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裡的壞人為什麼總是戴墨鏡?

141703359309.jpeg
圖/《駭客任務:重裝上陣》劇照

正所謂「墨鏡一戴,誰都不愛」。在各種影視劇中,無論反派角色從事哪行哪業,似乎都很鍾愛墨鏡這個配件。回顧一下中外經典的反派角色,特別是在以武打和犯罪劇情為主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幾乎能總結出一個反派形象公式——反派=墨鏡+一身暗色系服裝+冷酷表情+武力值超高

在這個公式裡再隨機加上職業、身世、性格等角色人設元素,便可以組合出無數種反派人物,例如下面這些經典反派——

130531869379.png
電影《給爸爸的信》,1995年上映,演員于榮光飾演黑吃黑的老大甫光。來源/電影《給爸爸的信》截圖

130532841495.png
電影《霸道橫行》,1992年上映,黑幫強盜人手一套西服和墨鏡。來源/電影《霸道橫行》截圖

130533098779.png
電影《魔鬼終結者》,1984年上映,演員阿諾·史瓦辛格飾演機器人殺手T-800。來源/電影《魔鬼終結者》截圖

影視劇中的反派角色常以戴墨鏡的形象登場,究竟是為了裝酷,還是為了掩飾犯罪時害怕的心理?又或是為了偽裝自己不被警察發現?總之,這副以遮擋紫外線、保護視力為主要功能的墨鏡,為何成了影視劇裡的反派標配?

 戴墨鏡,不僅僅為了裝酷 

墨鏡的深色鏡片,一方面可以幫助視力受損的人士遮擋視線中的陽光或非常明亮的燈光,避免光線造成的敏感和疼痛,另一方面還可以遮蓋那些因為受傷而不太美觀的眼睛。

列舉墨鏡應用較為廣泛的場景,人們常常會聯想起繚繞著比基尼、陽光和沙灘的假日,或者滿佈聚光燈、照相機和閃光燈的時尚秀場。作為時尚配飾的墨鏡,的確可以增添人們的時髦、酷炫和自信。

世界上第一張佩戴墨鏡的時尚照片於1938年刊登在美國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中,由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拍攝。這張照片呈現了模特Mary Sykes沐浴在波多黎各的陽光下,穿著棉質連衣裙、戴著具有異國情調的頭巾,正在寫明信片的場面。畫面中,模特具有古銅色的皮膚,佩戴圓形白框的墨鏡,具備了美國人悠閒生活的所有典型要素。隨後,墨鏡被廣泛應用於時尚場景中,許多奢侈品品牌旗下的墨鏡成為熱銷產品之一。

作為先鋒性的生活標誌和高級階層的時髦元素,墨鏡的「cool」已經超越物理意義上阻擋陽光、降低眼部溫度的功能,而成為一種現代城市文化中的身份標識。

130534954698.png
1938年《Harper's Bazaar》的戴墨鏡女性插圖

話說回來,難道影視劇中的反派戴墨鏡也是為了追逐時尚潮流?當然,這個推測不能排除,因為劇情中的眾多反派不是幫派大哥,就是格鬥高手,具備一些潮流元素也無可厚非。但從影視拍攝的操作性角度來看,或許人物戴墨鏡背後的原因簡單且樸實——《駭客任務》的導演曾說:「大多數演員通常不是真正有經驗的槍手,並且由於槍口閃光而在射擊槍支時往往會眨眼,於是動作片中經常使用墨鏡來掩蓋這個事實。」

130535139101.jpeg
來源/《駭客任務:復活》劇照

誠然,全員墨鏡的設定在《駭客任務》中還有著劇情上的深層次內涵。因為造型是製作電影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用墨鏡等配飾來傳達導演的思想就是造型的意義所在。墨鏡在《駭客任務》中隱喻著「保護」,被入侵了母體的人被當作一種程序,而墨鏡彷彿就是一道保護程序的編碼。從象徵意義上來說,戴上墨鏡代表一種隔絕和自我保護,而脫下墨鏡則代表坦誠相待。墨鏡的隱喻,在《駭客任務》主角尼歐與祭師對話、與史密斯對戰等場面中都有跡可循。

現實中,心理學家也圍繞墨鏡對於人們情緒的影響展開了不少研究。面部表情權威心理學家Paul Ekman表示,在與人類情感相關的23種面部表情中,約有三分之一涉及眼睛,而看不到一個人的眼睛,會大大降低我們推斷對方情緒的能力。

例如,從一張不被遮蓋的臉上,我們或許能夠透過五官,尤其是眼睛分辨出真笑和假笑,但如果微笑者戴著墨鏡,那麼檢測假笑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了。因為在真正的微笑中,眼輪匝肌的肌肉被啟動,眼睛周圍產生難以偽造的皺紋,而墨鏡的存在則完全關上了我們了解對方心靈的「窗戶」。

130535283016.png
某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寧展示「皮笑肉不笑」。來源/《明星大偵探》截圖

由此而言,影視劇裡的反派戴墨鏡,也有一定保護自己、隱藏情緒的原因。由於劇情的設定,反派需要始終保持一貫的威懾力,但他們也未必一直都是勇敢而無畏。想像一下,如果觀眾時刻能看到反派的眼神,或許就能從情緒流露中發覺他並非如同想像中那般強大,那麼反派的角色塑造效果是否就大打折扣了呢?

還有一些演員的外貌沒有那麼多攻擊性,墨鏡的加持則能遮擋演員本人的「正派氣質」,彌補先天容貌中「惡人感」不足的缺陷。電影《男兒本色》中的吳京便是一例,儘管吳京本人的演技對反派天養生的演繹功不可沒,但一直伴隨角色出場到下線的墨鏡,塑造角色的作用也同樣不可忽視。

130536455289.png
演員吳京在電影《男兒本色》中飾演反派劫匪團伙老大天養生,獲第44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來源/電影《男兒本色》劇場照

和劫匪標配的「臉基尼」頭套不同,墨鏡既不會引人注目,又能掩蓋自身容貌和表情,還能讓人覺得不好惹,堪稱完美的惡人利器。

 從「實用」到「時尚」 

事實上,墨鏡被發明設計之初,既不是為了裝酷,也不是為了隱藏情緒,它的用途十分簡單而實用——阻擋陽光。

目前已知最早的墨鏡雛形,是約2000年前的因努特人發明的「雪鏡」。雪鏡由雕刻的浮木、骨頭、海象牙或馴鹿鹿角製成,眼鏡中間是一條露出眼睛區域的細長縫隙,這條狹縫可以阻擋幾乎所有有害的太陽反射光線,進而用來保護人們的眼睛免受雪地反射眩光而致的雪盲症。

130537985840.png
用鯨鬚雕刻而成的雪鏡。來源/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因努特人並不是歷史上唯一找到創新的方法來保護眼睛免受眩光的人。蓋烏斯·普林尼·塞孔杜斯(世稱老普林尼)在《自然歷史》中記錄,羅馬皇帝尼祿曾經通過拋光過的祖母綠寶石來觀看角鬥士的戰鬥,以減少太陽的直射——這可能是歷史上最奢侈且無效的墨鏡形式。

金末年劉祁所著的《歸潛志》也曾記載,早在12世紀,金衙門裡的官員審訊犯人時就曾佩戴茶色石英鏡片製作的「靉靆」,這種墨鏡沒有放大或者折射功能,僅用於遮蔽審訊員的眼神。

到18世紀,現代形式的眼鏡出現了,鏡片由金屬絲固定在一起,框架延伸到耳朵上方以將它們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一位名叫James Ayscough的英國眼鏡商認為,改變實際鏡片的顏色可以進一步幫助治療特定的視力障礙,於是他嘗試使用藍色和綠色玻璃來糾正視力障礙。那時候的James Ayscough或許不會預料到,他的想法將在20世紀搖身一變成為世人眼中的時髦配飾。

130537599504.png
早期的藍色墨鏡。來源/Robert E. Lee Memorial

人們第一次使用有色鏡片來保護佩戴者的視力免受光線照射,大約是在20世紀初左右。當時,梅毒患者的眼睛對光十分敏感,因此醫生用黃色和棕色的深色眼鏡來緩解患者不適。1920年左右,著名電影明星開始普遍戴著墨鏡出現在公眾面前,遮住眼睛不僅能遮擋演播室中的強烈光照,而且還會使他們的身份更加隱蔽。漸漸地,墨鏡不再與健康狀況不佳聯繫在一起,並開始成為名人的象徵。

隨著明星帶頭引領潮流,人們對墨鏡的需求猛增。精明的商人Sam Foster於1929年開始批量生產由合成塑料材料製成的墨鏡,拿到美國紐澤西州的海灘上銷售,逐漸把Foster Grant這個眼鏡牌子做大做強。到1938年,美國圖畫雜誌《生活》報導說,太陽鏡已經成為一種「在城市街道上佩戴的新時尚,是美國成千上萬的女性最喜歡的飾品。」文章還稱,1937年,美國售出墨鏡2000萬副,但只有25%的人戴上它來保護眼睛。

與此同時,墨鏡也開始被用作飛行員的輔助工具,甚至成為銷量日益增長的航空業產品。由美國眼睛健康公司Bausch and Lomb創立的眼鏡品牌Ray Ban發明了偏光鏡片,在二戰期間被美國空軍飛行員廣泛使用,用以阻擋太陽眩光。1937年,該公司開始向公眾發售,實用性的功能終於與時尚的潮流相遇。此後,墨鏡從鏡框的形狀到鏡片的顏色,都跟隨時裝秀的步伐,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130539337504.png
1940年,邁阿密海灘的戴墨鏡女性,Alfred Eisenstaedt攝。來源/Google Arts & Culture

130542844989.png
1960年的時尚墨鏡, Stan Wayman攝。來源/Google Arts & Culture

有趣的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講,墨鏡在多陰雨天氣的歐美並不如在常年暴曬的非洲地區實用,但在銷量和普及度上來看,歐美人對於墨鏡的依賴度卻遠勝於非洲人。從實用到時尚,墨鏡在時代的發展中經歷著巨大的功能性轉變。當墨鏡作為一項重要的道具進入影視劇中,也逐漸與反派角色們相輔相成。

 要麼「帥」,要麼「壞」 

時尚的輪迴轉了一圈又一圈,歐美名流圈流行的墨鏡文化,也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影響著中國人對於「有色眼鏡」的追求。

1979年,美國NBC電視台出品的科幻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The Man from Atlantis)。主角麥克戴著墨鏡,穿著上窄下寬的喇叭牛仔褲,威風凜凜,風度翩翩,瞬間在年輕人群體中成為潮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鏡片、淺顏色的蛤蟆鏡在中國城市青年中風靡一時,成為時髦男女的專寵。這一時期,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起點。無論是在波譎雲詭的《旺角卡門》、無厘頭的《喜劇之王》、還是在獨樹一幟的《甜蜜蜜》、《花樣年華》裡,花領帶、大西裝、灰夾克、黑超墨鏡......現在被人們稱之為「港風vintage」的元素,在那時都是新潮的物甚。尤其在八十年代的香港黑幫電影中,不論大哥還是小弟,都是清一色的一身黑衣外加一副黑墨鏡。尤其是香港電影史上那些戴著墨鏡的經典角色,更是讓「墨鏡=黑幫』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


19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周潤發飾演的偽鈔集團老大小馬哥,讓戴著墨鏡、燒錢點煙的鏡頭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130543397352.gif
《英雄本色》中的周潤發。來源/電影《英雄本色》片段

1990年上映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周星馳飾演的酒吧侍應一出場就戴著墨鏡、叼著牙籤,鼻樑上貼著OK繃,一副經典的混混形象——

130544393106.png
《一本漫畫闖天涯》中的周星馳。來源/電影《一本漫畫闖天涯》截圖

1995年上映的《給爸爸的信》,被稱為演員于榮光反派角色的巔峰之作。他在其中飾演的甫光,是一個倒賣文物集團的老大,專門黑吃黑。電影中,于榮光和盧惠光、鄒兆龍組成的反派三人組PK李連杰、謝苗父子的群戰大戲,是動作電影史上的經典名場面。于榮光戴著墨鏡、婉若遊龍的武打動作,把墨鏡+反派的疊加效應發揮到極致——

130545386903.gif
《給爸爸的信》武打場面。來源/電影《給爸爸的信》片段

乃至後來內地影視中的反派角色,也常戴著墨鏡,角色塑造和香港電影中的經典反派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儘管最終打不過正面人物,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帥。比如《征服》裡孫紅雷飾演的黑幫劉華強——

130546042957.jpeg
劉華強戴墨鏡買東西。來源/電視劇《征服》截圖

《黑洞》中陳道明飾演的走私分子聶明宇——

130546679691.gif
來源/電視劇《黑洞》片段

因此,墨鏡總是會被貼上「壞人」或「耍酷」的標籤。那些戴著墨鏡幹壞事的角色,各有各的狠毒之處,觀眾恨得牙癢癢的同時又不得不感到害怕。在墨鏡的加持下,人物多了一絲神秘感和威懾力。角色的標誌性配件也讓人們關注到墨鏡所具有的酷炫風格,它將人物最容易暴露情緒特徵的眼睛隱藏在暗色鏡片背後,卻透過光影折射放大了人物性格中的陰狠和桀驁,同時也成為增加角色魅力的元素之一。

參考:
[1]Google Arts & Culture:The Evolution of Sunglasses:How sunglasses entered the spotlight.
[2]Vanessa Brown:Cool Shades: 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Sunglasses.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matsuri112 發表於 2022-11-8 14:38
形象比較酷帥吧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