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漢合時掌中珠與黑水城國寶之劫

22195545 發表於 2020-10-20 06:14:42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22331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西夏對內大興儒學,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對外常與宋遼兩國處於戰爭與議和的狀態,國勢開始衰退。夏惠宗時期,宋朝正值王安石變法而國力增強,並在1071年由王韶於熙河之戰佔領熙河路,對西夏右廂地區造成威脅。西夏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夏崇宗時期,宋廷執行 “ 紹盛開邊 ” 政策。1114年童貫經略西夏,率領六路宋軍(包含永興、秦鳳兩路)伐西夏。宋軍攻陷不少西夏堡壘。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時西夏國勢大不如前,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1115年金朝興起,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並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亡於蒙古。

29342493_217832968952365_7190224249385123840_n.jpg
西夏位置圖

西夏立國前夕,夏景宗極思創造西夏文字,派野利仁榮仿照漢字結構創建西夏文, 。三年始成,共五千餘字,形體方整,筆畫繁冗,結構仿漢字,又有其特點。於西元1036年頒行,又稱 “ 國書 ” 或 “ 蕃書 ”,與周圍王朝往來表奏、文書,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構成多採用類似漢字六書構造,但筆劃比漢字繁多。 西夏文學家骨勒茂才認為西夏文和漢文的關係是 “ 論末則殊,考本則同 ”。西夏文創制後,廣泛運用在歷史、法律、文學、醫學著作,鐫刻碑文,鑄造錢幣、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為了翻譯漢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於西元1190年所撰寫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內容相同。謂 “ 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 表明本書目的在於便於西夏人和漢人互相學習對方語言,是現今研究西夏歷史史的重要依據,更是研究西夏文的字典。

29386385_217836098952052_1736151099598962688_n.jpg
西夏文與漢字對照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記錄西夏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屬表意體系,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西夏人語言已失傳,跟現代的羌語和木雅語關係密切。 西夏文字是記錄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又稱蕃書或蕃文,目前發現總計共於6000餘字。獨體字較少,由2個字甚至3、4個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數。其中又大多屬會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別類似漢字的會意字和形聲字,一些譯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組成,類似拼音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極少。 西夏文字創製後即尊為西夏國字,下令推行,用於書寫各種文書誥牒。西夏國為蒙古滅亡後,西夏文仍在繼續使用。到了元代時(西元1227年)另稱河西字,且其文化並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經;明初時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經卷,到了明朝中葉,還有人以西夏文刻於經幢。此時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500多年。明朝末期漸漸不聞,明亡後即失傳無人可識。

29315323_217844125617916_8169801745803771904_n.jpg
上面的字按順時針方向是:大安寶錢

《番漢合時掌中珠》是一本西夏文和漢語雙解詞典,由西夏人骨勒茂才在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年)編寫刊行。 1909年在中國黑水城遺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 )出土。木刻本﹐蝴蝶裝﹐共三十七頁。序言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內容相同。謂 “ 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 表明編纂目的是為了便於番(党項)﹑漢相互學習對方語言。書中每一詞語都並列四項﹐中間兩項分別是西夏文和漢譯文﹐右邊靠西夏文的漢字為西夏文注音﹐左邊靠漢譯文的西夏文為漢字注音。 是了解西夏語言、文字、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獻,對解讀西夏語有非常重要作用。原書刊本現今在俄羅斯,寧夏博物館亦有收藏。現流行的是羅福成 1924年的手抄石印本。

29386680_217846998950962_7490776332658278400_n.jpg
番漢合時掌中珠民國初年譯本

1908年3月19日,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率領一支探險隊,走進了內蒙古腹地的荒漠之中。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座被當地人稱為「黑城」的神秘遺址。 在嚮導的帶領下,科茲洛夫沒費多大的波折就走進了黑水城。走在廢墟中的科茲洛夫和他的同伴們,被這個巨大的遺址震撼了。面對這遍地寶物的城墟,科茲洛夫抑制不住驚喜和激動,他後來在書中回憶:「我們所有的考察活動和發掘活動,都進行得非常謹慎,非常小心。地層中或地表上發現的每件器物,都會引起大家的共同興奮。我用鐵鏟挖掘幾下就發現一幅繪在畫布上的佛像,那種充滿驚喜的感覺,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科茲洛夫探險隊在黑水城遺址僅僅數天,便獲得了車載斗量的珍貴物品:唐卡、經書、佛像、信函、鐵幣等等。裝滿文物的大包裹隨即從中國內蒙古寄往俄國境內的庫倫及更遠的聖彼得堡。這一次的時間相對很短,因為水和食物的供應問題,科茲洛夫不得不暫時離開黑水城遺址。此後,他又兩次回到這裡,重複著挖掘、發現、運走的過程。 科茲洛夫幾乎是毫無顧忌地將這裡的珍稀文物成批運走,時間跨度長達20年。寶藏的真正主人中國,此時正在經歷百年動盪,無暇顧及甚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場對歷史文明的掠奪。 這個廢墟屬於一個中國古代神秘的民族政權——西夏王朝。這個延續了數百年、在中國古書中被記載了無數次的古國,再度發現而驚動了整個西方。

29340106_217849052284090_3390252587084152832_n.jpg
文物強盜科茲洛夫

29340006_217849225617406_8417084655374696448_n.jpg
科茲洛夫和他的探險隊

29342428_217849295617399_321043698659885056_n.jpg
科茲洛夫探險隊在額濟納河畔黑水城所攝

29339494_217849618950700_1615935205502091264_n.jpg
科茲洛夫與盜挖「輝煌舍利塔」合影

29339629_217849755617353_7041686022383468544_n.jpg
從「輝煌舍利塔」中發掘的2萬多卷文書

29386802_217850008950661_5602572283995488256_n.jpg
從黑水城挖掘出的佛像

29339524_217850148950647_6265719684084006912_n.jpg
西夏黑水城唐卡(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博物館藏)

29356522_217850262283969_1870746677346828288_n.jpg
西夏黑水城唐卡(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博物館藏)

29386594_217852582283737_5470787036493381632_n.jpg
西夏絕世孤品,雙頭佛像,存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科茲洛夫和他的探險隊掘獲了大量的文獻和文物,其中包括很多佛教文物,如唐卡、佛像和經書等。這些東西裝滿了整整10大箱。  一年後,在1909年5月,科茲洛夫接到了俄國皇家地理學會的通知,他在古城廢墟的發現遠遠超過預期,那是中國古代西夏王朝的遺蹟。俄國皇家地理學會要求他馬上放棄四川的考察,返回黑水城,進行更大規模的盜掘。於是科茲洛夫再次返回到黑水城。科茲洛夫的第一次發掘,主要集中於黑水城中部,這次則將精力放在了古城的西部。1909年6月12日,位於西城牆不遠處的一座佛塔被科茲洛夫掘開。這座藏滿大量珍貴文物和文獻的塔後來被他稱為「輝煌舍利塔」。科茲洛夫等人用了9天時間,才把這座塔里的文物搬空。根據科茲洛夫的檔案記載,從這座塔中發掘的文書數量,大約有2.4萬卷。他用40頭駱駝才把這些文獻從沙漠深處運出。 1926年,科茲洛夫第三次來到黑水城,這是他最後一次率隊進行蒙古和西藏考察活動。在兩個月的時間裡,科茲洛夫對黑水城進行了系統的考察研究,將整個黑水城劫掠一空。

29340485_217852058950456_3556035399837024256_n.jpg
黑水城遺址出土《番漢合時掌中珠》(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藏)

黑水城埋藏的大量文獻出土之前,留存於世的西夏文如同天書,而且是零零散散支離破碎的天書。在甘肅等地出土的西夏錢幣,上面刻有零星的西夏文字,但沒有人能夠辨認,就將其統稱為「梵字錢」。當科茲洛夫從黑水城搬出的西夏文獻展示在全世介面前時,各國漢學家的注意力幾乎全部被它們所吸引了。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尹鳳閣在黑水城的文物中發現了夏漢合璧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後,興奮地說:「這本字典能幫助我們看懂700冊書。」

29339614_217853038950358_4029667277795229696_n.jpg
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尹鳳閣

29386970_217855138950148_7028754339711680512_o.jpg
番漢合時掌中珠其中一頁

《番漢合時掌中珠》全書共37頁,蝴蝶裝,為木刻雕版印刷。 書中共收錄詞語414條,按三才分為九類:天體、天相、天變、地體、地相、地用、人體、人相、人事。其中人事類包含最廣,占到全部篇幅的一半。該書每一詞語並列四項,自右向左為西夏文漢字注音、西夏文、漢文、漢文西夏文字注音。該書對解讀已經失傳的西夏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12年,中國學者羅振玉首次從伊鳳閣處得知此書,借得十頁後影印出版。1922年羅振玉在天津再次會見伊鳳閣,方才得見全文,於是命其子羅福成抄錄刊行。 一九二四年由貽安堂經籍鋪作為《絕域方言集》第一種刊行於世,這便是後來流通較廣的羅抄本。 數十年來,由於蘇聯方面一直未將《掌中珠》全部原件發表,後人的研究就不得不以羅抄本為據,學者每以不見全豹為憾。七十年代末,美國學者陸寬田訪蘇,在列寧格勒東方學研究所攝得《掌中珠》全部,歸國後進行了初步整理研究,一九八二年以《合時掌中珠》為書名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刊布,書後附有《掌中珠》全部原件影照,陸寬田將其分為A本和B本。至此,湮沒約八百年的《掌中珠》原件終於重見天日。

29386689_217854902283505_9055173455321759744_o.jpg

29386231_217855002283495_9128495887163588608_n.jpg

29342639_217855365616792_1084476162748448768_n.jpg

西夏文是獨立於漢字之外的一種全新的方塊文字,初看與漢字相似,因為它是模仿漢字的構字方法、借用漢字的基本筆畫重新創製的。它的基本筆畫,也有與漢字相同的點、橫、豎、撇、捺、左拐、右提,但沒有漢字常見的豎鉤,對撇捺等斜筆運用較多。由於筆畫繁多,結構複雜,多數字都在十畫以上,認記、書寫都有一定難度,就連漢字中書寫最為簡單的數字,到了西夏文裡筆畫也相當繁雜。
西夏文字仿照漢字創製,漢字書法有篆、隸、真、行、草五種書體,真書即楷書。傳世西夏文獻中已發現篆、楷、行、草四種書體,而未見西夏文隸書。漢字書體是經過長期演變而來的,西夏文字則是漢字楷書筆畫的模仿。西夏文篆書同樣是據漢字小篆的模仿,未經過使用中的演化,所謂「屈曲類符篆」云云是宋朝人對「字畫繁冗」的西夏文字的形容。
西夏文字很多是可以拆開兩半的表意字(類似會意字),例如上人下馬,就相當於漢字的騎。現時,語言學家已可把西夏文歸類為767個部首。
現今大量重要的西夏文獻主要被收藏在俄羅斯,現藏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 。俄羅斯收藏有西夏文刊本和寫本達8000餘種,以及20000多卷經文書卷和500多件價值連城的唐卡珍品。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有西夏文手稿約1100件,印本30餘件。國內從黑水城遺址共出土近5000件文獻,其中有漢文、西夏文、蒙古文等多種文字文書。
本帖最後由 22195545 於 2020-10-20 06:16 編輯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