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 作者:星辰玖 (連載中)

 
mk2258 2018-8-4 08:16: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5 16386
mk2258 發表於 2018-8-4 08:30
第二卷第五十二章兵書





    吳文傑就這樣灰溜溜的回了京城,他不知道自己是被張斌擺了一道,他只知道自己又多了一個敵人,一個比張斌更可恨的敵人。

    他回京城以後自然是哭著喊著求他爹收拾李祖述甚至是臨淮侯,吳淳夫卻是給了他一個耳光作為答复。

    開什麼玩笑,九千歲魏公公正集中精力收拾東林黨掌控朝廷大權呢,這會兒跑去惹南都那幫勳貴,吃多了啊!

    天啟五年五月,閹黨開始大肆抓捕致仕和被罷免的東林黨人,栽贓陷害、肆意虐殺,大有將東林黨人一網打盡的架勢。

    京城這會兒是閹黨橫行、烏煙瘴氣,金陵卻是風平浪靜、一片繁華,因為閹黨暫時還沒功夫把手伸到金陵來。

    這天,在金陵最繁華的南市街,一隊長長的馬拉平板車緩緩出現在擁擠的街道中,這車隊連綿怕不有兩三里長,馬車最少有上百輛,在生意紅火的南市街也算是比較罕見的拉貨隊伍了。

    這個車隊就是從福建福寧州東盛堂總號過來送貨的隊伍,帶隊的正是張斌的二哥張冠,不但是他,大金所年輕一代資質比較出眾的鄭彩、楊耿、陳暉、鄭興、鄭明等人全部過來了。

    張成德原本是想金盆洗手,和海盜頭子的鄭芝龍劃清界線,守著大金所的一畝三分地,做一個富足的土豪鄉紳,但是,謝正剛一把張斌的意思轉達,他立馬就該變主意了。

    倒不是他過分迷信張斌,主要是張斌告訴他,姦宦魏忠賢要掌權了,亂世就要來了!

    姦宦王振掌權,導致蒙元瓦刺部入侵,北方大亂,生靈塗炭。

    姦宦劉瑾掌權,蒙元韃靼部趁機進犯大明,沿海倭寇興起,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

    這些,張成德自然知道,這會兒姦宦魏忠賢要掌權了,他也知道,只是他沒有將這些事聯繫到一起。

    張斌一提醒,他就明白了,魏忠賢一通瞎搞之後,大明肯定又要經歷一場亂世浩劫。

    張斌說的很對,亂世之中,老老實實做富家翁,那是找死,繼續和鄭芝龍合作,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才是保命之道。

    所以,張成德接受了張斌的建議,繼續和鄭芝龍合作,經營東盛堂,擴大自己的勢力。

    原本鄭芝龍向他借人去領兵打仗時,他也不想參與,只是任手下幾個百戶自己去摻和,但是,這下他不這麼想了,他準備把自己的二兒子張冠派去掌控鄭芝龍的海盜大軍!

    這個想法把張斌都嚇了一跳,自己的二哥去當海盜頭子,他老爹還真敢想啊,這要是被查出來,那可就麻煩大了。

    不過,轉念一想,他便釋然了。

    這會兒屯衛管理混亂的很,別說是他二哥這種不記數目的餘丁了,就算是他大哥這種登記在冊正卒,只要不應徵去給朝廷打幾次仗,鬼認得他是誰。

    當然,也不排除熟識他的人去告發,不過,等他二哥出現在前台時,他應該早就“勸降”鄭芝龍了,到時候完全可以說他二哥是打入海盜內部的細作什麼的。

    總之,為了掌控鄭芝龍手下那幫海盜,這點險還是值得冒的。

    南市街這邊的東盛堂分號已經根據張斌的計劃準備好了一切,車隊甚至都沒有在這邊做什麼停留,他們卸下一些貨,又裝上了一些貨,然後便馬不停蹄的往定遠趕去。

    到了定遠縣城的分號,他們也是卸下一些貨,然後又裝上一些糧食什麼的,又掉頭趕往戚家堡,好像是去做生意的,又好像是去停放馬車的,反正他們有路引,誰又管的著呢。

    這百來號人才趕到戚家堡不到三天,張斌便帶著張差等幾個親隨趕過來了,他今後可是要指揮這些人打仗的,自然要來熟悉鴛鴦陣,更重要的,他還想通過觀察,了解一下戚家軍到底是怎麼訓練出來的,如果能把這套方法掌握並推廣開來,那明軍必將天下無敵!

    這練兵可沒那麼簡單,特別是要操練出像戚家軍這樣的無敵鐵軍更是艱難無比。

    張斌結合《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觀摩學習了好幾天,甚至還親身參與了幾次操練,才看出一點皮毛來。

    他發現,戚家軍的操練相當的嚴格,不管是鴛鴦陣的配合還是各種兵種對自己武器的掌握要求都相當的嚴格。

    比如弓箭手,射靶以八十步距離為標準,箭靶高六尺,闊二尺,每射三矢中二矢才算合格。

    又比如長槍手,每個長槍手都必須熟練掌握手法、步法、身法、進退之法等技巧,最重要的還要練習準頭,在二十步外立一個木製靶子,靶子高五尺,闊八寸,在靶子上面開五個孔洞代表人的目、喉、心、腰、足五處,每個孔洞安裝一個直徑一寸的木球在裡邊。然後長槍手站在二十步外聽擂鼓指揮,擎槍作勢,擂鼓一響就飛身向著木靶子戳去,能成功戳中五孔裡的圓球才算合格。

    這些單兵技能和鴛鴦陣的配合可不是光練練就算了,每隔半月還要進行檢驗,檢驗不合格的要挨鞭子,三次不合格,直接滾蛋!

    還有什麼負重跑,疾跑,慢跑,等體力訓練的標準,更是不達標不行。

    總之,最後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小隊長一聲令下,每個隊員都必須迅速做出相應的戰術動作,而且還必須快狠準,再往上,十個小隊甚至是百個小隊接到任何指令,都必須迅速完成。

    這樣操練出來的軍隊,各級將領和士兵配合得簡直就如同一個一台精密的機器一般,打起仗來自然是戰無不勝。

    但是,這對各級將領和士兵的要求也相當的高,一般的屯衛,不操練個幾年根本就達不到要求。

    難怪天啟元年戚家軍最後的精銳全軍覆沒之後再也沒有人能操練出這樣的無敵鐵軍,明末那形勢,誰有閒心逮住一隻軍隊操練幾年,再加上明末屯衛那素質,你想操練,也得人家聽你的啊。

    張冠帶的這百來號人在屯衛中都能算的上是精銳了,操練起來都叫苦連天,要不是大金所上上下下關係都還算不錯,換做是那種壓榨屯衛的千戶或者指揮使,你逮住人這麼玩命操練,人家不尿你一臉才怪!

    就這樣操練了一個月,張冠這批人自然不可能達到戚家軍的標準,不過方法他們倒是掌握的差不多了,只要他們回去再繼續按這個方法操練就行了。

    張斌這一個月幾乎有一半時間待在戚家堡,通過這半個月的觀摩學習,他不但掌握了操練的方法,甚至還有了新的想法。

    他想到了後世的職業軍人,像戚家軍又或是川軍白桿兵其實已經脫離的屯衛的範疇,有點類似於後世的職業軍人了,如果大明能操練出一支職業軍隊,就算只有十來萬人,對付農民起義軍和後金,絕對不成問題。

    他決定結合《紀效新書》、《練兵紀實》和後世所見所聞,編寫一本兵書,這本兵書的名字暫時定為《大明新軍操練概論》。
mk2258 發表於 2019-2-28 16:21

第二卷第五十三章致仕名臣

    編寫一本兵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般的兵書都必須包含選兵編伍、排兵布陣、練兵方法、指揮體系、軍法獎懲、武器裝備等基本內容,隨便寫寫就是十多卷。

    如若是憑空寫出一本來,恐怕十年時間都不夠!

    好在張斌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什麼《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司馬法》等老兵書他已然讀的滾瓜爛熟,《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他更是了然於胸,再加上後世的經驗,兩三年時間編本兵書出來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他也不是純粹的借鑒抄襲,這會兒冷兵器和熱兵器結合的兵書也就《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如果他純粹借鑒抄襲,那人家還不如看《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呢。

    他準備結合現有的兵書和後世的經驗還有大明現在的武器裝備水平,編寫一本全新的兵書。

    比如,選兵編伍方面,他準備打破伍和什的傳統編伍方法,以班為基礎單位,也就是一個班一個鴛鴦陣,十二個人。

    又比如,排兵布陣方面,不光有鴛鴦陣,還有排槍陣、步車聯合戰陣、步炮聯合戰陣等新的陣式。

    再比如,武器裝備方面,他準備加入地雷、手雷、新式後膛火砲等比較實用的熱武器。

    在整書的編輯方面,他也準備打破純文字描述的傳統,採用圖文並茂的來編寫。

    他原本想著,自己一個人,在金陵這些時間,要將整個兵書編寫完,恐怕有點夠嗆,卻不曾想,他剛一開始編寫,立馬就有人加入進來,而且越來還越多。

    第一個加入是戚家軍老將戚銀,他呆家裡幾十年可不是成天傻坐著,很多時候,他也在研究兵書戰陣,張斌一說要編兵書,他立馬就來興趣了,而且,由於他指揮過不少戰鬥,很多想法甚至比張斌還周全。

    緊接著戚銀之後,畢懋康也加入進來,他可是明末少有的武器專家,對火槍、火砲、戰車的了解可比張斌全面的多。

    然後,曹化淳竟然也來了興趣,當然,他最多也就能提出一點建議,因為他也就讀了些兵書,這會兒能出宮的時間也只有那一點。

    最後,還有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人也加入了兵書的編寫,這個人真的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這天,他正和畢懋康在書房商討新型戰車的結構呢,在外面值守的孫標突然跑到書房門口朗聲道:“大人,門生陳子龍求見。”

    張斌這個奇怪啊,不是讓他們回去好好讀書,準備參加兩年後的科舉嗎,怎麼才這麼點時間陳子龍又跑過來了,他略帶疑惑道:“恩,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陳子龍便匆匆的走進書房,他手裡竟然還拿著一個裝拜帖的盒子!

    雙方見禮之後,陳子龍便恭敬的將盒子舉到他跟前,朗聲道:“恩師,原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啟徐大人想來拜訪您一下,不知您有沒有空?”

    徐光啟,又一位致仕名臣!

    張斌聞言,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徐光啟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精通數學、天文、曆法、農學、水利、兵法、武器等等等等,是明朝最有名的科學家之一。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為官清正廉潔,勤勉有佳,並不是那種只會做學問的書呆子,天啟和崇禎兩代皇帝都對他頗為賞識,在崇禎朝他更是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可惜他是生在明末,要他生在明初或者明朝中期,他一個人就能改變整個大明的命運!

    這麼一位致仕名臣竟然要來拜訪自己,張斌激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顫手拿起盒子裡的拜帖一看,果然是徐光啟,他找自己竟然是為了請教土豆和紅薯種植的問題。

    原來,這會兒徐光啟正在家裡編寫《農政全書》,有位學生給他找來了張斌的《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做參考,正好,陳子龍去拜訪他的時候又提起了張斌,於是他就有了來拜訪張斌的想法。

    張斌拿著拜帖正發楞呢,畢懋康突然建議道:“雙全賢弟,徐大人德高望重,讓他過來拜訪恐怕不妥,不若我們上門去拜訪他吧。”

    張斌聞言,立馬點頭道:“孟侯兄說的對,怎敢讓徐大人親自登門拜訪,應該我們去拜訪他。”

    緊接著他又問陳子龍道:“懋中你跟徐大人熟嗎?”

    陳子龍連忙拱手道:“學生經常去徐大人家聽課,徐大人對學生十分照顧。”

    經常跑人家家裡去聽課,那肯定是熟的不行了,張斌考慮了一下,隨即對陳子龍道:“懋中你在這裡歇息一天,明天一早我們一起去拜訪徐大人。”

    陳子龍自然是欣然應允,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張斌一行人便打馬直奔松江府。

    金陵城離松江府大約六百餘里,如果一路坦途,快馬加鞭兩日即可抵達,但是,途中河道縱橫,不時需擺渡而行,眾人打馬奔行了將近三天才趕到松江府上海縣。

    陳子龍經常來這裡聽課,自然對徐光啟家熟的不行了,他帶著張斌等人打馬來到縣城外徐光啟的莊園裡,也不用通傳,他直接帶著眾人把馬一栓,然後隨便找了個家丁問了一下,便往徐光啟開闢的試種田走去。

    徐光啟不但是個科學家,還是個外語學家,很多數學方面的書籍就是他翻譯過來的,這莊園別墅什麼的也是他從洋人那裡學來的。

    眾人在田間小道走了約莫一盞茶時間,便來到一塊稻田旁,此時已近黃昏,唯有一為老農在田中勞作。

    陳子龍直接對著田裡那老農喊道:“先生,先生,恩師和畢大人前來拜訪。”

    張斌聞言,著實嚇了一跳,那田裡勞作的老農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徐光啟!

    徐光啟抬頭一看,見田邊小道上站滿了人,連忙幾步誇過來拱手道:“敢問哪位是張大人。”

    張斌連忙拱手道:“在下南都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張斌見過徐大人。”

    徐光啟連忙回禮道:“久仰久仰,張大人竟然如此年輕,老朽一時沒認出來,恕罪恕罪。”

    緊接著他又對張斌旁的畢懋康拱手道:“敢問閣下可是徽州名士東郊先生。”

    畢懋康連忙回禮道:“不敢當,不敢當,區區在下正是徽州畢懋康,大人叫我孟侯就行了。”

    徐光啟又是一陣告罪,這才就這田裡的水洗了腳,然後便直接光著腳丫子,帶著張斌等人往莊園中間的別墅走去。

    這三人見面可不得了了,張斌有前世的知識打底,不管是土豆和紅薯的種植問題,還是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甚至是兵法、武器,在這個時候都能稱的上是專家級的,再加上畢懋康又是個難得的武器專家,三人聊的簡直廢寢忘食。

    他們聊農業、聊兵法、聊數學、聊武器,一路又聊到《農政全書》和《大明新軍操練概論》,簡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

    張斌真沒想到,一本《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竟讓他意外收穫一個超重量級的政壇盟友!
mk2258 發表於 2019-4-2 21:27
第二卷第五十四章亂世紜紛

    天啟年間致仕的名臣可不止徐光啟一個,天啟五年到天啟七年大明朝堂可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魏忠賢權傾朝野,隻手遮天,天下人都不知道還有皇上,只知道有一個九千歲魏公公。

    閹黨當道,朝綱敗壞,東林黨人被殘酷迫害,正直之士羞與閹黨為伍,大多選擇了致仕而去。

    這場致仕狂潮首先是從內閣開始的,魏忠賢為了爭奪內閣的掌控權,誣陷、耍無賴、假傳聖旨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內閣首輔葉向高、內閣首輔韓爌、內閣首輔朱國禎相繼憤而辭呈,致仕而去,內閣就剩下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等阿姨奉承依附閹黨的無恥之徒,正直之士致仕狂潮由此拉開序幕。

    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朱延禧致仕;

    禮部尚書翁正春致仕;

    兵部尚書崔景榮致仕;

    工部尚書黃克纘致仕;

    刑部尚書王紀致仕;

    吏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蕭雲舉致仕;

    太常寺卿董其昌致仕;

    禮部左侍郎薛三省致仕;

    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啟致仕;

    戶部右侍郎畢懋良致仕;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宗延致仕;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趙彥致仕;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畢懋康致仕。

    等等等等,再加上被魏忠賢罷免的東林黨人。

    吏部尚書趙南星;

    禮部尚書孫慎行;

    工部尚書馮從吾;

    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龍;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楊鏈;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光斗;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週起元;

    吏部左侍郎鄒元標;

    吏部右侍郎陳於廷;

    兵部左侍郎李瑾;

    兵部右侍郎李邦華;

    戶部左侍郎鄭三俊;

    刑部左侍郎王之寀;

    通政使司左通政使劉宗周;

    大理寺少卿惠世揚;

    太僕寺少卿周朝瑞;

    等等等等,朝野上下從內閣到六部、都察院,所有五品以上大員不是被魏忠賢罷免,就是主動辭呈,致仕而去,魏忠賢再狡詔以自己的干兒子、幹孫子等閹黨中堅代之,整個京城朝堂幾成閹黨天下。

    這還只是剛剛開始,閹黨掌控朝廷大權之後,南都金陵的風雲也慢慢開始被攪動了。

    一開始,果如楊文忠所言,閹黨並沒有直接來掌控南都六部,而是一腳把兩個朝廷名臣踢到了金陵。

    這兩個人在明末歷史上也是相當有名的,一個是原兵部左侍郎袁可立,另一個是原都察院右都御史、戶部左侍郎畢自嚴。

    這兩人並非東林黨人,但是在朝堂之上一直維護東林黨,忤逆魏忠賢,魏忠賢忍無可忍,乾脆將他們貶到了金陵,讓他們來養老。

    畢自嚴被踢到金陵之後,先是任南都都察院右都御史,而後又被群臣推舉為南都戶部尚書。

    他並不是那種自暴自棄的人,南都戶部也並不是無事可做,他原本想好好整頓一下南都戶部,將南直隸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的稅賦抓起來,嚴管漕運和鹽引勘合發放,撐起大明稅賦的半邊天。

    但是,他才剛上任不久,魏忠賢便派來親信宦官崔文升總督漕運,意圖貪佔漕運所得。

    這崔文升是明光宗泰昌年間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禦藥房掌印,正是他給光宗下大黃藥,吃的光宗腹瀉不止,不能上朝,然後又把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紅丸當仙藥,給光宗服了,使得光宗暴斃!

    這紅丸案當時可是轟動朝堂,可因為紅丸是內閣首輔浙黨首領方從哲建議光宗服用的,所以,作為當事人的崔文升和李可灼得到浙黨的極力維護,並未受到嚴懲,李可灼只是發配邊疆,崔文升也只是貶斥到南都就完事了。

    崔文升可是害死光宗的罪魁禍首,現在魏忠賢竟然要啟用他來總督漕運,畢自嚴自然惱火異常,堅決抵制,他與閹黨關係開始日趨緊張。

    這還沒完,緊接著,魏忠賢又聽說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有存銀百萬餘兩,便派來乾兒子胡良輔前來索要,名義是做皇宮新建的三殿裝飾費用。

    結果,胡良輔一來,發現這是個謠傳,他一兩銀子都沒搜刮到,於是他便回去建議魏忠賢,賣掉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以充費用。

    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可是給大明的戰馬提供草料的所在,如果賣掉,大明便養不成戰馬了,這不是要打斷明軍的腿嘛,畢自嚴自然是堅決不同意。

    魏忠賢也是惱火異常,他直接狡詔以皇帝的名義將畢自嚴大罵了一頓,崔文升總督漕運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南都太僕寺牧馬草場也賣掉了,畢自嚴氣得直接稱病辭歸故里。

    至於袁可立,被踢到金陵之後,先是任南都戶部尚書,後面畢自嚴上任南都戶部尚書,他又被群臣推舉為南都兵部尚書,接了楊文忠的位置,成為張斌的頂頭上司。

    原本張斌以為可以藉此機會拉攏這位明末的名臣了,可不曾想,袁可立才剛上任幾天,便憤而辭歸故里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袁可立在京城把魏忠賢忤逆的太狠了,魏忠賢恨的牙癢癢,把他貶到金陵之後,魏忠賢還不想放過他,竟然派出爪牙天天跟踪監視他,想找出點事情,把他給收拾了。

    袁可立察覺之後,自然是氣到不行,乾脆就辭職不干了,以免被魏忠賢誣陷,抓去詔獄折磨致死。

    袁可立剛走,魏忠賢便派來了他的干兒子劉亭元接任南都兵部尚書,這劉亭元就是個酒囊飯袋,天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南都兵部倒是比以前還清閒了。

    張斌這個時候也沒什麼辦法,憑他現在的能耐還掀不翻閹黨這個龐然大物,他能做的唯有等待時機。

    當然,他這個等並不是坐等,這期間他也沒閒著,一直在為今後的崛起做準備。

    像曹化淳這個關鍵人物,他一直都在拉攏示好,兩年多時間下來,曹家和張家都差不多親如一家人了。

    像《大明新軍操練概論》的編寫他也一直沒有鬆懈,兩年多時間下來,他終於把初稿給寫出來了。

    還有大金所屯衛的操練一直在秘密進行,徐光啟和畢懋良等致仕名臣他也一直在拉攏,甚至他還參與了《農政全書》的編寫。

    這期間,他還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畢懋康就任南都工部右侍郎之後,他便催促畢懋康將廢棄南都兵工廠重新啟用,並想盡辦法從京城的王恭廠調來了一批熟練的軍匠,協助他研製燧發槍。

    天啟六年,王恭廠轟的一聲炸了,大明製造火器的軍匠卻並未因此死絕,畢懋康在張斌的提點下,“歪打正著”,為大明的軍工留下了最後一絲元氣。

    亂世紜紛,烏雲遮天,張斌默默的準備著,準備著,等待那一絲曙光的到來。

    終於。

    天啟七年八月,京城傳來消息,皇上在客氏、魏忠賢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遊船戲耍,不幸落水,身體每況愈下,眼看著就要不行了,九千歲魏公公正到處尋找仙藥為他治病呢!
mk2258 發表於 2019-4-22 19:47
第二卷終章千夫所指東林黨

    東林黨並非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政黨,而是一群有著相同政治主張的文人組成的一個鬆散團體。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主張“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

    第二,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主張既重視農業,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第三,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為,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

    第四,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後金的進攻。

    總結起來,就是這四點政治主張,那麼東林黨怎麼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無恥文人了呢?

    第一點應該是無可厚非的,歷朝歷代因為宦官專權而天下大亂甚至是王國的例子屢見不鮮,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皇宮門口豎了塊鐵牌,刻著“內臣不得乾預政事,預者斬”,後面王振和劉瑾也用實際行動證實了宦官專權亂政有多麼可怕。

    第三點應該也沒錯,科舉舞弊肯定是不對的,舞弊手法一般都是賄賂考官,以求功名,這樣考上來的官員,首先不說他的能力如何,就最基本的廉潔奉公他們都很難做到。

    第四點那就更不用說了,後金都打過來了,還不加強防禦,難道想亡國嗎?

    東林黨之所以被千夫所指,重點應該就是第二條了,他們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

    傳聞,東林黨反對收礦稅和商稅,使得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很明顯,這是在斷章取義,或者說,實在故意造謠。

    他們是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不是反對收礦稅和商稅。

    他們為什麼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呢?

    這個跟萬曆朝後期的太監貪腐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礦監、稅使其實就是太監,據史料記載,太監充當礦監、稅使,貪腐起來嚇死人,他們基本上是收九繳一,也就是說,收上來的稅賦,他們只上繳一成,其他九成全被他們給貪了!

    這個並不是空口說瞎話,《明史》和很多其他史書上都有相關記載。

    比如,萬曆中期的廣東稅監李鳳的貪污冠絕整個萬曆朝,據揭發,他明取暗索,十不解一,他府中金玉珠寶堆積如山,玲瓏異物充塞其門,他貪污的白銀達到五千萬兩之巨,其它珍寶還不計其內。

    又比如,陝西稅監中官梁永(原皇宮御馬監監丞)以欽差自居,假借巡視之名,橫行霸道,劫掠各地富裕城鎮.荼毒陝西,時梁永將搜刮的金銀財寶,以十分之一進貢神宗收用.十分之九派親信護送至京.由家轉接收藏於京郊,其收藏金銀財寶的庫房多達十餘間。

    再比如,萬曆二十九年,內監孫隆到蘇州充任稅監,他勒令除已徵稅外,每機加派白銀三錢,絲織品每匹加銀三分,用以自肥,機戶因此停工,幾千織工染工失業,生活無路的織染工匠兩千人集結於玄妙觀,掀起了一場民變。

    這些礦監、稅使派到地方上橫徵暴斂,瘋狂掠奪,難道不應該反對嗎?

    這些,畢竟是有史料可查的,一戳就破,所以,後面傳聞又發展成東林黨包庇地主豪強,為富商巨賈爭利,反對收稅。

    這個是很明顯的混淆視聽,指鹿為馬。

    首先,不管是礦稅還是商稅,東林黨都沒有反對收,只是反對派遣礦監、稅使。

    然後,東林黨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這個稅賦並不是光指礦稅、茶稅和鹽稅,也包括田賦。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挖礦的也是平民百姓,種茶的也是平民百姓,煮鹽的還是平民百姓,減輕礦稅和商稅怎麼就變成包庇地主豪強,為富商巨賈爭利了呢?難道礦是豪強去挖的,茶是地主去種的,鹽是豪強煮出來的?

    文人有時候的確很可怕,當他們斷章取義,扭曲事實,誣衊文人的時候,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文人。

    沒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到後面的傳聞更為可怕。

    什麼魏忠賢才能救大明,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明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沒人收拾東林黨了!

    首先,這個傳聞最說不通的地方在於,大家都知道,魏忠賢不是崇禎殺的,他是自殺的,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這種謠言竟然也能造出來!

    造謠者大概明白,不管是誰,只要稍微看一眼史料就會戳穿這個謊言,所以,後面他們又來了一個乾坤大挪移。

    他們將萬曆朝東林黨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挪到崇禎朝,變成了東林黨反對收稅。

    他們將天啟初年東林黨掌權也挪到崇禎朝,造成了崇禎朝就是東林黨的天下,崇禎皇帝的聖旨都出不了宮的假象!

    東林黨反對收稅,前面已經說過了,純屬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指鹿為馬。

    然後,來看看崇禎朝到底是不是東林黨掌權。

    明朝從朱元璋罷免宰相開始,實行的是內閣輔政的製度,也就是說,要掌權,最起碼要掌控內閣。

    那麼,東林黨在崇禎朝有沒有掌控內閣呢?

    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崇禎朝總共十七年卻換了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

    這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裡面有多少東林黨呢?東林黨又有幾個當上了內閣首輔呢?他們當內閣首輔的時間是多長呢?

    首先,來看看崇禎朝所有內閣大學士的名單。

    黃立極天啟五年入閣天啟七年致仕

    來宗道天啟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楊景辰天啟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李標天啟七年入閣崇禎三年致仕

    周道登天啟七年入閣崇禎二年致仕

    錢龍錫天啟七年入閣崇禎二年致仕

    劉鴻訓天啟七年入閣崇禎元年革職

    施風來天啟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張瑞圖天啟七年入閣崇禎二年致仕

    韓爌崇禎元年入閣崇禎三年致仕

    李國普崇禎元年入閣崇禎元年致仕

    成基命崇禎二年入閣崇禎三年致仕

    孫承宗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四年致仕

    何如寵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四年致仕

    錢象坤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四年致仕

    周延儒崇禎二年入閣崇禎六年致仕

    崇禎十四年再次入閣崇禎十六年賜死

    溫體仁崇禎三年入閣崇禎十年致仕

    吳宗達崇禎三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鄭以偉崇禎三年入閣崇禎六年卒

    徐光啟崇禎五年入閣崇禎六年卒於任上

    王應熊崇禎六年入閣崇禎八年致仕

    何吾鵬崇禎七年入閣崇禎八年致仕

    錢士升崇禎六年入閣崇禎九年致仕

    文震孟崇禎八年入閣崇禎八年致仕

    張至發崇禎八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孔貞遠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黃士俊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賀逢聖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年致仕

    林訐崇禎九年入閣崇禎十年五月卒

    劉宇亮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二年致仕

    傅冠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薛國觀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四年賜死

    程國祥崇禎十一年入閣崇禎十二年致仕

    楊嗣昌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年卒於任

    方逢年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一年致仕

    蔡國用崇禎十年入閣崇禎十三年卒

    範复粹崇禎十一年入閣崇禎十四年致仕

    姚明恭崇禎十二年入閣崇禎十二年致仕

    張四知崇禎十二年入閣崇禎十五年致仕

    魏紹乘崇禎十二年入閣崇禎十五年致仕

    謝陛崇禎十三年入閣崇禎十三年削籍

    演崇禎十三年入閣崇禎十七年乞休

    蔣德景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五年致仕

    黃宗昉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六年致仕

    吳甡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六年致仕

    李建泰崇禎十六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執

    方岳貢崇禎十五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掠死

    丘瑜崇禎十七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掠死

    範景文崇禎十七年入閣崇禎十七年京陷時殉國

    魏藻德崇禎十六年入閣崇禎十七年被掠死

    崇禎朝總共十七年總共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正牌東林黨人總共才六個,加上疑似或號稱東林黨的,總共十一個,分別是韓爌、周道登、錢龍錫、成基命、何如寵、孫承宗、文震孟、賀逢聖、程國祥、方逢年、範景文。

    而這十一個人裡面,當上內閣首輔的只有三個,分別是,周道登、韓爌、成基命。

    周道登,崇禎元年六月任首輔,崇禎元年十二月致仕,總共六個月,不過,他只是疑似東林黨,並不是真正的東林黨,而且,他這個首輔還是抓鬮抓出來的。

    韓爌,崇禎元年十二月任首輔,崇禎三年三月致仕,總共十四個月。

    成基命,崇禎三年三月任首輔,崇禎三年九月致仕,總共六個月,他這個首輔只是一個過渡首輔。

    也就是說,崇禎朝總共十七年,東林黨任首輔掌控內閣的時間總共才兩年零兩個月,而閹黨的代表溫體仁,一個人任首輔的時間就將近八年!

    可見,崇禎並不是一個傀儡,他任用東林黨人只是為了收拾閹黨,等閹黨收拾的差不多了,他擔心東林黨掌權,又開始重用閹黨餘孽,直到最後亡國。

    崇禎朝到底是誰在掌權,應該說首先是崇禎皇帝,然後是閹黨餘孽,至於東林黨,只是崇禎對付閹黨的一把槍而已,打完他就扔一邊去了。

    最明顯的例子,黃宗羲,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的長子,明末有名的大文豪,崇禎四年就高中舉人。

    但是,有明一朝,他最後都沒考上進士,大文豪科舉都考不上,奇怪嗎?

    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父親是正宗的東林人,因為崇禎四年之後基本都是仇視東林黨的閹黨餘孽掌權,所以,他考不上進士,可見崇禎朝是東林黨在掌權就是個笑話。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傳聞。

    傳聞,東林黨貪腐,舉幾個東林黨的代表人物。

    比如韓爌,天啟朝任首輔時被魏忠賢逼的辭歸故里,魏忠賢又令他的干兒子崔呈秀誣陷韓爌窩藏贓銀兩千兩,逼的韓爌不得不變賣家產和田地並向親友借貸,才償還了所謂的贓銀。

    最後,韓爌無處棲身,只能居於先人墓地,全家老小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淒慘無比。

    這是貪腐?

    又比如楊漣,魏忠賢誣陷他收受熊廷弼賄賂兩萬兩,要追贓,可憐他全家財產不足千兩,緹騎到應山抓捕時已詐走不少。

    楊漣入獄後,家人將家產全部變賣,也遠不能湊足兩萬之數,住宅賣掉之後,老母妻子無處安身,只好住在破廟,靠兩個兒子沿街乞討度。

    雖然知情之人同情他們,紛紛解囊相助,仍無法湊足兩萬之數,一家人只能繼續遭受迫害,直到崇禎皇帝即位,閹黨集團伏誅,這種無休止的追比、迫害才告結束。

    這是貪腐?

    再比如魏大中,魏忠賢誣陷他收受熊廷弼賄賂三千兩,他的長子魏學咿在父親人獄後多方奔走,苦苦哀告,好不容易借得三千兩,交完之後,心想父親總可早日出來。

    沒想到閹黨又給加了三百兩,就這三百兩,把魏大中的長子魏學咿逼死了。

    魏大中被害之後,閹黨又指示地方官府,嚴加催逼,魏學咿往來於嘉善和浙江之問,借貸乞討,終無力還清贓銀,最後在憂懼、憤激中死去。

    這是貪腐?

    東林黨被閹黨迫害,誣陷,追剿所謂的贓銀,逼的東林黨人的家屬上街乞討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十多個,這是貪腐!

    傳聞,李自成打下京城之後,從各級官吏那裡逼出白銀七千餘萬兩。

    這個,應該是真的,但是,好事者卻栽東林黨身上了!

    崇禎十七年,朝中唯一一個有記載的東林黨人就是范景文,他在崇禎自縊之後就跟著自縊殉國了,不可能再逼他交銀子助餉了吧?

    也就是說,李自成逼交助餉的時候,朝堂上下,已經沒有一個東林黨人,這七千餘萬兩硬栽東林黨身上,真是荒唐至極!

    傳聞,東林黨貪生怕死,在後金媚顏屈膝。

    這個,跟後金打過仗的東林黨人也不是一個兩個,有點數不清。

    比如,孫承宗,崇禎二年後金打到京城了,他被拉出來零時救火,打跑後金之後,崇禎立即把他擼了。

    崇禎十一年,清軍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後自縊而死。

    又比如,黃道周犯顏直諫,崇禎罵他:“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

    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九月十九日,黃道周募眾數千人,馬僅十餘匹,籌一月糧,出仙霞關,與清兵抗擊,兵敗後被俘,寧死不屈,絕食十二天,最後,清軍不得不把他殺了。

    再比如,史可法,範景文,袁應泰等等,凡是與後金交戰的東林黨人,要么戰死,要么不屈自縊,除了一個錢謙益。

    最後,就說說這個錢謙益,閹黨給他的評價天巧星浪子錢謙益,浪子何意,在古代是指遊手好閒、風流倜儻、浪跡青樓妓館的公子哥兒。

    他自稱東林領袖,這個領袖不知道怎麼來的啊,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在東林學院發起東林大會的時候,他還只是個流連青樓的風流秀才,連東林書院的門往哪邊開的都不知道,他領導誰呢?

    然後,他的為人處事,自負風流才子,貪腐嚴重,與東林主旨格格不入,他這個東林黨人的身份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再看看他的為官經歷。

    天啟元年,錢謙益出任浙江鄉試主考官,轉右春坊中允,參與修撰《神宗實錄》,同年,浙江發生了科場舞弊案,受到牽連遭到罰俸的處分。天啟二年,因病致仕。

    天啟四年錢謙益復出,主要承擔《神宗實錄》的編纂工作,同年,受御史崔呈秀和陳以瑞的彈劾,被革職回鄉。

    崇禎元年,錢謙益再度復出任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在推舉閣臣時,與溫體仁、周延儒結怨,溫體仁、周延儒趁追論錢謙益浙江鄉試受賄,崇禎帝在文華殿親自召見對質,錢謙益引咎撤職,坐杖罰。

    崇禎十七年,錢謙益依附閹黨餘孽馬士英、阮大鋮,力荐閹黨阮大鋮為兵部侍郎,獲得回報,出任南明禮部尚書。

    南明弘光元年五月,清兵近逼金陵,兵臨金陵城下,錢謙益隨馬士英、阮大鋮等投降。

    順治六年到順治十七年,錢謙益積極聯絡西南及東南反清復明勢力,盡囊以資之,想贖罪,不過,已經遲了。

    錢謙益的確是個反复無常的人,他一會兒自稱東林領袖,一會兒依附閹黨,一會兒投降清廷,一會兒反清復明,的確有點不知所謂。

    不過,他並不是真正的東林領袖,甚至東林黨的身份都有點牽強,一個錢謙益,代表整個東林黨,這個傳聞也不知道怎麼傳出來的。

    製造這些傳聞的人到底是為了什麼,無法猜測,後面,馬上會開始崇禎朝的朝堂爭鬥,謹以此概述一下崇禎朝的真實歷史背景。

    崇禎朝十七年換了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總結一個字就是,亂,朝堂上下亂七八糟,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張斌怎麼掌權呢?

    本卷終,且看下卷分解。
mk2258 發表於 2019-6-16 17:04
第三卷序章天啟的恩怨情仇

    大明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光宗貞皇帝第一子也,於萬曆三十三年乙巳十一月十四日生,母曰:孝和皇太后王氏。

    天啟帝可以說是一個很倒霉的皇帝,從出生開始,他就很倒霉。

    他爺爺明神宗萬曆皇帝寵信福王生母鄭貴妃,不喜歡他奶奶王恭妃,欲廢長立幼,立福王為太子,造成了萬曆朝有名的國本之爭。

    他父親朱常洛最後雖然被封為太子,卻一直不受他爺爺待見,甚至出現了鄭貴妃指使人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持棍要打太子朱常洛的稀奇事,這也就是明末有名的梃擊案。

    他父親都過的這麼淒慘,他這個皇太孫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更為倒霉的是,他母親王選侍也不受他父親朱常洛的待見,最後甚至被他父親的寵妃李選侍毆打凌辱至死!

    他的苦難還沒結束,尤為淒慘的是,他還被明神宗指定給殺母仇人李選侍撫養!

    他童年和少年時期過的日子之淒慘可想而知,這就使得他特別依賴他的乳母客氏,因為整個皇宮,就客氏對他好。

    淒慘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總算熬過去了,他父親明光宗也繼位了,他也成了皇太子,貌似幸福的日子就要開始了。

    但是,倒霉催的,他父親才繼位一個月,就被鄭貴妃聯合浙黨,先是一通瀉藥下去,讓他拉了個半死,然後一顆紅丸下去,直接要了他的命,這就是明末有名的紅丸案。

    他父親去世了,他這個年僅十五歲的懵懂少年就要繼位當皇帝了,貌似這下他總算是熬出頭了。

    可惜,他父親剛一去世,李選侍便勾結鄭貴妃,移居乾清宮,把他捏在手裡,想要垂簾聽政!

    還好,這個時候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挺身而出,促請群臣闖進乾清宮將他救出來正位登基,並將李選侍趕出了乾清宮,這就是明末有名的移宮案。

    他繼位之後,感念東林黨的擁立之情,提拔了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高攀龍等從龍的功臣,許多正直之士也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奸臣則逐漸被排擠出去。

    而後,他又在東林黨的建議下,迅速提拔了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人駐防遼東一線,抵禦後金進攻。

    天啟初年,可以說是眾正盈朝,內外一心,吏治清明,百廢待興,大明又漸漸顯露出中興之姿,他很有望成為一位中興之主。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不起眼的太監抓住時機,迅速竄起,最終,獲取了他的信任,並利用他的信任逐漸掌控了朝堂的大權,原本中興有望的大明又掉入了深淵。

    這個太監就是魏忠賢,他原本只是個目不識丁的市井無奈,因好賭成性,輸的還不起賭債,閹了自己,混進宮中。

    他先是通過引薦自己進宮的恩人魏朝,拜入當時的大太監王安門下,騙取了王安的信任,然後利用王安的信任搶了與魏朝對食的假妻客氏,將魏朝放逐到鳳陽,而後,他又利用客氏在天啟面前的恩寵,一把掀翻了大太監王安,將他害死,從此獨掌宮中大權!

    客氏和魏忠賢對他溫柔體貼、關懷備至,還為他出謀劃策,協理朝政,天啟自然對他們言聽計從,信任有佳。

    但是,正因為他太過於信任客氏和魏忠賢,東林黨有意見了,當然,這個有意見並不是爭寵什麼的,主要是因為,歷朝歷代無數血的教訓,婦寺干政,天下必亂!

    於是,東林黨建議天啟按例將客氏趕出皇宮。

    於是,客氏與魏忠賢狼狽為奸,開始反擊東林黨人。

    這個時候,天啟做出了選擇,他,選擇,繼續信任客氏和魏忠賢!

    封建皇朝就是這樣,有了皇帝的信任,就有一切,最後,自然是魏忠賢和客氏勝出,東林黨人幾乎被他殺了個精光,東林書院也被他搗毀了,滿朝文武都換上了他的干兒子、幹孫子等閹黨中堅。

    天啟這樣做,是對還是錯呢?

    先看看他自己和他的家人過的怎麼樣。

    首先是后宮,后宮之主並不是溫柔賢惠的皇后張嫣,而是他的乳母客氏。

    客氏和魏忠賢狼狽為奸,霸臨后宮,欺凌皇后,虐殺妃子,恣意作威施虐。

    裕妃張氏不聽話還懷了身孕,客氏將她殺了。

    成妃李氏不聽話,客氏將她封號革了。

    馮貴人,選侍趙氏等不聽話的嬪妃,統統虐殺。

    皇后張氏懷孕了,客氏施計把墮胎藥放進飯食中,給她吃了,直接讓未出生的皇太子胎死腹中!

    總之,做天啟的皇后和妃子簡直就是一種悲哀,她們沒有應有的待遇不說,還要天天提心吊膽小心自己的小命。

    然後說他的後代,這個真沒什麼好說的,天啟總共三個皇子,全部莫名其妙的夭折了。

    然後說他自己,和魏忠賢客氏去遊玩,不幸落水,然後,魏忠賢的親信霍維華進獻仙藥靈露飲,吃的他渾身膨脹而死!

    天啟的一生就這麼莫名其妙的結束了,那麼他留下了什麼呢?

    歷史在這個時候混亂不堪,留下的大多是傳聞。

    不過,傳聞大多不是他的,而是九千歲魏忠賢的,沒辦法,天啟一朝,世人只知有九千歲,不知有皇上,他這個皇上的存在感還真沒魏忠賢強。

    傳聞,魏公公對外敵十分厲害,魏公公在日,大明打的後金抬不起頭來!

    事實呢?

    萬曆四十七年,明軍在薩爾滸大敗,丟失了撫順衛和鐵嶺衛,直到萬曆朝結束,後金再未寸進。

    撫順衛和鐵嶺衛這兩個小地方大概佔遼東不到一成的面積,這裡就算萬曆朝遼東丟了一成的土地。

    天啟一朝,總共七年,大明丟失了瀋陽中衛,定遼前、後、中、左衛,定遼右衛,海州衛,蓋州衛,復州衛,金州衛,廣寧中、左、右衛,義州衛,廣寧右屯衛,廣寧後屯衛,廣寧中、左屯衛等,總計八成以上的地方!

    崇禎一朝,總共十七年,直到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大明緊守山海關,後金總共才佔領了寧遠衛一處,佔整個遼東不到一成的土地!

    這就是魏公公打的後金抬不起頭來,事實上卻是,天啟一朝丟了遼東八成多的土地,萬曆和崇禎兩朝加起來丟的土地不到兩成!

    這個時候,有人肯定要說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了,這是魏忠賢的功勞嗎?

    關寧錦防線是孫承宗建的,魏忠賢把他擼了,換上了一個不知所謂的閹黨高第!

    後金打過來了,高第嚇得直接退守山海關,袁崇煥抗命不退,然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袁崇煥跟魏忠賢什麼關係,他是東林黨人侯恂提拔的,而後又得到了東林黨人孫承宗的重用,當然,他知道魏公公權勢熏天,所以給魏公公建了生祠。

    但是,魏公公領情嗎?

    大捷之後,魏公公給袁崇煥提了一小級,他的侄子侄孫連戰場在哪裡都不知道,卻紛紛因戰功加官進爵,氣得袁崇煥直接辭官返鄉去了。

    沒辦法,誰叫他是東林黨人培養出來的,再建生祠,魏公公也不會重用他!

    當然,天啟朝還有一個有名的澎湖海戰,大明水師在巡撫南居益的帶領下擊敗了荷蘭海軍。

    這個,跟魏忠賢有關係嗎?功臣南居益的結局是什麼?

    因為南居益敘功的時候沒有提到魏公公,魏公公直接令給事中黃承昊彈劾南居益,將南居益削籍去!

    天啟朝還有一場大戰,就是西南的奢崇明、安邦彥反叛。

    這場大戰,本來打的好好的,東林在日,後勤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奢崇明很快被擊潰,雲貴及湖廣總督蔡復一親自領軍,大戰七場,殲敵近萬,將安邦彥打的抱頭鼠竄,眼看勝利在望。

    但是,魏公公發威了,他把朝堂的東林黨人全擼了,而後又一個個抓回來,殺了個痛快!

    這下好了,西南的事情沒人管了,軍餉沒有也就算了,甚至糧草都不給了。

    結果,將士乏餉缺糧逃竄,猛將魯欽戰敗自刎而死,蔡復一直接被魏忠賢給擼了。

    擼了就擼了吧,問題擼完魏忠賢就不管西南戰事了,也沒再重新派人,也沒組織反攻,就這麼聽之任之!

    蔡復一不顧疾病纏身,以“一息尚存,豈可貽君父憂”為念,仍領軍作戰,兩戰連破數十寨,斃叛軍三千餘人,最後病死於軍中。

    西南的戰事,魏忠賢就這麼撇下不管了,直到崇禎元年六月,朝廷起用朱燮元為兵部尚書,總督雲、貴、川、湖、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歷經一年苦戰才最終平定了安邦彥、奢崇明叛亂!

    這就是魏公公的英勇善戰,幹功臣,搶軍功他的確厲害,對敵,對不起,他還從來沒面對過外敵!

    傳聞,魏公公收稅厲害,大明的稅收就靠魏公公了,沒了魏公公,崇禎就沒錢。

    這個,先看具體數據。

    天啟年間,稅賦最高的一年為天啟六年,加上遼餉,全年稅賦收入總計伍佰五十八萬七千四百二十兩;

    崇禎四年,遼餉加至一分二厘,全年稅賦共計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

    崇禎十年,再加剿餉,全年稅賦共計一千零八十一萬一千三百六十兩;

    崇禎十二年,再加練餉,全年稅賦共計一千七百餘萬兩。

    可見,崇禎朝並不是收不上稅,為什麼沒錢,不但要看收入,還要看支出。

    天啟年間,最費錢的也就一個打後金,一年支出最多的時候達到四百餘萬兩。

    崇禎年間,既要打後金,又要鎮壓農民起義,還要賑災,支出最大的崇禎十一年,一年就支出一千九百餘萬兩。

    四百餘萬兩對一千九百餘萬兩,崇禎朝支出最多的一年比天啟朝支出最多的一年,多支出一千五百餘萬兩,將近五倍的支出,這才是崇禎朝沒錢的原因。

    天啟朝也不是國庫充盈,據《明史》畢自嚴傳記載,魏忠賢集團被清除,畢自嚴被召拜戶部尚書,畢自嚴到任時,大明國庫早被魏忠賢侵吞揮霍一空,國家每年赤字達一百三十餘萬兩白銀,財政幾近崩潰!

    那麼天啟一朝到底留下了一些什麼呢?

    除了滿朝閹黨,貌似別無它物。

    魏忠賢親族計有,魏忠賢侄,太師寧國公魏良卿、太子太保東安候魏良棟,魏忠賢侄孫,太子少師安平伯魏鵬翼等等共計十七人。

    魏忠賢乾兒子,幹孫子及閹黨中堅,數不勝數。

    少傅、太子太師、大學士、內閣首輔顧秉謙

    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魏廣微

    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馮銓

    都察院左督御史、兵部尚書崔呈秀;

    吏部尚書周應秋;

    兵部尚書霍維華;

    工部尚書吳淳夫;

    刑部尚書潘汝禎;

    工部尚書徐大化;

    兵部尚書田吉;

    兵部尚書)閻鳴泰;

    禮部尚書張瑞圖;

    吏部尚書王紹徽;

    戶部尚書郭允厚;

    錦衣衛指揮使左都督田爾耕

    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

    錦衣衛僉事楊寰

    等等等等,這裡面兵部、工部、戶部什麼的都有好幾個尚書,好像有點荒唐,魏忠賢就要這麼亂來,誰也沒辦法。

    要說這天啟崇禎之交的時候,正可謂:

    天啟落幕,東林殉難,恩怨情仇未了。

    崇禎初始,閹黨盈朝,內憂外患不斷。

    崇禎皇帝面對這副爛攤子該如何是好呢?

    天啟對他說那句話倒沒錯,“吾弟當為堯舜。”

    是啊,哥留下的這副爛攤子,沒有堯舜之能,你怕是收拾不了啊!
mk2258 發表於 2019-7-21 17:14
第三卷第一章招張斌回京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張斌此時的能力有限,還無法改變其進程,天啟終究還是喝下了霍維華進獻的仙藥靈露飲,渾身膨脹,暴斃而亡!

    兄終及弟,年僅十七歲的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登基為帝。

    不過,他繼位並不是很順利,因為天啟暴斃後,魏忠賢竟然命人封鎖消息,秘不發喪!

    還好,皇后張嫣機靈,偷偷派人去通知了英國公張維賢,請他出手幫忙,扶信王登基。

    張維賢平時是不干政,管你東林鬥閹黨也好,管你閹黨殺東林也好,皇上不發話,他看都不會去看一眼。

    但是,這會兒皇上都駕崩了,你魏忠賢還秘不發喪,他就不得不管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不管怎麼樣,你得把遺詔交出來,讓信王繼位啊。

    魏忠賢收拾起東林黨和那些文臣來那的確是手到擒來,輕輕鬆松,但是,對英國公這位大明第一勳貴,他還真不敢炸毛,因為他幹不過人家啊!

    他手下錦衣衛、東廠番子加起來才多少,三萬撐死了,英國公那可是掌管著京營,京營可有七十二個衛所,缺員再嚴重,十來萬人還是能拉出來的,跟英國公剛,那是找死。

    於是乎,魏忠賢乖乖的交出了遺詔,信王朱由檢終於在英國公張維賢的擁簇下繼位登基,成為大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

    崇禎繼位之初,那叫一個心驚膽戰啊,滿朝文武皆閹黨,皇宮裡的太監更是閹黨,他甚至不敢吃皇宮裡的東西,晚上英國公的人撤走之後,他甚至覺都不敢睡,生怕自己一睡過去,腦袋就沒了。

    這個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哥哥天啟死的不明不白,他三個侄子同樣死的不明不白,他可不想跟著不明不白的去了。

    傳聞,魏忠賢曾戲言:“皇上若是想殺我,派一個獄卒來就夠了。”

    崇禎如果相信他這話,那他就傻bi了。

    可能獄卒剛派出去,宮裡就會傳出什麼崇禎皇帝病重的消息,緊接著,一顆仙藥下去,他就升天了。

    這也不是開玩笑的,要知道,他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和他的皇兄明熹宗朱由校可都是死在仙藥手裡。

    而下瀉藥拉的光宗生活不能自理的崔文升和進獻仙藥吃的熹宗渾身膨脹,暴斃而亡的霍維華這會兒可都是魏忠賢的得力手下。

    惹毛了魏公公,先讓崔文升給他下一劑瀉藥,拉的他奄奄一息,再讓霍維華進獻一瓶仙藥,吃的他暴斃而亡,這種事,魏公公都乾過一次了,還怕第二次嗎,反正滿朝文武皆閹黨,怕個屁啊!

    所以,崇禎繼位以後,並沒有傻bi一樣的對魏忠賢喊打喊殺,而是給他和他的親信加官進爵,並對他們讚賞有佳,誇他們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魏忠賢這會兒的想法是什麼,同樣是個千古之謎。

    傳聞,他準備謀反了,自己當皇上,立親侄子魏良卿為太子!

    這個傳聞並不是沒有依據的,因為天啟的三個皇子都莫名其妙的死了,天啟也莫名其妙的死了,甚至皇后懷了太子都被他和客氏給整墮胎了!

    而他,自封九千九百歲,又將他的侄子魏良卿加封寧國公,並讓魏良卿代替天啟去祭天。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天啟一死,他九千九百歲加一百歲,當個萬歲不行嗎?

    他侄子魏良卿從寧國公進為太子,不行嗎?

    或許,他認為行,只是他算漏了信王朱由檢,更算漏了英國公張維賢。

    又或許,他壓根沒有想過造反,天啟和三個皇子真的都是意外。

    不管怎麼說,這個時候,他的確是權傾朝野,崇禎要收拾他,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崇禎選擇了安撫和麻痺他。

    安撫和麻痺貌似很成功,魏忠賢並沒有什麼異動,雙方都很有默契的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不去打破。

    這會兒,崇禎對魏忠賢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奏摺不再由魏忠賢批閱了,而是他自己親自批閱。

    用他的話說,是怕魏公公累著了。

    魏公公當然不怕累,但是,皇上堅持要自己批閱,他也不好當面頂撞,只能玩點陰招了。

    比如,給崇禎上的很多都是難以批复的奏摺,你批啊,反正奏摺是我遞上來的,我叫他們專門給你挑解決不了的,看你還批不批了!

    這天,崇禎正在御書房皺眉看著一份份奏摺,臉上滿是陰雲。

    這些奏摺裡,有的壓根就沒法批啊!

    比如,土司安邦彥謀反,雲南、貴州各都司衛所請朝廷調集大軍,組織圍剿。

    這都一年多了,還沒解決,魏忠賢的意思,沒錢,也沒人!

    比如,遼東十三營將士請求撥付餉銀,因為他們已經三個月沒發餉銀了。

    這個怎麼批复,魏公公早就說了,這會兒,國庫沒錢。

    比如,陝西巡撫喬應甲奏報,白水農民王二、種光道等,聚眾謀反,請朝廷派大軍征討。

    還沒沒錢,沒人。

    又比如,福建都司都指揮使洪先春奏報,海盜鄭芝龍佔據中左所,海盜劉香威逼萬安所,海盜李魁奇威逼崇武所,請朝廷組織大軍圍剿。

    還是沒錢,沒人!

    大明各地烽煙四起,朝堂上下閹黨橫行,怎麼辦?

    崇禎揉了揉太陽穴,無奈嘆息道:“伴伴,你來看看,有什麼辦法沒?”

    陪侍在一側的,正是曹化淳,崇禎剛繼位,就派人快馬加鞭把他和王承恩從金陵招回來了,這會兒正是他們照顧著崇禎的飲食起居,有著兩人給他試毒把門,他才敢吃宮裡的東西,在宮裡睡覺!

    曹化淳聞言,恭敬的走上前,拿起奏摺一份份的看起來。

    雲貴這山高路遠,朝廷又沒錢又沒人,有什麼辦法!

    遼東十三營這,還是沒錢啊!

    陝西白水農民造反,還是沒錢沒人啊!

    福建海盜鄭芝龍佔據中左所!

    看到這份奏摺,曹化淳眼前一亮。

    他回京城之前,張斌正好跟他提及過,家鄉福建這會兒海盜鬧的很兇,他很想去統兵剿滅海盜,保家鄉安寧!

    曹化淳毫不猶豫的道:“皇上,微臣在金陵認識一個人,他或許能解決福建的問題。”

    崇禎聞言,略帶激動道:“噢,是誰?”

    曹化淳恭恭敬敬的將張斌的情況介紹了一遍,特別說起了張斌當知縣的時候就親自率領鄉勇擊退過海盜。

    崇禎聞言,並沒有立即下旨,他猶豫了一下,隨即道:”速派人傳朕口諭,招南都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張斌回京,朕有話要問他。“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