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參悟了宇宙人生的奧秘,洞曉了生死的真相,他便真的不會計較名利得失,不會貪生怕死。視死如歸,這便是覺悟者的境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人生就是一種修行和參悟,就是境界不斷昇華的過程,只是說,看你往哪方面修,往哪裡行。生活給我們“設置”了重重障礙,一些人被束縛住了,不能悟破,而另一些人突破了重重障礙,頓悟了生活的真諦。
心的最高境界
藥山禪師門下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道吾,一個叫雲嚴。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參禪,看到路旁有棵樹長得很茂盛,綠意盎然;而另一棵樹卻枯死了,於是藥山禪師就想試探兩個弟子的功行。
先問道吾:“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道吾答:“榮的好!”
再問雲嚴,雲嚴卻說:“枯的好!”
這時正好走來一個沙彌,藥山就轉而問他: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
沙彌說道:“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不動。
評:心動了,就有了好壞的分別。今天你說他好,明天他就會變得不好。其實他只是本性難移,枉費了你許多歡喜悲傷。
感悟:你追求那麼多東西,但是,你真正需要的,又是多少?
富裕和肥胖
利奧·羅斯頓是美國最胖的好萊塢影星,腰圍6。2英呎,體重385磅。1936年在英國演出時,因心肌衰竭被送進湯普森急救中心。搶救人員用了最好的藥,動用了最先進的設備,仍沒挽回他的生命。
臨終前,羅斯頓曾絕望地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羅斯頓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哈登院長,作為胸外科專家,他流下了淚。為了表達對羅斯頓的敬意,同時也為了提醒體重超常的人,他讓人把羅斯頓的遺言刻在了醫院的大樓上。
1983年,一位叫默爾的美國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進來。他是位石油大亨,兩伊戰爭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機。為了擺脫困境,他不停地往來於歐亞美之間,最後舊病復發,不得不住進來。他在湯普森醫院包了一層樓,增設了5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當時的《泰晤士報》是這樣渲染的:湯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爾的心臟手術很成功,他在這兒住了一個月就出院了。不過他沒回美國。蘇格蘭鄉下有一棟別墅,是他10年前買下的,他在那兒住了下來。1998年,湯普森醫院百年慶典,邀請他參加。記者問他為什麼賣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醫院大樓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記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總之,在當時的媒體上沒找到與此有關的報導。
後來我在默爾的一本傳記中發現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也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
評:瞭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把其他的一切慢慢放下,這樣的人活著才是為了自己。
感悟 誰都有些東西難以割捨,時間長了就變成痛苦的執著。
讓失去的變為可愛
一個老人在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從窗口把剛買的新鞋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出去,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道:“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來說也沒有用了。如果有誰撿到一雙鞋,說不定還能穿呢!”
顯然,老人的行為已有了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
我們都有過某種重要的東西失去的事,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陰影。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並沒有調整心態去面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總是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事實上,與其為失去的而懊惱,不如正視現實,換一個角度想問題:也許你失去的,正是他人應該得到的。
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為可愛。”有時,失去不一定是憂傷,而是成為一種美麗;失去不一定是損失,也可能是奉獻。只要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失去也會變為可愛。
評:一切都會隨風而逝,但是你的選擇,卻能在你的心裡留下不一樣的意義,不一樣的價值。
感悟 往往是命運的嚴酷熾烈,鍛造出了我們堅毅的靈魂,讓我們達到了以前從未想到的高度,看到了以前從未想到的風光。
哲學家的最後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裡。”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麼?”弟子們說:“曠野里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裡了,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若干年後,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裡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試想,那些學生們的人生如果缺了這最後一課,即使學富五車又有多少意義呢?
評:人的心靈就這麼大,要想趕走那些不好的東西,實在太簡單了,只要多往裡裝些好的東西就行了。
感悟 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你又為它付出了多少?
人類認識世界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科學的分析,綜合、歸納的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種就是直覺體悟的方法。它超越了邏輯推理的過程,直接讓心靈體驗那個奧妙,使人的境界大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古今,凡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歷三種人生境界。他說的最後一個,境界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一首詞的最後一句。這個女子沒有“寶馬雕車”,也不在“笑語盈盈”之列,她遠離眾人,淡泊自恃,超凡脫俗,佇立在燈火暗淡的地方。其實,這個女子就是我們要尋找的人生奧妙或真諦。而我們千百遍地尋覓她的蹤跡,忽然間回首一瞥,她卻在那裡。這就是說,我們需要不斷地修行和參悟,才能猛然醒悟人生的真意。
評:既然人終有一死,終會失去一切,何不去尋找一些不會失去的東西,比如覺悟?
感悟 沒有永遠的失敗,只有被失敗打垮的人。他們選擇了一顆失敗的心,選擇了一種充滿牢騷和抱怨的生活,選擇了絕望,卻放棄了很多很多、……
花好美,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