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意的宇宙

seeyu 發表於 2006-3-29 17:24:4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 3850


南天銀河。攝於美國佛羅里達州。

銀河系中心視場大小為1500光年的射電圖像。

銀河系新發現100多顆巨星體
W49A的無線電波和紅外線觀測合成圖

據太空網7月22日報導,銀河系的巨型氣雲W49內發現有100多顆新星體。所有這些星體至少比太陽大15倍,有些甚至比太陽大120倍,顯得非常強烈活躍。該新發現在本周於澳大利亞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一會議上發佈,詳細的結果將在《天體物理》雜誌上發表。

目前雖然用光學技術難以觀察到這些新星體,但是他們發出的無線電波和紅外線及其它射線致使他們能夠被科學家探測到。 歐洲南方觀測台的Nicole Homeier說,「我們在那裡發現了四個大質量星團,星體質量是我們太陽的120倍——是正真的「導彈」,以難以置信的星際強風和強烈的紫外線轟炸著周圍。」 Nicole Homeier 和她的同事Joan Alves運用歐洲南方觀測台設在智利的3.5米新技術望遠鏡上的紅外相機對W49中一個特殊區域W49A進行了觀測。「無線電天文學家早就知道W49A是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星體形成區域之一,「Alves說,「實際上我們的發現很令人吃驚:該星際母體區域遠比我們開始想像的大,而且還沒有停止形成星體。我們現在有證據表明該區域有100多顆新星體,要比我們迄今所知道的若干個要多得多。」

這是一張黑洞處於星群中間的概念圖,現今的望遠鏡還不能直接看到黑洞,但可以借助引力來探測它們。

  10月17日,科學家宣佈,通過觀察一顆圍繞銀河系核心運行的天體證實,銀河系中央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

  據報道,天文學家這次是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新觀測到了兩個中等質量黑洞的跡象的。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在銀河系的中央存在大量的物質。最有可能的解釋是,所有的物質緊緊地擠壓進一個質量數百萬倍於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中。但是也存在不同的解釋,比如星系中央是一些小型黑洞或者類星體的集合。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天體物理學院的雷納·肖德勒發現的這顆銀河系中央天體似乎可以排除單一超質量黑洞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黑洞是一種天體

  「黑洞」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地想像成一個「大黑窟窿」,其實不然。所謂「黑洞」,就是這樣一種天體:它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就連光也不能逃脫出來。

  是愛因斯坦最先提出了黑洞概念,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場將使時空彎曲。當恆星的體積很大時,它的引力場對時空幾乎沒什麼影響,從恆星表面上某一點發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線射出。而恆星的半徑越小,它對周圍的時空彎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發出的光就將沿彎曲空間返回恆星表面。

  等恆星的半徑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學上叫「史瓦西半徑」)時,就連垂直表面發射的光都被捕獲了。到這時,恆星就變成了黑洞。說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無底洞,任何物質一旦掉進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實際上黑洞真正是「隱形」的,但它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樣,很可能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

  要瞭解黑洞的形成,就不能不先來瞭解一下白矮星和中子星形成的過程。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氫),由中心產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體積小、密度大的星體,重新有能力與壓力平衡。

  質量小一些的恆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質量比較大的恆星則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中子星的總質量不能大於3倍太陽的質量。如果超過了這個值,那麼將再沒有什麼力能與自身重力相抗衡了,從而引發另一次大坍縮。

  這次,根據科學家的猜想,物質將不可阻擋地向著中心點進軍,直至成為一個體積趨於零、密度趨向無限大的「點」。而當它的半徑一旦收縮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徑),正像我們上面介紹的那樣,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從而切斷了恆星與外界的一切聯繫——「黑洞」誕生了。

  「黑洞」無疑是本世紀最具有挑戰性、也最讓人激動的天文學說之一。許多科學家正在為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而辛勤工作著,新的理論也在不斷地提出。

  發現銀河系中心黑洞

  在過去10年中,肖德勒領導的小組一直在追蹤多顆繞銀河系中心運行的天體。1992年,他們開始追蹤一顆代號S2的天體的移動軌跡。在接下來的10年中,小組成功地描繪出S2橢圓形軌跡的2/3。S2的軌跡繞被稱為人馬座A*的天體運行,天文學家普遍認同人馬座A*位於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就是黑洞本身。人馬座A*距離地球約3萬光年,放射出強勁的無線電波。科學家推測,這些無線電波是因物質被黑洞吞噬而產生的。

  而S2繞軌道運行一周的時間約15年,比木星繞太陽週期長4年,它是迄今科學家觀測到的最靠近假設黑洞的天體。其他繞黑洞運行的天體的軌道週期多在數百和數百萬年之間。S2的體積是太陽的7倍,其運行速度必定相當快,才能逃脫被中央黑洞吞噬的命運。

  類似的現象使天文學家得出結論認為,在許多星系的中心都可能存在類似黑洞,然而,S2的軌道是迄今為止星系中央存在黑洞的最有力證據。肖德勒和他的同事說,S2的橢圓形軌道與它圍繞質量50萬倍於太陽的小體積超密度物體運行的推測完全吻合。較早對人馬座A*附近天體的觀測顯示,在銀河系中央存在質量相當於太陽50倍的物體。

  科學發現的意義

  由於利用望遠鏡並不能直接觀測到黑洞,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觀測黑洞附近的情況來探測它們的存在、形狀以及大小。來自美、德等國的科學家們利用來自「哈勃」望遠鏡的數據在有些出人意外的太空區域當中發現了兩個黑洞,兩個太空區域均由古老的星群構成,據稱星群中包括宇宙當中年代最久的星球。與太陽系中心附近區域包含巨型黑洞不同的是,這次新發現的兩個黑洞體積中等。

  在已知兩種黑洞之間是否還有「中間產品」?這是天文學界爭論多年的一個話題。「哈勃」的新觀測結果為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確切證明,使小質量黑洞與超巨黑洞之間有了聯繫。此外,這一發現還為解釋黑洞、特別是超巨黑洞的成因提供了新線索。

  早先的一些觀測顯示,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巨黑洞,質量一般為星系總質量的0.5%左右。新發現的兩個中等質量黑洞與所處的星團之間也有著類似比例,而星團的質量通常只有星系的萬分之一。天文學家們指出,這意味著黑洞與其賴以依存的宇宙環境之間可能存在著有待進一步發現的本質規律。

  目前,關於超巨黑洞的形成主要有兩種理論。一種觀點認為,它可能是隨著星系的誕生一次性產生的。但也有天文學家推測,超巨黑洞是以質量更小的黑洞為基礎形成的,後者就好比是一些「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化成了巨型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的發現為黑洞形成「進化論」提供了新的支持。天文學家們說,這些中等質量黑洞很可能是最後形成超巨黑洞的「材料」。

  令天文學家感到意外的是,新觀測到的兩個中等質量黑洞都位於球狀星團而非星系之中。聯合研究負責人之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邁克爾·裡奇認為,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們在「星團與星系間建立起了聯繫」,為回答宇宙中星系結構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有用信息。

黑洞就在人馬座A*中心所在的位置

雙子座天文臺,在8月28日發佈一張位於銀河系中心,人馬座的NGC 6559星雲圖像上,展現出中國龍的形狀(黑色)。

NGC 6559星雲是人馬座中正值恆星劇烈形成區域的一部分,位於銀河系中心方向離我們5千光年處,偏離礁湖星雲(M8)的角度不到1度,其跨度約7光年。

太陽出現兩個巨型耀斑令天文學家吃驚

據太空網10月23日報導,當太陽出現兩個大小與木星相當的耀斑時,天文學家對太陽的異常活躍感到吃驚。其中的一冠狀物噴發產生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2日□晨3點鐘;預計一場強的太空暴23日襲擊地球,另外一場也正在醞釀之中。

第一場帶電的太陽粒子暴在太陽表面名為太陽耀斑484的地方釋放出來。該尺寸相當於木星表面大小的巨斑這幾天一直在生長,並已旋轉至目前以方形指向地球的位置。另外的一場太陽暴正在醞釀之中,而且更多的也可能產生。

天文學家認為,太陽斑是太陽中磁能湧出的較冷的區域,一般發生在太陽爆發之前。太陽活動的11年週期在2001和2002年達到高峰。正常情況下現在太陽耀斑應該較少,而且在未來的3到4年裡太陽活動性要降低。目前太陽發生這種活動多少有些不尋常。

火星運行方向逆轉

今年1月,火星開始已經穿過黃道帶的背景星星向東前行。

近幾個月火星已經變得越來越近、越來越明亮,離地球從年初的3億零6百萬公里降低到本周的6千4百萬公里,現在的亮度要比新年元旦時大30倍。

在過去的幾周裡,火星在其東行的軌道上慢下來了,就像變得不確定似地躊躇不前。

7月30日,其東行的軌跡開始停下來。

在未來的兩個月中,它將倒退向西行進。9月29日,它將再次停下來,恢復其正常的向東行進。

太陽磁場大顛倒 宇宙塵暴湧向太陽系

太陽耀斑數預測與太陽X射線圖像
據《新科學家》網報導,由於太陽的磁場逆轉,可能長達十年的宇宙塵暴得以進入太陽系內部,包括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數據表明,現在進入太陽系的宇宙塵埃比90年代多三倍。

在過去十年中,太陽的磁場就像一個屏障,使帶電的宇宙塵埃偏離太陽系。但是,太陽正常的活動週期在2001年達到高峰,太陽的南北兩極開始逆轉,即南極變成了北極,而北極則變成了南極。在這種情況下,太陽的磁場不再像以前那樣使宇宙塵埃偏離太陽系,反而實際上開始吸引這些塵埃進入太陽系。

按照中國古人的天人合一觀點,天象變化會對應在人間發生相應的事情。目前科學家們雖然還不清楚宇宙塵暴對地球的影響,但是已經有科學家認識到太陽系中的任何一個宇宙現象最終都會對每顆行星產生影響。一些研究人員推測持續的宇宙塵暴衝擊可能與地球冰川時期甚至大規模物種滅絕有關。

凝望地球的太空「巨眼」

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為慶祝天文日(5月10日),發佈了這張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狀漩渦星雲的哈勃復合圖像,這是迄今為止所獲得的最大、細節最豐富的天體圖片之一。

該圖片上發光的實際是一些上萬億英里長的發光氣體通道,由於它們直接指向地球,因此看起來更像氣泡而不是象圓筒。在星雲的內邊緣上鑲嵌著成千的彗星狀細絲,這些細絲又朝後指向被天文學家稱為小超熱白矮星的中心星體。


海王星亮度在明顯增加

海王星亮度變化對照圖

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生分校及美國航天航空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對海王星六年的觀察發現其亮度在明顯增加。

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該研究小組給海王星拍攝了三組照片。在1996、1998和2002年,他們對該星體進行了完整旋轉的觀測,圖像表明環繞南半球的雲帶在逐步變寬變亮。此發現與洛威爾實驗室(Lowell Observatory)的G.W. Lockwood的觀測結果相一致,Lockwood觀測到海王星自1980年以來就一直在變亮。

「在2002年的系列照片上,海王星比1998年和1996年的時候要明顯亮得多,」海王星大氣研究權威、威斯康星大學麥迪生分校的資深科學家Lawrence A. Sromovsky說,「而且在近紅外線波長上是戲劇性地變亮。2002年極大增加了的雲層活動是1998年首次觀測到的趨勢的繼續。」
[/img]
天文新發現:海王星出現3顆新衛星

海王星三顆新衛星
天文學家1月13日宣佈,有三顆以前沒有觀測到的衛星圍繞海王星旋轉,至此該行星的已知衛星總數達到11顆。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離我們第八遠的行星,可是每隔幾個世紀它與第九遠的冥王星交換位置。這些新衛星運行無規律,大小約30-40公里。


神秘的夜間發光雲
夜間發光雲
夜間發光雲(noctilucent or night-shining clouds,簡稱為NLCs)盤旋在空間的邊緣,薄而纖細,發出電弧似的藍光。上圖是空間站工作人員拍攝到的夜間發光雲照片。

「在過去的幾周裡,我們一直在南半球上面欣賞著這些雲的突出美景,」今年1月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播送的電視上,空間站的宇航員唐·佩帝(Don Pettit)說,「當我們飛越澳大利亞和南美南端時我們總能看到它們。」 佩帝估計他所看到的這些夜間發光雲高度在50到62英里(80至100公里)之間。

「夜間發光雲是一個相對新的現象,」研究夜間發光雲現象的科羅拉多大學加裡·托馬斯教授(Gary Thomas)說,「它們首次是在1885年被觀察到。」就是在印度尼西亞強大的拉客卡托火山爆發兩年之後,這次爆發將灰焰噴射到地球80公里高的大氣層中。

一般認為是火山的灰燼導致了晚間天空壯麗的晚霞美景。但是,德國天文觀測人員柏克豪斯(T. W. Backhouse)注意到事情蹊蹺。他發現一些夜晚在黑色天空的背景上,一些纖細的絲狀物發出電弧般的藍光。當時科學家認為這些雲彩是火山灰燼的奇怪展示。

最後,隨著那些火山灰燼落定、拉客卡托鮮艷的晚霞因此也凋謝了。然而,夜間發光雲卻保留了下來。「這是個謎,」托馬斯教授說,「夜間發光雲不僅持續存在,而且還在擴展。」一個世紀之前這些雲層集中在緯度50度之上,只能在斯堪的那斯維亞、俄羅斯和英國才能看到。但是,最近一些年來,在往南一些的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也能看到。

「儘管夜間發光雲看起來像在空間,」托馬斯教授說,「它們實際上在地球大氣層內,處於50至85公里高的一種成為中間層的雲層中間。」中間層不僅非常冷(零下125攝氏度),而且非常乾燥,要比撒哈拉沙漠上面空氣乾燥一億倍。然而,科學家認為夜間發光雲是由水組成,非常微小的冰顆粒尺寸與香煙煙霧顆粒差不多。

在干脊的中間層冰晶體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夜間發光雲最基本的謎。在一般雲層中,冰晶體的形成和生長需要兩個要素:水分子和這些水分子的附著物比如塵埃。水在塵埃上聚積形成細小水滴或冰晶體的過程交形核。在普通雲層中這個過程一直發生著。

普通雲層離地球相對較近,從諸如沙風暴等方式獲取塵埃源,然而,把灰塵一直刮到中間層是非常困難的。「在1883年拉客卡托火山可以供給中間層塵埃,但是這解釋不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雲彩,」托馬斯推測,「也許,塵埃的來源是空間本身。」

關於夜間發光雲的疑惑還很多,比如它是否與氣候變化有關?或者它是流星體的不尋常信號?等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2006年發射一艘太空船,屆時AIM (Aeronomy of Ice in the Mesosphere)衛星將繞地飛行對夜間發光雲進行多方研究拍照,科學家期盼能從中得到一些答案。


歡迎來到 侏□紀公園

上圖:人拿著匕首與恐龍搏鬥的畫面,下圖:科學家進一步證明了這是真實的人的手指化石

聽到「恐龍」,您的腦海中,是不是浮出電影「侏□紀公園」裡的畫面:踩著慢吞吞步伐的龐然大物、轟隆隆飛快奔跑或是露出尖牙追趕獵物的怪獸…?走一趟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的「中華恐龍大展」,您將發現恐龍世界的多采多姿!
會場中,有個兒大得嚇人,站起來約四層樓高,把頭抬起來可達十二公尺高的「查干諾爾龍」;也有嬌小僅百公分高的「鸚鵡嘴龍」。

凶狠的「巨型永川龍」,邊緣呈鋸齒狀的牙齒,從齒根到齒冠足足有二十公分長,像一把把的牛排餐刀等著獵物上門。而溫馴的劍龍,不但在背上長了兩排尖尖的劍板,還在尾部長了刺骨來抵禦敵害。

科學家們表示,大部分的恐龍是性情溫和、吃植物的,肉食性的恐龍數量約只佔了恐龍總數的七分之一,彼此間維持著穩定的生態平衡。

從人們發現恐龍的存在到現在,科學家研究恐龍不超過兩百年的時間,但我們卻在上千年的考古遺跡裡,發現了描繪恐龍的作品……


先生娘的偶然發現

根據科學家研究,恐龍這種巨大的生物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就消失了。那麼我們從什麼時候才認識恐龍,知道它的存在的呢?1822年,英國醫生曼特爾的妻子瑪麗安,無意中採集到幾枚巨大的動物牙齒化石,經過與各種動物的牙齒化石比對後,曼特爾大膽地判斷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古代爬行動物的牙齒。

而恐龍的名字要到1842年才出現。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首度替這些已經滅絕、體型龐大、令人感到恐怖、蜥蜴般的爬行動物,用拉丁文命名為「Dinosaur」,而中文則譯為「恐龍」。

那麼,既然我們都沒看過恐龍,從一堆骨頭裡,怎麼知道它的長相呢?一般說來,恐龍專家要參考現存爬行類、鳥類及哺乳類的身體結構,並且從搜集到的大量的骨骼、牙齒與腳印化石,作為復原的重要參考。而恐龍蛋、皮膚化石、糞化石以及尾巴在地面上拖曳的痕跡,更進一步提供了有關恐龍生活與喜好的線索。這項工作並不簡單,隨著恐龍化石不斷地出土,才使恐龍的復原越來越貼近真實。下面的復原圖就描述了十九世紀初和現在科學家眼中的禽龍,看起來完全不是一回事呢!


先民倚天除龍記

除了在展覽中見到一具具的恐龍骨骼化石外,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與恐龍有關的發現。1945年一位德國的考古學家Waldemar Julsrud在墨西哥的El Toro山的山腳下,挖掘出許多陶土雕像,調查後推測它們來自距今約兩千多年前的Chupicuaro文化的遺址。然而,這些雕像中居然有恐龍的雕塑,有張牙舞爪的、故做威嚇狀的,還有人與恐龍、恐龍與恐龍間的搏鬥,非常生動。而且這些造雕像的人並不是隨便捏一捏。

現代科學家開始研究恐龍不超過兩百年的時間,可是我們卻在上千年的考古遺跡裡發現了描繪恐龍的作品。這些創作者難道也具備了跟現在科學家同等的知識,藉由復原骨骼化石來繪製出恐龍的形態嗎?不過,要塑造出肢體靈活的動作,光憑化石的遺跡還很難得知,這些活靈活現的雕塑,倒像是經過實際觀察後的創作!


在恐龍考古上,赫然發現人和恐龍生活的圖畫,還有恐龍時代的人類足跡、人類手指化石……


曾擔任利馬大學醫學系教授的Gabrera博士,他的父親30年代時在印加古墓中,發現了一些雕刻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畫的石頭,石頭刻畫的主題,有很大一部份是「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Gabrera博士接續父親的研究,設立了博物館收藏一千多塊這類石頭。圖畫中,有刻了驚慌的人被一隻暴龍追著跑的;還有拿著匕首與恐龍搏鬥的畫面。在圖畫裡,幾乎現代科學家知道的著名恐龍類型在裡面都出現了,有些恐龍甚至像是人類的家畜。


人類曾經「與龍共舞」

雖然我們不清楚這些石頭的創作者是誰,但是他們留下的作品卻透露了一個秘密──人很可能曾經與恐龍一起生活呢!然而,根據進化輪,現代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幾百萬年前演化而來,而恐龍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就已滅絕。那麼,人與恐龍怎麼可能一起生活呢?

讓我們再看一看另一項發現。美國德州的帕瑞克西河床發現了許多恐龍足印,吸引了許多恐龍愛好者來這裡研究。自1969年開始,Stan Taylor來到這裡展開挖掘,在移開了好幾噸的石灰石後,居然在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了一些非常像人的腳印。經過後續的研究,證實了這些腳印的確是人所留下來的。在1999年的乾旱季節裡,他拍下十五個人類清楚的左右連續足跡,還有一排三趾恐龍的腳印與其交錯而行(圖9)!

不只有人的腳印,在同樣的地層還發現了人的手指化石。在切斷化石後,可以從截面看到它和人類手指骨頭的孔狀結構很類似。利用電腦斷層觀察後,科學家進一步證明了這是真實的人的手指化石(圖10)。

天文新發現: 兩超大黑洞存在於同一星系

圖:NGC 6240 中心錢德拉X-射線圖像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 兩個超大黑洞可以在同一個星系內共存;黑洞也可以像星系一樣發生合併。該發現將刊登在最近一期出版的《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錢德拉(Chandra)X-射線圖像顯示,在超亮星系NGC 6240內有兩個巨大的活躍黑洞。德國馬普宇宙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in Gaarching, Germany)的Stefanie Komossa說,「該發現令人吃驚。」以前的X-射線觀測曾經觀測到過該星系中心區域產生X-射線,儘管無線電、遠紅外線和光學觀測探測到有兩個明亮的核心,但是中心區域卻一直是個謎。

NGC 6240 中心錢德拉X-射線圖像(右)與哈伯光學圖像(左)對比。

海市蜃樓奇觀向人們展示另外空間的真實存在

最近幾個月來中國大陸很多地方出現了海市蜃樓奇觀。海市蜃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般人認為海市蜃樓是一種的大氣折射現象,可是這一解釋不能讓人們信服。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也開始認識到我們人類所存在的空間並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空間,還有另外空間的存在,另外空間也有物質、生命的存在,只是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海市蜃樓其實就是另外空間的真實體現,也就是說另外空間的景象陰差陽錯地閃現在我們這個肉眼所能看到的空間中來了。

山東蓬萊連續出現兩次海市蜃樓奇觀

10月24日10時、10月25日13時,山東蓬萊市蓬萊閣以北海面兩次出現海市蜃樓。蓬萊閣北面的長山列島,除南北長山島以外均發生變形:大小黑山島、大竹山島兩頭翹起,如同海龜遨遊海上;大島之間的海平面上,出現幾個虛幻的小島嶼,形狀不斷發生變化;車由島等,則如同一個個圓球漂浮在海上。近百里的海面上,各種島嶼千姿百態、變幻莫測、虛實難辨。兩次海市蜃樓分別持續70分鐘和150分鐘。

天津市區出現罕見的海市蜃樓

7月17日下午4時57分,天津市東南方向地平線處的空中,隱約「飄浮」著幾幢建築物,大約15分鐘後又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圖:天津市區出現罕見的海市蜃樓
青島驚現海市蜃樓

7月4日下午7時左右,青島王朝大酒店對面的海面上出現了海市蜃樓。海面上出現了一片現代化的海港,吊桿林立,燈火閃耀,亦幻亦真,讓人真假難辨,煞是好看。



圖:青島驚現海市蜃樓
河南林州太行大峽谷隧道出現海市蜃樓

6月4日,海市蜃樓出現在了河南林州市的太行大峽谷隧道。站在隧道東口向東南方向望去,天空中的雲間呈現出連綿不斷的群山,山勢或巍峨險峻,或低緩秀麗,山頂彷彿與隧道口持平,目測高度有五六百米。海市蜃樓從上午8時一直持續到11時。

重慶兩處驚現海市蜃樓

5月15日早上8時20分,在重慶江北區方向的半空中,出現了一個美不勝收的渝中半島:鵝嶺-枇杷山山脈,萬豪、大都會等標誌性建築,甚至建築工地上的3台塔吊——纖毫畢現被複製到了半空中。好景不長,到8時50分,濃霧漸起,半空中的渝中區消失在霧中。

5月15日8時40分左右,從大佛寺大橋到北部新城到楊家坪,一個環形的霧狀圖像濕淋淋地在空中顯現。裡面群山連綿,蒼松翠柏,還有一座八面玲瓏的八角塔,活脫脫一幅中國水墨山水畫。大約過了18分鐘,隨著長江上的大霧和遠處的霧越來越大,那飄渺如「蓬萊仙境」的山水畫才慢慢消失了。

圖:重慶驚現海市蜃樓

新宇宙正在形成:哈勃拍攝到多個星系碰撞合併

在沉寂了三年多以後,哈勃望遠鏡的近紅外多目標譜儀(NICMOS)最近重新開始工作。美國航空航天局在今年六月初公佈了一些激動人心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了一個名為IRAS19297-0406的四個星系系統的碰撞。碰撞引發了大量星體的產生,同時新星體產生的大量塵埃幅射出高強度的紅外線幅射。


這一類高強度紅外線幅射的星系被稱為紅外超亮度星系(ULIRG),是一類形狀奇異的星系,其發出的紅外線幅射是我們銀河系中類似星系的100倍以上。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超強的紅外線幅射與星系碰撞激發的大量星體產生有關。這些新星體發出的幅射被星體周圍的塵埃吸收從而發出高強度的紅外線幅射。

IRAS19297-0406目前每年正產生200個類似太陽的新恆星,是我們銀河系產生的新恆星數的100倍。碰撞星系之間的距離很近,最終他們將合為一體形成一個大質量星系。 
 
最初,天文學家認為紅外超亮度星系只是星系間兩兩相互作用。然而,哈勃照片展現了驚人的複雜結構。NASA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天文學家寇克。伯恩(Kirk Borne)和他的合作者解釋了這些複雜性結構,認為這些星系奇異的形狀是由於多個星系之間發生了相互碰撞。由複雜計算機模擬產生的多個星系相互碰撞的圖像同BORNE通過哈勃所看到的相類似。星系「巢」內的20多個這類星系顯然發生了相互碰撞,其中有三個、四個甚至五個星系由於碰撞極其猛烈而融合在一起。
 
伯恩對離地球3億光年範圍內的123個紅外超亮度星系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觀察。他發現它們中的30%可以明顯的看出來發生了多個之間相互碰撞而合併在一起。

「我們正在看到宇宙一連串演變過程的最後一步,小塊物體結合起來而建立更大物體」,伯恩說,「我們看到了物質從星系被碰撞打出去而形成恆星帶,物質收縮而形成多個核心聚集在一起。還有一部份,一個星系『巢』內的所有星系合併起來。」

這些結果提供了早期宇宙景象的寫照,在這一階段星系相互碰撞很普遍。法輪大法在人間洪傳,天地人間相應發生改變。特別是近一段時間,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空間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變,有關新星系誕生的發現層出不窮。這些現象揭示了宇宙正在大幅度更新。古人講天人合一,這或許在暗示我們的宇宙正在回歸到宇宙誕生的狀態。

[ 本帖最後由 Duokun 於 2006-4-5 05:16 AM 編輯 ]

已有(9)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euler.b138 發表於 2006-11-17 20:36
:bigmouth:

哇~~~

好有意思喔~
這個宇宙真是奧妙呀!

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孔龍和人類」可能曾經生活在一起,

雖然很難相信,但事實勝於雄辯,期待科學家進一步的發現。
AD103610 發表於 2009-4-24 13:45
真的很漂亮呢
這個宇宙真是奧妙
感謝大大分享
fun009999 發表於 2009-5-5 10:39
感謝大大分享
v
fun009999 發表於 2009-5-5 10:40
這個宇宙真是奧妙呀!感謝大大分享
fxckingUK 發表於 2009-5-6 00:19
感謝大大的分享,不過就是圖片少了點
yohsianglo 發表於 2009-5-14 19:05
感謝分享
真是長知識了
Joybook 發表於 2009-5-14 20:30
看到這些才覺得我們人類真的是渺小喔!!
VEGASIRIUSVEGA 發表於 2009-5-22 06:16
有趣的圖文呢~長了些見識
TKS
綠綠-馨 發表於 2009-5-30 10:24
增廣見聞 佈錯 Thanks~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seeyu

LV:3 士兵

追蹤
  • 66

    主題

  • 77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