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教育:無可限量的未來 Planning Education: Unleashing the Funture
Written by Paul L.Niebanck前言
--------------------------------------------------------------------------------
計畫教育是一門令人振奮的學科,計畫的內容包含了公共及私人。而且透過多元的計畫手法,可以使我們更了解社會、進入社會、改進社會。目前教授計畫的科系提供了很多的課程,使得計畫的定義就和它的應用一般,非常地多樣化。
而本文的筆者,是加州大學的環境工程教授,利用其一年的假期到美國一些較著名的大學去拜訪,了解計畫教育的內容,並在最後提出他個人的結論:計畫教育是一個崇高的職業、而且計畫教育者正在用一些引人注目的方式來實現它。
-------------------------------------------------------------------------------- 本文
--------------------------------------------------------------------------------
在美國東北部的一個教室中,一位老師正開始上一個有關計畫理論的課程,老師先問學生:『如果我是個規劃者,開始去定義... 』學生們很快地動筆,過了一會,學生們已經勾勒出一個有需求及限制的模型架構。每一個人都提出自己的意見、充分地討論,而這些意見都被放入模型修改的參考。
在這個背景之下,老師再進一步假設:有兩個人,一個是開發者、一個是提供意見的建築師。而學生們則分別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設身處地的去考慮所有可能的問題,希望透過這種互動而能有更好的結果。在兩個小時的課程之後,每一個人都顯得很疲倦,但是看來卻十分高興。
下課之後,我想下一步可能就是實際的體驗,學生們可能去參加公聽會、或是開始一連串的商討、準備好了之後,可能就是利用上課所學到的經驗開始研擬他們自己的計畫,一個實際有用的計畫。
另外一堂課是計畫分析方法的課程,課堂中好像都充滿了期待,教授來了,只用了幾句簡單的開場白,就開始了課程。在兩小時的課程中,好像只有粉筆的聲音。老師以清楚的發音、黑板有效的說明、運用一些正確的例子,說明思考的架構。她使得這些方法生動起來,並以十分簡單的文句來解釋技術層面的東西。
這種過程到期中考時結束了,老師以學生的身份出現了。題目是有關於房租管理政策以及住宅市場的行為,恰好是我專長的項目,而我以她的資料為基礎,察知可能的考題。...
...
在另一個學校之中,他們的實習以及思考的方式,又再次對我造成衝擊,那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好機會,可以強迫學生們在一起分享他們所學到的。課程是討論在計畫過程中市民所遭遇的問題,老師邀請一位來賓發表自己的經驗:『市民是如何加入計畫之中』,『計畫之中,市民與顧客的差別』,『什麼階段要防止市民干擾計畫』。
三十個學生們開始以不同的觀點及不同的想法來面對問題。有人認為:市民參與可以用問卷調查來進行,另外一些人認為要透過一個諮詢委員會或管理委員會,也有人認為要透過一個有魅力及說服力的領導者,或是技術工作的品質,或是依他的價值觀及能力來面對反對的意見。
在結束這堂課程之後,課程的真義亦自動地浮現:『計畫沒有唯一的方法,也不會只有一種定義』。...
計畫就是要有不同的聲音,透過意見的討論來達成。...而我們不可以局限在專業的領域之中,不要忘了,除了扮演專家的角色之外,我們也要有社會大眾的參與及社會的改良。
--------------------------------------------------------------------------------
我的方法(Methods)
--------------------------------------------------------------------------------
略。(說明作者一年來遊學的大概過程)
--------------------------------------------------------------------------------
我的觀察(Observations)
--------------------------------------------------------------------------------
在我(以作者的角度)所上過的85個課程之中,課程的內容包含了千羅萬象,無奇不有。但是有關計畫理論的只有五個,而有關計畫方法的也只有五個,有八個是經濟,六個是住宅。剩下的課程之中,最多的就是實習了,有十個。從計畫的領域來看,計畫是一個仲裁者。但是問題是:『什麼是計畫』,『計畫作什麼』,『規畫者的角色是什麼』。因為計畫不單是一個計畫,它還必須實踐在一個真實的社會之中。
.....(課程的項目有那些)
而我得到結論:計畫者可能是一個協商者、或是辯護者、批判者、規劃者。而可進一步了解到,社會化過程的脈動,與訓練的課程是相結合的。所以會有社區遊說的課程,女權運動的課程,制度分析的課程等等。
--------------------------------------------------------------------------------
解釋(Interpretations)
--------------------------------------------------------------------------------
計畫的領域有五個主要的特徵
自覺性(Conscrousness)
計畫擁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們有責任,也要必要對所作的負責,即所謂的責任心。有三個步驟:
價值觀的形成與變化,
價值觀的內容,
價值觀的展現。
例如我們造出一件物品,不能只叫它『產品』,還必須觀察在整個循環體系中,它是否對其它的環節都是最適解(譯者註:請參考”遊戲理論”:1994年諾貝爾獎經濟類)。或者是『專業倫理』,一個規劃者是要對他的雇主負責,還是對他的同業負責,或者是社會大眾,還是對他自己,值得深思。在我所上過的課程之中,它們告訴我,自覺需要:
自我提升,
簡捷的答案,
完整,個人的責任心及創造力。
包融性(Comprehensiveness)
計畫要大的包含力,因為計畫必須考慮許多層面,不論是實質或非實質的因素,還有社會的反應。而師生之間必須透過許多的討論,將更多的因素包含到計畫之中。而我也發現,規劃者是一個在中央計畫及地方計畫之間的仲裁者,而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看到計畫的自治性及文化的多元性。
合作性(Collaboration)
在計畫的課程之中,我們常可以看到課程的合作性,而這是計畫學科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點。例如這一門課程可能和其它幾個課程相關,而學生們需要聯想,尋找解決方案。或是必須老師及學生共同討論,尋求解答。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部的人都必須投入全部的精力,回想所學過的課程,加以應用。也是自我成長的一個大好機會。老師會用盡各種方法,無所不用其極,來發揮教育的最大潛能。
尊重(Civility)
計畫有時會變成粗暴而不理性的行為,我發現有些老師和學生們會為了某些理由濫用公權力,而忽略了實行時可能受到的限制。這使得他們變成了孤芳自賞,就像關在他們自己的象牙塔裡一樣。有少數的專業規劃者在面對一群反對者時會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只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忽略了如果沒有人支持的話,計畫根本不可能實現。因此有三個主要考慮的:
企圖心:將所思考的轉換成計畫,但要排除不可行的部分。
管理:計畫本身的功能是決定要做什麼,如何實行的方案。
政策:使計畫合法化,並得到可使用的資源。計畫需要自制,小心選擇,明智的決策。
變遷性(Commitment to change)
--------------------------------------------------------------------------------
我的想法(Implications)
--------------------------------------------------------------------------------
教學的改善:老師要啟發學生。
課程的整合:思考。
大學教育的多元化:與社會緊密結合。
博士教育的改良:應廣泛吸收各領域。
各國學生的服務:人人平等。
作業程序的基本研究:本行的認知。
真實確切的行動:能知還要能力行。
--------------------------------------------------------------------------------
我的期望(Prospects)
--------------------------------------------------------------------------------
計畫是一個沒有固定模式的東西,要靠自己去組合,建立自己的模式。我們不要忘了,計畫的特質就是互補。
在我任教的課堂中,我給了學生們這個問題,要他們分組討論:
Q:假設現在我們這裡發生了核子戰爭,這個都市被分裂成二地,你們要如何求生存?試研擬一套求生計畫。
學生們很快地組織成了幾個小組,各自對有興趣的部分進行研究。過了一兩個星期,學生們已經有了對可能的景像有所了解,並開始興趣勃勃地提出技術修復的計畫,社會組織的計畫,節約資源的計畫等等。
直到有一天,同學們變得十分地安靜,我很驚訝。然後學生們告訴我,他們最後的結論:”我們不要局限在我們自己的秘密世界裡來做這個小天地的改良,我們一點也不想要那世界末日之後的慘象,我們寧願在事發前做人類文明的躍升,那將會是個最好的替選方案。”
他們又提出幾個方案,這些都是有關社會現況的改善,他們提出學校及鄰近地區所可以做的改善計畫,以及他們可以實行的步驟。
雖然他們畢業之後不一定是從事計畫這一行,但是這個經驗使他們保持連絡,因為他們有一個終生難忘,共同擁有的經驗。他們有些人留在學校中,有的人去賣書,有的人成為音樂家。但是由於這個沒有拘束的計畫教育所做的一個小實驗,使得他們得以認識他們自己所應扮演的角色,他們是計畫時代下的一群。我們這些教育者還等什麼?不要再唱高調了,就讓我們去實踐吧。
--------------------------------------------------------------------------------
中文翻譯:Acina ^Q^ in FCU(翻譯者的信箱[email protected],如果要翻譯上的問題可以用信箱去交各朋友)
其實『Planning』譯成『規劃』會比『計畫』要好 :p
[ 本帖最後由 cupidlee 於 2006-4-29 04:10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