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北宋大表哥 作者:北冥老魚(連載中)

 
mk2258 2018-6-18 22:08:4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72 91362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29
第六百六十章 官場大地震

    差遣院,本由當初宋太宗趙光義所設,負責少卿、監以下考課、注授差遣事務,後來又設磨勘京朝官院,次年改名為審官院,而差遣院也隨之併入審官院中,負責考校京朝官員,分擬內外任使等職務,簡單來說就是負責就官的考核。

    審官院一般設知審官院兩人,分別負責文武官員的考核陞遷等事務,主要是由侍御史兼任,職位雖然不高,但卻掌有實權,屬於那種在官場上人人爭相結交的那種官員。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審官院其實是行使著六部中吏部的一部分職能,只不過在大宋這個朝代,六部早就被架空了,連吏部尚書都不管本部的事,所以對官員的考核自然要單獨立一個部門,這也就是審官院,由此也能看出大宋的官場架構從一開始就到處都是漏洞,後來發現漏洞就直接打個補丁,於是就誕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行政機構。

    不過今天的審官院卻引來一場官場上的大地震,因為就在今天早朝之時,趙禎下旨將審官院併入吏部,負責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雖然這本來就是審官院的職責,但關鍵不在這裡,而是在於審官院竟然被併入到吏部這件事。

    六部從大宋立國之初就已經名存實亡,甚至連六部中的官職也只能成為官員品級的寄祿官,而不掌管官職本身的權力,直接的實職需要由職事官來定,這也幾乎成為大宋官場上的定例。

    然而現在審官院併入吏部,其實也就相當於把吏部原本的職能歸還了過來,使得吏部從一個虛設的衙門變成實權衙門,恢復了吏部本來的職能。

    其實如果僅僅只看審官院併入吏部這件事本身,其實並不算什麼大事,無非就是變動了一些官職而已,但這件事的影響卻極其重大,因為這是自大宋立國以來,吏部第一次掌握實權,而且現在雖然只變動了吏部,但其它五部會不會在接下來時間變動。

    畢竟在一般人眼中,六部雖然職能不同,但其實卻是一體的,現在吏部有實權,那麼其它五部實權化也就不遠了,但如果兵部有了實權,那樞密院又該怎麼辦?戶部有了實權,三司又該如何自處?

    樞密院和三司都是大宋中央核心機構,如果動了它們,幾乎可以說要把整個官場都給推倒重構,而這已經不是官場地震了,而是重建整個大宋的統治機構,所以當審官院併入吏部的消息傳出來時,整個官場都轟動了,官員們幾乎全都在討論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影響。

    相比外界的震動,處於權力核心的趙禎、呂夷簡這對君臣卻表現的十分淡定,甚至除了趙禎下達的聖旨外,再也沒有其它的解釋,也沒有動其它的五部,呂夷簡對這件事也是三緘其口,似乎並不怎麼關注這件事。

    對於趙禎和呂夷簡的反應,也讓大宋的許多官員摸不著頭腦,於是他們就把目光轉向了李璋,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李璋才能解開他們心中的疑惑,結果一時間李璋府門前也是賓客雲集,所有人都想從他這裡打聽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關門謝客,就說我這段時間病了,暫時不見外客!”李璋直接對府中的管家下令道。

    其實這次審官院併入到吏部之中,不僅僅是趙禎整頓吏治的第一步,同時也是他們整個大宋官場的一次試探,主要是看看他們對這件事的反應,不過無論官員們是支持還是反對,這場變革都會推行下去,區別只是變革力度的大小而已。

    不過李璋閉門謝客能擋得了別人,但卻擋不住真正的朋友,比如這天有人前來拜訪,李璋也只能將對方請了進來,而韓琦看到他時也是笑道:“李兄,我的來意你肯定知道,有沒有什麼能告訴我的?”

    韓琦是李璋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而且兩人是少年相識,這些年也經常往來,所以肯定不能把他拒之門外,當然韓琦也十分體諒李璋,直接問有什麼能告訴他的,如果不能他也不強求。

    “別人肯定沒有,不過對韓兄你我還是可以說上幾句,不過據我所說,韓兄你的官職最近恐怕要動一動了!”李璋當即笑著回答道,韓琦也是堅定的變革派之一,這也引起趙禎的注意,再加上韓琦本就是官場上後起之秀,所以韓琦這次也將得到重用。

    “哦?要我去哪裡?”韓琦聽到李璋的話也是眼睛一亮道,之前他參加了收復燕雲的事,並且為之後穩定燕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過他和劉平一起被調回京城,並且才剛剛擔任右司諫,所以他也沒想到自己的職位會再次變動。

    “樞密院。”李璋笑呵呵的開口道。

    其實之前韓琦在收復燕雲立了大功,本來就應該得到重用,只不過大宋的官場按資排輩,上面的官員沒有退下來,下面的官員自然也升不上去,所以只能暫時將他安置在右司諫的位置上,現在隨著陳堯佐、王隨等人被貶,位置自然空了出來,再加上趙禎需要提拔一些年輕有為的官員為將來改革之用,所以韓琦自然是第一批的人選。

    “樞密院!”韓琦聽到李璋的話也是露出狂喜的表情,以他現在職位,以及之前的政績,去樞密院肯定不會一般的職位,當然樞密使肯定不用想了,但就算是副使,那也是可以入政事堂議事的,相當於成為大宋的相公之一,而這也是大宋官員最終極的夢想。

    “韓兄,你年紀輕輕就能進入政事堂,雖然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其實也要背負巨大的壓力,另外陛下日後還會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你去處理,到時有你勞心勞力的時候!”李璋當下再次笑呵呵的道,順便指明了韓琦這次去樞密院是擔任樞密副使一職。

    韓琦也是聰明絕頂的人物,聽到李璋的暗示當即也再興奮的大笑一聲,隨後也向李璋道謝,雖然他陞遷主要還是他自己的功勞,但如果沒有李璋從中出力的話,也不可能升的這麼快。

    /txt/90130/。_手機版閱讀網址: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0
第六百六十一章 趙禎的佈局

    韓琦來見李璋可不是問他自己的前程,而是想問一下趙禎到底是怎麼想的,把審官院併入吏部又有什麼打算?對於這些問題,李璋挑了一些能說的解釋了一下,不能說的就暫時沒告訴他,不過以韓琦的身份,以後遲早都會接觸到這些。

    當韓琦得知趙禎已經下定決心,掃除國內積累的種種弊病後,也是高興的差點蹦起來,這正是他之前上書的目的,現在總算是得到了趙禎的採納,其實從李璋說他要被陞遷到樞密院時,他也已經有所猜測了,畢竟陛下大力提拔自己這麼年輕的官員,肯定是要有大動作了。

    送走了興奮的韓琦後,李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又陸續見了一些官場上的朋友,或多或少的洩露出一些趙禎的想法,雖然在這些人離開時,李璋一再叮囑對方要保密,但正所謂人多嘴雜,有些消息還是慢慢的洩露了出去。

    回味齋二樓雅座,只見一群人正圍在一起討論,其中一個胖子神秘兮兮的道:“都聽說了嗎,朝廷要出手整頓吏治了!”

    “這有什麼新鮮的,朝廷每隔幾年都會叫囂著整頓吏治,可每次不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嗎?”只見旁邊一人卻是有些不屑的道。

    “這次可不一樣,我聽說朝廷要重整六部,把六部重新架構起來,說不定連三省的權力都要恢復,如此一來,朝堂上可就要大變樣了!”沒等胖子開口,旁邊的一個老者就搶先道,他也是消息靈通之人,這段時間也打聽到不少的消息。

    “我也聽說了,另外我還聽說,以後官員的陞遷需要考功,也就是看官員的政績、品行等方面,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樣熬資歷了!”這時再次有人開口道,結果他的話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驚呼,當下討論也更加熱鬧了。

    雅坐背後的一個封閉的雅間裡,李璋和趙禎聽到外面那些人的討論,當下也不由得相視而笑,之前李璋放出那些消息也是故意的,同樣也是想借那些消息來試探一下朝野的反應,現在看來十分成功,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到處都是在討論著整頓吏治的事。

    “表哥,現在一切進展順利,朝野的反應也盡在咱們的掌握之中,是不是應該加快一下腳步了?”趙禎挾起幾片烤鴨在醬中蘸了一下,隨後用麵餅包住咬了一口問道。

    “陛下不要太心急了,范仲淹不是還在路上嗎,等他回到京城接管吏部的事,就可以開始正式的整頓吏治了。”李璋笑著開口道。

    之前因為張皇后去世,朝中不少人都建議重新立後,其中范仲淹就是態度最堅決的一個,他多次上書請求趙禎重新立後,為此還與宰相呂夷簡吵了一架,這讓趙禎也大為惱火,直接將他貶到蘇州。

    不過人才就是人才,到地方也不會被埋沒,范仲淹在蘇州大興水利,做出了不小的政績,其實趙禎也早就知道范仲淹是個人才,只是范仲淹的性子太烈,所以才被趙禎下放到地方歷練,現在也是時候啟用他了。

    “范仲淹此人有才,去了蘇州短短數年,就將蘇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當初他在京城時,就以剛正廉明而著稱,只是此人似乎並沒有吏治的經驗,現在讓他擔任如此大任真的可行嗎?”趙禎這時忽然有些不太確定的向李璋問道。

    范仲淹雖然是趙禎看重的人,畢竟當初劉娥垂簾聽政時,朝堂上所有大臣都不敢為趙禎出聲,可偏偏只有當時還只是個小小秘閣校理的范仲淹仗義執言,請求劉娥還政於趙禎,當然最後也免不了被貶的命運,但卻讓當年的趙禎就已經記住了范仲淹這個名字。

    “陛下放心吧,其實整頓吏治的人選並不僅僅只看能力,最重要的還是此人的決心,要知道所謂整頓吏治,其實就是個得罪人的活,非大毅力者不能擔當,而范仲淹此人一心為公,正是最佳的人選,除了他之外,我也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了!”李璋十分肯定的道。

    聽到李璋這麼推崇范仲淹,趙禎也放心了幾分,當下緩緩的點頭道:“難怪表哥你推薦范仲淹時,連呂相也會贊同,畢竟當初范仲淹可是把呂相駁得啞口無言,如果不是范仲淹真的能擔當此任,恐怕呂相也不會同意!”

    李璋聽到趙禎的話也不由得暗自一笑,呂夷簡同意范仲淹回京主持整頓吏治的事,恐怕也沒安什麼好心,畢竟整頓吏治這種事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了,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萬劫不復,如果范仲淹真的栽在這件事上,恐怕呂夷簡高興還來不及。

    當然了,趙禎召范仲淹回京的用心也並不單純,現在王曾病重,朝中沒有了牽制呂夷簡的人,使得呂夷簡最近又有些膨脹,而范仲淹當初正是因為罵了呂夷簡才被貶官,所以范仲淹回京後,也能達到牽制呂夷簡的目的。

    對於趙禎和呂夷簡的心思,李璋雖然早就看透,但卻從不說破,其實趙禎和呂夷簡恐怕也對對方的打算心知肚明,但雙方卻都在裝糊塗,如果李璋挑明,反而會讓兩人尷尬,所以李璋也把“難得糊塗”四個大字頂在頭頂,同時也避免自己被捲進去。

    “范仲淹整頓吏治,韓琦與富弼則進樞密院,杜衍去了尚書省,歐陽修則去了三司,除了韓琦外,這些人的官職都不是很高,但卻都是勇於革新的臣子,等他們再歷練幾年,也就能獨當一面,到時朕也不用擔心無人可用的局面了!”趙禎這時再次感嘆道,隨著王曾的重病,當年的老臣也越來越少,他也不得不開始培養自己的心腹大臣了。

    “陛下正值壯年,有的時候解決國內的種種弊病,就像呂相說的那樣,萬不可操之過急,現在整頓吏治就相當於磨斧子,等到斧子鋒利了,砍柴時才能事半功倍!”李璋這時也鄭重的道,他和呂夷簡最擔心的就是趙禎心急,所以他也不忘時刻給趙禎提醒。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0
第六百六十二章 范仲淹(上)

    天氣炎熱,李璋除了前段時間陪著趙禎出了趟門外,其它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家裡陪著妻子,當然是家裡和妙元那裡兩頭跑,兩人的關係現在幾乎半公開了,畢竟孩子都有了,趙禎也知道了,哪怕再怎麼封鎖消息,也有一些流言傳出,當然知道歸知道,但誰也不敢公開討論這件事,畢竟這件事牽扯到幾個人實在太恐怖了。

    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說來也怪,當人煩躁之時,知了的叫聲聽起來也是雜亂不堪,甚至更讓人躁上加躁,但是當人悠閒之時,這知了聲卻像是催眠的魔音一般,每到夏日就催的人昏昏欲睡。

    李璋本來想哄安然入睡,自從兒子出生後,青織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兒子身上,而且燕娘也懷孕了,所以只要李璋在家,安然就由他照顧,只是這丫頭精力旺盛,十分不喜歡睡午覺,結果今天中午李璋本想哄著她睡覺,卻沒想到哄著哄著,他自己反而先睡著了。

    等到李璋一覺醒來,卻發現安然趴在自己的胸口也睡著了,手裡還抓著自己給他做的絨毛熊,絨毛熊與後世的泰迪熊一模一樣,只是外面用的是皮毛,裡面塞的是棉花。

    看著胸口睡的很沉的女兒,李璋也不敢動一下,生怕把這個活潑的小傢伙吵醒了,而且夏天本來懶得動,特別是剛睡醒的時候,所以他索性就躺在躺椅上輕輕的搖晃起來。

    這裡是李璋家的水室,所謂水室,一般都是建在流動的河流旁邊,以水車提起河水,然後倒在屋頂上,而水流從屋頂流過,也帶走了夏日的酷暑,李璋家中有一條從汴河引來的小河,剛好可以建造水室,甚至宮裡也有類似的宮殿,名叫含涼殿,就是皇帝專門避暑的地方。

    水室內的溫度適中,不冷也不熱,但這裡畢竟溫度比較大,所以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呆的久也不太好,李璋伸手拿過旁邊的一條毯子給女兒蓋上,然後仰著頭看著屋頂想事情。

    審官院併入吏部造成的影響依然在發酵之中,再加上李璋故意洩露出的一些消息,更吸引了朝野所有人的目光,現在所有人都在猜測趙禎要做什麼?是不是真的準備對整個官場下手,畢竟如果恢復六部的架構,那整個大宋的官場幾乎要推倒重來。

    不過李璋卻知道,外面的人很快就會有答案了,因為就在昨天中午,范仲淹終於從蘇州回到了京城,以他的性子,估計今天就會走馬上任,范仲淹的職位不高也不低,官拜吏部侍郎,算是尚書的副手,但卻主管著整頓官場的重任。

    換句話說,范仲淹將是趙禎手中的一把利刃,幫他對官場來一場大手術,摘除掉官場上的毒瘤與病灶,從而使大宋的行政機構恢復健康。

    想到范仲淹,李璋也不由得暗自說了聲“抱歉”,本來這場變革帶來的光芒應該屬於范仲淹的,雖然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很快失敗了,但卻讓他的人格光輝更加偉大,只不過在李璋的影響下,這場變革卻提前到來,屬於范仲淹的光輝沒有了,當然范仲淹依然可以成為一代名臣,但恐怕無法像原來的歷史上那麼具有傳奇性。

    不過相比個人的得失,李璋更看重的還是這場改革對大宋的影響,畢竟原來歷史上的慶歷新政做出的改變實在太小了,僅僅只是對一些表層進行了一些改革,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相比之下,李璋和趙禎對大宋現狀認識的更加清楚,也知道應該從哪裡下手。

    當然了,就算是慶歷新政僅僅只是觸動了一些人的表面利益,依然被許多人強烈抵制,最後僅僅堅持了一年多就宣告失敗,范仲淹與韓琦這些參與新政的人也大都被貶,有些人更是終生都沒有再踏入朝堂半步。

    而慶歷新政的教訓也在提醒李璋,他們將來遇到的阻力可能遠超想像,畢竟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成熟而龐大的帝國,想要將這個帝國的舊秩序瓦解,幾乎是要與整個帝國為敵,哪怕有趙禎的支持,這件事依然困難重重。

    不過就算再怎麼困難,李璋他們也已經沒有退縮的機會了,從他們邁出第一步時開始,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而且雖然困難很多,但他們也並非全無把握。

    比如隨著大宋的幾場大勝,不但掃平了外部的威脅,而且也讓整個宋軍煥然一新,軍隊中的問題雖然還有不少,但最主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且隨著武學學員源源不斷的進入軍中,軍隊也在一天天的改變著,可以說現在大宋後勢之盛,已經超過了當年立國之初的宋軍。

    ァ新ヤ~⑧~1~中文網.χ~⒏~1zщ.òм 、域名、請記住 xīn 81zhōng wén xiǎo shuō wǎng

    而趙禎更是在對外的戰爭中樹立起巨大的威望,光憑戰功而論,趙禎就已經不弱於趙匡胤兄弟,甚至因為打敗了遼國,聲望更在趙匡胤兄弟二人之上,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幾乎都把趙禎當做是大宋的中興之主,甚至有人拿趙禎與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相比。

    正是因為趙禎擁有著如此大的聲望,再加上軍隊的中心擁護,所以趙禎才敢這麼下定決心革除國內的種種弊病,更何況現在還有范仲淹、宋祁、韓琦等大臣的支持,所以趙禎和李璋他們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擁有一個強大的後盾。

    想到上面這些,李璋也不由得長出了口氣,現在萬事俱備,范仲淹這個東風也來了,也許他明天上任之時,就是大宋掀起這場變革之日,只是說起范仲淹,李璋以前倒是遠遠的見過幾面,也並沒有深交,主要是沒有機會,也不知道他這次回京會從哪裡開始下手?

    就在這時,忽然只聽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只見一個侍女快步走了進來,看了一眼睡著的安然這才低聲道:“啟稟老爺,外面有客人來訪!”

    “我不是說了不見外客嗎?”李璋當下有些不悅的道,最後為了應付外面來打聽消息的人,他也一直在裝病,對外來的客人一向是拒而不見,當然像韓琦這種朋友是例外,但如此是這些朋友來,侍女肯定會直接報上名字。

    “啟稟老爺,前院的知客也是對來人這麼說的,但這次來的人卻是個倔脾氣,說非見老爺不可,而且他還自報家門,說他是新上任的吏部侍郎,老爺您聽倒他的名字肯定會見他!”侍女這時也無奈的道。

    “吏部侍郎?他是不是叫范仲淹?”李璋聽到這裡也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即追問道。

    “是的,就是這個范仲淹!”侍女點頭道。

    這下李璋也終於坐不住,剛想起身卻又看到趴在自己胸口睡的正熟的安然,本想伸手抱起女兒,但又怕動作太大把女兒吵醒,最後還是侍女上前輕輕的抱走了安然,李璋這才得以脫身,然後快步向前院走去。

    李璋這時也滿心的好奇,因為按照他的估計,范仲淹應該會在今天上任,到時趙禎肯定也會親自召見他,讓他明白進行整頓官場的意圖,按說范仲淹現在應該去吏部才是,怎麼會忽然跑來自己這裡?

    帶著心中的疑問,李璋也終於來到了前廳,當他邁步進到客廳時,只見客廳中坐著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身材不高,甚至有些矮小,皮膚也有些黑,整個人有些中年發富的模樣,整個人看起來絲毫不顯眼,如果不是以前見過,恐怕李璋也不敢相信眼前這位就是盛名傳唱千載的范仲淹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0
第六百六十三章 范仲淹(下)

    “下官范仲淹拜見定北侯!”范仲淹看到李璋進到客廳,當即也起身行禮道。

    “范侍郎不必多禮,聽聞昨日范侍郎回京,今日應該見過陛下了吧?”李璋當下也笑著客氣道,隨後吩咐下人再次上茶,並且請對方再次落坐。

    范仲淹這時也點頭道:“今日早朝結束後,陛下單獨召我去了垂拱殿,也交待了許多的事情,這也讓我明白了陛下整頓官場的決心。”

    說到這裡時,只見范仲淹卻是頓了一下,接著這才再次開口道:“只不過整頓官場這種事說來容易,但其中卻是困難重重,我又剛回到京城,這千頭萬緒我也實在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陛下讓我來向定北侯請教一下,所以我這才冒昧登門,還請定北侯勿怪!”

    聽到范仲淹是趙禎指派來的,李璋也露出了然的神色,估計是趙禎是想自己給范仲淹打打氣,免得他退縮,不過以他對范仲淹的瞭解,就算自己什麼都不說,對方也不可能在這件事上退縮。

    “前段時間河東地震的事范侍郎你也應該聽說了,對這件事在朝堂上的影響你怎麼看?”李璋沉吟了片刻這才向范仲淹問道,他並不打算按趙禎的想法來,因為在趙禎看來,范仲淹只是他手中的一把刀,但李璋卻知道范仲淹的用處遠不止於此。

    “現在正是大宋解決內部積弊的最佳時機,若是錯過這個機會,恐怕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極小!”范仲淹毫不猶豫的回答道,他的看法與李璋幾乎一模一樣。

    “不錯,這也正是我與陛下等人的看法,所以陛下已經下定決心革除國內的弊病,而這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若是官員們都是現在這種上下懈怠,不思進取的狀態,那談何改革?”李璋當下也鄭重的開口道。

    這下范仲淹也終於露出了恍然的表情,趙禎今天見他時,只說了整頓吏治的事,其它的並沒有我說,所以他也不太明白趙禎真實的想法,不過現在聽完李璋的解釋後,他心中的疑問也全都得到瞭解答,而且整個人也變得更加激動。

    “定北侯,若是整頓過官場後,陛下接下來會從哪裡入手?”過了片刻之後,范仲淹這才強壓下心中的激動,隨後再次追問道。

    “這就不好說了,其實整頓吏治這件事同樣也是陛下的探路石,除了想要掃除官場上的弊病外,也是想試探一下各方的反應,知道了這些之後,再做日後的打算也不遲,不過無非也就是土地和稅負等幾個方面。”李璋再次笑著開口道。

    “原來如此,倒是我有些太心急了!”范仲淹聽到李璋的回答也是長出了口氣道,從李璋的話中他可以聽出,趙禎和李璋都十分的清醒,做好了長久的準備,這也讓他徹底的放下心來,因為他也擔心趙禎太操之過急。

    可能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在原來的歷史上,范仲淹雖然主持了慶歷新政,但發起這次新政的人並不是他,而是身為皇帝的趙禎,歷史上的趙禎因為軍事上多次敗於黨項,又被遼國訛詐,再加上內的矛盾,於是他也迫切的想要拿出一個使大宋富強的方案,這才多次催促的大臣們,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也就被推到了台前。

    雖然范仲淹多次建議趙禎不要太心急,但當時的趙禎卻沒什麼耐心,於是慶歷新政就在這種倉促下被推了出來,可惜當時的阻力實在太大,新政也沒有拿出一個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最後很快就失敗了。

    說起解決國內弊病的事,范仲淹也表現的十分興奮,當下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講了出來,李璋也將自己和趙禎的一些打算告訴了范仲淹,畢竟他十分看重范仲淹的能力,希望他能在這個基礎上對之前的計畫做出一些補充,而范仲淹也沒有讓他失望,果然提出了許多不錯的建議。

    相比李璋和趙禎,范仲淹可能是因為多年在地方上為官的原因,使得他更清楚中下層官員與百姓們的想法,所以他提出的建議大都十分的具體實用,比如“均公田”,所謂公田,其實就是屬於朝廷田地,一般按照官員的職位品級分配給官員,所以也叫職田,收入歸官員所有,算是官員的一種福利。

    本來職田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因為官場上利益糾葛複雜,使得公田的分配嚴重不公,有些官員職位不高,但因為手眼通天能與上面的人拉上關係,從而分得大批的職田,有些官員卻因為沒有門路,只能分配到貧瘠的田地,甚至職田嚴重縮水,這些不公也加重了官場上的怨氣,使一項良法變成了劣法。

    另外還有百姓的稅負問題,范仲淹對此更是大加痛斥,因為他親眼見過許多百姓因為沉重的稅負而破產,更有人因此而賣兒賣女,甚至還有些地方因為稅負過重,導致百姓們活不下去,索性就聚眾造反,而朝廷為了平亂,只能加大稅負的徵調,結果導致地方亂上加亂,最後陷入到一個死循環之中。

    李璋雖然也曾經去過地方,但卻沒有深入的體察過民情,今天才從范仲淹口中得知了地方百姓真實的生存狀態,這也讓他露出沉重的神色,雖然之前他也有所心理準備,但卻沒想到地方的情況竟然如此危急,難怪之前宋祁與韓琦等人那麼急著要求朝廷進行變革。

    不過想想在原來的歷史上,也正是因為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大宋也快速的陷入到一個朝代末年的掙扎之中,有名的梁山泊就是在那種情況下誕生的,另外還有規模更大的方臘起義,這些都沉重的打擊了北宋的統治,在那種情況下,就算沒有後來的金人入侵,恐怕北宋也堅持不了幾年。

    李璋與范仲淹一直聊到天色將晚,並且還請對方吃了頓酒宴,這才送范仲淹離開,而在第二天一早,范仲淹也終於走馬上任,正式開始了對吏治的整頓!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0
第六百六十四章 王曾去世

    范仲淹正式上任的第一天,就立刻向趙禎遞上了一份奏摺,奏摺中痛斥“磨勘”制的種種弊端,使得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提拔,只能一年又一年的熬資歷,反而讓一些老而昏庸之人得到高位,可謂是大宋官場最大的弊端等等。

    范仲淹奏摺上的措辭十分嚴厲,幾乎是將磨勘制批的一文不值,不過憑良心講,磨勘對官員的篩選作用還是很大的,主要是防止官員提拔太快,從而讓人找到漏洞,培植自己的黨羽等等,而且磨勘制也將人事的任免收歸皇帝手中,加強了皇帝對官員的控制,在大宋初立之是時,的確是幫助皇帝穩定了朝堂的局勢。

    但這個世界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任何事物如果不適應這種變化,遲早都會被這個世界淘汰掉,而磨勘制正是其中之一,它現在非但無法發揮出本來能功能,反而已經成為阻礙大宋前進的絆腳石,所以必須把它給搬開。

    范仲淹的奏摺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就引起朝堂上的又一次大震動,雖然之前審官院併入到吏部時,他們就已經預感到大宋的官場將要迎來一場巨大的變化,只是沒想到這個變化竟然從官員陞遷的制度開始,這可是關係到所有官員的前程,所以他們自然比任何人都要關心。

    范仲淹對磨勘制的痛斥也很快引起了反彈,許多官員開始怒斥范仲淹大言不慚,更多的官員更是聯名彈劾范仲淹,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對范仲淹表示支持,比如之前上書的宋祁、韓琦等人,十分有趣的是,反對范仲淹的大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官員,而支持他的則大都是年輕官員。

    相比較而言,年老的官員熬了多年的資歷,品級自然也高一些,官大聲音也就大,所以在剛開始時,反對的聲音也遠比支持的聲音大。

    但是趙禎很快力排眾議的表示了對范仲淹的支持,呂夷簡等幾個重臣這時也開始表態,甚至連病榻上的王曾也讓兒子代為上書,表示支持范仲淹的奏摺,磨勘制也的確是時候變一變了。

    隨著呂夷簡與王曾等人的表態,再加上趙禎的支持,於是一道開啟了大宋官場改革的聖旨也隨之發出,這道聖旨是發給范仲淹的,著令他與吏部的官員一同擬定一個新的官員陞遷之法,而且官員的陞遷以政績、德行為主,政績與德行突出的官員,可以優先得到提拔,這也讓更多年輕官員有了陞遷的希望,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苦苦的熬資歷。

    兩個月後,經過多次修改的“考課”制也終於制定完成,所謂考課,其實和磨勘一樣,都是前唐對官員的考核制度,甚至這兩個名稱本來就是通用的,范仲淹他們在前唐的考課基礎上,又設計出一套更加合理完備的官員考核制度,其中李璋也貢獻了不少的力量,畢竟他熟知後世的歷史,對官員的考核也有一定的瞭解。

    新的考課制度規定每年都由吏部對各個官員進行考核,主要是統計官員的政績,以及官員在地方上的聲望、個人的品行、年紀等等方面,最後給出一個綜合的評定,而每三年一次大考,就是綜合三年官員的表現給於任免陞遷等等,六年之後還有再考,九年還有通考,如果三次大考有兩次不合格,那麼這個官員就將被撤職。

    考課制度一經公佈,也立刻在官場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考課制許多方面參考了磨勘制,但卻加重了對官員政績的評比,政績突出的官員哪怕年輕,但也可以得到優先的提拔,反之如果一個官員十分平庸,想要再像以前那樣混資歷就十分困難了。

    隨著考課制度的頒布,整個官場在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後,也很快穩定下來,畢竟有趙禎和呂夷簡等人的強力彈壓,哪怕有人反對也改變不了事實,所以大部分人只能無奈的接受。

    不過再好的律法也需要實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所以隨著考課制度頒布之後,趙禎再次下令恢復御史台的職權,並且全國各州府設立監察御史一職,主要是監管當地官員,每年都要將官員的政績、品行等登記造冊上報朝廷,再由吏部結合平時官員的表現定級。

    大宋以前也有御史,但大都不管本職,御史的權力由門下省給事中、拾遺等官分擔,現在御史台恢復了職權,原來的給事、拾遺等也轉為御史。

    除了上面這些變化後,趙禎還對人事任免做了一系列的調動,比如韓琦進入樞密院擔任副樞密使,富弼也進到樞密院中任職,杜衍去了尚書省,歐陽修則去了三司等等,這些是趙禎早就安排好的,現在也一切水到渠成。

    韓琦這些人都是官場上的少壯派,他們背後也有趙禎的支持,所以他們在進入到大宋的朝堂核心之後,很快也能影響到大宋政策的走向,當然現在還不是用到他們的時候,對於韓琦這些人來說,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積累經驗,等到日後真正的成長起來後,才是他們一展才華之時。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對大宋官場的改革也越來越深入,許多官職被重新劃分職權,也有第一批貪腐的官員被查處,從而依法問罪,另外新擴充的監察御史也開始奔赴各地上任,他們不受地方官員的節制,可以直接上書朝廷彈劾官員,記錄官員的表現等等,而隨著他們的上任,之前的考課制也開始正式施行。

    然而就在今年冬天剛剛來臨之時,一個噩耗忽然傳來,久病於床榻的王曾終於支撐不住,於夜晚悄然離開了人世,不過據說他走的時候頗為安詳,甚至他的兒女們也以為他睡著了,直到後來發現不對勁時,王曾已經安靜的離開了。

    對於王曾的去世,趙禎也十分的傷痛,特別是他想到當初劉娥權勢滔天,朝堂上除了魯道宗和王曾外,幾乎無人敢為他發聲,可惜魯道宗早在多年前去世,而王曾今年也走了,這也讓趙禎在悲痛之下親自去了王曾家中弔唁。

    李璋在聽說王曾去世時也是長嘆一聲,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對王曾的去世還是感到十分的遺憾,想當初他與王曾初次相見時,對方已經位列執政,他卻只是個幫劉娥守皇莊的小小外戚,但王曾卻依然對他以禮相待,如果不是時機不對,說不定自己還可能成為王曾的女婿。

    除了上面這些私人感情外,王曾的去世對大宋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特別是以前有王曾的牽制,還能平衡呂夷簡的權勢,而現在王曾一走,再也無人可以制衡呂夷簡,雖然呂夷簡是個聰明人,但他性格上卻有些缺陷,那就是太過霸道,沒有了王曾的牽制,說不定政事堂就要成為呂夷簡的一言堂了。

    王曾的葬禮由朝廷出資,而且趙禎在弔唁過王曾後,也請李璋代自己出席了王曾的葬禮,而王曾死後也被追贈為侍中,謚號“文正”。

    這天趙禎將李璋召到自己的御書房,相比垂拱殿,這裡更加的私密,沒有趙禎的允許,連李太后都進不來,而趙禎讓人退下後,這才皺著眉頭對李璋開口道:“表哥,王相走了,政事堂無人再能牽制呂相,我心中總感覺有些不踏實?”

    李璋一聽趙禎的話就明白他的意思,看樣子他是想再選一個人牽制呂夷簡,只是這個人選卻是個大問題,所以才找自己來商議。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1
第六百六十五章 丁謂?

    “表哥,你倒是說說話啊,現在王相去世,你覺得誰能接替他的位置?”趙禎看到李璋沉默不語,當下也有些著急的問道,雖然他想問的是誰能接替王曾達到牽制呂夷簡的目的,但這種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做為皇帝他也越來越要臉了。

    李璋當然明白趙禎的意思,不過他這時也露出一個為難的表情道:“這你可真是難為我了,現在朝堂上的大臣有經驗有威望的大都年老,年輕的大臣中也暫時沒有能擔當這個重任的人,所以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推薦誰?”

    說到最後李璋也是無奈的一攤手,畢竟不是誰都有王曾的威望和能力,那可是當初能讓劉娥忌憚的人,也只有把王曾趕走後,劉娥才敢冒出一些不該有的念頭,而現在朝堂上根本沒有人能替代王曾,更別說牽制呂夷簡了。

    聽到李璋的回答,趙禎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當下十分苦惱的道:“如果實在找不到代替王相的話,那我也只能用別的辦法了。”

    “什麼辦法?”李璋當即追問道。

    “還能是什麼辦法,帝王心術而已,貶一下給某個人提個醒,免得他日後做錯事。”趙禎也同樣無奈的一攤手道。

    李璋聽到這裡也立刻明白過來,同時他也想到在原來的歷史上,王曾和呂夷簡同時被貶,隨後王曾就去世,而呂夷簡卻很快官復原職,如果往深一點想的話,那其中的權謀也讓李璋感到後背發涼。

    “可是現在朝堂正值變革之際,需要有人坐鎮指揮,若是……”李璋說到這裡沒有再說下去。

    “我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是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現在想要從大臣中找出一個能夠牽制呂相的人實在太難了。”趙禎這時也再次無奈的道,沮喪之下他連面子都顧不得了,直接把自己的真正用心說了出來。

    呂夷簡不僅僅是擁護趙禎奪回實權的大功臣,而且在他執政期間,大宋還對外打敗了黨項和遼國,奪回了燕雲十六州,這些功勞可不僅僅是趙禎的,另外身為宰相的呂夷簡同樣也將因此而記在史冊上,有這樣的政績,想要找出一個牽制他的人的確是太困難了。

    李璋聽到這裡卻忽然心中一動,當下猛然一拍手道:“錯了錯了,我們一開始就想錯了!”

    “什麼錯了,表哥你在說什麼?”趙禎被一驚一詐的李璋也嚇了一跳,當即再次追問道。

    “我們剛開始就想偏了,以前陛下一直將王相當成牽制呂相的人,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想找一個各方面都接近王相的人來代替他,陛下是不是這樣想的?”李璋這時一拍巴掌激動的問道。

    “對啊,朝堂上再想找出第二個王相實在太難了,甚至現在連一個能接近王相的人也很難找到。”趙禎點了點頭道,不過他還是不明白李璋的意思。

    “其實根本不必找一個與王相相似的人,我們只需要一個足夠有名氣、有能力,並且保證對陛下忠心的大臣來接替王相,從而達到牽制呂相的目的就可以了!”李璋再次興奮的道。

    “有名氣、有能力、有忠心,這找一個與王相相似的人有什麼區別?”趙禎還是不解的問道。

    “陛下不要忘了,名氣並不一定是好名聲,有些人的名聲並不好,但卻舉國皆知,另外陛下還記得當初丁謂倒台後,王相居功至偉,但大娘娘卻偏偏不用他,反而用了另外一個人擔任宰相的事嗎?”李璋這時忽然得意的一笑道。

    “王欽若!”趙禎聽到李璋的話也立刻一拍巴掌道,當初王曾扳倒丁謂,一時間名聲大振,幾乎人人都以為王曾會被封相,可是劉娥知道王曾與自己不是一條心,於是故意將名聲不好的王欽若召回京城拜為宰相,用以牽制王曾,結果王欽若感恩之下,對劉娥也是忠心耿耿,很快就幫劉娥穩定了朝堂。

    “不錯,當初大娘娘能用名聲不好的王欽若牽制王相,陛下也可以用這樣的一個來牽制呂相。”李璋笑呵呵的再次道。

    “丁謂!”趙禎腦子中立刻蹦出一個名字,丁謂的名氣就不必多了,號稱當初的第一權臣,連劉娥都差點被他奪權,可惜後來卻被劉娥算計,從而被貶到崖州,如果自己能把調回來的話,肯定能牽制住呂夷簡,而且丁謂的名聲太臭,除了忠於自己外,他根本沒有其它的選擇,因為只要失去了他的支持,丁謂肯定會被人第一個收拾了。

    “丁謂你就別想了,他去年就死在光州了。”李璋這時雙手一攤道,說起來丁謂當年也是權傾朝野,做為宰相,哪怕被貶,死後也應該得到追贈,但丁謂的名聲太臭了,所以死後也沒有人上報,趙禎當然也不知道。

    “死了?他不是挺有度量了嗎,怎麼死的這麼早?”趙禎聽到李璋的回答也是一愣。

    據說丁謂被貶到崖州,隨後又被調到雷州、道州、光州等地,加在一起“流落貶竄十五年”,然而丁謂卻極為看得開,哪怕在外流落了十五年,回鄉時依然兩鬢烏黑,連根白頭髮都沒有,這在當時也被傳為一件奇談,許多人雖然不齒丁謂的為人,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度量。

    “陛下怎麼忘了,丁謂去年死的時候就已經七十歲了,哪怕現在還活著,以這個年紀也不方便再擔任官職了。”李璋再次無奈的道,丁謂就算再有度量,但年紀卻是不等人,古代壽命都短,六十就算長壽,更別說七十了。

    得知丁謂死了,趙禎也不由得有些唏噓,不過隨即他又無奈的道:“沒想到丁謂也死了,本來以他的身份,倒是最合適的人選。”

    “陛下也不必失望,丁謂雖然不在了,但依然有其它人符合陛下的要求,比如當初大娘娘留下的幾個人,就算陛下敢不敢用了。”李璋這時笑呵呵的開口道,這時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人選,此人雖然不及丁謂,但卻比丁謂更加合適。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1
第六百六十六章 程琳

    當初劉娥當權之時,在朝堂上也安插了不少的心腹,比如王欽若就是劉娥的死忠,不過王欽若也有底線,那就是劉娥不能篡位,不過像王欽若這種有底線的人畢竟還是少數,絕大多數劉娥的心腹大都一些阿諛奉承之徒,有些人的人品更被人所詬病,李璋向趙禎推薦的人就是這麼一個人品有問題的傢伙。

    “程琳?他……他能行嗎?”趙禎聽到李璋口中道出的人名時,也不由得瞪大眼睛問道。

    程琳的名氣的確比不上丁謂,更不及王欽若能位至宰相,但他卻依然是劉娥最大的心腹之一,當初劉娥當下時,程琳一直把持著開封府尹的職位,要知道開封府尹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能坐上這個位子的大臣,日後幾乎都有入政事堂的資格。

    然而程琳也不知道是目光短淺還是真的對劉娥太過忠心,使得他做了一件大傻事,那就是向劉娥獻上《武後臨朝圖》,這幾乎就是變相的鼓勵劉娥稱帝,雖然這使得劉娥對他也越加的寵信,可是劉娥的年紀注定熬不過趙禎,所以當趙禎當政時,程琳也就悲劇了。

    趙禎當初曾經為了穩定朝堂,剛開始並沒有對劉娥的那些心腹下手,反而還給他們加官進爵,但是在趙禎從穩了皇位後,這幫人就開始倒霉了,先是程琳丟了開封府尹這麼重要的職位,被調到尚書省做了個有名無實的尚書左丞,後來又一直在戶部、吏部這些有名無實的地方打轉。

    可以說在那幾年裡,程琳的官職一直都是那種說出去好聽,但卻沒什麼實權的虛職。其實程琳這個人雖然人品有問題,但能力還是相當強的,當初鬼丐就是在他的親自指揮下剿滅的,另外他在擔任開封府尹時,開封城中“盜訟希少”,曾經在益州任職時還撲殺過當地的邪教做亂,以他的這些政績與資歷,本可以穩進政事堂的。

    但是《武後臨朝圖》這件事卻一直是趙禎心中的一根刺,所以程琳一直只能蹉跎於官場,前兩年趙禎可能是看開了一些,終於給程琳一個實職,那就是讓他去北京大名府擔任留守,雖然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鎮,但卻遠離了朝堂,基本不可能再回京城了。

    “陛下可不要小看了程琳,這兩年他在大名府任職,在當地也是政績斐然,特別是之前攻打燕雲時,大名府是後方的物資調度中心,可以說收復燕雲,程琳也有不小的功勞,而且當初他擔任開封府尹時同樣將京城治理的井井有條,現在民間還有不少人感恩他剿滅鬼丐的功勞!”李璋這時笑呵呵的回答道。

    “剿滅鬼丐明明是表哥你的功勞,野狗更是居首功,程琳他算什麼?”趙禎聽到李璋最後的話也有些不悅的道,他心中對程琳還是有些偏見。

    “我和野狗雖然有些功勞,但後來坐鎮中樞指揮的卻是程琳,沒有他嚴密的部署,清理鬼丐時也不會那麼容易,而且後來他讓人在地下修建鐵柵欄,防止再有人進入地下成為鬼丐,這些功勞也不容抹殺。”李璋再次笑道。

    “可是……可是程琳的名聲可不怎麼樣,許多官員對鄙視他的為人,就算是把他調回京城,他真的能牽制呂相嗎?”趙禎這時再次猶豫了一下,隨後再次擔憂的坦白道。

    “其實陛下不必擔心這個問題,程琳此人的名聲雖然差了點,但他再差也差不過當年的王欽若,而王欽若被調回京城時,他也知道自己受人鄙夷,於是只能依靠大娘娘的支持才能在朝堂上站穩,這也使得他對大娘娘忠心不二,而程琳也是同樣的境遇,只要陛下敢用他,他定然對陛下感激涕零,絕不敢有任何私心。”

    說到這裡時,只見李璋頓了一下接著又道:“至於能力,程琳當初能得到大娘娘的寵信,可不僅僅是因為他只會溜鬚拍馬,而是這個人的確有才,陛下可以看看他當初在地方上的政績,可以說十分突出,現在陛下唯才是舉,以程琳的才能,其實早就可以進政事堂了,最重要的是,程琳比呂相要小上十歲左右!”

    李璋的一番話也終於說動了趙禎,特別是程琳年紀比呂夷簡小這件事,更讓他幾乎當場做出了決定,因為這意味著如果程琳能勝任的話,他以後就不必再為牽制呂夷簡的事而心煩了,畢竟當初他為了這件事可沒少費心思,先是李迪後是王曾,可是兩人都沒能熬過呂夷簡。

    “好,那就把程琳調回來試試!”最後趙禎終於點頭道,如果是別人推薦程琳,他可能還會懷疑對方是不是收了程琳的賄賂,不過他卻從不懷疑李璋,畢竟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這點信任還是有的,更何況李璋對功名利祿並不怎麼感興趣,到現在也沒擔任什麼要職,只是在醫學院任職,如果他願意的話,趙禎早就讓他進政事堂了。

    確定了接替王曾的人選,趙禎和李璋又商討了一下最近整頓吏治的事,范仲淹的能力在吏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現在考課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甚至處理了一批極為惡劣的官員,現在已經開始對一些官職的職權進行徹底的劃分,必要時可以裁撤一部分的官職。

    大宋的一大弊病就是冗官,也就是一職多官,導致權力極其分散,官員的隊伍龐大,再加上科舉頻繁,每次錄取的人數又那麼多,這也導致官員越來越多,哪怕用了一職多官的辦法,但還是導致許多人考中進士後,多年得不到分配官職。

    對於上面的這種情況,也必須得以改變,畢竟官員太多導致效率低下,而且大宋官員的俸祿又比較高,導致大量的財富消耗在官員身上,這已經是一個極其沉重的問題。

    幸好在打下燕雲十六州後,那裡的州府需要大量的官員,這本來是個分流官員的好機會,但很多官員擔心燕雲剛打下來不穩定,又怕到了那裡吃苦,所以很多官員都不願意去燕雲十六州。

    大宋的官員擁有很大的自由度,上頭分配的官職如果他們不滿意的話,甚至可以拒絕上任,哪怕皇帝的聖旨下來,他們也可以拒絕,比如後來的王安石就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出仕,而且每拒絕一次,他的名氣就會大上幾分,這在封建王朝也是十分少見的。

    不過現在卻不同了,朝廷對官員的委派將是強制性的,如果不願意的話,朝廷可以收回官員的官身,這對於任何官員都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官員也不得不去了任上。

    當然也有人擔心這些官員帶著不情願的心情上任,到了任上也會消極怠工,不過現在有了考課制,如果這些官員不合格,日後也會被奪回官籍,畢竟大宋的官員那麼多,也許核心官員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人,但中下層的官職還真不怕無人可用。

    隨著燕雲十六州分流了大批的官員,總算是暫時緩解了冗官的問題,不過冗官的源頭還是科舉,一來科舉太過頻繁,光趙禎登基這十幾年來,就舉行了七八次,平均下來幾乎每兩年就舉行一次,而且每次的錄取的人數動輒上百,加在一起就錄取了上千人。

    區區十幾年就錄取了上千名官員,可人的壽命還是很長的,特別是官員的壽命一般都比普通百姓長,所以大宋官場上的主力還是之前趙恆時期錄取的官員,而趙恆在位二十五年,錄取的官員更是數以千計。

    在這種情況下,對科舉的改制也就提上了日程,因為如果再像現在這樣不加限制的錄取進士,遲早大宋的官場還會充滿無所事事的官員,到時大宋雖然還可以像現在這樣向外擴張,但老祖宗告誡過我們,好戰必亡,戰爭在任何時代都只能做為最後一個選項。

    “表哥,昨天范仲淹他們上了‘精貢舉’的奏摺,建議將進士科只注重詩賦改為重策論,把明經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經書的詞句改為要求闡述經書的意義和道理,而且還要在州縣設立公學,讓學子們必須在公學中學習一段時間才能應舉,從而增加科舉的難度,減少錄取的人數,但我總感覺這個辦法治標不治本。”趙禎最後再次皺著眉頭道。

    科舉關係到國家的人才選拔,這是大宋統治的根本之一,所以趙禎也十分重視,對於昨天范仲淹等人的建議,他也沒有立刻回覆,而是準備仔細的權衡一番再做打算。

    “這個辦法的確治標不治本,就算改了科舉的內容,增加科舉的難度,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大宋的人口也在增長之中,以後參加科舉的人也會更多,所以遲早還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李璋說到最後也皺起眉頭,其實結合後世的情況,他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只是卻不知道是否適合大宋的現狀?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1
第六百六十七章 官吏合流?

    天色已晚,李璋坐著馬車行走在夜晚的東京城頭,如果在以往的這個時間,東京城的宵禁早就開始了,但是最近朝堂上在討論徹底解除京城宵禁的事,雖然還沒有完全定下來,但卻同意把宵禁的時間往後推移到二更天,如果可行的話,再徹底的解除宵禁,所以當李璋打開車窗時,也看到一副十分熱鬧的夜市景象。

    只見東京街頭隨處可見各種小攤販,這些攤販以前只能白天擺攤,宵禁前就必須收攤,而現在卻可以多擺幾個時辰,忙碌了一整天的百姓這時有時間走上街頭,甚至許多人專門就是來買東西的,畢竟白天太忙實在沒有時間。

    而街道兩側的店舖同樣是亮著明晃晃的燈籠,小廝們高聲呼喝著招攬生意,甚至偶爾還能見到女子從街道上走過,雖然眼前這副景象不及上元佳節時那麼熱鬧,但是與平時的白天相比卻是強多了。

    看著東京街頭熱鬧的景象,李璋也是淡淡的一笑,估計用不了多久,京城就會徹底的放開宵禁。隨後他卻慢慢的陷入到沉思之中,對於科舉的問題,范仲淹等人只能想出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而且減少錄取人數還可能得罪整個讀書人階層,所以趙禎對范仲淹等人的提議也持保留意見。

    對此李璋倒是給出一個自己的想法,只不過這個想法卻把趙禎嚇了一跳,因為李璋指出,日後讀書人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甚至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全民讀書的情況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到時每年參加科舉的人數將是一個天大的數字。

    李璋的話也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在現有基礎上的推論,隨著土豆的推廣,大宋基本已經解決了糧荒,當然窮人肯定有不少,畢竟貧富不均在哪個時代都是個大問題,但隨著趙禎對大宋的改革,只要不出意外,以後大宋肯定會推動教育的普及,再加上活字印刷也已經出現,所以讀得起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有這麼強大的教育基礎,如果再像現在這樣,每隔幾年才錄取一兩百人,這點人相對於龐大的讀書人階層來說簡直太少了,所以必須要做出改變,否則日後肯定會因為上升通道太小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滿,說不定還會造成大亂子。

    在這種情況下,李璋給趙禎的建議就是官吏合流,簡而言之就是把吏員也納入到了朝廷的官員體系中,因為在這個時代,官與吏之間界線分明,官有官身,入了官籍,而吏的身份依然是普通百姓,階層並沒有上升,但卻可以行使一部分官府的權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吏的招募也十分混亂,有些有是各級官府官方招募的,有些則是官員帶過去的,有些則是當地的關係大戶,他們在當地的勢力盤根錯節,哪怕官員也要依靠這些有關係的吏員統治地方。

    可以說朝廷中樞放棄了吏員的人事大權,而是下放到各級官府和官員手中,而且吏也沒有官身,更沒有任期,這對於吏來說是壞事也是好事,因為他們不必擔心任期一到就會被調走,可以在一地長久的經營下去,這也使得吏員更方便把持一地的權力,甚至有些官員都會被吏員架空。

    李璋提議官吏合流,就是想要把吏也歸入到官員之中,要知道吏的數量可比官員多上無數倍,比如一個縣,一般只有知縣、縣尉和縣丞三人算是正式的官員,剩下的全都是吏員,而如果吏員也納入到官員體系中,就可以將中舉的讀書人分配到吏員中做事。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讓中舉的讀書人從最基層做起,如果表現優秀,自然可以得到陞遷的機會,畢竟官與吏之間已經沒有了界線,而且還能防止吏員架空官員,將吏員的人事任免大權也收歸朝廷,可謂是一舉多得。

    不過官吏合流的建議雖然不錯,但實施起來的難度卻是極大,一來絕大部分讀書人是看不起吏員的,畢竟一般來說,只有科舉失敗的讀書人才可能選擇去小吏,二來吏員的地位低下,有些官員招募吏員,其實就是拿他們當僕人看待,以讀書人的高傲,如果通過科舉後再去做小吏,肯定會受到極大的抵制。

    另外吏員這個階層也實在太龐大了,而且他們中許多都是現在制度的受益者,如果讓更多的讀書人參與其中,肯定會動了他們的利益,這也同樣是個極大的阻力,最後還有官員,以前小吏的任免權有一部分在他們手中,可是現在朝廷要將這個權力也奪走,自然也動了他們的利益。

    可以說官吏合流雖然看起來不錯,但真正實施起來卻要觸動太多人的利益了,簡直是吃力不討好,至少在現在的這個階段來看,想要在整頓官場的同時再觸動這麼多人的利益,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所以趙禎在聽完李璋的提議後,也並沒有立刻同意,而是說想要考慮一下,李璋也同樣知道這件事的難度太大,所以也勸趙禎要慎重,如果實在不行可以等到整頓過官場後再做考慮,至到科舉則可以暫時保持現狀,畢竟這麼大的事情,想要改革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決定的。

    想到上面這些,李璋也不由得暗嘆一聲,其實他這個官吏合流的辦法,主要還是和後世的公務員制度得來的靈感,只不過大宋的社會情況與後世相差巨大,所以想要推行這種類似的制度也極其困難。

    雖然李璋在提議時,就知道想要讓趙禎同意這件事十分困難,甚至連他自己都不讚成在現在這個時候施行,但是說實話,他心中還是有些失意的,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再好的制度也要符合當時的國情,否則只會引起社會的動盪。

    就在李璋沉思之時,馬車也馬上就要回到李璋的家中,然而就在這時,卻忽然只見一個黑影從旁邊的街角竄出,猛然撲向李璋的馬車!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1
第六百六十八章 喊冤

    李璋的馬車正準備要回家時,卻沒想到旁邊忽然撲出一個人影,這讓馬車周圍的護衛也都是嚇了一跳,當即拔出武器將馬車護住大叫“有刺客”,隨即有兩人飛撲上前要抓捕刺客。

    不過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這個所謂的“刺客”竟然被一撲而倒,隨即只聽對方慘叫一聲大叫道:“小人有血海奇冤,請定北侯為小人主持公道啊!”

    隨著這一聲喊,李璋也終於明白這個所謂的刺客竟然是個攔路喊冤的,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上訪,只不過古代的司法更加黑暗,蒙冤之人更是數不勝數。

    為此大宋也設立了登聞鼓,只不過登聞鼓並不是那麼好敲的,有時就算蒙冤之人冒死來到京城,但卻根本沒有敲響登聞鼓的機會,甚至就算是敲了,也可能傳達不到皇帝的耳中,於是就有許多人想到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攔住朝廷的重臣半路喊冤,雖然成功的機率很小,但對於他們這種走投無路的人來說,也不失為最後一絲希望。

    不過李璋這時卻是暗自一皺眉,雖然他身居高位,但並不掌有實權,更不管這些訴訟案件之類的事,所以這個人喊冤喊到自己的車前實在是找錯了地方。

    想到這裡,李璋也有些不太想管,畢竟大宋這麼大,有冤屈的人實在太多了,如果他件件都要管的話,恐怕就算是把他累死也管不完,於是沉聲吩咐道:“把人拖到一邊,不要為難他!”

    李璋說完就想讓人把馬車趕到家中,不過卻沒想到那個被護衛拖著的人卻再次高喊道:“定北侯,小人全家上下五十七口,全都死於奸人之手,看在小人不遠千里從泉州趕來喊冤的份上,請定北侯為小人申冤啊!”

    男子人聲音尖利悲慘,在夜空中更是傳出去很遠,引得不少街道上的行人紛紛向這邊張望,但卻沒有人敢靠近,而李璋本不想管這種事,但是當聽到“泉州”這兩個字時,心中也不由得一動。

    “把他帶到近前!”李璋這時再次吩咐道,護衛聽到這裡也立刻答應一聲,隨後將這個喊冤之人帶到李璋的車前,並且將燈籠挑到對方面前,方便李璋看清對方。

    在燈籠昏黃的燈光下,李璋這才看清喊冤之人是個頭髮花白的男子,衣衫襤褸形容枯瘦,看起來就像是大街上十分覺的乞丐一般,但這個男子這時卻眼睛通紅,嘴巴裡喘著粗氣,全身也一直不停的哆嗦,似乎是十分的激動。

    “你叫什麼名字,又是哪裡人士,為何攔住我的馬車喊冤?”李璋打量了對方片刻後,這才緩緩的開口問道。

    這個頭髮花白的男子也知道眼前是自己最後的一絲機會,所以這時也十分激動,但他卻沒有先開口,而是忽然跪倒在地一連磕了十幾個響頭,額頭上也被磕的鮮血淋漓,隨後這才大聲道:“小人董清,本是泉州富商,可是幾年家中遭逢大禍,全家上下五十七口人命,全都死於賊人之手,請定北侯為小人主持公道!”

    董清說完再次磕起頭來,額頭撞在青磚鋪成的路面上發現“咚咚咚”的聲響,在夜晚中顯得格外清冷,鮮血從他的額頭滴落,地面也很快被染上了一層血色,甚至他臉上這時也滿是鮮血,但董清卻絲毫不覺,因為他活著的唯一目的也只有復仇,至於其它的根本不值一提。

    “把他帶到府中,治療一下傷勢清洗一下,等下我要問話!”李璋看到董清淒慘的模樣也不由得嘆了口氣,於是再次吩咐道。

    “謝定北侯,只要能為小人伸冤,小人下輩子願結草啣環相報!”董清聽到這裡也是精神一震,隨即再次大聲道,因為李璋同意他進府,也就意味著對方可能會接下他的案子。

    當下李璋再次示意馬車進府,而董清也被下人帶到府中安置,李璋卻沒有急著見董清,而是回到內宅先去見了青織和燕娘她們,隨後又吃了點晚飯,這才來到前廳。

    不一會的功夫,只銅陵董清就被人帶了進來,只見董清這時也梳洗乾淨換了身衣服,額頭上的傷口也被包紮過了,只是這時李璋才發現,董清雖然頭髮花白,但其實年紀並不是很老,看起來也就是三四十歲的樣子,黝黑的皮膚上卻沒什麼皺紋,只是頭髮卻白了大半,臉色更是十分的憔悴。

    “參見定北侯,請定北侯為小人主持公道!”董清見到李璋當即再次跪下道,這句話他都已經重複許多遍了。

    “站起來吧,說一說你有何冤屈,如果情況屬實的話,我可以安排人審理你家的案件,到時定會還你一個公道!”李璋當下淡淡的開口道。

    得到李璋的保證,董清當即也是全身一振,臉上更是露出激動的神色,當即剛想開口,但卻沒想到眼淚先湧了出來,隨後只見他一邊嗚咽一邊講述了自己家中的冤屈,而這卻是牽扯到一樁多年前的滅門慘案。

    讓李璋沒想到的是,董清看起來雖然有三四十歲的樣子,但其實他今年才二十七歲,只是因為家中遭逢大變,他也吃了不少的苦,所以才會這麼顯老。

    而據董清的介紹,他家世代居住在泉州城中,而且從他祖父時起,就是泉州有名的海商,而在他父親在世時,更是將家中的生意做到了南洋,從而積累了無數的財富,有人稱他們董家為董半城,因為據說他們家的財富足以抵得上半個泉州城。

    董清就是出生於這種富豪的海商之家,而且還是家中的長子,做為家中生意的繼承人,董清也不是什麼紈褲子弟,而是從小就被父親帶在身邊,教給他如何在海上做生意,甚至從他十幾歲時起,就開始跟著家中的掌櫃開始在海上跑船。

    而在董清十八歲時,也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接管家族中的一部分生意,本來按照這種勢頭下去,董家會一直興盛下去,然而誰也沒想到,龐大的董家會在一夜之間化為飛灰。
q781009 發表於 2019-9-29 16:32
第六百六十九章 董家滅門慘案

    泉州董家雖然號稱董半城,但董家大宅卻不在城內,而是修在靠近泉州港口不遠,這樣也方便董家的人去碼頭接收貨物,畢竟董家的生意做的實在太大,有時整個港口將近一般的船隻都與他們家有或明或暗的關係,光是直屬他們家的船隻就有數百艘。

    董清從小就開始接觸家中的生意,到了二十四歲時,家中近半的生意也都交給他打理,而且他也成家立業,有了溫柔美麗的妻子和一雙兒女,可謂是家庭事業皆得意,哪怕泉州知州見了他也要以禮相待。

    然而就在四年前的春節,董家滿門都聚在董家大宅中準備過年,而且因為過年,家中的夥計掌櫃等人也大都放了假,然而讓董家上下全都沒想到的是,就在除夕當晚,忽然有一夥蒙面的賊人殺進董家,而且對方見人就殺,顯然不是為了圖財,最後董家上下五十七人全部被殺,而且隨後賊人放了一把火,將整個董家大宅付之一炬。

    “當時小人被人砍了三刀,刀刀都在要害,本來小人以為自己死定了,卻沒想到被身邊一個忠僕冒死從火海中背了出來,然後潛逃到海邊的一個漁村裡養傷,最後昏迷了數日這才撿回一條命,可是……可是……”

    董清說到這裡也撕開自己的衣服,露出胸膛上的幾處刀傷,聲音嘶啞淚流滿面的繼續道:“可是當小人醒來後,本想尋找凶手為家人報仇時,卻發現我們董家的生意被人飛快的吞併,短短數日海上的生意全部易主,而且官府絲毫沒有干預,以小人的見識,自然能看出背後肯定有官府的高官為他們撐腰,這讓小人也不敢報案,免得被人滅口!”

    “好大的膽子!”李璋聽到這裡也是氣的臉色鐵青的怒道,雖然大宋的治安無法與後世相比,但人命官司依然不是小事,更何況像這種死了數十口的滅門官司,一般的官員根本就摀不住,除非對方背後有著天大的勢力。

    “後來小人養好了傷,這才悄悄的找人打聽了一下,果然如同我預料的那樣,我家中發生了這麼大的慘案,但官府卻只是以意外失火結了案,根本沒有立案,而我家中的生意,也全都被一幫西域來的胡商給瓜分了,而且我可以肯定,當初殺我全家的人就是這幫胡商!”董清說到這裡時,臉上也露出猙獰的表情,似乎又想到了當初家人被殺的慘狀。

    “胡商?泉州那邊有許多胡商嗎,他們又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勢力,一下子吞併掉你們董家的產業?”李璋聽到這裡卻忽然開口問道,本來他對這件案子的興致並不高,主要是想詢問一下董清一些事情,然後再把他的案子交給別人,但現在聽到這件案子關係到胡商,他的興致也一下子被提了起來。

    本來十分悲憤的董清聽到李璋的問話也是一愣,但也立刻回答道:“泉州是僅次於廣州的大港口,西域和南洋的許多商人都會去泉州做生意,有許多從唐朝時就在泉州定居,他們主要做海貿生意,與我們算是競爭的對手,但遠不及我董家的生意大,只是沒想到他們竟然喪心病狂的滅掉我們董家滿門!”

    “你為何如此肯定是那些胡商動的手?”李璋聽到沉思了片刻,隨後再次問道。

    只見董清這時再次激動的道:“那天小人被賊人砍傷時,曾經聽到賊人說的是大食語,小人家的生意雖然被滅,但還殘餘著一點勢力和關係,正是藉著這些勢力和關係,我也查到了幾個可能參與了滅我滿門的幾個大食人,後來我偷偷抓住幾個嚴刑逼供,總算是撬開了一個人的嘴巴,對方承認指使他們的正是瓜分我家生意的幾個胡商,而且我還逼他寫下了血書!”

    董清說到這裡也從懷中取出一卷血書呈到李璋面前道:“取得這份血書後,我還活著的消息也被人洩露了出去,於是遭到了無數的追殺,我身邊的人也死傷殆盡,無奈之下我只能拚死一搏,隻身一人來到京城想要告御狀,可是登聞鼓院卻根本不收的我狀子,反而把我趕了出來,萬般無奈之下這才攔住了侯爺的馬車,請侯爺恕罪!”

    李璋這時拿過血書看了一下,發現上面的確是用鮮血寫成的供詞,交待了這個人夥同其它數十人滅掉董家滿門的經過,以及背後的幾個主謀,只是血書的字跡潦草、醜陋,有些地方還帶著大食的字符,顯然對方的漢字書寫程度十分一般。

    看完了這份血書,李璋的臉上也露出一種神秘的微笑,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運氣還真是不錯,竟然在瞌睡的時候有人送來的枕頭,這件案子他管定了!

    “對了,京城的官員這麼多,你為何偏偏跑來攔住我的馬車?”李璋這時忽然再次開口問道。

    聽到李璋的問話,董清卻再次露出悲憤的表情,但隨即又轉為無奈的道:“不瞞侯爺,小人來京城也有數月了,之前去登聞鼓院被人趕了出去,而小人也早已經身無分文,一路都是靠著乞討才來到京城,在京城更是無容身之處,於是只能四處流浪乞討,順便也打聽一下京城的消息,想另尋一個為家人申冤的途徑,於是就聽人說攔住官員的馬車喊冤這條路。”

    說到這裡時,只見董清頓了一下,隨後這才再次道:“小人最先想攔呂相公的馬車,但卻根本無法靠近,後來又想攔其它幾位相公的馬車,但要麼無法靠近,要麼就是人家根本不理,直到前幾天我聽說定北侯是陛下的表兄,深受陛下的信任,所以才想到攔您的馬車,而小人從五天前起就一直守在您的府門附近,直到今天才終於找到機會!”

    李璋聽到這裡也不由得無奈的一笑,原來這個董清先是去攔了呂夷簡等人的馬車,沒有成功才跑來攔自己的馬車,不過他倒是運氣好找到了自己,否則別人還真不一定能幫他申冤。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