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唐之激情神槍 作者:星星草 (已完成)

 
炎雞 2019-5-21 13:39:1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16 67922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06

第240章 大破金龍攪尾陣(3)

    楊勇讓桑木達負責訓練的這支鐵甲騎兵戰隊,由於人和馬全都身披重甲,連臉都被面具護住,只留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吧,可以說是真正的刀槍不入。

    因此,這種部隊進攻時,是排著整齊的隊伍無可畏懼地向前進推進,講究的是整體進退,像一駕巨型戰車,橫衝直撞,而鐵甲騎士則可以用弓箭或長矛攻擊敵人,無堅不摧,戰鬥力非常強。

    但今天這支勇猛無敵的隊伍也算遇到了剋星,楊林為了對付這支人馬處心積慮,終於想出了一招,他訓練了一支“火箭部隊。”,如今派了用場。

    當這無數隻“火蛇。”佈滿天空,向這些鐵甲騎士飛舞過來時,鐵甲騎士大吃一驚,刀砍、斧剁、弓箭,他們都不怕,但“火。”這玩意兒太人了,都不知如何應對。

    儘管火箭射到人和馬的甲衣紛紛落地,但箭的火拼未熄滅,而是熊熊燃燒,有不少火箭引燃了地下的草木,一時間火苗和濃煙夾裹在一起,山谷成了一片火和煙的世界。鐵甲騎兵戰隊負責指揮的鼓樂手也傻眼了,嗆得直咳嗽。

    最糟糕的是這些鐵甲戰馬,一看全是“火蛇。”向它們飛來,這些畜牲思維簡單,根本沒見過這種陣勢,再加地著火燒到了馬蹄,戰馬長鳴一聲,全都受驚了,有的在隊伍橫衝直撞,有的亂踢亂咬。

    這下馬的鐵甲騎士可坐不穩了,被掀翻在地的,相互衝撞的,被踩壓而死的,不計其數,現場一片混亂。

    主將屈突蓋一看不好,趕緊命令隊伍後撤,可是任憑他喉嚨喊啞也沒人聽他的,指揮不靈,場面完全失控。

    隋軍主將鄭天順和丁耀祖一看,大喜過望,還是我們王爺有辦法,對付鐵甲騎兵戰隊,得動用這支火箭部隊,早該調過來。高興之餘,他們讓這支火箭部隊後退,讓五萬人馬發起猛攻。結果只一個衝鋒,便把義軍的一萬人馬沖得七零八落,紛紛潰逃。

    屈突蓋一看,今天是戰死也不能讓隋軍的增援部隊從這裡過去,否則王爺和大哥他們危險了。想到這裡,他揮舞著冰釘狼牙棒,帶著一百多名親兵衛隊拼命阻擊,狼牙棒起落之處,隋軍隋將紛紛落馬,也不知殺死多少敵人,只見他的狼牙棒失去了本色,變成了,而他連人帶馬全是血污,鬍子也被燒焦了,臉煙薰火燎的,跟從灶坑裡鑽出來差不多。

    但是這支隋軍太多了,屈突蓋殺著殺著,身邊的將士越來越少,最後還剩下十幾個人了。更重要的是,此時,他已身兩箭,大腿,後背,插著長長的箭杆,但儘管如此,他一步沒退,反而咬著牙驅馬掄棒往前衝殺。

    隋軍隋將看他如此勇猛,都被他的氣勢所鎮住,紛紛後退,不敢前。

    這時,大將鄭天順和丁耀祖殺到,二將沖過去雙戰屈突蓋,隋兵又衝殺過來,很快屈突蓋身邊的將士只剩下五人,其餘的全都陣亡,五六個人被無數的隋軍困在當。

    正在這時,谷口外面響起了驚天動地的呐喊聲,楊勇一馬當先沖了過來,左有小將裴行儼,右有李婉兒,三將帶著三萬人馬如下山的猛虎殺入隋軍的隊伍之。

    這一下隋軍被殺得大敗,鄭天順想再動用的他的“火箭部隊。”也來不及了,再說他們的弓箭也用得差不多了,得不到補充,因此那一萬名“火箭部隊。”基本喪失了戰力。

    楊勇抖動大槍,下翻飛,所過之處無一合之將,殺到性起處,楊勇一槍桿狂掃下去,數名隋軍將士連人帶馬都被掃飛了。

    楊勇左側的裴行儼舞動雙錘,隋軍隋將被殺得器械亂飛,不少兵將被拍成了肉餅。右邊的李婉兒,一支大槍也呼呼生風,隋軍根本抵擋不住。因此,這場混戰不肖半個時辰,鄭天順和丁耀祖的六萬人馬扔下一萬多具屍體,望風而逃。義軍隨後掩殺,緊追不捨。

    屈突蓋和僅存的五名義軍將士得救了,楊勇一看這六名將士全都掛彩了,特別是屈突蓋身兩箭,還在奮力殺敵。楊勇深受感動,正是這些將士浴血奮戰,為自己攻取函谷關贏得了時機。

    屈突蓋看到楊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剛想說話,但精神一放鬆,腦子一暈,從馬裁了下來。楊勇大驚,滾下戰馬將屈突蓋抱在懷裡連聲呼喚,但由於失血過多,屈突蓋人事不醒。

    楊勇趕緊命軍醫官進行搶救,並讓留下一名千夫長帶五百人馬在這裡負責保護,並要求他們務必把屈突蓋等幾名傷勢過重的將士平安護送到函谷關休養。

    這時玉鏡公主帶著一萬鐵甲騎兵戰隊也趕到了,楊勇帶著四萬大軍順著山谷往裡殺來。

    金龍攪尾陣內,義軍三路大軍傷亡過半,右路軍包括主將桑木達在內,全軍覆沒。剩下杜義和李靖、裴仁基等兩路義軍被隋軍分割包圍,死死地困住,三員大將拼命廝殺。目前,儘管楊林先後從陣調出六萬大軍增援函谷關,但大陣內隋軍的數量仍不下十萬,好在吊鬥被砍翻,大陣已亂。但他們知道憑這點力量要殺出重圍已是不可能了,現在唯的一希望是拖延時間,是希望楊勇得下關城揮兵來救。然而,義軍的人數卻在急劇減少。

    這時,靠山王楊林正指揮著人馬重建吊鬥,因為這是大陣的眼睛,沒有它十萬人馬的大陣成了“瞎子。”,他想讓大陣重新恢復活力,經過手下將士的一番努力,新的吊鬥果然又樹起來了。

    楊林看著這高高樹起的吊鬥和麵旗語兵又開始揮舞小旗了,非常高興。

    但他只高興了一半,一名隋軍的千夫長滿臉是血,飛馬來到近前,滾鞍下馬跪倒楊林近前,氣不接下氣地稟報“王爺,大大事不好了函谷關失守吳將軍陣亡。”

    “什麼你待怎講。”靠山王以為自己聽錯了,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臉一下變了。函谷關丟了,等於家沒了,這還了得。

    隋軍的千夫長趕緊又重複了一遍。“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你說,關城究竟是怎麼丟的。”靠山王臉氣鐵青,差點氣暈過去,不由得咆哮了。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07

第241章 大破金龍攪尾陣(4)

    “回王爺,開始時,義軍對關城發起幾次衝鋒,損兵折將都沒攻進來。後來楊勇也不知使用了什麼妖法邪術,變得力大無窮,他縱馬槍挑吊橋,裴行儼錘砸千斤閘,二人也不知哪來那麼大力量,槍錘結合,力破函谷關的三道門,義軍便殺進來了。我們和吳將軍浴血奮戰,最後,吳將軍被楊勇用挑于馬下,小人僥倖逃得一命,抄山林小道向王爺請罪。”千夫長一邊擦臉的血污,一邊道。

    楊林和眾將一聽,根本不相信這名千夫長的話,槍挑吊橋,錘砸千斤閘,力破三道城門這怎麼可能。

    楊林眼珠一轉,喝道:“無用的東西,分明是在為兵敗開拓罪責,敢在這裡妖言惑眾,欺瞞本王,擾亂軍心,這還了得。”楊林怒不可遏,撥劍要斬殺這名千夫長。

    千夫長大叫冤枉,連聲求饒。這時又跑過來幾個受傷的兵將,全是從函谷關敗逃回來的,他們眾口一詞,跟這名千夫長說得一般無二。楊林等眾將不得不信,全都無語。

    這名千夫長被釋放回來,在閻王爺那轉了一圈又回來了,連驚嚇帶委屈,千夫長都哭了,但還得跪倒謝恩。

    楊林再次質問他們“本王問你們,算賊人能破城而入,老夫派去的六萬援兵呢鄭天順和丁耀祖他們呢關城有兩萬精兵,老夫又給你們派出六萬,包括一萬火箭部隊,加在一起共八萬人馬,楊勇的義軍充其量也不過這個數,你們怎麼這麼快丟了關城這仗是怎麼打的。”

    千夫長摸了一把鼻涕和眼淚,和另幾個逃回的同夥一塊往叩頭“王爺容秉,關城內自始至終兩萬人馬。到目前為止,我們根本沒見到鄭將軍和丁將軍的一兵一卒。”

    “啊!這。”楊林和眾將聽了驚詫不已,面面相覷,剛要派人到谷口打探,鄭天順和丁耀祖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來了,二人盔歪甲斜,丁耀祖胳膊還挨了一刀,血染征袍。

    二人狼狽地滾鞍下馬,跪倒在楊林面前請罪,說明兵敗經過並告訴靠山王,楊勇的大軍已經追殺過來了。

    楊林聽完氣得眼前發黑,身子一晃差點從馬掉下來,多虧身邊的將士眼疾手快,把他扶住了“王爺小心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您要保重虎體呀。”

    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這句話說得不錯,但是現在的靠山王是只敗不勝,自從跟楊勇的義軍交戰以來,屢戰屢敗,損兵折將,沒有一次大獲全勝的,以前叱吒風雲的常勝王爺怎麼能受得了。

    靠山王慢慢睜開眼睛,鐵青著臉問二將“折損了多少兵馬。”

    “回王爺,將近一半回來三萬六千人馬。”二人低垂著頭,面帶慚愧。

    “王爺,這不算什麼,眼下我們還有十幾萬人馬,而且還有金龍攪尾大陣,仍可將反賊一打盡。”眾將怕楊林受不了接二連三的打擊,紛紛勸慰。

    “你們說得對,我們至少還有十二萬人馬,除了被困在大陣的賊人以外,反賊楊勇的人馬應該不會超過六萬,我們還有絕對優勢。傳本王命令,重新調整大陣,把他們全部引入陣,一打盡。”靠山王聲音低沉,竟然沒有發火,這一反常的表現令眾將憂心忡忡。

    “王爺英明,據我們偵察,反賊楊勇的兵馬不過五萬,以我們的實力,一定可能一舉全殲賊軍。”鄭天順和丁耀祖施禮道。

    這時楊勇的兵馬殺到了大陣近前,楊林剛剛提起精神,手下將士來報“王爺,由於大陣失去指揮時間較長,吊鬥樹起來也不成了,指揮失靈,場面失控,大陣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除非重新再擺。”

    重新再擺哪來得及呀楊林把雙眼微閉沉聲道:“那集合兵馬,不管它什麼陣不陣了,哪裡有賊軍往哪殺隨我來。”

    “諾。”眾將施禮,前呼後擁緊隨靠山王前後,沖下了高坡。哪知兵馬還沒集好,洛陽的傳旨官到了“報王爺,楊感和李密扯旗造反了,十萬大軍先取了許昌,殺奔洛陽去了。東都僅有五萬守軍,太子殿下詔旨在此,命王爺火速回兵勤王。”

    眾將一聽全傻了,這真是雪加霜。吃驚之余都看幾楊林。靠山王聽完能十多秒鐘沒說話,臉色極不正常,猛然把大嘴一張,哇的一口鮮血噴出來了,身子一歪裁于馬下,人事不醒。

    眾將一片忙亂,趕緊下馬把楊林扶起來,叫來軍醫官,忙活了好半天,楊林才緩過這口氣來,掙脫開眾將,重新跪倒接旨,並命傳旨官宣讀,眾將嘩啦跪倒在楊林身旁一大片。

    傳旨官把詔旨高聲宣一遍,大致意思是說皇爺見字如面,茲有討逆大元帥楊感和李密,原本是奉旨北,配合父皇督糧征伐高句麗。不料途經汝州時,二將以不滿家眷淪陷舊都為藉口,殺了傳旨官王肅,煽動部屬扯旗造反,揮兵取了許昌後,兵鋒直指東都。

    眼下我大隋時逢多事之秋,外患內憂不斷,西邊的突厥和吐谷馬賊聯合興兵殺敗薛家父子,佔領了隴北和隴西。東北的高麗小邦勾結突厥擾我邊境,內部盜賊蜂起,反賊薛家父子、楊勇等此伏彼起。父皇御駕親征遠征高句麗,東都空虛,缺兵少將,恐難敵楊、李二賊手握重兵。繁勞皇爺接詔後,火速揮兵勤王,東宮太子楊昭泣血哀告。

    楊林接過詔旨,看看下面的落款有年月日,並蓋著東宮太子的大紅印戳。楊林確認無誤後,再次往磕頭,用顫顫巍巍的聲音道:“老臣遵旨。”

    楊林站起來,把詔旨遞給心腹愛將丁耀祖,看向大陣正在衝殺的楊勇、李靖等義軍,含悲忍痛低聲吩咐“鄭天順帶兩萬人馬斷後,其餘的收兵撤退,火速回兵東都。”

    “諾。”眾將答應一聲,分頭行動。但楊林分派得挺好,撤退談何容易。

    原來楊勇的四萬人馬殺入大陣,橫衝直撞,無人能擋。李靖、裴仁基和杜義等義軍將士們一看自己的援兵到了,紛紛來了精神,帶著人馬往回衝殺,雙方很快兵合一處,將楊林的大陣沖得七零八落,千瘡百孔。隋軍現在想集合人馬都困難。

    楊林一看大勢已去,也顧不得許多,抖擻精神,和眾將士帶著殘兵敗將向谷口敗退。楊勇和李靖指揮著義軍在後追殺,好不容易敗出谷口二十幾裡地,擺脫楊勇的追兵後,天已近傍晚。楊林收住陣腳,再令手下兵將查點人馬時,楊林不由得頓足捶胸,大呼“天不佑我。”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07

第242章 輕取陝州

    不怪楊林痛心,破陣之前,不算函谷關的兩萬人馬,大陣之總共還有十六萬隋軍,可經過這一仗,眼前算傷號,僅有五萬人馬。一敗再敗,四十萬人馬,沒出半年,只剩下八分之一,靠山王痛如割肉,萬念俱灰。

    但是靠山王一想到東都東陽的安危,一想到太子楊昭等危在旦夕,便把仇恨埋藏在心裡,含悲忍痛,和傳旨官揮師東進,當大兵行致新安,距離東都不足百里之遙時,噩耗傳來,東都城破,太子楊昭被俘。

    接二連三的打擊,楊林聽完再也受不了,一口鮮血再次噴出腔外,舊病復發,裁于馬下,人事不醒。

    鏡頭轉回函谷關西的山谷。靠山王楊林帶著一部分人馬奪路而逃,大陣內的數萬隋軍隋將群龍無首。他們一看,敗局已定,再負隅頑抗,得全軍覆沒。因此紛紛扔了槍械請降。楊勇及時傳令,降者免死,善待俘虜。至此,楊林的金龍攪尾陣徹底告破,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了。

    這樣,李靖和楊勇出兵,先強取了函谷關,裡應外合,又大破了金龍攪尾陣,一天之內連打勝仗,基本是取關破陣一氣呵成,義軍這一役,堪稱經典。

    楊勇命人燃起火把,留下一萬大軍,由杜義負責,連夜清掃戰場,登記並找出義軍陣亡將士的屍體帶回,日後厚葬,然後帶著主力,帶所得的刀矛器械和糧草馬匹等戰利品,押著俘虜回兵函谷關。

    楊勇和李靖顧不得征戰的勞累,當晚連夜看望受傷將士,屈突蓋的傷情已經穩定,和其餘受傷的將士看到王爺和軍師如此體恤部屬,都深受感動。

    第二天,這場大戰役的統計數字報來了,此戰共殲滅隋軍八萬餘人,收編俘虜五萬人,但也付出了慘痛代價,義軍將士傷亡了三萬餘人。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仗大獲得全勝,可喜可賀,因此楊勇厚葬死難將士,並撫恤其家屬之後,傳令論功行賞,特別重賞了裴行儼和屈通蓋等將士,義軍大肆祝賀三天並在關休整人馬。

    喜訊接連傳來,楊感李密造反,取了許昌和洛陽。高興之余,楊勇和李靖一分析,這才知道,楊林急切退兵的原因原來在這裡,他們之所以能那麼順利地大破金龍攪尾陣,楊感和李密起兵反隋,客觀幫了他們的大忙。

    十日之後,義軍休整完畢,這期間又接受陝西各州郡新送來的義軍,加收編的隋軍俘虜,函谷關義軍總人數突破了二十萬,在潼關起兵時的十二萬人馬還多出八萬,也即是從數量看,經過函谷關一役,義軍人數不消反而猛增,這是人氣支持。

    楊勇和李靖大喜,一商議,陝州離這裡僅一百多裡,趁熱打鐵,取下陝州再說。於是讓屈突通引大軍兩萬守住函谷關,讓傷勢大為好轉的屈突蓋在此養傷,然後起大兵十八萬對外號稱二十萬,揮兵向陝州殺來。

    一百多裡的路程,很快到了,楊勇指揮大軍到了陝州把大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陝州刺史劉衡召集眾將商議對策“各位,靠山王的四十萬大軍都阻擋不住反賊楊勇的兵馬,我們城才區區三萬人馬,救援無望,如何拒敵。”

    劉衡話音未落,麾下大將張金龍不服,躬身施禮道:“大人,靠山王兵敗事出有因,反賊不過是撿了個便宜而已。在末將看來,這群反賊不過是烏合之眾,不足為慮。末將不才,願引一支人馬,出城拒敵。”

    劉刺史聞言大喜,令其帶兵一萬,在城下與楊勇的人馬列開陣勢。張金龍令手下將士壓住陣腳,摧馬搖槍沖到兩軍陣前,口吐狂言,指名點姓要楊勇和李靖出戰。二人剛要衝去一個,大將杜義道:“王爺軍師,殺雞焉用牛刀末將不才,讓俺去會他一會,駕。”見二人點頭,杜義拍馬舞刀直取張金龍。

    二將報通名姓後當場動手,馬來馬往十幾回合後,杜義大喝一聲,揮刀將張金龍斬于馬下。

    楊勇哈哈大笑,帶著人馬沖過去,隋軍被殺得大敗,扔下幾千具屍體狼狽退入城,扯起吊橋,免戰高懸。

    城內,劉刺史再次聚將,他像熱鍋的螞蟻在眾人眼前走來晃去,最後攤開兩手道:“眾位同僚,眼下賊人大兵困城,張將軍陣亡,奈何,奈何呀。”

    他手下的官武將不少,都微低著頭默不作聲。議承司馬良見地人答話,仗著膽著拱手施禮道:“大人,恕下官直言,天子無福民遭難。自皇登基以來,內憂外患不斷,愈演愈烈,民怨沸騰。眼下大隋朝如風口之燈,離大限之日不遠矣。楊勇雖然叛逆,但仍是皇室血脈,他才是真乃命天子,若非先帝廢長立幼,這大隋朝的天下是他的。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楊勇完全變了,不僅是驍勇無敵,而且深諳治國之道,宣導“平等、仁愛。”思想,愛民如子,鼓勵農商,義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深得民心,現在義軍所占所之地,一派繁榮影像。大人,各位同僚們,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何不棄暗投明。”

    劉刺史聽了連連點頭,問計其他眾將,眾將都表示願意棄暗投明,劉衡不無擔心道:“司馬大人,我們此投降,萬一楊勇不能相容,豈不是自投羅。”

    司馬良再次施禮道:“大人多慮了,楊勇,英雄也。一貫優待俘虜,歡迎降將,只要我們心誠,此事沒有萬一。”

    劉衡一咬牙當即作出決定,開城投降。

    楊勇和李靖正欲攻城時,突然城門大開,劉刺史帶著麾下武出城跪倒請降。

    楊勇看了看李靖,李靖明白楊勇的意思,問他城是不是有詐,劉刺史是不是真心投降,我們該怎麼辦。

    李靖充他點點頭,並投來詢問的目光。那意思是,王爺應該相信他,我們大兵壓境,劉衡打不過我們,又無援兵,除了投降之外是死路一條,他別無選擇。現在關鍵是,王爺准不准他投降的問題。

    楊勇讀懂了軍師的目光,心大悅,只要敵人真誠投降,我們肯定歡迎,須得給別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呀,團結一切可團結的敵人,才能夠迅速壯大自己,這是偉人們用鮮血和生命換取來的寶貴經驗,自己穿越前都學過。這些人物都是大隋朝的級官員,在那兵荒馬亂的封建年代,做官能混到這種程度,須有一定的才能,並非都是飯桶,若能為我所用,要殺了他們勝強萬倍。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08

第243章 休養生息

    想到此,楊勇滾鞍下馬,將劉刺史雙手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言安慰了幾句,仍然讓其坐鎮陝州,掌管政要,手下的武均有任用,劉衡等人感激涕零,二次跪倒謝恩,紛紛表示要誓死效忠楊勇。

    楊勇滿意地點了點頭,讓他們都起來,然後率大兵進城了。這樣,幾乎是兵不血刃,便取下了陝州。讓李靖負責,對原陝州的三萬隋軍進行改編,變成義軍的戰鬥力。

    楊勇的義軍兵不血刃取下陝州,引起當地轟動,也算給附近的州郡開了個好頭,靈寶、盧縣、陝縣、澠池等,這些郡縣的守官紛紛來投,有的掛印封金棄官而逃。楊勇大喜,把這些地方全都接管過來。短短的數日內,河南的西部的十幾個郡縣都成了楊勇的地盤。

    這一天,楊勇升帳議事,眾將紛紛摩拳擦掌,要求乘機進兵東都,把靠山王和楊感、李密的軍隊全都打垮。要能把東都拿下來,大隋朝也完了,河南也定了,這天下基本屬於我們義軍的了。

    楊勇笑而不答,看向軍師李靖。

    李靖施禮道:“以末將愚見,眼下不可對洛陽用兵。”此言一出,眾將全都驚詫,只有楊勇面色平靜。

    李靖繼續道:“王爺,靠山王雖然兵敗,但虎威尚在。楊感和李密雖然得手,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瘦死的駱駝馬大,昏君御駕親征高句麗一次徵用了三十萬人馬,這說明隋軍勢力依然強大。昏君得知楊李造反的消息,必然回師,到時候和靠山王兩路大軍在洛陽會師,楊感和李密仍屬孤軍奮戰,必敗無疑。但此戰,也必然大大消耗隋軍實力。如此好戲,我們何不來個坐觀鷸蚌相爭,而收漁人之利再說,我軍連年征戰,消耗巨大,百姓苦不堪言,眼下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時機。”

    楊勇一聽,不住點頭,暗道,李靖真不愧是軍事家,對當前的形勢分析得真透徹。自己學過這段歷史,楊感和李密雖然也算是一方梟雄,但受其局限性,二人終究難成大事,這些歷史早有記載。我們又打了這麼長時間仗了,是該讓將士們喘息一下了,百姓們更渴望和平啊。

    想到此,楊勇採納了李靖之計,留下五萬大軍,讓裴仁基父子留下,協助劉衡守住陝州一線,然後帶著十六萬大軍回師大興城。

    臨開拔時,裴家父子和劉衡等武官員出城相送,楊勇拍拍裴行儼的肩膀,對三將道:“我不在時,練兵守城是你們父子二人的職責,治理州城則是劉大人的強項,遇到重大事情,你們三人商議解決,或飛報本王。”

    “遵命。”三人躬身應諾。

    楊勇回師大興城,再路過函谷關時,屈突蓋傷勢痊癒,楊勇又進關看望弟兄二人,兩日後,留下屈突通帶兵兩萬過關,繼續回兵。

    路過潼關時,公冶長率眾出關相迎,哥兩個緊緊地熊抱在一起。在關城又住了三天,然後楊勇令大將屈突蓋帶兵守住潼關,和公冶長一起回師西進,不日便到達義軍的根據地大興城附近。

    離大興城還有十多裡地的時候,守城主將蔡桓帶著眾將在此恭候了。

    看見楊勇的馬頭,蔡桓等將下馬跪倒磕頭,楊勇趕緊下馬跑步前將眾人拉起,噓寒問暖時,一聲嬰兒啼哭,蕭美娘抱著不滿一周歲的楊一夢來到楊勇近前。

    楊勇和玉鏡公主看到自己的骨肉搶步前,把孩子搶過來,楊勇和玉鏡公輪翻在小一夢的臉親了無數口,讓孩子喊“爹娘。”時,小一夢驚得大哭,最後蕭美娘抱住,由奶媽相哄,她才安靜下來。這時李婉兒也圍了過來,一家人流下狂喜之淚,然後相互熱烈擁抱。

    眾將士如眾星捧月一般把楊勇等人接進城,一路,老百姓夾道歡迎,萬人空巷,吹吹打打,熱鬧程度勝過大年過節。

    當天晚,由奶媽陪著,玉鏡公主把小一夢抱進了自己的房間,李婉兒則和母親聚守在一起,楊勇自然留宿蕭美娘的房間。

    蕭美娘滿面春風,認真梳洗打扮一番,又命手下人擺下一桌豐盛的酒宴,並叫來歌妓起舞助興,然後陪著楊勇暢飲,今天的蕭美娘仍然一身宮裝,身著白衣長裙,秀髮高挽,滿身珠翠,美貌自不必說,渾身下洋溢著富貴和高雅氣息。

    幾杯美酒下肚後,蕭美娘親自下場為楊勇歌舞,那勾魂攝魄的雙眸顧盼有神,翩翩的舞姿如風似蝶,輕啟竹唇,如燕語鶯歌,餘音繞梁,楊勇喝著小酒,品嘗著美味佳餚,兩眼看得如癡如醉。

    一曲終了,蕭美娘飄身來到楊勇身邊,還沒等她坐下,楊勇便迫不及待地把她攬入自己的懷。

    蕭美娘兩頰微紅,依在楊勇懷裡,輕聲嬌叫了一聲“大王。”便看向正在翩翩起舞的歌妓們。

    楊勇瞄了一下她們,仿佛都不存在一樣,盯著蕭美娘的嬌顏,嘴角微微翹道:“美娘,你可想死勇哥了。”說著捧起蕭美娘小臉輕啄起來。

    這一下歌舞聲戛然而止,這些歌妓和樂手們個個紅著小臉,邁著小碎步,知趣地退了出去。

    “都走了吧,該我們的了。”楊勇一笑,抱著蕭美娘忘情地動作起來,雙手在蕭美娘敏感部位游走。此時的蕭美娘早已春心蕩漾,兩個人如膠似漆,還沒到床榻之,便粘在一起。

    在大興城安頓下來後,楊勇和李靖集思廣益,又推行了很多鼓勵農商的措施,很快義軍所佔據的陝西全省和河南西部,這一遼闊之地呈現出少有的穩定和繁榮局面。

    在李靖建議下,楊勇挑了個良辰吉日,和李婉兒完婚,自此,楊勇身邊有了一二武三個名正言順的老婆。

    楊勇非常高興,從此,白天和李靖商議治國安邦的重大事宜,並加緊擴充兵馬,和將士們一起練兵備戰,閒暇之余看望女兒,陪伴老婆,晚則由三個老婆伺候著,歌舞昇平,吟淫詩作賦,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其樂融融。

    時光如梭,眨眼間過去了三年,時間來到了西元610年的開春。這三年的時間,楊勇所占地區經濟繁榮昌盛,楊勇的義軍總兵力也超過五十萬,可謂是兵強馬壯。

    然而,此時的大隋朝也發生了重大變故,呈現出群雄割據的政治格局。楊勇一看行了,是本王掃平天下,成霸業的時候了,遂和李靖商議東取洛陽之事。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09

第244章 設巧計李密取洛陽

    在楊勇的義軍休養生息的時候,連續遭受打擊的靠山王舊病復發病倒在新安,一周之後,病情稍稍好轉的靠山王楊林揮軍從新安東進,五萬大軍當日便進抵洛陽城下。

    然而,現在的洛陽已經成了楊感和李密軍的天下。在數日前,楊感和李密十六萬大軍取下許昌後,直撲洛陽。

    太子楊昭聞聽二人殺了傳旨官王肅發動軍事政變,如五雷轟頂,再次問計武官員“奈何。”。這次武百官不再搖頭了,紛紛向太子獻計,但都主張放棄洛陽,有的主張逃向山西並州,有的主張逃向山東濟南,還有的主張到最近的滎陽暫避一時,楊昭有些無所適從。

    钜鹿郡公柴慎力排眾議道:“殿下,棄城逃跑絕非策。洛陽乃隋之國都,決不可輕易放棄。當初放棄大興城,實屬無奈,這已經動搖了隋之根基。眼下剛剛遷都再行放棄,必然動搖軍心,失去民心,則大隋危矣。皇怪罪下來我們誰也擔待不起。”

    “愛卿言之有理,可是不放棄,洛陽僅有五萬之師,如何拒敵二賊的十六萬之兵。”楊昭急得在金殿來回直溜,胖大的身軀有些不堪重負似的。

    柴慎施禮道:“殿下勿憂。楊感和李密的十六萬軍隊並不可怕,洛陽新都城高池深,還有五萬精兵,城內有居民百萬,錢糧充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殿下開啟國庫,發動城的紳農工商等各屆人士聯合將士們共同守城,這樣堅守十天半月不是難題。同時,可派人火速奏請皇,並向函谷關等附近州郡的求援,要求他們火速帶兵前來勤王。能來一路勤王之師,我們不怕賊軍了。皇離這裡雖遠,但靠山王的兵馬離這裡僅四百餘裡,這對於騎兵來說這不算個距離。倘若靠山王如果發來勤王之師,我們裡應外合,則楊、李二賊必敗。”

    柴慎一席話說得楊昭連連點頭,其他武官員還想辯駁,楊昭一瞪眼睛“本宮心意以決,與東都共存亡,哪個敢再言棄城之事,定斬不饒。”太子一句話,武百官都不敢吱聲了。

    楊昭遂命柴慎為臨時的討逆大將軍,總督洛陽城內的所有兵馬守城。然後火速草擬詔書,擬好之後命人快馬都送出去。其有兩道寄希望最大,送出也最早,一道是送往函谷關靠山王楊林那裡,另一道則是派人送往已抵達山海關的楊廣那裡。

    然後按照柴慎的建議擬詔旨,內容大致是重加懸賞願意助軍守城之士,開啟國庫,當場兌現一部分,有錢、有糧、有馬匹、綢緞、珠寶等等等,還有地皮,甚至許下高官厚祿,擬好詔旨後派人四處粘貼。這一招果然奏效,報名者絡繹不絕。

    柴慎命太子摒退左右施禮道:“殿下,為了以防萬一,可偷偷將太子的家眷子嗣轉移到安全之處。”

    楊昭詔准,讓柴慎負責辦理。柴慎找來心腹愛將,把太子正宮偏妃子女等,連同自己的家眷,一共好幾百口,半夜悄悄地護送出城,逃向山西並州李淵那裡。

    其有一人例外,是楊昭的小劉良娣,帶著兒子楊侗,母子二人哭成了淚人,願意與楊昭生死與共,無論怎麼勸,她也不離開楊昭獨自逃生,楊昭最後遂了她們母子。

    楊昭和柴慎的家眷轉轉移出城的第二天午時,楊感和李密的大軍開到了洛陽城外,到這裡把東都圍了個水泄不通。

    然後楊感和李密命令軍兵強行攻城,打算以優勢兵力,速戰速決,拿下東都。可是一連攻了三天三夜,洛陽城巋然不動。楊感和李密反而損兵折將,喪失了近五萬人馬。

    二人大為惱火,不得不暫時停止攻城,在營帳之重新商議對策。

    李密道:“主公,洛陽城兵馬不多,我們如此久攻不下,他們肯定動用了城的百姓。另外他們這是堅守待援,我們須走一步險棋,將計計,如此這般。”說著扒在楊感耳邊密語了幾句,楊感聞言大喜。

    此後圍城的第四天沒攻城,到了第五天的深夜三更天,洛陽西門外,楊感和李密的軍營後方,突然大亂,喊殺聲四起,燈球火把亮如白晝。

    元德太子楊昭和柴慎聞報,慌忙登城頭觀看,見楊感和李密的西大營被沖亂套了,火光來了一隊人馬,隊伍的大旗,有“靠山王。”、“楊。”等字樣,旗下一員老將金盔金甲,腰束紅戰袍,背後背弓,腰下懸劍,坐下一匹閃電白龍駒,手舞囚龍棒,橫衝直撞,無人能敵。

    楊感和李密的兵馬被殺得屍體翻滾,血流成河,紛紛潰逃,有不少人大喊“了不得了,靠山王來了。”

    楊昭和柴慎一看這員主將果然是靠山王楊林,喜出望外,柴慎隨後全身披掛整齊,帶著兩萬兵馬開了城殺了出來。

    不料,柴慎的人馬剛沖過吊橋,伏兵四起,左有楊感,右有李密兩路大軍猛撲過來,把柴慎的大軍腰斷三截。

    原來,楊感和李密的西大營出現的戰亂全是假的,楊感和李密為了迷惑敵人,用了一天時間作了周密的準備,他們找了一個跟靠山王長得相似的將官,化裝成楊林的模樣,弄來一匹大白馬,仿製一根囚龍棒,帶著一萬軍兵,三更以後,舉著火把呐喊著從外面突然殺入。而楊感和李密則帶著重兵埋伏在西門兩側的護城河外。

    假楊林這支人馬沖入楊感和李密的西大營均真殺實砍,但他們所殺死大都是攻取許昌時所得的隋軍俘虜。而西大營楊感和李密的人馬則故意叫喊著,狼狽奔逃,裝作突然受襲潰敗的樣子。由於天黑不得眼,這一招果然矇騙了太子楊昭和柴慎的眼睛。

    柴慎知道當了,也已經晚了。他殺開一條血路趕緊回兵,可是他帶著殘兵敗將退進城去了,但吊橋沒來得及扯起,城門也沒來得及關閉,楊感和李密的人馬沖入了西門。柴慎一看不好,保著太子楊昭穿城而過,僅帶著五千人馬出東門逃往山西,但四周全是楊感和李密的軍隊,混戰之君臣二人被殺散了。結果,柴慎殺出一條血路逃往山西去了,而元德太子楊昭受傷後卻成了俘虜。

    楊感和李密帶兵沖進洛陽,見人殺,見人砍,還放起火來,這一通衝殺,一直殺到天光放亮,洛陽城徹底被楊感和李密的軍隊佔領。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09

第245章 伐李密楊林戰伯當

    到了清晨才徹底結束戰鬥,城內城外全是屍體,血流成河,還有未燼的餘火和濃煙,血腥味和烤焦皮肉、布匹的刺激氣味,彌散在空,污染著清晨原本清新的空氣。

    楊感和李密的部隊進駐洛陽,派人打掃戰場,撲救余火,張榜安民。

    此戰共俘虜了隋朝的官員將士及其家眷近一萬多人,其包括受傷病重的元德太子楊昭和其老婆小劉良娣,還有其長子年僅八歲的楊侗。楊感和李密一商議,將這三個人派人專人好生照顧,並請軍醫為楊昭治病,將隋朝武及其家眷這些俘虜全都關押起來,嚴加看管。將剩餘的軍兵俘虜還有那些協助守城的紳農工商等,全都殺掉。

    這時各地的勤王之師陸續來到洛陽附近,有滎陽太守,有晉城郡守等,但他們聞聽洛陽城已破,都擔心自己的州郡的安危,途又全都回兵了。

    楊感和李密在城整頓兵馬,數日之後,二人正欲舉兵取滎陽時,靠山王的兵馬姍姍來遲,五萬大軍開到了城下。

    靠山王安好營寨之後,列隊討敵罵陣。城門大開,楊感命李密守城,親自率兵一萬精兵沖過護城河列開旗門。

    大將鄭天順討敵,楊感命手下大將秦嵐出戰,二人報通名姓,幾個回後,秦嵐不敵鄭天順,被殺得大敗而回,鄭天順在後追。

    楊感大怒親自出馬,截住廝殺起來。十幾個回後,鄭天順不敵,敗陣而逃,大將丁耀祖要請令出戰,被靠山王喝住,楊林親自出馬,把楊感的祖宗八代問候一遍後,大戰楊感。

    二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靠山王氣得鬍鬚皆炸,暗道,憑我堂堂的無敵王爺,打不過楊勇,打不過裴行儼,本王也認了,難道還勝不過你這個黃毛小兒別說是你,是你爹越王楊素來了,本王也得讓他八個。

    靠山王越想越氣,越氣越急,但是越這樣,越發揮不出他本來的水準。並非楊感武藝多麼高強,楊感在本書的武藝屬於五流戰將,排在公冶長和杜義之後,論武藝只能算是一般。

    而楊林則在一流戰將之列,僅次於羅成,今天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老頭了年紀,人不服老不行。更重要的是,楊林大病未愈,現在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三十多回合過去了,仍戰下不楊感,二人暫時打成了平手。

    大將丁耀祖害怕楊林有失,拍馬而出,打算雙戰楊感,楊感這邊的大將張緒摧馬而出,四個人打成了兩對,鄭天順一聲令下,帶著人馬衝殺過來,那邊的秦嵐一看,指揮著人馬也對沖過來。這樣,兩邊的將士,兵對兵,將對將混戰在一起。

    李密在城頭一看,靠山王人多勢眾,害怕楊感吃虧,趕緊鳴金收兵。楊感收兵撤退,靠山王帶著人馬追過護城河,被早有準備的李密用弓箭射回。掩護著李感的人馬全部撤入城,城門關閉,吊橋扯起。

    楊林也累得不輕,只得收兵回營,這一戰雙方各有傷亡。

    第二天,楊林在城下討戰,楊感和李密免戰高懸,任憑楊林的人馬如何叫駡,二人閉門不戰。

    楊林不足五萬兵馬,攻城覺得兵力不足,困城更是捉襟見肘。無奈之餘,他只有坐等戰機,並寫了幾封書信,派人給附近的州郡送去,申斥他們一頓並讓他們火速派兵前來勤王。

    幾日後,靠山王沒等來各地勤王之師,洛陽城突然城門大開,出城列陣開戰。

    靠山王大怒,留帶著兵馬列開旗門,往對面一看,陣前叫駡的戰將不是楊感也不是李密,而是一員年輕的將軍,看年紀不超過二十五歲,面如銀盆,五官端正,周正的身板,一副得體的銀盔銀甲,瀟灑透著威風。腰系白戰袍,身後背弓,走獸弧懸天袋滿插狼牙箭,坐下花斑豹,撐一口合扇板門刀,陽光一照刀光閃爍,奪人的二目。

    楊林看罷不僅倒吸一冷氣,好威風的大將,這是誰呀楊林禁不住喊喝一聲“賊將通名再戰。”

    “爺爺乃勇三郎王伯當是也,老糟頭子,看刀。”王伯當說完,拍馬舞刀直取楊林。

    原來王伯當當年反出天門關後,回到老家河南,但很快受到官府通輯,全家盡被誅殺,王伯當力戰隋軍,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幸得翟讓所救,王伯當感激涕零,跟翟讓佔據瓦崗當了山大王。這期間王伯當下山訪友,又結拜了魏征、侯君集、單雄信和徐茂公等人,邀請他們山共起大事。

    綠林好漢單雄信和徐茂公等人一商議,覺得時機成熟,表示處理完一家老小子的事宜之後,再行山。

    魏征、侯君集和王伯聽了大喜,他三人單雄信家住了一段時間,三人辭別單雄信,在回瓦崗寨的途經過洛陽,聽說李密起兵反隋,三個人喜出望外,這才進城。

    楊感和李密大喜,把三人接入城待賓。說起當前的戰事,王伯當大怒,命人將免戰牌摘掉,和候君集領兵出戰,魏征和李密阻擋不住,一商議讓魏征帶兵守住城池,楊感和李密引軍出北門悄悄繞到楊林大營的後方,偷營劫寨去了。

    “無名小輩,找死。”楊林看王伯當口出不遜,勃然大怒,摧馬掄棒,噹啷一聲把王伯當的大刀封出去了,但震得他兩臂酸麻。還沒等戰馬錯蹬,王伯當的大刀帶著一股勁風唰啦一下又回來了,腦後摘瓜,砍向楊林的後腦勺。

    楊林嚇得魂不附體,想橫棒招架已然來不及了,情急之下,他趕緊往前一趴俯在馬鞍,才躲過這一刀,二馬錯蹬,沖出多遠,靠山王才坐直身子,但卻嚇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好快的刀法,好厲害的王伯當,這小子是幹什麼的,沒聽過呀。

    但此時容不得他多想,王伯當一撥馬又沖過來了,楊林也撥轉馬頭,二馬沖在一起,廝殺起來。但二十個回合後,楊林吃不消了,只累得盔歪甲斜,虛汗直流,氣不接下氣。

    楊林撥馬便敗,王伯當在後追。後面給王伯當觀陣的還有一員大將,一看樂了,把手的尖翅厚背雁翎刀一揮,尖聲尖氣道:“小的們,給我沖。”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10

第246章 群雄割據(上)

    這員將生得長得瘦小枯乾,往臉看,一張小圓臉,濃眉大眼,二目如電,一對黑眼珠嘰裡咕嚕亂轉。紮巾箭袖,騎馬大蹲襠滾褲,腰紮英雄帶,腳蹬一雙抓地虎的快靴,後背背著一口尖翅雁翎刀。

    他坐在馬很可笑,跟猴騎駱駝差不多,此將正是王伯當的磕頭把兄弟小白猿侯君集,他一看王伯當勝了,把手的尖翅雁翎刀往對面一舉,尖聲尖氣道:“小的們,給我沖。”言畢,飛身下馬,撒開兩腿,其快如風帶著人馬掩殺過來。

    他身邊的將官也不敢樂,心說這小個子有意思,有馬不騎練跑步,不過跑得可真快,哦,原來是步下將。

    這邊的鄭天順指揮人馬也沖了過來,雙方又混戰在一處,正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有人發現西南方向火光沖天,濃煙滾滾,趕緊告知楊林。

    楊林一看,起火處正是自己的營帳後方,這時有人向飛馬報于楊林“報王爺,楊感、李密帶兵抄了我們的後路,把帳篷糧草全燒了。”

    楊林嚇得魂不附體,趕緊回兵去救,這邊的王伯當和候君集帶兵緊追不捨,到了自己的營帳近前,楊感和李密的部隊沖出,這樣前後夾攻,人馬本來少的楊林再次被殺得大敗而逃。

    最後在大將鄭天順和丁耀祖的保護下,楊林一口氣向西敗出四十餘裡才收住陣腳,此戰楊林又傷亡兩萬多將士,眼前只剩下兩萬人馬。

    楊林猛然拔出寶劍要橫劍自刎,鄭天順和丁耀祖眼明手快,奪下他的寶劍,苦苦相勸,好半天,楊林才穩定住情緒,楊林整頓兵馬,馬掄棒要回兵跟楊感、李密拼命。

    鄭天順勸道:“王爺,我們兵馬太少了,眼前不宜興兵。我們最好是再等等,各地的勤王之師有了消息,我們再進兵不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王爺千萬要保重虎體,不能逞一時的匹夫之勇啊。”

    丁耀祖也勸,最後總算把靠山王勸住。楊林近回兵宜陽,宜陽縣令隆重迎接,楊林在縣城休整兵馬,但其身狀健康狀況更差了,只得在此保養身體,坐等戰機。

    一個月後,說是喜訊也算是噩耗傳來,皇楊廣從高句麗大敗而回,三十萬兵馬折損大半,只剩下十三萬人馬狼狽而回,大軍已經開到了安陽附近。

    靠山王一聽,先是高興,接著一口鮮血又噴了出來,慌得軍醫趕緊搶救,三天後楊林強打精神,不顧眾將所勸,帶著病體飛身馬,帶著兩萬人馬殺奔洛陽而來。

    此時楊廣的十四萬大軍已經出現在洛陽北部的孟州。

    原來,楊廣御駕親征高句麗,兩路大軍剛到遼西郡,楊感和李密造反的消息傳來,楊廣和宇化及聞聽大吃一驚。

    旁邊的天寶大將宇成都,一臉的迥態。他作為楊感和李密的先鋒官,他與楊感和李密不同,一心想殺敵立功,而且他知道他爺爺、他父親、他叔叔身為左路軍統率均跟皇在一起,先他們一步開往遼西。因此宇成都不管楊感和李密,帶著先鋒營馬不停蹄,晝夜兼程,終於追了左路軍。

    現在他一聽楊感和李密居然還在洛陽附近徘徊,而且舉兵造反了,覺得臉無光,施禮道:“陛下,末將不才,願意引本部人馬,將反賊楊感和李密斬盡誅絕。”

    楊廣剛要准奏,宇化及施禮道:“陛下,犬子年幼無知,勇武有餘,智謀不足,楊感和李密武全才,特別李密多謀,善於用兵。他們手下近二十萬兵馬,犬子若非他們的對手,東都危矣更重要的是楊感和李密這支人馬負責督運此次東征的主要糧草,他們這一造反這等斷了我們的糧道,釜底抽薪,三十萬大軍糧草接濟不,不用敵人打,我們已經先敗了,趕緊退兵方為策。”

    許國公宇述、大將軍宇智及、大將楊義臣和張須陀等也同意退兵,楊廣沒辦法,只得回兵。恰逢此時,天降大雨,一直下個不停,兩路人馬行動受阻。

    為了趕時間,他們只好走水路,但在遼河口遭到高麗兵的伏擊,由於他們不習水戰,地形又不熟悉,這一戰折損了近十萬人馬。

    岸之後,天仍然下個不停,道泥濘難走,人心惶惶,更重要的是大軍糧草接濟不,軍心渙散。恰在此時,高麗兵追到,經白山、通化兩役,楊廣的兩路大軍又遭了大潰敗,損兵折將。至此三十萬大軍僅剩下十三萬人,狼狽退回關內。

    路,楊廣聽了宇化及的計策,為了更有把握地對付楊感和李密,把駐守雁門關的王世充調回,雙方在安陽完成會師。王世充之所以來得這麼快,原來他早想回原了,野心勃勃的他認為守著個破關城太沒意思了,而且這次把胞弟王世仁、侄子王仁則和麾下大將張公瑾等都帶來了,還帶來了一萬鐵騎,這一萬人馬均他的心腹子弟兵。見到楊廣後,王世充帶著幾員大將跪倒見駕。

    楊廣大喜,雙方兵合一處,殺奔洛陽而來。

    此時的洛陽已是四面楚歌。原來,魏征認為洛陽是一座孤城,隋朝實力尚存,很難守住,便勸說楊感和李密放棄洛陽,到瓦崗山共圖大事。李密同意,但楊感對。李密不願意捨下楊感,王伯當也不願丟下李密。魏征和侯君集一看勸不了,二人只好先行離開洛陽,回瓦崗山找大寨主翟讓商議對策去了。

    很快楊廣的十四萬大軍從北面殺到洛陽城下,西面則有靠山王楊林的兩萬大軍,加各地趕到的勤王之師,總共有二十多萬人馬將洛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王伯當不服,帶兵出戰,在東門首戰遭遇了天寶大將宇成都,只一合,大刀被磕飛,王伯當大驚撥馬便敗,宇成都哈哈大笑,帶兵在後面追殺一陣,王伯當敗入城。

    和李密楊感一商議,決定由王伯當連夜闖營到瓦崗山搬兵解圍。是夜三更,王伯當引五千騎兵,開北門殺了出來。混戰正遇王世充手下的大將也是他的侄子王仁則,這傢伙更難纏,馬快槍急,雙方剛一交手,便被王仁則一槍將頭盔挑落,嚇得王伯當撥馬敗回。王仁則率軍追殺,王伯當帶著殘兵敗將敗入城,城門還沒來得及關,王仁則帶著人馬隨後追入城,接著隋軍隋將大批湧入城,洛陽城破。

    楊感、李密和王伯當一看大勢已去,帶著人馬往外衝殺,混戰楊感箭身亡。

    王伯當保著李密帶著殘兵敗將幾千人馬拼命殺出西門,也算他們運氣好,洛陽城四門均有重兵,南門是楊義臣、來護兒和張須陀,東門是實力最龐大的宇家族,北門是王世充的人馬,圍困西城門的是靠山王楊林的兵馬。現在相之下,西城門兵力最弱,王伯當和李密撿了個便宜。

    楊林帶病出戰,更加不是王伯當的對手,一場血戰直殺到天亮,王伯當保護著李密總算殺出一血路,帶著不足五百人狼狽逃往瓦崗山去了。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11

第247章 群雄割據(中)

    楊廣拿下洛陽後,太子楊昭和其老婆小劉良娣及其長子楊侗得救,但楊昭傷勢很重,奄奄一息,楊廣哭著請太醫診治。此時還有一個重病號,那是靠山王楊林,老頭受打擊太重了,幾次吐血,舊病復發。他打仗是強提著精神,現在東都總算失而復得,精神一松病情加重,連日高燒昏迷,沒出半月便一命嗚呼。

    楊廣痛哭不止,他親爹死時他也沒這樣傷感過。因為他知道,靠山王這一死,大隋朝被抽去一根臺柱子。眼下楊勇的義軍和薛家父子活動猖獗,眼皮底下又出現了瓦崗義軍,令他頭昏腦漲。

    楊廣痛哭之余,令全城舉哀為他皇叔致喪,超度數日後,在東都附近的黃河岸邊找了一塊水風寶地,厚葬了楊林。

    然而,禍不單行,楊林的喪事剛處理完,太子楊昭又病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楊廣哭得更痛了,在楊林墓的附近,也厚葬了兒子楊昭。

    處理完這些喪事後,楊廣震怒,遂在河南大部和山東與河北大肆徵兵,不願當兵抓起來,有反抗者殺無赦,打算迅速擴充兵馬,一舉蕩平眼皮底下的瓦崗義軍和楊勇的義軍,繼而消滅薛家父子的義軍。

    可是事與願違,此舉又逼反了三路義軍。山東的王薄在長白山率眾造反,殺官奪府,地方官告急;勃海郡的高士達和張金稱聚眾造反,地方官也無力圍剿。

    楊廣聞報大怒,把龍書案拍得啪啪山響,問計百官,最後採納宇化及的建議,拜楊義臣為大將軍,來護兒為先鋒官,給他們倆兩萬兵馬到河北平賊。然後讓大將張須陀也帶兵兩萬,到山東齊郡協助地方官掃平長白山的王薄。

    三將聽了一咧嘴,相互看了看,楊義臣和張須陀沒說什麼,來護兒往施禮,嫌兵馬大少。楊廣把眼一瞪,眼下東都二十來萬兵馬,還得征討反賊楊勇和李密的瓦崗軍,讓你們三個對付幾個蟊賊,給們這麼多兵馬還少嗎如果實在覺得兵馬不夠,你們可在地方想辦法招兵買馬。

    來護兒不敢言語了,三個人往叩頭領旨後走了。

    這時王世充討令,表示乘瓦崗軍羽翼未豐要掃平翟讓和李密。楊廣准奏,給了他五萬兵馬,其包括他的一萬子弟兵,王世充帶著兄王世仁和侄子王仁則,以及心腹大將張公瑾等,引兵五萬大兵浩浩蕩蕩開到瓦崗山下。

    自恃驍勇無敵的王仁則在山下罵陣,大寨主翟讓帶著李密等將沖下山去,王伯當告訴他此將厲害,翟讓不服,摧馬搖槍大戰王仁則,沒五合,翟讓便招架不住了,王伯當和侯君集沖來,三戰王仁則,王仁則一馬抵三將,毫無懼色,十幾個回合沒分勝負。

    這邊的王世仁和張公瑾沖去幫忙,李密把大刀一舉帶兵衝殺過來,王世充也下令衝鋒,兩邊人馬混戰在一處,殺了一陣互有傷亡,不分勝負,各自收兵。

    第二天,王仁則又在山下罵陣,山不再出兵了,掛出了免戰牌。王仁則用箭把牌子射下,山再掛出來,王仁則氣急帶人馬攻山,面居高臨下用弓箭和石塊侍候,王仁則的人馬沖不去只得收兵。一連數日均是如此。王世充氣急敗壞,命王仁側連日討敵。

    這一天剛一列隊,山便亮隊了。但出戰的卻是一員使槊的紫面大將,正是和徐茂公剛剛山的綠林英雄單雄信。王仁則和其話不投機殺在一處,三十多個回合後,單雄信也不敵王仁則,被殺得大敗而回。

    從此山又不出戰了,雙方又相峙了半個多月後,王世充的後方來了一支人馬,大盜旗的一個鬥大的“伍。”字,為首的主將正是要來投奔瓦崗山的磨盤山的山大王伍天錫,手混金鏜,座駕青龍馬,怎一個威風了得。

    王仁則和其報通名姓,殺在一處。六十個多回合後,伍天錫一鏜正抽到王仁則的馬屁股,把他的戰馬抽了個骨斷筋折,王仁剛滾落馬下,伍天錫正欲結果他的性命,一支冷箭射來,伍天錫趕緊閃躲,這時對方沖過幾員兵將把王仁則救回,伍天錫大怒帶著人馬衝殺過來,王世充和王世仁雙戰伍天錫,雙方兵將也在山下混戰起來。

    難解難分時,山的翟讓、李密、王伯當、侯君集、單雄信等大將帶著人馬衝殺下來,王世充的人馬被殺得大敗。這一戰,王世充的五萬人馬折損大半,只剩下不到兩萬人,王世充一看這仗沒法打了,只好帶著殘兵敗將回師洛陽向楊廣請罪。王世充回到洛陽,距離他出兵,才有三個多月。

    楊廣震驚,但也沒降罪他。天寶大將宇成都一聽伍天錫又跑到瓦崗山折騰去了,哈哈大笑,請令出戰,並誇口要將賊人的腦袋提來,被宇化及制止住,楊廣心裡十分不悅。

    宇化及解釋道:“陛下息怒,微臣有下情回稟,微臣認為現在不宜主動平賊,而是守住東都要緊。否則,賊人楊勇離這裡不過三百里,倘興兵東都,陛下當以何拒之。”

    楊廣聽了轉憂為喜,連連點頭。這時,喜報傳來,楊義臣和來護兒殺了張金稱,大敗高士達,將數萬反賊趕盡了大山之。而且,這三個月,楊義臣連招兵帶收降賊兵,部下兵馬超過五萬。

    楊廣聞報喜出望外,宇化及眼珠一轉施禮道:“楊義臣多謀略,夠個帥才,來護兒驍勇異常,此二人組合必能掃滅瓦崗軍。”

    楊廣准奏,派人傳旨。數日後,楊義臣沒回兵而派人送來一封奏摺,說是眼下賊兵並未徹底蕩平,斬草務要除根,現在不宜回兵,否則賊人必捲土重來。

    楊廣深以為然,不料,宇化及奏道:“陛下,楊義臣抗旨不遵,來護兒一向倨功自傲,二人擁兵自重,時間長了恐怕有不臣之心呀。”

    楊廣聽了坐不住了,一日之內連下三道聖旨,楊義臣和來護兒不得不回兵。楊義臣後來知道真相後,寒心之餘裝病辭官回了原籍,幾年後抑鬱而終。

    楊義臣撤兵後不久,果然高士達捲土重來,和竇建德佔據高雞泊,數次擊敗隋軍,勢力越來越大,很快佔據了半個河北。

    楊廣後悔沒聽楊義臣的話,但為時已晚,楊廣覺得四面楚歌,東都受到嚴重威脅,便有棄東都遷江都之意。問計武百官,宇化及看穿了楊廣的心思,心裡早有打算的他又溜鬚拍馬一番,說陛下王氣本來在東南,遷都江都乃順天意之舉,必然社稷大幸。

    楊廣大喜,留下楊侗母子坐鎮落陽,讓段達和元都等將官輔佐他們,並讓王世充帶十萬人馬守住洛陽。

    楊廣安排好這一切後,帶著武百官在來護兒和宇家族的保護下,起大兵十五萬遷往江都。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12

第248章 群雄割據(下)

    楊廣到了江都,江都地處江淮交匯之處,南臨長江,西瀕京杭大運河,長年多雨,水資源豐富,風景如畫,但相洛陽規模太小。匕匕。

    楊廣不滿意,現在的他並沒有吸取以往的教訓,仍然到處抓丁拉夫,一是擴充軍隊,二是充當民工,對江都進行擴建修繕,連年的大興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不堪忍受,累死的,奮起的反抗的,逃跑為賊的,多如牛毛,遷都僅一年多,江都郡周圍便盜賊蜂起。

    此時,山東長白山一帶被鎮壓的義軍頭領李子通、杜伏威和輔公等人跑到了江淮一帶,在下邳得到一批盜賊的擁護,他們鑽出山林,又兼併了數股盜賊,實力大增。於是三個頭領一商議不再打家劫舍,而是自稱義軍,矛頭直接對準隋朝的官員。地方官派兵鎮壓,杜伏威作戰勇猛,屢敗隋軍,殺官奪縣,開倉放糧,四方回應,很快義軍發展為十萬多萬人,不久,杜伏威被擁立為“大王。”。

    隋煬帝聞報大怒,派出宇述帶兵鎮壓,雙方在江泰擺開戰場。杜伏威手下的大將王雄與天寶大將宇成都交戰五十餘合後不敵,李子通沖來,雙戰宇成都,這下宇成都吃不消了,宇述大怒,和宇智及沖來幫忙,雙方混戰,杜伏威寡不敵眾被殺得大敗。

    宇述帶兵緊追不捨,在蘆葦蕩遭到輔公的埋伏,傷兵損將大敗而回,十幾萬人馬折損大半,敗回江都。

    這一仗令江淮義軍聲威大震,前來投奔者絡繹不絕。

    回到江都後,宇述帶著兒子宇智及和孫子宇成都在楊廣面前請罪,沒等楊廣說話,宇化及攔道:“許國公功高蓋世,何罪之有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對吧陛下如今大隋朝能與反賊抗衡者,舍我宇家族,能有其誰依微臣之見,許國公非但沒罪,應該重賞才是。”語氣傲慢,甚至連禮也不施。

    楊廣一看,這宇化及的尾巴露出來了,是啊,現在宇家族勢力太大了,自己身邊真無人與他抗衡,於是後悔不迭,但已不敢多言。

    大將軍來護兒看不下去了,當面大罵宇化及仗勢欺主,天寶大將宇成都勃然大怒,二人拔出佩劍當場在金殿交手,幾合之後,被楊廣攔阻下來,宇述帶著兒孫包括宇化及在內,轉身拂袖而走。

    數日後,來護兒聯絡了幾千兵馬要清君側,準備夜間動手,殺了宇家族。不料事情敗露,混戰之,來護兒遭遇宇成都,沒出十合,被宇成都一鏜拍成了肉泥。

    宇化及帶兵沖進皇宮,將隋煬帝殺死。正要擁立宇述為帝的時候,江淮義軍二十余萬困住了江都,大舉攻城。

    幾日後城破,宇述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孫子殺出重圍後,還剩下一萬多兵馬追隨左右。祖孫四人一商議,江淮地區民風強悍,不宜久留,他們帶著殘兵敗將回師原,打算攻佔東都。

    此時的東都,年僅十歲的楊侗即位,輔政大臣王世充、段達、元都等人給他們母子出注意,詔降李密,許瓦崗寨的李密等將高官厚祿,讓瓦崗軍攻打宇述的部隊。

    現在的瓦崗寨兵強馬壯,李密被推為魏王,軍師徐茂公和魏征知道這是楊侗等人的借刀殺人之計,不同意出戰。李密不聽,他打算打敗宇述後,拿下洛陽,於是率大軍與宇述決戰于黃河岸邊。

    宇述果然兵敗,而且還身負重傷,被宇成都保著,他們逃到河北的魏縣暫時落腳,兩年後,宇述病故,宇化及自稱許王,佔據了河北南部一帶。

    李密打敗宇父子之後,要求進駐東都,藉口當然是陪王倍駕,更好地保護東都。楊侗不准,雙方鬧翻。楊侗派王世充與李密交戰,雙方各有勝負時,大將張須陀鎮壓了長白山一帶的義軍,手下兵馬也擴展到了十余萬人,他帶兵前勤王。

    張須陀部的加入,導致李密的大敗,損兵折將後退回瓦崗山。

    楊侗大喜,重賞了張須陀部,並拜張須為征討大將軍,率兵繼續攻打瓦崗山。

    張須陀領命,帶著手下大將秦瓊、羅士信、羅士英、程咬金等起大兵十五萬殺奔瓦崗山。

    張須陀的部隊所向無敵,一連打了好幾個勝仗,正欲拿下瓦崗寨時,不料卻了徐茂公的計策,張須陀被殺得大敗,走投無路時,橫劍自殺,秦瓊、羅士信、羅士英、程咬金等將盡歸瓦崗,瓦崗寨實力大增,很快佔據了滎陽、梁郡等地。

    東都震動,隋皇泰帝楊侗令王世充起兵平反瓦崗叛軍。王世充找各種藉口,不願出兵。而且王世充叔侄帶劍朝,殿不面參王,下殿不謝君,欺君之意日顯。

    輔政大臣元都聯合陳國公段達,聯絡了一支兵馬要清君側,重整朝綱,不料起事的頭一天,段達向王世充告密,王世充大怒,帶兵殺了元都,殺入皇宮,將楊侗斬殺,將其母小劉良娣霸佔,自封為洛陽王,拜段達為大司馬,任命王世仁和王仁則為左、右大將軍,附近隋朝的舊部官僚紛紛來投,很快洛陽附近的十幾個州郡全都成了王世充的勢力範圍,手下精兵強將超過二十萬。

    與此同時,江都杜伏威和李子通鬧分裂,李子通佔據了江都、江泰等地,杜伏威和輔公則佔據了遼闊的江淮之地。

    原狼煙四起的時候,盤踞東北的幽燕王羅藝也沒閑著,自羅成函谷關兵敗後,羅王震怒,為了對付楊勇的義軍,他讓羅成拜雙槍大將丁彥平為乾爹,丁彥平則將自己的平生所學如數傳援給羅成,羅成的武藝又精進了一層。

    恰在此時,高句麗勾結突厥,利用楊廣兵敗之際大舉犯境,佔據了遼西後繼續向南向西推進。羅藝大怒,讓丁彥平守住幽州,他和羅成率兵出擊,一舉將突厥兵和高麗兵驅趕到了白山和黑水以北以東的數百公里以外。

    羅藝以幽州為根據地,借機又將地盤向西向南擴張,佔據了河北北部,山西東部,整個遼寧和吉林東南部的廣大地區。短短的三年內,手下兵力超過百萬,打得高句麗俯首稱臣,突厥兵苟延殘喘,不敢覬覦原。

    幾乎是與此同時,西部的薛舉父子則佔據了四川和甘肅南部的廣大地區。另外,河西著名的名門望族李軌崛起,在武威起兵,僅一年多便佔據了廣大的河西地區,突厥兵和吐谷馬賊在甘肅一帶再也立不住腳了,被李軌和薛家父子這兩股勢力趕到了漠北地區。

    此時擔任鷹揚府校尉負責訓練士兵的劉武周返歸馬邑,與張萬歲、楊伏念、尉遲恭等人叛亂殺死太守王仁恭,下令開倉放糧,號召附近各縣人民舉兵造反,義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眾人推舉劉武周為太守,並派人聯絡突厥。劉武周很快佔據了馬邑、雁門、定襄一帶,並得到了突厥的支持,勢力也相當強大。

    此時,南方的豪傑蕭銑也不甘寂寞,由於他沾皇親,加勇武豪俠,很有號召力,在羅縣起兵,自立為梁王。短短兩年,便佔據了岳陽一帶,勢力範圍擴充至湖廣及雲桂之地,手下精兵強將不下百萬。

    雄踞並州的李淵父子一看,你們都起兵了,我也不能閑著,遂和親家柴慎一商議,隋朝氣數已盡,我們也得起兵大幹一番,於是擁立不滿十歲的楊侑為隋恭帝,借機名正言順地擴大地盤,滅了山西的幾股義軍,又得了不少人馬,手下兵馬速度擴充到三十余萬,只一年便佔據了山省大部。

    至此,隨末群雄割據的劇面正式形成,歷史記載整整提前了六年,這完全是我們勇哥穿越的功勞哇。
0.jpg
炎雞 發表於 2019-6-4 08:12

第249章 楊勇起兵伐洛陽

    在楊勇的大帳裡,軍師李靖為楊勇分析了天下的形勢,李婉兒一會給楊勇捶背,一會兒又跑過去給李靖捏肩。楊勇聽完老丈人的分析內心感歎道我日,老子才休了兵甲三年,隋煬帝真的完了群雄割據了真的假的可是這才是610年呀,跟歷史記載有很大出入啊記得史書說,617年才會出現此種政治格局呀,是歷史記載有誤,還是因為老子的穿越所至。

    唉,管這些幹嘛,老子有這麼大一塊地盤,總兵馬超過五十萬,戰將千員,而且這三年來,老子的兩大王牌部隊也有了大發展,公冶大哥負責訓練的五萬名步兵戰隊,以前戰力更高;還有讓出身吐谷渾的大將巴雷負責訓練的鐵甲騎兵戰隊,兵力增致三萬,戰鬥力也更一層樓。眼下是老子甩開膀子大幹一番的時候了。

    不過,這塊神聖而遼闊的土地,有這麼多軍閥割據,數一數也有滿把手了,先吞併哪一個呢,這些牛人哪一個似乎都是鋼筋揩屁股不是軟杆還是先聽聽軍事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吧,於是問計李靖。

    李靖笑道:“王爺這還用問嘛,三地定天下,河南大部分地方還不屬於我們的地盤,陝州距離洛陽這麼近,當然要先取下這座大城市了。不過,洛陽的王世充為人奸詐,武藝高強,手下猛將如雲,這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哇。”

    楊勇聽了哈哈大笑“軍師只說對了一半,洛陽的王世充,本王視他如草芥,不足為慮。本王所慮者是洛陽附近的瓦崗軍,那裡才是真正的猛將如雲,藏龍臥虎呀。倘若我們攻打洛陽時,李密會不會乘機偷襲我們不過有軍師運籌帷幄,本王倒也不怎麼擔心呢。”

    李靖施禮道:“王爺過譽了。末將也知道瓦崗軍勢大,非洛陽王世充所能,這也是我們進兵洛陽的原因。不過王爺儘管放心,眼下我們須派人與李密修好。李密多謀,且有徐茂公相佐,雖然他也不希望我們滅了王世充,獨自吞下洛陽這塊肥肉,但他們卻希望我們兩家爭鬥,而坐收漁人之利。而且我聽說,現在的瓦崗軍隨著勢力的增大,並非鐵板一塊,瓦崗軍的原老大翟讓雖然讓位給李密,但現在並不服他,兩家勢力暗已逞水火勢,我們正好借機攻取洛陽。”

    楊勇聽了不住地點頭,不愧是軍事專家,消息靈通,分析敵情準確,跟我前世後世所掌握的情況完全吻合,於是興沖沖道:“軍師高見,你看著辦吧。”

    “末將領命。”李靖施後告退,楊勇含笑起身相送,也不敢樂,暗道,這封建年代可了不得,男尊女卑,等級森嚴,老婆、老丈人都得對我這個女婿恭恭敬敬的,估計丈母娘要在這裡,也須如此吧怪不得自己的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呢,但是自己一個人怎麼能改變整個封建社會呢倘能贏別人的尊重不錯了,這也算是嘩眾取寵吧。

    李靖回帳遂以楊勇的名義給瓦崗山的李密寫了封書信,信痛斥王世充為奸賊,因為王世充不僅是佔據了洛陽,還殺了楊勇的孫子楊侗,霸佔了侄媳婦小劉良娣,我們義軍要興仁義之師,除,報家仇,云云。這些當然是藉口。

    書信交楊勇過目,楊勇心暗樂,楊昭成了老子的侄子,楊侗成了老子的孫子,小劉良娣成了老子的侄媳婦,哪裡多出這麼多沒見過面的古董親戚呀但也不沒法拒絕呀,誰讓老子穿越到這個窩囊廢身呢,那些忍辱負重吧。

    李靖便讓大將趙晟出使瓦崗山下書。數日後,趙晟興沖沖地回來了,不辱使命,帶回了李密的親筆回,表示願意與楊勇的義軍修好,不插手兩家的爭鬥。

    楊勇大喜,遂傳令擊鼓聚將。

    三年不聞戰鼓聲了,今天一響,眾將精神抖擻,盼之不及,只響了一通,便全都到齊。

    李靖坐在楊勇的下垂手調兵譴將,先在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邊關重鎮增兵布將,然後讓大將蔡桓繼續留守大興城,讓公冶長帶兵換防大將屈突蓋,繼續鎮守潼關要塞,讓大將屈突蓋帶精兵一萬仍然負責督運糧草,讓大將巴雷帶兵守住函谷關,讓劉衡帶人馬鎮守陝州。先仍然命裴仁基父子為此次東征的先鋒官。

    這一天四更造飯,五更時分,裴仁基和小將裴行儼帶著先鋒營出發了,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至午巳時,楊勇和李靖帶著屈突通、杜義和兩個美女老婆玉鏡公、李婉兒等大將,統率三十五萬大軍開撥,出大興殺奔洛陽而來。

    蔡桓帶著眾將送出城外,一同相送的還有成千萬的老百姓。楊勇一一向他們揮手致意,這時,一輛香車停在楊勇戰附近,帳簾一撩,蕭美女帶著奶媽,扯著三歲的小一夢也來送行。

    其實,昨天晚,楊勇和這母子二人在一張睡覺了,夫妻恩愛之情和兒女親情都淋漓盡致地表達過了,但楊勇看到這二人仍然依依不捨。楊勇和玉鏡公主含淚把小一夢摟在懷裡,親了又親,最後楊勇又給蕭美娘來了個擁抱和吻別,蕭美娘和玉鏡公主、李婉兒又哭報了一會兒,然後楊勇一咬牙,帶著二位美女老婆各自馬出發。

    等部隊出了陝州,這一路,到處可見流離失所的百姓,這些老弱病殘推車擔擔,見到軍隊也不管是誰的,都避之不及,望風而逃,連年的征戰,老百姓如驚弓之鳥,看到軍隊躲。

    楊勇心裡不滋味兒,再次重申,後馬所到之所不許擾民,是露宿街頭也不准進民房,不許踩踏農田,不許強買強賣,違者殺無赦。因此,這勇的先鋒營和主力部隊,三十五萬人馬所過之處,秋毫無犯。

    這天臨近午時,楊勇的主力部隊開到洛陽附近。這時,有探馬來報,裴家父子的先鋒營已經把澠池、義馬拿下來了,澠池的主將閆尚陣亡,義馬守將張公瑾敗退新安,裴家父子已經向新安開進了。

    楊勇一聽又驚又喜,裴家父子真是猛勇無敵呀,張公瑾此人可是歷史名將,乃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呀,可別讓裴行儼一錘把他拍死了,那暴殄天物了。於是命令部隊加速前進,迅速派兵將接管了澠池和義馬,然後馬不停蹄,向新安縣開來。

    傍晚的時候,楊勇的部隊開到了新安附近,此時城外兩軍正在廝殺。鼓聲如雷,喊殺聲驚天。這時探來報,楊勇和李靖聽後,是一一驚。
0.jpg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炎雞

LV:8 領主

追蹤
  • 17

    主題

  • 9279

    回文

  • 7

    粉絲

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