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走私大明 作者:北冥老魚 (已完成)

瀏覽數: 192043 | 評論數: 540 | 收藏 25
關燈 | 提示:支援鍵盤翻頁<-左 右->
    組圖開啟中,請稍候......
發佈時間: 2014-1-13 23:32

正文摘要:

【作者概要】:北冥老魚,男,河南 - 新鄉,起點作家。 【小說類型】:歷史 > 兩宋元明 【內容簡介】:   大明正德年間。   龍椅上的朱厚照玩的不亦樂乎,朝堂中八虎與大臣們鬥成一團。國內災荒連連,無 ...

回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31
第五百四十章 大結局

    說起來西班牙人的艦隊實力還不如葡萄牙人,大明可以打敗強大的葡萄牙艦隊,自然也可以打敗西班牙艦隊,更何況這次出征的太平洋艦隊還是大明海軍中的精銳,雖然勞師遠征有些吃虧,但是打敗西班牙人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

    不過首次交戰的西班牙人並沒有氣餒,國內正在組織第二支艦隊出征,看樣子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大明趕回去,但是這時大明已經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各占據了一個港口做為自己的據點,開始真正的美洲殖民,期間西班牙人雖然也想過從陸地上與大明交戰,但是幾次接觸戰後,西班牙人發現自己並不占任何優勢,大明的軍隊不是那些連鐵器都沒有美洲人,而是擁有火槍和火炮的強大軍隊,所以在吃了幾虧後,他們隻能選擇默默忍耐,等待著國內艦隊的到達。

    接下來的數年裏,大明與西班牙就在美洲展開了無數次的戰爭,雙方投入了大量的海陸軍隊,整個美洲西海岸戰火連天,甚至陸地上的戰爭還把當地的美洲人牽扯進來,這主要是西班牙人對美洲人實行的屠殺激起了這些人不滿,現在看到大明的到來,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開始與大明展開合作,而大明也願意給西班牙人找一些麻煩,於是就給了這些美洲人許多幫助,比如武器方麵,這使得美洲人戰鬥力大增,開始組建起小股的部隊騷擾西班牙人後方。

    不過西班牙人也不傻,他們感覺到大明與美洲人聯合在一起後,也立刻轉變策略。開始扶持一些美洲人做為自己的幫手。結果整個中南美洲是亂成一團。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上,到處都是戰爭。

    大明的國土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工商業十分發達,這使得大明的國力強盛之極,可以支持海外的軍隊長年累月作戰,但是西班牙卻沒有這個優勢,所以他們在與大明激戰了幾年後,國力大幅度衰退。再加上歐洲也不太平,他們必須要保持足夠的力量自衛,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場西班牙與大明的殖民地爭奪戰,最後以西班牙主動求和做為結束。

    大明與西班牙雙方簽訂了條約,在美洲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其中大明占據美洲的西海岸,而西班牙則占據美洲的東海岸,想要進入對方的勢力區域,必須經過對方的同意。至於陸地上的劃分。就沒有太明確的條約,隻是籠統的製定了“誰先發現就屬於誰”的條文。而且雙方都要保持克製,不能擅自發生衝突等等,這主要是美洲的區域太大了,短時間內兩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利益衝突。

    當然這種和平其實是十分短暫的,因為大明與西班牙的戰爭並沒有決出勝負,確切的說,是雙方都沒有認輸,西班牙隻是因為國力不繼,所以才暫停了戰爭,而大明則需要時間搶占美洲的地盤,所以才達成了這麼一份條約。

    但是在短短幾年後,大明與西班牙再次發生衝突,然後就是一場打打合合,似乎沒有止境的戰爭,這場被後世稱之為“美洲爭奪戰”的戰爭足足打了上百年,最後以西班牙的衰落而結束,而大明則趁機接管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地盤,成功的占據了大半個中南美洲。

    對於這些海外的擴張,周重其實在幾年前就已經不太重視了,一來大明的國土已經足夠龐大了,人口的增長已經有些跟不上了,二來太大的領土在管理方麵也有些問題,比如南洋那裏,就有人想要劃地為王,隻可惜還沒等他們發動,就被錦衣衛察覺到了,然後就是大軍的清剿,而且對於這樣的分裂勢力,周重一向是心狠手辣,每次都是血流成河,這也極大的威懾了那些野心家。

    隨著兒子朱載垣的成長,周重也在慢慢的放權,畢竟相比之下,他的長子才是大明合法的繼承人,他可不想因為皇位而讓兒子對自己產生怨恨,甚至發生父子相殘的慘劇。不過周重雖然在放權,但他最後卻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限製皇權。

    皇權是個很危險的東西,特別是對於大明這樣龐大的一個國家,整個國家的安危都係在皇帝一人身上,若是遇到一個英明或平庸的皇帝,對於帝國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甚至一個發皇帝會讓帝國更加興盛,但若是遇到一個胡作非為或昏庸無道的皇帝,那對整個國家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曆史上無數次的教訓告訴我們,皇帝對於一個帝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想要改變皇帝對帝國的影響,就必須削弱皇權,隻有皇帝手中的權力變小了,那麼他對帝國的影響也就變小了許多,哪怕是遇到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對大明所造成的傷害也是有限的,而想要限製皇帝的權力,周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內閣。

    當年太祖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之位,將大小政務都一下子攬到自己身上,可惜皇帝不是超人,他也需要一些人來分擔自己的政務,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內閣就出現在,而且慢慢的形成完備的內閣製度,可以說內閣已經完全的替代了原來宰相的位置。

    皇權與相權向來都是相輔相成卻又相互牽製的,朱元璋的無心之舉,把相權分擔內閣的幾個大臣身上,這樣就不用擔心朝中會有權臣出現,而且內閣可以承擔更多的政務,這也從皇帝手中分去了更多的權力,當年正德不理朝政,大明依然運轉如故,這些都是內閣的功勞,而想要限製皇權,內閣就是最合適的工具。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開始製定一部最高法,將皇權與相權做了明確的劃分,其實這就是一部憲法,而且在督察院的地位提升之後。大明的司法已經從行政中獨立出去。所以這部憲法的出現。不但限製了皇權,同時也讓督察院有了限製內閣權力的正式工具,但是督察院同時又受到皇權與內閣的雙重製約,三方製衡之下,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穩固關係。

    有了這部憲法,就可以將皇權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而且當皇帝想要違反憲法之時,內閣有權駁回命令。這點也是內閣對付皇權的老手段了,隻是現在被正式寫進憲法,使得內閣可以有法可依,至於都察院,則可以監督皇帝對自己權力的使用,若是違反憲法,同樣會被都察院所告誡,甚至對皇權做出限製。

    為了使憲法具有權威性,特別是對皇權進行限製,僅僅隻靠內閣和都察院還是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要得到軍隊的支持,按照憲法的規定。皇帝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大明的所有軍隊都受到大明皇帝的指揮,但這一切是在皇帝沒有違反憲法的前提下,若是皇帝違反憲法指揮軍隊,特別是用武力威脅內閣和都察院時,軍隊將暫時脫離皇帝的指揮,這點也被周重寫進軍校的校訓中,每個軍官都要學習憲法中關於軍隊的條例,讓他們明白自己在什麼情況下該如何做。

    另外皇帝雖然擁有對軍隊的最高指揮權,但平時軍隊卻依然受到兵部的管理,隻有在發生對外戰爭或內部叛亂時,皇帝才有權調動軍隊。

    相比軍事方麵受到的限製,皇帝對行政與司法方麵反而擁有更大的權力,因為皇帝都有權對行政與司法提出自己的見解,甚至擁有相當的決議權,這是來自皇位本身的權利,內閣與都察院也無法對其進行限製。

    周重對於皇權的限製,一開始受到不少人的指責,特別是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周重之所以限製皇權,是因為他擔心自己的兒子登基後,會削弱他這個監國的權力,所以才會對皇權進行限製,這種說法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具有極強的鼓動性,甚至連周重的兒子朱載垣都因此有些疑惑,後來還是周重將他叫到書房,將自己對大明的打算完全交待出來,這才讓朱載垣明白了父親的苦心。

    正德三十年時,已經四十五歲的正德不甘寂寞,再次發軍攻打烏茲別克人,希望可以搶在奧斯曼帝國之前,把整個帖木兒汗國原來的領土搶占過來,本來一切都進行的十分順利,但是當戰爭快要結束時,正德忽然在戰場上馬失前蹄,身體受到重傷,本來是可以治好的,但再加上水土不服的原因,結果導致正德高燒不退,最後終於死在了中亞的戰場上。

    正德的去世,標誌著大明舊時代的落幕,同時也標誌著大明在中亞擴張的結束,當正德駕崩的消息傳到北京時,周重把自己關在書房中痛哭了一場,等到他走出書房時,立刻讓人準備兒子朱載垣的登基大典,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朱載垣登基後,周重就徹底的把朝政放手了,正德的遺體並沒有運回北京旁邊的皇陵安葬,而是被安葬在中亞南部,也就是後世的阿富汗與巴勒斯坦的交界地區,那裏也是正德戰死的地方,而且這也是正德的遺命,因為隻要他的陵墓在這裏一天,大明就一天不會放棄對中亞的統治。

    周重萬裏迢迢來到中亞參加了正德的葬禮,這場葬禮並不是以皇帝的國葬之禮,而是按照正德的遺命舉行的軍葬,在正德的陵墓周圍,是所有在中亞戰死將士的陵墓,他們將用自己的身軀繼續守護著大明的皇帝陛下。

    周重在正德墓前再次痛哭了一場,然後忽然從大明消失了,同時消失的還有他的妻妾兒女們,整個大明隻剩下朱載垣這個長子做皇帝,而每當別人問起周重的下落時,朱載垣卻隻是苦笑不止,因為他不能告訴別人,自己的父母著兄弟姐妹去遊玩了,唯獨把自己扔下來做皇帝。

    多年之後,大明忽然出現了一樣新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名叫火車,可以在鐵軌上日行千裏,而且隻消耗煤和水,奔跑起來吞吐著黑煙,十分的有趣,而且更加有趣的是,火車這件新發明並不是大明本土的人發明的,而是從南洋之南的澳洲傳來的,那裏已經有不少漢人定居,而且發展十分的迅速,特別是澳洲的東南沿海,更是漢人的聚居地,據說那裏的龍蝦比人都大,另外還有海參等美食,是一處休閑的好去處。(全書完)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30
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年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是一個十年過去了,周重也再次做了整整十年的監國,不過他現在已經在逐步把政務交給自己的兒子朱載垣,畢竟他已經二十多歲了,而且前幾年也已經大婚,甚至還給他生了一個孫子,所以周重現在開始把生活重心轉移到家庭上,政務上大都交給內閣和朱載垣處理。

    相比周重的兒孫滿堂,身為大明皇帝的正德卻是一直獨自呆在西域,無論周重給他寫過多少信,正德也不肯回來,後來正德的妻子夏皇後也不願意呆在京城,於是帶著人去了西域,現在一直陪伴地正德身邊,也許是夏皇後此舉打動了正德,聽說他們夫妻二人現在的感情十分不錯。

    當然正德這十年來在西域也沒有浪費時間,他在整合了蒙古騎兵後,一路向西征伐,滅掉了亦力把裏後殺進西域,這使得中原王朝自從唐朝之後,再次進入到中亞地區。

    中亞地區本來是帖木兒汗國的領地,但是就在正德二年時,帖木兒汗國因為內戰等問題,使得國力大衰,最後被烏茲別克人所滅,烏茲別克也是遊牧民族,內部都是由一個個的部落組成,表麵上他們對外稱為烏茲別克汗國,但其實內部是還是分裂為一個個的大小勢力,而且彼此之間爭鬥不休。

    實力分散的烏茲別克人根本不是大明軍隊的對手,所以當正德帶領著大軍殺進中亞時,烏茲別克人節節敗退,原來的帖木兒汗國的首都撒馬拉罕也被大明攻陷。成為大明在中亞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重鎮。

    不過中亞地區實在太廣闊了。正德帶領的大軍雖然在中亞沒有對手。但是隨著戰線被拉長,使得國內對軍隊的補給也十分吃力,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正德也無力完全占據原來帖木兒汗國的領土,最後隻占據了帖木兒汗國巨大領土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依然由烏茲別克人所統治。

    隻是戰爭雖然停止了,但是大明對外的經濟擴張卻更加迅速,特別是對於那引起烏茲別克人。他們已經被大明的軍隊給打怕了,最後不得不與大明簽訂了通商條約,允許大明的商隊經過他們的領地去小亞細亞半島,也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這也意味著漢唐時的陸上絲綢之路再次被打通。

    在大明向西方擴張的同時,周重也沒有忽略東南方向的擴張,特別是東南半島的越南等國,本來當年成祖之時,大明已經滅掉了越南,並且設立了效忠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可惜百年前越南人黎利發動了南山起義,再次把越南從大明獨立了出去。而且與大明確立了臣屬關係,隻是這種關係並不穩固,大明也經常支持東南半島的其它幾國對越南進行打擊。

    以前大明國力受限,所以不能直接出兵東南半島,不過後來隨著大明國力的增強,對東南半島的各個國家也開始強硬起來,特別是曾經反抗過大明的越南,更是直接受到大明的打擊,這並不僅僅是為了報複當年越南人的反抗,更是因為經濟利益。

    越南的領土是一個狹長的長條形,而且把東南半島東部海岸幾乎完全占據,本來越南南部是占城的領土,但是在幾十年前,占城已經被越南攻陷,現在占城雖然名義上還是一個國家,但其實已經成為越南的附屬,而且占城同樣是大明的屬國,當年曾經向大明求救,可惜大明當時國力不足,雖然要求越南退出占城,但最後卻被越南拒絕。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明打著幫助占城獨立的旗號,從水陸兩邊對越南的黎朝發起進攻,僅僅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越南的大部分軍隊給打垮了,並且占據了沿海的各個重要港口,這些港口在大明的手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讓大明與南洋各地的聯係更加緊密。

    而且在十年的最後一年裏,大明與奧斯曼旁邊合作修建的蘇伊士運河也終於成功通航,亞洲與歐洲的船隊都可以通過這條運河互相來往,這不但增加兩大洲的文明交流,同時更是極大的促進的兩地的經濟交流,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大明,霸占著南洋與印度洋的大明可以自己的船隊通過這條運河直接送到地中海,與威尼斯等地的商人進行交易,這讓大明的海貿交易量直接上升了一個台階。

    當然了,奧斯曼帝國做為蘇伊士運河的直接控製者,他們每年都可以從運河中賺取巨額的稅收,這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大財源,不過他們對運河過往船隻的收稅數目也不是隨意製定的,而是必須經過大明的同意,一來大明是運河的承建方之一,二來大明的商船也是運河最大的使用者,最後則是大明在亞丁灣也保持著一支強大的海軍,控製著進出紅海的船隊數量,所以大明對蘇伊士運河也擁有相當的話語權。

    說起來大明與奧斯曼帝國自從簽訂了蘇伊士運河條約後,雙方的關係一向十分不錯,哪怕是在賽利姆死後,蘇萊曼成為新的蘇丹,這位年輕的蘇丹更是積極的與大明展開交往,雙方在工商業方麵有過很多的合作,其中不但有民間的合作,甚至大明還同意向奧斯曼帝國出口一些武器,比如大明的火炮、火槍和刀劍等,這些都是擴張中的奧斯曼帝國急需的。

    不過猛獸終歸是猛獸,他們也許可以在短時間內和平相處,但是等到時間一長,遲早會爆發出一些衝突,大明與奧斯曼帝國也是如此,隨著大明在中亞地區的擴張,奧斯曼帝國同樣也開始向東擴張,而且他們已經數次打敗新興的薩法維帝國,將自己的國土推進到阿塞拜疆地區,隻要等到他們徹底的滅掉薩法維帝國,就可以進入到原來的帖木兒汗國境內,到時他們與大明恐怕很難和平相處。

    另外蘇伊士運河每年的巨額利潤,使得奧斯曼帝國對其更加的重視,而且他們連年對外征戰,需要龐大的財政支持,現在蘇伊士運河就是他們的經濟後盾之一,甚至他們想要把征稅的額度提高一些,但這卻無疑會損害大明的利益,所以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已經發生了分歧,隻是現在時間還短,暫時還沒有爆發出來。

    除了上麵之外,大明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了,十年前大明組織了第一支探索船隊去了美洲,由於事前做了充足的準備,所以這次探索十分順利,船隊很快到達了美洲,並且沿著北美洲的海岸線南下,最後終於來到中美洲,並且還遇到了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見到大明的船隊後,也同樣十分的驚訝,雖然歐洲有不少人相信大地是圓的,但是這個猜測並沒有得到證實,所以他們一直認為大明在自己的東方,但是沒想到大明卻突然從自己的西方出現,這讓西班牙人一時間無法相信。

    西班牙人早已經將美洲看做是自己的私人領地,任何其它勢力的入侵,都會被他們當成敵人,因此在西班牙人反應過來後,很快就對大明的這支探索船隊進行了攻擊,隻是他們的海上力量都集中在美洲的東側,對於從西邊來的大明船隊頂多是封鎖海岸,不讓大明的船隊靠岸補給,但是美洲的海岸線很長,這種封鎖對大明的船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除了剛開始時大明損失了一些人手外,其它的並沒有太大的傷亡。

    不過大明船隊的到來,也讓西班牙人從獨霸美洲的美夢中清醒過來,他們立刻組織人手探索到達美洲西海岸的航線,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後世的麥哲倫海峽,雖然這條海峽十分危險,但卻讓西班牙人調集了數支艦隊到達西海岸,防備大明船隊的再次入侵。

    西班牙人實在太貪心了,他們明明知道兩大美洲廣闊無比,但卻依然想要阻止其它勢力的入侵,在原來的曆史上,他們的確憑借著強盛的國力把歐洲其它國家擋在美洲外麵,但是後來隨著他們的衰弱,歐洲各國紛紛進入美洲,很快把西班牙的勢力瓜分一空,除了美洲那些西班牙與當地人的混血兒外,西班牙幾乎沒有在美洲留下什麼東西。

    周重知道美洲的重要性,也對那裏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十分垂涎,所以他對美洲也是勢在必得,當探索船隊回來後,並且得知了與西班牙人的衝突,這讓他十分惱火,又加緊派出幾支探索船隊,徹底的將航線搞清楚後,這時的大明海軍也已經改編完畢,新組建的太平洋艦隊第一次出征,目標就是打敗西班牙人在西海岸的所有勢力,並且在那裏建立一座屬於大明的港口。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明與西班牙人的戰爭終於爆發,當大明艦隊與西班牙人的艦隊在美洲西海岸相遇時,兩支艦隊爆發了第一次衝突,這也揭開大明與西班牙之間延續了上百年的戰爭帷幕。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8
第五百三十八章 開拓太平洋

    自從多年前大明占據了馬六甲海峽後,整個南洋就成為大明海軍的後花園,經過幾年的努力,最終將南洋的幾座大島都建立了殖民地,大明國內因災荒或其它原因所產生的難民被遷移到這裏,使得大明對南洋的統治越來越穩固,對各個大島的開發也越來越深入,再加上南洋豐富的物產,使得南洋慢慢成為大明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隨著南洋的穩固,再加上大明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使得大明商隊開始進入印度洋,再加上大明海軍的英勇作戰,最後終於打敗了葡萄牙人,使得大明控製了印度洋的幾條重要航線,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印度洋的北部與中部已經被大明所統治,隻有南部距離非洲比較近的區域,才由退縮到那裏的葡萄牙人統治。

    不過相比大明在印度洋的統治,對於更大的太平洋卻還是毫無寸進,其實這樣說也不太準確,因為無論是大明沿海還是南洋,從廣意上來說都屬於太平洋,不過除此之外,剩下的太平洋大部分區域,都還是一片空白,雖然周重早就占據了倭國的江戶灣,做為大明開發太平洋的前進基地,但是這些年過去了,江戶灣卻還是沒有派出一艘船進入太平洋。

    其實並不是周重不想開發太平洋,隻是太平洋實在太大了,做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之一,太平洋幾乎占據了世界海洋麵積的一半,而且在如此廣闊的海麵上,可以居住的海島數量也不多。大多都集中在南半球的澳洲附近。北半球的洋麵上卻沒有什麼大的海島。這也使得大明想要通過太平洋去美洲就變得十分困難。

    對於位於南半球的澳洲,周重暫時還沒有開發的打算,一來是路途遙遠,雖然通過南洋可以十分方便的進入澳洲,但是現在光是一個南洋,大明還沒有消化完畢,更別說是遙遠的澳洲的,不過還是有一些膽大的商人為了追求利益。從南洋發現了到達澳洲的航線,並且從那裏帶來一些澳洲的物產,比如袋鼠等奇異的動物,以及黃金等貴重金屬。

    當然周重這些年也並不是一直沒有進入太平洋的打算,他隻是在做一些前期的準備,比如倭國的江戶灣,那裏就是做為開拓太平洋的前進基地,而且這些年大明派了不少從江戶灣出發,尋找一條流經江戶外海的洋流,這條洋流被稱為北太平洋暖流。順著這條洋流,可以十分方便快捷的到達美洲。

    經過數年的觀測。現在大明已經可以確定北太平洋暖流流經的位置與方向,甚至江戶灣的官員還數次上書朝廷,希望可以盡快安排船隻進入這條暖流,從而到達傳說中的美洲,據大明從葡萄牙人那裏得到的消息,美洲那裏遍地都是黃金和白銀,這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可以說這些人都在等著這條航線的打通。

    隻可惜這些年周重要忙著改革大明內部的弊端,又要指導海軍在南洋和印度洋的發展,根本無暇顧及太平洋,而且他並不認為西班牙會歡迎他們進入美洲,雖然西班牙在美洲的勢力才剛剛起步,但他們已經占據了文明程度最高的中美洲,若是大明的船隊到達那裏,很可能會與西班牙人發生衝突,甚至發生戰爭。

    也正是因為上麵的這些原因,所以才使得大明對太平洋的開拓計劃一拖再拖,不過在正德平定了北方的韃靼後,整個大明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外部的敵人了,西藏早就內附,成為大明的烏思藏都司,以前大明對西藏的統治十分薄弱,不過隨著國力的增加,大明對西藏的統治也有所加強,至於西藏北部的亦力巴裏,更是不值一提,正德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它,沒有外部的威脅,周重終於把目光投向了太平洋。

    正德二十年九月,一支早已經準備多時的大明船隊從江戶灣出發,這支船隊的規模並不是很大,隻有五艘船,不過這五艘船都是特製的遠洋海船,性能都是一流的,而且船上也裝備有大量武器,這樣的武裝力量別說是海盜了,就算是遇到西班牙的正規海軍,打不過也可以逃脫。

    這支船隊主要是用來探索航線,否則船隊的規模會增加數倍不止,因為不少大明人都聽信了葡萄牙人宣傳的那個消息,認為美洲真的遍地都是黃金和白銀,所以國內不少人都對探索美洲充滿了向往。

    周重雖然明知道葡萄牙宣傳這個消息沒有安什麼好心,他們是想把大明的注意力轉移到美洲那裏,讓大明與西班牙人發生衝突,從而減輕自己身上的壓力,甚至能夠讓他們重新奪回印度洋的控製權,不過周重卻並沒有向國內的百姓說明真相,因為他需要這種信念激發大明百姓對美洲的探索**,隻有這樣才能更快的打通與美洲之間的航路,甚至直接在美洲殖民,搶奪新大陸的資源,相信等到探路的船隊回來後,大明將會掀起一股探索新大陸的熱潮。

    當探索美洲的船隊從江戶灣啟航時,遠在北京的周重卻是坐自己的書房內,看著上海海軍學校送來的報告,這份報告記錄著賽利姆的幼子穆拉德在軍校中的表現,對方已經進入軍校將近三年時間了,每隔三個月,軍校都會把他的表現記錄下來送到周重這裏。

    奧斯曼帝國是唯一一個可以與大明相媲美的強大帝國,兩國雖然正在合建蘇伊士運河,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向來都是十分脆弱,而且隨著大明收複了草原,並且正德計劃向西域進軍時,日後難免會與這個龐大的帝國交鋒,為了削弱這個龐大的帝國,穆拉德這枚暗棋就顯得越發的重要,因此周重需要知道穆拉德在大明的表現,並依照對方的表現製定自己的計劃。

    周重看著手中的這份報告,邊看邊不停的搖頭,不得不說,奧斯曼帝國的繼承人製度雖然殘酷,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人性,但是這種製度挑選出來的繼承人卻是十分優秀,穆拉德能夠成為蘇萊曼的替代品,除了他的運氣比較好外,另外他的才能更是十分出色,在軍校中的表現簡直可以用天才來形容,每次考核都是特等,同一年入學的軍校學員中,幾乎找不出來比他更優秀的學員。

    不過穆拉德在學業上雖然表現出驚人的能力,但是他也並不是沒有缺點,比如他從小受到嚴酷的教育,使得他根本不會與人交往,在軍校中根本沒有任何朋友,不過這也不奇怪,畢竟他本來就是受到的君王教育,身為一個君王,他是不需要朋友的,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感情,比如像奧斯曼現任的蘇丹賽利姆,他就是一個連兒子都可以屠殺的怪物。

    想到賽利姆,又看了看手中關於穆拉德的報告,周重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大兒子朱載垣,按照之前正德下的聖旨,載垣已經被立為太子,雖然他才十二歲,但是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大明皇位繼承人,現在就已經開始接受嚴格的皇家教育,甚至連內閣也專門對載垣的教育問題討論了好幾天,畢竟這關係到大明皇位的傳承,也關係到日後大明帝國的走向,由不得他們不謹慎。

    對於自己兒子受到的皇家教育,周重開始時並沒有在意,但是當他看到兒子每天都有繁重的學業需要完成,不但要學習禮儀,而且還要學習大量的儒家經典,據說是讓年輕的太子從小受到聖人學說的熏陶,日後不能像正德那樣成為一個隻知道玩樂的君王。

    周重看到這種情況後,他立刻利用自己的監國身份暫停了兒子的學業,因為他覺得大明的皇家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學習禮儀他不反對,甚至學習一些儒家經典也沒問題,但是自己的兒子日後是要做帝王的,而不是要考秀才,他隻需要大概了解一下儒家的學說就可以了,沒必要每天死記硬背那麼多東西,這不是一個君王要學習的東西。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親自製定了對兒子的教育,首先那些皇家禮儀肯定還是要學的,但是除此之外,朱載垣不需要再背誦那些儒家經典,而是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跟隨周重學習處理朝政,甚至每當有時間時,周重還會經常帶兒子到民間走一走,親身體會一下民間的疾苦,了解一下百姓們的想法,知道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隻有知道這些,他日後才能做一個好皇帝。

    除了學習治國,周重還把一些學科做為兒子的輔助學習科目,比如算學、生物、物理等等,這些東西大都是周重從後世帶過來的,現在他需要用這些培養兒子的學習興趣,畢竟除了身為一個帝王外,載垣同樣是個人,更是一個孩子,他需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隻有這樣,他才能形成完備的人格,不至於像正德那樣,成為一個性格上有缺陷的帝王。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7
第五百三十七章 陸地與海洋

    大明三路大軍在肯特汗山周圍會合,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也將自己最後的力量集結起來,準備保衛自己最後的家園,眼看著一場決定韃靼命運的大戰即將開始。

    不過這場決定韃靼命運的大戰事實上並沒有發生,當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剛把軍隊集結起來,並且在大帳中商議如何應對大明的進攻時,卻不料韃靼的幾個部落首領忽然反叛,叛軍衝進汗帳之中,把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全都殺死,然後宣布向大明投降,少數一些不願意隨他們投降的部落,全都被屠殺一空。

    當叛亂的幾個大部落帶著韃靼小王子幾個兒子的人頭來到大明的軍隊時,他們得到了正德的親自接見,然後就是一係列的封賞,隻是這些部落頭領在得到封賞的同時,大明也將派人進入他們的部落,一方麵統計人口與牲畜,一方麵也會將他們納入大明的統治與管理。

    韃靼滅亡之後,整個蒙古草原的核心區域已經盡數落入大明的統治之下,隻剩下西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的部落,還沒有接受大明的統治,隻不過這也隻是個時間的問題,等到大明穩定了在草原的統治後,就會開始向西部推進,直到完全控製整個草原為止。

    韃靼的滅亡,標誌著困擾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邊患得到了徹底的解決,特別是隨著水泥路在草原上的延伸,大明的軍隊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達草原的任何地方,再加上經濟利益的捆綁。使得整個蒙古草原再也無法脫離大明的統治。當然僅僅靠武力與經濟統治是無法長久的。另外還必須要配合另外的統治方式,那就是教育與融合。

    本來周重是想借鑒一下後世滿清對蒙古的統治,比如分而治之、讓蒙古貴族子弟進入京城學習,腐化他們的上層,甚至用宗教麻痹普通的蒙古人,特別是鼓勵蒙古男子成為喇嘛,據說當時蒙古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是喇嘛,由此可見這種政策的可怕。

    不過後來周重經過認真的考慮後。卻發現滿清使用的那一套隻能部分借鑒,絕對不能全部照搬,比如鼓勵蒙古男子成為喇嘛,雖然可以削弱蒙古人的數量,甚至讓蒙古變成一塊貧窮愚昧之地,但是日後隨著大明經濟文化的發展,蒙古就會越加追趕不上大明的腳步,而當這種差距越來越大時,蒙古與中原就會再次產生裂痕,甚至最後還是可能會發生戰爭。所以與其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還不如直接在他這一代就解決掉。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決定把蒙古徹底的捆綁到大明的戰車上,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要做到同步,現在大明的商隊已經開始帶動蒙古的經濟發展,於是文化方麵自然也要跟進。

    首先周重也將蒙古草原劃分成六個省份,每個省份又劃分成若幹個州府,每個牧民都有自己屬於自己的戶籍,而且在每個州府都設立至少一所的學校,學校提供食宿,可讓牧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去學習,不過這些學校並不學習詩詞歌賦,而是學習最基礎的漢語,畢竟溝通的第一步必然是語言的溝通,隻有當大草原上的牧民大部分都懂得漢語時,草原才會與中原大地連成一體。

    學校除了要學習漢語外,也會學習一些簡單的算術、醫術,這些都是牧民們最常用的學識,其中算術可以讓他們在與漢商們交易時不會吃虧,至於醫術不但可以治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治療牲畜,草原上的天災可不僅僅隻有雪災、火災,瘟疫同樣是牧民們最怕的災難,有時一場大的瘟疫,就能讓數個部落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

    除了上麵這些對普通牧民的舉措外,周重也借鑒滿清對蒙古貴族的統治,那就是讓那些蒙古貴族將家中的子弟送到京城,他將專門為這些蒙古貴族開辦一所學校學習,一方麵讓這些貴族子弟成為人質,另一方麵也從思想上改造這些蒙古貴族,當新一代的蒙古貴族在大明的教育下成長起來,他們對大明就帶著天然的親近感,也就更不容易發生叛亂。

    也就在周重忙著把蒙古草原納入大明統治的同時,已經去了埃及考察將近兩年的大明水利官員也終於傳來消息,現在整條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路線已經確定下來,這條運河穿過蘇伊士地區本來的四個湖泊,而且全程幾乎都是直線,這使得開鑿路線大為減少,同時奧斯曼帝國也承諾,他們將負責抓捕奴隸用於開鑿運河,這些奴隸不用花錢,隻需要保證他們最基本的飲食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了開鑿費用,但就算是這樣,最後估算下來的運河開鑿費用還是高達兩千一百萬兩,如此龐大的一筆費用,對於大明和奧斯曼帝國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不過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蘇伊士運河是在他們的領土內,而且隻要運河開鑿成功,那麼他們就多了一條黃金水道,每年都可以為他們帶來巨額的收益,相信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把運河的費用收回來,更何況還有大明幫他們承擔一半的費用,這種好機會他們是絕對不會錯過的,所以奧斯曼蘇丹賽利姆已經開始籌措這筆資金了。

    周重也沒想到開鑿蘇伊士運河竟然需要這麼龐大的費用,雖然大明隻需要承擔一半,但那也要一千萬兩銀子,幸好這不需要大明一下子拿出來,而是分成數年,這樣一來,每年可能隻需要一百多萬兩銀子,這筆錢對現在的大明來說,還是可以承擔的。

    不過內閣對於這筆龐大的費用卻產生了歧見,主要是開鑿運河耗費時日太長,據那些水利官員估計,最少也需要七年到九年時間,這麼的時間裏,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萬一大明或奧斯曼帝國其中有一方出現問題,那麼很可能會導致運河的開鑿出現中斷。

    對於內閣的擔心,周重雖然可以理解,但卻絲毫不擔心,因為他知道賽利姆雖然活不了幾年了,但是接任蘇丹之位的蘇萊曼卻是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蘇丹,在他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走上了頂峰,不但重現了當年阿拉伯帝國的龐大領土,同時把歐洲各國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之所以開啟大航海時代,除了對財富的追求外,更是因為他們時刻受到奧斯曼帝國的威脅,這讓他們不得不出海尋找新的居住地。

    想到奧斯曼帝國未來的曆史,所以周重絲毫不擔心對方會沒錢修建運河,至於大明這邊,他就更不擔心了,現在他還不到三十歲,正處於年富力強的時期,而且大明經過他的一番整治後,各方麵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說就算從現在開始他什麼也不做,整個大明也依然會靠著慣性向前發展,這種發展可能在上百年內都不會停下來。

    不過周重也並沒有因此而對蘇伊士運河完全放心,特別是奧斯曼帝國即將迎來最為輝煌的時期,如此一來,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強盛,他們很可能爆發出更大的野心,甚至很可能會想要撕毀之前的蘇伊士合約,向大明的船隻征收重稅。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周重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大明雖然距離蘇伊士運河十分遙遠,不可能派陸軍過去,但是大明的海軍卻可以到達遙遠的紅海,特別是在之前簽訂合約時,大明就取得了進入紅海的亞丁灣的駐軍權,這條合約自然要好好利用,隻要能夠在那裏保持著一支強盛的海軍,控製船隻在紅海的進出,到時就可以將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分出一部分。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決定從南洋艦隊中單獨分出一支艦隊,並且在阿拉伯半島最南端的亞丁地區建立一個港口,那裏將是大明在海外最西方的一塊飛地,當然這僅僅是暫時的,說不定過了幾年後,大明會在更遙遠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港口。

    其實大明的海軍也同樣麵臨著一場巨大的改編,當初周重將南洋做為最主要的移民地,所以在建立的三支艦隊中,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都是內海艦隊,主要作用是稽查和防守,隻有南洋艦隊才是真正用於海外作戰的艦隊,當初大明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統治南洋,最主要的就是有這支強力艦隊做為後盾。

    不過現在隨著南洋統治的穩固,原來的南洋也成為大明的內海,大明的外海變成了更加廣闊的印度洋與太平洋,雖然現在太平洋還沒有進行真正的探索,但是印度洋卻已經成為大明海軍的遊樂場,無論是葡萄牙人還是阿拉伯人,他們都得遵守大明的規矩才能生活下去。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明海軍原來的編製已經不能再適應現在的發展,所以對海軍的改編也是勢在必行,隻不過在改編海軍之前,卻有另外一件與大海有關的大事要周重親自處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7
第五百三十六章 正德的選擇

    正德走了,而且像他告訴周重的那樣,他僅僅隻是在天津港停留了兩天,這兩天裏他也隻見了周重一個人,然後也沒有去北京,而是直接乘船去了遼東,再由遼東去捕魚兒海,那裏的大明軍隊已經休養多時,正在醞釀著一次對韃靼的滅國之戰,這需要正德親自去指揮。

    另外正德在離開之前,又下了一道聖旨,那就是封周重的兒子朱載垣為太子,若是他去世時,朱載垣沒有成年,那麼皇位就暫時由周重接任,若是朱載垣已經成年,那麼就由他接任大明的皇位。

    內閣接到正德這道確定了太子的聖旨後,全都是鬆了口氣,畢竟皇帝常年在外征戰,天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出意外,若是國中沒有太子,那麼到時肯定會引發一場動亂,哪怕是有周重這個監國在,恐怕也阻止不了全國各地的那些藩王,現在大明終於有了太子,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是正德第二天死了,他們也根本不用擔心。

    另外值得的一提的是,內閣並不知道正德日後不再回京城的事,否則若是知道的話,他們肯定會更加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周重現在更像是一個皇帝,而正德卻胡鬧的像個孩子,現在既然正德能夠在軍隊中做的不錯,那就繼續做下去好了,反正大明的朝政也不需要正德插手。

    正德離開天津的時候,周重也還沒有回北京,所以在對方離開時,他也站在碼頭上為正德送行。甚至他已經感覺到了。這恐怕是自己與正德最後一次見麵了。

    其實對於正德下定決心不回北京。甚至從實際上放棄皇帝的權力,除了是受到江彬與劉良女的背叛外,正德其實也在擔心著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他與周重之間的關係,也正是這件事,使得他最終下定決心不再回京城。

    正德不是個好皇帝,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不過自從正德去了宣府。周重接管大明的朝政後,整個大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民間還是官場上,都因為周重而出現了極大的改變,而且這些改變更加有利於大明的發展,短短幾年時間,整個大明幾乎是煥然一新,農工商各個方麵都爆發出極大的活力,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至少在遇到自然災害時。不再有人背井離鄉的逃難了,光是靠著家中的存糧。就足夠他們度過荒年也。

    也正是周重做的如此出色,把正德之前的作為立刻襯托的荒唐不堪,甚至不少人都認為,若是由趙王殿下坐上皇位的話,大明肯定早就變得十分富強了,至於正德這個不稱職的皇帝,最適合的還是去騎馬打仗,所以還不如早早的把皇位傳給趙王殿下。

    剛開始的時候,上麵的這些流言還僅僅是在民間小範圍內傳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連官場和士林中也開始有這些言論,這就對周重十分不利了,畢竟他再怎麼說也隻是一個臣子,現在的聲望竟然超過了正德,而且還有這種忤逆的傳言流出,若是正德心中猜疑的話,很可能會引來兄弟相殘的慘劇。

    不過幸好正德十分的重感情,特別是對於自己這個最親的兄弟,他幾乎是無條件的相信,當他在遼東聽到這些流言時,也僅僅是一笑而過,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江彬曾經有一次在正德麵前提起這件事,結果被正德訓斥了一頓,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弟弟不是那種人。

    也正是因為正德的信任,所以周重在朝堂上才能站穩腳根,同時也可以對大明進行一係列的改革,雖然這些改革遇到不少的阻力,甚至還有不少人故意挑撥周重與正德的兄弟之情,但是卻都沒有成功。

    不過正所謂世事無常,正德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前段時間深受他尊敬的寧王竟然忽然叛亂,這讓正德在感情上受到極大的打擊,更讓正德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剛剛平定了寧王叛亂後,竟然在無意間撞破了江彬與劉良女的奸情,這兩人一個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一個是他最寵愛的女人,可是他們卻雙雙背叛自己,這讓正德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正德在感情上接連兩次受到巨大的打擊,這讓正德開始懷疑身邊的一切,甚至連周重也開始懷疑,之前他並不在意的那些流言,也忽然在一瞬間感覺刺耳起來,雖然理智上他覺得周重不會背叛自己,但是內心中卻依然無法完全相信周重,更何況現在周重把持著朝廷的大權,又建立了大明的海軍,可以說若是周重發動叛亂的話,絕對可以把正德拉下皇位。

    正德知道他這麼懷疑自己的親兄弟是不對的,但是感情受創的他卻還是無法控製自己,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放棄自己手中的兵權,完全將整個大明交給周重,而他隻需要控製住自己的軍隊,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也就不會妨礙到周重在朝中施展手腳,而且周重也就沒有了對付他的理由。

    對於正德的這種心思,周重其實也猜到了,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勸說正德,畢竟對方經曆了數次背叛後,根本經不起再一次的背叛,所以正德才選擇了遠離大明的政治核心,將所有大權都交給他,若是這樣周重還要發動叛亂,那正德就隻能自認自己瞎了眼睛了。

    周重當然不會背叛正德,他也對皇位沒什麼野心,更何況正德不能生育,日後這個皇位肯定是他兒子的,所以周重根本沒有背叛正德的理由,甚至他應該是最擔心正德安全的一個人,因為若是正德發生意外,別人很可能會懷疑他的頭上,周重可不是一個喜歡背黑鍋的人。

    想到正德離開的原因,站在天津港的周重也不禁歎了口氣,雖然他並不喜歡皇家的氣氛,總感覺皇宮中少了一些人情味,但是處在他這個位置上,已經讓他沒有其它的選擇,他的兒子日後肯定要接任大明的皇位,既然如此,那他就隻能將大明打造的更加強盛,哪怕是兒孫中出現了昏庸之輩,也能讓大明有底氣多撐一段時間。

    幾個月後,到達捕魚兒海的正德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正要對韃靼發動最後的滅國之戰時,一個震驚草原的消息傳來,韃靼小王子在病床上躺了數月後,終於撐不住了,幾天前死在了他的汗帳裏,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汗位,竟然大打出手,韃靼汗國在眨眼之間就分裂成為幾個勢力,彼此之間征戰不休。

    草原的汗位傳承一樣都是如此,每當一個汗王去世時,他的幾個繼承人都會爭奪汗位而大打出手,這可能也是草原人的傳統了,隻有最後勝出的人,才有資格坐上大汗的位置。不過這樣的爭鬥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甚至可能會讓草原分裂上百年,但是每當有一位雄才大略的草原首領統一草原之時,就會給南方的中原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脅,比如突厥、蒙古等國,都是這種分裂又統一後的產物。

    不過韃靼小王子在這個關鍵時刻去世,對於大明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正德再次增加兵力,一舉動十五萬大軍,從捕魚兒海和宣府、寧夏三個方向進攻草原,同時大明也在向草原各部落招降,隻要願意歸順大明的部落,就可以受到大明的保護,而且還可以優先與大明朝廷交易。

    可以說這次進攻韃靼並不僅僅是用武力在征服,同時也是在用經濟與文化入侵草原,經過之前數年的交易,草原的各個部落都與大明有著密切的貿易關係,大明的商品也已經進入到草原的各個角落,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部落與大明的關係也有所改善,再加上現在大明的武力強盛,草原各部族根本無法抵抗,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投降就成為那些部落最英明的選擇。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三路大明軍隊進入草原之後,開始前半個月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這些部落都是距離大明最近,平時與大明的關係也最為密切,他們在麵對大明的軍隊時,也是投降最快的,甚至寧夏那邊的軍隊為了收編這些投降的部落,不得不延緩了行軍速度。

    等到進入草原的腹地時,三路大明軍隊終於遇到了一些抵抗,特別是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他們雖然內鬥不休,但也知道現在若是不聯合起來的話,最後隻能一起滅亡,隻可惜他們之間有分裂已經成為事實,哪怕再次聯合起來,也根本無法完全信任對方,各方勢力牽扯之下,軍隊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戰力,前期數次與大明軍隊交戰,都被打的大敗,甚至連韃靼小王子的一個兒子也戰死在戰場上,而且大明的三路大軍也開始向韃靼的核心肯特汗山彙聚,若是等到大明占據這裏,那麼韃靼汗國也就相當於滅亡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3
第五百三十五章 清江浦之亂(下)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潛能,隻是很少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不過有些人可以在生死關頭,發揮出遠超常人的能力,比如一個母親在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險時,有時可以掀起一輛汽車,有時可以用不可思議的速度跑過幾條大街,並且接自己從樓上落下的孩子。

    正德現在也處於生死關頭,不過他沒有暴發出超人般的體力,而是腦子越加的冷靜,腦子中如閃電般的考慮了一下自己的處境,然後用盡全力的力氣把騎在他身上的江彬掀到一邊,並且一腳把旁邊的劉良女踢開,然後用肩膀撞開小船的船艙跳進水裏。

    正德乘坐的小船很小,雖然積水池中的水十分平靜,而且事前正德也吩咐不讓人靠近他的船,但是他身邊的那些護衛因為有周重的事先交待,所以根本不敢離正德太遠,都乘坐著小船在後麵遠遠的跟著,現在看到小船上有人落水,這讓所有護衛都是大吃一驚,駕著船隻飛速的上前救援。

    正德並不熟悉水性,而且之前與江彬的廝打,已經讓他耗盡了力氣,所以在落水之後,很快就被嗆了幾大口水,腦子裏也暈乎乎的,最後當侍衛趕到並把他救出來時,正德已經昏迷不醒,根本無法讓侍衛抓捕江彬,而那些侍衛雖然懷疑皇帝陛下落水的原因,但因為江彬是正德麵前的第一紅人,又有劉美人作證,所以他們也不敢拿江彬怎麼樣。

    也正是趁著正德昏迷的這個時機,使得江彬有了逃脫的機會。而且他也知道。等到正德醒來後。他肯定是必死無疑,另外那個劉良女同樣知道絕對不能讓正德醒來,於是他們兩人合謀,準備將昏迷中的正德殺死,但很可惜的是,正德身邊的侍衛都是周重讓錦衣衛特意安排的,根本不受任何人的指揮,所以他們雖然數次圖謀殺死正德。但卻都沒能成功,反而讓那些侍衛對江彬兩人更加的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江彬隻能孤注一擲的實施最後的計劃,那就是實行兵變,無論如何也要把正德殺死,至於殺死正德後造成的嚴重後果,這時的江彬也顧不了許多了。

    正德這次來南方主要是為了平定寧王之亂的,所以他身邊也帶有將近三萬人的軍隊,這些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江彬統領的那些邊軍。這些邊軍都是最初從邊軍中調到京城的外四家軍,隻聽從江彬的調遣。可以說從上到下都是江彬的人,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原來的京營,這些京營經過換裝之後,又被正德帶到草原上,經曆過數次大戰,實力也是非同一般。

    江彬的叛亂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他帶領自己的邊軍突襲了京營,想要先把正德殺死,剛開始時毫無準備的京營被他們殺的大亂,而且沒有正德的命令,這些京營相當於群龍無首,根本無法組織起來進行反抗,眼看著就要被江彬殺到正德居住的大營。

    但就在這個危急時刻,昏迷中的正德竟然忽然轉醒,這讓正德身邊的親衛也終於有了主心骨,本來護衛首領是想保護正德殺出去重圍求援,但是正德卻堅持要親自平定江彬之亂,他先是把周圍的京營收攏起來,然後組織了一次反擊,終於把江彬的邊軍打退了一次,這也讓正德有時間收攏更多的軍隊,等到江彬再次攻來時,遇到的抵抗比之前要頑強多了。

    另外正德也知道,邊軍雖然聽從江彬的指揮,但他們依然是大明的軍隊,同時也忠於自己這個皇帝陛下,隻是這些邊軍開始搞不清情況,再加上被江彬蒙騙,所以才會做出攻擊京營的舉動,於是正德立刻讓人宣讀自己的口諭,讓那些邊軍放下武器,朝廷可以不追究他們的責任,甚至隻要有人可以抓住江彬,還會被封爵。

    天下大勢畢竟還是在大明手中,那些邊軍也不是傻子,之前他們被江彬蒙騙,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隻能聽從上司的命令,可是現在看到皇帝陛下也站在對麵,並且命令他們放下武器,這讓大部分的邊軍立刻停下了腳步,當有第一個人放下武器時,後麵的其它人也都是紛紛放下武器投降,甚至江彬身邊的人最後也把江彬給綁了起來交給正德,隻是這時無論是邊軍還是京營,都已經遭受到了巨大的傷亡。

    當垂頭喪氣的江彬送到正德麵前時,憤怒的正德親手殺死了對方,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處,又把已經癱軟成一團的劉良女殺死,這場叛亂也總算是結束了,隻是對於這場叛亂的處理,卻才剛剛開始。

    因為江彬叛亂關係到正德後宮之中的醜事,根本不可能大肆宣揚,否則最丟臉的還是正德本人,所以對於這場叛亂,正德下達了封鎖消息的命令,而且也僅僅讓當地的官府收拾了一下殘局,他也沒有再回轉南京,直接從清江浦去了上海,然後乘船來到天津,隻是在船上之時,正德又大病了一場,直到周重見到他時,正德的身體才剛剛好轉。

    聽完了正德在清江浦的遭遇,周重也是好長時間沉默不語,他可以體會正德現在的心情,畢竟被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和最寵信的臣子背叛,這種打擊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致命的,甚至正德到現在都沒有發瘋,已經說明他足夠理智了。

    “皇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你也不要再放在心上,一切都要向前看,而且大明現在馬上就可以平定北方,海軍更是在海上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皇兄你的功勞,日後肯定可以成為與唐宗宋祖可以相比的帝王!”周重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正德,隻能用國事來轉移正德的注意力,希望他不要因為感情方麵的事而受到太大的刺激。

    聽到周重的話,正德卻是對他露出一個淡然的笑容道:“二弟,你不必再安慰我,無論是國事還是私事,我都犯下了太多的錯誤,特別是國事方麵,若不是你與一幫大臣們的扶持,恐怕大明根本達不到今天的輝煌。”

    正德說到這裏時,頓了一下接著又道:“這段在船上養病的日子裏,我想了許多,也明白了自己以前所犯下的過錯,幸好這些過錯大都由二弟你彌補上了,而且在治國方麵,二弟你也的確比我要強的多,所以我前幾天做出一個決定……”

    “皇兄不可!”正德的話還沒有說完,周重卻是大驚失色的打斷道,因為他擔心正德會說出什麼讓他為難的話。

    不過正德卻是笑了笑道:“二弟你別擔心,我暫時還不會把皇位傳給你。”

    聽到正德的話,周重也是鬆了口氣,他剛才真的擔心正德會把皇位傳給他,其實朝中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流言,特別是在周重的帶領下,大明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上,都有不少人覺得周重比正德更適合做皇帝。

    “我也知道,就算是我現在要把皇位傳給你,恐怕二弟你也不願意接受。”正德這時繼續說道,“不過皇位我可以幫你暫時保存一段時間,但是你卻要答應我一件事!”

    “什麼事?”周重語氣輕鬆的話,他不願意讓正德把皇位傳給自己,一來是他真的沒準備要做皇帝,二來他現在身為監國,不但可以行使皇帝的權力,而且還不受皇帝這個位置的約束,這也更方便他對大明進行改革。

    “二弟,我打算永遠不回北京城了,北方的韃靼覆滅在即,對於這個強敵,我是一定要親手將其滅亡,另外平定了韃靼後,西域還有亦力巴裏、呼羅珊等國,當年蒙古人可以征服這些地方,我們大明同樣也可以再次把它們征服……”

    “皇兄,你……”聽到正德的話,周重卻是大驚失色,因為他沒想到正德竟然會生出這樣的心思。

    不過周重的話剛一出口,就被正德打斷道:“二弟,你不用勸我,我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這些天我已經想明白了,權勢、美女、財富都不是我所追求的,對我來說,隻有率領大軍建功立業才是自己這一生應該做的,而且你也不用擔心我會窮兵黷武,隻有大明的國力可以支撐之時,我才會發動戰爭,而且每次戰爭都會事先向內閣彙報,等到內閣同意後,並且將需要的物資送到前線,我才會真正的發動戰爭。”

    聽到正德說的這些話,周重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他已經從正德的話中聽出來,這些都是正德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定,看樣子這次江彬與劉良女的背叛已經讓正德傷透了心,所以才讓他決定遠離北京,遠離朝堂,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軍隊上,這也是他最擅長的事情,而且對於正德來說,也許這種生活才是最適合他的,畢竟相比勾心鬥角的北京城,軍隊中的事情就要單純多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3
第五百三十四章 清江浦之亂(上)

    正德十八年四月,朱厚照南巡到達清江浦一帶,本來一切都很正常,甚至正德還去了清江浦的積水池中釣魚,誰都可看的出來,皇帝陛下的興致很高。

    但是等到下午時,清江浦的平靜就被打破了,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當地的百姓也同樣一無所知,他們隻知道皇帝陛下帶來的軍隊忽然發生了內亂,兩股屬於不同勢力的士兵在積水池周圍開始了一場劇烈的拚殺,鮮血把整個積水池都染成了鮮紅色。

    對於這次大明軍隊的內亂,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廷都極少有人知道,甚至在大明的正史上,根本沒有任何關於這次軍隊內亂的記載,隻不過有些細心人的從下午的起居錄中發現,正德在清江浦忽然消失了將近一個月,誰也不知道這一個月他做了什麼,等到正德再次帶著護衛回到南京時,人們這時才發現,正德身邊的數萬護衛竟然少了一大半。

    而且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正德沒有在南京再停留,休息幾天之後,又從鬆江調集了一批軍隊護衛,然後以最快的速度乘船向北方駛去,一直到了天津港時,正德的艦隊才停了下來,隻是正德一直呆在船上沒有下來。

    兩天之後,接到消息的周重也從北京火速的趕到天津,然後孤身一人登上正德所在的船隻,隻是當他再次見到正德時,卻發現自己的這位兄長滿臉的憔悴,看樣子好像是剛剛大病了一場,隻不過精神卻還不錯。看到周重進來時。臉上也露出一絲溫馨的笑容。

    “皇兄。到底怎麼回事,你在清江浦那裏到底經曆了什麼,為什麼江彬所帶領的邊軍會與禁軍發生廝殺,難不成真的像錦衣衛推測的那樣,江彬起兵造反了嗎?”周重一見到正德,立刻問出一連串的問題,這幾天他也接到南方傳來的一些消息,隻是因為時間太短。傳來的消息也很少,所以對於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周重也還沒有搞清楚,隻知道江彬帶領的邊軍與正德身邊的禁軍發生了慘烈的廝殺,最後以邊軍全軍覆沒為結束。

    聽到周重的問題,正德臉上也露出一絲慘然的笑容,沉默片刻這才開口道:“二弟,你覺得為兄是不是真的不會識人,我身邊完全信任的人竟然會一個個反叛,若不是你事先安排了一些心腹侍衛保護的話。恐怕這次我真的會死在江彬的手裏了。”

    “皇兄,你不要妄自菲薄。朝中的大臣像王瓊等人,不都是你一手提拔的嗎,這些人可都是我大明的棟梁,至於那些反叛你的人,他們隻是利用了皇兄你太重感情的弱點,所以才能找到可乘之機,日後隻要皇兄注意分辨一下,絕對不會再讓那些宵小之裴靠近身邊的!”周重看著正德悲痛的樣子,急忙開口安慰道。

    不過正德現在對自己認識的十分清醒,他也知道周重是在安慰他,畢竟相比王瓊等人,現在朝中大部分人都是周重幫他提拔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棟梁,反觀他身邊的人,卻大部分都一些小人,陪他嬉戲玩鬧倒是不錯,可若是用在朝堂上,一個個都隻會成為奸佞之輩。

    周重安慰了正德幾句,最後又問起清江浦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他現在已經知道了江彬發動了叛亂,但是到底對方為何要叛亂,而且這場叛亂又是如何發生的?錦衣衛到現在都沒有查出來,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向正德這個親身經曆的人詢問。

    對於自己的親兄弟,正德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當下一點點的把這場叛亂的原因和過程講了出來,隻是讓周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叛亂竟然隻是一場臨時起意的叛亂,至於叛亂的原因,竟然和一個女人有關。

    正德喜歡玩鬧,而且以前在沒有與周重相認時,他知道自己沒有生育能力,但是報著萬一的希望,他依然讓人送到宮裏許多的女人,特別是那些已經生育過的女人,這些女子既然可以生下孩子,那就說明她們的身體沒有問題,所以正德抱著萬一的希望,希望這些女人可以懷上龍種,不至於讓自己這一支絕嗣,所以正德的後宮中的女人數量著實不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生育過的女子,甚至最後加正德自己也養成了喜歡成熟女子的癖好。

    後來正德與周重相認,雖然解決了皇位繼承的問題,但是正德並沒有改掉自己喜歡成熟女子的癖好,幾年前他終於離開北京去了宣府,然後在邊軍四處巡視,當他經過山西太原時,竟然在一個酒店裏遇到心儀的女子,這個女子姓劉,因為她的父親名叫劉良,所以別人都稱其為劉良女,這個劉良女也就是民間俗稱的李鳳姐。

    劉良女的相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絕色,但可能是各有所好的原因,正德對劉良女簡直是一見鍾情,於是將她納入宮中,並且封其為美人,每天都讓劉良女陪伴左右,可以說劉良女是正德後宮中最受寵的女人,甚至正德還有過廢掉原來的皇後,把劉良女封後的打算,可惜他考慮到這其中遇到的阻力,最後還是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正德親征遼東,身邊就隻帶著劉良女伺候自己,其它的妃嬪一概不帶,甚至連他與韃靼小王子在捕魚兒海大戰之時,劉良女也在他的後軍之中休息,之前正德接到寧王叛亂的消息,也同樣沒有忘記把劉良女帶在身邊,可以說他走到哪裏,就會把劉良女帶到哪裏,由此可見他對劉良女的寵愛,隻是正德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因為這個女人,他竟然差點死在清江浦。

    那天正德在清江浦釣魚,為了保持釣魚的樂趣,正德特意讓人準備了一條小船,船上除了他自己外,就隻帶了兩人,其中一個是他的寵臣江彬,另外一個就是他寵愛的女人劉良女。

    開始時正德與江彬釣魚,釣好的魚讓劉良女收拾幹淨,然後親手做成小菜供他們下酒,說起來劉良女在太原之時,本來就是以開酒店為生,所以有著一手好廚藝,特別是她做的魚湯,更是正德的最愛。

    等到中午之時,劉良女做了幾樣小菜,其中也有正德最喜歡喝的魚湯,再加上幾壇宮中帶來的美酒,這使得正德的興致很高,拉著江彬邊飲邊聊,最後喝是的不醒人世。

    正德喜歡喝酒,而且每次喝醉之後,都會睡上好幾個時辰才會醒來,不過這次可能是因為在顛簸的小船上的原因,使得正德有些不適應,睡著沒一會的功夫,竟然自己醒了,而且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睜開眼睛時,看到的竟然是自己心愛的女人竟然被江彬摟在懷裏的情景,而且兩人身上的衣服已經半解,劉良女臉上帶著媚笑,看樣子正要行那苟且之事。

    正德是個男人,而且還是整個大明帝國的掌控者,從法理上來說,大明的一切包括百姓自己,都是屬於他這個皇帝的。可他身為帝國之尊,竟然被自己心愛的女人背叛,而且與她勾搭在一起的,竟然是他最為寵信的將軍,這讓他有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從小到大,他還是第一次被人背叛的這麼徹底,甚至連之前的寧王反叛,都不及眼前這種背叛的萬一。

    江彬與劉良女看到正德忽然醒來,也同樣是大吃一驚,說起來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勾搭在一起了,他們兩人經常陪在正德身邊,而且正德又對江彬從不防備,結果就給江彬與劉良女創造了勾搭在一起的機會,再加上江彬本來就是個膽大無比的人,劉良女同樣也不是個守婦道女子,結果兩人很快就勾搭在一起成了好事,這次江彬把正德灌醉,他們以為正德還會像以前那樣睡上幾個時辰,可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提前醒了,而且還把他們做的好事看在眼裏。

    正德無論如何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恥辱,當下大吼一聲就撲了過去,他要把這對狗男女撕成碎片,才能解心頭之恨。

    剛開始江彬還有些心虛不敢還手,但是當正德掐住他的脖子時,江彬也終於被激起了凶性,畢竟這件事被正德知道後,他隻有死路一條,還不如趁現在沒有人,真正把正德幹掉,說不定自己還可以瞞天過海,從而逃得一命。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江彬開始奮力掙紮,他本來就是邊軍中的悍將,身手極為強悍,正德這幾年經過戰場的曆練,本來也不比江彬差,但他之前喝了不少酒,現在手腳不聽指揮,結果沒幾下竟然被江彬反壓在身下,再加上劉良女這個賤人竟然一旁相助江彬,最後眼看著正德就要被江彬殺死。

    在這種危急時刻,正德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脫身,並且通知周圍的侍衛,隻是他事先已經吩咐過那些侍衛,沒有自己的召喚,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們都不能靠近自己的船隻,想到這裏,正德心中也是大叫不妙,自己恐怕真的會被江彬這對狗男女殺死。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1
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德的鬧劇

    聽到周重問起正德的事,焦芳等人都露出了幾分苦笑,最後還是王瓊開口道:“啟稟監國,陛下這次也不知為何,在路上走的很慢,特別是在上海登陸之後,每日裏在路上飲酒作樂,甚至還招納一些女子相陪,實在有些不成體統,還望監國能夠去信勸誡一番!”

    周重聽到正德如此舉動,也並沒有感到意外,寧王的叛亂讓正德很受打擊,畢竟他一直將寧王當成自己的親人之一,可是現在卻遭到這個親人的背叛,這讓一向重視感情的正德十分難以接受,所以才會做出那麼多反常的舉動。

    “皇兄的心情不好,難免做出一些過分的事,大家也要體諒他一下,另外若是皇兄在路上給地方造成什麼困擾或損失的,事後一定讓人加倍補償,我也會給皇兄寫封信,讓他不要太過擾民,相信隻要過去這段時間,他就會恢複正常的!”周重最後歎了口氣道。

    與內閣商議完事情後,周重又讓人把吳山找來,前段時間錢寧因為與寧王勾結,結果被罷免了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職位,於是吳山就接管了錦衣衛,其實在錢寧跟著正德離開京城後,錦衣衛就一直由吳山負責,現在隻不過是多了一個名正言順的職位罷了。

    “參見王爺!”吳山進到房間見到周重,立刻低下頭行禮道。

    “起來吧,皇兄身邊的護衛安排的如何了?”周重頭也不抬的開口問道,錦衣衛本來就分成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尋常人眼中的錦衣衛。現在經過周重的整改。已經徹底脫變為一個情報機構。另外一部分名叫大漢將軍,他們屬於皇帝的護衛,平時也充當儀仗隊,正德出行時也都是由這些人護衛,現在周重問的就是大漢將軍的情況。

    “王爺放心,我已經安排了不少精通水性的兄弟跟在陛下身邊,而且盡量不讓陛下去有水的地方,另外每次江彬麵見陛下時。也都有幾個好手在暗中護衛,絕對不會出任何差錯!”吳山鄭重回答道,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麼之前趙王殿下讓自己安排一些水性高超的兄弟護衛陛下?也不知道為何要讓陛下不要去水邊?但他隻要接受命令就行了,其它的事情不該他問的他就絕不會多一句嘴。

    “幹的不錯!”周重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雖然曆史已經被他篡改的麵目全非,但是有些大的曆史事件卻依然如故,比如寧王造反,以及正德南巡這兩件事,而且周重也知道,正德正是在南巡到南京時。不小心落水染病而死,而且正德死的十分蹊蹺。向來體壯如牛的正德竟然會落水染病,而且還命嗚呼,甚至連他死的時間都無法確定,隻知道當時江彬在他的身邊,可惜後來江彬也被殺,再也沒有人知道正德到底是怎麼死的了。

    也正是知道這些,所以周重在知道正德去了南京後,立刻加派了許多護衛,特別是一些精通水性的護衛,更是不允許離開正德半步,雖然周重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有用,但這卻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對了,現在北方的韃靼怎麼樣了,他們還有力氣反抗嗎?”周重忽然想到正德離開北方邊軍,擔心韃靼人借此做亂,於是就開口問道。以前錦衣衛的勢力隻在大明國內,對外部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部署,但是隨著周重對錦衣衛的整改,使得他的實力已經擴張到大明周邊的各個國家,甚至連印度和埃及那裏都有他們發展的眼線。

    “王爺放心,韃靼之前數次攻打我大明的軍隊,結果全都是大敗而回,現在韃靼小王子的威望已經降到了最低,幾個大部落的首領已經對韃靼小王子十分不滿,現在他們正商量著奪取小王子的汗位,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錦衣衛也從中出了一些力,於是那幾個大部落的首領更加有信心,用不了多久,韃靼內部就會爆發戰爭,韃靼小王子也正在為這件事而頭痛,根本不可能南下!”吳山自信滿滿的道,韃靼內部的爭鬥,他們錦衣衛出力不小,能夠看到這個大明的強敵被自己玩弄於手掌之下,這讓吳山也感到十分的興奮。

    “很好,韃靼在我大明的打擊下,本來就已經日薄西山,而且我聽說韃靼小王子的身體也出了問題,若是能夠讓韃靼小王子在這個時候去世,他的那幾個兒子肯定也會開始爭奪汗位,再加上那幾個大部落的首領,到時整個韃靼亂作一團,我大明再趁勢加緊速度蠶食草原,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草原都將被納入我大明的統治之下!”周重聽到這裏再次滿意的點了點頭,隻要解決了北方的邊患,那麼大明就可以全力的開拓大海,與西方國家爭奪全世界的殖民地,以大明的國力,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大明的對手。

    接下來周重又詢問了一下韃靼內部的具體情況,然後又對錦衣衛的下一步行動做了一些指示,以便更好的配合大明對草原的蠶食,最後又詢問了一下奧斯曼帝國,確切的說是蘇伊士運河那邊的情況,那些派到埃及的技術官員和隨從中,就有一些是錦衣衛的密探,他們除了負責測量運河外,也要收集當地的情報,畢竟以大明的發展速度,也許用不了多少年,蘇伊士運河也會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所以現在也要做好準備。

    與此同時,正德也終於到達的南京,而且與曆史上的一樣,他在得知寧王已經被捉住時,心中十分的失望,甚至還對伍文定等人有些不滿,江彬等人在察覺到正德的這種心思後,竟然十分大膽的把伍文定給抓了起來,然後把寧王等俘虜也給搶了過來。

    對於江彬等人的胡作非為,正德也並沒有製止,不過他也有分寸,伍文定等人雖然被抓,但並不會有事,頂多是關上幾天給正德解解氣,日後依然會論功行賞,至於寧王這些俘虜,正德也給他們安排了一出十分有名的節目,也就是曆史上的那場放了寧王,然後又把他們親自捉住的鬧劇。

    正德對寧王被別人抓住的事情十分不滿,因為他覺得隻有自己親自把對方抓住,才算是給自己解了氣,可惜他還沒到南京,寧王就已經被伍文定等人生擒了,而且俘虜也被送到了南京,在這種情況下,正德身邊的一些小人竟然出了個餿主意,那就是讓正德把寧王放回去,等到對方重新整合叛軍後,再由正德親自去平叛。

    對於這個主意,正德雖然十分心動,但幸好他還算是有點理智,知道自己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那麼肯定會留下一個千古的大笑話,所以正德並沒有完全采取這個建議,而是選擇了一個影響比較小的折中辦法。

    當寧王等戰俘被送到南京時,並沒有立刻關進大牢,而是被人去除掉枷鎖,又讓他們騎上馬拿著武器,然後送到明軍的包圍圈中,最後正德又帶著自己的親衛,同樣披甲執銳與寧王對戰,結果把寧王差點氣死,他本來就不是武將,被送來南京的俘虜中也同樣大部分都是文官,正德竟然要讓他們拿起武器廝殺,這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

    這場鬧劇最後自然是以正德再次把寧王等人全部擒拿做為結束,然後這些被正德親自抓住的“戰俘”全都被送到南京的大牢之中,任何人都不許探視,不過唯獨有一人例外,這個人就是朱厚照自己。

    自從寧王等人被關進大牢之後,朱厚照曾經數次進入牢中,而且每次都不許任何人陪伴,甚至連江彬也不行,所以也根本沒有人知道朱厚照進入大牢後幹了什麼,不過據後人的推測,朱厚照進入大牢應該是去見了寧王,至於他們兩人都說了些什麼?朱厚照是否痛罵過寧王等這些問題?那就不是後人可以猜測的了。

    寧王被送到南京的當月月底,正德就命人將寧王等人在通州斬首,這個通州並不是北方的通州,而是南京旁邊的通州,也就是後世俗稱中的南通州,與北京旁邊的北通州遙相呼應。

    寧王等人被斬首後,也標誌著寧王之亂被徹底平定,但是正德並沒有立刻回北京,而是依然呆在南方遊玩,說起來他上次為了與周重相認,曾經來過一次南方,但那次他與張太後一起,而且又有事情要辦,所以來去匆匆,根本沒有機會領會南方各地的風情,再加上現在北方平定,正德又因寧王之亂導致心情鬱悶,所以剛好借這個機會遊山玩水一番,順便也散一散心。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正德在南京呆了一段時間,遊遍了秦淮河兩岸後,就開始四處遊玩,甚至連過年也不打算回去,就這樣他一直在南方呆到第二年的九月份,這天正德來到清江浦一帶,並且一時興起,準備在積水池中釣魚,雖然兩旁的侍衛苦苦相勸,但正德卻執意不聽,駕著一葉小船就開始釣魚。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1
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隊之弊

    “各位,接下來大家來商議一下南方的軍事改革這一問題,一個小小的寧王之亂,就讓南方數個州府遭受到巨大的損失,大部分地方守軍根本沒有盡到自己保土安民的職責,這是軍隊之恥,更是大明朝廷之恥,為了避免再發生這種情況,必須對南方的軍隊進行整改!”文淵閣內,周重一臉怒火的捶著桌子道。

    寧王造反雖然隻是一出鬧劇,但是所造成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首先是朝中有四百多人被處置,緊接著南方軍隊孱弱的問題也被提到內閣的議題上,本來這件事並不太受重視,一來大明主要的威脅來自北方草原,而這種壓力全都被北方的邊軍給頂住了,再加上海軍的大力發展,使得大明的南方基本不可能受到威脅,這也造成無論是內閣還是當地的官員,都對南方的軍事方麵不太重視。

    但是這次的寧王造反卻給朝廷上下敲響了一記警鍾,區區數萬烏合之眾,竟然從江西一路攻占數個州府,最後直接打到南京旁邊的安慶,大部分守軍不但不抵抗,反而是望風而逃,逃的比百姓都快,這種軍隊要他們何用?

    “監國,其實不僅僅是南方軍隊,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軍隊也同樣如此,隻不過寧夏、大同等地不時受到草原的威脅,這才使得大明的邊軍保持著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其它地區的軍隊之中吃空餉等情況也十分嚴重,軍中大多是一些老弱,當年的劉六劉七之亂。若非朝廷及時派京營前去圍剿。恐怕也會造成巨大的傷亡。所以對軍隊的改革,不能僅僅局限於南方,整個大明內部的軍隊全部都需要進行一些大改!”張彩這時出口附和道,隻是他的話卻讓身為兵部尚書的王瓊有些尷尬,畢竟大明的軍隊如此孱弱,他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

    “咳~咳~,大明的軍隊的確有不少問題,但是這非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數代積累下來的問題,再加上軍隊乃國之重器,萬萬不可輕動,所以監國雖然想要改革軍隊,但一切都還要穩重為上啊!”年老的焦芳咳嗽幾聲,喘了幾口氣道,這兩年他的身體越發衰弱了,但是焦芳這個人名利心太重,打死都不願意退休,看樣子是打定主意想和李東陽一樣老死在大學士的位置上。

    “焦閣老說的甚是。軍隊孱弱非是一日之弊,而是上百年來才慢慢形成的。不過可喜的是,現在隨著軍校畢業學員的增多,許多人都進入地方部隊之中,這些人不但對大明忠誠,而且又懂得係統的治軍之法,現在不少地方的軍隊在這些人的改革下,戰鬥力大為增強,相信隻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明的軍隊就會徹底改觀!”王瓊聽到焦芳為自己解圍,當下也急忙開口道,身為兵部尚書,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明軍隊的情況,但越是清楚軍隊的情況,他就越是不敢輕舉妄動。

    對於王瓊的話,其它的幾個內閣大臣也都是紛紛點頭,他們也都不讚成對軍隊進行太過猛烈的改革,畢竟軍隊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萬一發生什麼意外的話,那造成的後果就會十分的嚴重,甚至會顛覆一個國家,所以改革軍隊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和風細雨一般,慢慢的改變軍隊的情況,比如將軍校學員派駐到各地軍隊中任職,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過周重聽到這裏卻是歎了口氣,然後從桌上拿起一份奏折遞給焦芳道:“本來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現在看來,情況並不樂觀,甚至若是不能改革軍隊的製度的話,派駐再多的軍校學員也是沒用!”

    焦芳接過奏折打開看了一下,結果越看眉頭皺的越緊,當最後看完時,則是無奈的歎了口氣,然後遞給旁邊的王瓊等人,結果大部分人看完之後,臉色都變得沉重起來,甚至還有不少人都是麵帶惋惜。

    周重給焦芳等人的是一份錦衣衛送來的秘密奏折,裏麵記載了一些軍校學員派駐到各地軍隊中發生的事,其中雖然有一些軍校學員依靠自己的能力對軍隊進行改革,而且也成功的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但是更多的學員卻是在進入軍隊後,被原來的軍官壓製,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甚至更有一些學員被那些舊軍官同化,早就忘記了當年在軍校受到的教導,成為吃空餉喝兵血中的一員。

    “大家也都看到了,軍校畢業的軍官雖然有理想有抱負,但是他們同樣也是人,而且他們的能力有限,有時不但受到上級的壓製,同時也會受到下級的抵製,更有些人受不了誘惑,徹底的墮落成那些舊將領中的一員,而且這些人還不在少數,若是再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恐怕連軍校的名聲也被這些人給敗壞!”

    周重說到最後時,也不禁有些痛心疾首,陸軍不比海軍,海軍成立的時間短,而且在他的帶領下,建軍之初就已經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但是陸軍卻是上百年來形成的風氣,想要改變這種風氣,不能僅僅靠那些軍校畢業的軍官,而是要從製度上改變,否則隻會讓越來越多的軍校軍官被這種風聲同化掉。

    “那些被同化掉的軍校軍官的確有些可惜,但是也有一些軍校軍官成功了,如此看來,依靠軍校學員改革軍隊的作法還是可行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給那些軍官一些支持,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朝廷是和他們站在一起的,再加上朝廷為他們提供的一些便利,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改變手下的軍隊,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也就不會引起軍隊太大的反彈!”這時身為兵部侍郎的王守仁忽然開口道,他與張彩雖然沒有入閣,但平時卻可以參加內閣的會議,在朝政上也有不少的發言權。

    “這倒是個可行的辦法,朝廷可以對軍隊進行一些小方麵的改變,使得軍校畢業的軍官可以更好的控製手下的軍隊,等到這些新式軍官控製了大部分的軍隊後,再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那時的阻力也就小多了,而且還能獲得軍隊中更多人的支持,雖然這樣會花費一些時間,但卻是個穩妥的辦法。”王瓊這時也開口讚同道,王守仁是他的屬下,現在王守仁提出一個可行的辦法,這也相當於兵部的意見,若是能通過的話,那也顯得他們兵部也並不是沒有任何作為。

    周重也很重視王守仁,聽到他的意見後,低下頭認真的考慮了一番,他本來是想借著這個機會,一舉把大明軍隊中的**之風掃除幹淨,但是現在看來,連內閣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自己的做法,畢竟這樣大規模改革軍隊,所冒的風險太大,這也讓周重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件事。

    “那要該如何對軍校做一些改變,才能讓軍校畢業的軍官更好的改革手中的軍隊?”周重考慮了許久,最後終於同意了王守仁的意見問道。

    “想要軍官改變手下的軍隊,就必須讓他們能夠控製手中軍隊,但是現在軍隊大都是以前的軍戶,與原來的軍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再加上那些底層軍官也同樣受原來軍官的控製,所以軍校畢業的軍官到了軍隊,會受到上下兩級的牽製和為難,這讓大部分人都是難以施展抱負,而我們隻需要針對這一點,做出一些改變就可以了。”

    王守仁說到這裏時,頓了一下接著又道:“我覺得以前軍校軍官的派遣就很有問題,按照原來的派遣製度,每屆畢業的軍校軍官都會平均分配到各地,但是這樣一來,就會稀釋軍校軍官的實力,讓他們無法彼此支應,所以下官以為,可以把每年畢業的軍官集中放在某個地區,讓他們彼此間有所照應,而且在安排這些軍官的職位時,也應有所考慮,讓他們盡量的掌管軍隊的實權。”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軍校的監軍科也要利用起來,以前都是大軍在外征戰時,才會派出監軍,但是現在軍校中設立了專門的監軍科後,每年都畢業不少監軍,之前這些監軍都是派到北方邊軍和海軍中,但是我覺得可以擴大監軍的招生,然後在各地的守軍中都派駐一些監軍,這樣做一來可以增強朝廷對地方軍隊的控製,二來有了這些監軍牽製,也可以讓那些軍隊原來的軍官不敢太過放肆。”

    聽完王守仁的這兩條意見,焦芳與王瓊等人都是連連點頭,無論是集中派駐軍校軍官,還是增加軍隊監軍的數量,都不會對整個大明的軍隊形成太大的衝擊,最後連周重也是點了點頭,用這種比較溫和的手段解決軍隊的問題,的確比他之前的想法要穩妥的多。

    “就按王侍郎提的意見辦理吧,我會讓軍校全力配合。”周重最後開口道,不過緊接著他眉頭一皺,又開口道,“皇兄現在到哪裏了,是不是已經見到寧王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5 20:20
第五百三十一章 鬧劇結束

    朱宸濠集結數萬大軍,號稱十萬兵發南京,前鋒部隊也很快到達安慶,隻要打下了安慶,那麼南京將無險可守,到時很可能被朱宸濠一舉攻占,而南京做為大明的都城之一,又是當年太祖的龍興之地,若是被朱宸濠占領的話,將會對大明的軍心和民心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這種危險時刻,南京急忙向各地發布求救信息,特別是寧波與鬆江兩府,鬆江府是原來四海總督府的治所,雖然總督府的編製已經被周重撤消,但海軍學校卻還在那裏,另外上海新城也是發展極為迅速,為了保證那裏的安全,鬆江駐紮著一支上萬人的精銳部隊,再加上鬆江距離南京也不遠,所以是最適合的求救對象。

    至於寧波那裏,同時和四海總督府有關,雙嶼港已經與寧波港劃歸為一個港區,形成大明沿海最大的一個港口,那裏同樣駐紮著不少軍隊,而且寧波新任知府伍文定雖然是進士出身,但卻極有勇力,不但弓馬嫻熟、熟讀兵書,對武事也極為重視,是文官中少數文武雙全的人才,所以隻要寧波與鬆江肯出兵,那麼寧王就不足為慮。

    接到南京的告急文書後,鬆江與寧波的官員也是不敢怠慢,畢竟這不是普通的小事,而是藩王造反,若是有人敢在這個時候拖延的話,恐怕日後肯定會被人扣上一個通賊的帽子,這可是滅族之罪,所以鬆江與寧波也立刻出兵。

    其中鬆江府距離南京最近。所以當地的駐兵立刻趕往安慶協助防守,有了這一萬精兵的加入。再加上安慶又是一座堅城,以寧王集結起來的那些土匪盜賊,恐怕就是全部死在安慶城下,也難以打破這座堅城。

    伍文定文武雙全,他接到南京的告急文書後,也料定鬆江那邊的軍隊肯定會趕往安慶,到時肯定可以保證南京無憂,而他若是也帶著軍隊趕往南京的話。一方麵路途遙遠,另一方麵也幫不上什麼大忙,甚至他與鬆江府的軍隊互不統屬,說不定還會鬧出什麼矛盾。

    也正是考慮到這些,所以伍文定最後決定不去南京,而是帶領大軍向西,一路向寧王的老巢南昌殺去。因為朱宸濠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帶走攻打南京了,所以南昌的兵力相當薄弱,若是他能夠一舉攻占南昌的話,那麼對朱宸濠將形成巨大的打擊,甚至說不定還會逼著對方回援,到時他在半路伏擊的話。肯定可以把對方打的大敗。

    伍文定兵發南昌,並且一路上十分高調的散播自己要攻打南昌的消息,結果當他們到達南昌時,已經在圍攻安慶的朱宸濠也接到了消息,這讓他是大吃一驚。立刻就準備放棄安慶回援南昌。

    但是寧王此舉卻是犯了兵家大忌,既然大兵出動。若是無功而返的話,肯定會給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再加上他們又是在造反,若是在剛開始時就沒能攻克大明的一兩座重鎮,肯定會讓士氣再加低垂,所以寧王身邊的李士實和劉養正都是拚命勸阻寧王,告訴他士氣可鼓不可泄,若是這時撤兵,恐怕不但救不了南昌,還會讓大軍疲於奔命,到時大明隻要在半路伏擊,那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惜朱宸濠不是他的祖先朱權,雖然他長於權謀,但是對帶兵卻是一竅不通,更沒有一個統帥的決斷,所以他根本不聽手下謀士的勸阻,最後執意帶著大軍撤回南昌,這也使得安慶之圍立刻被解。

    朱宸濠不聽勸阻,就已經為他的敗亡埋下了禍根,當他的大軍還在半路之時,就已經接到了南昌陷落的消息,這讓朱宸濠大驚失色,急忙停下大軍,考慮自己是該繼續去救南昌,還是再回過身去殺向安慶?

    可惜大明的軍隊卻沒有給朱宸濠考慮的時間,就在他的大軍剛剛停下來沒多久,本來援助安慶的鬆江軍隊忽然從朱宸濠大軍的背後殺來,而且還是采用晚上偷襲的方式,結果把朱宸濠的大軍殺的大敗。

    正所謂禍不單行,伍文定在攻克南昌後,也接到了朱宸濠回援的消息,於是就帶兵準備在半路上伏擊對方,沒想到剛好遇到朱宸濠的敗兵,這讓也是大喜過望,立刻命令全軍出擊,在後方的鬆江兵前後夾擊,最終使得叛軍崩潰。

    朱宸濠看到大勢已去,當下讓人把自己的妃嬪全都殺死,本來他還想殺死自己的兒子,但是沒等他的親兵動手,就被伍文定親自帶領著軍隊把他給圍了起來,最後自朱宸濠以下,諸位王世子,以及李士實、劉養正等人全部被擒。

    朱宸濠等人被擒,也標誌著寧王之亂的結束,而且從寧王起兵到覆滅,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但一個月的時間雖短,但卻給江西等地的百姓造成沉重的災難,特別是寧王軍隊大都是一些土匪盜賊,所以他們大軍所過之處,幾乎是十室幾空,不但百姓的錢財被掠奪一空,甚至不少百姓還被挾裹為賊,更有不少百姓為此家破人亡。

    就在伍文定等人平定了寧王叛亂之時,遠在京城的周重也在這件事苦惱,他倒不是擔心寧王造反這件事,南方的軍隊足夠把這次造反鎮壓下去,但是剛剛準備從草原回來的正德聽到寧王的造反的消息後,立刻加速趕了回來,現在人已經到了宣府,而且正德還派人給周重送信,讓他不要急著剿滅寧王,他要親自帶兵去平定,而且他還要親自問一問寧王,自己並沒有任何虧待他的地方,為何他還要造反?

    原來曆史上的正德在平定寧王之亂時,可謂是鬧劇百出,比如王守仁明明已經平定了叛亂,並且抓住了寧王,可是正德在到達南京後,竟然讓人把寧王給放了,然後自己帶兵又把寧王抓了一次,最後又呆在南京遊山玩水,一直賴著不回去,後世的史學家都說正德胡鬧,借著剿滅寧王的機會在外遊玩,但其實若是從正德的個人感情方麵考慮一下,就可以明白正德當時的心情。

    之前就已經說過,在孝宗皇帝去世後,寧王就一直充當著正德感情中父兄的角色,對於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長輩,正德對他的感情其實是很深的,本來以正德的精明,也早就應該發覺寧王的異動,隻是正德自己一直不願意相信,所以對寧王百般縱容,但沒想到最後寧王還是起兵造反,這給正德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也正是受到寧王這位父兄般長輩的背叛,所以正德才執意要去南京親自平叛,這主要是正德想要親口問一問寧王,他為何要反叛?至於正德一路上的荒唐行為,也是正德的一種對痛苦的發泄。

    現在周重的穿越雖然改變了大明的曆史,但是他對曆史人物的感情影響卻並不是很大,比如正德對寧王的感情,並沒有因為他而受到太大的影響,這也使得正德在接到寧王叛亂的消息後,精神也同樣受到很大的打擊,不過他經過軍隊的曆練,心理承受能力比以前強多了,所以他很快振作起來,然後加快速度趕往南京平叛,甚至在路過京城時,他也沒有進京城去見周重和內閣,直接跑到天津乘船向上海趕去。

    對於正德的這種舉動,周重和內閣也早就習慣了,隻能一邊幫正德善後,一邊命南方的軍隊加快速度平定寧王的叛亂,雖然正德說過要親自平叛,但是叛亂這種事,每耽擱一天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再加上正德也沒有正式下聖旨,甚至就算是下聖旨,像這種亂命內閣也有權駁回。

    幸好伍文定等人平定叛亂十分賣力,在朝廷的命令下達之前,就已經把朱宸濠給抓獲,當這個消息傳到朝廷之時,周重與內閣都是鬆了口氣,他們的確有些擔心在正德到達之後,寧王還沒有被平定,到時萬一正德帶領著大軍頭腦一熱,做出什麼事情的話,到時朝廷也不好收拾。

    隨著朱宸濠的叛亂被平定,對於一些朝中與朱宸濠相勾結的人也開始進行清算,比如被朱宸濠買通的錢寧,之前不但向寧王提供情報,同時還把江西的錦衣衛交給寧王,如此做法簡直是膽大妄為之極,因此在朱宸濠叛亂的同時,錢寧就被抓捕下獄。

    另外還有時任吏部尚書的陸完,這個人當年在江西任按察使時,就與寧王勾結在一起,後來進入朝中後,更是為寧王大開方便之門,甚至江西等地官員的數次彈劾寧王的奏折,都被陸完給壓了下去,可以說寧王之所以能夠在江西橫行這麼多年,陸完就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除了錢寧和陸完之外,另外還有宮中的一些太監,以及朝中的一些中低層官吏,都與朱宸濠的造反有關聯,結果這些人全都被抓捕下獄,雖然周重覺得有些人隻是因為貪財而為寧王提供一些情報,算不上太大的罪,但是內閣卻認為謀反大罪,所有牽連之人都必須重處,結果這些人要麼被殺,要麼被貶官流放,最後共有四百多人被處置,雖然比不上明初時的幾件大案,但在正德朝時卻也是第一大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