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興漢室 作者:武陵年少時(連載中)

 
Babcorn 2019-4-26 00:18: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67 106645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6:59
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禮記·祭法】

    山上屯堡依地形錯列佈置,彼此由遠有近,有道路互通,一旦有人進攻,其他各屯也能就近相援,既能避免出現大軍擠在一處無法施展開來的窘境,又能照顧到各個險要之處。

    當然,雖然這些屯堡各依山勢,但無論是對方的羌氐義從、還是雜兵郡兵、抑或是精銳的南北軍,首要攻拔的目標還是山路上的這一處由校尉楊任親自帶兵鎮守的屯堡。負責正面應敵的他這些天來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比之下,紮營在他後方的校尉楊白卻是因此被分擔了大部分的壓力,顯得輕鬆自如。

    楊任有些遲鈍糊塗,尚且沒往心裡去,倒是身邊有幾個自認聰明的卻不肯吃這個虧,經常在楊任耳邊說些怨言,比如這兩天攻防結束後,清點戰損,死傷竟有上千人,這比以往的損失還要大:“將軍!朝廷虎賁之精銳,無論衣甲、兵卒皆遠勝於我等。勉力守禦,已屬艱難,若是東面那位還不增兵援甲,或是遣人助守,那接下來可就難打了!”

    “要楊白出兵?”一個都尉冷笑說道:“他現在巴不得待在自家屯堡裡安臥酣睡、就等著山下的官軍攻上來與我等難分難解、俱有損傷的時候坐收漁利呢。哪裡還會另外出兵助我?”

    楊任皺著眉頭,很是苦惱的樣子,不知是在苦惱楊白作壁上觀、有意保存實力的行徑,還是在苦惱不知該如何向義憤填膺的下屬們勸解。沉吟了半晌,方才徐徐說道:“我等同奉五斗米道,教友信摯,豈能妄生猜嫌。何況這東西二屯,互為依仗,唇亡齒寒,若我等真處於危急,彼等豈會不援?”

    “這兩日虎賁軍幾次都翻過寨牆殺進來了,尤其是那個叫王昌的都尉,簡直張狂無比!”一人忿然說道:“若不是咱們幾個合起力來打了回去,這個屯堡早就易主了。而那楊白一點動靜都沒有,這算哪門子的‘唇亡齒寒’!”

    “夠了。”楊任終於找到立威的機會,沉聲說道:“他是校尉,陽平附近除了張將軍,就屬他最為權重。你別一口一個楊白的亂叫,注意分寸,小心被旁人聽了去。”

    他本意是想提醒對方不要口無遮攔,誰知這卻被視為了訓斥,被訓斥的那人是楊任的親信,此時不禁啞然無言,好半天才氣急說道:“將軍!我這可是為咱們著想,當初我等隨師君攻入漢中,是將軍你帶著我等率先拿下南鄭,最後卻因那楊白僥倖殺了蘇固,才得獲首功!此人最喜歡看別人費力賣命,然後在關鍵時候跑出來撿現成的,這種人如何信得?”

    楊任見對方似乎被傷透了心,自知失言,剛才好容易塑造的威嚴形象立馬瓦解,低聲解釋道:“我的意思是,彼等固然有種種劣跡,但他好歹也是個校尉,你也不能……”

    “哼!”那人再也受不住,拍案站了起來,他知道楊任糊塗,又不善言辭,容易得罪人。平常的時候彼此親近,倒也還罷了,在這個時候還拿話擠兌他的不是,偏向外人,這人氣憤起來,又如何忍得?

    “那將軍就等著楊校尉的援兵吧!”說完他便轉身離去了。

    楊任緊皺眉頭,忍不住說道:“此人今日未免太過分了。”

    “還請睿鑑,彼是見東邊的楊校尉將所有小屯、小寨裡的駐兵都調集至他所在的屯堡中,這無疑是聚兵自守,不管我等死活,所有彼才心有怨懟。”有人好心勸道。

    “他又如何曉得。”楊儒自以為是的說道:“我等此行不過三四萬兵馬,而朝廷有八萬之眾,縱有天險可恃,也是捉襟而肘見,不得不度力而行。如今陽平關城有兵馬兩萬,山上僅有一萬餘人,而各處屯堡壁壘不下數十,雖可接連聲氣,但卻會使我等分兵。故楊白將兵馬集聚一處,也是為了防止分散實力的緣故。”

    見他還不明白,其餘幾人也頓時沒有繼續說下去的念頭了,紛紛藉機告辭。楊任如此糊塗,也難怪楊白會從陽平關城中移軍駐在山上。跟張衛比起來,楊任這些天為楊白頂在前頭消耗敵軍實力,還無怨無悔,簡直是太好欺負了。

    想到這裡,軍中不免有人回想起當初張衛、楊任、楊白三人佈置防務的時候,山上本該只由楊任一人帶八千人負責所有屯堡,可最後沒想到楊白與張衛為了爭奪主導權,二人失和。所以楊白才帶兵負氣上山,從楊任手中搶過了安排屯堡、設兵防禦的權力。

    如今楊任這裡若是遇險,以楊白的性情,定會在一旁等著兩軍殺個你死我活,才會出來以奇兵的姿態扭轉戰局。至於陽平關城內的張衛,這麼多天下來,也不知是張衛太過相信山險難克、還是厭恨楊白,兩者之間從未有過任何聯動與響應,彷彿山上的死活與張衛無關似得。

    三個將軍,一個公報私仇、一個心懷鬼胎、還有一個糊塗闇弱,這仗怎麼打得過!

    有些人心裡這般想著,出帳回營往四下一看,四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霧,此情此景,不免讓人心裡更加悲涼。

    山中的夜間永遠比平地上要寒冷,乳白色的霧氣在山間緩緩團聚、瀰漫而上,由遠處、高處看,會發現這群山皆為霧海淹沒,只餘下幾隻孤零零的山頭,如島嶼一般錯落分佈著。霧海茫茫、汽濤滾滾,月光照在這一片霧海之上,那股空寂清遠的氛圍,宛如人間仙境。

    但這種美景若是將視線轉移到山中,那就不怎麼美妙了。

    林間的白霧濃郁的連月光都照不透,兩個人走在一起,往往間隔數步就看不見對方的下半身了。山林中的夜間是死一般的寂靜、還有在霧中又冷又濕,讓屯堡內放哨巡視的兵卒們人人發抖,既是心理上的怕、又是生理上的冷。

    “這麼大的霧,路都看不清,我衣服都濕透了!”一個放哨的兵卒強打精神,故意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神色說道:“我看山下的那批人這時候是摸不上來的了,咱也沒必要巡這勞什子的夜。”

    “就、就是!這麼冷的晚上,無論他們還是咱們,這時候都在被窩裡躺著呢,也、也就咱兩個……”說到這裡,回話的小兵畏縮的往四周的濃霧中瞧了一眼,低著聲說道:“也就咱幾個大半夜的還要來巡視,此時離天明還早,咱兩個不如找個地方躺著去?”

    還未等到回應,只見那人突然神情嚴肅起來,把手一擺,止住了另一人將要說的話。

    “聽,這是什麼聲音?”

    兩人屏息靜聽著,濃濃的白霧之中,不知從哪個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一陣喧嘩。兩人的心猛地提了起來,轉身就像往回走去,可這個時候卻發現四周濃霧一片,早已辨不清來時的路了。

    也就在這時候,兩人緊接著便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腳下的土地開始發生微微的顫動,眼前如帷帳一般的濃霧也彷彿被風吹過的水面,抖出陣陣褶皺。

    “好像是……”這個兵卒一臉見了鬼似得表情,驚疑不定的說道:“馬蹄聲?”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6:59
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

    “夜有野麋數千突壞衛營,軍大驚。”————————【魏晉世語】

    “怎麼可能?這山道上哪裡走得了騎兵!”話是如此反駁,但就連那人自己的語氣都不太自信,因為那由遠及近、如急雨鼓點似得的‘嘚嘚’聲,還有身周微微晃動的抖震,他寧可相信這是地震。

    “莫不是山神?”底層的兵卒大都是五斗米道的忠實信徒,對治頭大祭酒們所傳揚的山野鬼怪之說,向來是深信不疑,週遭任何一個反常的現象都會讓他們惶恐不安:“我聽說有些山神出巡的時候,都會興雲作霧……”

    他還沒說完,兩人的臉色都已是慘白的一片,都快趕得上霧氣的顏色了。他們呆若木雞的站在原地不動,像是忘記了身上還肩負著通報情況的職責,只聽這密集的蹄聲越來越近了,間或還夾雜著許多人怪喊怪叫的聲音、野獸嘶鳴的聲音。

    其中一個兵卒再也忍受不住這莫名的恐懼與濃霧之中的壓抑,扯開嗓子大聲叫喊了一聲:“啊——!”

    “山神來了,山神來了!”他一邊大喊大叫著,一邊慌不擇路的到處亂跑,很快便穿過濃霧,‘咚’的一聲撞死在被濃霧遮蔽的大樹下。

    另一個兵卒也不管同伴是死是活,把兵器一丟,撒腿就往原路狂奔,嘴裡不住的念叨著幾句‘祭酒’傳授給他的禱詞,希望借此去禍解厄。可不知是他自己平日裡背的不牢靠,還是這關鍵的時候心慌意亂,如何也背不完整,到後來他索性也不背了,在嘴裡不住的說道:“三官救我、老君救我……啊啊啊啊啊……”

    身後的蹄聲已經非常之近了,在這個時候他還有閒心往後張望,只見那濃濃的霧氣中突然出現了無數黑色的影子,像是四蹄的野獸,其中一物飛快的向他跑來,低著頭,衝著這人的腰猛然一戳、一頂。

    那兵卒頓時飛了出去,他高高的從林間掠過,一下子撲在屯堡外搭建的木質柵欄上,尖銳的木柱登時將他的身體刺穿。他就這麼頭朝下的掛在柵牆上,一時沒有死透,在生前還能看到眼下這副奇觀:

    大概有數千匹麋鹿從山霧之中成群結隊的朝屯堡衝了過來,它們咆哮著,互相踐踏著,有的沒看清路一頭撞死在樹下,有的則被旁邊的鹿擠倒踩死。它們鬧哄哄的聚集成一股洪流,像是在逃避什麼似得,在人的故意引導之下,以極為慘烈的形式撞向屯堡的柵牆。

    在身體隨著柵牆轟然倒塌之前,那兵卒看見了這群麋鹿四周聚集、跟隨著一大批羌人、氐人,就是這些熟悉山林、知道如何尋覓、驅趕獸群的羌氐,通過吼叫、刀箭等各種方式,將這群麋鹿從夜間驚醒,一路帶引到屯堡處。

    這種驅趕獸群的方法並不罕見,在缺少捕獵工具的情況下,很多原始的羌氐部族,都是男女老少一齊上陣,按既定的路線將鹿群驅趕到懸崖邊上,逼迫它們跳崖自盡,事後再到崖下撿尋屍體。

    這個方法回報率極大,在原始時代屢見不鮮,只是由於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野生麋鹿群逐漸減少,而漸漸不復有漢人使用,也只有在偏遠地區、生產方式落後的羌氐部族中間還保存著這個技藝。荀攸便是通過麾下的羌氐義從,以這種原始的方式,將這批由射聲營士卒在探路返回時發現的野麋群,當做是山林之中的一次性‘騎兵’,成功撞塌了屯堡的柵牆!

    無數的麋鹿一旦跑進相對空曠的屯堡中,立即便分散開來,容易受驚的它們朝著四處瘋狂的跑著,屯堡之中的守軍有的尚在睡夢當中便被無數經過的蹄子給活活踩死,有些驚醒過來的守軍看到眼前這副白霧茫茫、麋鹿四撞的詭異景象,嚇得連兵器都顧不得拿,瘋了似的到處亂跑。

    也就在這個時候,趁著月色、在霧中摸著白天撤退時所作的標記一路走上山的羌氐義從,像是神兵天降,突然從濃霧之中鑽了出來。領頭的氐人首領趁著月色和大寨中的火光看得清楚,臨機揮了揮手,吐掉口中銜枚,對左右大喊:“大漢皇帝陛下有詔,殺敵者無論羌氐胡漢,一概按軍功授賞!立功就在今日,都隨我衝!”

    眾人得令,和首領一樣,紛紛吐掉口中銜枚,跟著衝了上去。他們手上拿著或長或短的刀劍,嘶聲吼叫著,一個個慷慨激昂,卻只敢在邊上呼喊掠陣,並不敢貿然衝到一片混亂的屯堡之中去,畢竟裡頭的麋鹿是不分敵我的。

    驀然間,喊殺聲震天,又有山谷回聲,與之配合無間,像是漫山遍野都是敵人。寨中賊軍聽見這喊聲,心裡更是駭然慌亂,霧氣朦朧,也分不清對方到底有八萬還是十萬,全部都在四處亂竄,偶爾有幾個莽漢不自量力,徑往羌氐義從的陣中衝過來,卻立時如砍瓜切菜般被人殺死。

    楊任帶著人好不容易躲過野麋的衝擊,從營中跑到屯堡邊緣,又得到手下傳報,親眼看見一望無際的白霧之中幾乎四處都佔滿了黑壓壓的敵軍,在霧中看不見的地方甚至還傳著陣陣擊鼓吹角的聲音。楊任當下肝膽俱裂,面如死灰,以為是朝廷數萬大軍都派到山上來了,遂熄了最後一絲抵抗之心,帶著殘兵敗將往東邊楊白所在屯堡逃去。

    這時候那些闖入屯堡中的野麋在羌氐義從的驅趕下,被周圍的鼓角聲再次驚動,跟著楊任往東而去。

    東邊屯堡裡的楊白老早便被這喊殺聲吵醒了,他慌忙披上衣甲,尚不知道是什麼事,還只以為是官軍偷營。靜聽了一會後發覺這次的陣仗比白天的時候還要大,只惜白霧茫茫,不見方物,他心裡想著,若是斥候來報,兩軍各是死傷慘重的話,那自己這股養精蓄銳已久的部眾可就能漁翁得利了。

    再聽了這愈演愈烈、像是非得有個死活的動靜後,楊白微微訝然於官軍強攻屯堡之心,然後立即傳令全軍袒露左肩,準備迎戰,免得等會殺進濃霧裡了誤傷到自己人。

    等了一會,派去幾批斥候都沒有回來覆命,像是濃霧裡有什麼怪物把他們吞噬了一般。看著那安靜的、彷彿不曾流動的白霧,楊白沒來由的有些心慌,他正欲下令,卻見楊任帶著一群連兵甲都來不及佩戴的敗軍朝他這裡跑了過來。

    “楊兄弟,快些開門!後面有鹿!”楊任一邊踉蹌的跑著,一邊對猶在發楞的楊白說道。

    “路?”楊白以為自己是否聽錯了。

    很快,他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一大群有角沒角的麋鹿發瘋著狂似得攆著楊任往自己這邊的營寨衝了過來,他還沒來得及叫一聲‘不’,便見這股灰黃色的鹿群頂著來不及散開的敵軍狠狠撞向了寨門。

    那扇木製的寨門看似高大,其實是整個屯堡最脆弱的地方,何況楊白起初打的主意是帶兵從這個門出去,根本沒想過讓人在門後用木柱撐住,甚至連鹿角拒馬這些東西都讓人搬走了。

    隨著一聲牙酸的‘吱呀’聲,那道寨門很快便被撞倒,這群麋鹿再現了一次剛剛在楊任大營裡達成的戰績,在屯堡中四處踐踏,造成全軍恐慌。

    楊白不是個能鎮住這種場面的大將,他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要挽回局面,第一時間想的就是逃跑。只是他剛帶著一夥親信跑到林中,霧氣裡斜刺的跑出一支羌氐義從,一輪衝鋒,便將楊白等人擊潰。

    “慢慢慢!別殺我、別殺我!”楊白趕緊跪下連磕了幾個頭,求饒道:“我是張魯手下大將楊白,饒我一命,我可以助朝廷拿下陽平關!”

    圍著的羌氐義從俱是一愣,沒想到這個領軍之將會如此沒骨氣,竊笑了一陣,說道:“像這種敵將的頭,值多少錢?”

    “來時好像說過,值十金、二十畝田。”有人聽懂了這話裡的意思,譏笑著接口道。

    “那不砍頭,抓活的呢?”聽到這裡,楊白的心裡冷了,他打了個寒顫,仍在地上扣頭,無計可施。

    “沒說。”

    話音剛落,楊白頓時覺得脖頸一涼,旋即便失去了意識。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6:59
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

    “相公征關右,赫怒振天威。一舉滅獯虜,再舉服羌夷。西收邊地賊,忽若俯拾遺。”————————【從軍行】

    就在楊任的大營被攻破的那一瞬間,便有人從山上跑下來傳訊:“報!我軍大破敵營,據得賊人屯堡,楊任等賊軍已潰退散走!”

    “善。”徹夜未眠的裴茂轉頭看了荀攸一眼,與其會心一笑,他面上的表情雖是神色自若,但他心裡直到這個時候才終是暗鬆了口氣。

    “山上要屯皆已攻沒,陽平關城中的張衛如斷一臂,他若不想就此勢孤,必得出城相援。”裴茂身披黑色大氅,對荀攸說道。

    “張衛無謀之人,性情膽怯,而此時霧氣濃重,難辨方位、敵我,我料其未必敢出城相援。”荀攸想起這些天的觀察,按常理說,像眼前這種山下關城、山上要屯之間的關係,本該是互為犄角,互相支援的。可這些天彼等根本沒有任何配合的舉動,完全是各打各的,荀攸由此推定,要麼是守將無能、要麼就是其內部不和。

    無論出於那一種原因,都是今晚荀攸採取‘各個擊破’策略的前提與基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裴茂輕聲說道,陽平關比山上諸屯更為險固,如非必要,他不願意讓精銳的虎賁在這個關頭造成損傷:“不妨按原定的計策,先於城外設好伏兵,若是城中守軍不出,再攻之也不為遲。”

    在這種無傷大雅的小細節上,荀攸向來是樂意遷就對方的:“還是裴公用兵謹慎。”

    陽平關城之中,與山上屯堡一樣,其將兵皆已睡下,張衛正做著一場好夢,在夢裡,張衛看見他親自打敗了朝廷派來的八萬雄師,讓他們鎩羽而歸,而楊白那個小子則低三下氣的匍匐在自己面前……緊接著場景一變,他看見兄長張魯在南鄭給他主持封賞,他伸出雙手接過了張魯遞來的木盒。

    打開木盒,裡頭盛裝的不是什麼金銀財寶,而是一顆神色灰敗頭顱——他張衛自己的頭顱。

    “啊!”張衛登時被嚇得驚醒了過來,他尚未擦去額頭上冒出的冷汗,但聽門外親兵敲了半天門,猛然闖了進來,大神對他喚道:“將軍,山上突然喊殺聲不斷,似乎官軍在趁夜攻打屯寨!”

    “那又如何。”張衛看了看外間敞亮的月色,說道:“白天打不下來,他晚上就打得下來麼?外間這麼亮,彼等還未摸到一射之地就被事先察覺了吧?”

    “將軍,今晚可不只是有月光啊!”那親兵見一時說不清楚,索性大著膽子伸手將張衛拉了出去。

    張衛起初尚心存不滿,待看到這一望無際的大霧後,立時大驚失色,一把抓著那親兵急忙問道:“山上情形如何?”

    如此大的山霧,官軍完全可以借此藏匿身形,一路摸到營寨門口。若是楊任、楊白等人沒有防備,山上可就真的陷入危機了。

    “霧氣太大,小的看不清楚……”親兵連忙搖了搖頭,回答道。

    “快,快!取我的衣甲來,隨我上城樓觀望!”張衛慌忙放開親兵,焦急的吩咐道。

    未過多時,張衛登上城樓,只見山間白霧迷濛、如雲氣出岫,縱然月色將天地照得猶如白晝,也無法照進這方雲遮霧罩的山林深處。張衛徒勞無用的看了幾下,心裡焦急萬分,想到:‘若是山上諸屯被攻破,陽平除了腳下的這方城牆,便再無倚仗,將直接露在官軍眼前,屆時我該如何?’

    張衛不需看清山上景況,只需靠耳朵聽,就知道山上發生了何等慘烈的戰事,他驚懼不已,在城門樓上來回走動著,開始考慮光憑自己,以及自己手下這些人能否守住陽平。

    “將……將軍,山上屯堡遇襲,我等是否要發兵去救?”親兵小心翼翼的問道。

    這個建議其實早就提過很多次了,張衛卻一直都不曾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山上諸屯易守難攻,絕不是對方那種程度的戰鬥就能拿下來的。何況還有個與他不對付的楊白在,張衛巴不得對方多吃些苦頭,以後見面時少自以為是呢。

    當然這些都是曾經的想法,此時的張衛很是煩惱的握緊佩劍,臉色陰晴不定,自言自語道:“救?若是官軍勢大,我便是出城去救,也是無奈其何。可若是不救,在此聚兵固守,那麼陽平、乃至漢中尚有一線生機……”

    張衛環顧左右,見眾人臉色俱是發苦,頓時知道彼等與自己抱有同樣的心思。當下便再不猶豫,一下拔出佩劍,往城門樓上的欄杆狠狠一砍:“聽我號令,爾等即刻約束部眾,看守各處城牆,不可懈怠,嚴防官軍進犯!”

    這種情況下,山上明顯是一塊死地,誰也不想糊裡糊塗的往山上找死。聽了張衛的吩咐後,眾人明顯鬆了一口氣,聲音響亮的說道:“末將遵命!”

    陽平城外,虎賁中郎將蓋順帶著數千虎賁奉命埋伏在城外,將身形隱藏在濃霧之中,只見城牆上的人來回奔走,便知彼等已經注意到了山上局勢,只是耐著性子瞪了半晌,卻不見城門處有什麼動靜。蓋順心裡有了計較,鄙夷過後,這才對身邊都尉梁興做了個手勢。

    於是虎賁軍漸漸得到號令,從隱蔽處走出,擺開陣勢,平地裡突然齊聲吶喊著,往城頭攻去。

    城上守軍正是嚴陣以待的時候,忽然聽到城下那數千人的喊殺聲,一時嚇了一跳。張衛在城門樓上找了個暗角,往下望去,只見對方兵甲齊整、旗幟光鮮,不是那尤為精銳的虎賁又是誰?

    看樣子彼等一直在城下埋伏著自己啊。

    張衛心裡微微有些得意,慶幸自己沒有貿然出兵,不然連這陽平關都要被人趁勢奪下了。他忍不住拍了拍欄杆,心裡想到:陽平關可不比山上木頭搭的營寨,這可是漢中西陲第一的重鎮,背後就是南鄭、漢水,仰賴漢中天府,可保糧草不盡、兵源不缺……

    而這時,關城以東忽然同樣傳來了一陣混亂的喧嘩,張衛心裡一緊,立即從城門樓的西頭走到東頭,一把推開緊閉的窗戶,視線沿著中軸線似得大街一直望向東邊的城門。

    由於陽平關城的東邊就是漢中腹地,所以張衛從未留心過此處的防務,佈置守衛的兵將也少得可憐。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東城的城牆上架起了數架長梯,源源不斷的官軍正沿著梯子攀援、跳落在城牆之上,與猝不及防的守軍們展開一場混戰。

    這股登城的官軍士氣高昂,一邊忙著搶佔城門,一邊不住的大喊道:“漢中已平,爾等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這是怎麼回事!”張衛衝著清冷的空氣怒吼道:“怎會有兵馬從東邊來?南鄭呢?大兄呢?”

    他憑空吼了兩聲,除了嗓子嘶啞以外,無濟於事。

    像是有所呼應一般,這一邊的虎賁軍也開始有條不紊的準備攻城了,張衛麾下諸將一時沒有得到具體的軍令,只好主動履行著各自的職責,在城頭上與對方廝殺起來。至於張衛,他本來就不是個有主見的人,此時被突然一下子弄昏了頭腦,更是沒了主意。

    親兵走前一步,小聲說道:“將軍,漢中沒了,陽平現在也守不住了,要不咱們跑吧。從南邊走山道,跑到巴中、廣漢去,尚且能有生機。”

    “我是一軍主將,豈能逃遁山野?”張衛轉頭怒斥道。

    那親兵趕緊退了一步,以為是對方要下決心與城偕亡了,沒想到對方話鋒一轉,說道:“彼等能從東面過來,定然是漢中不保,我阿兄如今生死不知,五斗米教僅留我一人嫡傳……我不能就這麼亡在這……逃亡山野更是不信,這樣一輩子都是被緝捕的賊,倒不如……降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

    “陳賞越山嶽,酒肉踰川坻。軍中多饒飫,人馬皆溢肥。”————————【從軍詩】

    天明過後,黎明的曙光終於揭開了夜色的帷幕,山間濃霧倏然散去,化作葉尖、樹梢上晶瑩的露珠。山上那原本據險而守、旌旗招展的屯堡營盤,如今暴露在陽光下,卻是滿目瘡痍,死狀極慘的屍首、隨處亂丟的兵甲、被失火燒了一半的糧草帳篷。

    跟慘重的山上相比起來,稍作抵抗便即投降的張衛給陽平關城提供了極大的保護。經過這一晚的奮戰,陽平三萬多守軍死傷一萬餘,主要都是山上的守軍,至於城中的兩萬人幾乎是毫髮無損。

    陽平關下城門大開,千餘虎賁軍列陣於城門處,他們背後就是寬厚的城牆,本來城頭插著‘張’字大旗的位置如今也被一面面‘漢’、‘司隸校尉裴’等大纛旌旗所佔據。

    虎賁中郎將蓋順與射聲校尉沮雋率眾在城門處迎接南征主帥、司隸校尉裴茂,以及侍中、參軍荀攸,沮縣長傅干、南鄭令朱皓等人正式入城。

    張衛被綁縛得結結實實的,跪在前頭,他背著光,抬眼看去,只見裴茂等人帶著運糧的民夫、羌氐義從、他郡郡兵等部眾,大概有五六萬人,算上已入城的虎賁、射聲,這就是他們一路所號稱的‘十萬大軍’。

    看著對方中軍抬著的那桿‘漢’字大纛迎風招展、在朝陽下熠熠生輝,張衛不由得感慨萬分:莫非真是劉氏承天應命,漢祚衰而不亡?

    就這麼出神的一個功夫,裴茂與荀攸等人已經打馬從張衛身邊過去了,他們沒有下馬來給張衛解縛的想法,畢竟一個小小的張衛還不值得他們這麼做——之所以讓張衛跪迎於此,純粹是為了獻俘入城的這個儀式。

    入城之後,裴茂著即在府中召開軍議,說道:“耗時大半月,我總算能向國家呈遞捷報了,這一切,都有賴於荀君運籌帷幄、諸將奮戰效命之功。老夫無能,只有一點微薄之力,也只能厚顏跟著諸位分沾勳勞了。”

    客套之辭,誰也沒有當真,眾人一齊笑道:“裴公謙虛了。”

    “關城中兩萬降軍,縱然精銳僅有數千,也要嚴加看管,使將兵分離,不得稍有懈怠。”裴茂搖頭一笑,忍不住望向荀攸,若不是對方從麋鹿身上找尋到突破點、以及這半個多月以來不間斷的觀察月色與夜間霧氣,縱然是有馬鳴閣道這條捷徑可走,其戰果也未必會有今天這樣巨大。

    座中軍職最高的中郎將蓋順站了起來,意氣風發的應諾道:“末將領命!”

    荀攸飽含深意的看了蓋順一眼,這一戰過後,蓋順的戰績雖然算不上可圈可點,但也是中規中矩。至於是否能重新獲得昔日皇帝對他的那份寵信,一舉顛覆這段時間以來高開低走的頹勢,就看這次的封賞是否破格了。

    如是想著,荀攸一時發現裴茂也在往他這裡看,他當即側過臉,與裴茂互看了一下,方才對眾將笑著說道:“我軍自陳倉入漢中,一路上山行千里,可謂是履盡險阻,軍士勞苦。如今既已克平重鎮,漢中再無險隘,我已與裴公商議過了,今日烹羊宰牛,大饗士卒,以示不忘眾將兵之勞。”

    由於山道艱險,往來轉運的糧草都是尋常的粟米、肉脯等物,很少有新鮮肉食運來,如今能從陽平關內收繳的輜重裡敞開了供應,足以讓三軍振奮了。蓋順與沮雋兩人出身南北軍,其麾下的日常伙食比尋常兵馬要好上太多,是故除了對能休息一天表示高興以外,其餘的都很是淡然。

    反觀那些很少吃到新鮮肉食、甚至是肉脯都絕難吃到普通郡兵與羌氐義從,則是振奮不已,軍令傳達下去,歡呼聲響徹全城。

    期間,有人跑來問道:“昨夜驅逐攻屯的麋鹿,能否一同宰殺犒軍?”

    裴茂當時正與荀攸等人查看從張衛府中搜尋出來的漢中形勢圖,一邊看一邊想著,像這種隨便畫幾個彎曲的線條就是山川、一個方形就是城池的地圖,跟自己隨軍帶來的地圖相比,簡直是粗糙至極。不過這圖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它上面還有許多地理是趙溫口述時所未曾提到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聽了那人的建議,裴茂頭也不抬的問道:“尚存多少?”

    那人跟著答道:“昨夜闖營的數千頭麋鹿,大半都趁著夜色霧氣逃散了,當時我等忙於追擊楊任,故無暇顧及。今早清點時,山上僅存千餘頭麋鹿,其中死的有三、四百頭。”說著他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希冀的說道:“我等想著,不妨將其宰殺炙烤了,拿來給裴公、荀君、還有各位將軍進用?”

    站在一旁的蓋順與沮雋聽了這話,微微有些皺眉。

    “哈哈哈。”裴茂這時忽然笑了,抬起頭一看,發覺對方是一個羌氐部族的酋長,遂開玩笑似得的說道:“讓爾等吃了城中豬羊,還不滿足,竟打起此戰‘功臣’的主意來了?”

    “這……”那人支吾了一下,好在他顧忌著眼前這些人的身份,容不得他說粗鄙之語,將心裡本想說的‘這些不過都是畜生,算不得什麼功臣’這話嚥了下去。

    “你下去吧,府庫裡牛羊眾多,夠爾等享用了。”蓋順聽出裴茂笑語中的譏諷之意,沖那人擺手說道。

    裴茂仍是笑著,像個脾氣溫和、耳根子軟的老好人,只是他的話裡卻透著威嚴:“那些麋鹿,凡是已死了的,爾等大可拿去;若是活得,就給我留著,我另有安排。”

    那人暗感失望,早知如此,剛才就該多報一些的,他倒是沒想過藉著驅鹿闖營的功勞來討價還價,在見識過精銳的南北軍後,這些武都郡的羌氐已經打心底服膺於大漢朝廷的武力,以後就算是返歸郡內,也不會敢有什麼鬧事的心思了。

    待那人退下後,裴茂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不見,冷哼了一聲:“畏強好利,貪心不足。”

    “羌氐之人素來如此,彼居我漢家之域,卻不聽教化、不服管束,習彼等胡風胡俗,舉強者為王。”蓋順在一旁也是不屑的說道,他的父親蓋勳在涼州經常與羌人打交道,對其知根知底。尤其是蓋勳死於羌胡之手,作為兒子的蓋順對這些人向來是帶有敵視:“若不設法處置,終為一世之患。”

    “並州劉公等人已對南匈奴編戶齊民,比照漢民納賦供役,再過幾年,彼等王庭也將不存了。倘若國家這個處置異族的法子果有奇效,待漢室中興,雍涼諸胡,將不再為禍。”裴茂無不敬佩的說道。

    荀攸眼睛仍盯著桌上的簡陋地圖,似乎要把這上面的每一條山水都記在眼裡,他嘴上說道:“這都是以後的事了,我等還是要著重於當下。”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鄭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氣出唱】

    “嗯。”裴茂手捋鬍須,輕笑了一聲,問道:“此戰大功,泰半要歸於這些山中野麋,若非如此,何能輕易破賊?如今倒還有人想吃了它……卻不知荀君要如何處置?”

    荀攸抬頭看向裴茂,笑著推脫道:“裴公既有此問,定然是心裡已有了計較,又何必使我現拙?”

    “依我看,將彼等放歸山林,只留下十數隻雄雌健壯的,進獻朝廷。”裴茂和顏悅色的說道,頓了一頓,繼而說出了他自己的解釋:“此番麋鹿闖營,助我軍擊破山中屯賊,堪稱天意,理當使朝廷諸公知之。”

    按裴茂的想法,他完全可以在報捷的奏疏中做些筆墨文章,把羌氐義從驅趕麋鹿這一段經歷給隱去,直接說晚上有數千野麋闖入敵營,助我軍大破壁壘。只要將此事歸因於天意,不正好可以說明漢室得天之助?雖說不能徹底抵消這兩年日食、地震等災異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若是宣傳得力,照樣能佐證皇帝的天命所歸。

    至於隱去了這件事的人為因素,是否會引起羌氐的不滿,這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彼等羌氐在朝中無人,又不關心朝政,根本無從得知裴茂這封報捷奏疏的內容,只要在封賞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金銀名爵就可以了。

    荀攸聽罷,眸色一沉,他沒想到對方會有如此過人之處,看來裴氏能從河東那場豪強的劫難中脫身無事,不是沒有理由的。只要這件事運作得當,再加上南征的大功,裴氏完全可以從因為河東豪強事件、而勢力孤弱的狀態中走出來,並且以一個強勢的姿態屹立於朝堂。

    “當然,除了麋鹿自走入營以外,此戰還是要靠諸將奮勇效命。”裴茂略有深意的看向蓋順、沮雋二人,揶揄道:“爾等可不要光顧著歆羨麋鹿啊。”

    蓋順與沮雋俱是低頭,連稱不敢,此番負責攻打山屯的是那些羌氐義從和些許郡兵,裴茂將彼等的功勞進行了弱化,卻並沒有侵犯到自家攻下陽平的利益,而且彼等羌氐,立下那麼大的功,豈不是要把他們給比下去?是故,他們雖不懂裴茂如此做的深意,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當是裴茂想借此獻瑞、阿諛皇帝而已。

    荀攸在一旁淺笑不語,這件事有利有弊,全在於裴茂個人的想法,他沒有干涉的理由。不僅如此,為了保證軍心,他還要儘可能的幫著安撫蓋順他們,畢竟這涉及到軍功‘公平’,當初皇帝還為此事整頓過南北軍軍紀的。

    想到這裡,他抬眼看了下蓋順,等幾人說完了話,荀攸方才開口說道:“過了這麼些天,也不知步兵校尉徐晃等人在儻駱道行進得如何了。”

    沮雋立時來了精神,他是個聰明人,只是不願意把聰明勁用在勾心鬥角上,一心只想著建功立業,獲得認可。此時聽到荀攸似乎要提到下一步的戰略,他當即說道:“算算時日,彼等理應出谷了,就是不知道彼等可否攻下成固縣,完成對黃金戍、西城等地援軍的牽制。”

    說著,沮雋伸手在製作粗糙的地圖上點了點大致位置,按既定計畫,成固縣要起到一個牽制、震懾的作用,防止在大軍攻打陽平、或是圍攻南鄭的時候,有援軍從黃金戍、上庸等地過來。如今他們已經拿下陽平,若是成固已經易手,那南鄭就勢如孤城,唾手可得了。

    “成固那邊是如何情況,尚不得而知,如今且不論其他,我等拿下陽平後,就要做好進軍的準備。”荀攸目前還未曾從俘虜口中探知什麼有用的訊息,按他們的話說,南鄭方向的糧草支援都是幾天來一趟,彼此消息傳遞也不是每日都有,所以荀攸不再對徐晃那支偏師是否成功完成既定戰略進行猜測了。

    “末將願為先鋒!”蓋順與沮雋異口同聲的說道。

    裴茂哈哈一笑,說道:“這有何可爭的?明日一早,我等大軍啟程,沿路招搖。好讓張魯自己在心裡度量,但憑他一個小小的南鄭,能否擋我朝廷大軍!”

    於是到了第二天,裴茂與荀攸等人帶著數萬大軍,詐稱十萬,一路向東,往南鄭而來。與此幾乎是同一時間,從成固出發的徐晃等人也是打著數萬人的旗號,從東邊進軍南鄭。

    陽平、成固皆沒,漢中震動,其郡治南鄭驟然受到了來自東西兩面的夾擊,而此刻的南鄭縣只有部將楊帛統率的萬餘兵馬,根本沒有做好充分迎戰的準備,這讓張魯此時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心裡又驚又懼,平日裡仙風道骨的氣度蕩然無存。

    “張衛、楊白等豎子誤我啊!”張魯召集麾下心腹、賓客,對眾人拍案大喝,怒聲道:“還有成固,儻駱道不是樵夫獵人才走的險路麼?多少年不曾通過商旅了,哪能一下走來數萬大軍!”

    張魯無論是掌教之初、還是剛入漢中的時候,都沒少殺過人。只是這幾年他坐穩了勢力,又聽從了閻圃的建議,對這些人示以懷柔,這才讓人誤以為他是個儒雅惇厚的‘師君’,全然忘了他當年借刀殺人,利用張修殺死太守蘇固後、又尋釁殺死張修的冷酷。

    此時的張魯拍案而起,那一身駭人的氣勢,讓在場的姜合、李庶等人只覺得渾身毛孔緊縮、寒氣徹骨:“如今陽平、成固已失,南鄭再無險可恃。士氣挫傷,我等該如之奈何,還請諸君有良計教我。”

    座中的李休此時表面平靜如常,實則內心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沒有人能理會到他此刻激動亢奮的心境,李伏早在多日前就以探親未由趕往成固,如今若是不出意外,想必已經和儻駱道出來的官軍搭上關係了。聯繫成固幾乎未有抵抗便失陷的事情,可見李伏在其中出力不小。

    如今同謀的親友已經上岸,是時候該輪到自己出一把力了。

    李休定了定神,故意作出一副真摯、焦急的表情說道:“師君大可不必憂慮!如今黃金戍尚有精兵數千,上庸、西城等地的申氏素來親近師君,只要師君書信一封,將軍楊昂必會帶各地兵馬來援。此外還有巴郡七姓夷王、兩郡五斗米信徒,也可調派數萬大軍。只要我等堅守南鄭,不消數日,便會有兵馬來救,屆時內外夾擊,斷絕糧道,彼等必然自敗!”

    且不說彼等敢不敢過來支援,就說南鄭能不能在朝廷大軍的進攻下堅守到援軍都是個問題,彼等連陽平關這樣的險要都能拿下,何況是一個南鄭縣?他故意誇大其詞,為的就是將張魯和五斗米道的骨幹都留在這裡,好讓朝廷將其一舉成擒,免去追擊搜捕之苦。

    張魯眼神閃爍了幾下,冷哼一聲,神色有些不悅。

    李休心裡一顫,不知是哪裡說錯了,或是讓張魯起了疑心。但他卻不知道,張魯本人貪圖富貴,畏強凌弱,雖然李休剛才提的計策聽上去很是可行,張魯也是極為動心,但若是要把他自己置於險地,這卻是萬萬不能的。

    “師君,在下有一計,可保萬全。”遲遲未發一言的功曹閻圃起身說道。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

    “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伏虎林應制】

    張魯眉頭一抖,連聲說道:“快說!”

    “請屏退左右。”閻圃毫不顧忌的看了李休、姜合等人一眼,意思簡單明了。

    不僅是李休心驚不已,就連心裡有鬼的姜合等人也是眼神飄忽,閻圃將彼等的神色皆收入眼底,不聲不響的等著張魯下令。

    張魯的眉頭皺起,似乎也很是煩悶,他把手一揮,道:“爾等都下去!”

    接著,他便將閻圃引入內室,對這個自己手下最信任、也最有智謀的功曹說道:“閻公可有良計授我?”

    閻圃這才慢慢悠悠的說道:“敢問師君一句話,今時今地,我軍真要與朝廷死戰不可嗎?”

    這話把張魯給問住了,他猶豫了下,模棱兩可的說道:“非是萬不得已,誰願與如今的朝廷相抗?”

    閻圃抬眼看向張魯,說道:“在這個關頭,師君還要瞞我不成?”

    張魯一愣,接著咬了咬牙,把心一橫,乾脆的說道:“是,我尚且心存僥倖。不瞞閻公,早在朝廷抵達陽平之時,我便已派駱曜趕往劉君郎處,命其與我母一同佈置、謀殺劉焉。等劉焉一死,益州大亂,我再帶著漢、巴之兵南下,扶立劉瑁登位。那時即便漢中已失,只要我據守劍閣、白水等處,彼等便只能望關興嘆!”

    說著,他又嘆了口氣,似乎不願與閻圃炯炯發亮的目光對視,低下了眼瞼,說道:“可誰知道,計策尚未有所成效,朝廷之軍便進展如此迅速,不僅攻克陽平,甚至還派出奇兵、斷我一臂……誒,想我張魯稱雄巴、漢,如今落得此等境地,安知非命啊!”

    閻圃靜靜地聽著張魯說話,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那欲言又止的模樣引得張魯心裡好奇,說道:“閻公這是何意?”

    “師君。”閻圃看了張魯一眼,他是巴西豪強出身,與張魯這個走底層路線發展勢力的五斗米道本來沒有什麼交集,只是誰讓他的母親有一年生了重病,全靠張魯才得以救治。

    後來閻氏由此信奉了五斗米道,並利用自家在地方上的勢力為其庇護。閻圃其人也為張魯當初所勾畫的,諸如‘寬宥犯法者’、‘義舍’、‘少勞役’等寬惠的治民藍圖所吸引,甘願為其效力。閻圃一路上追隨著張魯走到今天,從最開始與其君臣相得、共建起****的政權,到張魯為駱曜畫的大餅所迷惑、一步步讓這個政權有覆滅之危。

    想起最初的一時熱血、壯志,閻圃心裡再多感慨,也終究化為一聲長嘆,為其謀劃道:“官軍既能奪陽平,如何不能奪下劍閣、白水?縱然彼等一時受阻,師君又如何能擔保以一己之力,壓服益州豪強?這可不比漢中區區一郡,何況我等又是乘敗而來,彼等更不會心服,還會引起諸地反叛、拿師君的人頭以迎王師。”

    “哼,他們敢!我先殺了一批不服的,看誰還跟與我作對。”張魯臨了還是很狂妄。

    閻圃深深吸了口氣,緩緩說道:“若是刀兵真的有用,師君當初設計殺太守蘇固、以及誅殺為蘇固報仇的趙嵩、陳調等漢中豪強之後,直至今日,漢中為何仍有不服師君者?”

    張魯一點就透,立馬聯繫起來:“閻公的意思是說……李伏?”

    李伏早在多日前就藉故前往成固,之後便再無訊息,張魯還以為他已經死在官軍攻城的戰鬥裡了。如今經過閻圃這麼一點撥,他頓時發現了其中的蹊蹺之處,連帶著李休也被他懷疑了起來:“李伏與李休素來交好,如今李伏疑似投敵,這李子朗看來也有貳心,其剛才勸我留守南鄭,恐怕也是不懷好意。”

    張魯臉色極為難看,他此時沒有流露出遭受手下背叛的憤怒,反而很是沮喪,像是被人瞬間抽走了脊樑了一樣。他治理漢中快四年,尚且還未將這一郡之地的豪強抓在手裡,以後若真是依駱曜的話得了益州,又如何能不被那些豪強欺瞞呢?真要把他們殺光麼?

    就連張魯自己也知道,‘殺光豪強’完全就是一個做不到的笑話而已。

    “在下很久以前便曾說過,駱曜此人,至微至陋,但有小智、不可與之謀大事。”雖然不是很想在這個時候放馬後炮來刺激張魯,但閻圃還是不得不說自己當初為了勸張魯保持清醒花費了多大的努力,到頭來還被駱曜教唆挑撥:“師君如今落得這般下場,此人多半難逃其責!”

    “啊?”張魯眼睛一瞪,看了看閻圃,說道:“可漢中這情勢閻公你也見到了,如今不依駱曜之計,佔益州為己用,我等將無路可去了。”

    閻圃輕蔑的一笑,對駱曜那個幼稚的想法嗤之以鼻。早在朝廷兵臨陽平的時候,他就已為張魯預想好了後路,就因如此,所以他才對駱曜、李伏等人私下裡的小動作視而不見。

    “如今陽平已陷,師君之弟尚無音訊,不過據逃兵來稱,其已為朝廷招撫。可見師君即便有擅領郡縣、斷絕棧道之罪,朝廷也沒有非殺不可的意思。”閻圃說到一半,忽然停住,抬眼看向張魯。

    “蘇固非我所殺,論起來,還是我殺了張修、為了蘇固報了大仇呢。至於攻打漢中、阻絕道路,那全是劉焉一個人的主意,我那時只是其部下一個司馬,不奉命又能如何?”張魯沉吟道,本來擰著的眉頭緩緩舒展,眼角帶著笑意,當即拍了拍大腿,驚喜的對閻圃說道:“按這麼說,朝廷還可能會赦免我?”

    “唯唯。”閻圃對張魯拱手執了一禮,說道:“朝廷之軍如山洪奔下,勢不可擋,楊昂、申氏等人豈會赴死來救?至若退據益州,更是可笑至極,師君還記得去年南下尋親的來敏麼?至此細思,安知彼等不是奉朝廷遣派?朝廷謀算益州之心久矣,如今唯有一降,才能保全身家,甚至是保全五斗米道,還望師君三思。”

    張魯臉色驟變,尤其是當閻圃提到來敏之後,心裡僅存的那最後一絲僥倖也沒了。如果朝廷真的佈局縝密,那他再頑抗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條,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直接降了朝廷,至少朝廷會像對張衛那樣,念在歸降有功,留他一命。

    只是,張魯想到,這種種分析,到底是閻圃這幾天想出來的,還是在來敏南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打不過官軍,於是早想好了讓自己現在歸降朝廷?

    他猶疑著胡思亂想了一會,最終還是決定相信閻圃與他多年的交情絕非李伏那等人可比的,不然以對方的智謀,又何必在這個時候害他?但張魯轉了轉念頭,還是試著說道:“還是閻公才智高絕,如今看來,歸降王師,確為不二之選。我這便讓人預備……”

    “且慢。”閻圃嘴唇輕動,又道:“今日若是因勢而降,必為其所輕,不如暫依巴郡杜濩等處聚兵據守,然後遣使與王師說情歸降,則得功必多。”

    “好、好。”張魯再無疑慮,連聲說道:“就依閻公之計!”

    於是沒等到第二天,張魯立即召集手下,不顧李休等人抗議,宣佈帶領餘部翻山趕往巴郡。在動身的時候,張魯忽然拉住閻圃問道:“李休此前獻計欲害我,我想除之,如何?”

    “不可。”閻圃勸道:“此人既與李伏交好,難保其不會與王師私下有往來,若是此刻斬殺,無異於得罪王師。”

    張魯有些不情願的說道:“哼,倒是便宜他了。”

    見張魯雖然面色不忿,但好歹聽進了話,這讓閻圃稍放寬心,接著,又提及一事,道:“姜合、李庶二人近來行跡詭異,恐有預謀,師君得多留心防範才是。”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

    “漢中之地,後可據而安,前可恃而進。”————————【宋史】

    在得聞裴茂、徐晃兩軍東西並進的消息後,張魯果斷在閻圃的建議下棄城而走,結果還是先出發、行軍速度相對較快的徐晃所部率先進奪南鄭。

    既到南鄭,徐晃沒有急著帶兵入城,而是在城南靠近漢水處紮下營寨。中軍大纛一立,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各都尉、司馬約束部下,不准擅自入城擾民,徐晃治軍有方,南北軍素來講究軍紀,沒有哪一個將校士卒敢以身試法。所以南鄭城裡的百姓,消息不靈通的,一時間竟還有不知道城外連營紮寨的。

    紮穩腳跟以後,徐晃立即帶著一千人入城,第一步就是接受官署、府庫,然後派遣趙雲、太史慈等人帶兵象徵性的追擊一下張魯。直待點收無誤之後,方才算是徹底在南鄭落腳,等到第二天下午,斥候傳訊,言裴茂等人所率大軍已在城西不遠處。

    裴茂等人沒想到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蓋順、沮雋等人盡皆扼腕,倒是裴茂豁達,在城下拉著徐晃的胳膊,笑著說道:“儻駱道艱險殊絕,公明能履險而至,立此大功,可見不凡!”

    “都是國家廟算深遠,料敵於指掌之間,我等不過循計蹈步而已。”徐晃態度不卑不亢,很有覺悟的說道。

    裴茂哈哈大笑,一邊笑,一邊看向荀攸,右手指了指徐晃,一切盡在不言中。

    荀攸在一旁也是淺笑不語,作為參與謀劃南征路線的兩人,彼此心知肚明。這次南征,看似是裴茂這方聲勢浩大,擔當主力,其實只不過是吸引張魯主力,為徐晃這邊減輕壓力的。

    看看人員配置就知道,被皇帝親口讚譽為‘上將軍’的徐晃就不說了,太史慈、孟達都是殿前羽林郎,整日與皇帝形影不離,恩信深重。皇帝明顯是將破敵的希望寄託在了由徐晃、法正、太史慈這些心腹親信組成的偏師上,雖說給這支偏師的軍令表面上只是佔據成固、形成威懾,其實在佔據成固之後的下一步動向,不需明說,徐晃等人自會領悟。

    裴茂與荀攸進了城,聽徐晃說彼等是如何在山中急行軍、在雷雨夜中突襲成固的過程後,裴茂唏噓不已,捋鬚道:“若是這雨在山中早早的落了,步兵營豈能如此神速?觀彼成固守軍驚呼為‘鬼兵’,到是與野麋闖營有合契之妙啊。”

    荀攸笑了笑,沒有接話,反而問道:“法監軍呢?”

    他環顧一週,這個軍事會議,蓋順、沮雋等校尉以上的人都來了,作為監軍謁者的法正沒理由不到。

    裴茂也注意到了這個事,心覺有異,拿眼看著徐晃。

    徐晃尷尬的一笑,很慚愧的說道:“監軍謁者在行軍路上感染風寒,身體不適,如今正在成固縣調養。”

    座中皆是一驚,原秘書丞、現南鄭令朱皓連聲問道:“好端端的,如何會染上風寒?法孝直如今可無大礙?”

    作為同出秘書監的朱皓,在座很少有人比他還清楚法正對於皇帝的重要性,如果這個被皇帝看中的少年英才一出師就折損在漢中,且不說將為皇帝帶來何等的打擊,就對社稷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已尋多位醫者診治過了,尚無性命之虞,多休養幾天就好。”徐晃見眾人都是緊張的神情,自己的語氣也不由帶上一絲嚴肅。

    “法孝直乃是不可多得的俊才,又為國家所重,斷不能有失,成固是誰留在那裡?務必讓他多費心思照顧。”裴茂吩咐了幾句後,便開始佈置了接下來的軍事佈置:“如今漢中以東,有張魯部將楊昂勒精兵數千,駐守黃金戍、又有上庸豪強申氏聚眾數千家,久未見降表。合該遣調將兵,赴黃金戍、西城、上庸等地宣喻王命。”

    裴茂正說著,忽的環顧四周,慢慢悠悠的說道:“那位願領兵前往?”

    座中的蓋順、沮雋、徐晃等人皆低著頭悶不做聲,他們心裡都清楚,此時帶兵跑到上庸去,必然會坐失隨軍南下益州的大功,這種因小失大的事情,沒有人樂意去做。

    沉默片刻,還是徐晃說道:“如若明公不嫌,末將麾下軍司馬太史慈勇略足備,可獨領一軍,擔負大任。”

    在這裡,徐晃其實還是抱有私心了的,不然也不會舉薦太史慈去上庸撿芝麻,而留下趙雲。

    裴茂對這個千里護送孔融、鄭玄來朝的義士有些印象,笑著點頭,說道:“著即撥他二千精兵,順江而下,東方之事,盡委其人。”

    蓋順心裡頓時一鬆,正準備打起精神接受裴茂關於進軍白水關的軍令時,卻聽裴茂笑說道:“我等南征,實為討伐米賊張魯割據漢中、殺官害民之罪。如今張魯逃亡巴中,再往南,則是益州牧劉公治下,多年隔絕,不知彼等音訊。於情於理,都該知會一聲,不論是勸其率眾剿賊、或是與我等共同進軍,都是於國有利。”

    “嗯?”蓋順不由驚詫一聲,與他一樣,沮雋也沒有預料到這個結局。朝廷興起大軍,明面上的數字就有十萬人,絕不僅僅是為了征討張魯,連帶著是要拿下整個益州的。怎麼到了這個關頭,裴茂突然說朝廷沒有討伐劉焉的意思?

    難道收復益州,不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麼?

    “明公!”蓋順不得不表示反對了,若真按裴茂這麼說的話,那他們此行的戰爭目標已經達到了,可以準備班師回朝了,這樣一來,還不如在開始毛遂自薦、東去上庸呢:“益州牧治地連年,久不遣使來朝,縱然是有米賊攔道之故,其心也必異。不然,但凡有一次朝覲天子之心,如何不能東走荊州、繞道南陽入朝?可見此人非是心向天子,而當是與米賊互通圖謀,明公要請其出兵助剿,末將以為不可。”

    “末將附議。”沮雋緊跟著說道:“益州牧心懷異志,不可輕信,兵法有雲‘兵之情主速’,若是遲緩軍心,遷延日月,恐有妨大事!何況朝廷興兵十萬,若是只討得漢中而還,豈非令天下人笑,以為朝廷用兵甚慎,‘割雞’尚用‘牛刀’?”

    “公明,你也是如此想的?”裴茂笑眯眯的看著眾人急躁的樣子,知道他們心裡都很不情願,但蜀中的裴俊尚未有消息傳來,眼下確實不是進兵的時候。若是裴俊在書中把事辦成了,那麼益州可不戰而下,若是沒有辦成,再從容進軍不遲。

    徐晃謹慎的說道:“無論如何,末將以為,都該先移師白水關,遣使入蜀,曉諭朝廷南征之意。隨後觀蜀中動靜,再做打算。”

    “這是老成之言。”裴茂通過這麼一番動作,很直觀的考察到了三人的性格、心性以及智略,孰優孰劣,一目瞭然。再看看靜坐不言的荀攸,裴茂沖其點了點頭,胸有成竹的說道:“只待漢中的消息傳到蜀中,用不了多久,蜀地必有大亂,屆時不戰而降,尚未可知。若能使蜀地少些刀兵戰禍,豈非我大漢之福?”

    徐晃目光一閃,他早前從李伏等漢中豪強的口中知道些關於益州的辛秘,如今聯繫起來,這蜀地大亂,多半是出在益州牧劉焉的病情上。他心裡有了底,也不再著急,反正只要蜀地動盪,即便是獻土歸降,也少不得由他們帶兵四處戡平宵小起事,戰功依然會有。

    至於沮雋則是信服軍令,既然裴茂信誓旦旦的認定蜀地將會生亂,那他縱然心存疑慮,也無需再多做質疑。

    唯有蓋順,仍有些不信的問道:“此前未有預兆,末將不知,蜀地如何會生亂?”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

    “自開元以後,山南西道嘗治此,用以北援關中,南通蜀口。”————————【讀史方輿紀要】

    打發眾將下去了之後,裴茂坐在榻上,沒來由的嘆了口氣。

    荀攸料想對方是擔心兒子裴俊在蜀地的安危,哪怕有長輩在旁幫襯,但對方畢竟才十五六歲,就讓他主持這種大事,也算是難為他了。於是,荀攸開口說道:“貴府家傳敦義之風,令郎君雖遠在蜀地,縱事不成,但憑才智,足堪保全其身。”

    “願是如此吧。”裴茂順著他的話往下說道:“既有王命在身,便當奮力為之,何能心存畏縮,顧己保全?此無狀子若是不肖,辜負王命,縱然保下命來,我也不放過他。”

    裴茂治家嚴謹,膝下裴潛、裴俊、裴徽等幾個兒子在他的管束下都很懂事明理,有人曾說他裴氏幾代遺澤厚積,終究要在他這一代開始發揚光大。

    荀攸略為動容,好生說道:“裴公無需多慮!令郎君身邊既有其姊夫,老成幹練、又有平準監從旁佈置。等事起之時,來敬達那邊也會主動傾靠過來,兩相合力,不愁不得功成。我等這幾日,只需要靜待消息便是。”

    裴茂舒展了幾分眉頭,輕聲問道:“那張魯呢?五斗米道在巴中廣有信眾,彼等南逃至此,猶如虎歸山林。縱然有來敏、還有吾兒等人從中綢繆,事後怕也是免不了一場惡戰。”

    “張魯乃從容而退,非是倉皇而逃。”荀攸不以為然,搖頭說道:“若彼等真有頑抗之心,又何必將所積資財糧草等物留於府庫?既不焚燬、也不帶走,任其壯大我軍,可見彼等心裡尚存一絲苟且僥倖之心,說不準,還會因勢而降。”

    裴茂靜靜地思索了好一會,最終是同意了荀攸的觀點,點頭說道:“果是如此,那此行南征可就真是如有天助了。”

    隨後二人商議,打算留下南鄭令朱皓,代行漢中太守職權,臨時主持漢中民政、至於漢中的軍事,則是留給了駐守成固的孟達以及東去上庸的太史慈。至於剩下的眾將,則是稍作整頓,以步兵校尉徐晃為前鋒,帶起精兵兩萬,以及義從、郡兵、民夫等七萬餘人,共十萬大軍,趕赴白水關。

    白水關是益州與漢中之間的重要關隘,張魯是輕車簡從,故能選擇不走白水關、直接翻山越嶺逃往巴中。而裴茂這數萬人卻是不行,依然要走大路到白水關,以期對益州形成威懾。

    當大軍緊趕慢趕的來到白水關下時,東邊的太史慈傳來捷報,言黃金戍的守將楊昂率眾投降,上庸、西城等地豪強申氏也派部曲參戰、表示歸附。於是裴茂傳令太史慈領兵駐守上庸,以進窺房陵、及其背後的荊州。直到漢中徹底安定以後,裴茂這才提筆又寫了封奏疏,捷報張魯南逃、漢中等地已指麾而降。

    其中又著意詳述了徐晃等人出駱谷之後、親冒矢石的破敵之功;並提請皇帝予以激賞,以及早日簡拔太守、縣令等長官南下赴任。這道奏疏寫的很真實,既沒有過度誇大徐晃的戰功,保證了蓋順、沮雋等人在作戰時的功績,又做到了將徐晃這支偏師的戰績當成一個足可誇耀的亮點。

    皇帝接連兩天,依次收到攻克陽平、降服漢中的捷報,這讓他胸中的積鬱一掃而空,就連聲音都輕快了不少:“漢中既平,米賊潛逃,如今就只需等進一步的捷報了。”

    雖然皇帝的表情沒什麼變化,但善於察言觀色的司空趙溫還是聽出了皇帝話語裡的高興,他說道:“大軍南征以來,屢立戰功,陛下如何酬庸有功之臣,還請賜示臣下,以便準備。”

    “將士跋涉艱難,奮勇效命,自然要多給恩賞。”皇帝點了點頭,說道:“如今且先把功記著,等益州戡平以後,再做封賞,如何?”

    趙溫自無不可,連聲應道:“唯,當年舞陰侯岑公征蜀,連戰江關、廣漢等地,光武皇帝也先是屢下恩詔嘉之,只待功成之後,再做封賞。如今正可援引成例,先降恩詔於裴茂,以激勵三軍將士。”

    在一旁的太尉董承有些眼紅,若皇帝肯讓他領兵出戰就好了,可皇帝偏就明裡暗裡的防著他,不僅抽調、裁併了他的部曲,更是絲毫不給他領兵外出的機會。幸而除此之外皇帝依然對他頗為倚重,讓他作為朝堂上的一足,制衡關東與關西的勢力,不然董承倒真要懷疑皇帝要對他‘走狗烹’了

    如今裴茂眼見是要立下大功的,他既然攔不住,將他故意拖著也是好的,於是悶著聲音說道:“伐蜀之役,漢中不過一次前鋒,何況賊首張魯未得,終究不是克竟全功,朝廷此刻給予嘉賞,確實還早了些。”

    他還想說沒準接下來在白水關、劍閣等險隘還要吃幾次虧呢,當初岑彭伐蜀,不還是打了好幾場苦戰麼?只不過這話太過晦氣,不能在皇帝面前亂講。

    “是這個道理。”皇帝應了一聲,權做是同意了,復又說道:“漢中太守蘇固身死賊手,朝廷理當旌烈……我記得他是扶風人?”

    “唯,此人正是扶風武功人,中平年間以議郎轉任漢中太守。”司徒馬日磾久在中樞,熟悉人事,又是扶風本地人,頭一個答道:“除此之外,其門下掾陳調、主簿趙嵩等人,為主而死,可堪壯烈,也應一併嘉賞。”

    “此二人若有後嗣,適齡者可使公府辟舉,若是幼子,則入太學。”皇帝不熟悉這兩個名字,只是隨口說道,他此刻的注意力全放在蘇固身上,若蘇固出身扶風蘇氏,那他應該與太學裡就讀的蘇則有些關係才是。只可惜他早先已定好了太學學制,現在還不是放蘇則做官的時候,不然還真能借此提拔於他。

    待回過神來,皇帝見眾人都是靜默不語,方恍然笑道:“漢中郡位置險要,前有公孫述稱帝蜀中、後有張魯據險自守,皆是朝廷無以及時掌控、使得其地落入他人之手的緣故。如今漢中重歸朝廷治下,自當以往鑑來,有所防範才是。”

    “可選拔忠直能幹的良吏,任職漢中。”馬日磾已經打算薦舉人選了。

    趙溫這些天跟在皇帝身邊,隱隱明白對方的意思,說道:“除了選拔良吏任職以外,臣以為,不如由朝廷直屬,比照三輔、河東等郡,歸於司隸校尉屬下。如此,便不當至於任何疆臣之手,蜀中可保無虞,則關中自然太平。”

    “我正是有此意。”皇帝笑說道:“即日起,漢中歸屬司隸校尉,不再交由益州,以王朗為太守、太史慈為上庸都尉。”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磐石之宗也。”————————【史記·孝文本紀】

    古來劃分行政區域,講究的是‘山川形便’四個字,很少不是依大河、山脈走向而劃分州郡縣界的,例如益州與司隸之間的秦嶺,並州與冀州之間的太行山。這樣劃分的緣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被山川分隔的兩個地域之間有著經濟、文化、氣候土壤上的差別,各個區域之間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式,所以據此劃分會使得官員治理更為便捷。

    至於漢中本屬於巴蜀,民風迥然於關中,皇帝站在軍事、政治的角度,為了消除益州所憑恃的山川之險,打破今後再有野心家敢在益州實行割據的地理基礎,防止分裂,所以才將漢中納入司隸校尉部,也就是歸於朝廷直轄。但這從治理、經濟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憑空給司隸增加了治理難度,並不是件好事。

    “漢中從來便為益州所有,一旦隸秦,則蜀之險盡失。雖為杜漸防萌,但恐也有違《禹貢》分州之意啊。”馬日磾一方面也是覺得漢中隔著秦嶺,難與三輔之地交通往來,不便治理;另一方面則是出於畛域之別,不太樂意接受,故而說道。

    “《禹貢》劃天下為九州,那是上古之人對當世天下所做的劃分,後世之人,就不能因時而變了?若如此,孝武皇帝何故設十三州刺史?”皇帝不以為然的笑了笑,漢中最開始的確是蜀國的,後來為秦國所奪,又與楚國相爭數十載,所以混雜了荊楚、巴蜀以及關中之地的文化,不單是蜀地。再說了,就算是把漢中還給益州,他的治理成本就會降低了麼?

    見大事已定,眾人只得說道:“臣等謹諾。”

    皇帝這時忍不住往外看去,近處的屋簷與遠處的門牆之間隔著一片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陽光高照,本是暮春濕潤的時節,卻熱的像是盛夏。看到這裡,他臉上的笑容不由散了幾分,低下頭隨手擺弄了下桌案上的捷報,輕聲說道:“克平漢中,到算是今年頭一件喜訊了。”

    自從進入四月以來,關中各地郡縣便再也不曾報過雨水的消息,旱災的到來雖早已是意料之中,朝廷上下也為此做了許多如溝渠、糧儲等應對工作,但當它真的到來之際,眾人仍是不免有些心焦。畢竟天威難測,人力渺小,所以南征的勝訊,在眾人看來,無疑是件可以振奮人心的好事。

    太尉董承忽然對一旁的親信、尚書僕射吳碩打了眼色,吳碩立時會意,說道:“臣聽聞漢中富庶,其府庫寶貨、糧草堆積如山,皆為米賊張魯多年經營。如今司隸校尉已兵指白水,朝廷再往其軍運送糧草,路線綿長,翻山越嶺,恐會愈加艱難,況乎近月以來,關中旱情初現……故而,以臣下愚見——”

    他故意賣了個關子,皇帝知道他藏著的是什麼意思,點頭說道:“嗯,你說下去。”

    吳碩一時捉摸不清皇帝的心思,只得伏身在地,加重了語氣說道:“索性不如使司隸校尉就食當地,一應所需,皆從漢中府庫支取,既可保證糧草不斷,也可為朝廷節省倉儲穀粟,以備旱情。”

    皇帝聽了,一時沒有說話,低頭思忖半晌,忽的轉臉問向侍中、平尚書事楊琦:“楊公以為呢?”

    楊琦盯看了吳碩一眼,在座的都是人精,也知道吳碩打的什麼主意,漢中府庫在徐晃入城之後就被封藏了,裴茂為了避嫌,也派人嚴加看守,就怕有在裡頭動手腳。故而在奏疏中甚至還請朝廷派人南下準備接收與清點,如今將這筆錢糧一股拋給裴茂自行處置,即便裴茂本人清正廉明,也難保底下人不會動壞心思,這終究會是個隱患。

    而皇帝特意問楊琦的意見,是想看看楊琦對裴茂的態度,一語道破,會打亂董承的心思,引得對方不滿;不說話,又對不起自己秉正處事的心,而且,趙溫還在一邊等著接口呢。

    楊琦小心的繞過了這個坑,委婉言道:“用漢中府庫以資前軍,固然可為,但也應謹防宵小肆意調度,從中取利。不如由朝廷調派一員能吏,前往漢中督糧。”

    馬日磾搶白道:“前次武都太守韋端,調集百姓,督護糧道,頗為得力。其人雖未有殺敵之功,卻有運籌策算之績,與其另托他人,不如繼續使其督辦糧草來得方便。”

    京兆人韋端當初仕為黃門侍郎,還是馬日磾舉薦給皇帝的,在他當時看來,這本是一顆閒棋,是他在當時與皇帝達成政治互信的一場簡單的交易而已。畢竟韋端的聲名不出州郡,祖上的家世也早已落魄,幾乎從未進入過朝堂中心,所以馬日磾便疏於籠絡,對待彼等的態度,也就沒有像對侍中馬宇、勸農令第五巡等人那般親近與認真。

    誰知就是這麼個被他忽視、被打上了關西烙印的人物,居然被皇帝所看重,通過親近韋端的兩個兒子韋康、韋誕,間接的讓韋端改變了立場,跳到了皇帝的陣營。韋氏今後前途遠大,已是可以目見,儼然不需要再靠著扶風馬氏的蔭蔽。只不過念在不可割捨的同鄉之誼,沒有徹底與馬日磾斷了往來罷了,此番馬日磾打算吸取教訓,好生鞏固與韋端、金尚等人的關係,對這些關西士人,即便是遊走在權力場的邊緣,他也得用心維繫。

    關西士人雖仍憑藉著主場優勢,在朝堂上佔據強勢,但在外人看來,在士孫瑞被罷官以後,關西就已經開始顯出頹勢了。馬日磾此次趁著最終錄功封賞之前,示好韋端,就是為了試圖振作。

    “武都面臨的形勢不比益州要簡易多少,韋端一面要看護陳倉糧道、撫慰郡民,一面還要與刺史鐘繇盯著隴西諸羌的動向,責任重大,再讓他入漢中監糧,那武都怎麼辦?”皇帝搖了搖頭,直接否決說道:“不妥當。”

    “陛下睿鑑,臣也以為然。”尚書令楊瓚聞聲附和說道:“武都郡北接隴西、漢陽,西接白馬、參狼等羌,位置緊要,不僅能干系到南征軍務、還干係雍涼局勢,豈能再委他職於韋端,使其分心旁務?”

    皇帝近期正打算子啊涼州給韓遂找些事做,故而在這種時候,斷然不會讓韋端再分出精力用在南征上:“不都說王朗此人高才博雅,恭儉節約麼?如今既已詔拜他為漢中太守,那就讓他趕赴漢中後,先點清府庫錢谷財貨,再與南鄭令朱皓一同量入為出,負責南征軍需。”

    見事情的走向有些不在意料之中,吳碩憂心的看向董承,只見董承面沉如水,朗聲答道:“唯,既如此,漢中府庫之糧,足以資軍數月。以南征諸將之能,這數月間大可為朝廷克復益州。故而,臣斗膽請詔,這一批將發的糧草,不如擱置不發,以待旱情賑濟之用。再另遣快騎宣詔於漢中,許司隸校尉自行取用府庫錢糧。”
Babcorn 發表於 2019-4-27 07:00
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皇帝沉吟了會,忽的問向趙溫:“上一批糧草是何時撥給?”

    南征的糧草供應在地方上是由韋端、射堅等人負責,在中央則是以司空趙溫主持全局,他立即答說:“稟陛下,上一批糧草還是十五天前撥給的,自那以後,司隸校尉等軍所需,皆仰賴武都太守韋端徵集地方麥粟、以及從武都氐王竇茂等賊營寨俘獲的大批錢谷。如今算來,糧草雖所剩不多,但大抵能再濟用一些時日。”

    董承半是提醒著說道:“君上,既然漢中之糧可用,朝廷也不必再耗十數萬的麥粟供應前方。與其將這些糧草在轉運途中憑白耗散,倒還不如留待他用,今年旱情已成,若不多備些救濟的糧草,恐怕……朝廷近年辛苦,會潰於一旦。”

    漢中的府庫未有經過劫掠與兵燹,倉儲錢谷都得以保全,裴茂在奏疏裡僅是粗略的估計就有三四十萬石,差不多夠十萬大軍用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之內,難道還拿不下一個益州?

    董承之所以這麼說,恐怕是想著宣詔派的是一路疾行的快騎、而新官上任,負責調度糧草的太守王朗緊趕慢趕也比不上輕騎加急的速度。

    這等若是裴茂可以在王朗到來之前開府取用錢糧,在這段無人監管的時間內,只要稍有疏忽,就會為人抓住把柄,事後論起功來,也會因此而打個折扣。

    明裡暗裡,董承都是在算計裴茂,但他偏就用的一個取巧的法子,沒有影響、危害到全局的利益,理由也很光明正大。對於裴茂來說,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對個人品性與能力的考驗,事後吃了虧,也不能說全怪別人。

    皇帝認真想了想,覺得即便是要考驗裴茂等前方將官的品性,也得做好萬全的應對準備。何況,此時相比起來,既然漢中不缺糧草,那這批將要發放的軍需大可在別的地方物盡其用,這也是符合優化配置的觀點。

    於是他點頭說道:“便依此議。不過,此次旱情,不僅涉及關中諸郡,並州、雍州等地近來傳報也有少雨、不雨等氣候。是故,各地都要有充足的儲備以應對旱災。如今武都郡為了應付南征軍事,驅役民力,疏於農桑,今歲旱情必然受災嚴重。這批糧草雖然不再供給裴茂,但還是依原有的計畫,取十萬石麥粟,自長安發往漢陽待用。”

    董承求得就是這個,南征是朝廷頭一等的大事,份量不比旱情要輕多少,他沒有必要、也不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暗中派人去漢中做什麼手腳,這樣只會得不償失。所以他只能寄託於漢中郡看守倉庫的掾吏手腳並不乾淨,裴茂軍中督軍糧的人不儘是正人君子。

    接著,他轉頭看向作為末尾、官爵最輕的尚書僕射吳碩,說道:“愣著做什麼,去擬詔。”

    吳碩連忙應了幾聲,後知後覺的站起來,走到一邊的小案旁拿起筆將剛才議論的事草就了幾分詔書,然後將其雙手奉上。

    雖然吳碩的品性為人所不齒,但他在尚書檯多年,熟悉各類文事,對這種詔書辭令最是駕輕就熟,該避諱的、該簡述的,他都做得十分妥帖。

    這一點,就連皇帝見了,也挑不出毛病來,他將詔書看了一眼,確認無誤後,便用彤管筆在草詔的首部勾了一圈,再遞還給了仍在一旁侍立的吳碩,說道:“再添一句,就說這十萬石糧,不是讓他們拿到了就直接用的,而是要先存放著,隨時應急。”

    “臣謹諾。”吳碩點頭接過詔書,這詔書此時僅僅只算是草擬,只有等皇帝圈紅了,才能將其謄抄、潤色,再蓋印形成正式的詔書,發放該處。

    漢陽郡南邊緊挨著武都郡,其北部又是安定郡,大軍駐紮,人口繁盛,可謂是雍州的核心郡縣。將十萬石麥粟運往漢陽郡,可以做多種用途,一面能隨時接應上漢中的軍需,一面能賑濟因雍涼旱情而受災的百姓,此外,還能就近為雍涼的羌事做好預備。

    涼州刺史韓遂在朝廷的幾次催促下,還是在金城郡磨磨蹭蹭,一下推說錢糧徵調不及,一下又說遠近羌人不附,總之就是不肯出兵。非得等到這次裴茂攻下陽平關,見漢中局勢再無反覆的餘地了,他這才算是下定決心,帶著兩三萬人去圍攻位於枹罕、自稱河首平漢王的宋建。臨行前,還派使者來長安請求撥給軍需錢谷。

    韓遂不比馬騰,馬騰至少還有個扶風馬氏的身份,又有馬日磾作保,皇帝還可以姑且信之任之。而韓遂一介涼州士人,很早以前就具備相當強的獨立性,為人趨炎附勢,對漢室沒有多少忠誠。像這種無法直接掌控的一方諸侯,朝廷不但不會給他撥給糧草,反倒還會防備他的任何動向。

    這一點,在承明殿的幾個大臣們來看,幾乎已是一個共識了。

    “涼州刺史韓遂幾次藉口違詔,不僅推諉不前,還擁兵兩萬餘駐守榆中,這分明是想觀望我軍南征局勢,藉機行事。”韓遂的這個動作瞞不住旁人,趙溫直截了當的說道:“臣以為,韓遂的心思就放在南征一事上。若是南征受挫,彼等恐會再次鼓動羌氐作亂,以此進據雍涼;若是南征事遂,彼等轉向隴西,奉詔討伐宋建,為時也不算晚。”

    榆中是金城郡最東邊的一個縣城,西南就是宋建所在的隴西郡,東南就是雍州刺史鐘繇、以及安集將軍張濟等人所在的漢陽郡。若是韓遂要從金城出兵枹罕,完全不必借道榆中,而他卻藉口稱要在此等待羌人義從,等大軍集合了乃敢發兵枹罕。

    “如此行徑,實在首鼠兩端,非人臣所為。”董承忽然說道:“此戰即便討平宋建,那也是彼等譎詐無情,不足以稱之為忠於朝廷。”

    隴西宋建雖然勢力微弱,當初卻是孝靈皇帝年間、涼州羌亂的主謀之一,在河西羌氐之中有極高的威望,朝廷這次詔令韓遂攻滅這個昔日一同反叛的同謀、前輩,一是假道伐虢,為南征漢中而虛張聲勢、轉移外界的注意力,二是給了韓遂一個正式洗白上岸、向朝廷表明忠心的投名狀。

    趙溫眉頭一皺,與馬日磾、楊琦等人相視一眼,皆是會意,一眾默契的不接董承的話茬,反而說道:“無論韓遂心思如何,一旦宋建敗亡,雍涼之間必有動盪。如今正多事之秋,安集將軍張濟理應約束部眾,嚴守邊境,不得擅啟戰端。”

    羌氐對戰禍最為敏感,宋建死後,必然人心惶惶,這就不得不讓臨近的幾個歸附於朝廷、位置關鍵的郡縣長官,如武都太守韋端、漢陽太守射堅、安定太守郭貢等人嚴加戒備。

    作為防羌的前線部隊、同時也是南征的後備部隊,安集將軍張濟與護羌校尉楊儒共一萬五千人,在漢中已定,益州短期內再無波瀾的情況下,也開始要將視線轉向雍涼等地。

    “韓遂若是奉上宋建首級,為朝廷剷除此等叛逆,哪怕他心思叵測,今時今地,朝廷也該嘉賞籠絡。”皇帝對董承躍躍欲試的神情置若罔聞,輕聲說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