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職場] 石道 作者:逍遙聽江 (已停更)

 
V123210 2018-4-1 13:29:26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06 49157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3 23:02
第二百八十六集 未解之謎

    想到羅布泊,讓他想到了彭加木事件。

    1980年5月8日,由政府批准,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率領一支名為「中國羅布泊考察隊」的隊伍向羅布泊進發,試圖穿越全長450公里的羅布泊湖盆。

    從5月8日到6月17日,他們採集了許多生物土壤標本和礦物化石,收集了許多珍貴的一手可靠資料。

    6月16日,科考隊因嚴重缺水缺汽油被迫停止前進。

    經過商議,科考隊決定就近拍電報請求部隊救援。

    期間隊長彭加木與科考隊其他隊員發生過爭執,他不想請求救援,因為科考隊經費有限,讓軍隊送油送水一次至少要花費7000元左右。但是最終彭加木妥協。

    6月17日上午9點,隊伍就接到部隊回電,他們同意請求,並要求提供營地坐標。

    6月17日下午1點,科考隊發現彭加木失蹤。

    是司機王萬軒到車裡取衣服時發現的,他在一本地圖冊裡看到一張紙條,上面僅寫一行字:

    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17/6,10:30

    自此以後,從1980年至今,中科院四次派出考察隊伍搜尋彭加木,參與人數上千,卻一直再也沒找到這位科學家。

    彭加木的意外失蹤成了近代中國一個非常神秘的事件。

    這個事件看似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在一次科考任務,隊長不聽勸阻獨自離開隊伍去找水,結果在沙漠中失蹤。

    可是中國每年失蹤人口不計其數,探險科考的也不是沒有,為什麼彭加木會備受關注?

    首先,我們先瞭解一下彭加木其人。

    彭加木,1925年生,廣州人。南京中央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專攻農業化學。

    新中國成立後進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當研究員,後被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

    在事發一年前他開始兼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先後15次在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探險。

    他為什麼會失蹤?

    會不會發現了什麼天外來客,或者發現流星之類的,吸引他前往?

    九龍覺得完全有可能,總是有很多神秘事件是完全無法解釋的,那位隕友在羅布泊碰到天珠,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按理,天珠在西藏更容易碰到才對。

    因此,九龍也很想碰碰運氣,在如些炎熱的天氣去那裡,雖然危險,但往往機緣和危險是並存的,趁著年輕,去冒冒險,也不虛此生了。

    因此,倆人打點行裝,千里迢迢來到了羅布泊。

    羅布泊一聽名字大家應該就能猜出來,是個湖泊,而且曾是我國第二大的內陸湖。

    然而在20世紀中後期因為流入湖泊的塔里木河流量減少,羅布泊沙漠化嚴重,迅速乾涸,到70年代末已經完全乾涸。

    那裡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現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1℃。

    天空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穿越。

    羅布泊本身神秘莫測,就是一個類似百慕大三角的存在,為什麼?

    首先,羅布泊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大家一看到肯定就笑了,廢話,不就是在新疆嗎,?再準確點,新疆東南部。

    可是確切位置呢?誰能給個經緯度出來?中外科學家和探險家經過長年研究,卻不敢輕易下結論了。

    因為他們發現在乾涸前,這座湖泊是在動的!

    它不斷游移於北緯39°-40°,以及40°-41°之間,雖然只有一兩度的差距,可是湖水有時偏南,有時偏北,不停擺動,卻是真的!

    羅布泊的擺動引起了無數爭論,很多科學家給出自己的觀點。其中瑞典人斯文‧赫定親自在羅布泊探險後提出一個猜測。

    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入湖河水中攜帶大量泥沙,抬高一側湖底,就會導致湖水傾斜流入另一側。

    然而抬高的湖底露出水面後,又會因為風蝕再次降低。

    然而因為缺乏可靠的證據,羅布泊會動之謎仍未解開。

    第二,羅布泊的形狀是一隻人耳朵?

    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隻耳朵,令人驚悚的是,這只耳朵相似的不僅僅是輪廓,更包括細節。

    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

    打開googleearth地圖軟件,搜索羅布泊,居然看到一隻」大耳朵」!

    羅布泊大耳朵之怪異恐怖,可以說是世界絕無僅有。

    這也是為啥老美會特別惦記這裡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羅布泊會動只是自然作用,那麼像人耳朵又是怎麼回事?

    國內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大耳朵」實測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狀,其實就是羅布泊在不同滯水期積聚的湖濱鹽殼,在太陽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輪廓。

    鹽殼中以氯化物為主的鹽分高度集中並生成了光譜反射性極強的晶體物質,並在衛星照片上呈現出了一道道色調較淺的耳輪線。

    綜上所述,會動還有人耳朵的不一定是人,還可能是羅布泊。

    第三,城市憑空消失了?

    還是之前提到的瑞典人斯文‧赫定,這貨於20世紀初開始在中國新疆探險。

    第一次探險羅布泊時沒經驗,乾糧設備什麼的都帶齊全了,就是沒帶水,結果差點渴死。

    不過之後他痛定思痛,發明了在冬季攜帶冰塊進入羅布泊。

    1900年3月2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赫文一行在羅布泊沙漠途中,他僱傭的當地維吾爾族農民去尋找丟失的斧頭,突然遭遇沙塵暴。

    結果意外發現沙子下面埋著一座古城,赫文淚流滿面,自己終於不是在中國做無用功了——無故消失的樓蘭文明終於重現天日。

    據史記記載,直至唐朝時,樓蘭還是個非常興旺的國家。

    為什麼會突然憑空消失?

    這也是羅布泊最著名的千古之謎。

    有人會說了,前面的也就罷了,但是這一條跟我國偉大的科學家有神馬關係啊?

    別急,請大家注意,赫文發現樓蘭文明的時間是1900年。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9 07:22
第二百八十七集 尋找天珠

    而彭加木出生是在此次事件發生的25年後,由此可以試著推測一下,樓蘭古國被外國人發掘也許是讓彭加木關注羅布泊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此次科考是否跟中科院企圖探索樓蘭文化也有一定的關係,可以暫時保留意見,在心裡默默打個問號。

    第四,這不是第一次有人失蹤了。

    羅布泊難入難出,又充滿神秘元素,所以膽大的探險者不止彭加木和赫文,古往今來,前來試圖解開它秘密的人不計其數。

    敦煌也是羅布泊的一部分,唐僧就曾在自己的《大唐西域記》裡寫過「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著則死,無一全者」,有的人甚至渴死在離泉水只有幾步之遙的地方,讓人無法理解。

    有一份不完全統計的近代羅布泊附近失蹤死亡人口的記錄: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

    兩年後,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臥乾屍,汽車距離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蘭農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而失蹤,後來的探險家在距樓蘭17公里處發現了其中2人的屍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現他的屍體時,法醫鑑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於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終乾渴而死。

    死後,人們發現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余純順就是上海人)。

    1997年,甘肅敦煌一家3口在父親的帶領下,前往樓蘭附近尋寶,結果一去不復返,最後3人屍體被淘金人發現。

    同年,昌吉有4個人開著大卡車,到羅布泊南岸的紅柳溝找金礦,結果沒有了消息,1998年,有人在紅柳溝附近找到了4具屍體和一部爛車。

    2005年末,敦煌有人在羅布泊內發現一具無名男性屍體,當時據推測該男子是名「驢友」,法醫鑑定其並未遇害。

    這具屍體被發現後,也引起了國內數十萬名「驢友」的關注,更有人在互聯網上發出了尋找其身份的倡議,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下,終於確定了該男子的身份,並最終使其遺骸歸回故里。

    經查明,該男子是2005年自行到羅布泊內探險,但為何死亡,卻一直是個謎……

    2007年,有一具乾屍被發現,曾一度被懷疑是彭加木,但DNA檢測否定了這個推測。

    所以,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事件並不是偶然的,即使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仍然一無所獲。

    探寶者前赴後繼地進入羅布泊,明明危險,依然義無反顧,肯定是有足夠吸引人的東西在裡面,九龍甚至在想,那位隕友在此碰到的藏民,他所說家庭遇到變故,所以不得不轉讓天珠,這個故事有可疑之處,也許,這位藏民極有可能是在羅布泊某一處發現了寶藏,其中就包括天珠。

    九龍和何鋼在此險惡之地,盡力尋找著,他們也想能和瑞典人斯文?赫定一樣,發現深藏寶藏的地方。

    天氣是那麼的炎熱,九龍實在是受不了了,他覺得如此漫無目的的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還是放棄算了。

    此時,一位藏民從遠處走來,他上身穿著白繭綢鑲錦緞齊腰短襯衫,左襟大,右襟小,再穿棉料縫製的圓領寬袖長袍,用加差朶拉(七彩大花帶子,用紅、綠、青、紫等七色條紋裝飾毛料長帶,長約2米,寬約20釐米)將楚巴圍系在腰間,兩袖交叉經前腹圍系在腰後,長袍下垂的部分邊沿齊於膝蓋,腰部形成一個囊帶,用來裝隨身攜帶的物品。

    褲子腰圍、開擋和褲腳都很寬廣,腳穿短統藏鞋,頭戴氈禮帽。

    九龍興奮了,他仔細地往對方的脖頸上看去,可是沒有見到天珠,會不會對方把天珠藏在什麼地方了?

    他試探性問對方有沒有天珠轉讓,對方還好懂得聽普通話,聽了笑著說道:「天珠仍佛緣,我自己仍在尋找呢。」

    九龍忙問對方哪裡可能有,對方往遠處一指:「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說完頭也不回就走了。

    九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什麼意思?

    何鋼笑道:「我明白他的意思,說遠,應該指西藏,說近,就是這裡,是了,極有可能是樓蘭古國裡面,我們趕緊走。」

    何鋼收拾行裝,催促九龍快走。

    「為何在樓蘭古國能出土沙漠古天珠?」

    九龍邊走邊問。

    「因為古代西域樓蘭古國是東西方交流的要塞,這裡彙集了各種文化,各種宗教,比如薩滿教、祆教(拜火教)、佛教、摩尼教、景教、***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最主要還是信仰佛教為主。

    「樓蘭,是西域古國名。它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位於東經89°55′22〞,北緯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

    「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二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

    「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9 07:23
第二百八十八集 樓蘭遺夢

    「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樓蘭古國後,決定發掘這片廢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

    「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裡就是樓蘭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邊長在330米左右,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

    「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蹟,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

    「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蹟。

    「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佈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當時在西域信仰佛教大有人在,並很早從古印度傳入天降石(天珠)做為供佛之用。

    「可見此地應比西藏等地區還早傳入天降石(天珠)。」

    何鋼邊走邊談,好像他親眼見過天珠似的。

    此次去樓蘭古國,何鋼還算很慎重,他找了專業嚮導,並租了一輛越野車,帶了所需裝備及物品:帳篷、睡袋、防潮墊、登山鞋、衝鋒褲、衝鋒衣、打火機、藥品(過敏、跌打損傷、感冒、消炎、高反)、杯子、換洗衣服、洗漱用品、個人身份證件、遮陽帽、墨鏡、頭燈、多功能圍巾、手機等等。

    越野車行進在起伏流動的沙丘中,終於在沙漠中發現了佛塔和房舍的殘跡。

    遭受風沙侵蝕的佛塔房舍、牆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下展現了往昔的容貌。

    九龍倆人重點在佛塔房舍前駐足,這些古蹟早就被人發現過,也有發掘的痕跡,但九龍並不悲觀,他覺得諾大的古蹟,總會有什麼東西會成漏網之魚,哪怕沒有古文物,就是撿到隕石也不錯。

    何鋼和九龍的想法不同,他是帶著探險的心情過來的,因此,在來新疆之前,他早就把有關樓蘭古國的前因後果瞭解的差不多了。

    據他的推測,古樓蘭總共有12個村,幾萬人左右,在部落首領的領導下,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生活著。

    可是突然爆發的瘟疫使許多樓蘭人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倖免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遷移,最後到了米蘭。

    居住在羅布泊附近的樓蘭人為了尋找水源也不斷變更居住地。

    但到後來,由於天氣變暖,沙漠風暴增大,湖泊乾涸了,這些樓蘭人也到了米蘭。

    自此,樓蘭古國便消失不在了。

    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樓蘭衰亡?內力的損耗還是不可抵禦的外力的侵襲?樓蘭的子民去向了何方?對於樓蘭城的消失,也有不同的看法。,最盛行的說法是由絲綢之路的變遷造成。

    兩晉之後,絲綢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樓蘭的駐兵和屯田事業也從此向北轉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樓蘭古城便慢慢被廢棄,最終銷聲匿跡。

    也有人認為是戰爭摧毀了樓蘭城。作為重地,歷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國都曾統治樓蘭。

    在樓蘭城周邊的多處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區域同一時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種。

    有可能是樓蘭被佔領後,佔領者實行了屠城,然後撤離,樓蘭因此慢慢被風沙湮沒。

    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是氣候的變化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這又存在兩種針鋒相對的猜測,一為樓蘭毀於乾旱,一為樓蘭毀於洪水。

    持前種觀點的人認為,樓蘭為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漢、匈奴及其他遊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使水利設施和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3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風沙淤塞。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樓蘭嚴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濬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斷水了。水資源的缺乏使得人們的衛生狀況惡化,抵抗力減弱,於是瘟疫爆發,樓蘭古城居民為了生存只得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國內外探險者在樓蘭古城的廢墟中不僅找到了大量珍貴的文獻,還有各種財物,看來樓蘭古城是突然間被廢棄的,但是這裡卻沒有戰爭的痕跡。

    也許,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讓人不顧一切地逃離。

    與此相對的猜測是樓蘭古國之謎。

    有人認為,在1600年前羅布泊窪地及其周邊有大面積的森林,種類繁多的植被,飛禽猛獸出沒於此,生態環境與現在相差極大。

    這一時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與樓蘭古城平行且只有22公里左右,若是樓蘭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

    消失的樓蘭古國之謎真正原因是,樓蘭處於絲綢之路的要沖,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爭導致大片森林被砍伐,同時因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的增加使屯田開荒需要大量燒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

    過度的採伐使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致使水土流失淤積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淺。

    而樓蘭古城建在高地平台上部,城外被水環繞。

    樓蘭城的毀滅可能是當時某一段時期裡羅布泊抬升湖水,導致水位上漲,向西蔓延樓蘭城,同時樓蘭城及周邊地殼下沉,孔雀河與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注入到樓蘭城致使樓蘭古城毀滅。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9 07:23
第二百八十九集 高僧開示

    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樓蘭古國成為沙漠中的廢墟,樓蘭的燦爛文化都永遠的存在我們的追憶中……

    何鋼相信終有一天,會有人揭開樓蘭古國之謎。

    他現在獲得天珠的心情比九龍更急切,因此,在佛塔房舍前,他找的格外仔細,不時蹲下身子,用手往沙漠裡去扒拉,發現硬物他就特別興奮。

    可是,除了沙子就是石頭,哪裡會有天珠呢。

    九龍試著在牆壁下尋找,一樣徒勞無功。

    他問何鋼,有沒有更好的地方尋找到他心目中的天珠,何鋼嘆息一聲:「天珠到處都有,特別是在西藏,可要尋找到真正的天降石,幾乎是不可能了。」

    原來是這樣,難怪何鋼要來羅布泊碰碰運氣。

    「也許西藏的高僧手上會有吧,我聽說這天珠都是有傳承的。」

    九龍提醒道。

    一言驚醒夢中人,何鋼立馬反應過來,確實,在如此惡劣的沙漠之地,想要找到太難了,還是去西藏看看吧。

    ……

    他們在路上摺騰了近兩天,才到達拉薩。

    拉薩,簡稱「拉」,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

    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要防內源氧缺乏症),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

    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拉薩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各類資源,相對於全國和自治區其他地市,具有較明顯的資源優勢。

    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歐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他倆並沒有急於到布達拉宮去參觀,而是選擇到大昭寺去碰碰運氣。

    九龍在寺廟這麼莊重的地方,總感覺要表示點什麼,因此,他從隨身攜帶的雙肩包裡找出雲光法師九龍璧手玩件,不停把玩,也想沾沾佛氣。

    他倆在西藏大昭寺釋迦牟尼佛金像膜拜並考察供佛天珠。

    這顆天珠可有來歷,它是最早西藏宗教苯教流傳下來的天珠。

    當然,這也只是傳說,天珠的具體來源已不可考,據傳為早期前往尼泊爾求法的密宗弟子,從上師手中獲得的珠子當護身符,就這樣傳承下來的。

    這種護身符基本上是不可能傳到民間的,九龍也只有羨慕的份。這時,一位高僧走了過來,看到九龍手裡盤玩的九龍璧手玩件愣了一下,投來好奇的眼神,此高僧年紀已一大把,身裝藏傳佛教的袈裟,他問九龍能否把手玩件給他看看,九龍當然樂意,隨即雙手遞了過去。

    高僧撫摸著此手玩件,慢慢閉起眼睛,良久,才開口說道:「小夥子,你這方石頭應該和佛有關吧,看起來,你也算和佛有因緣了,你說說吧,來這裡想要得到什麼,也許我能幫你。」

    九龍喜出望外,他朝天珠指了指,問天珠有什麼講究沒有。

    當然,他沒有直接向高僧要天珠,這是不現實的,他覺得只要從高僧這裡得到一些關於天珠的有用信息,便足夠了。

    高僧雙眼注視著九龍,滿意地點點頭,他沒想到九龍僅僅是問一個問題,而不是向他要東西,能如此不貪的人,現在已經很少了,因此,他覺得自己沒看錯,九龍果然是與佛有緣,他很願意回答九龍的這個問題。

    他耐心給九龍介紹,這種特殊的珠子,被視為天上的神物,當其從天上掉落至人間,可以保護災民、招財、納福等等,密宗弟子為了表示尊敬及珍貴順口稱之為天珠。

    早期的天珠為天降石,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間,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國。

    當時的人們為求神佛庇佑,天珠因此被創造出來。

    當時人們以古老文獻《吠陀經》中記載的咒術、圖騰等符號圖案造型(也就是現在天珠上的各種圖案),畫於石材上,進而達到提升精神(靈魂)意識的效益。

    目前看到的西藏天珠並非是隕石(天降石)加工而成的,例如李某從大寶法寺花2000萬元求得的一尊天珠,它是西藏地區出產的九眼石頁岩,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它並非隕石(天降石)。

    由於天珠是眾生的福德和諸佛菩薩的悲願共同化現的,所以根據不同的需要,也就會有不同種類的天珠,簡而言之,就是不同種類的天珠具有不同的功德和能量,可以幫你達成不同的願望。

    在大成就上師遍知持明無畏洲尊者教言裡面,曾經親自開示天珠的功德可以使佩帶者獲得金剛盔甲的護身,任何詛咒災厄、人與非人的傷害及不利磁場的侵襲都不會對佩帶者起到任何作用,同時具有防治肝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病的作用,並且可以讓佩帶者獲得本尊的加持,權勢財富、壽命威德和名聲等世間福報都會與日俱增,可迴避年、月、日、時的凶煞、太歲等惡星的損害,獲得吉祥自在的解脫功德。

    天者圓也,如來智慧德相,形同上天部(金剛界)的符號。

    地者方也,眾生之根基,形同大地之母(胎藏界)的符號。

    「方圓」即是宇宙(上下四方——週而復始),也就是我們佛教密宗的壇城。

    即是說,築方圓的佛壇,並以圖騰意念的方式,來表現宇宙的景觀和諸佛菩薩的境界!視為(果位)之義。

    同時,隨著受教者的祈同而經現,謂之為「授證」!即「皈依」之意。天珠的圖案造形,則是沿襲古印度,婆羅門教的護摩法(home),而附與密宗「五輪法界塔」的象徵意義。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9 07:23
第二百九十集 火供天珠

    由於天珠具有如上所說等非同尋常的加持能量,獲得一顆真正的西藏天珠本身就不是件易事。

    在意伏藏格薩爾王的傳記中,清楚的記載了格薩爾王開啟並埋藏天珠伏藏時所發的誓願:「願天珠聚集於本尊和上師的手中,願護法神守護天珠,直到有福德的弟子來臨時再交付到此人手中。」

    因此,擁有一顆天珠是累世修持積累的福報顯現的結果,今生如果得到一顆天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修法成功的一種徵兆。

    因為天珠的能量足以補足任何五行先天命理的缺陷,獲得身、命、運勢和福慧以及財力的磁場加持,使得佩帶者身心自在、順心如願,這樣的珍貴聖物,當然需要修持的福報才能獲得。

    依《吠陀經》記載:遠古時因受地理環境及天然災害的影響,求神助佑之心自然產生,「天珠」因而被創造出來。

    同時,滲進了各種藥物用來治病,並用巫術咒語的圖騰意念,符畫於石材上,藉以獲得諸佛眾神的加持與護佑。

    天珠用於敬奉佛菩薩之事蹟具代表性的記載為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時,帶了一尊從印度請來的佛像作為陪嫁,最後這尊佛像就來到了我們這裡的釋迦殿內,這尊佛像除了你看到的那顆天珠供奉外,還被本地信眾鑲上了百餘顆各式各樣的天珠,包括三顆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寶瓶天珠(或稱永生瓶天珠)、虎紋天珠和其它帶眼天珠。

    天珠有特殊功效,正如阿吉旺久扎巴大師所言,「精通查驗諸寶之經典者,可謂智者,欲延年益壽者要佩戴如意寶,佩戴紅寶石等其他珠寶,也能對治非時之死,對珠寶之奇特功效不可有疑心。」

    噶瑪巴等整理的《天珠說》也說,「古時曰『查母』,今人叫做『斯』(天珠)。此為如意寶,又稱『四洲查母』寶,是為無上寶,不識寶之性,猶看河邊石,懂得寶之性,如意之寶也,百般功夫時有付東流,千般貪婪終究事無成,珠寶雖有拇指大,卻看諸事變如意。」

    可見歷代大德都對珠寶之功效大加讚賞。

    貢欽‧晉美林巴(1729-1797)指出「天珠石可分為無睛、長條有睛等多種,可以抵禦各種血疾、魔患、八部鬼眾之災,愉悅身心,親和人際,增進福祿,提升名譽。」

    提瑪格西‧旦增平措(1673-1746)在《晶球晶珠》中說「諸天珠中,最佳護身者為無睛、圓形、長條等,天珠外用擦拭可除眼疾,天珠浸泡一夜後的涼水緩解血疾,飲用後可驅除凶曜之病,天珠也可內服,或佩戴身上可防禦凶曜帶來的疾病。」

    由此可知天珠之功效。

    除了大醫學家提瑪格西的著述之外,藏醫典籍《四部醫典》等諸多典籍中對天珠的功效也做了介紹。

    眾所周知的藏藥七十味珍珠中的主要成份也是天珠。

    此外,天珠應用於招福祭祀等宗教活動。

    西藏人至今仍認為天珠是天降石。

    其歷史可溯及五千年前,當時西藏人發現此礦具有強大的磁場,乃開採此礦並研磨成杵、圓板等形狀,由於當時工程技術並不發達,故僅能取得顏色灰白、無明顯紋路之淺層礦石,因此西藏人繪製各種吉祥圖案於上(如寶瓶、蓮花、虎紋、眼紋、線條等),經高溫處理使顏料深入礦石內,若再經大修行者加持,更可擁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

    非福報深厚者,實無緣得此天降聖石。

    悠久的歷史,美麗神秘的傳說,加之西藏人虔誠地收藏供養,世代相傳,天珠便成為人們心中珍貴的寶物了。

    還有一種難得的天珠,叫火供天珠:在法會裡面有一種被稱為〔火供法會〕的儀式,這種儀式來源於藏傳佛教的密宗儀軌。

    根據不同的需要,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會為弟子或整個佛教的興盛修一些相應的法門。

    比如在密宗裡面的法門有分為五部的,即:佛部、寶部、金剛部、蓮花部、羯磨部。

    其中羯磨部屬於事業部,他的修法種類又分很多種,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有:息災法、增益法、懷柔法和誅殺法四種。

    在燒製天珠的時候,要遇上火供法會才行。

    因為天珠的成型和靈性的引發都要經過這個階段才會得以體現和圓滿。

    在火供法會開始前,首先會建立一個火供壇城。

    根據火供目的的不同,火供壇城也會不一樣。

    息災法的壇城是四方形,顏色以白色為主。

    在出現瘟疫和戰亂以及某人家裡出現災難的時候,一般都會請喇嘛活佛們去修法,如果事情比較嚴重又急於解決的話,舉行息災法的火供是極為行之有效的法事。

    法會的開始會有專門的事業使者。

    (小喇嘛)在地上用白色的顏料摻上各種佛教的加持品後繪畫出一個壇城的平面圖。

    依據圖樣,上面再用松柏枝葉和檀香等搭建一個立體壇城。

    在壇城的中央,放入金、銀、琉璃、瑪瑙、珍珠、硨磲、珊瑚等佛教七寶和象牙、綠松石等名貴珠寶,上面再鋪上雪蓮花、紅景天、藏紅花和冬蟲夏草等各種名貴草藥。

    大活佛們則坐在一旁和所有的僧眾一起唸經修法。

    旁邊有事業使者數名唸到相應的地方使者就開始點火,或加上各種美味佳餚淋上酥油,這些東西統統都在上師、活佛們的加持下供養給本尊、護法和空行等三寶三根本。

    在修法修到關鍵時刻,本尊降臨受供加持時,如果有緣可以把事先描繪好紋路的天珠放進去進行火供。

    當然這也是有要求的,息災法的火供修法裡面只能放寶瓶天珠、一眼天珠、四眼天珠等天然具有息災緣起的天珠在裡面火供。

    火供過後七寶等物俱化灰燼,惟有真正的天珠在火堆中靈光閃閃、曜曜放光。

    從此,一顆能夠賜予人們幸福安康,滿足人們一切願望的寶石便誕生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9 07:24
第二百九十一集 天珠演變

    這樣的天珠再經過特殊的修法啟動能量場後,就具有息災的神奇能力。

    佩帶者如果能和此天珠相合,便會感覺到天珠的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並隨著個人命運磁場的不同天珠的紋路發生變化,來進行相應的調整。

    所以,西藏天珠之所以珍貴,是由於採集礦石的整體性(不會破壞珠體,使能量流失),還有就是火供加持後顯現的靈性(假天珠紋路和顏色形態等,無論佩帶多久都不會改變的),這些都是普通珠寶所不具備的,識貨的人們尤其是收藏家們,都會千方百計的通過各種渠道,把這樣的天珠據為己有,既然價格這麼高昂,難怪乎市場上會有那麼多贋品流通了。

    由於修一次火供法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佛教七寶、綠松石各種名貴藥材等),活佛上師們又非常忙,這樣的機會便顯得十分的難得。

    所以即使在西藏,每年的火供法會都非常的稀少,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讓你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會允許你把天珠放進去火供。

    因為真正的西藏天珠具有加持緣起,如果對方不能肯定你放進去的天珠是如法開採的,就不會允許你把天珠放進火供壇城。

    因為真天珠火供過後每顆紋路都會特別的明顯和鮮豔,而假天珠或者是開採方式不對,沒有把個體從母體中脫離出來的天珠,繪上藥汁在壇城裡面進行火供時,藥汁會根據天然的紋路進行參透,這樣的天珠火供結束後,整體圖案會連成一片,根本無法辨認,從而破壞這次的火供修法儀式的緣起。

    火供天珠價值無法估量,最為珍貴。

    高僧介紹完,又閉上眼睛不再說話,他在等待九龍還有沒有再問的。

    天珠的功效是否具有宗教意義,九龍是存疑的,也許還得用科學方法進一步研究才行,現在只能姑且聽之了。

    從這裡九龍已經瞭解了天珠的歷史意義,他感謝高僧的開示,對這一百多顆天珠心存敬意,久久凝視。

    「喜歡天珠嗎?」

    高僧突然開口問道。

    「師傅,我雖然喜歡,一切隨緣吧,這是要講福報的。」

    高僧點點頭:「你說的對,凡事不可強求,我這裡有一顆牧民給我的珠子,你若喜歡,就拿去戴吧,希望小兄弟能尊從佛菩薩的旨意,做好自己,不要迷失。」

    這讓九龍大感意外,這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他雙手虔誠地從高僧手上接過珠子,連聲稱謝。

    高僧一句話也不多說,往前走了。

    何鋼在邊上看的一愣一愣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苦苦尋求的東西,九龍就這麼得到了。

    他把九龍這顆珠子看了又看,告訴九龍,這是九眼藏天珠,又被高僧加持過,太難得了。

    「何總,藏天珠是啥意思?到底還有什麼類型的天珠?」

    九龍一下又被搞蒙了,趕緊問道。

    何鋼嘆了口氣,介紹道:

    天珠挺複雜的,除了我們發現早期天降石天珠外,也有人考證出最早的天然天珠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後來由於化石的稀缺,古西藏人開始採用一種含玉質及瑪瑙成分的沉積岩九眼石頁岩打磨天珠,這種沉積岩有極強的磁場,天然形成的規則圖案,以眼球為主,輔以三角形、四邊形等,據稱可闢邪。

    琢磨後的成品凸顯眼球狀紋飾,是價格無法估量的佛教聖物——天珠。

    你這顆就是這種天珠。

    再後來由於九眼石頁岩的稀缺,西藏古人開始模仿沉積岩的圖案,採用草藥配置顏色在瑪瑙上人工繪製天珠,之後高溫燒製,這種古老的加工方法已經失傳。

    目前以上四種天珠存世極少,所發現的基本是老寺院返修出土,曾經的供珠。

    老天珠極為珍貴,品相完好,年代久遠的都價值百萬以上。

    現如今隨著藏傳佛教的興起,人們開始大批加工天珠,人工天珠多數採用含鉛的塗料塗飾,然後再高溫燒製而成。

    1999年九眼石頁岩再次被發現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被譽為千年神石,萬世佛寶,在得到當地活佛昭示的情況下,被人們琢磨成天珠。

    九眼石頁岩是由玉髓、瑪瑙、碧玉和水晶的共生體,俗稱錢幣石、眼睛石。

    產地方圓三公里,能磨製這種天珠的原石不足5%,目前資源已近枯竭。

    原石大多十石九空,磨製而成後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為了讓其有更好有序的發展,內蒙古蒙天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及烏蘭察布市天然蒙天珠協會將其命名為「蒙天珠」。

    蒙天珠的存在,是大自然的餽贈,也是天地靈氣的精華。

    目前全國各地的收藏家、石友和佛友已充分認識到蒙天珠的天然和稀缺屬性,千年傳承的眼文化和佛教文化對其賦予的傳奇色彩。

    這種文化會被蒙天珠代代傳承。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其實深入地說,眼睛是人類觀見物質世界而直達精神世界的通路,當人類得以通過符號來表達情感之時,眼睛之形即備受寵信,因為神秘而衍生出無數傳說,與其相關的活動也漸漸被賦予以儀式感,成為許多宗教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圖騰。

    三星堆眼型器以凸出的巨目著稱,同樣也有許多其他地方出土的文物中有誇張眼睛形象的人像、配飾、禮器和器皿,有學者認為這是當時人們內心基本訴求的表達,希望通過睜大眼睛來看得更加清晰,凸出眼睛來看得更多更廣,更全面地、甚至是有一定預見性地去瞭解世界。

    且金文中有體現平民與領袖之別,平民的眼睛被鋒利之物刺穿,意為盲目,即是說普通的「民」在農事、軍事等諸多方面是盲目的,需要有眼界寬廣、有前瞻能力的領袖來引導眾人,所以眼睛體現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中,也是一種象徵能力、權力及身份地位的政治器官。

    歷史底蘊深厚的藏天珠和新起之秀蒙天珠等,在外形上得益於眼睛的絕美造型,而在內涵上得益於圖騰文化。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14 11:40
第二百九十二集 聖地偶遇

    不過,蒙天珠之眼還並非符號化的抽象眼睛,和很多文物中的眼睛圖騰不大相同,但意義總是觸類相通的,均為佩戴者開啟智慧之門,除了給予人們一份神奇的天工藝術品,更是賜予人們源源不絕的信念與力量。

    在佩戴上講,蒙天珠依據尺寸器形常見的制式分為,供奉的供珠(也有做把件觀賞的),胸口處豎戴的天珠、脖頸處橫帶的項珠和作為配珠使用的腰珠、頂珠等。

    九眼石頁岩磨製的還有手串、手鏈配珠等。

    蒙天珠的器形主要取決於原石的基礎和大師傅的手藝、經驗和審美等。

    蒙天珠的鑑賞中會研究到氣韻和勢,就像其他門類的鑑賞,都有著對美學更深層次的內涵探究。

    相遇即是緣,不同器型和紋飾類型的蒙天珠給人的感受各有差異,每個人的審美和閱歷,也都影響著自己的鑑賞標準,心境各異,常常感受就不同。

    結緣蒙天珠,得到的不僅僅是珠子本身,還有不斷品味到這蒼天聖物,萬世佛寶的獨有魅力,才是蒙天珠的文化根源,在這方寸間尋找世間大美,在毫釐間感悟佛家典故。

    蒙天珠的文化起源來自北方草原人民的歷史積澱,更是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的移情感受,使得蒙天珠這一宗教禮器自命名之日起,就被賦予多重文化交融,讓人們在大自然的餽贈下得到文化認同、信仰的共鳴!

    除了烏蘭察布本土的蒙天珠之外,受到天珠文化影響的國外石種也加入到天珠的隊伍中來了。

    這裡我就不細說了。

    所以呀,九龍,你要好好珍惜這顆天珠,不僅僅是佩戴它,還要懂得它裡面所包含的佛理,做一個有善心的人。

    九龍點點頭,這裡的事已了,他和何鋼一起,往布達拉宮走去。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乾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布達拉宮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

    在布達拉宮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裡,幾乎都可以看到壁畫。

    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

    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務,紅宮內安放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兩旁的是白宮,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就是在這裡。

    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有近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

    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五世達賴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篆。

    布達拉宮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佛教藝術品。

    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座落在靈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宮中最高的靈塔,塔身用黃金包裹,並嵌滿各種珠寶玉石,建造中耗費黃金11萬兩。

    其它幾座靈塔雖不如達賴喇嘛靈塔高大,其外表的裝飾同樣使用大量黃金和珠寶,可謂價值連城。

    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藏經冊印、古玩珠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

    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屋頂和窗簷用木製結構,飛簷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蠍魚和金翅鳥做脊飾,閃亮的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

    屋簷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

    柱身和粱仿上佈滿了鮮豔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

    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達拉宮坐落於紅山,它起基於山的南坡,依據山勢蜿蜒修築到山頂,高達110多米。

    全部是石、木結構,下寬上窄,鎦金瓦蓋頂,結構嚴謹。

    從山腳仰望,更覺其建築巍峨雄偉,氣勢磅礴。

    宮牆由花崗岩砌成,潔白的白宮環護上座的紅宮,在藍天雪山的陪襯上,顯得格外壯麗,彷彿是聖潔和莊嚴的化身。

    九龍倆人往布達拉宮的核心建築紅宮走去。

    紅宮作為宗教之地,奇珍異寶數不勝數。

    他倆來到了紅宮六層的黎瑪拉康——合金佛像殿,這裡是被人們稱為無價之寶的地方。

    殿內藏有3700多尊佛像、佛塔。

    這些珍寶全部用多種合金煉製而成,因此就有了世間絕無僅有的紅、黃、綠、白、紫色合金色。

    作品多出自印度、尼泊爾,也有西藏本土煉製,堪稱佛像和佛塔的精品薈萃。

    「何鋼,你怎麼在這裡?不會也是和我一樣,來休假的吧。」

    一個陌生的聲音響了起來,九龍仔細看去,一個五十多歲,滿臉絡腮鬍的漢子出現在面前,九龍並不認識他。

    「繆院長,看到你太好了,我命苦,哪裡有假可休,我是一路撿隕石撿過來的,怎麼樣,上次你說要去南極撿隕石的,撿到了嗎?」

    何鋼顯然和他很熟,見面就迫不及待地問起這事。

    「撿到一些,主要是去科學考察。」

    對方平靜的回答。

    「九龍,過來,我和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桂林地球科學院繆院長,科學家,經常去南極考察的。」

    「繆院長好,南極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呀,如果我也能去撿就太好了。」

    九龍很是心動,不過,他也想到,要去這個地方,肯定有很多條件,自己不一定符合要求,想到這裡,不免就洩氣。

    「你真想去的話,也行,我們11月份就是專門去撿隕石的,我幫你報名即可。」

    繆院長回答。

    「是嗎?繆院長,也加上我的名字。」

    何鋼趕緊補充一句。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14 11:41
第二百九十三集 南極寶藏

    「好吧,一起去,你們回去好好把身體鍛鍊好,等我的好消息。」

    「行,我們就等你這句話。」

    何鋼心滿意足。

    南極這地方,九龍還是有所瞭解的。

    南極,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

    它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南極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

    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

    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和乾燥。

    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繆院長能夠在這麼惡劣的環境裡去科考,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九龍由衷的佩服:「繆院長,我挺羨慕你的,能夠去這麼嚴寒的地方考察,真是不容易。」

    「還好,提前做好禦寒訓練,就能適應了。」

    繆院長簡單回答。

    「九龍,你知道嗎?那邊有很多寶藏的,他們是去尋寶呀。」

    何鋼插了一句。

    「是嗎?繆院長,能否透露一些。」

    一聽到有寶藏,九龍神經都興奮起來了。

    繆院長回應道:「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

    「主要分佈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

    「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面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裡伯斯火山儲有硫磺。

    「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還有一個關鍵點繆院長沒有介紹,那裡隕石也不少的。」

    何鋼笑著補充。

    「到時候就看你倆的運氣了,記得11月份出發,該準備的都要準備好。」

    繆院長提醒道。

    「會的,繆院長放心,我比較有經驗,會叫九龍準備好的。」

    何鋼笑著回應。

    九龍倆人心情大好,和繆院長分手後,又隨意逛逛,走出布達拉宮,覺得該做的事情也做了,還是回龍岩好好準備去吧。

    布達拉宮廣場的天特別藍,也特別近,九龍第一次來此,竟然沒有高原反應,這讓他對南極之行充滿信心,也期待南極之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一個大嗓門把他打回現實中:「小黃,你也來朝聖了?」

    一張國字臉上,兩眼眉毛稀疏,這不是老玩童嗎?

    「我是玩礦晶玩到西藏來了,老玩童,你是來朝聖的?」

    老玩童「噓」了一聲,「我告訴你,我請了一顆九眼天珠,前幾天才拿去火供,現在不一樣了。」

    他從脖子上露出掛著的九眼石頁岩天珠,神氣地說。

    九龍連忙向他恭喜,並沒有多說什麼。

    老玩童本來以為九龍會羨慕的不得了,可看到九龍這無所謂的表情,不禁納悶了。

    他仔細瞧瞧九龍的脖子上,發現也掛了一顆天珠,除了材質一樣外,包漿更老到,都閃著幽光了,顯然價值更高:「你這顆老珠子怎麼來的?」

    老玩童試探著問道。

    「這是大昭寺高僧送我的。」

    九龍淡淡回應。

    「你這是什麼運氣,來,也讓我沾點高僧的福氣。」

    老玩童就想把這天珠要過去。

    「不行,這天珠每個人的氣場不一樣,不能亂拿的。」

    九龍笑著拒絕。

    「有什麼了不起,看你得瑟的勁兒,怎麼樣,你要去哪裡?」

    老玩童問道。

    九龍這才想起沒有把何鋼介紹給老玩童認識,忙互相作了介紹,並告訴老玩童,自己想回家了。

    「我也剛好要回去,玩礦晶怎麼不到貴州走走,我們那邊可是礦晶王國了。」

    「是嗎?那就先跟你去走走,再回家吧,反正也順路。」

    九龍回頭徵詢何鋼的意見。

    「我也喜歡全國各地跑跑,那就順便去看看吧。」

    何鋼沒意見。

    九龍查了一下航班,從拉薩到貴陽飛機沒有直航,需要從成都中轉,拉薩到成都飛行時間1小時50分鐘左右,成都到貴陽飛行時間1小時左右,這是飛行時間最短的線路。

    他們沒有遲疑,立馬買票往成都飛去。

    在飛機上,九龍也沒有放過老玩童,他不僅僅是想瞭解礦晶,也想瞭解貴州奇石的情況。

    老玩童也毫無吝嗇地把他所知道的,告訴給了九龍。

    先說說豐富多彩的貴州奇石吧。

    銅仁的紫袍玉帶石、烏江石、興義的盤江石、晴隆的翠玉、織金的精墨玉、羅甸的羅甸石、安順的馬場石、興義貴州龍化石、關嶺海百合化石等等,都是大自然以億萬年的時間,用日曬雨淋、高壓風化,才能造就出多彩多型、色彩斑斕、形狀奇麗的貴州奇石。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14 11:41
第二百九十四集 黔石特色

    紫袍玉帶石產於中國佛教聖地梵淨山,它吸佛地之靈氣,集大山萬物之精華,質地優異,色彩豐富。

    因儲量極少,加之獨特絢麗的色帶,細膩而柔潤的質地,為世界名石之一。

    用紫袍玉帶石所雕琢的工藝品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早在明清就作為貢品敬獻皇帝。

    其紫色中所夾黃色玉帶極具帝王之氣,同時具有天然油脂和獨特光澤,是古今不可多得的優質玉石原料。

    紫袍玉帶石以紫色為主,綠條相同,同時伴有橘紅、白等色在其中,有「紫氣東來,陞官晉爵,玉帶橫腰,如意吉祥」的美好寓意。

    紫袍玉帶石為貴州獨有,是古今不可多得的玉石原料,與雞血石、青田石、壽山石並列為中國四大奇石。?

    烏江石系寒武紀石灰岩,經過烏江水千萬年不斷地衝刷,才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

    烏江奇石以質地堅硬、形成難度大著稱。

    一旦成形,即有難得的收藏價值。

    烏江奇石具備了賞石的幾大要素,「形、紋、色、質」俱佳,其形百態千姿,象形狀物;其紋變化多端,舒捲有致;其色豐富多彩,悅目賞心;其質堅硬細膩,爽滑圓潤。

    烏江奇石中的畫面石,圖案構成完美,生動逼真,內容豐富,有不少是浮雕畫面,猶如立體的畫;也有不少象形石、景觀石,石皮青綠,質地細膩,無裂無痕,光潔柔潤,堪稱石中之上品。?

    興義的盤江石以形取勝,造型千變萬化,豐富多姿,屬十分典型的造型石。

    盤江石絕大部分顏色為淺灰或深灰,色澤樸素、色調沉穩,大璞無華。

    豐富的造型與沉穩的色調有機結合,形成盤江石獨特的古樸凝重風格和鮮明的個性。?

    晴隆的貴翠是晴隆銻礦出產的特色礦產之一。

    因質地細膩,色彩豐富,顏色翠綠聞名遐邇,深受玩石者的厚愛。

    織金大理石雕刻工藝歷史悠久,自明清以來歷經數百年,如今已獨具特色,並形成相當規模,產品暢銷國內外,成為貴州的八大名產之一。

    「未游織金洞先賞織金雕」,凡是到過織金縣城的遊客無不在這些藝術品前駐足流連。

    織金大理石雕刻工藝的出現,源於該縣境內蘊藏豐富的大理石礦產。

    織金石雕工藝品主要是選用質地細膩,色墨似漆,光亮如鏡,有中國黑一號之稱的金墨玉大理石等高檔石材製作而成。

    雕焊工藝則賦予了石雕工藝品以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歷經百餘年的滄桑,現在的織金石雕工藝日臻成熟,產品異彩紛呈。

    形狀從方形發展到圓形、橢圓形、荷花型、扇形,品種從石硯發展到筆筒、筆架、石瓶、石桌、酒具等新產品。

    織金大理石工藝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成為餽贈佳品,也成為遊客喜愛的紀念品和藝術收藏品。?

    馬場石又稱黃果樹碧玉石。

    馬場石屬硅質岩,Sio2含量可達75%以上,系前寒武紀海底火山噴發的玄武岩漿與硅質岩漿通過高溫高壓交織變質而成,礦物成分複雜。

    其石質堅硬,一般在莫氏7度以上,有的可達7.5度,硅化程度高,玉質感特強。

    經億萬年河水的衝擊、磨洗,石表光滑如琉,珠光寶氣。

    石形怪異、抽象,有具體形狀者甚稀。

    由於石中含有多種礦物成分,色彩極為豐富,有紅、翠綠、青、銀白、墨黑、霞紫、金黃等,紋理清晰,色澤鮮豔,光彩奪目,其形態、神韻極具觀賞價值。

    馬場石有水沖石、洞穴石、地埋石三種,尤其以有形有色的水沖石為佳。?

    羅甸石集紅水河之匯流,納萬重山之神韻,歷經千萬年悠久演化,孕育無數奇石精靈,令人歎為觀止。

    羅甸石之形,寫實與抽象共具,奇特優美;羅甸石之質,水石與山石皆備,堅硬細膩;羅甸石之色,暖陽與冷豔相嵌,豐富多彩;羅甸石之紋,明快與繁複交織,變化流暢;羅甸石之意,古典與時尚並著,賞心悅目。

    1998年10月在北京天壇公園舉辦的第3屆全國名人奇石文化藝術節上,羅甸奇石協會選送一塊命名為「人與獸」的石頭榮獲金獎。?

    羅甸出產的水晶石,藏量豐富,種類繁多,顆粒較大,色彩豔麗,形狀奇巧,品位特高,備受收藏家們青睞。?

    貴州有「礦物晶簇王國」的美稱,已探明的礦種達104種之多,有水晶、螢石、石英、文石、石膏、重晶石、方解石等晶簇。

    譽滿全球的絕貨精品辰砂、輝銻礦和雄黃晶體,就產自黔山秀水中。

    貴州盛產優質美麗的辰砂晶簇,是全國乃至世界主要的辰砂產地。

    1980年在貴州萬山汞礦區發現一顆長6.54釐米、寬3.5釐米、高3.7釐米、淨重237克的巨大辰砂晶簇,精美絕倫、極為罕見,奇特的辰砂晶簇一側伴生一塊白雲石晶體,紅白相間形成強烈對比,更襯出晶簇的名貴美麗,被稱為「辰砂王」,現由中國地質博物館珍藏,以前周總理出訪,曾將辰砂作為國禮贈送國外政要。?

    貴州還有「古生物化石王國」的美譽,眾多古生物化石不斷被發掘。

    其中以興義貴州龍動物群和關嶺海百合等化石名震天下。?

    馳名中外的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因動物群產地面積寬、品種新、藏量豐,使興義被譽為「龍的故鄉」。科研人員在同一地區採集到大量貴州龍化石的同時,又發現了不少魚類化石,經研究分別命名為「東方肋鱗魚」、「貴州中華真鱷魚」、「興義亞洲鱗齒魚」等。

    現保存在州市有關部門的龍、魚化石藏品近千件,經中科院有關專家親臨鑑定,將其中226件定為國家級珍貴文物。

    其中一級龍化石17件,二級35件,三級112件;二三級魚化石62件。

    貴州龍是生活在距今2.4億年海洋裡的一種爬行動物,比人們熟知的恐龍要早一億幾千萬年,個體也小得多,不僅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也有多方面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海百合是生活在距今2.2億年的三疊紀中期淺海底部的一種棘皮動物,其外形像百合花,故名海百合。

    貴州黔中地區蘊藏十分豐富,有長達數十公里的創孔海百合化石地帶,國內外極為罕見。

    觀賞海百合化石,花枝招展栩栩如生,使人聯想到幾億年前的貴州原是一望無際的浩瀚海洋,經幾億年的滄海桑田巨變,才能產生出這麼多奇妙的海百合化石。?

    貴州多山多石多河流,有得天獨厚的奇特環境。

    別具一格的貴州奇石,妙趣天成、光華燦爛、美輪美奐,如畫、如歌、如詩。

    貴州已成為中華奇石的一大產地,貴州奇石已成為奇石界的一朵奇葩。
V123210 發表於 2018-10-14 11:41
第二百九十五集 瀑布奇景

    其實上次在柳州,我就大概介紹了一下,今天,我花了這麼多口水,無非是想告訴你,我們貴州也是一個玩石的好地方,你想玩什麼類型的都有。

    老玩童介紹完,飛機也就要降落了,仨人打點行裝,轉機往貴陽飛去。

    到了貴陽,來了一個自稱是黃果樹奇石館的陳館長來接大家,出機場後,也沒在貴陽停留,直接往安順方向開去。

    九龍納悶了,這是玩的哪一出?

    老玩童笑著介紹:「你們倆不是要去玩礦晶嗎?那就去我哥們陳館長的奇石館走走,保證會讓你們大開眼界的。」

    既來之則安之吧,來到老玩童的地盤,就由他擺佈好了。

    來到黃果樹瀑佈景區,有陳館長在,連門票都省了。

    陳館長並沒有急於讓九龍他們參觀奇石館,而是帶他們來到了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亦名「黃葛墅」瀑布或「黃桷樹」瀑布,因本地廣泛分佈著「黃葛榕」而得名,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黃果樹瀑布出名始於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經過歷代名人的遊歷、傳播,成為知名景點。

    黃果樹大瀑布位於貴州安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

    黃果樹瀑布是亞洲第一大瀑布,世界第三大瀑布,也是中國第一大瀑布,是唯一一個能從六個方位觀賞,感受的世界名瀑。

    黃果樹瀑布寬101米,主瀑高67米,加上地上還有一級瀑上瀑,總高達77.8米。

    它的神奇是絕無僅有的,九龍早就想來看了。

    萬里晴空拋碧紗,飛雪噴珠耀彩虹。夏日裡的黃果樹瀑布,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和深遠的神韻。

    它那大氣磅礴,爆發的美麗擊破長空,壯觀飛揚,跳躍的浪花翻騰湧動,從九龍記憶深處的書本裡復活,直擊在心靈深處。

    只有了悟了山水的闊大氣勢,古老的蒼涼煥發著新魅力的、神秘的精神氣質,才可以說接近了山水風景的核心,才有可能用筆墨語言來表達出自己對大好河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黃果樹瀑布大景區含三個景區,景區內部分路段設成了單行線,三個景區之間的遊覽順序是:陡坡塘——天星橋——黃果樹大瀑布。

    《西遊記》的片尾就是在陡坡塘布這裡取的景,而天星橋是建在地下長河的人工景。

    千姿百態的瀑布星羅棋布的分佈在群山環抱中,或涓涓細流,或長河飛瀉,它們風格各異,別具特色。

    九龍一行坐上景區觀光車,沿遊覽路線一程一程往景區內出發。以前是沿山道走進黃果樹大瀑佈景區,現在可乘坐觀光大扶梯進入,方便廣大遊客以最安全、最快的速度看見大瀑布。

    下了長扶梯遠遠就聽見「轟隆隆……」的巨響聲,正所謂:不見其形,先聞其聲,這就是瀑布跌落的巨鳴聲響。

    得百步見清瀑流飛,煙雨朦朧漸浮現。

    依峰落,如玉碎,崖壑之下,雲霞花樹相歡,深澤幽邃,一道長虹掛前川!

    ?看到黃果樹瀑布,九龍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震撼」!如果再具體一點,只能一聲長嘆,如入仙境。隨著驚心動魄的轟鳴聲,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向九龍展示了水的力量,瀑布從六七十米高的陡峭的懸崖上跌落,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帶來的都是視角的衝擊,心靈的震撼,遠遠望去,水流的強大衝擊力濺起的水霧瀰漫數百米以上,好像有無數巨大的石頭在雲煙順流而下。

    那潔白的水簾飄然而下,揚揚灑灑,裊裊淡淡,如綢緞飄舞,如淑女浣紗…..

    那一刻,九龍只想靜靜的看著那從天而來的水,發呆!

    ????越靠近瀑布,水霧越大,就像下著小雨,九龍收起相機,用心感受。

    站在觀景台上,九龍暗喜自己的運氣相當不錯,瀑布的水量不小,還看到了大彩虹。

    這是世界上最綠最清的水,仿若一塊透明的璞玉,讓人驚喜!濛濛煙波中,那條五彩繽紛的彩虹橫貫在整條瀑布前,像極銀河中的彩虹橋,白水如棉,紅霞似錦,整個山谷披上了一層七彩的詩意和壯麗的景色。

    ?所謂遠近高低各不同,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瀑布都是那麼的多姿多彩,雄偉壯觀。

    徐霞客在黔西南之行中,面對氣勢恢弘的大瀑布,曾讚歎道:「蓋余所見瀑布,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但從其上,側身下瞰,不免神悚。」

    正是他的妙筆,從此黃果樹瀑布名揚天下。

    ?凝神閉氣,看黃果樹瀑布像一條巨龍氣勢磅礴從天而降,近百米的寬闊瀑布又像一匹白練奔騰直下,陣陣涼意直逼心底,帶來無比的清涼暢快,捲起的水珠把人的衣服都快全部打濕。

    遠望瀑布又像千軍萬馬喊聲震天,撲面而來,瞬間又轟然而去。面對這浩浩蕩蕩的急流激湍,一切形容詞都顯得那樣的蒼白和無力,筆下的靈感蕩起陣陣漣漪,婀娜的心思漸漸開始變得委婉含蓄。

    ?隔望瀑布,激浪千疊,虹掛水霧中,儘是雲水縹緲,翩翩美如畫卷。

    九龍盡情地站在觀景台上喜悅地觀賞這難得一見的世上奇觀,更多的是在驚嘆大自然的無比威力,感到人類是多麼的渺少,人世間的種種爭鬥到頭來都會被大自然的瀑布捲得無影無蹤,應景的往事不禁湧上心頭,思緒不肯停歇……

    九龍還記得,那印著黃果樹大瀑布的香菸盒、書籍、課本、畫報、年畫......家家戶戶的牆上少不了貼著這張氣勢磅礴的風景畫。

    那時覺得這個大瀑布遠在不可遙及的天盡頭,和神話、傳說故事中的優美畫卷一樣,在圖冊裡欣賞欣賞就好的。

    沒想到,九龍今天真的就站在了這壯觀之前,與仙境融為一體。儘管人潮擁擠,九龍無法再近前欣賞,內心依然有按捺不住的萬分欣喜,好想和小喬一起分享這份快樂和激動。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