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通氣論

marvon 發表於 2006-7-20 23:44:1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5360
機械通氣論
一. 機械發展史:在1543年Vesalius的動物實驗就使用最早的呼吸機械通氣,人類最早使用是在1864年發明了鐵肺開始了負壓呼吸器的時代,到1960年發明了有控制呼吸方式的呼吸器:MA-1開始了正壓呼吸器的時代
<負壓呼吸器>
<鐵肺>

二. 分類
1. 負壓:利用增加肋膜負壓拉大肺內壓力差造成氣流由口進入肺,其作用與呼
吸生理相符
優點:副作用少較舒服使用
缺點:較笨重有呼吸道阻塞的病人不適合使用
2. 正壓:利用口鼻給予正壓拉大肺內壓力差導致氣流流動其作用是屬逆生理
分類:侵入及非侵入型
優點:體積小不佔空間所有類型的病人皆可使用
缺點:病人會較不舒服
<MA-1>
三. 機械原理:
1. 驅動方式:電動,氣動(26-92PSI)
2. Trigger:引動機器的方式→pressure trigger , time trigger , flow trigger ,
Volume trigger
Cycle:吸氣轉吐氣的方式→volume cycle ,time cycle ,flow cycle
Limit:限制→pressure limit, volume limit
3. Mode:
   <1>CMV(control mandatory ventilation)
無法容許病人有自呼的空間,依照所設定的參數給予可給予足夠的每分鐘換氣量缺點:不夠人性化,易與病人無法配合造成Fighter

   <2>AC(assist control)
可輔助型換氣,與CMV不同在可允許病人自呼(需設定敏感度其可感應病人是否有自呼)病人只需花Trigger的呼吸功

   <3>IMV(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間接性給予機械換氣可確保足夠的換氣量但病人需額外的換氣量則需由病人耗費所有的呼吸功最大的缺點是EX:RR:10→每六秒給一次無論病人此時是否在吸吐哪一個階段都給一次換氣,易與機器Fighting
         
   <4>SIMV(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優點與IMV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多了同步的功能是在下一次換氣之前多了trigger window time 只要在此trigger mandatory RR會與病人同步減少Fighting的機會

   <5>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利用PEEP的原理使吸吐都在正壓之上其沒有mandatory RR吸吐皆耗費病人本身的呼吸功病人需克服呼吸道阻力及肺擴張係數用於可Weaning中的病人但每分鐘換氣量及潮氣量無法確保
         
   <6>PS(pressure support)
        給予壓力支持最主要的增加潮氣量及克服呼吸道阻力及肺擴張係數用在侵入型呼吸器有克服endo阻力可與IMV,SIMV,CPAP併用減少自呼的呼吸功
         
   

四.非侵襲性呼吸器治療法
目的:能夠順利支持50~75%急性呼吸衰竭患避免不必要的氣管內插管
☆ 與負壓呼吸器比較
1. 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
2. 換氣效率較佳,呼吸肌更易休息
3. 較易攜帶,移動
4. 護理照顧較容易
5. 較舒適性
☆ 與侵入型呼吸器比較
1. 減少氣管內插管,非侵入性
2. 減少併發症
3. 減少死亡率
4. 減少住院天數
5. 較舒適性
☆ 生理學效應
1. 吸氣期加壓:減少吸氣肌肉作功,減少上呼吸道阻塞
2. 呼氣期加壓:使肺處於較佳的擴張系數,減少auto-peep作功
3. 血液氣體變化:酸中毒改變,過高的二氧化碳減少,血氧增加


適應症
1. 呼吸道阻塞型
2. 限制性換氣型
3. 每分鐘換氣量大型


禁忌症
1. 大量嘔吐,不宜用面罩
2. 完全無呼吸動作者,且肺擴張係數少者
3. 重大顏面傷害,無法戴面罩者
4. 火災重度燒傷或顏面有熱傷害者
5. 有封閉恐懼症
6. 近期接受骨或食道手術者
7. 喉部穿透性受傷者
8. 頭蓋骨底骨折無法戴頭套者
9. 不穩定的臉部骨折
10. 完全無呼吸動作




併發症
1. 胃過度充氣
2. 壓傷:鼻樑,鼻腔黏膜
3. 口、鼻腔乾燥,分泌物增多
4. 封閉恐懼症

[ 本帖最後由 咪糖 於 2008-4-3 18:59 編輯 ]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arvon

LV:1 旅人

追蹤
  • 5

    主題

  • 24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