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加密貨幣中的「匿名幣」與「一般加密貨幣」

yobe 發表於 2018-6-3 13:48:57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2827

加密貨幣世界中,匿名幣算是比較少被提起的幣種。但是在近期,韓國交易所 Korbit 率先下架 DASH, Monero 與 Zcash 三大匿名幣,日本的 Coincheck 也同步執行,原因為何?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匿名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差異。

一般加密貨幣與匿名幣的差異
加密貨幣(Crypto currency)的重要定義有幾點,「分散式系統」、「不可更改性」、「匿名性」。
  • 分散式系統:意指資料庫的存在形式是散佈在世界各個角落的,這不會因為某個中央化的資料庫損毀,而造成資料流失。
  • 不可更改性:代表著交易後的紀錄無法被竄改,這與系統本身所特有的共識機制有關係。
  • 匿名性:代表交易的雙方無法被直接辨別。

筆者又粗略將加密貨幣分為兩類,「一般加密貨幣」與「匿名幣」,以下介紹:
所謂「匿名」,就字面上直觀解釋為「不寫真實姓名或沒有名字」,前者通常會有別稱或代號,後者則什麼資訊都沒有。同樣的,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依照匿名的程度(匿名性),也可使貨幣被區分為兩種,「一般加密貨幣」與「匿名幣」:
  • 交易上不使用真實姓名,即「一般加密貨幣」
  • 交易上完全不使用任何名字,即「匿名幣」

第一種方式,是所謂的「半匿名」英文稱為「Pseudonymous」
第二種方式,「匿名」,英文用做「Anonymous」

要解釋第一種方式,「半匿名」,我們拿最具代表性的「比特幣」來做事例:
比特幣的起始,來自於中本聰的論文,其中,簿記賬的觀念呈現在整個區塊鏈的紀錄當中。白話來說,就是在比特幣的交易行為中,除了交易者的真名無法取得,其他資訊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追溯其交易紀錄,比如交易金額、交易時間等等。這就像是你在 PTT、Dcard 上面有自己的帳號,鄉民們可以藉由 IP 位置發現到這個人是不是在校園中使用,但是沒有人曉得帳號後面的人長什麼樣貌。

同理推斷,「比特幣」的「半匿名」特性,就像是你知道附近屋子(錢包位址)裡面有多少錢、與哪些錢包在做交易、交易金額、交易次數等資訊,但是不知道屋主(擁有者)是誰。而且依照此特性,可以推斷出錢包擁有者大概的輪廓。這樣的「半匿名」特性,一旦有部分資訊被他人掌握的時候,便有機會藉著相關線索找到錢包擁有者。

正是這樣的「半匿名」特性,讓政府監管「一般加密貨幣」的期望成為可能。所以當使用者要註冊、使用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時候,相關帳號都要通過要 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證。

「半匿名」特性的好處是,交易紀錄公開,並且交易的安全性與公正性由「礦工」認證完成,所以雙方不得有任何異議外,如果沒有任何線索可以連結錢包位址與使用者真實身份,那麼「匿名性」是沒問題的。但是,每個人都查得到你的錢包位址,等於有機會辨別你的實際財富狀況,一旦被辨別出錢包與使用者的相關性,會產生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安全性問題。想像一下,日常生活中,你會希望每筆交易都被親朋好友知道嗎?想想看你刷信用卡購物之後,爸媽叫你過去跟他對帳的時候吧!

所以,「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只存在於你的錢包位址並未被第三方知道、從未與法幣有所連結的時候。只要知道了錢包位址,再加上 KYC 的幫助,就有辦法找到使用者本人。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區塊鏈上的交易紀錄實例:
1. 筆者隨意找了一個錢包位址「1MLXSRaPBSFehX8PCimjgwwWYGwSsgwfpZ」

2. 於區塊鏈上查詢此錢包
  • 區塊鏈透露了一些資訊,像是這個錢包總共有 5 筆交易,目前擁有 0.7881 枚比特幣,總共擁有過 29.8411 枚比特幣。
  • 交易紀錄顯示,最早這錢包出現在 2018/01/14 日,並由「17mCS2vy5UesLPPX3WR8STnMMZ2bhw6nhm」錢包匯入,這代表了這兩個錢包之間一定有某種連結。
  • https://blockchain.info/address/1MLXSRaPBSFehX8PCimjgwwWYGwSsgwfpZ


3. 發現到此錢包的交易紀錄
  • 此用戶付款給「14MNaAUqQyLDvxZmUrmb75RHkanUtvvtS7」錢包三次,總共支出 28 枚左右的比特幣

4. 有心人士即可透過相關資訊,去推斷此錢包使用者的真實身份
當擁有這樣的交易紀錄,配上國際反洗錢法所推行的 KYC 之後,就有辦法執行後續的各種行動;像是「徵稅」。同樣的道理,在「以太坊」「萊特幣」等相關數位貨幣上面的交易紀錄也一樣透明。若要拿這類容易被追溯的數位貨幣來進行各種地下經濟作業,實在是沒有什麼道理。

有些人會認為當原有的錢包位址和個人資訊被曝光後,只要換了一個錢包(即錢包位址)就沒事了,但實際上,若新舊錢包之間有資金轉換時,資訊一樣會存在於區塊鏈上,也一樣會被溯源。因此,即便擁有多個錢包,也必需要保證錢包與錢包之間不能出現交易,否則相關性就會被定義出來。況且,管理多個錢包的時候,記帳成本其實相當高呢。

題外話,加密貨幣的交易可藉由各類加密貨幣或法幣來完成,若以法幣進行交易,即進入了政府所掌控的金融系統,因此筆者曾聽聞有些人為了反追蹤(想避稅或降低價差等因素)而不想透過加密貨幣服務商做交易,反而採取線下面交等方式,但這其實很危險的,不但被騙時無從追溯,可能還有人身安全的問題。想像一下電影中的黑市交易情節,一邊交貨一邊給錢,而且是很多的錢,在缺乏第三方的保護下,若是被騙可能只是某一方拿到錢拔腿就跑,但如果是起衝突,雙方就開始火拚!哇,這也太刺激了。

回到正題,比特幣的匿名性不夠強,不記名的「匿名幣」就擁有了真實的應用情境與需求。

以公司法人與公司法人之間的交易做比喻,「一般加密貨幣」如同公司間的所有的交易資訊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想像一下,鴻海與旗下供應商的每筆訂單交易紀錄都公開的時候,對企業本身和對「股市」帶來的影響該有多刺激?再看看「匿名幣」,就像是你聽聞科技業的大小企業間分分秒秒都有交易在跑,但是你看不到企業名、交易金額、交易時間等等,但你身為第三方,只看得到一些無關痛癢的認證紀錄。

由此可見,匿名幣隱去「錢包位址」與「交易金額」這兩項要素的特性,除了一般需求外,同時符合地下經濟的需求,因為除了交易雙方,其餘人士都無法得知詳細內容。這正是「匿名幣」,會被特別點名出來的主要因素。

至於「匿名幣」是否如上述的那麼神奇?我們以 Monero 的區塊鏈當作範例:
1. 隨意選去任一區塊鏈交易紀錄
  • 區塊鏈的公開資訊,僅有「Form Block」、「Fee」、「Size」、「Mixin」,你要是沒有 Payment ID 的金匙,根本什麼也看不出來。
2. 無法得知交易金額與錢包位址
  • Input 與 Output 的交易金額總數都顯示為 0,外人什麼都無法得知。
統整上述使用「匿名幣」的需求動機:
  • 需要達到現在銀行體系提供給我們的隱私保護級別,降低資訊被披露所帶來的風險。
  • 需要超越現有金融體系所帶給我們的隱私保護級別。
但是「匿名幣」的使用動機,以政府監管的角度來說,是件難以處理的事情。筆者認為,這正是「匿名幣」被要求下架之因素,因為沒辦法管,所以只能降低其流動性。

「匿名幣」的後續還有太多可以了解的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筆者網誌「林小狗研究室」與筆者一同做更多的學習與研究。如果比較不了解加密貨幣的讀者,可以先前往閱讀「數位貨幣懶人包」系列文章或是留下您的資訊,以供後續與 各位更新

筆者整理出幾個為提升「匿名性」常見的方法,供讀者進一步查詢。
  • Stealth addresses
  • Mix(混幣)
  • RingCT(環形簽名)
  • Zero-knowledge 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 of Knowledge proofs (zk-SNARKs)(零知識證明)
  • Tor
本帖最後由 yobe 於 2018-6-3 13:50 編輯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obe

LV:-2 禁止發言

追蹤
  • 28741

    主題

  • 48012

    回文

  • 1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