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號時間有一點不正常想看看是啥原因
大腸位於人體腹部的四周,呈“門”字形,可分為6個部分和2個彎曲,即: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以及肝曲和脾曲。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於各種惡性腫瘤的第五位,在部分城市已位居第二位,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今天,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肛腸外科主任醫師丁健華給大家說一說如何正確認識大腸癌、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病例】
侯先生今年66歲,平時喜歡吃肉,不愛運動,除了有高血壓,身體沒什麼大毛病。以前,侯先生基本上每隔兩天大便一次,從今年年初開始,忽然變成了每天都要排便,有時候甚至一天兩次,而且大便不成形,幾個月過後還出現了便血的情況。侯先生以為不過是痔瘡又犯了,但他的老伴兒覺得有些不對勁,帶著侯先生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侯先生的直腸上有一塊隆起的腫物,醫生認為腫物很可能是癌變,需要手術切除。
病程發展可達10年
多數大腸癌不是突然發生的,它的發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即從小息肉到大息肉,再到不典型增生,最後發展為癌症,整個過程可能持續5到10年。在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階段,患者多沒有症狀,需要靠定期的結腸鏡檢查來及時發現,並給予恰當的治療,一旦發展到便血、排便異常或腸梗阻等症狀,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就明顯增加了。
大腸癌的主要誘因有三方面:(1)長期的潰瘍性結腸炎和多發性腸息肉;(2)長期攝入高動物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3)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患病機會增加。
七大信號預警
在大腸癌中,直腸癌和乙狀結腸癌多表現為便血和腸梗阻,較易引起人們重視;而盲腸和升結腸癌多以貧血為主要表現,容易延誤診斷時間。大腸癌具體的症狀包括:
(1)排便習慣改變。這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腹瀉、“裡急後重感”等。這是由於腫瘤對腸道的刺激或堵塞腸腔、浸潤腸管所致。
(2)大便性狀改變。包括便血、粘液便和大便形狀變細變扁。
(3)腹痛。結腸癌常見症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4)腹部腫塊。多為腫瘤生長本身引起。癌細胞侵及腸壁全層後與鄰近的臟器或腸腔粘連,形成腹部腫塊。
(5)腸梗阻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噁心、嘔吐、排便困難等。
(6)會陰部疼痛。常為直腸癌的盆腔浸潤所致。
(7)全身乏力。由於慢性失血、癌腫破潰、感染、毒素吸收等,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其中尤以貧血最易忽視。
定期檢查不可少
大腸癌的臨床分期分為四期。不同分期的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別,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90%、Ⅲ期則為67%,而Ⅳ期患者則僅為10%。因此,大腸癌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極為重要。
對於一般人群來說,有統計資料表明,94%新發結直腸癌病例和91%的結直腸癌死亡病例的年齡大於50歲。因此,目前國際上推薦無症狀無高危因素的普通人群45歲開始進行結腸鏡篩查。由於男性患大腸癌的幾率比女性高35%,因此,男性對常規的篩檢更應重視。篩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每年1次糞便隱血試驗,每3年1次結腸鏡檢查。近年來,國外將糞便DNA檢測與虛擬腸鏡補充作為結直腸癌預防和篩檢項目。
大腸癌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族遺傳因素是很重要的方面。據統計,直系親屬中若有大腸癌患者,那麼此人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比普通人高3到4倍。如果直系親屬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腸癌,那麼需要篩查遺傳性大腸癌的可能。所以有大腸癌病史的家庭和人群,應該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和腫瘤標誌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預防大腸癌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推薦的癌症預防建議,預防大腸癌需要注意以下六點:
(1)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少吃肉。每天至少攝入5種以上的蔬菜和水果,選擇不含糖的純穀物製品,減少紅色肉類的攝入(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尤其減少肥肉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藻類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製品、海產品等,以補充維生素E。注意攝取麥芽、魚類、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和其他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摘除腺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如果不予以治療,良性腫瘤會有惡變為大腸癌的可能。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3)保持正常體重。平時要加強體育鍛鍊,慢跑、打太極、跳廣場舞、騎自行車等都是很好的運動,避免長期久坐。一定要把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4)適量飲酒。避免一次性飲酒過量。
(5)定期檢查。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5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信號及早期症狀。如果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一定要及時進行大便隱血檢查。
(6)正確用藥。雖然有研究提示攝入阿司匹林、維生素類製劑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但是藥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目前尚不作為常規推薦使用。
來源: 北京日報
https://m.gmw.cn/2020-07/03/content_33962754.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