的債權人,而不是股東。風險不大,萬一銀行破產倒閉,他們做為債權人能夠優於股東分紅得到債務償還。

    當然,皇家銀行這樣的公司,是沒有人相信會倒閉的,起碼這債券期內的五年內不可能倒。

    當然,也並不是說就是沒有風險的,這最大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風險。若是通貨膨脹率超過了這債券的利率,那麼這債券就沒有錢賺還會虧,但是把錢存銀行也一樣會貶值。若是放在家裡,則虧的更多,除非能找到好的投資生財的路子。

    皇家銀行發行的這兩千萬債券,票面金額為五、十、五十、一百、五百、一千,六個票面數額,全部為不記名式公司債券,變更之時無須登記更改。可以流通交易,到期之後,本息一起償還。

    對於皇家銀行來說,五年期的固定年利率不過百分之四點七五,但是同期銀行的五年貸款卻是百分之六點七五,高出了整整兩個點。

    這其實有些類似於變相吸儲,皇家銀行多付的那點利息,對於兩千萬可長期使用的銀錢收益來說,不值一提。不管怎麼看,皇家銀行定的這個債券年利率都非常的划算。而對於那些購買的投資者來說,這又是比存銀行划算的一項投資。

    尤其是這個面額,從五元起到一千元,最低五元的投資門檻,讓絕大多數有意之人都有機會投資參與。

    同一天,其它的五家銀行,也一起提交了他們的債券發行計畫,從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五百萬元公司債券,到工商銀行的一千五百萬,六家銀行合計發行了八千萬公司債券!

    這些債券將面向所有的百姓公開發行,期限為一、三、五年,可流通不記名固定利率到期本息償還。

    經過一段時間的各方面宣傳後,無數人都一直關注著這件事情的進展。

    龍漢二年十一月初一,六家銀行正式在天津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公司債券,六家銀行八千萬元的公司債券,僅發行的當天,就被無數盯著這個新鮮事務的商人們瓜分了。

    一天時間,八千萬債券售罄,這個結果一出,真的震驚了無數關注的人。

    許多人都沒有想到,這個證券交易所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一天時間八千萬塊銀元的交易量啊。

    這讓許多野心勃勃的商人們都看到了一條無比光明可行的道路,那就是證券交易市有更加龐大的資金,同時從這裡募集資金也比從銀行貸款更加的划算。

    而且若是將來朝廷開放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讓證券,允許債券發行後到一定時期時,可以由購買者自願選擇轉為公司股份,債券轉股份,公司都不用償還本息,直接以後分紅就行了。那個時候,他們豈不是能夠從交易所募集到更多的資金,以迅速擴張自己的商業王國?

    不過許多小商人也看到了這次六家銀行上市所經歷的許多關卡,不說其它的,僅是一百萬淨資產的這個硬性要求,就足以卡掉無數人了。更別提還得有年淨收益百分之六以上,還有諸如什麼公司的現金之類的諸多要求,但不管怎麼樣,這確實是已經開了一條很好的口子,讓商人們無比心動的口子。(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0章 太子之爭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在大漢國運蒸蒸日上,皇帝的威望一日更勝一日的時候,劉鈞卻陷入了後宮的煩惱之中。

    李貴妃所生的皇次子吳國公劉和垣被晉封為朝鮮郡王,成為了大漢第一位封王者,也是第一個封王的皇子。雖然劉和垣這個朝鮮王實際上只是掛著朝鮮王的名頭,朝鮮的事務他什麼都管不了。

    但這畢竟是大漢第一個封王的皇子,尤其劉和垣還是皇次子。

    皇長子劉和坤可是陸皇后所出嫡子,沒理由貴妃生的皇次子封王了,皇后生的嫡長子卻還依然是個國公的道理。

    這幾年,陸皇后對於劉鈞的後宮倒也是很寬容,她知道厲害的男人,總會有很多女人,這是管不了了。她不想惹皇帝不》無>錯》快,因此只要不妨礙到自己的地位,也就不加干涉。可是現在,事涉嫡長子,陸皇后就不那麼淡定了。

    在今年皇帝東征日本時,陸皇后又產下一子,現在陸皇后對於兩個兒子的權益看的十分的重。

    當劉鈞一返京時,陸皇后就向皇帝直接提起了兩個嫡出皇子的封爵問題,她直白的表明,希望皇帝考慮冊封皇嫡長子劉和坤為皇太子,並希望嫡次子,也就是她剛生的皇七子能夠封王。

    陸皇后能夠容忍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容許他將大群的蒙古、女真等貴族女子迎入宮中,甚至皇帝娶朝鮮公主、日本女王入宮,也沒有反對,可事涉自己的兒子,她就不會絲毫讓步。

    此前皇帝不肯封太子,說是皇子們年紀還小,先封國公。陸氏也就聽從了。但現在任什麼李氏的兒子就封王了?

    她的兒子那是皇家嫡子,尤其是劉和坤,不但是嫡子,還是嫡長子。做為皇帝和皇后的嫡出長子,冊封他為太子那是極自然的事情,將來這個龐大的帝國,自然也得由他來繼承。

    嫡長制可以說是宗氏繼承製的核心,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宗法繼承製度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嫡子,就絕不會立庶子,只以嫡長立,不以庶長立。在嫡子之中,則立長不立賢,不立最優秀最賢的,而立最長的。

    這個嫡長制保證的就是繼承製度的秩序,因為賢不賢是可能會有變化的。但長幼卻是不會變化的。立嫡立長,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公平和穩定性,不易起爭亂。

    但是陸皇后向皇帝提起此事時,皇帝卻沒有接受她的請求。

    劉鈞沒有直接說並沒有考慮嫡長繼承製。在劉鈞看來,嫡長繼承製自然是有其優秀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之處。有利的自然就是容易保持傳承的穩定,不易生亂。但不足的地方。當然就是嫡長不一定是最優秀的,若是嫡長子只是一個平庸,甚至不合格的繼承人。那麼把一個龐大的帝國交給他來繼承,無疑是一種極壞的選擇。

    當然,現在皇長子劉和坤才三歲,誰也不能保證他就不會成為一個賢君。

    但劉鈞不願意去賭,因為這孩子也有可能並不適合繼承人的位置。而一旦早早立為太子,到時想改變,卻很難了。先立再廢,更加不可取。

    劉鈞打算慢慢看,他現在已經有十三個兒女了,其中有了七個皇子,最大的才三歲,最小的才三個月。

    而且劉鈞才二十多歲,以皇帝那麼多妃嬪以及如今的年紀來看,若是皇帝勤勞耕耘,而醫療又能做好看護,少點夭折,皇帝生個二三十個皇子甚至生五六十個上百個都不是問題。

    漢時的中山靖王,明朝時代王系的一位郡王,那都是兒子過百的。

    在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皇子中,誰知道哪個最優秀?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劉鈞並不肯早立皇子。之前他以皇子年幼為由,還特意只封兩個皇子為國公。可現在因為皇次子封為郡王,終於讓陸皇后不肯等待了。

    儘管劉鈞跟皇后解釋,封次子為朝鮮王,只是為了合併朝鮮所需,因為劉和坤有朝鮮王室血脈,立他為朝鮮王,能夠更好的安撫朝鮮百姓。

    可陸皇后不能接受這樣的理由,她不反對立劉和垣為朝鮮郡王,但長子應當立為太子,嫡次子也必須立為郡王。

    劉鈞是個不輕易被改變的人,皇后的要求,他並不接受。在幾次不愉快的交談過後,劉鈞甚至不再見皇后。

    皇后求見,劉鈞讓內侍直接擋駕,以政務繁忙等為理由不見。

    這天,陸皇后面對再次出來對她說皇上正忙無空見皇后的內侍再也無法容忍了,她不顧內侍的阻攔,直接就讓自己的宮人過去推開了內侍,然後一頭闖進了乾清殿。

    「陛下,國事再繁忙,也得以龍體為重啊,臣妾為陛下燉了一鍋人參烏雞湯送來給陛下補補身子。」進了殿,陸氏儘量保持著面帶微笑。

    劉鈞拋下手裡的奏章,面帶著一絲不快,但他還是耐著性子。

    「如今天氣越發寒冷,皇后產後不過百日,眼下正當好好在屋裡調養身子,怎麼還專程給朕燉雞送來?朕一切尚好,若無他事,朕讓人送皇后回宮休養。」

    對於皇帝這種相當於逐客令的言辭,陸氏感到心裡如放了一塊冰。可她還不能惱,她知道自己這段時間逼迫過緊,已經惹皇帝不快。她不想把兩人關係再弄僵,真僵了,對自己對兒子都不好。

    她儘量緩和語氣,「聖上,臣妾身子調養的不錯,只是小七自今晚起就沒什麼精神。」

    劉鈞坐直身子,沉吟了下,並沒有如陸氏所期待的那樣馬上起駕去皇后宮中看望七皇子的意思,而只是轉頭對身邊的內侍道,「速傳太醫,前往為七皇子看視,一有結果立即報與朕知。」

    內侍傳旨去了。劉鈞又拿起一本奏章看了起來,不再理會皇后。

    這種反應,讓皇后無法再繼續呆下去。她告辭退出,出了乾清宮,皇后感覺心中委屈萬分,真想痛哭一場。

    以前她若有什麼要求,皇帝總都會滿足的。可是這一次,她各種辦法都用過了,強硬過,也服軟了。但皇帝根本就是軟硬不吃,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毫無緩和妥協的餘地。

    可她不能把這種委屈流露出來,更不能讓別人知道皇帝不肯立太子,她只能強忍著把淚水憋回去。

    回到自己的坤寧宮,皇后看到三歲的皇長子劉和坤那張小臉,越發的委屈。不行,他生來就應當是太子,這是他應得的。誰也不能搶去。

    思來想去,陸氏覺得自己是不可能轉變皇帝的態度了,唯一的可能就只有太上皇的皇太后。

    陸皇后叫來宮人,讓她們為皇長子穿戴好衣服。自己又親自抱上了七皇子,然後便往太上皇皇太后的宮中過去。

    太上皇和皇太后對於皇后帶著兩個嫡孫過來,非常高興。

    「小孫孫來看皇祖父和皇祖母了。」太上皇笑著把長孫抱在自己的膝蓋上,逗弄著孩子的小臉。才三歲的長孫跟祖父很親,已經知道奶聲奶氣的喊皇祖父好。

    「這孩子真聰明,才三歲。上次我教他百家姓,他都已經能背好長一段了,不愧是皇長,大漢帝國後繼有人了啊。」

    陸氏聽了心裡高興,「父皇莫要說這話,和坤現在只是國公呢。」

    太上皇劉修卻道,「小和坤是皇家嫡長,如今不過年幼,等過幾年自然就會立為皇太子,這還能有變。」

    三歲的孩子,可以說夭折的風險已經很小了。尤其是劉和坤還已經接種過了牛痘,不會再有天花的風險。

    天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造成大量孩童幼年夭折的元兇,這是一種過去根本無法防治,且一旦得天花,就可能有極大致死率的可怕病癥。不管你是皇家天潢貴冑還是普通的草根子弟,一旦得了天花,能不能活,就得看天意。甚至說不定好了後,還會留下一臉大麻子。

    但在兩年前,大漢御醫院已經根據皇帝的指點,通過給孩童主動接種牛痘,利用這種並不危險的牛身上的痘病還防治天花。牛痘和天花有些類似,但只在牛身上發,而且其危害性遠不如天花。

    當把這種牛痘接種到孩子身上後,會發點燒,但很快就會好去,且接種牛痘後,就能不再出天花,這項發現,使得通過牛痘接種術,過去天花帶來的可怕情況已經大大改變。

    皇長子劉和坤接過牛痘,如今已經三歲多,沒有了天花的威脅,三歲的皇子,基本上意外夭折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因此在太上皇劉修看來,劉和坤已經可以立為皇太子了,也應當立為皇太子。

    「可是陛下似乎對和坤有不滿之處,很是反對立和坤為太子。和坤如此聰明,我不大道他哪裡做錯了什麼,使得皇帝對他不滿,也許是我做錯了什麼,讓皇帝遷怒到坤兒身上。」陸氏說著眼裡已經帶著淚花,「父皇,如果陛下真是因我之故,而遷怒於坤兒,那我願意不做這皇后,只求皇上不要因此不喜坤兒,他還這麼小」

    劉修聽了哼了一聲,「你自進我劉家門,從未有失德之處,坤兒更是如此聰明可愛,皇帝怎能如此對待你們母子。我不管他在外面是如何的文成武德,但在我面前,他還是我的兒子,你是我劉家的兒媳,坤兒是我劉家的長孫,這事我為你們做主。」

    說著劉修乾脆就抱著孫子站起身來,「我現在就去找皇帝去,我倒要聽聽他如何向我解釋清楚。」

    「啊!」皇后看著公公抱著劉和坤就往外走,一時都有些不知是驚訝還是感動。

    劉修抱著孫子走進乾清殿,一路上侍衛們根本不敢阻攔。

    「皇帝,聽說你最近忙的連看兒子的時候都沒了,我特意帶著坤兒過來看看你。」

    劉鈞只得放下奏章,起身迎接。

    「本來說這兩天要辦一次家宴,把兩位兄弟和幾位姊妹和一眾甥佷都接進宮來,陪著二老樂樂的。」

    劉修見機道,「哦。是嗎,我還以為說我和坤兒爺倆哪得罪皇帝了呢。」

    「你是我父親,坤兒是我兒子,血濃於血,最親不過如此,我怎麼敢呢,只是最近確實太忙。之前去日本,使得積壓了不少事情等著處理。」

    「這樣就好,我也放心了,我還以為這孩子哪裡惹你不快了呢。我說皇帝啊。坤兒如今也三歲多了,又接種過牛痘,你看這孩子,如今長的虎頭虎腦的結實無比,還特別聰明,之前我親自教他讀百家姓,都已經能背誦許多了,將來長大了,一定大有作為。你看。是不是應當早些冊立坤兒為太子,早立太子,也早安人心啊。」

    劉修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父親,太子為一國諸君。更是一國之本,其重要性父親當也知道。坤兒還如此年幼,雖然現在聰明,但誰又能保證長大後依然會聰明且賢?」

    劉修臉色有些不太好看。「嫡長子繼承之法,難道不好?陛下難道意欲拋此祖宗成法,反欲立賢不立長?皇帝。立賢不立長,這可是取禍之道,動亂之源。」

    有些話,劉鈞跟陸皇后不會說的那麼明白,但對自己的老爹,卻沒這個顧忌。

    「立長還是立賢,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也並不反對立長,也非一定要立賢。只要嫡長有守成之資,我也還是會選擇立長。但如果長子連中人之質,守成都做不到,我也不可能把這麼龐大的帝國交到他手裡。」

    「父皇,現在說這些都還太多,這些皇子不到二十歲,都無法真正看出他們資質品性如何。我不打算現在匆匆的立太子,太子好立,但若選擇錯誤,卻會是個相當麻煩的事情。」

    皇帝如此明白無誤的說出他並不反對立賢不立長這樣的態度,太上皇劉修十分震驚。

    「可現在皇次子被封為王,皇嫡長子卻依然還是國公,此事只怕會引起不好的猜測,這對坤兒不公平。」太上皇十分喜愛劉和坤,這個時候還在為孫子爭取。

    劉鈞道,「垣兒封朝鮮郡王,也是因形就勢。況且,那朝鮮郡王又不是分封,和朝鮮之地並沒有什麼真正的關係,頂多也就是俸祿多些罷了。也罷,朕也不能厚此薄彼,以免傳遞了什麼錯誤的信息。」

    當天,皇帝頒布詔書,繼冊封皇次子劉和垣為朝鮮郡王之後,又一次封皇子為王。這一次,封的卻是皇長子劉和坤,皇帝下詔冊封皇長子劉和坤為日本郡王。同時還在詔書中詔令天下,以後皇長子未滿十八歲前,一律不再正式授封爵位,而只稱皇子,以排行區分。如今的七位皇子,除了皇長子封為日本郡王,皇次子封為朝鮮郡王外,其餘五位皇子皆只稱為皇子殿下,其品階為二品,位在總理參政之下。

    陸皇后沒料到最後太上皇出馬,也不過換來了這麼一個結果。皇長子劉和坤不但沒被冊為太子,反而被封了個日本王。在陸氏看來,這個什麼日本王還不如朝鮮王呢,畢竟朝鮮王冊封在前。

    可皇帝詔書已下,陸皇后再有不滿,也無法改變了。他甚至後悔去找了太上皇,如今自己不找太上皇,說不定皇帝也不會封長子為日本王。

    哪怕只繼續掛著過去的那個國公爵位,也遠比現在的日本王封爵強上許多啊。

    陸氏大失所望,當天水米未進,只是躺在床上生悶氣。

    到了晚膳過後,她還靠在床頭悶悶不樂,這時有女官前來,稟奏說陛下今晚將前來坤寧宮,讓皇后娘娘準備接駕。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PS︰爺爺住院做手術,這幾天得去陪房照顧,可能暫時沒辦法寫了,提前通知下大家,非常抱歉!等有空後,會努力更新的,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謝謝!

    第690章太子之爭︰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1章 同歸於盡

    精奇裡江,黑龍江左岸最大支流,源自外興安嶺南麓,長達兩千餘里。這是一片富裕的江東平原,曾經索倫諸部世代生活漁獵的地方。

    多爾袞當初決定從哈爾溫撤到瑗琿來,而不是往黑龍江口撤,也是覺得這片地區更加的肥沃,如果女真在這裡站住腳,利用從中原漢人那裡得到的農耕技術,能在這裡休養生息。

    當多爾袞帶著自己的那點殘兵敗將,靠岸登陸,踩上那片黑土地時,他已經遠離了瑗琿城。

    大清的北京已經失守了。

    這幾年來,他們丟棄了東京遼陽,丟棄了盛京瀋陽,又撤離了新京哈爾溫,如今北京瑗琿也丟了。

    他恍惚的站在河岸上,愕然的看著這個越發荒涼的世界。

    他雖然在剛遷移北上瑗琿的時候,來過精奇裡江沿岸一次,但此刻呈現在他眼前的一切對他來說,依然是陌生無比的。

    一剎那間,他被這無比的荒涼而震懾住了,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這就是我們將要重新生活的地方?

    他在心裡對自己發出了疑問,我們連廣大的關外遼東地區也守不住,現在帶著幾千殘兵敗將,婦孺老弱,武器不足,錢糧不夠,怎麼樣才能在這裡立足?

    這一切他全然不知,也早已經精疲力盡。

    多爾袞發了一會愣,然後邁起沉重的腳步,往前走去。

    河岸邊臨時的營地,擠滿了一群群背著簡單行李的人,他們的身邊到處放著鐵鍋、水殼還有毯子被子,有的還帶著雞鴨。

    這些人心慌意亂的走來走增,有的則麻木不仁的坐著,有的傷員則乾脆只能聽天由命的靠在樹下睡著。

    多爾袞知道這裡並不安全,這裡離瑗琿也沒有多遠,但是眼下一場大雨過後,河裡水勢大漲。渾濁的河流裡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冰凌,這樣的時候沒法繼續往上游逃去。

    臨時營地更像是一個難民營,一個殘酷的事實很快擺在了他們的面前,他們從瑗琿出來時逃的匆忙。並沒有充足的糧食,甚至連禦寒的毯子衣服也不足。更別提路上突圍時,還與一支漢軍的突擊隊遭遇,好不容易突出來的這些人中,還有不少的傷員。在這個寒冷的北方,他們缺醫少藥。

    「我們不能在這裡呆太久,漢軍各種兵馬很快就會追過來。漢人有一支水師艦隊,先前還被攔在瑗琿下游不遠處,但現在估計瑗琿城已經被漢軍攻破了,下游的堡壘攔截也散了。漢人的水師船會順著精奇裡江一路追過來的,還有那些索倫部的賤種,他們對這裡比我們還要熟悉,漢人有他們做為嚮導,我們根本甩不掉他們。」

    濟爾哈朗充滿著悲觀道。

    「我知道。但我們現在沒法在河裡走,只能上岸。我們食物不足,還得打獵,還有許多傷員,大家也都幾天沒有休息過了,現在需要暫時的休整」多爾袞無奈的道。

    瓖紅旗的一位將領這時忍不住道,「我們不論往哪逃,漢人都不會放過我們的。」

    眾人一陣沉默,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沒有人願意聽他提醒。可就算如此。只要還有一線生機,大家都不願意束手就縛。

    「那個該死的豪格,他死後不得見大清列祖列宗!」

    一名愛新覺羅恨聲罵道,豪格不但早就背叛了大清。而且在這次漢軍的圍攻瑗琿的戰鬥中,濟爾哈朗等率領著清軍最後的主力拚死守在小興安嶺一線。可最後豪格卻帶著他那些叛徒軍隊偽裝成了八旗兵,直插防心最薄弱的連接地帶,給了清軍致命一擊。

    「那個狗娘養的,虧他還是太宗長子,如今卻以同族的屍骨來做他的晉身之梯。」

    豪格如今在漢朝。已經爵至開國縣侯,還擔任總兵官之職,手下統領著那支由女真降軍組成的建州鎮,在這兩年與清軍的交戰中,一直擔當著衝鋒的位置,對他們的昔日同胞沒有絲毫仁慈手軟。

    「也許我們應當投降。」

    終於還是有人提出了這句話。

    多爾袞冷笑了兩聲,他相信肯定早就有許多人這樣想著,只是一直沒有人敢當他面提出來。說不定,早背著他不知道談起過多少投降之議了。

    又有一人接話,「為了給女真留幾個種,考慮一下吧,總不能讓女真亡族滅種吧?」

    「也許投降漢人,比如今這樣會好點。豪格降漢,不也還一直高官得坐,封侯晉職嗎?」

    多爾袞無力的揮了揮手,「事到如今,已經是無力回天,大清國也已經亡了,女真族也就我們這些人逃出來了。想逃的,想降的,我也管不了大家,也不想攔著。想要降的,你們可以留下你們的武器,留下你們的糧食、毯子等,然後往南去,或者在這裡等漢軍。不想投降的,我會帶著大家繼續往北走,能走多遠是多遠,若能得上天保佑,保佑我們能逃出生天,我們會在北方休養生息!」

    有人迫不急待道,「大家都沒有什麼糧食,都給北走的,那我們怎麼辦?」

    許多人接腔,都不肯把糧食武器等全交出來。

    多爾袞最後讓了一步,「也罷,糧食你們自己留著,但武器得給我們,我們往北去,需要武器。」

    爭論了半天,最後半數多的人都打算南下投降,只有極少數人願意繼續北逃。各位將領們又把這一結果告訴臨時營地裡的那三千餘人,最終只有不到一千人願意北遷,其餘人都已經累了,他們認命了,情願留下來投降漢人。

    「想降漢的,把武器給我們,然後你們移到河邊那塊地。願繼續北上的,我們在北邊這塊,大家在這裡吃最後一頓飯,然後散夥,各走各道。」

    在多爾袞的特別要求下,最後那兩千餘準備去投降的女真人,還是把攜帶著的武器都給留了下來,糧食則沒有讓出來。

    北上和南下的分為兩邊。要南下降漢的移到河岸邊,要北上的則隔著不遠處休整。

    「那些懦夫!」

    濟爾哈朗站在兩邊的中間,衝著河岸邊吐了一口口水。

    多爾袞的臉色陰沉的可怕。

    夜幕很快降臨,兩個相隔不遠的臨時營地裡都升起了篝火。一些打來的獵物則架起來燒,配著一些逃離裡攜帶著的食物,幾天來大家難得吃了一頓熱飯菜。

    夜漸漸深沉,河岸邊也慢慢安靜下來。

    在多爾袞的營地裡,此時多爾袞已經全副武裝。在他的身後,是五百名同樣全副武裝起來的八旗戰士。這五百人,幾乎都是兩白旗的戰士,也是女真人最後的精銳,過去一直承擔著多爾袞親衛的角色,在白天的選擇裡,他們幾乎都一致選擇跟隨多爾袞繼續共進退。

    「我們真的要這樣做嗎?」濟爾哈朗也是不願意降漢的人之一。此時,這個獨臂的親王,被多爾袞委託把守營地,而他自己。則要帶著自己的五百親衛,去剷除那些懦弱無能的軟骨頭。

    「我寧願親手殺光他們,也不願意看到他們降漢。女真人可以敗,但絕不能這樣沒有骨氣!」

    說完,多爾袞拔出劍向前用力一揮,五百兩白旗戰士沉默著衝向相隔不遠的河岸營地。

    河岸邊,那些人完全沒有料到自己的同胞會轉身殺來,翻臉不認人。許多人吃飽之後正在沉睡,連日來,大家都疲憊不堪。一想到終於不用再逃竄,等降漢之後,也許就能有一個安穩的日子,他們都很快陷入夢鄉。

    暗夜偷襲。五百精銳兩白旗戰士,對兩千手無寸鐵,毫無防備的女真旗人,這完全就是一場屠殺。

    等有些人反應過來時,已經晚了,他們恐慌。他們大喊,他們求饒,可多爾袞和他的親衛已經殺紅了眼,他們揮著刀劍四處砍殺,毫不留情。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或者是傷員。

    在多爾袞眼裡,當這些人打算投降漢人時,他們就已經不再是女真人了。這些叛徒,這些懦夫,大清正是有了這些人,才會一敗塗地至今。

    屠殺一直持續到了天亮,當晨曦微露,東方露曉之色,河岸邊是濃烈的血腥味道。遍地的死屍,鮮血把那片河岸都染黑了,連河水都變紅了。

    許多兩白旗戰士在那片死屍之中,翻找著。

    他們正按多爾袞的要求,從這些死人身上,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帶走。糧食、衣物、鞋子,一切。

    清晨,剩下不到一千女真人在同伴們的屍體旁,吃完了早飯,然後起程繼續北上,他們無法乘船,只能沿著河岸向著北方邊走邊開闢一條道路前行。

    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一行人走了一天,還沒走出二十里路。

    到傍晚時分,精疲力盡的女真人發現了追兵。

    追兵來的很快,女真人剛發現他們,可還來不及逃跑,就被追上了。

    來的是由索倫人做為嚮導的一支追兵,領頭之人正是建州鎮總兵官豪格侯爵。

    一番交手,多爾袞一邊瞬間倒下了數十人,最後剩下的幾百人被豪格的兵馬圍在中間。

    「多爾袞,很高興看到你還沒有死掉!」豪格冷眼望著多爾袞。

    「豪格,你甘心做漢人的鷹犬,對的起太祖和太宗嗎?」

    豪格望著多爾袞,心裡滿是恨意。當初若不是多爾袞三兄弟使計,太宗死後,皇位理應由他繼承,可多爾袞為了一已私慾,卻執意阻攔,最後讓一個三歲孩童當了皇帝,多爾袞自己做了攝政王,把持朝政。

    甚至後來那一次西征,本來他是主帥,可多鐸兄弟卻又故意奪他帥權,最終使得女真在燕北大敗,那場大敗,也讓女真徹底敗亡。

    那時,自己最終選擇了歸順大漢,因為他知道,有多爾袞在,大清就沒有他的位置。

    「多爾袞,你有何資格說這種話,瑗琿城的八旗子弟還在抵抗,你卻已經帶著人棄城而逃。你甚至就在二十里外的河邊,屠殺了兩千不欲再戰的同族。多爾袞,大清完全就是亡在你的手裡。」

    多爾袞冷哼一聲,緊握著手裡的劍。

    「成王敗寇,何足多言。今天,就讓我們了結過往的恩恩怨怨吧!」

    「你想怎麼了結?」

    「就讓我們決鬥。」多爾袞看了眼四周,在他的周圍,只有不到一千人,能戰者不足一半。而包圍他們的人,卻有不下兩千,他們還有馬,還有火銃。

    自知逃脫無望的多爾袞,只希望最後能生的硬氣點。

    「決鬥?都到這個地步了,你難道就不想著歸順大漢?」

    多爾袞搖了搖頭。

    「看來你是有自知之明的,你就是想降,也難逃死路一條。」

    「廢話少說,你敢不敢與我一戰。」

    豪格跳下馬,身邊的將領勸阻,可豪格不予理會。

    「有機會能手刃此賊,我豈會錯過,你們都聽好了,一會誰也不許插手。若是我倒霉的死在此賊劍下,你們切不可放過他們,將他們全都帶回去,若有人反抗,通通格殺勿論。」

    豪格提著自己的劍,卻把佩帶的手銃扔到一邊。

    「啊!」

    兩人大喊一聲,都握著劍向對方衝去。

    雙劍交擊,火星四濺。

    劍撞擊到一起後,兩人又迅速錯開,然後都迅速轉身,再次揮劍劈砍過去。

    「你」

    豪格看著自己肋下入肉的短劍,有些不敢相信,多爾袞居然在轉身時又掏出一把短劍,出其不備的一刀捅進了豪格的肋下。

    「就算死,我也要先帶走你這個叛徒!」多爾袞冷著臉道。

    「那就一起死!」

    豪格吐出一口血,握劍的手卻是用力的攪動幾下,剛才多爾袞完全不顧防禦,用大劍耍了個花招,故意露了破綻,誘豪格一劍捅進他的腹中,他自己卻也得以把短劍捅進豪格的肋下。

    多爾袞根本就知難逃一死,所謂的決鬥,不過是費盡心機也要殺掉豪格。

    大劍在腹中攪動,多爾袞痛叫一聲,右手卻猛的拔出短劍,又狠狠的往豪格肋下連插幾天。

    豪格掙紮著嚮往退,跌倒地上,他按著自己不斷噴血的肋下,感覺力量在流失。

    「殺光他們,殺!」

    臨死之前,豪格用盡力氣怒吼一聲。

    多爾袞握著那把滴血的短劍,也摔倒地上,口中猶自喊著,「殺!」

    兩支女真隊伍,絞殺在了一起,槍聲,喊殺聲漸漸停止,那不到千人的殘餘清軍,已經被打著大漢建州軍旗的另一支女真人斬殺一空。

    多爾袞和豪格也早已經氣絕身亡。

    Ps︰爺爺在醫院搶救無效去世了,這兩天得辦喪事,願爺爺一路走好。

    這兩天更新可能沒法保證,但以後會努力更新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2章 開門七事

    菜市街早上天還沒有亮就熱鬧了起來,送菜過來的菜農,來批發上菜的菜販子,還有那些早早起來擺攤的。還有不少人喜歡大早上來買頭批新鮮菜,冬日裡的早晨總是亮的很晚,菜市場的人早早的掛著燈籠開始營業。

    菜市場裡人聲嘈雜,擠滿了買菜賣菜的人,每個菜攤主都將自己最新鮮最好看的菜擺在攤子最前面,連夜送來的新鮮蔬菜,還灑上了些水,顯得更精神。那些從附近河裡水庫裡運來的魚蝦,一些聰明的攤主甚至在下面墊上了冰。

    菜市場菜式很足,劉鈞一大早陪著麗娜來逛菜場。回京之後,他又恢復了每週週末微服出宮,去麗娜的德國飯官,住菜市街的四合小院。劉鈞甚至在上週末還與麗娜擺了酒席成了親,就邀請了菜市街胡同的一眾鄰居,還有麗娜的一眾在漢的親朋,婚禮簡單而又熱鬧。

    成親之後,麗娜住進了劉鈞的四合小院,但也依然還經營著德國飯店。如今,德國飯店的連鎖店已經一共開設了十三家,遍及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等數城,生意是蒸蒸日上,收益頗豐。

    「生菜多少錢一斤?」

    麗娜的漢語已經說的非常好了,論普通話,她甚至比不少本地大漢百姓還要好的多。其實如今德國飯店經營的這麼大,她這個東家根本不需要來買菜,用劉鈞的話說,掌握整個盤子就夠了。

    但麗娜也有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每週她總會抽出一兩天時間,大清早的親自跑一跑京師各個菜場,這樣一來,她就對於飯店的原料採購這個環節有更清楚的瞭解。

    「生菜五文一斤。」那個攤子的老闆是個中年婦人,看著比較忠厚的樣子,但手腳卻十分伶俐,同時能招呼好幾個客人。女人出來擺攤做生意,其實在中明以後就十分普遍了,但如今在大漢朝。這個情況卻更進了一步。

    如今的大漢,似乎人人都向錢看,個個都在爭著賺錢,不但男人們在外掙錢。年輕的夥計姑娘也進工坊賺錢,甚至是那些婦人,也一樣開始在外拋頭露面的賺錢。

    「黃瓜呢?」

    「黃瓜也是五文一斤。」那位大嬸用遠不如麗娜的普通話道,她的普通話裡似乎夾帶著一點山東口音,但也畢竟是北方口音。也不妨礙溝通。

    「五文一斤,貴了些吧?」

    「五文一斤哪貴,一點也不貴的好不,你們要看下現在是啥季節啊,這季節吃黃瓜,以前可是只有皇上和達官貴人才能吃的到的呢。還有這生菜也是,那以前都是泰西那邊才有的,早先也都只有貴族家和大飯館子裡有的。」

    那黃瓜和生菜確實很新鮮,尤其是這個季節的黃瓜,那是反季節蔬菜。很早以前。就有暖房冬季種蔬菜,最早是皇家種的專供宮廷的。後來大戶人家也會弄個暖棚,到如今,精明的菜農,也開始搞起了反季節種植。

    這種反季節蔬菜的盛行,最重要的還是如今肯買的人多了,說到底,還是大家手裡的錢多了。

    「白菜呢,這季節白菜正當季,總不會貴吧?」劉鈞笑著道。

    「白菜也有好些種呢。俺這有油白菜、黃芽白、包心菜、大白菜等好幾種,最便宜的是大白菜,兩文錢一斤。黃芽白三和包心菜三文一斤。」

    劉鈞拿著支鉛筆把這幾樣的價格都計在一個小本子上,本子上已經記了好幾組數字。是在其它攤位上問的價。

    雖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價,可菜價卻關係民生,菜的價格,其實能反應出很多情況。

    在龍漢二年開始的物價上漲,如今看來已經有了穩定的趨勢。

    今天早上陪著麗娜轉了一大圈,走了京師五個菜場。還有兩個在城外的批發市場。各種菜價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從牛羊豬肉,雞鴨鵝,到河魚海鮮,以及各種蔬菜和數種糧食價格。

    目前,糧食的價格還比較穩,從龍漢元年到現在,基本上都保持著一個比較固定的價格。其中大米的上米價格基本上保持在每擔兩塊銀元上下。

    中米、下米以及粳米都更便宜一些,但市場上也還有不少價格比較高的米,多是關外運來的東北大米,以及從暹羅、緬甸、越羅運來的南洋大米,這些米都是極好的米,口感更佳,但價格也更高。最貴的暹羅香米,每擔達到五塊左右。

    麥子的價格跟上米價格相當,也在兩塊一擔左右,但麵粉的價格則要高出不少。

    總的看來,現在上米的價格相當於以往一兩五銀子一石。

    過去一石是大約一百五十三斤半的樣子,而現在糧食主要以擔為主計量,一擔是一百斤。原來用銀子按兩算,現在用銀元按元算,一兩銀子相當於兩塊銀元左右。

    因此現在兩塊銀元一擔的上米價格,其實相當於原來一兩五銀子一石米。算起來,比起崇禎時期,糧價其實還低了許多,但比起萬曆時期還是高出不少,那時一兩銀子在豐年能買兩石糧。

    不過如今的糧食價格,主要是由朝廷政策主導的。由於劉鈞認為眼下國家大力發展工商,士工商階層的收入大大增加,為了讓農民階層收入提升,改變貧困面貌,劉鈞把糧食的收購價一直定在一個較高於明代時的位置,特別是有了糧食收購保護價後,農民就算豐年,也不會遇到穀賤傷農的情況。

    糧食的收購價格的偏高,自然也就導致了糧食市場售價的提高。

    上米二十文一斤,這個價格比過去確實高,但細思一下,如今大漢的百姓收入普遍的提高了不少,就算一個普通的紡織女工,一月最少也有四塊銀元,她們每月除了廠裡包吃住外,掙下的薪水還能買上兩百斤大米,比之過去,她們的購買力還是增強了許多。

    而且現在市場上兩塊一擔,只是上米價格,中米和下米、粳米則要便宜不少,尤其如今還有許多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的推廣,使得糧食市場上也有大量的玉米、土豆、紅薯等粗糧,這些糧食價格更便宜,普通的家庭若是粗細糧搭配,那麼口糧花費並不大。

    大豆價格和小米相當,但比米麥要低一些,黑豆和高粱等則又更價格低些,與土豆紅薯相當。

    逛了一圈菜市場下來,劉鈞發現,京城菜場的供應量很足,且菜式很多。哪怕現在已經是臘月了,可菜場上依然到處可見各種綠色的新鮮蔬菜,黃瓜、白菜、蘿蔔、芹菜等。

    同時雞鴨魚肉也很豐富,京師現在有專門的屠宰場,每天有專人檢疫然後屠殺,最後批發到各個菜市場。

    河裡、水庫裡、海裡的魚產,每天也源源不斷的送進京來。

    新鮮的鯉魚,不過每斤二十文錢,一斤豬肉三十文,牛肉二十五文。這個價格讓劉鈞很是意外,牛肉居然比豬肉便宜,鮮魚只相當於一斤米錢。

    一開始他還覺得奇怪,印象裡牛羊肉總應當比豬肉貴啊。後來他仔細的尋問過菜場的人,總算知道了原因。豬肉比牛肉貴,一來是因為大家以前牛肉吃的少,並不太習慣吃牛肉。畢竟在大漢把蒙古納入帝國,蒙古的牛羊源源不斷的輸入中原以前,私自宰殺耕牛還是違法的,一般人並沒有機會吃牛肉。

    這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許多人覺得牛肉全是瘦肉沒油。一般百姓買豬肉,都喜歡買帶膘的肉,喜歡吃肥肉,肥肉有油。

    此時的南方人主要吃菜油,北方人多吃豆油,還有部份茶油、芝麻油等,菜油和豆油的價格,一直是與豬肉價相當的。因此,油其實比較貴。

    許多百姓買肥豬肉,還能炸豬油,覺得相當划算。

    就如劉鈞今天在菜場肉攤上看到的,賣的最好的豬肉就是五花肉,板油也最搶手。相反,豬蹄、排骨這些,並不太受青睞,得靠搭頭,買幾斤肉搭點排骨什麼的,基本上跟豬頭是一個價,都是極便宜的,不算肉價。

    牛羊肉和豬排骨,瘦肉這些,喜歡吃的是那些大戶人家,一般的大漢百姓,還是更傾向於肥肉,越肥的肉越受歡迎,講兩指膘三指膘。要買板油和五花肉,得趁早,要不然,來晚了就只能買瘦肉了。

    豬腳跟豬頭,更是只有肉價的一半,有時甚至還不到。豬頭多是由那些熟肉店買去,拿回去做滷肉熟食。

    倒是蔥、蒜都比較貴,蒜苔一斤十五文,大蔥一斤十文。

    一角銀元也就是一百文錢,能買四十五個鴨蛋,或者買五十四個雞蛋,折合百文能買鴨蛋四斤,或者雞蛋四斤半,一斤也就二十五到二十二文,比一斤米略高些。

    相比起糧食價格,這些蔬菜肉蛋等價格明顯還是較低的。

    鹽的價格倒是比較高,這個是專營,帶有人頭稅的意思。各地的鹽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每斤鹽售價三十文。

    油、醬油和醋的價格,也與鹽價大致相當。

    如此一比,油鹽醬醋茶,這五樣東西,最貴的其實還是茶葉。(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3章 三駕馬車

    如今茶葉是對外出口貿易的一項大宗商品,據劉鈞所看到的奏章報告,朝廷今年一年產銷的茶葉數量是相當驚人的,達到了一億多斤。其中內銷五千多萬斤,外銷四千多萬斤。

    大漢茶葉種類繁多,價格也不一,但出口價格大致為平均每擔茶四十塊銀元,合每斤四百文錢,這個價格是鹽的十多倍。

    鹽價每擔三塊,朝廷徵稅兩元,稅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七,而茶稅則是按百分之二十徵收,出口茶葉一擔徵收八塊銀元。

    今年朝廷鹽的銷量達到了三千多萬擔,鹽稅收入六千多萬塊銀元。

    而今年朝廷出口四十多萬擔茶葉,光出口的茶稅也多達三百多萬塊,內銷的茶葉價格稍低些,但一樣是一宗大額稅收,達到一百多萬塊銀元,僅茶葉一項,今年的茶稅就達到了五百多萬塊銀元。這個茶稅比起明代時,要高出許多。明代時,茶稅低時一斤一文,高時一斤十文,不過明代時就連一斤一文的茶稅也收不齊,朝廷一年的茶稅收入低的可憐,根本收不到稅。

    大漢百姓今年消耗了五千多萬斤茶葉,平均下來,差不多每人年消費茶葉一兩左右,這個數字並不大,茶葉市場依然還很巨大。

    三十文一斤的鹽,三十文一斤的油、醬、醋,二十文一斤的大米。

    另一項重要的商品糖,白糖的售價多為八塊一擔,一斤要八十文。

    但最貴的還是茶葉,不過茶葉種類多,各種價格的都有,貴的一斤得幾百文,但便宜的也有二三十文一斤的碎茶。

    劉鈞細細的算了一下,如果京師一個八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用至少得要五十塊銀元。但是這個家庭只要有兩個勞動力,那麼以現在京師裡一月至少四到五元的收入,他們一年收入也有上百塊。

    而如果是一個官吏、或者軍人、教師這些公職。他們的收入則更高。

    這樣算下來,百姓消費開支增大了,但他們的收入更高了,而且他們在消費的時候。其實已經向朝廷交納了許多稅收,並不需要再額外的承擔許多負擔,總體來看,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

    大漢強盛了,百姓也確實的享受到了紅利。工商業的興盛。拉動了內需,也讓大量的剩餘勞力,都有了賺錢的機會。

    這個結果,劉鈞早在大臣們的奏章報告上看到了,但自己親身體會到,則又是一回事。一早上,劉鈞的心情都非常好。

    歷史上西班牙人走了****運,在美洲發現了金山銀山,每年一船船的金子銀子往回運,不知道讓多少國家羨慕過。可是西班牙人挖回的那些金子銀子。卻都是王室和貴族們所壟斷的利益,普通西班牙百姓並沒得到什麼好處。

    王室和貴族們有錢後,奢靡無比,大把花錢。

    他們從歐洲各國購買各種商品,一船船的銀子運到東方,購買東方帝國的絲綢、瓷器、茶葉、蔗糖等等,向英法等各國購買大量的原材料、糧食等。

    他們以為有錢能買來一切,但結果卻是西班牙嚴重的通貨膨脹,普通百姓的日子越發的艱難。西班牙人沒有拿這些錢卻發展自己的經濟,沒有去升級自己的產業技術。

    結果就是他們在美洲挖金子銀子。然後再一船船的運到了歐洲和東方,給各國輸送白銀,給各國提供了無數就業機會,給他們的發展造血。

    當美洲金銀產量下降後。西班牙人的問題終於來了,他們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窮的只剩下錢了,他們現在是既沒了錢,也沒有了其它一切。

    而歐洲各國卻在西班牙人的喂養下,越長越龐大了。

    最終。狂傲不可一世的西班牙人沒落了。

    劉鈞覺得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大漢必須引以為戒。不論是戰爭還是貿易,都得讓國家得利同時,也讓百姓分享紅利。唯有如此,才能民富國強。

    大漢這兩年南征北戰,征服蒙古、女真的同時,又吞日本並朝鮮,既得到了大量的土地也得到了無數的人口以及財富。不過劉鈞沒有拿著這些錢就享受揮霍,也不是修宮殿,而是用錢迅速的升級著大漢的工業體系,煤炭鋼鐵、軍工製造、造船,並在不斷的加強交通運輸。

    戰爭帶動軍工製造業,軍工業又給上游帶去大量的訂單。同時,貿易興盛,也使得工商業繁榮,而大量的基礎建設,也在拉動著製造業、原材料等上游的興旺。

    無數的崗位新增,給許多大漢百姓多了賺錢的機會,而這些收入增加的大漢百姓,消費也自然提高了,轉而又帶動著內需,又刺激著生產加工行業。

    朝廷也在這些環節中,徵收了一筆又一筆的稅收。

    這是一個完美的良性循環。

    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戰爭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大漢如今的經濟,甚至有一些戰爭經濟的味道了。

    戰爭、貿易、建設,這三架馬車,正拉著大漢帝國一路狂奔。

    中午,在大前門的那家德國飯店一號店吃了頓麗娜親手做的拿手豬腳。席間,麗娜提出準備再開幾家新店。

    「外東城就要開始興建了,順天府已經啟動了好幾個建造項目,目前,順天府已經辦了好幾場拍賣會,好幾塊地已經被拍賣出去了,現在幾個建築商都爭相啟動項目,其中順發工程公司的那個商業街項目已經開始招商了,我覺得那地段不錯,想要買個商舖開家新店。」

    今年十月的時候,劉鈞還在日本,順天府尹劉鍵又搞了一次隆重的天下比武大會。這個比武大會其實就是劉鈞跟劉鍵提過的運動會的模式,搞了許多個比賽項目,先是各省的選拔賽,選出全省各項目的優秀者,然後以省為代表團,最終彙集京師,參加天下比武。

    賽馬、跑步、擊劍、游泳、標槍、鐵餅、鉛球、摔跤等等,一共有一百多個項目。每個項目都設立了一二三名,設立金銀銅牌,還有相應的獎金。同時各省代表團還一起競爭總獎牌和總金牌榜。

    身為皇帝的兄弟。劉鍵償過搞這種盛會帶來的經濟甜頭後,把這次比武大會辦的很成功。吸引了無數的商家和百姓入京,甚至還帶動了一把京師的博采業。

    持續半個月時間的比武大會,引得百姓喝彩連連。也大大促進了京師的商業,直接間接的收入,讓順天府大賺了一筆。

    手裡有了錢,劉鍵也就越發的不甘寂寞了。

    劉鈞一回來,他就上奏報呈了一個項目。劉鍵打算重啟北京外城修建計畫。他打算先修建東外城,項目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一年時間,三年後把東外城修建完畢。

    對於劉鍵的這個計畫,劉鈞一開始並不太支持。

    因為劉鈞並不覺得城市人越多越好,京師現在已經超過百萬人口,確實已經有些飽和,但最好的解決辦法並不是繼續修建外城,劉鈞認為好的辦法應當是在北京周邊修築一批衛星城。

    衛星城是後世英國人最早提出的一種概念,指的是在一些大都市外圍。建立既有就業崗位,又有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設施的城鎮,是在大城市的交警或其以外的外郊地區,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而新建或擴建的具要相對獨立性的城鎮。

    這種圍繞中心城市像氣象衛星一樣的城鎮,因此叫衛星城。

    在後世,百萬人口的城市,也就一些地級市的規模,那些大都市,都已經是超過千萬人口的超級人口大城。

    不過在這個時代,一百萬人口的城市。是相當恐怖的,十七世紀中期的全球,也沒有幾個。在英荷等國,有個兩三萬人口就已經是城市了。有十萬人口,都是大城市了。

    過多的人口,帶來的壓力是極其大的。

    歷史上,明末京師大疫,造成了十幾二十萬人口死亡。

    人口過多,不但對衛生醫療等壓力大。同時教育就業壓力也大,甚至物資的供給也一樣壓力極大,還有交通等情況。

    早前,朝廷從京師遷走了大量的貧困者,在通州、昌平等地建立了許多工坊,將這些貧民遷往這些京畿地方,朝廷對那些棚戶區進行了改造,京師的人口壓力得到了些緩解。

    但隨後這兩年,京師人口又多了起來。大量的官吏以及他們的家眷,還有京師新設立的許多學校,大量的學生。

    此外,京師的商業的繁榮,也讓這裡的商人以及工人大增。

    劉鈞也計畫在京師百里範圍內,興建一批衛星城鎮,每個鎮四五萬人口,如果建十個鎮,就能容納五十萬人口。

    這些衛星城建立,則是為了把京師的各類工坊,都遷到衛星城中,工坊的工人和他們的家庭,也都遷到衛星城裡,甚至,還將把京師的那些學校,也遷到京外。

    劉鍵卻更傾向於擴建京師,把嘉靖時計畫的外城給修好。當初只修了一個南城,還沒什麼規劃,大漢立國後,外城改造計畫,把貧民窟一樣的外南城,改造成了如今京師最繁華的城區。

    在這個改造過程中,主持改造的順天府投入雖不少,但回報卻更高。

    現在劉鍵就準備用十年時間,把東、西、北三個外城也給建起來。第一期三年時間建東外城,分三期,一期一年。

    劉鍵已經請了許多工匠,做了許多研究,最終做了一個東外城全盤規劃。

    劉鍵的這個規劃做的很好,沒有一拍腦袋說建就建,而是充分考慮到了東外城的定位,然後圍繞著這個定位,做了全盤的規劃。

    他的修建計畫也很不錯,分成三期。

    順天府負責的是規劃,但不負責開發。他很聰明的把城市經營這個理念運用的很好,打算順天府只做規劃,然後招商引資。

    順天府舉行招標會,讓願意承擔開發的商人接盤。順天府把一期工程分成許多個小項目,然後招標,項目連帶著地皮打包。

    比如麗娜想買商舖的那個項目,那裡是一條商業街,這是順天府已經規劃好的。順天府把這條商業街做為一個項目招標,最後得標的開發商,得付給順天府一大筆地皮錢,然後拿地之後,還得按順天府做好的規劃,在規定時間內建好一條商業街和沿街商舖房產。

    只要他們按規定完成開發,建好的商舖是租是賣,當然由他們自己決定。

    為了鼓勵這些開發商來投標開發,劉鍵還把從劉鈞那裡聽去的一個點子,轉而告訴了那些開發商。

    那就是提前賣樓收錢。

    項目競標到手,一邊著手開始建造商業街,一面卻立即開始做出效果圖、未來實景沙盤,然後開始出售。

    房子還沒開始建,卻已經開始賣錢,這種事情若是以前,是絕對不敢想像的,但現在大漢商業這麼繁榮,這種事情也能得到大家的接受了。

    尤其是東外城的開發項目,風聲一出來,不知道就引來了多少人的關注。南外城開發改造的巨大成功擺在眼前,現在南外城的商舖,尤其是東西大街和前門大街上的商舖,那真正是旺鋪,根本就是一鋪難求。許多商舖,這兩年已經是打著滾的不知翻了多少翻。

    許多商人都後悔當初沒有買上幾套到手,要不然光是出租收租錢,就能夠躺著享受好幾代了。

    現在南城有這樣的機會,當然都得爭搶。

    看到東外城計畫這麼受歡迎,最後劉鈞也妥協了一下,與順天府重新調整了一些規劃,比如未來東外城,將專門劃出一片區域做為學區,京師大學堂、北國子監大學、京師師範大學等等各所大學,以及那多達幾萬人的學生教師,以後都會遷到東外城。

    最終劉鈞決定,京師東外區正式立項啟動,同時衛星城計畫也開始著手籌備,第一批衛星城先建四個,計畫把京師的那些作坊工廠,都搬到衛星城去。

    拿到皇帝的批覆,劉鍵立即就開始著手實行他的東外城計畫。

    項目進展的很快,招商招標。

    競標成功的開發商們,也立即開始動工,如麗娜想買商舖的那個商業街開發商,那邊還剛正式動工,這邊已經出了效果圖,開始出售出租商舖了。

    「現在預付兩成定金就能預定商舖了,若是能夠付全款,還有極大的優惠呢。」麗娜已經去開發商的展示廳裡看過,對那未來效果圖很是喜歡,尤其是那沙盤,把那現在還是一片荒地的商業街,描繪的極好。

    「多久能交鋪?」劉鈞問了一句。

    「十個月就能拿到商舖鑰匙,可以進店裝修了。」麗娜道。「我就是擔心不知道靠不靠譜。」

    「你可以和他們簽訂詳細的合同,約定好交鋪日期,以及違約後的後果。至於其它的,你不用擔心,這事情是順天府主導的,後面有朝廷呢,開發商不敢胡來,坑不了你。其實你若真想買,不如多買幾個商舖,將來東外城建好,這些商舖肯定會升值,不論是拿來自用還是出租或者出售,都很值。」

    「那我聽你的,回頭我就去跟他們簽合同。」麗娜摟著劉鈞的手臂一臉甜蜜笑道。(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4章 大漢富豪榜

    龍漢二年的臘月十八,中原總督李樹初嫡女李貞入宮,被封為九嬪之昭儀。這場婚禮很隆重,對於皇帝劉鈞來說,納李貞入門,既是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期望,也是李樹初的殷殷期待。

    李貞還有著大明朱家的血脈,她的母親是大明郡王之女。如今皇帝將李貞迎入宮中,既是對李樹初這樣的元勛的一種獎勵賞識,也是在釋放一個信號,大漢的江山已經穩固了,對於前明宗室也不再那麼防範。

    而對於李貞來說,自當年在土匪山寨裡被劉鈞解救,主動相許卻又被無情拒絕後,如今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明月了。

    這幾年,她甚至都有出家的念頭了。

    心願得成,她沒忘記這兩年一直往來的好姐妹梅清。

    「梅姐姐對你一直有意,你不能把她忘記了。梅姐姐孝期將滿,你什麼時候接她入宮?」

    李貞直白的說出這話的時候,劉鈞有些意外。梅清既是他老師的愛女,也曾是與他並肩戰鬥的同袍。對於那個特立獨行的女子,劉鈞向來感覺欽佩,在這樣的時代,也唯有老師梅之煥那樣的灑脫人物,才能養出那樣的女兒。

    梅之煥對他有感情,他無法確認,但既然李貞這樣說,那估計是有的。劉鈞對梅清的評價很高,覺得她是秦良玉這樣的女中豪傑,巾幗英雄。這幾年,梅清在鄉為父親守孝,要不然,她肯定還會一直留在軍中,到如今說不定肯定已經成為一方大將了。

    如果梅清對自己無意,劉鈞當然不能強納她入宮,那既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對梅清的不尊重。但如果她有意,劉鈞其實很高興能接她入宮的。

    李貞見劉鈞如此說,便為自己的姐妹高興了起來,她進一步道。「梅姐姐的喪期將滿,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了。」

    「這個事情,我看你還是先去封信到麻城,得有個明確的態度。若她確實願意入宮。我自然是萬分歡喜的,若是她並無此意,我們不能強迫。如果她真願意,那麼現在開始準備,等明年她孝期一滿。我立即就派人將她接入北京。」劉鈞表明自己的意見。

    身為帝王,感情的事情其實很難單純,或多或少總會摻雜不少其它的東西,有著太多的利益交換與考慮。

    能有一個相互之間本就有些好感情意的,更是難得。劉鈞很珍惜這種感情,當年他拒絕李貞,那是因為那時的他只是一個小小武生,有了未婚妻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卻與高門千金再發生什麼糾葛,畢竟李貞這樣的身份。絕不可能給他做小的,事情發展下去,只會大家為難。

    但如今他是天子,他娶李貞,不但不會有李家的反對,他們還會非常高興看到這個結果。

    李貞入宮,算是皆大歡喜,唯一不高興的也就是皇后陸氏了。自從上次立太子之事,陸皇后惹惱了劉鈞後,劉鈞這段時間越發有意的冷淡她。這種冷淡,也是一種嚴厲的警告,太子之事不是普通的小事家事私事,而是軍國大事。劉鈞不希望皇后參與到這種大事中去。他的強硬態度,就是要為這種事情立立一個規矩,後宮不得干政,沒有絲毫折扣可打。

    坤寧宮,陸皇后抱著三歲的日本郡王劉和坤,忍不住流淚。

    「我已經受夠了。當年那李貞就曾經打上門來,沒料到現在,還真讓她入了宮。憑什麼,就因為她出身高貴,曾經是金枝玉葉嗎?那將來我是不是還得把皇后之位讓給她,等她生了兒子,是不是還要立她的兒子為太子。」

    別的事情陸氏能忍,比如早年就已經入劉家門的沈氏陳氏柳氏等,可惟獨這個李氏,她不能忍。

    這個李氏,讓她感覺到了濃濃的威脅。過去皇帝后宮中的那些女人,雖然一個接一個的入宮,但真正讓陸氏感覺到威脅的卻沒有。

    沈陳柳幾人,早年都嫁過人,她們根本不可能威脅到自己。朝鮮的李氏曾經被立過正妻,但畢竟是朝鮮公主,她不太可能當皇后。

    唯獨這個李氏,過去跟皇帝之間是有過一些不清不楚的關係的。而且出身高,母親曾經大明郡王之女,父親也是進士出身,如今更是身為中原總督,爵封侯,是最早支持皇上的那批重臣之一。而自己論出身是商人之女,父親如今雖任財務卿,可朝中資歷是遠不如李樹初的。

    何況,太上皇和皇太后都比較喜歡這個李氏。

    心懷不滿的陸氏乾脆向皇帝請求出宮省親,要去父親府上住一段時間。

    劉鈞並不願意這個時候陸氏出宮省親,委婉拒絕了。

    「我不是請求你,我是通知你。」

    一向對劉鈞表現的很溫馴的陸氏前所未有的強硬,她根本不理劉鈞的反對,當天就直接收拾東西,還帶上了兩個孩子就要出宮。

    侍衛來報,劉鈞聽後無奈的搖了搖頭,最後道,「罷了,立即著內務府通知財務卿,說皇后回家省親,讓陸府做好迎接準備。另外,讓內務府多安派侍衛宮人隨皇后回陸府省親。」

    中原總督之女入宮不久,皇后卻出宮回父親財務卿陸府省親,這個消息在有限的範圍內流傳開來後,還是引得不少敏感之人的驚訝。

    財務卿陸維章突然得到內務府通知,讓他迎接皇后回府省親,心裡沒有半點高興,反而臉色蒼白。

    他依旨返回府上,率家人迎接皇后回府後,轉身就趕往宮中面聖。

    陸維章一見皇帝,立即請罪。

    「國丈請起,此事其實也沒什麼,皇后也好久沒有回陸家省親了,出宮回家住住,也是人之常理。」

    陸維章小心的打量著皇帝女婿的臉色,發現皇帝並沒有什麼不快,才小心翼翼的鬆了口氣。

    對於前不久的立太子之事,他是知道些的。但他卻一句話也沒敢說,立儲之事,向來是天家大事,外臣是絲毫不能干預的,尤其他還是皇后的父親。若是敢插手,只怕那年輕的皇帝女婿會第一時間擼了他,自己被免官奪職事小,萬一因此連累到女兒外孫。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他怎麼也沒有料到,女兒居然還越鬧越大,居然鬧到回娘家這程度了。

    好在皇帝現在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惱怒。

    「這段時間皇后會住在陸府,可能要吵鬧國丈府上一陣子了,還請多擔待啊。」

    「微臣不勝榮幸。」

    陸維章乾巴巴的回答。生怕說錯了一句話。

    劉鈞也覺得這樣的氣氛有些尷尬,乾脆把皇后回家一事放到一邊,他問起了財務之事。

    「陸卿。」劉鈞不再稱陸維章為國丈而稱陸卿,這是要談公事的態度了。

    「臣在。」

    「如今又到臘月年底,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財務工作總是重中之重。朕此前看到財稅和審計部門報上來的奏表,今年的財務狀況很好啊。」

    龍漢二年已經到了尾聲,帝國在這一年又上了一個台階,從年後的東征遼東女真,再到西北與漠西蒙古的小規模戰爭。再到此後出兵東籲,以及後來東征倭人,合併朝鮮,朝廷這一年的時間,做了太多的事情,回頭看看,劉鈞自己都很是驚訝。

    在征服蒙古草原、關外遼東,開拓西北以及平定西南,繼而收回中南三宣六慰,及至吞併日本合併朝鮮。現在民政司上呈的最新人口普查情況,大漢帝國的人口數字,已經突破了三萬萬。

    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突破,華夏曆代王朝。還從未有一個朝代突破三億人口的大關。雖然在各朝各代,都只登記納稅成丁,總會有大量的婦孺、僧道、太監宮人賤民甚至軍丁等都並不列入人口登記之中,但就算把所有人口加起來,估計各朝都不曾有過突破三億人口的。

    神聖大漢以前,歷朝各代人口最多的時候應當還是明朝。到萬曆末期人口應當達到兩億多,但三億,依然是個從未突破過的大關。

    現在,大漢擁有了三億人口。

    其疆域面積,更是遠邁漢唐,超越宋明。

    北抵大冰洋,東抵太平洋,南抵喜瑪拉雅,東抵天山天脈。

    龍漢二年,大漢終於滅掉了滿清,也滅了日本,還合併了朝鮮。同時,青藏也向大漢表示臣服歸順,僅憑這樣的赫赫武功,劉鈞就足以自豪的說一聲論英雄還數今朝了。

    「回陛下,今年朝廷的國庫盈餘達到八億銀元,而且各省財政也或多或少有些盈餘。寬裕者如順天府,其今年財政盈餘就達到了八百餘萬銀元,另外南京、天津、上海、揚州、漢口、廣州、杭州幾大城,也有超過百萬銀元的財政盈餘。今年,朝廷上下都能過個肥年。」

    「南京的絲緞,上海的棉布,漢口的鐵、天津的船、廣州的糖、揚州的鹽、杭州的茶」劉鈞笑著道,「這些地方近兩年抓住機遇,發展特色經濟,做的很好啊。南京在崇禎時期,織戶還很少,可如今南京卻有織機五萬多張,織機數量佔到全國近半,遠超甦杭。上海的棉布紡織也發展非常快,如今上海棉布產量已經是全國第一。」

    這兩年,朝廷給各地官場補給了許多新鮮血液,尤其是在新的考核制度下,官吏們的辦事效率都高了許多,在以大力發展經濟的朝廷號召下,各地都在主抓經濟。

    陸維章所說的這些城市,都是如今朝廷經濟發展最快的一些城市,且都是大城市,這些城市也是朝廷換血最厲害的地方,大量的有為官員,年輕有幹勁的吏員加入,是對朝廷要求貫徹最好的地方。

    充分發揮城市經營的理念,利用各大城市的巨大人口,以及交通等優勢,發展主打產業,力爭朝廷的支持,如今已經各自都發展出了拳頭產業。

    靠著這些支柱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形成獨特的區域優勢,今年這些城市都獲得了好收穫,完成國稅上繳的同時,還各自有了四五百萬到一千萬的財政盈餘。

    在許多地方官員還在眼巴巴的指望著朝廷的拔款,指望著朝廷給他們的官吏老師們發工資的時候,南京天津等這些城市,已經把他們遠遠的甩到了身後。都有了自己豐厚的金庫。

    可以預見,以後這些一線大城市,只會跟那些只會等望靠的地方,差距越來越大。

    現在天津南京這些經濟發展的很快的大城。已經連帶著城市地產都大幅度升值了,天津等城已經開始學順天府的樣,開始賣地皮搞開發大把的賺錢了。

    「這就是國家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巨大優勢啊,甦松一帶放心的搞桑麻養蠶紡絲織布,台灣則大力發展甘蔗種植和製糖。而閩浙一帶則大力發展茶葉種植的同時,也在大力種植煙葉。廣西也在大力種植甘蔗,雲南種茶種香料種咖啡種巧克力豆可可樹。江西主打瓷器生產,湖廣糧食種植,山東山西的黃金、煤礦開發。

    大漢帝國的不同區域,拋開傳統的糧食種植,而是發展地方特色經濟。

    傳統的甦松糧倉,現在成了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區,同時東南海港,也是重要的貿易港。以及造船業十分的發達。

    湖廣和中原地區則成了重要的糧食產區。山西陝西則大力發展煤炭等礦產資源的開發。

    草原成了帝國最大的牲畜和奶肉製品的提供地。

    各地不同的商品迅速流通到各地,百姓能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從糧食到牲畜從海鮮到煤炭,再到鋼鐵生產工具,到油鹽醬醋糖酒。

    這也是一種分工合作,一個農民,如果在一塊並不肥沃的土地上種地,可能收益微不足微。但如果這塊地下有一片煤炭,那麼他們採煤出售,其獲利可能是種地的十倍。而如果一個農民在原來的稻田裡改種桑養蠶。其收穫也有可能是種稻的數倍。

    對於朝廷來說,它就是那隻總攬調控大局的手,國家三億人,不可能都去做農民都去種地。全去做農民種糧食,生產出來的糧食便會過剩。只要保證部份的人種植足夠的糧食就足矣,其餘的人可以去做別的,種桑養蠶,種麻織布,種棉種甘蔗。種香料種茶樹,種大豆種土豆玉米,甚至更多的剩餘勞動力,還可以去挖礦去造船去煉鐵,製造出更多的商品。

    更細的分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生活。

    「朝廷有八個億的財政盈餘,明年的日子更好過了!」

    陸維章點頭,「財務司預計明年中央朝政收入能達到二十個億。」

    二十億中央財政收入,加上今年八個億的財政盈餘,還沒算上今年全國地方上的財政盈餘,以及明年地方上的財政收入,若加在一起,這會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若讓這個時代的歐洲各國看到,只怕他們會辣眼楮。

    劉鈞不由的想起了擺在桌上的一份奏章,那是東廠呈報上來的,標題很有意思,大漢民間百富榜。

    其中榜首第一人,以五千三百多萬塊銀元的身家榮登榜首。這個百富榜,前十名,都是高於三千萬銀元資產的,第一百名,都有足足五百多萬銀元的資產。

    若不是這個榜是東廠上報的,劉鈞還以為是哪個茶樓酒肆裡傳來的什麼野榜。

    五千多萬銀元啊,這要是放到後世去,起碼也是百億富豪,說不定得是千億富豪。在清代時,也曾有一些超級富豪,身家幾千萬兩白銀,但那些要不就是大鹽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於神聖大漢對於工商業和商人們的寬容和鼓勵態度,這幾年一些膽大又進取還好運的商人,確實大發橫財。

    當然,若真論大漢首富,肯定沒有人能超過劉鈞。

    劉鈞名下那些產業,全是最賺錢的產業,而且個個規模龐大,隨便拿一個出來,就相當嚇人。

    另外,那個百富榜上也並不完全對,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無名。如劉鈞眼前的財務卿陸維章。這位國丈爺早幾年為劉鈞打理產業,劉鈞是給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還有經營著陸家的產業,搭著順風車,也是大發特發。

    別的不說,就光他在幾家銀行和東印度公司裡的股份,就絕不會少於三千萬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進前十。

    其實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劉鈞的一位合夥人,沈首富在大漢東印度公司,這個龐大的海貿集團裡,佔據著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還是擁有兩萬多張織機的大織造商,同時他還有一個大造船廠,以及一個很大的船運公司。

    早在明朝時,沈家就算是江南數的著的大富,上了劉鈞的順風船後,這幾年更是順風順水,發展一飛衝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萬塊銀元的資產榮登首富寶座。

    甚至在這張東廠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實都是劉鈞的合作夥伴,是他那些龐大的壟斷集團的股東。

    神聖大漢的經濟總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萬富豪正批量的產生。

    大量的資本家正在產生,劉鈞甚至有些擔憂,這些資本家若是一朝羽翼豐滿,會不會在大漢帝國來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啊!

    資產階級這頭巨獸會不會失控?

    這也是一個值得劉鈞深思的問題。(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5章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我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我成了親,有了丈夫。我還活著,也已經有了孩子,這裡比我原先想的還要好。丈夫很年輕健康,對我很好,公公婆婆也對我很好,雖然這裡冬天很冷,但我們有自己的土地,有房子,有足夠的木材,每天都能吃三頓飯,頓頓能吃飽,我很滿足。」

    中原總督李樹初手捧著一份帝國日報,看的津津有味。帝國日報是如今神聖大漢全國範圍內發行的一份大報,據說發行量早超過了十萬份。李樹初喜歡這份報紙的權威性,當然,除了時事商訊之外,他還喜歡這報紙上的其它幾個專欄,其中有一個就是專門介紹天下地理人文,以及介紹大漢子民的生活的帝國的一天專欄。

    帝國的一天每期寫一個帝國人的一天,既有文武官員,也有軍官士兵,當然也有商賈工匠,農夫學徒。這一期的帝國的一天,寫的就是一位日本新娘。

    「陛下天恩,這些倭女在漢生活的真是不錯。」關外總督候恂見李樹初正在看的報紙,笑著說道。

    「如無必要,還是當儘量避免高壓策略,用陛下的話說,這也是降低成本。你看現在這些倭女,她們嫁入大漢,為大漢解決了好幾百萬單身呢。現在這些倭女對於陛下和朝廷可是感恩戴德,大多數倭女都覺得現在的生活確實比過去強。」李樹初放下報紙,有些感慨的道。

    「陛下眼光確實高瞻遠矚。」

    又近年關,各地的督撫提督總兵們又大多趕入京師朝集。

    一年一度的入京朝集,也是如今大漢國政的一項重要特色。這些封疆大吏們入京,並不僅僅是來元旦朝賀以及看看燈會的,他們要入京匯報一年的工作,接受吏部兵部考核,面見皇帝接受垂詢,還得就過去一年的地方財政預算情況做總結報告,當然還有一個極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明年的財政預算爭取。

    不過比起去年。今年的地方朝集代表團都比較輕鬆,一來是今年各地方都發展的不錯,總體來說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災害疫病,兼之今年開始的地稅收入直接納入地方財政。地方官員有了更大的行政和財稅自主權,讓地方官員這一年過的都還不錯。而且朝廷如今國庫很充盈,明年的預算做的比較寬鬆,大家不必那麼辛苦的爭取,該拔的還是會拔給他們。

    今天候恂和李樹初這兩位總督會面。也是因為他們已經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消息。自原直隸總督劉允升晉陞為右樞密使後,前兵部尚書張國維轉任直隸總督,但張國維也沒當多久直隸總督,便很快又轉任了新設的朝鮮軍區總督。

    現在直隸總督位子空缺,聽說皇帝已經有意讓中原總督李樹初接任。而李樹初調離中原軍區後,中原總督的位置可能由關外總督候恂接任。

    直隸總督、中原總督、關外總督,若論重要性,當然直隸總督權柄最重,其次是中原總督,關外總督如今雖然管轄著遼寧、吉林、海西、黑龍江、江東、興安六省。但關外還是戰後之地百廢待興,那裡現在還只有不多的移民,是遠遠無法和中原以及直隸相比的。

    何況現在還有傳聞,朝廷準備把關外軍區的六省拆分為兩個軍區,遼寧、吉林、海西依然為關外軍區,而興安、黑龍江、東江三省則將與西波爾省組成安北軍區,如此一來,關外總督自然越發有些尷尬了。

    「今日陛下召我覲見,已經說了,年後我將調入直隸。中原軍區以後就要拜託侯兄了。」

    侯恂聽到事情果然已經塵埃落定,不由的臉上露出笑容。

    他原本還擔心,按照籍貫迴避原則,他做為河南人可能沒有機會得到這次機會。但現在看來。到了總督這一級,迴避倒也並非那麼重要了。

    「侯督這幾年在關外,功績有目共矚,關外迅速安定,並能把移民事務取得如此驕人之成績,陛下豈會不知。」李樹初誇讚道。

    侯恂心裡很受用。當初被調到關外,那日子可是比較難的,除了遼南,整個轄區內幾乎就是女真人的地盤。關外總督,實際上還不如一中原知府。不過朝廷短短時間就擊敗女真,收復整個關外,並且大手筆的投入巨資,搞移民實邊,短短時間裡,關外就大變了樣,這確實是他自己當初都沒有料到的。

    「都是陛下英明領導。」侯恂呵呵笑道,「河南是我家鄉,李督這幾年在中原,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針,剿流匪,平朱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如今中原不但是朝廷重要的糧食產出,而且還成為棉花和油產地,今年河南的棉花和油產量可都是朝廷各省第一啊,加之山東的果樹以及礦產和商港的建設,中原軍區雖只兩省,但卻一改以往人最多卻也貧困百姓最多的境況,民生經濟往上翻了好幾翻,創稅更是名列各地前矛,李督功不可沒啊。」

    河南地處中原腹心,地多平原,耕地多但也人口多,過去人均耕地極少,加之過去黃河等河流多年失修,經常發生水災,水利失修,又容易導致旱災,使得在晚明以後,河南成了貧窮的代名詞,每遇災荒,大量的河南人就得逃荒外地。尤其是在天啟以後的明末農民造反中,更是屢遭流寇洗劫,兼之河南藩王最多,使得河南百姓生活更加貧困。

    侯恂剛才稱讚李樹初的那些功績,並不是因為李樹初的女兒現在進宮做了嬪妃,也不是李樹初馬上要升任直隸總督,而是實話。

    李樹初主政中原,管轄河南和山東二省,闖賊等流匪被趕走了,企圖復闢的福王朱常洵洛陽偽朝被滅,兼之黃河改回故道,運河疏通,淮河汴河等治理,還有青島、煙台、威海、登記等海港的開發建設,都使得中原地區一天一個樣。

    雖然說這些其實都是來自於朝廷中樞的決策,但李樹初等地方官員也一樣是大力配合支持的。

    另外這兩年,中原地區向外遷移的人口也是最多的,這個人口大區遷移了大量人口實邊。

    若說那些都是國家主導的政策。那麼李樹初執政中原,對中原兩省的定位也是相當準確的。李樹初將河南定位為農業大省,大力發展小麥、玉米種植,同時也根據如今棉花的極大需要。大力發展棉花種植以及果樹種植,使得這個過去的貧困地區,終於依靠自己的有利優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取得迅速發展。

    而山東省因為處於黃河與淮河中間。又面靠大海,擁有極強的水運優勢,耕地面積同樣不少,而且還擁有許多重要的礦產,黃金、煤炭等都儲量極高。依託這些優勢,一面發展農業,種植小麥、棉花、大豆,果樹,同時也大量發展礦產,冶煉。以及發展運輸和港口轉運貿易。

    今年山東省的小麥產量僅次於河南,位居第二,而玉米、高粱、紅薯、土豆、大豆等糧食作物產量也極高,山東的油產量高居全國第一。另外山東的隻果、梨、大棗等水果產量也極高。

    另外李樹初還大力扶持山東的紡紗業和採礦、冶金業。依靠河南和山東兩省迅速擴大的棉花產量,山東的棉紡業現在已經後來居上,大有趕超傳統的棉布產地甦松地區的勢頭。

    現在山東農業的糧棉油發展很快,而礦產以及冶煉和紡紗等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再依靠著其發達的水運和海運,憑著幾大港口的優勢,山東的運輸和貿易也發展的很快。

    中原兩省。論經濟增長,耕地更少的山東卻比耕地更多的河南發展更快。

    過去的貧困區中原地區,如今卻成了帝國搶眼的迅速發展地區。這不得不說,都是離不開李樹初主政的功績的。

    若不是有此功績。侯恂相信,就算李樹初的女兒是貴妃而不是嬪,也一樣不可能升任直隸總督。

    今年各大區的經濟增長報告已經出來了,李春江主政的三江省,毫無疑問的拿到了首位。而第二位的,不是直隸。不是閩浙,也不是兩廣和兩湖,居然是中原區。排第三的是直隸,第四的是兩廣,第五的是閩浙,第六的是兩湖。

    這個排名可是相當讓人意外的,直隸居然排到了第三,而中原卻排到了第二。

    「我在關外呆了幾年,感覺都有些跟不上內地的形勢了。河南是我的老家,過去幾百年都沒什麼變化,特點就是人多、窮困,災害多。可是現在,黃河改回故道了,運河疏通了,潁水、渦水等河也都治理通暢了,各地還新修了許多水庫、堤壩,大量的人口外遷,讓現在百姓人均耕地面積大增,加之有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合理指導,發展糧食種植的同時,也大力發展棉油等經濟作物,還發展出了棉紡業和食品加工等,老家的族人每次來信談到這些種種變化帶來的轉變和發展,都讓人驚嘆萬分啊。如今要去中原接任李督的擔子,真感覺肩上擔子很重,真怕把李督打下的大好局面給耽誤了。」

    李樹初一手把中原兩省拉到如今這個局面,也確實不容易。聽後有些感慨的道,「其實中原有現在的發展,也都是皇上的指點,總之還是得依靠自身的有利優勢,因勢利導。比如河南是中原內陸省,也是耕地大省,我們就不可能放棄農業發展,而去發展貿易。山東有礦產和水陸運輸和港口的優勢,便不能捨棄。」

    「李督說的有理,有你打下的這個基礎,我上任之後,其實也根本不需要再變動,蕭歸曹隨,相信中原兩省就能繼續迅速發展。」

    兩位總督很快都達成了一致的認識,覺得河南的定位還應當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然後輔以發展糧油加工以及棉紡業。而山東第一產業也依然應當是農業,然後是礦產和冶煉業以及運輸和貿易,兼發展漁業。

    「李督到了直隸後,準備怎麼調整?」

    做為天下第一區的直隸,經濟發展卻排到了第三位,這是讓皇帝和朝廷十分不滿的,但去年直隸連換兩任總督,朝廷也無人可責怪。

    雖然京師和天津都是相當發達的大城市,但因為京師屬於直隸府,並不隸屬直隸大區,因此最肥的一塊肉卻不屬於直隸。

    「直隸區下的河北和山西兩省,眼下的地位確實有些尷尬。昨天我面君之時,陛下也跟我詳談過此事。聽了陛下的一番指點,我也是茅塞頓開,河北和山西兩省未來發展,還是應當在堅持發展農業的同時,也要多樣發展,山西的礦產冶煉,河北的鹽業,以及加工製造還有天津的海港貿易,以及張家口的口外貿易,以及運河和海運的運輸,這些都很重要。總之,我相信有幾年時間,直隸區定能迅速起來的。」

    侯恂點了點頭。

    「要說,還是三江、閩浙和兩廣等東南沿海地區發展最快,海貿、海運、造船、絲織、瓷器、製糖、茶葉,全是最賺錢的,尤其是海貿,無數的商品運往東南沿海各港,東南的水陸運輸無比興旺,還帶著著他們的造船等製造業的迅速發展,想想都讓人羨慕啊。」

    東南一帶,過去那是天下糧倉。可是現在,那邊卻成了帝國的經濟發達區,糧食每年反而要靠外運大量補給。東南各地,搞種桑養蠶絲織,搞種麻種棉紡紗織布,搞造船船運貿易,搞各種加工製造業,甚至茶葉、蔗糖、瓷器、絲織這些如今最賺錢的海貿商品,和最賺錢的海貿和航運業,大都被這東南各省包攬了。

    農業再怎麼發展,也發展不過航海貿易啊。

    「我們爭取在北方發展棉紡和絲織業,也藉著如今這股海貿旺風,好好加速發展一把。」李樹初道,在唐宋時代,北方養蠶種桑是遠超過南方的,絲織和紡布行業也是完全蓋過南方的。但自明朝開始,北方的絲織和織布業卻已經完全沒落了,包括曾經很興盛的河北陶瓷業。

    李樹初決定等接任直隸總督後,就要開始大力恢復北方的種桑種麻種棉,養蠶絲織紡紗織布以及陶瓷業,不論是外貿還是內銷,這都是極大的市場,總不能由著南方的各省獨佔。(未完待續。)

    PS︰  謝謝一葉扁舟601、你是愚蠢的人類的朋友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月票,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96章 壁壘

    大漢如今蓬勃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對於工商業的大力鼓勵支持。…。…

    在劉鈞一手推動的這種政策下,短短幾年確實已經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商品總量不斷提升,物資越來越豐富。商品增多,交易增多,貨幣的流通也大大加大,朝廷在這商品交易環節中得到的稅收也不斷增加。

    與華夏曆朝以來的重農抑商國策不同,神聖大漢的國策更近似於如今歐洲的重商主義。現在重商主義在歐洲大行其道,其核心的思想就是一國的國力是基於通過貿易的順差,既出口中額大於進口額,所能得到的財富。

    歐洲重商主義認為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一開始,他們認為要少買,到了現在,則認為要多賣,總之就是得儘量多積累金銀,他們認為金銀就是財富。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的輸入。這些重商主義者認為,要得到這種財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製造業,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以及其它的貿易易制來保護國內市場,利用殖民地為母國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

    這既是一種貿易保護政策,也算是一種計畫經濟。

    劉鈞並不承認自己是在實行重商主義,雖然他的政策是重視工商業發展,但並不表示他與如今歐洲的重商主義的觀念相同。

    在劉鈞看來,歐洲的重商主義,不論是少買還是多賣,或者貿易保護政策,其實都是有些走了彎路。

    核心的一點,劉鈞並不認為金銀就是國家的財富。

    金銀雖然重要,但不是絕對,對於國家來說,金銀不是真正的財富,什麼才是國家財富?土地、人口、以及糧食生產、工商製造業。這些才是國家的財富。而不是一堆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暖的金銀。

    西班牙的稱霸世界海洋,確實是重商主義重金所帶來的,但也正是這種重金主義的致命弱點,使得西班牙的世界霸權如曇花一現。

    現在正強勢崛起。大有取代西班牙的新海上霸主荷蘭人,這海上馬車伕同樣是重商主義的信仰者,他們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壟斷,但通過壟斷的轉口貿易賺了無數金銀的荷蘭人,卻把賺來的錢投入銀行。銀行業則把這些錢拿去借給歐洲各國賺利息,他們放棄了國內工業擴大再生產的技術產業升級,寧願拿錢借給歐洲人吃利息。

    表面看起來,放貸的利息比起投資國內工商製造業的利潤更高,但實際上卻等於荷蘭人辛苦賺來的錢,都放進了歐洲各國的籃子裡。荷蘭成了歐洲人的債主,而中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時候,借錢的是孫子,欠錢的是大爺。你錢都借給了歐洲各國。那麼你還敢跟歐洲發生衝突甚至戰爭嗎?

    你要是跟歐洲人打戰,那歐洲人欠債會還?而且一旦開打,那就意味著歐洲人用你荷蘭人借給他們的錢,還購買軍械發放軍餉反過來跟你開戰。不論打贏還是打輸,實際上都是荷蘭人輸。

    華夏曆朝都講究自給自足。

    劉鈞並不認可這種封閉的經濟策略,但站在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上來說,有些東西是不能放棄的。

    比如糧食自足,比如武器的生產,這些都得掌握在自己手裡。

    不過適當的貿易保護其實也有好處,這是打壓對手。保護自己的一種策略。

    「如今國內的貿易非常的興旺,但我們也得在這繁榮表面下,看到一些暗湧的危險。比如說,有些東西還是不能外銷的。如糧食,比如最新型的火槍火炮等。在這個方面,朝廷必須制訂一套律法,明確規定。」

    總理衙門。

    劉鈞對與會的各位總理參政以及列席的各總督、巡撫們說道。

    大漢如今擁有三億人口,糧食的壓力不小。尤其是現在各地都在大力發展經濟,使得許多耕田都不種糧食改種了菸草、甘蔗、棉花、桑、麻等經濟作物的情況下。對於一個三億人口的超級帝國來說。糧食儲備和供應,是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無論何時都得保證糧食供應,一旦糧食無法保證供應,就必然會嚴重影響到經濟的發展,甚至產生動亂。

    傳統的糧食主產區甦松地區,早已經不能自給,每年還得大量外面輸入。兩廣、雲貴等地,也一樣僅是自給型,西北地區一樣難以外供。

    現在朝廷主要的糧食產區,集中在中原的河南、山東,兩湖的湖北、湖南,三江的江西、江北,以及直隸的河北地區,另外四川的糧食產量也不錯。現在朝廷開發台灣、東北等地,東北幾大平原也成為了重要的糧食產區。

    但總的來說,糧食這東西,外銷並不划算,一來運費太高,二來價格也不高。因此劉鈞堅決的認為,應當全面禁止糧食出口。

    「禁止糧食出口,不過糧食加工的面條、糕點、粉絲、澱粉、酒、醋、醬等可以限量出口,但應當加征一筆出口稅,朕認為,對於這些食品出口應當徵收百分之百的出口稅。」

    百分之百,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稅收。英國人現在對中國茶葉進口數量很大,政府就對茶葉征本身價格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六的關稅。現在劉鈞對這些出口的加工食品徵收百分之一百的食品本身價格的出口關稅,這其實也是一種國家調控策略,通過價格,使得食品出口的數量降低。

    對於糧食的重要性,在座的總理參政和地方督撫們,都明白。現在皇帝直接提出,為了更好的讓各地騰出更多的力量來發展經濟,因此對糧食實行價格保護,鼓勵糧農種植積極性,保證糧食供應,並出台這種禁止糧食出口,以及對出口的加工食品徵收百分百的關稅行為,也都表示支持。

    「不僅糧食如此,對於原材料和其它加工商品,也得實行全面的關稅調節。從明年起,帝國對所有的原材料出口。統一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出口關稅,對於原村料的進口,則調低關稅,以百分之五的最低關稅徵收。鼓勵原材料的進口,對於糧食進口,則實行免稅政策。」

    「對於硝石、硫磺、黃金、白銀、鐵料、煤炭等物資的進口,只徵收百分之二關稅。」

    「而對於加工型商品,如棉布等要提高關稅。對於奢侈品進口,則增收百分之一百二的關稅。」

    「對於加工型商品和奢侈品出口,實行出口退稅政策。」

    劉鈞提出的這一系列關稅新政策,其實就是十足的貿易壁壘,關稅保護。通過這種關稅的調節,降低原材料的出口,增加原材料的進口,同時減少加工型商品的進口,以及加工加工型商品的出口。

    說到底,其實就是給本國商人以貿易優勢。給外國商人設立障礙。

    目的與重商主義的少買,多賣,增大對外貿易順差的思想是一樣的。減少加工型商品和奢侈品的進口,減少原材料的出口,加大加工型商品和奢侈品的出口,目的就是賺取順差,賺取更多的金銀。

    同時也是保護國內的工商製造業,穩定就業崗位。

    對於朝廷需要的原材料,實行降稅甚至免稅策略,比如硫磺、砂石、棉花、煤炭、鐵礦等等。

    雖然說其實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順差。但劉鈞不介意做的更狠一些。並不是只有歐洲人會貿易保護這一套,進口各種原材料,然後再輸出各種加工商品,鐘錶、玻璃、蔗糖、瓷器、茶葉、絲織品。棉布、肥皂、香水、酒。

    這樣的做法還能大大提升產品附加值,是一種最大化商品利潤的手法。

    「以後生絲也將做為一種原材料,禁止直接出口。夷人以後只能在我國訂購加工好的絲織品,而不能再直接購買生絲。」

    生絲一直是歐洲各國最喜歡的中國進口商品,以往中國生絲日本需求第一,一斤生絲能值銀四塊。有著極高的利潤。甚至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都爭相從中國購買生絲,然後轉售到日本,套取暴利。運往歐洲,也能獲得數倍之利。

    雖然生絲利潤驚人,但劉鈞認為賣生絲,哪有賣絲織品更賺錢。直接禁止生絲出品,改出口加工好的絲織品,必然得升許多附加值,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時,還能讓大漢的絲織廠獲得更多的機會,增加更多的絲織工人崗位。

    從出口原料生絲,變成出口成品絲織品,既增加了就業機會,也提高了產品利潤,同時朝廷也能得到更多的關稅,甚至工坊的稅收。

    絲這東西和瓷器、茶葉一樣,雖然中國之外也有生產,但其產量和質量是完全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的,只要朝廷制訂了這樣的法令,那麼外國商人最終也只能遵守。

    這種情況肯定會引外國不滿,因為這是一種零和博弈,既然大漢不再出口生絲只出口絲織成品,那麼大漢增加了稅收,增加了就業崗位,增加了商人們的利潤,就必然會讓外國原來的絲織工匠減少工作機會,商人利潤降低,外國的稅收也因此減少。

    朝廷今年全國的生絲出口量約為八萬擔,其中商品絲約為七萬擔,一擔百斤,價值銀元兩千八百萬塊,出口絲織品為六萬擔左右,價值四千二百多萬塊,兩項合計七千多萬塊銀元。

    如果朝廷的新出口政策實行,那麼明年的這七萬擔生絲將不再出口,而是改為絲織品出口,那麼七萬擔生絲加工成絲織品後,價值近五千萬塊銀元,比生絲出口提升了兩千二百多萬塊。

    這兩千二百多萬塊銀元中,織造工人,絲廠主,販絲商人,以及朝廷都能從中分得一大筆銀子。甚至種桑養蠶賣繭繅絲人,都能從中再分潤一些紅利。

    在座的一眾大臣們,隨著皇帝的描繪,都看到了這貿易保護制度下的美妙前景,不由的浮想聯翩。(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