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冬,北方冷空氣開始南下侵襲台灣,在天氣預報上,民眾也常會看到許多如「寒流」、「大陸冷氣團」、「強烈大陸冷氣團」等專有名詞出現。(圖/記者葉政勳攝)
時序進入冬季後,北方一波接一波的冷空氣開始南下侵襲台灣,在天氣預報上,民眾也常會看到許多如「寒流」、「大陸冷氣團」、「強烈大陸冷氣團」等專有名詞出現,而上述冷氣團分類,實際上皆是中央氣象署以台北測站為標準,預估冷空氣抵達時的低溫做分類,除了預報上的解釋,也作為民眾禦寒保暖的參考之一。
氣象署首先針對「氣團」做出解釋,舉例把海綿放在溼布上,會吸收水分而變溼,「氣團」也是同樣道理。當空氣停留在大片地面或海面上一段時間後,每一高度層的溫度、溼度等特性會漸漸一致,並且越長範圍越大,形成了「氣團」,而形成氣團的地區,就稱為「氣團源地」。
氣象署指出,「大陸冷氣團」是形成於極地的氣團,因為高空氣流的推動而進入中國大陸,經華中轉向東海及太平洋。因為它源於極地,屬於冷氣團,又是從大陸流出來,所以就稱為「大陸冷氣團」,
而現階段,「冷氣團」細分為寒流、強烈大陸冷氣團、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4個類別。
▲在冬天時,常見的「冷氣團」細分為寒流、強烈大陸冷氣團、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4個類別。(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說明,在氣象預報時,當預測台北的日最低溫會降到攝氏10或以下,就稱為「寒流」;冷氣團會使台北日最低溫降到攝氏12至14之間時,就是受「大陸冷氣團」影響;預測降到攝氏12度或以下時,就試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若最低溫不會降到攝氏14度,預報上就只會視為「東北季風增強」影響。
而氣象署也補充,當大陸冷氣團移出源地後,會受經過地區環境及本身內部運動影響而改變性質,變成「變性大陸氣團」,當變性大陸氣團出現時,氣溫就不會再持續下降,會逐步回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