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開箱的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是華碩在 X670 系列中推出的一款高端產品。以往在 $15,000 這個價位帶的產品都是 MAXIMUS HERO,這次華碩似乎是要把 MAXIMUS 全系列打造成頂級地位,原本的定位空缺就由 STRIX 系列填補。這樣一來我個人覺得其實產品定位有更清晰。平價選 PRIME,中階選 TUF,高階選 STRIX,頂級就是 MAXIMUS / CROSSHAIR。
主板包裝沿襲著 ROG 一慣的暗色系搭配紅色 LOGO 和線條。整個包裝我第一次拿在手上的時候覺得相當沉重,感覺會很有料,很期待裡面到底裝了些什麼東西。
主機板本體為黑色外觀,I/O 區域那邊的散熱片上有一個敗家之眼信仰 RGB 燈。
包裝內付的配件有 M.2 的備用螺絲、 SATA 線、ROG 信仰鑰匙圈、M.2 散熱模組、Wi-Fi 6E 天線、信仰顯卡支架以及一些束線帶。
這個 M.2 散熱模組重量為 205 g,約等於一隻 iPhone 14 Pro 的重量。看來大家都是準備好迎接 PCIe 5.0 SSD 那個快要失控的溫度了。
如果你的電腦顯卡是選擇 RTX 4090 那種體積快跟主機板一樣大張的顯卡,記得務必要使用顯卡支架,不然就算主機板本身有做強化,一樣還是會有變形損壞的風險。
第一個 PCIe 5.0 SSD 的插槽散熱片相當浮誇,還有一根粗粗的熱管,散熱能力可預期的會相當不錯。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擁有 18+2 項供電,對付最新、最頂規的 AMD R9 7950X 也綽綽有餘。
CPU 的 8+8 供電有金屬外殼強化,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幫助散熱。因為當 CPU 在全力運作時可能耗電非常高,因此供電插座也可能會產生高熱,因此散熱還是非常重要的。
背部 I/O 也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HDMI 2.1、DP 1.4、12 個 USB 3.2 Gen 2,非常誇張,其中 10 個是 Type-A,2 個是 Type-C、而三個 Type-C 中最右邊那 1 個是 USB 3.2 Gen 2 x2 Type-C。另外這張主板還搭配 2.5G 網孔和 Wi-Fi 6E,以及給滿的音訊接頭。後面的 Clear CMOS 按鈕可以清除 CMOS 中的 RTC RAM,RTC RAM 中包含日期、時間、系統密碼和系統設定參數,簡單來說就是 BIOS 設定,如果超頻設定調到沒辦法開機,以前都要拔電池,現在就只要一鍵搞定。
這張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有搭載 BIOS Flashback 功能,不用裝 CPU 開機就能輕鬆更新 BIOS。這個問題我組裝了 10 年電腦其實也只遇過一次,但遇到一次就讓我有夠頭痛了。所以這個功能對 DIY 玩家是真的會在關鍵時刻提供幫助的。顯卡插槽有作金屬外殼強化,然後每個 M.2 的 SSD 插槽都有散熱片覆蓋,外觀的包覆度非常高。
華碩這個名為 Q-RELEASE 的設計真的超方便,以往拆顯卡都要手凹來凹去,現在只要一按,顯卡就可以輕鬆拆下。
裡面的原理大致上就是有一根鋼絲連到 PCIe 插槽的卡榫,按鈕壓下去就帶動鋼絲拉一下。
I/O 區域這塊 RGB 燈光在未通電時呈現藍紫色,非常帥氣有質感。底下印的字為「FOR THOSE WHO DARE」。
整個 CPU 供電區域的散熱模組非常厚實,上方的區塊還有印製一個 LOGO 和一段文字。最右邊的前面板的 USB Type-C 也是 USB 3.2 Gen2x2 的,如果想要高速傳輸就不用每次都跑到主機後面去,當然前提是要機殼有支援啦 XD!
英文字是寫 “ROG-branded products always promise you absolute leading performance for those keen on winning power. Innovative user controls deliver true game-ruling innovation.”
這一代 CPU 由 PGA 封裝改為 LGA 封裝,減少了針腳撞歪的可能性。雖然針腳改了,但是 CPU 散熱器還是可以繼續沿用 AM4 腳位的散熱器,不過聽說是有點小誤差,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建議還是可以問問看原本的散熱器廠商有沒有提供 AM5 的安裝套件。
裝上主機板扣上固定座時,原本的主機板腳位保護殼就會彈起來。這裡要小抱怨一下 AMD 這個新 CPU 的外觀設計,我個人很不喜歡,很難拿之外每次散熱膏都跑到凹槽裡去,相當討厭。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擁有 4 個 M.2 插槽,其中有 3 個支援 PCIe 5.0,另一個支援 PCIe 4.0,全都預先配備 SSD 快拆螺絲。快拆螺絲真的是百利無一害的設計,既能幫助快速安裝 SSD,又能解決我老是把 M.2 螺絲搞丟的問題。
ASUS 主板上除了有 Q-CODE 除錯燈之外,底下還有一個 Q-LED 依照不同錯誤會有不同顏色的指示。紅色代表 CPU 出錯、黃色代表記憶體、白色代表顯示卡、黃綠色代表開機裝置。舉例來說記憶體沒插好,如果看 Q-CODE 的話就要翻手冊或是上網才知道是記憶體的問題,如果看 Q-LED 就可以一目了然,能先快速的初步鎖定錯誤發生的硬體。
主機板的背面也有設計巧思,印上了一個大大的「ROG STRIX」甜甜圈造型,非常吸睛。
主機板背面還有四顆 PHISON 的 PS7101 PCIe 5.0 訊號中繼晶片,可以減少訊號傳輸時的衰減問題。
ROG SupremeFX 標榜是透過軟硬體結合來提供卓越的音訊。內部主要是 Realtek ALC4080 codec 音訊編解碼晶片。
由於 AMD 的 CPU 並沒有內建 Thunderbolt 控制器,因此如果想要使用 Thunderbolt 就必須購買 PCIe 的轉接卡,然後要記得連接主機板上的 Thunderbolt Header 接頭。另外 Thunderbolt 轉接卡建議是買與主機板同品牌的,因為那個 Header 並沒有統一標準,所以買之前要先確認支援性。
兩塊 X670E 的本尊只要拆掉中間這一塊的散熱片就能看到。而 PCIe 5.0 SSD 插槽這邊其實有兩顆 PCIe Gen5 re-driver,由於 PCIe 5.0 SSD 的速度是可以到達破 10,000MB/s,但是相對的在和 CPU 通訊時的雜訊以及訊號衰減問題都會被放大,因此通過 PCIe Gen5 re-driver 可以讓資料傳輸的訊號更加穩定。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的 18+2 項供電排列在一起真的是非常療癒。
敗家之眼的 RGB 燈排線是設計在 I/O 接頭背面這邊,需要把整組供電散熱拆除才能看到。
整組供電散熱為 L 型一體式設計,中間有一根熱管貫穿整組散熱片,拆卸時需一次把所有螺絲卸除後才能拆下。
USB 3.2 Gen2 驅動晶片是採用 Genesys GL9905。
供電 18+2 項皆為 SIC850A DrMOS,用料和頂級的 CROSSHAIR 系列是相同的。
網路控制器則為 Intel 的 I225-V,支援 2.5GbE。
我在正面一直找不到 VRM 控制器,原來是藏到背面去了。PWM 控制器的型號為 DIGI+ EPU ASP2205。沒錯,跟他的老哥 CROSSHAIR X670E HERO 也是同一顆!
個人覺得這張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算是正常玩家的最頂選擇,CPU 供電給足、規格不論是 I/O 還是 PCIe 5.0 也全都到位。華碩很聰明,在這張板子給出了普通玩家能駕馭的最大極限規格,再上去的 MAXIMUS / CROSSHAIR 沒有一定程度的實力,基本上是無法發揮出主機板的實力的。
VIDEO
如果你覺得你只是個普通玩家,ASUS 近幾年的主機板都有在 BIOS 中加入一些 AI 超頻的選項,想要在不動太多 BIOS 設定的情況下最大化釋放你的 R9 CPU 性能,又不想花到 $20,000 塊買一張主機板的話,這張 ASUS ROG STRIX X670E-E GAMING WiFi 應該會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