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整形外科 歐令奮醫師 整形問題Q&A---整形外科醫師的美學經驗與觀點
其實整形醫師除了醫學方面的專業之外﹐在藝術、美學方面的修維更是掌握了雕塑時整體的美感﹐究竟整形醫師需要具備怎麼樣的修養﹐才能使得有這麼敏銳的美感﹐將人的體型﹑五官都拿捏得這麼有可看性﹐在整形醫師的手中﹐骨肉亭勻的曼妙身材與秀麗的五官﹐都可以雕塑出來的。
Q:請問﹐您的美學修養是來自對音樂或美術的愛好嗎﹖能否請你談談您成為美容整形專家的過程﹐或其中可分享的事。
歐令奮醫師﹕我想每一個美容整形外科醫師應該對所有關於美的事情都要仔細觀察,詳加體會,讓自己對美有一個很敏銳的感覺。我在美國的時候,看到有一些整型外科醫師利用閒暇的時候畫油畫或做雕塑,除了了打發時間外,對形體美學也是一種敏銳的體驗。我自己本身對這方面事實上是挺有興趣,我小學的時候,對繪畫、書法都有些很拿手,是班上或學校的代表,還參加代表台南縣參加過日本的一個兒童畫國際比賽,得過佳作。
在國中高中大概都一直在做學藝股長,不斷地做海報﹐壁報,展覽等等。我覺得動手來完成一個實體的東西,基本上是一個非常大的享受。那時候也沒想到要去學醫。後來由於升學主義,感覺上走醫師這條路比較容易謀生,又覺得理工硬梆梆的,而生物這方面可接觸到活的東西比較有興趣,所以考上了醫學院。做實習醫師的時候,覺得內科有一點無聊,所以就選了可以動動手的外科。轉到整型外科當然也是因緣際會,整形外科的氣氛好,入門的師傅也很和善,又會放手讓你做一些事情,覺得很有成就感,所以選擇整型外科。等真正走進來以後,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基本上是能夠把興趣、嗜好跟職業合而為一,這是一個最大的福報。
Q﹕就美學的觀點而言﹐什麼是美的標準﹖
歐令奮醫師﹕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一些美學上大眾的認知,或許可以應用在人體,譬如細緻、大、挺拔、整齊、對稱、靈動、曲線等等。此外整形外科的教科書內也會有一些基本的觀點,講述一個人身材的比例怎樣比較勻稱,譬如說,軀幹占全身的比例是多少?全身在站立的時候中心在哪裡?什麼叫做一個美而勻稱的臉?譬如說橫分為上中下臉三個部分,如果正好分為三個等分,就可稱為是一張勻稱的臉;如果直分成五等分,可以評估五官的位置是否和諧。但是,東西方因種族上的差異,各種比例基本上有一些差異;東方人的臉比較寬而偏短,顴骨比較有力,鼻翼偏寬,鼻背較低,鼻頭偏圓,眼眶較淺,眼睛比較窄而細緻,上半身偏纖巧,下半身偏壯美。但西風東漸,很多人要縮鼻翼、要鼻子變高,眼睛要變大,其實未必是最適合東方人的美。
所以我個人的審美觀是這樣﹕整個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美,而是應製造非常多樣式的美女與俊男。一個客人進來的時候,雖然她比例沒有非常的完美,但若沒有差很遠的話,基本上是她的特質。你在她的特質上面發揮﹐補強弱點,讓她變得比較有精神,或者是比較年輕﹐基本上就是一種美。當然如果單眼皮變成雙眼皮後,眼睛會變得比較大、比較靈活,能夠充分表現流轉的眼波,也可以說是一種美。如果鼻子太塌了,使得臉的中線太弱,如果隆鼻可以讓整個臉變得立體,而有雕塑的感覺,就可能是一種美。然而美的概念,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脈動一直不斷地在變化。除了參考當時的流行風潮外,美容外科醫師應該開放心胸,去發掘每一個人天生的美與特質,然後再以此為基礎,比較弱的地方予以補強,有特色而不顯得醜的應予以保留。此外青春是一種最強有力的美,顯出年紀的地方應回春,使得更有朝氣,這可能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向。
Q﹕醫師聽說有個合唱團﹐曾經請你去幫忙作音效指導﹐所以您對音樂蠻在行的嘛﹗
歐令奮醫師﹕在行不敢當,純屬興趣而已。至於音樂對我們行醫有什麼影響?像醫師喜歡音樂的人非常的多,我想可能跟他們的工作型態有關係。我們從實習醫師開始有時候一個月值班十五天至二十天,事實上都不能夠離開醫院,只能在值班室或者寢室裡面待命。既不能往外跑,也不能一天到晚看電視,聽聽音樂既可做個伴,又可抒懷,如果聽出興趣,稍事研究,也可寄情。所以音樂是很多醫師的一個好朋友。
我覺得偉大的古典音樂會讓人有沈靜心靈的感覺。當閉著眼睛仔細聆聽音樂中的細微變化與聲部時,有時候會進入一種類似冥想的狀態。這種狀態,我發現可以抒解壓力,可以幫助頭腦更清楚,幫忙解決一些困難。我事實上有很多手術上新的觀念、想法,新的嘗試與突破,或者是一些困難病例的解決策略,往往在這種時刻有突然間曙光乍現的那種感覺。
Q﹕音樂會帶來手術的靈感?
歐令奮醫師﹕對,會有這種靈感。在做手術的同時,若聽一些比較溫和流暢的音樂,不但可以減輕壓力,也可以讓整個手術室的氣氛變得比較和諧。
Q﹕所以你在開刀的時候,也有可能聽音樂?
歐令奮醫師﹕是啊。妳看不只是人,給乳牛聽音樂,牠的產量就比較佳。所以我想,音樂的用途大矣。
歐令奮醫師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doctoro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