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職場] 石道 作者:逍遙聽江 (已停更)

 
V123210 2018-4-1 13:29:26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06 49165
V123210 發表於 2018-8-25 19:31
第二百四十六集 靈璧造假

    靈璧石膠水粘合。

    因靈璧石在採挖過程中容易弄碎或者弄斷裂,在這種情況下,石商們往往用膠水將碎塊或者斷裂之石頭重新粘合,然後打上蠟,短期內往往不容易發現,但時間長一點或者將石頭放入雨水中浸泡,往往就會原形畢露。

    靈璧石切割打磨相結合,在此種上做手腳的往往是靈壁彩石,因石頭硬度不高,容易切割與打磨,作假後再塗上蠟,實際上,此種作假一上手便可識別,因為打磨後的石頭缺乏自然紋路,顯得呆板。

    靈璧石白靈的作假。

    白靈以其潔白如雪、觀賞性極強而成為玩家們的寵兒,但市面上交易的白靈相當部分做過手腳,作假方法五花八門。

    最常見的也即是用膠水粘合,石商們為使白靈達到較高藝術效果,往往折東補西,將白靈從一塊石上切割下來,然後用膠水沾粘在另一件石頭上,並在白靈周圍沾上紅靈作裝飾,使之主題更鮮明。

    往往以「梅雪同春」、「梅山雪詠」、「梅山初雪」等命名,頗具文化內涵,購石者須細心辨認,小心購買!

    靈璧石假借。

    用太湖石、棲霞石、武陵石、英石、默石、博山紋石冒充靈璧石。

    這種假主要是對初入門者的一種誤導,有些剛入門者由於涉足靈璧石收藏不久,缺乏實踐經驗,常把一些其它種類的石頭當做靈璧石買入。

    由於這種事情時有發生,且銷售時還就說是靈璧石,以誤導消費者,姑且把這種誤導也作為造假之一吧。

    靈璧石染色。

    把某些成色不好的石頭,為了冒充正宗的「磬石黑」不惜用鞋油拌臘塗抹,也有為了突出「彩靈璧」的紅,用紅鞋油塗抹。

    這種識別方法很簡單,用手在石頭上用力的摩擦幾個來回看看手上是否有顏色。

    還有一種石質比較鬆軟的彩石,用清漆漆,然後用火烤的,這種石的辨別一是石皮沒有石紋;二是石皮泛賊光。

    靈璧石做洞。

    造型石、景觀石等石體上的孔洞,可使石頭陡生靈氣,空靈剔透,玲瓏可人。

    它的價值無形中也大得多,因而也激起了造假者對作洞的利益驅逐,特別在靈璧石中還有這樣一句話「紋石帶洞價格要命」,據此可見一斑。

    造偽者的主要手法是先用電鑽、電刷等做好洞後,再通過「打磨」、「酸泡」方法,做出玲瓏剔透的造型,然後開出天價欺騙消費者。

    靈璧石用刀切割。

    把臃腫的部分斬去,使其達到適當的比例。

    然後在切割面上人工刻畫一些紋路,繼而上蠟掩蓋。

    此種作假方法對靈壁石稍稍有點經驗的人是不難辨認的,畢竟人工紋路與自然紋路還是有區別的。這種造假主要用於「倒掛」、「過橋」、「避雨」等傳統題材的清供石。

    靈璧石噴砂。

    其實這是工業除鏽中使用的物理方法,比如遠洋海輪除鏽,還有工業機械中對不規則物理表面無法用砂紙除鏽使用的方法。

    噴砂的砂有的是小鋼珠,這種方法現在被造假者廣泛用於「和田籽料」做皮,及觀賞石物理造型作假以後的石皮處理,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識別主要是石皮的麻坑面較為均勻,石皮紋路較為單一。

    靈璧石酸泡。

    這種最早是畫面石的主要做偽手段,首先勾勒出一定的畫面,用臘封好,把石頭在酸裡浸泡,最後取出石頭沖洗完畢,去掉臘,一塊奇巧的「精美」圖案石就誕生了。

    這僅是造假者用酸等化學方法造圖案石,在靈璧石造假中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對電鋸、電刷等物理切割後的斧鑿痕,進行處理,使其圓潤似自然的天然紋路,這種手段較為隱蔽,目前存世量比較大。

    ????據記載,奇石造假早在古代就已出現,但由於工具的限制,技術水平無法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也就是用太湖石、英石或其它石種冒充靈璧石或把山石放在河裡沖洗一兩年,然後撈出當水石賣,最高明的不過是用石質鬆軟的石頭或磚頭做假研山。

    所以,奇石市場上出現些假石,不足為怪。

    只要我們掌握一些識別假石的技巧,提高警惕,小心謹慎,不放過石頭上的每個細節,假石就逃不出我們的法眼。

    李吉祥不愧是玩靈璧石多年的玩家,介紹的非常詳細,有些造假手法其實和九龍璧類似,只是九龍璧的硬度高,造假更不容易罷了。

    許會長夠有耐心的,他一直在等待李吉祥把話說完,李吉祥講完後,許會長正要對李吉祥說些什麼,李吉祥卻接起了電話。

    好不容易聽到對方把電話談完,卻看到李吉祥神色不安地對許會長說道:「剛才縣裡來電話,叫我不要把此石賣掉,必須留著,縣裡另有用處。」

    「不就是一方石頭嗎?怎麼還上崗上線嗎?」

    許會長不滿地說道。

    「縣裡說這方石頭其形如升龍,勢欲衝天,已經命名為「龍興」,象徵我華夏民族、龍的國度蒸蒸日上、與世無疆之美好寓意,他們說這是國家的象徵,因此想買去上交給國家。」

    李吉祥無奈地說道。

    「你口口聲聲專家專家的,告訴我什麼人,我找他去。」

    許會長急了,他還是頭一次碰到被人半路截胡的事情,他怎麼會甘心。

    「他是石協金會長,許會長可不要說是我說的。」

    李吉祥擺出很無辜的樣子。

    「好,我這就找他去,這小子翅膀硬了是不是。」

    許會長撂下這話,馬上打電話給金會長,問對方在不在縣城裡。

    話筒裡傳來欣喜的聲音:「許會長親自來,我哪敢不在呀,您趕緊過來,晚上請你吃飯。」

    「你給我等著,可別躲著我。」

    許會長放下電話,馬上叫上九龍和賴總,直接往靈璧縣城開去。

    九龍這是第一次看到許會長為了一方石頭這麼較真的事情,說實話,靈璧縣自己也沒去過,那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V123210 發表於 2018-8-29 16:21
第二百四十七集 「石聖」出現

    靈璧縣,始建於宋元祐元年(1086年),是千年古縣,「山川靈秀,有石如璧」,故名「靈璧」。

    這裡是奇石之鄉、鍾馗故里、垓下之戰古戰場,素有「奇石、虞姬、鍾馗畫,一奇一美一神,靈璧三寶甲天下」之美譽。

    來到縣城,許會長便和金會長聯繫上了,金會長直接叫許會長去華天酒店12號包廂,他在那裡恭候大駕光臨。

    寶馬車直接開到酒店停車場,這酒店夠氣派的,金會長已在酒店門口迎接許會長的到來。

    見面寒暄,互致問候,許會長把九龍和賴總介紹給金會長認識,便往包廂走去。

    到了包廂,裡面早已坐了四人,都是當地縣裡面石界的重要人物,什麼王又東,安心,靈璧山房等等,有些還兼任縣委某些部門的職務,九龍也不認識,只是客氣地打招呼。

    反正九龍這次來就是看戲,來看看許會長有沒有辦法把此事搞定。

    「金會長,各位,咱們都是老朋友了,我這次來,只想問一句,這靈璧縣,是不是不讓人玩石頭了?」

    顯然,許會長心裡還窩著一肚子火,沒處發洩。

    「許會長,玩石頭是每個人的權利,誰敢不讓玩,只是,靈璧縣現在有靈璧石的山頭上,挖得觸目驚心,水土流失嚴重,現在政府要規範化,嚴禁亂採亂挖了。」

    「這個我贊成,可別人自己挖回去的石頭,應該有權處理吧。」

    「當然有權處理,這和規範是兩回事。」

    金會長陪著臉笑道。

    「那好,李吉祥那方石頭我要了,你們誰也別攔著。」

    「我真不是有意攔您的,這事,我做不得主,那方石頭宿州上頭要了,我官小,攔不住。」

    金會長苦著臉說道。

    其實,在許會長急急來縣城的路上,金會長就感覺不對勁,聽許會長的口氣,似吃槍藥似的,他左想右想,自己到底怎麼得罪他了。

    他知道許會長喜歡靈璧石,這事說不定和李吉祥有關,便把電話打了過去。

    起初,李吉祥各種搪塞,在金會長擺明厲害關係後,李吉祥才如實相告。

    這方石頭寶貝的事,金會長早已上報給縣委領導,本來,明天宿州有關專家就要下來看石頭了,這事怎麼辦?

    想來想去,他最後打了個電話,才長舒一口氣,耐心等待許會長的到來。

    金會長把皮球踢給宿州市裡專家,他以為許會長不會再追究了,誰知許會長逼著金會長說出到底是誰要和他過意不去,金會長想了半天,才告訴許會長,這事您去找宿州石協陳會長吧。

    陳會長?自然是宿州的一號人物了,許會長並沒有半點猶豫,就把電話打了過去。

    電話裡傳來陳會長的爽朗笑聲:「我說怎麼耳朵老發癢,原來是有貴客到了,這樣,許會長也別急,今天好好在靈璧縣住下來,明天再來找我,我會給你個滿意答覆。」

    許會長這才一塊石頭落地,和在座的各位石友吆五喝六,甚至猜拳行令起來。

    當夜,金會長把許會長一行安排的妥妥的,連住的地方都準備好了。

    但許會長的心思並不在這,他總覺得那方石頭沒有定下來,總是空落落的,因此,第二天一大早,便帶著九龍他倆,往宿州奔去。

    宿州,有些類似於漳州,漳州,是九龍璧文化聖地,宿州,也是一樣,這裡的靈璧石文化,都被宿州人玩出花來了。

    曾經,靈璧石在1999的昆明世博會上一舉拿下三個金獎,此後,收藏靈璧石的人群日益擴大,這使得民間的靈璧石收藏量迅速激增,具體數據難以統計。

    高漲的收藏熱情使靈璧石的故鄉宿州成為收藏者們心中的聖地,宿州靈璧石文化節應運而生。

    第四屆中國靈壁石國際文化節去年10月29日在宿州開幕。

    在開幕式上,宿州被中石協授予「中國觀賞石之城」稱號。

    為挖掘靈壁石的文化資源底蘊,打響資源牌,當地政府打造了靈壁石文化節這一獨特平台,此屆靈壁石國際文化節是以「天下奇石、魅力宿州」為主題。

    活動主要包括:奇石文化活動、經貿及旅遊活動、文藝活動等板塊,涵蓋靈璧石精品展示、靈璧石鑑評、靈璧石展銷、靈璧石拍賣;「中國觀賞石之城」授牌儀式等活動。

    《第四屆中國宿州靈璧石國際文化節專題郵票紀念冊》、《第四屆中國宿州靈璧石國際文化節精品石大觀》等書刊首發式,以及招商引資項目推介和項目簽約儀式、靈璧石文化與經濟論壇暨國際石友聯誼會、宿州書畫藝術暨民俗工藝展、宿州?埇橋第二屆馬戲節以及大型焰火晚會等。

    著名歌唱家李某陽、歌星鳳凰傳奇、龐真龍等在開幕式上進行了精彩的演出。

    宿州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中國書畫之鄉」、「中國馬戲之鄉」、「泗州戲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藝術(鍾馗畫)之鄉」。

    可惜的是,九龍錯過了這屆文化節,但九龍並沒有感到太多的遺憾,自己當初的注意力都放在蠟石上了。

    這次和許會長一路走來,九龍也算真正接受了一次古典賞石的洗禮,也讓他明白一點,靈璧石並不簡單,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新興石種無法替代的。

    本來,他這次來,主要是想瞭解礦物化石類的情況,結果陰差陽錯,跟著許會長來到了宿州,說不定,冥冥之中,自己和靈璧石也有一種特殊的緣分。

    來到宿州,陳會長並沒有去他的辦公室座談什麼的,而是直接帶他到了張家丈店裡。

    這店裡主人不在,不過一方靈璧石特別引人注目,該石具備靈璧石諸多特點,比如形、質、聲、色、光、紋、禪、韻等。

    它那誇張的線條,優雅的姿態,含蓄的造型,厚重的包漿,細密的紋理,豐潤的肌膚,悠揚的銅聲,美玉般的質地,注定了它非同凡響。

    它雖然出身於貧瘠的泥土,居留在布衣的陋室,卻時刻願把吸收數億年日月精華與天地靈氣展示出來。

    在中國靈璧石文化節數千年的參展品中,它位列榜首,

    被大家尊為「石聖」!
V123210 發表於 2018-8-29 16:22
第二百四十八集 古典欣賞

    這方美石起名為《玲瓏璧》,1988年出土的時候就已在當地引起鬨動。

    當時張家丈以5500元的價格買下,在當年也是高價了。

    在2004年的第一屆靈璧石文化節上,此石一舉成名。

    可以說玩靈璧的沒有人不知道這塊石頭的。

    這些年,張家夫一直開價3000萬元,意思就是——不賣。

    靈璧石圈很多人都想買,但有拿下來實力的人很少。

    當然,即使有人有這個實力,也只能搖頭,這價格太離譜了,誰也不願做冤大頭。

    「陳會長,你什麼意思?我早就知道這方寶貝了,可它是人家的傳世之寶,我不想奪人所愛,我看中的「龍興」石,你不會告訴我沒門吧!」

    「嘿嘿,許會長,那方'龍興'石,已經是我們的市寶了,打算送到故宮博物院,你說,我能攔下來嗎?只是許會長來一趟不容易,我就找到張家夫,叫他優惠轉讓給你,這方寶貝,相信許會長不會拒絕吧。」

    「你個老狐狸,害我白高興,這方玲瓏璧,我是想要,可這3000萬,我可買不起!」

    許會長直接回絕。

    「許會長呀,我這次出面,苦口婆心的勸他,張家夫也覺得許會長對他不錯,他?願意一千萬出售,如何?」

    陳會長投過來期待的眼神,他覺得許會長家大業大,即使一人吃不下,他也有合夥人,相信能夠一起拿下來。

    許會長聽了,一時沉默下來,這個「玲瓏璧」,他也心儀已久,只是,即使是一千萬,他也覺得超出了他的心理價位。

    當年自己可是幾百上千就能找到好石頭的,一千萬?目前這樣的價格,可是全無古人了,即然張家夫願意出售,要不,再降價試試。

    他把這想法告訴了陳會長,對方若能降到200萬,倒是可以考慮收了。

    陳會長表示為難,這一千萬,他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二百萬想成交,想都不用想。

    這時主人張家夫從外面走了進來,看到許會長的時候愣了一下:「我剛去送石友回來,沒想到許會長就到了,真是稀客呀,陳會長,咱們不談石頭的事了,這石頭又不能當飯吃,來,我們去宿州大酒店吃飯,今天剛好有幾個外地的客戶也來了,咱們好好聊聊天。」

    「也好,既來之則安之,我就入鄉隨俗了。」

    許會長知道剛才張家夫明明知道他倆談此石價格的事,卻不點破,看來這事先放一放,來日方長。

    當大家都到飯店吃飯的時候,九龍才發現,來的人都是來自附近幾個城市的石友,上海、蘇州、常州、合肥、滁州、蚌埠、徐州、淮北、宿州、靈璧等10多個城市,都是玩靈璧石的行家,什麼黃國富、鞏傑出,馬約瀚,欒勇軍,王佔南,醉石山房等等,大圓桌足足坐了近二十人,九龍和賴總算是門外漢了。

    不過,九龍喜歡這種大場面,在座的既然都是專家,何不趁機多學幾招?

    反正自己年輕,哪怕說錯也無所謂,他就不信這些玩家們會笑話他。

    於是,酒過二巡,九龍知道在座的專家裡,大家特別推崇鞏傑出先生,那麼就從他下手吧。

    「鞏傑出先生,我想問個很現實的問題,靈璧石除了名聲在外,其真正備受推崇的原因是什麼。

    鞏傑出先生顯然沒意識到這個年輕人會問此問題,不過,對他而言,這問題不難,於是他心平氣和地說道:

    「這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

    「其一,靈璧石的自然審美特徵:如千奇百怪的造形、縝密的質地、金振玉聲之音、五彩繽紛的色彩、行雲流水的紋理是其它石種無法比的。

    「其二,人與靈璧石的情感:中國一部人類發展史,其實就是石文化的歷史。

    「人類從依石穴而居——到新舊石器文化——大山崇拜——巨石崇拜——岩書岩畫——玉文化——文房四寶——音樂文化(編鐘、編磬)——砭針砭具——園林造景——到供石發展到現在成為觀賞石。

    「人與靈璧石接觸、接近總有一種親合力和安全感。

    「其三,靈璧石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經核工業地質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國家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國家科學院黔省地球化學研究所;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家單位對靈璧磬石進行科學檢測,發現靈璧磬石中所含化學成分對人體無害,放射物含量微乎其微,其它微量元素對人體有益,尤其敲擊靈璧石所產生的脈衝波,可以活血化瘀,抑制癌細胞生長,並可清除體內脂肪的多餘堆積,有減肥作用。

    「其四,靈璧石能讓人發現美:由於靈璧石的形成於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約9億年至7.4億年,它是大自然瞬間的精彩凝聚成的歷史永恆,因此,它存在讓有心人不斷發現美的無限空間。

    「其五,靈璧石對人的精神作用:欣賞靈璧石是調解精神的最好場所,人們通過觀看千奇百怪的造型和五彩繽紛的色彩、撫摸撫之若膚的質地、聆聽金玉之聲、思考行雲流水的紋理、感悟其意境,就可以通過視覺神經、觸覺神經、聽覺神經、思維神經傳達到大腦,使大腦原來的興奮區得到休息,從而揮發出新的有益激素,對人的健康非常有好處。」

    果然是研究很深,這些新穎的觀點,九龍還是第一次聽說。

    九龍繼續問道:?「從地質學的角度,靈璧石是如何形成?它們的成分又有哪些?」

    鞏傑出夾了一條雞塊,在嘴裡咀嚼了幾下才回答:「靈璧石形成於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約9億年至7.4億年前,其間經過呂梁構造運動,海水漫及陸地,使靈璧石產地形成淺海瀉湖環境,使原聲藻類植物大量繁衍生長,由於地殼變動,在海象沉積作用下大量藻類物質形成礁體,後來又經過震旦紀、奧陶系、構造上的沉積,便形成了一塊塊獨立成景、千奇百怪、褶皺起伏、孔竅穿透的碳酸岩石類靈璧石。

    「靈璧石被敲擊時的金振玉聲,是因為靈璧石中含有45%的方解石、小於3%的白雲石和小於3%的黃鐵礦及鐵的氧化物,屬於粉晶石灰岩的單一成分,等粒細晶且結構緻密。

    九龍又問道:「鞏老師,您提到精神層面的問題,即當我們欣賞靈璧石的時候,會產生聯想和想像,甚至有些時候會進一步認識我們自己,您能談談靈璧石欣賞對自我認知的影響嗎?」

    鞏傑出成竹在胸:「靈璧石的欣賞就是運用自己的學識、修養和生活經驗,對靈璧石的形、質、聲、色、紋、神韻、意境、妙境、悟境等審美特徵,進行全面而細緻的觀察之後,進行意像聯想,從有我之境到無我之境,進入感悟的無限空間。」
V123210 發表於 2018-8-29 16:22
第二百四十九集 傳國玉璽

    九龍覺得很新鮮,以前賞石更多的是從鑑賞角度分析,無我之境怎麼體現?心理層面又是怎麼切入的,他想請鞏老師談談靈璧石的鑑賞對我們心理方面的影響或者有益的作用?

    鞏傑出說道:「欣賞靈璧石對心理方面的影響:

    「其一,欣賞靈璧石可以讓人一顆浮躁的心慢慢安靜下來。

    「靜則慮,慮則得,得則格物,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因石性沉靜,有'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之說。

    「如果把靈璧石比喻為中藥,它確實具有類似中藥一樣功效,雖然它沒有西藥來的快捷,但靈璧石絕對沒有副作用。

    「其二,當觀賞一方精美的靈璧石時,人的大腦就會揮發出一種叫'胺多酚'的物質元素,它是人體內部天然的快樂密碼,這種快樂密碼通過大腦神經傳達到全身,使身心感覺無所不適,從而疏解心理上的壓力,產生輕鬆、愉快的心情,特別有利於心理方面的健康。

    「其三,欣賞靈璧石可以讓人身體不停地運動,朋友不停地走動,資金不停的流動,從而讓你忘記年齡,忘記疾病,忘記恩怨,一身輕鬆,實現瀟灑而從容。」

    九龍對鞏傑出淵博的靈璧石知識感到吃驚,自己這次算真正長見識了,他對鞏老師傾囊相授表示感謝,一邊默默的吃飯,一邊聽他們高談闊論。

    此時,安徽靈璧石協會會長黃國富站了起來:「各位請安靜,今天剛好許會長來,我發佈一個重大發現,這是我們省協會花了大量精力研究出來的結果,這將對靈璧石的未來,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別賣關子了,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許會長笑著回應。

    「我們省靈璧石協會經過長期調研和多方論證,確認秦始皇傳國玉璽'和氏璧'為安徽宿州靈璧石之'五彩石'。

    「這是真的?'和氏璧'不是出在湖北荊山嗎?別人早就研究出來了。」

    桌上馬上有人表示懷疑,雖然每個人都希望'五彩石'就是'和氏璧',可總要讓人信服才對。

    「傳國玉璽」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徵。

    其方圓20公分左右,色澤五彩榮耀,質地堅硬,潤滑細膩,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像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各諸侯國為了把玉璧擁為己有,想盡辦法互相爭奪,上演了戰國時期一幕精彩的歷史劇,最後這件珍貴玉器竟不知落到何處,成為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這件珍貴玉器的來歷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他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厲王。玉璞是一種天然玉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

    楚厲王找來相玉家進行鑑定,玉工認為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塊,沒有什麼價值。

    厲王非常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卞和驅逐出楚國。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楚國,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武王,玉工仍鑑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

    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

    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卞和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眼睛直往外滴血。

    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

    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啊!」

    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使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為「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而珍藏起來。

    「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

    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

    可就在這時,和氏璧竟失竊了,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

    人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遊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條件、有機會偷竊了和氏璧。

    楚國人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拒不承認,楚人無奈,只好將張儀釋放了。

    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後來成為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

    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繆賢的宦官從某處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鑑定後,方知正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

    趙王得知後,便將這件珍貴寶玉強奪去了。

    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產生了凱覦之心,就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

    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招來滅國之災,只好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
V123210 發表於 2018-8-29 16:22
第二百五十集 下落不明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果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將玉璧傳給左右嬪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前去說:「璧上有點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看。」

    秦王將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們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15座城換玉璧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況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國,實在不值。

    「趙王採納了我的建議,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趙王還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將璧送給您,可大王您在召見我時無禮傲慢,還將璧傳給眾人看,這是在戲弄我和趙國。

    「我看大王您根本無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

    「您若再逼我獻出玉璧,我的頭就和這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藺相如說罷,高舉玉璧,做出撞擊柱子的樣子。

    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召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割去15座城。

    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趙王派我送璧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玉壁來。」

    秦王見無法強奪,只好同意了。

    藺相如回到賓舍,想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秦王的一舉一動表明他根本不可能割城給趙國,於是便派手下人喬裝打扮,懷揣玉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日後,秦王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請藺相如。

    藺相如進宮後對秦王說:「秦國從繆公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恪守信約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趙王對我的重託,所以已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趙國。

    「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璧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當殺,我願下湯鍋,您看著辦吧。」

    秦王和眾臣聽後面面相覷,有大臣建議將藺相如囚禁起來,再攻打趙國。

    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而且還會使兩國的關係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自己也可得一個明君的聲譽。

    於是秦王在宮廷內以隆重的禮節款待藺相如,並將他送回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

    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

    目前有兩種推測:

    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如果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

    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遺失或被項羽掠奪去。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

    但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它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垓下(今安徽靈璧)。

    璽是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的寶印,而傳國玉璽在所有的寶璽當中無疑是最為寶貴的,有關它的傳說幾千年來也無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這枚玉璽之所以稱為傳國玉璽,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有關。

    秦國滅了趙國後,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王手裡。

    秦始皇把和氏璧定為傳國玉璽,令丞相李斯在玉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希望代代相傳,沒想到在秦二世手裡就亡了國。

    劉邦進咸陽後,子嬰獻上和氏璧交給劉邦。

    到了西漢未年,外戚王莽奪位,當時的皇帝劉嬰才兩歲,傳國璽由漢孝元太后代管。

    據《漢書‧元後傳》記載,當王莽讓弟弟王舜向漢孝元太后索要時,漢孝元太后破口大罵,說著漢孝元太后憤怒地將傳國玉璽摔在地上,國寶被摔得缺了一個角。

    後來雖然用黃金鑲補著,但自此留下瑕痕。

    傳國璽再一次失蹤是在東漢末期。

    那時政局動亂,漢少帝連夜出逃把傳國璽落在宮中,等他回來時,傳國璽已經不見了。

    不久,長沙太守孫堅征討董卓時,在洛陽城南甄官井中找到了這枚傳國璽。

    從這以後一直到唐代,隨著政局的動盪和少數民族的南下,傳國璽不斷易主。

    唐高祖李淵得到傳國璽後,把璽改稱為寶。

    傳國璽最終在歷史上失蹤是在五代。

    從宋太祖時,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這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

    不過,有關發現傳國璽的記載卻不絕於書。

    如北宋紹聖三年,咸陽段義在河南鄉挖地基蓋房時,竟挖出一玉印。

    經十多名翰林學士鑑定,為秦制傳國璽。

    明弘治十三年,有人又發現傳國玉璽,不過,皇帝認為這不是真的。

    清朝初期,據說宮中藏有一枚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

    可是,這枚被當時人稱為傳國璽的玉璽卻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皇帝都認為是假的,看來這枚所謂的傳國玉璽也是偽造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國寶。

    那麼,真正的傳國璽流落何方呢?直到現在也沒有發掘出來。

    九龍記得,關於'和氏璧'的出處,早有人專門研究過。

    有一種說法認為:

    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指明它是用藍田玉製成的。

    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制作的藍田玉塊。

    第二種說法,時前蜀道士杜光庭《錄異記》卷七「異石」中記:「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
V123210 發表於 2018-9-2 10:48
第二百五十一集 理論依據

    「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歷世傳之」。

    其彌足珍貴,古往今來也為之傾倒。

    「金鑲玉印岩,面對鳳凰台,地靈人傑多,福自荊山來」。

    數千年來,這是南漳人民對自己家鄉的讚美和歌頌。

    南漳民間也有「玉石不分」之說,概源於和氏璧的質地構成。

    據說,拉長石是硅酸鹽長石族斜長石的一種,一般為白色,玻璃光澤,在表面上沿一定方向看,有時可見到藍綠、紫紅、金黃等色調,斜長石通常用An分子的百分含量來表示斜長石的成分,拉長石屬中性斜長石,An含量50-70%,純淨而色澤美麗的斜長石可作寶石,由於拉長石在某個方向上可以閃現出像太陽光譜的七彩而得名為「光譜石」,這只是一種特殊的光學效應,偏離這個方向可能就難以觀察到。

    「璞」是未經加工琢磨的原石,璞又常有「皮」,有的因玉石在變質交代時形成「包含結構」,將好玉包裹在裡面,還有因成為漂礫存在水流中形外殼呈鐵鏽色包裹,為氧化或鐵質所染。

    當代地質界和考古界也認為和氏璧有「變彩」的特徵,1921年,地質學家章鴻釗老先生在《石雅》一書中,肯定和氏璧是產於荊山地區基性岩的月光石,即拉長石,認為「和氏璧為寶石性質的拉長石,具有碧綠和潔白的閃光,轉動一定方向,方能出現」。

    這也是和氏璧區別於「潔白無瑕」的和田玉之處。

    楚文史學家、地質考古學家一致傾向此說。

    也有人說和氏璧是綠松石、藍田玉或翡翠之類,綠松石自古產於鄂西北,表面色好,但無「色碧」和「色白」變化(變彩),質較脆。

    月光石(拉長石)表面光澤較差,「多為璞」(即玉外包有泥土或石頭),經打磨後,陽光照射下可折射多彩,質不脆。

    元好問《論詩絕句》:「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碔砆」(碔砆,像玉的石頭,即璞石、石包玉)。

    南漳板橋鎮雷坪董家台一帶所產的一種石頭即為拉長石,採掘此石後經加工,呈透明狀,光澤好,有史書中關於和氏璧描述的直感。且綠松石早在石器時代晚期已被我國古人所飾用,春秋時期宮廷玉工不可能不認識它。

    「藍田玉」(陝西出產)色澤好,比綠松石韌性強,古來已出名,但質地不如斜長石,古代運用廣泛,不可能像「和氏璧」那樣「物以稀為貴」。至於翡翠(中國古為鳥名,後借指碧玉)之說就不足信,英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認為,18世紀後,翡翠才由緬甸輸入中國,國外稱為「硬玉」,中國借鳥名稱之,翡翠亦有「玉中之王」的美稱。其實我國早在新石器晚期已有翠綠硬玉製作的鏃形器,周代的翡翠刀柄,漢代的翡翠多次出土,唐代的翡翠製品也多,古代典籍所載也多。

    李博士的結論雖站不住腳,但尚不能斷明和氏璧即為翡翠製品。所以,和氏璧只能是斜長石。

    這些研究成果,無一例外,都沒有靈璧石什麼事,現在倒好,冒出靈璧石來了。

    九龍也是好奇,他們既然腦洞清奇,能把不可能變可能,肯定有什麼鐵證吧。

    黃國富似乎胸有成竹,等大家嘈雜聲安靜下來後,他才把研究成果一一列出:

    其一,從地理上分析。

    卞和為楚人,在楚國山中得璧,後又抱璧哭於荊山下。

    可見卞和家居荊山不遠,荊山在現在的安徽懷遠縣境內,懷遠縣歷史上又曾歸屬宿州管轄。

    但荊山從來就不出玉石,那麼這塊璞玉應是附近山中所得,而周圍數百里境內,唯有靈璧以北,以磬雲山為中心的綿延山中出玉石。靈璧當時又屬楚地,應該說和氏璧是在此所得。

    靈璧古城原有四門,南門曰「望荊」,即登南門可望見荊山,北門曰「來璧」,由此也可證明,當時的靈璧石,人們就習慣稱其為璧。

    成書於春秋時期的《尚書‧禹貢》載:「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嬪珠暨魚。」泗濱浮磬,也是靈璧磬石最早的典籍記載。

    其二,從玉石的特徵上分析。靈璧五彩石出土後,本就是灰漿赤漬裹滿。

    故此被兩代楚王誤以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將卞和雙腿賜斷。

    「和氏璧」有石頭的外貌特徵,又有玉的溫潤內涵,質細而潤,這些均契合具備了靈璧五彩石的顯著特徵。

    從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做玉璽和印章的習俗來看,金黃色、紫色、五彩色當屬富貴吉祥的意思,尤以五彩色最為榮耀,安徽宿州靈璧石之五彩石符合此特徵。

    宋代詩人方岩詩云:「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

    靈璧磬石也因此被古代匠人雕琢成了中國最早的樂器,作為歷代皇家的禮樂聖品,成為國家皇權的象徵。

    其三,用排除法一一排除。

    歷史上關於和氏璧的石料說法不一,有說是湖北的綠松石,也有說是新疆的和田玉、陝西的藍田石等。

    因為所有寶玉石第一眼就可以看出玉石的特徵,從兩代楚王把和氏璧當成普通石頭治卞和的欺君之罪來看,可以排除天下外表具有玉石特點的玉石。

    以當時秦國、楚國的國力來看,很容易得到一塊綠松石或者和田玉。

    因此,只有安徽宿州靈璧石——五彩石的外表粗糙無光,很難看出它具有寶玉石特徵和價值,唯有經過破析及複雜工藝流程後才能看出它的珍貴。

    綜上所述,傳國玉璽「和氏璧」就是靈璧五彩石。

    歡迎全國的靈璧石愛好者和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此事,將這一重大發現進行研究和論證,提出寶貴意見,使靈璧石這一「安徽名片」得到科學保護,合理髮掘,有效利用,最終能走出安徽,走向全國和世界,大放異彩。

    黃國富介紹完,故意停頓了幾秒,也許他是在等掌聲吧,結果現場出奇的平靜,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便埋頭吃飯,不再說話。
V123210 發表於 2018-9-2 10:49
第二百五十二集 太湖奇石

    最終還是許會長打破了沉默:「黃會長推論的不無道理,只是現在仍然是猜測,並沒有類似的文物出土來佐證,當然,如果能夠把此觀點大面積推廣,即使最後不是'和氏璧',也達到了宣傳靈璧石的目的,這樣的嘗試未嘗不可。」

    現場掌聲響起,黃會長總算鬆了口氣。

    這許會長說話滴水不漏,九龍也頻頻點頭讚許。

    許會長此次靈璧石產地之行,雖然沒有收到好貨,也並沒有失落感,第二天早早的,就踏上了回滬之路。

    九龍這次來到靈璧石產地,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不旦見到了名石,還見到了不少專家,對靈璧石整個產業鏈也有了直觀認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九龍在想,靈璧石產地的很多做法,是完全可以複製到九龍璧身上的。

    在回滬路上,九龍也問了不少古典賞石的鑑賞方法。

    此時,許會長的車正在滬蓉高速上行駛著,臨近無錫的時候,九龍腦海裡突然閃現出「太湖石」三字,便問許會長,「太湖石」是不是產在太湖?

    許會長笑了:「說是也不是,要不,我帶你去蘇州看看吧,你就知道'太湖石'是怎麼回事了。」

    九龍納悶了,太湖石不是在太湖嗎?怎麼跑到蘇州去看呢?

    許會長笑笑,太湖是有太湖石,可真正經典的太湖石都在蘇州園林裡,你到時候看看就知道了。

    九龍很好奇,在開往蘇州的路上,九龍問了不少太湖石的問題,許會長也耐心解答。

    原來,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長時間侵蝕後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兩種。

    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蕩滌,歷久侵蝕而緩慢形成的。

    干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

    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特別適宜佈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遊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太湖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

    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碳酸鹽岩統稱為「太湖石」。

    太湖石屬於石灰岩。

    相對而言,石灰岩容易受到外來力量的侵蝕,比如長期經受波浪的衝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軟松的石質容易風化,比較堅硬的地方保存下來,這樣在漫長歲月裡,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條件下精雕細琢,逐漸形成了曲折圓潤的形態。

    中國碳酸鹽岩分佈區很廣,在適宜的構造、岩石和水文地質條件下,均可尋找和開發出類似江蘇的太湖石。

    據《清異錄》載:太湖石在五代後晉時代開始有人玩賞,到唐代開始特別盛行。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個酷愛收藏太湖石的人。

    他在府第歸仁裡和南郭的別墅收藏太湖石極為豐富,白居易稱他「休息之時,與石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石,愛之如兒孫」的地步,可見其愛石之深。

    白居易曾寫有《太湖石記》專門描述太湖石,《雲林石譜》中也專門有記載,而發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綱」指的就是太湖石,從而引起了農民起義。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太湖石有蘇州留園的「冠雲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等園林名石。

    太湖石除天然形成的以外,也有匠人參與加工的。

    據明代林有麟著《素園石譜》記載:「平江(今蘇州)太湖工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置於急水中舂撞之,久之如天成,或以燻煙,或染之色」。

    北京圓明園中「青蓮朵」原為揚州名石,也是太湖石,乾隆御題「青蓮朵」,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移入北京中山公園。

    太湖古稱震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蹟,位於蘇浙兩省的交界處。約在百萬年前,太湖還是個海灣,後逐與大海隔絕,變成了內陸湖泊。

    受泥沙淤積和圍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其面積日趨縮減,水位漸漸降低,湖底的石灰岩長期受波浪的衝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水的溶蝕,逐步形成太湖石慢慢潛出,在唐代已有開採,後世繼之。

    太湖石按產地、分佈、石色、規格、應用的不同可作如下分類:

    按分佈在長江南或北,分為南太湖石和北太湖石;

    按是否產於水中或陸地,分為水石和旱石;

    按石之色彩,分為灰太湖石、黑太湖石、白太湖石、紅太湖石、黃太湖石等;

    按規格尺寸及應用,可分為園景置石、假山石、盆景石、供石;

    按觀賞性質,分為孤賞石、組景石。

    很快的,來到了蘇州高速路口,寶馬車便直接往蘇州留園開去。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

    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

    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1961年,留園被國家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1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許會長在路上已經大談冠雲峰的美妙了,因此,進到留園內,九龍哪也不去,直接來到了冠雲峰面前。
V123210 發表於 2018-9-2 10:49
第二百五十三集 賞石氛圍

    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集齊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

    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蒐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

    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蒐羅名花奇石。

    冠雲峰就是未來得及運走的花石綱遺物。

    冠雲峰位於留園東部,因其形又名觀音峰,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為明代疏濬河道時打撈到的巨型太湖石峰,因石巔高聳,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雲」。

    此地原有名石瑞雲峰(原物於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蘇州織造署西花園,今蘇州第十中學內),也有說法認為園主以冠雲表達超過原石之意。

    冠雲峰高5.7米,底高0.8米,總高為6.5米,重約5噸,其高大為江南園林中湖石之最,與位於蘇州市第十中學中的瑞雲峰、上海豫園中的玉玲瓏、杭州西山花圃江南名石苑的縐雲峰(也稱縐雲石)並列為江南四大奇石。

    冠雲峰所在的庭院被佈置為水石庭,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中心水池名浣雲沼,南為平台石欄,水中植蓮花,池北出半島,立冠雲峰,瑞雲峰、岫雲峰屏立左右,為留園著名的姐妹三峰,三峰下羅列小峰石筍,花草松竹點綴其間,大有林下水邊,勝地之勝的林泉景色。

    峰後建樓名曰仙苑停雲,又叫冠雲樓,這前池後樓和石峰在色調上與形體上,形成了深淺明暗和高低橫豎的明顯對比,從而把冠雲峰襯托得更為高大凌空。

    游完留園,許會長問九龍印象如何,九龍豎起大拇指,連稱長見識了。

    許會長告訴九龍,太湖石因為是石灰岩質地,很容易造假,真要玩它,要多長幾個心眼。

    九龍啞然,看來,古典賞石這幾年比較沉寂,應該就是假貨所害。

    許會長說,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原生太湖石更加少見,價格居高不下。

    不少商人為了自身利益,弄虛作假,騙人錢財。

    我教你幾招鑑別太湖石吧,包你不吃虧。

    一看形狀。

    看洞的形狀是否自然,鑽孔一般為圓孔,洞形越是不規則越接近自然。

    二看角度。

    看洞中洞的角度,因鑽桿不會打彎,角度越接近90度越好。

    三看石膚。

    看石膚是否經打磨、酸蝕、噴沙製造,假石一般光滑圓潤,無凹凸褶皺。

    五看關係。

    看洞與洞的位置關係,造假石生硬,原生石自然天成。

    五看洞孔。

    看是否「洞中有洞,洞中套洞,洞中有洞者」為上。

    說完,許會長問九龍倆人,還要不要看看其他風景。

    九龍曾經聽過一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已經仔細玩過了,蘇州要不要繼續玩呢?

    蘇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它位於江蘇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

    蘇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美譽。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長三角重要經濟中心。

    蘇州是江蘇重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蘇州著名景點有:周莊,虎丘,拙政園,獅子林,留園,寒山寺等等。

    這些景點,除了留園外,九龍都沒去過,真想好好留下來欣賞欣賞。

    可是……九龍轉念一想,許會長此次花費了大量精力去靈璧石產地,結果空手而歸,上海肯定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他。

    至於賴總,此次靈璧石產地之行,一路無精打采,話也不多,心早就飛到崑山去了,還是算了吧,以後有機會,自己和小喬再來遊玩一番,那才更有樂趣。

    因此,一行三人不再停留,往上海奔去。

    此時,距離礦晶化石展還有兩天時間,九龍和賴總也不便打擾許會長太多,便自己安排時間瞭解上海的賞石氛圍。

    本來,賴總很想馬上就去崑山,可是,他又怕崑山石友會來上海參展,到時候撲空就麻煩了。

    所以,還是安心在上海走走吧,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

    賴總對上海還是有所瞭解的,他告訴九龍,上海雖然不產奇石,但卻以發達的城市經濟和包容性極強的海派文化為依託,成為全國主要的奇石購銷地。

    與其他幾個奇石購銷地不同的是,上海最講究精品意識,其玩石品位高在全國可謂首屈一指。

    據瞭解,全國有影響的玩石大家,上海就佔了不少,像高新星、劉建國、趙德才、余英、杜海雁等等,而有些大玩家手上就集中了很多精品甚至絕品。

    說起個中原因,賴總認為,一方面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其海納百川的特性,以及十分雄厚的經濟購買能力,為其他省市打開市場創造了條件;

    另一方面受姑蘇文化的影響,上海人對傳統園林、山水畫、奇石等都「情有獨鍾」。

    過去,玩石群體多集中於高官厚商、文人墨客,而現在隨著大眾文化的普及,奇石也被大眾所接受。

    其中就有一批擁有較強經濟實力的收藏者,他們看中精品,非精品不玩,這使上海成為全國奇石精品最多的地方之一。

    賴總提議到上海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奇石市場走走,九龍欣然同意。

    這個市場叫上海滬太花鳥奇石市場,它位於滬太路1012號,佔地面積達三萬多平方米,是目前上海最大的花鳥奇石市場。
V123210 發表於 2018-9-2 10:49
第二百五十四集 古今差異

    2000年以前主要是經營花鳥為主,隨著近年來觀賞石行業的走俏,已經進駐了200多家石商。

    市場共有2個出入口,滬太路這個是正門,很不起眼;

    志丹路的後門只能並肩通過2個人。

    九龍倆人從滬太路入口,來到了第一條奇石商家走廊。

    這一帶多是在市場經營一手奇石的商家,石頭價格不高,底座比較簡單或者乾脆不配。

    繼續往裡走,來到了比較像樣的奇石館走廊。

    聲色皆優的靈壁石、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古樸壯觀的黃河石、五彩斑斕的柳州石、冰清玉潔的水晶石,從價值連城的巨型石到小巧可愛的迷你掌上石在這裡應有盡有。

    他倆走進一個叫程老二的奇石館裡,只見這家店經營的都是戈壁石,而且個頭普遍很小。

    主人正把幾件不起眼的小品湊在一塊,旁邊還有不少裝飾配件,像小人物,小船,小房子,屏風等等,九龍好奇,禁不住問道:「老闆,你在玩什麼?」

    程老闆抬起頭來,見有客人,便停下手中的活,起身回道:「你們看這些戈壁石這麼小,若論單個擺放,有氣勢嗎?」

    九龍回道:「現在都流行玩擺件,起碼也要20公分以上才夠大氣,這些都是幾公分的小品,手玩倒可以。」

    「是呀,所以我想到了把它們組合起來,通過和底座、配件一起,構成一幅場景,一個故事,不就出彩了。」

    程老闆回答。

    「這種玩法在上海流行嗎?」九龍繼續問道。

    程老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起了上海玩石的現狀。

    他說現在上海流行一種賞石文化叫海派,引申為海納百川,中西貫通,中西合璧、推陳出新的賞石文化。

    上海不出產石頭,卻幾乎彙集了全國各地的優質石種,收藏奇石精品之多、之好令海內外賞石界刮目,因此,素有「收藏半璧江山」之美譽。

    由於上海的歷史條件、地理位置、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上海必然成為海派文化生成和發展的溫床。

    上海供石的精緻紅木配座就是傳統供石的「推陳出新」;

    廣西彩陶石、大化彩玉石、摩爾水雕石的展示器具中,不少是吸納了西方線條簡潔、重石質構成、重色塊變化的審美情趣,體現了「中西合璧」。

    這種「海納百川」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為海派賞石文化的發展注入了不少活力。

    九龍也在感慨,上海作為大都市,文化氛圍濃郁,自然是百花齊放,不過,看到了許會長那些大氣象的石頭,再看看程總玩的,簡直天上地下之別。

    程總也許看出了九龍的心思,哈哈笑道:「玩石頭,一要根據自身條件來玩,二要玩出自己的特色。

    「我很喜歡戈壁上的小石頭,風情萬種,變化多端,價格不高,普通人都玩得起,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地方,是非常適合家庭擺放的。

    「而且小品組合後,整體也就顯得大氣了,現在雖然沒有多少人在玩,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得到石界認可的。」

    九龍聽他這樣一說,也覺得有道理,看看天色不早,正要和程總告辭,卻迎面碰到了一個人,而且還是熟人——余英老師。

    九龍雙眼放光,猛然大喊一聲:「余老師好,好久不見。」

    余大師顯然沒想到會在這裡碰到九龍,連忙過來和九龍握手,並疑惑地看了程總一眼:「你們認識?」

    「緣分!緣分!今天有緣見到他們倆位,余兄,怎麼回事,你們認識?」

    程總也很納悶。

    「是呀,小黃是我在福建認識的石友,年輕有為的小夥子。」

    「那好,你們多聊聊,我要忙活去了。」

    程總好像碰到救星似的,趕緊把九龍倆人推給余英,自己又擺弄起他的組合來。

    九龍把賴總介紹給余老師認識,余英禮貌性的和賴總握手問候,,然後走到茶桌上的主位,泡起茶來。

    九龍這幾天接觸的都是古典賞石,他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古典賞石和現代賞石到底有什麼異同的地方。

    余大師笑了:「小黃呀,你現在問的東西越來越刁鑽了,我這一段剛好參加了兩個具有品牌標竿意義的石展以及評獎,一個是廣東佛山順德清暉園的英石精品展,一個是得雲軒的小品暨組合石邀請展。

    「一南一北,一古典一當代,可謂涇渭分明,對比強烈。

    「清暉園英石展,從展覽場景到展示精品,一律是古典風格的,透風漏月的建築和瘦皺漏透的賞石,古典園林和古典賞石相映成輝,場景式的佈局,令人生發思古之幽情。

    「得雲軒小品展,是現代展覽的樣式,雖然古典賞石與當代賞石各逞其美,但從金獎的比例來看,古典賞石叨陪末座,當代賞石優勢領先,25方金獎作品中僅戈壁石就佔據了11位。

    「關於場景式的佈置或是展覽,古典賞石無疑有其優勢。

    「就像是古典家具(尤其以明式家具為典型)一樣,無論是古典園林還是當代美術館,它都能登堂入室,毫無違和感。

    「即使從繪畫的表現來看,古典賞石更宜入畫,無論國畫還是西畫;當代賞石則似乎差強人意,極少看到有畫家能表現出來。

    「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來談點體會。」

    余大師仍然是那個博學多才的大師,他侃侃而談,九龍只有認真聽講的份。

    余大師分析,所謂質色形紋賞石四要素,如果要作個解構的話,那麼,無疑古典賞石以形賞為主,當代賞石以色賞優先。

    戈壁石之所以一路走俏,與它的鮮麗色彩(包括俏色)有很大關係。所謂「五色令人目盲。」(老子《道德經》),這恰恰是古代賞石比較避諱的(至少在清代之前)。古典賞石色彩的靜默黯淡,表面上看起來與文人階層沉斂內省的性格頗為吻合,但與此同時,恰好是那種誇張危聳的造型結構(山子),似乎表明了其外表沉斂卻內心豐富的一面。
V123210 發表於 2018-9-11 19:45
第二百五十五集 英石出處

    當代賞石色彩的鮮麗光彩,與當代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以及高調張揚的外向型性格特徵相映成趣。

    德國心理學家魯米艾爾曾經研究表明,一個人所偏好的顏色常常代表其性格和感情的色彩,一個人對服裝顏色和服飾的偏好上,往往可以推測其心理。

    衣飾如此,賞石也是如此。

    不過,或許有人會問,為何當代還有不少古典賞石的擁躉者?其實,這是一種文人情懷使然。

    雖然當下傳統意義的文人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傳統文人悠閒優雅生活的態度和環境,卻從來沒有離開我們的視線。

    也正是因為當代生活節奏的快捷和多變,使得不少人產生了懷古的情緒,嚮往那種桃花源般的慢生活。

    古典賞石,也成為了我們如晤古人、如對千秋的一種寄託和象徵物。

    當代賞石被稱為是一種發現的藝術,其實更像是一種帶有趣味性的藝術審美,大家關注的更多是狀形像物。

    比如,此次得雲軒金獎作品中的戈壁石,一律是象形石,包括「得道」(佛)、「盛世祥和」(石獅子)、「黃金甲」(螃蟹)、「金雞報曉」、「金蟾萬貫」、「西遊記」、「玉兔」、「慈母如佛」、「阿福」、「獻壽」(猴)等,當然,這些像形石不但討人喜愛,也有其形成難度。

    相比之下,古典賞石更像是一種帶有思辨性的觀念藝術,它更多地賦有某種象徵意味,古人在欣賞奇石的時候,似乎並不特別關注其像什麼,而是從質感、造型、結構之中尋找那種感動自己的東西,更多關注其是否具有特別意味和想像空間,這往往是似與不似之間的東西,從古代名石的題名就可以一窺端倪,比如「江南三大名石」之瑞雲峰、玉玲瓏、皺雲峰。

    此次清暉園英石展的幾方重要作品,包括標誌石「隱機」,金獎作品「文心雕龍」、「秀色玲瓏」、「氣潤千秋」等,莫不如此。

    總體來說,賞石一端,古人重意味,今人玩象形,這既與不同石種的表現力有關,也與時空的變遷有關,更與賞玩者的人文情懷有關。

    有意思的是,繪畫藝術,大致是從具象向抽象發展,而賞石藝術,卻是從抽象向具象發展,兩者可謂南轅北轍,涇渭分明。

    余大師一口氣說完,端起一杯茶潤潤嗓子,並不急於說下去。

    現在,九龍已經對靈璧石、太湖石,昆石有所瞭解,余大師剛才談起了清暉園英石展,而且擺明廣東英德的英石才是正宗的,那麼,英石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請余大師詳談。

    余大師介紹,英石屬沉積岩中的石灰岩,主產於廣東北江中游的英德山間。該地岩溶地貌發育較好,山石較易溶蝕風化,形成嶙峋褶皺之狀;兼之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熱暴冷,山石易於崩落山谷中,經酸性土壤腐蝕後,呈現嵌空玲瓏之態,英石本色為白色,因為風化及富含雜質(如金屬礦物銅、鐵等)而出現多色澤,有黑色、青灰、灰黑、淺綠等色,常見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為佳,石塊常間雜白色方解石條紋,石質堅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屬共鳴聲,石質大多枯澀,以略帶清潤者為貴。

    英石輪廓變化大,常見窺孔石眼,玲瓏宛轉。

    石表褶皺深密,是山石中「皺」表現最為突出的一種,有蔗渣、巢狀、大皺、小皺等形狀,精巧多姿。

    石體一般正反面區別較明顯,正面凹凸多變,背面平坦無奇。

    英石種類多,其種類分為陽石和陰石兩大類。

    陽石裸露地面,長期風化,質地堅硬,色澤青蒼,形體瘦削,表面多折皺,扣之聲脆,分為直紋石、橫紋石、大花石、小花石、疊石和雨點石,是瘦和皺的典型,適宜製作假山和盆景;

    陰石深埋地下,風化不足,質地松潤,色澤青黛,有的間有白紋,形體漏透,造型雄奇,扣之聲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適宜獨立成景。

    英石主產區為英德望埠鎮的英山,山上、山溝、水中均有,這是英石的宗源。

    此外,英東的青塘、白沙、大鎮等鎮,英中的沙口、雲嶺、波羅、九龍、明逕、岩背、西牛等鎮均出產英石。

    還有人把清遠、陽山等地類似的觀賞石也劃入英石的範疇。

    英石的開發、研究、賞玩歷史悠久,古代有關英石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宋杜綰所著《雲林石譜》介紹了英石出產於英州的含光、真陽兩縣,顏色有微青、灰黑、綠和白色幾種,並介紹了黃庭堅任象州太守時玩英石不惜「萬金載歸」,蘇東坡「獲雙石一綠一白」,目為「仇池」。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將靈壁、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

    宋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描述「錦溪」「靈泉」(註:沙口鎮清溪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靈泉」二字)「乃出石處」,有幾戶人家專以取石為生,並認定「色枯槁聲如擊朽木」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下材」。

    明朝計成所著《園冶》介紹英石的產地、顏色等大體與《雲林石譜》相同,但強調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園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點盆,亦可掇小景」。

    清朝陳吳子所著《花鏡》記載山水盆景製作用石「崑山白石或廣東英石」,充分肯定英石為製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清朝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提出了「大英石」和「小英石」兩個概念,其中還記載到英石運至「五羊城」壘為假山,「宛若天成,真園林之瑋觀也」。

    古代賞石中,英石與靈璧石堪稱「雙璧」,宋代鑑賞家趙希鵠在《洞天清祿》羅列文房器玩雅好時,在「怪石辨」排名中,靈璧石第一,英石第二;明代鑑賞家文震亨在《長物誌》「品石」篇中,沿襲了趙希鵠的觀點,也是靈璧石第一,英石第二,並首次明確指出:「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其他石種,則排名不分先後。

    這不但是因為兩者成分相同,色彩相似,硬度相仿,結構相近,而且兩者均具備發聲特性而受到推崇,並且成為了古代(古典)賞石的標誌性石種,自宋以來一直被有品位的收藏家視為理想的藏石,古代傳世的供石之中,最多的就是靈璧石和英石。

    丁文父編的《御苑賞石》一書,收入故宮御花園中最早是元代的置石,其中就有兩方英石,英石甚至在御花園中的數量超過其他石種。

    事實上,古石之中有許多靈璧石和英石極易混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