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建在產品當中用來辨識真偽,是 RFID 的用途之一,只是目前的 RFID 受到技術和物理的限制,無法小於一定的尺寸,因此在無法利用在極小的物品裡。MIT 的研究專家們這次突破了限制,打造出了一個僅有 1.3 平方公厘的超小型 RFID 晶片,除了使用光為能源來進行加密運算之外,也將通訊的頻率拉高到了 Tetrahertz,並內建了波束轉向的天線。
使用先進的加密技術是它的重點之一,這讓它可以只將資料透露給擁有特定私有密鑰的讀取裝置,並且避免發送的內容被中途攔截。只是加密的機能需要額外的電力來執行,這也是為什麼之前無法做到這麼小的原因。自然,開發的專家門對它依然有不滿意之處,認為在商品化之前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首先是它目前的讀取距離僅有約 5 公分左右,因此無法讀到箱子內的物件,這部份專家們希望能擴大到只要在同一個房間裡就能讀取;而另一個問題就是它目前是以光為電力來源,因此只能放在物件的表面上,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光源才行。這部份專門們則是希望能轉為使用讀取訊號的 Tetrahertz 載波為能量來源。
在解決這些技術難關後,生產這個晶片倒不是什麼問題,之後想必會有更多的日常物品被植入 RFID 晶片,用來辨識真偽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