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2月3日電(宋蝶、石永紅)美國權威學術期刊《科學》日前刊登了論文《銀河系英仙臂的距離》。這篇論文公佈了4位中外科學家在天文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專家們借助射電望遠鏡精確地測定出銀河系離太陽最近的一個叫英仙臂的地方距離地球約為6370光年。
科學家們表示,由此起步,人類將可以直接測量銀河系的大小,從而逐步揭開銀河系的種種“不解之謎”。
標題出現在《科學》雜誌封面上的這篇論文以南京大學為第一單位、上海天文臺徐燁博士為第一作者。
《科學》雜誌是國際自然科學界的重要學術雜誌,世界一流大學都以發表在其上的論文數作為衡量學校科研水準與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封面上展現重要結果的文章是該雜誌每期刊登的文章中意義最為重大的一篇。論文《銀河系英仙臂的距離》則是以中國天文學家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出現在該雜誌的封面上。
《銀河系英仙臂的距離》是徐燁在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博士後工作期間和其導師、南京大學天文係教授鄭興武,美國哈佛-斯密松寧天體物理中心瑪克·瑞德博士以及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卡爾·曼頓教授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鄭興武上世紀80年代初曾留學哈佛大學,與美國哈佛-斯密松寧天體物理中心長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研究關係。他介紹說,銀河系作為人類居住的星系,人類一直想了解清楚其真實模樣,但由於其無邊無際,很難了解其真面目。過去科學家們往往透過建立某種模型來構架銀河系的漩渦結構,但隨著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發展,這種模型的局限性日顯突出。
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間,徐燁和鄭興武等4位中外科學家在合作研究中完全摒棄了模型假設,利用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對地處英仙座的距離太陽最近的一個天文上叫英仙臂的位置進行直接測量,他們採用乙太陽和地球的距離為基線的三角視差方法,5次觀測到英仙臂中一個大質量分子雲核中的甲醇分子宇宙微波激射,得出了該處距離地球約為6370光年的精確結論。過去,科學家借助多種方法對英仙臂進行測量,有的認為有6000多光年,有的說有1萬多光年,這一精確測量解決了長期爭論。
鄭興武說,在測出英仙臂的距離後,人類可進一步測出其他天文位置的距離,從而最終了解清楚銀河系的結構和大小。(完)
from http://big5.xinhuanet.com
[ 本帖最後由 dumbmotor 於 2008-1-26 01:56 編輯 ] |
-
圖為銀河系旋臂假想圖,箭頭所示即為太陽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