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盛世如花(大結局)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幾十年就過去了,此刻距離大燕統一天下已過去了二十年。 太寧二年,燕王於洛陽登基稱帝,改元洪武,分設長安、洛陽、薊城、金陵(原建鄴)為四都,並立裴穎兒為皇后。 另外,衛朔沒有虧待追隨自己多年的心腹們,高瞻、裴嶷、溫嶠、莫含、劉遐、北宮純、張統、朱文等一大批文武重臣紛紛被授予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爵位。 二十年來,經過燕國上下勵精圖治,國勢日盛,“天可汗”的威名更是達于四方。 洪武二十年,二月底,隨著逃亡在外的君士坦丁大帝被俘,羅馬帝國正式宣佈投降! 羅馬投降,標誌著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東西大戰,以燕國取得最終勝利而結束。 燕國臣民接到前線捷報後,國內一片沸騰。 無數帝國子民忍不住掩面而泣,不容易,太不容易了,燕國為這一戰付出太多,前後共有數萬將士戰死異域。 四月初二,以遼東號為首的數十艘戰艦緩緩駛過蘇伊士運河,前往羅馬帝國。 在遼東號福船戰艦上,二皇子衛岑,正在欣賞著兩岸與大晉迥異的風光。 此時他心中一片自豪,帝國在他父皇的統領下終於實現了稱霸宇內的夢想。 從小他就知道自己父皇有著遠大志向,那就是打敗所有敵人,讓華夏成為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王者,現在父皇願望終於實現了。 此次他來到這裡是作為皇室代表參加燕國、羅馬兩國的投降簽字儀式。當然有資格前來簽署投降協定人有很多,一直負責羅馬戰事的燕國名將謝艾就有這個資格。 但是考慮到這風頭出得太大,很多將領都主動提出讓皇帝本人或者皇室成員前來負責簽署協議。後來軍方將這個難題上報之後,最後由皇帝陛下親自定下讓二皇子前來負責參加這個儀式。 受降儀式就在‘遼東’號戰艦上舉行,當時包括皇帝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遼東”號是最有資格成為受降平臺地戰艦。作為大晉水師內部戰功赫赫的‘遼東’號,確實當得起這份榮耀。 為了保證安全,樞密院調集了兩千陸戰隊負責安全警戒工作。 上午己時,羅馬政府與軍隊代表搭乘的小船登上‘遼東’號,參加受降儀式。 投降書的簽字過程非常簡單,也非常快。整個過程中,除了大晉隨軍史官用筆在記錄這一歷史性時刻而發出的嚓嚓聲之外,燕國、羅馬雙方代表都一言未發。 僅僅用了一炷香功夫不到,投降書的簽字儀式就結束了。 也許,這是戰爭史上最簡短,也是最簡樸的一次投降簽字儀式吧。 對華夏人來說,儀式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戰爭已經結束了,華夏軍人不再需要流血犧牲。他們都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自己的親人身邊,享受天倫之樂,也享受到通過付出汗水與鮮血,由千千萬萬帝國官兵的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 對於鏖戰了數年之久軍人來說,回家是對他們最大的獎賞! 一年之後,當羅馬逐步走上正規的時候,燕國和世界上其他二十幾個國家在帝都洛陽召開戰後第一次國際會議。 在會議上,燕國提出組建的國際聯盟來維護世界的和平,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同意,事實上他們不同意也不行。至此,燕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 歲月如歌,時光如梭,一眨眼五十年就過去了。在這五十年裡燕國發生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剛剛六十歲的皇帝衛朔,突然下旨禪位給太子衛崢,這在當時引起很大轟動,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隨著皇子長大成人,他們之間為了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其中有三位皇子能力不相上下,難分軒輊,最後還是衛崢依靠著嫡長子身份登上了皇位。 為了防止兄弟闔牆,在衛朔退位前,將參與奪嫡的皇子連同其它皇子冊封到世界各地。 衛朔退位之後,終於有時間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自打穿越到這個世界以來,他一直忙著爭霸天下,從來沒有好好享受過生活,這次他終於逮著機會了。 在衛朔登基的二十五年裡,大燕帝國蒸蒸日上,國力遠超歷代。 在衛崢登基之後,他接過衛朔肩上的重擔,遵循著休養生息的治國之道,將華夏的盛世繼續延續下去,他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經歷了世界大戰的老百姓,已經對戰爭非常的厭倦了。燕國老百姓現在唯一的盼望,就是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具體的來說,就是能住上青磚瓦房,吃上白米飯或者白饅頭,還能經常吃到肉。 當然,如果能夠住上鋼筋混凝土做的樓房,而且每頓飯都有肉,那就更好了。 要求更高一點的,穿衣服要得體,吃飯要講究品質,住宅要寬敞明亮的豪宅,出入要有高檔馬車。 在世界戰爭結束以後,全世界各國,都在拼命的發展經濟,提升自身的生活水準。 誰不想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誰不想讓自己的家人過得體面一點?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是加倍的努力。 在史書上,或許衛朔的時代是華夏君臨世界,充滿霸氣的時代,但是衛崢登基以後的二十年時間裡,卻是大燕帝國最繁榮、最有活力的年代。 經濟的蓬勃發展,首先體現在交通上。而交通方面的集中體現,則是水泥公路。在衛朔、衛崢兩代皇帝不懈努力下,各地征服不斷地進行瘋狂的公路建設。 五十年來,燕國境內水泥公路的總長度,已增加到了十萬五千多公里,主要分佈在帝國的各地,這些公路極大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尤其是西亞和中亞,這些年來當地沒少掀起叛亂,但有了便捷的公路動脈,燕軍總是能迅速剿滅叛亂。 戰爭結束後,燕國海洋貿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燕軍水師強大無匹,各地海盜根本不敢打劫燕國商人,否則必然要遭到燕軍殘酷報復。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海洋貿易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出現了井噴。 但這些事情現在都不能讓衛朔擔心了,自他退位之後,就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了蒸汽機研究上。他將大筆資金投入其中,在長安大學堂專門設立了蒸汽機研究中心,經過十年努力,蒸汽機終於出現在實驗室當中。 又經過四五年之後,蒸汽機終於走入普通人眼中,蒸汽機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大燕帝國工業的發展! 蒸汽機的出現,終於讓衛朔稍稍放下心來,儘管他也不知道接下來華夏會走向何方,但是科技的進步還是讓他欣慰不已。只要科技不斷進步,華夏就會不斷的前進,百姓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在衛崢登基十二年後,衛朔闔然而逝,享年七十二歲,諡號武帝,廟號太祖,史稱燕武帝或者燕太祖,民間又稱其為洪武大帝! |
第677章 最後一戰 太寧二年,八月初五,燕王衛朔正式對外下令江東之戰開啟。 豫州都督毛寶、徐州都督曹宏、青州都督孫緯各統兩萬將士,在一萬水師協助下,自長江北岸對江東發起攻擊。 同時,益州都督謝艾、梁州都督姚弋仲各統兩萬步騎,分別由江州、邛都東進、南下,兵峰直指荊州、寧州,先解決掉陶侃、王遜兩部,再進逼江東腹地。 最後,衛朔還以內閣名義要求荊州陶侃、江州應詹、寧州王遜、湘州王舒、廣州劉顗等個各地刺史立即放棄抵抗,向燕國交出兵馬和地盤,以爭取寬大處理。 最先分出勝負還是水戰,被東晉上下寄予厚望的江東水師並未擋住燕軍。面對早已今非昔比的燕軍水師,江東水師毫無還手之力,幾乎是一觸即潰。 江東水師全軍覆沒讓東晉上下如喪考妣,也讓某些理智之輩意識到東晉與燕國之間存在不可彌補之差距。 以王導、郗鑒、庾亮為代表的江北世家終於認清事實,決定向燕軍投誠。 但江左世家因利益相關自身,很是乾脆俐落的拒絕了投誠。 於是東晉不可避免地產生分裂,江左世家紛紛南下三吳,組織兵馬抵抗。 至於部分北地世家則紛紛停留在建鄴,等候燕國處置。 王導、庾亮放棄抵抗,並不意味著江東就會安定下來。 衛朔通過內閣昭告天下:宣佈江東十幾個世家大族為叛逆,要求他們趕緊向燕國投降!並再次要求江東其餘各地兵馬立即停止對抗,就近向燕軍各部投降,並接受整編。 同時為了減少損失,衛朔親自給庾亮、王導下旨,讓他們負責招撫江東各地,並向他們做出承諾,只要放棄抵抗獻出兵馬、地盤,一律從寬處理! 王導、庾亮接到燕王指示後,立即給各地相熟的官員、將領寫信,要求眾人順應大勢,不要再做無謂抵抗。 得知王導、庾亮投降,毛寶、孫緯、謝艾等前線將領立即下令各部加快行動。 東晉終於見識到燕國龐大的戰爭機器,只用了不到兩日,江東水師在燕軍水師打擊下灰飛煙滅。緊接著徐州都督曹宏領兩萬廂軍渡過長江直取京口,一路如秋風掃落葉般攻陷毗陵郡各地,消滅當地駐軍一萬餘人,從南邊威脅吳郡。 在解決了毗陵郡守軍之後,曹宏大軍出乎預料沒有繼續西進建鄴,反而領兵繼續南下兵鋒直指吳郡、吳興兩地。世家得訊慌忙組織人馬抵抗,結果兩軍在太湖附近相遇,在燕軍雷擊之下,萬余世家部曲組成的軍隊被擊潰。 坐鎮武昌的荊州刺史陶侃,面對數萬燕軍威脅,在得到燕王親口承諾後,立即放棄抵抗選擇投降,交出官印和手中兵馬後,帶著家人前往洛陽定居。 燕軍不戰而得荊州,讓湘州刺史王舒壓力倍增,但他自知王家得罪燕王太深,不敢輕易做出投降之舉,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選擇頑抗。 但是到了第五日,包圍城池的燕軍突然著人送去一封王導親筆書寫的信。看過王導書信後,王舒方曉得王導已率領琅琊王氏投誠燕王。隨後王舒立即按照王導吩咐,交出了交出了軍隊和官印,黯然地帶著家人趕往洛陽待罪。 此時的建鄴城早已是群龍無首,亂成一鍋粥。 當毛寶、孫緯領大軍抵達建鄴時,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這座江南重鎮。 與此同時,在南洋艦隊幫助下,自夷洲、珠崖啟程的七廂水師陸戰隊,渡過海峽直取建安郡,一路橫掃東南沿海諸州郡,所過之處各地無不望風而降。 開戰以來,燕國強大的攻勢一下子震懾了江東各地豪強。本來還在吳縣為戰和爭論不休的江東世家不得不暫時放棄爭吵,以顧陸張朱為首的世家私兵組成五萬聯軍,準備全力抵抗燕軍南下。 而就在此時,原東晉大司徒王導以輔政大臣的身份,代小天子司馬衍下旨,公開去尊號並下令揚、荊、廣、湘、交、寧、江諸州兵馬原地待命不得異動。 江東各地聞之大驚,除了少部分官員聽從天子旨意選擇歸順外,大多數世家出身的官員對此命令視作亂命,不予以承認。 八月十五,毛寶、孫緯已整頓好建鄴周邊,且所屬兵馬全部渡過長江,遂兵分兩路與東邊的曹宏一道南下直取揚州各地。 五日後,燕軍在毛寶指揮下于新安郡大敗江東叛軍,斬首一萬一千餘,俘虜超過三萬人,基本上消滅了叛軍主力,其餘殘部向東南沿海逃竄。 不料,一萬水師陸戰隊在南洋艦隊幫助下,已成功收復臨海、會稽,直接切斷了叛軍後路,與自吳興南下的曹宏部順利會師。 世家殘餘見去路已斷,只得再次轉向逃往宣城郡,而孫緯、毛寶兩路大軍跟在後面緊追不捨。當世家殘部逃到宣城郡才發現,燕軍謝艾部已從西邊打了過來,正好將其後路完全堵住。 眼見無路可逃,世家中頑固分子紛紛仰天長歎,周勰轉身看著身邊僅餘的數百親兵,不由得愴然一笑,一把抽出寶劍自刎而死。旁邊的親兵看到周勰自殺,頓時就像沒了魂魄一樣,叮叮噹當兵器掉了一地。 這一戰徹底消滅了世家私兵,其中以顧陸張朱為首的世家大族損失慘重,光是直系子弟就戰死數百人。而剩餘的世家子弟全都燕軍擒獲並押到洛陽待審,等待江東世家的命運將是被流放數千里之外南洋。 在收復了江東大部分土地後,內閣秉承燕王旨意,從各地調數百名政務嫺熟的官員到江東各地填補空缺。同時各州都督府亦在抓緊時間成立當中,有了有了行政官員的支持,被收復的州郡很快就走上正軌。 在這場戰亂當中,最慘的還是原本在江東勢力強大的世家大族。一部分世家在司馬紹推行新政期間被抄家滅族,剩下的或在戰亂當中毀於戰火,又或因參與到叛亂中被燕國清算。 戰後,凡參與叛亂的世家都逃不出家產被沒收、族人盡數配南洋的命運。 以張、顧、陸、朱為首等頂級世家在此戰中一蹶不振,整個江東經濟直接倒退十年。不過這樣一來,也不是沒有好處,隨著世家被清掃一空,導致江東多了許多無主之地,為日後推行均田制打下堅實基礎。 當各級官吏抵達江東後,看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權力真空的江東,恰好如此也大大減少了諸人治理江東的難度。各地官員一到任就開始丈量土地、編戶人口、整頓治安,很快就安定了江東各地。 在行政官員忙著整頓地方時,前線燕軍依舊沒有停下前進腳步,謝艾聯合姚弋仲兵分四路直指寧、交、廣三州。 一路自桂陽郡南下直取始興、臨賀兩郡,然後再東進南海郡與陸戰隊會師;一路自益州牂柯郡西進直取寧州,橫掃建寧、雲南、興古、永昌四郡;一路自益州毋斂南下直取郁林、桂林兩郡,掃平兩地之後大軍則直下交州合浦郡;一路則直取始安、蒼梧兩郡,最後一路南下直奔海邊邊郡——高涼郡。 燕軍勢如破竹攻陷江東,極大地震懾了各地野心分子。 各地刺史、郡守、縣令紛紛交出自己的軍隊和印信等待燕軍接受。 到了八月底,隨著江東最後一支軍隊向燕軍投降,整個江東完全被燕國收復,華夏再次重歸一統! 當江東平定的消息傳回洛陽時,燕王衛朔終於鬆了一口氣了,至此他才算是完成了復興目標。 整個燕國上下頓時變得喜氣洋洋,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勝利的笑容。 隨著江東覆亡,北地不少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儘管衛朔從未將江東放在眼裡,但仍有不少官員士子把江東看做燕國最大的威脅! 曾經顯赫一時的江東割據勢力終於煙消雲散了,接下來重歸一統的華夏又該迎來怎樣的挑戰?燕國真正的盛世是否就要來臨? |
第676章 和談破裂 雖說燕晉雙方從一開始就沒對和談抱有什麼希望,但雙方還是投入了很大精力。 其中代表大晉一方赫然是王導、郗鑒兩人,至於燕國代表則是國丈裴盾。 在眾人當中,或許只有國丈裴盾對和談一事抱有很大期望,以作為他回歸燕國最大功績。 “茂宏、道徽,我看咱們也不用藏著掖著,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們有什麼要求先說來讓我聽聽,若條件不算過分,老夫可替燕王答應下來。” 郗鑒與王導對視了一眼,嘴角露出一絲若有若有的苦澀,默然許久方開口道:“敢問裴大人,不知燕王對和談一事有何要求沒有?” “沒有,燕王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要求,單說讓老夫一人負責。”裴盾頗為自得道。 不料,王導、郗鑒聞言心中哇涼哇涼的,燕王連指示都不曾給裴盾,可見人家根本就沒把這次和談放在眼中。說不定此時燕軍已做好了南下準備,就等著談判破裂的消息。 王、郗二人所料不錯,衛朔的確沒對談判抱有任何希望。 若燕國真要和談,絕不會將大權賦予一個有名無實的國丈,起碼得派一個內閣大學士前來坐鎮。 “茂宏、道徽,燕國與東晉本是華夏一體!爆發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災難,雙方為什麼不能放棄彼此爭執而求同存異呢?此次在下奉燕王之命參加和談,就是為了消弭戰爭,為兩岸百姓帶來和平。” 王導、郗鑒嘴唇嚅動了幾下,裴盾說這種內容空洞的大話根本無法打動兩人,除非燕國做出實質性讓步,不然這和談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裴大人,東晉當然希望儘快結束對峙,只要燕軍保證不南下,東晉可以去帝號,甚至向燕國稱藩也行。” “呵呵!”裴盾聞言不禁露出幾絲不屑之色,他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候江東還幻想獨立。 面對裴盾當面嘲諷,除了王導、郗鑒巋然不動外,“裴大人,這一次我大晉可是非常有誠意要結束南北雙方這種不正常的狀態,還請裴大人轉告燕王,為了天下黎民百姓著想,讓你我雙方早日結束對峙吧!” 裴盾雖很希望招撫東晉,但也不敢答應讓東晉獨立,遂開口道:“要結束南北之間敵對狀態,並非不可能。不過,大晉必須答應燕國提出的一切條件!” “哦?不知都有什麼條件?只要條件合適,我江東上下自當奉洛陽為正朔!” 王導點了點頭,他也沒想著能讓燕國輕易放過江東,自古以來,實力不濟或者打了敗仗都得付出代價。在這方面,朝廷和世家已經做好了挨宰的準備。 “好,那老夫就不客氣了!首先,東晉不可能再獨立存在,必須全面併入燕國,接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改造;第二,降為藩王的司馬氏當遷往洛陽定居,其他江東各級官員若想出仕,就必須重新接受燕國培訓。” “啊……這……這!” 東晉一方聞言無不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之色,尤其出身江東世家的官員,非常清楚這是燕國要徹底瓦解江東。一旦真答應裴盾提出的這兩點,那數百年來本地士族統治江東的局面將被徹底終結。 “裴大人,您這是在開玩笑吧?” 王導眉頭緊皺,若他敢答應這樣條件,估計回去後會被江東世家給撕了。 “你看本官像是在開玩笑麼?”裴盾冷冷道。 “那裴大人的意思是若東晉不答應燕國條件,是不是往下就沒得談了?” “沒錯!”裴盾斬釘截鐵道。 “裴大人,不管是賠款還是稱藩,我東晉上下都願意接受,但如今你提的這兩條都已遠遠超出江東承受範圍。” 王導依舊將姿態放得很低,這次東晉選王導為使還真選對了,換其他任何人來恐怕這個時候都要怒不可遏了!也就是王導還有這份氣度在這兒與杜錫周旋,君不見其他江東代表此時恨不得吃了侃侃而談的裴盾。 裴盾搖搖頭拒絕了王導提議,儘管他非常想拿東晉做見面禮,但也不敢隨便答應。 “裴大人,茲事體大,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決定的。我等需要回去好好商議一番,不如今天就先談到這裡,過幾天再接著談?” 裴盾有些遺憾地看了王導一眼,唏噓道:“茂宏、道徽,老夫就直說了吧。整個燕國上至燕王,下至內閣,幾乎無人贊同和談。是老夫不忍看江東再遭戰火荼毒,同時也順便立點功勞,好讓老夫在燕國站穩腳跟。” “沒想到你們竟還妄想著什麼割據江東?唉!何其不智啊!” “燕王已從西域凱旋歸來,益州、徐州、豫州三地駐軍早做好了南下準備,只要燕王一聲令下,數十萬燕軍頃刻就能踏平江東。泰山壓頂之下,到時爾等將再無倖免之理,連天子恐怕也會受到牽連。” “若眼下老夫主政江東,在大勢已去之下當不做負隅頑抗,燕王宅心仁厚,當不會再嚴懲眾位。君不見李雄一介夷狄之輩,也被授予侯爵之位,在洛陽安享晚年。假使司馬家舉國而降,再加上側妃臨海長公主備受燕王寵愛,燕王定會厚待司馬宗室。” “至於世家出路……據老夫猜測,燕王雖免不了要下狠手收拾諸位,但至少還有一線生機不是?!可一旦選擇武力相抗,那最終絕不會有什麼好結局。” 郗鑒、王導滿色難堪的離開了談判場所,所有人都感受到燕國氣吞萬里如虎之氣勢,這一次世家的盤算怕是沒那麼容易達成。 不出意外,整個談判過程不過只維持了不過七日便宣告破裂。當消息傳至北地時,衛朔沒有感到任何吃驚。 “大王,看來東晉上下還沒認清現實,真把自己當成了東吳孫權。”莫含笑道。 “哼,即便是孫權又如何?寡人也不是曹操!” 衛朔面色一整道:“諸位,既然談判已破裂,我軍將即刻南下平叛,記住此戰只有一個目標,即完成統一大業!” 隨著燕王一聲令下,各地燕軍開始了戰前調動。益州、豫州、徐州等燕晉交接州郡,紛紛大軍雲集,燕國全然擺出了一副不打下江東決不甘休的氣勢。 面對北岸燕軍大舉壓境,庾亮、王導等世家不甘束手就縛,快速調動江東水師雲集長江水面,充當抵抗燕軍入侵的主力。江東水師被東晉上下寄予厚望,即便眾人深知燕國水師實力並不弱,但他們還是寧願相信江東水師實力最強。 各地世家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為何實力強橫的世家被一介寒門小子衛朔逼到了死地。 當初八王之亂爆發,北地一片戰亂,再加上胡人近在咫尺的威脅,世家不得不選擇南下以圖存。可誰知衛朔如同一聲霹靂,消滅了一切魑魅魍魎,又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此次世家之所以中止和談,一方面確實是燕國的條件超出了他們的底線;另一方面眾世家還是有一絲不甘心。 這人啊,只要過慣了前擁後呼的風光生活,很難再回歸平凡! 大部分世家懷著一絲幻想,夢想著恢復往日的榮光。 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家族,世家就不相信,江東數百萬民眾會沒有一點抵抗力。 當然了不是所有世家都選擇頑抗,已有少數識時務的世家暗中聯繫了裴盾,願意在燕國過江後投降,其中就包括郗鑒、卞壺等朝廷重臣。 |
第675章 燕王歸來!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若朝廷置萬民於不顧,貪圖自身安逸,棄建鄴南下,所為恐有失民望……” “中書大人,此言何意?難不成爾已忘記淮南已被燕國拿下?燕軍十幾萬大軍正對建鄴虎視眈眈,朝廷、天子再待在建鄴已不安全,為何不能撤到三吳去?” “天子南下避其鋒芒,有何錯?天下之勢,避實而擊虛,不過如是。也不知你庾元規處心積慮反對朝廷撤離到底存了什麼心思?” 陸曄作為江東士族領袖,非常希望朝廷遷都三吳,以讓其脫離北方士族控制。 “移鎮他處,沿江各郡等同遺棄,屆時北方大軍南下,攻略長江南岸,我們肯定要鞭長莫及,長江防線危矣!東晉霸業危矣!” “為國為民,道之大者。術為道生,方為大術。大術之首,韜光養晦。十年礪一劍,出劍,一劍封喉。朝廷暫容燕國倡狂一時,我等休整之後必定一舉蕩平天下,揚大晉之威。” “為君之道,始于立志。志不立,人不成。今上棄建鄴,畏敵手,何來志哉?” “好啦!二位莫要爭吵,有什麼話可以慢慢說。不過在下看來,建鄴的確已不再適合作為朝廷都城。建鄴時刻都要面臨燕軍水師威脅,所以遷都勢在必行!大家還是考慮一下,朝廷何處為好?” 出乎眾人預料,身為北方士族領袖的王導竟站出來支持遷都,打了庾亮一個措手不及。 庾亮黑著臉默然不語,不由暗暗驚醒:難不成王導為了重掌朝權,想要借助江東世家來對付他?想到這兒,庾亮眼中閃過一道不易察覺的冷色。 其實庾亮小覷了王導,王導真要對付他,哪裡用得著聯合他人? 說實話王導也不願意遷都他處,但考慮到現實威脅,他認為遷都以避燕軍兵峰勢在必行。 但是遷哪裡好呢?江東本地人希望司馬睿將治所遷移到吳郡或吳興郡這兩個江東本地士族較為強大的地方,以便他們從北方僑居士人手中爭奪主導權。 庾亮眼見遷都勢在必行,他眼珠子一轉道:“遷都也不是不行,只是應該遷到何處?” “嗯,依臣來看,遷居會稽郡最好,那裡地處江東內地,又東臨大海。在陸地上由於據長江比較遠,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足夠的迴旋空間,又能沿途建立起幾道防線。” “不行,怎能遷都會稽?應該遷都吳郡,那裡原是經濟相對比較發達,朝廷列位大臣去了那裡也不至於吃苦。” 庾亮看著再次吵成一團的朝堂,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作為世家他怎麼可能不清楚世家是什麼德行?別看江左世家剛剛在遷都問題上團結一致,可一旦涉及到各自利益,同樣會再次齷齪不斷。 以顧陸朱張為代表的吳郡世家希望朝廷遷都吳縣,而以虞魏孔謝為代表的會稽世家則強烈主張遷都會稽,說白了世家只會為自家利益考慮。 就在朝廷上下就遷都一事吵得熱火朝天時,卻見一郎中匆匆而入,面色驚慌道:“稟諸位大人,剛剛接到急報,燕王凱旋歸來了!” “什麼?!”眾人聞言一片失聲。 …… 潼關作為關中門戶之一,為燕國重要的折衝府,關內駐有府兵三千,負責把守這座險要關隘。 太寧二年,七月下旬,沿著關隴大道從西邊突然來了一隊盔甲鮮亮的騎兵。 只見數千騎兵個個身著魚鱗甲,腰挎環首刀,打頭的赫然是威名赫赫的侍衛軍大將陳安。 潼關守備心中一動,連忙大喝一聲:“諸營出城列隊!” 三千府兵很快手持兵器昂挺胸整齊地站立在大道兩側,幾名軍官立在守備身旁。原本還在進出關門的商旅百姓,曉得其中大有玄機,遂紛紛默然站立在一邊。 關內驛丞更是激動不已,趕忙也把驛卒吆喝出來列隊。驛卒多是退伍廂軍府兵組成,對列隊一事相當熟悉,很快就在驛丞的指揮下站好隊形。 陳安用眼神掃了一眼站立在路邊面色恭謹的府兵,知道人家已猜到自己一行人身份,遂也不說話只是沖帶頭的守備微一點頭,右臂橫於胸口,行了個軍禮後繼續行進。 很快又有一面大旗從西邊緩緩而來,上面赫然寫著一行鬥大的字——“燕王”! 燕王凱旋了!潼關守備突然覺得心口一陣激蕩,幾乎要喘不過氣來了,整張臉激動地泛起一片血紅色,而他旁邊的部屬們激動地連拿兵器的手都顫抖起來。 在眾騎兵簇擁著年輕人目中投出一雙目光望向潼關下眾人,這雙目光中帶著溫暖、帶著威嚴、帶著贊許讓潼關守備覺得渾身燥熱,身體不由自主地起抖來。 “向燕王致敬!恭迎大王凱旋歸來!” 在眾人齊聲恭賀聲中,衛朔過潼關向洛陽奔去。 燕王回來了!西征軍凱旋了!這個消息如風一般迅速傳遍天下! 太寧二年五月中旬,衛朔接到東晉將有變的消息,當即啟程返京。歷經近兩個月時間,終於在巨變將要爆發之際,順利趕回洛陽。剛一回來他就在政事堂內,聚集燕國文武於召開軍政聯席會議。 “景前執掌樞密院,由你先介紹吧。” “諾!” 高瞻也不客氣當即起身道:“五月天子駕崩後,淮南三鎮隨即起兵清君側。內閣、樞密院見淮南空虛,遂調集兵力渡過淮河南下。” “六月,在燕晉雙方前後夾擊下,蘇、祖、郭三人相繼敗亡。” “此戰之後,燕國兵臨長江,虎視江東,隨時可南下收復江東!” 聽到這裡眾人紛紛安靜下來,目光灼灼地望著主位上的衛朔。自去年滅掉成漢、今年降服西域,整個華夏只剩下東晉一個割據勢力。面對眼前這個輕取江東,統一天下的契機,每個人都期待著燕王作出選擇! “想不到司馬紹最後竟落了個如此悲慘的結局,而世家的魄力出乎了寡人意料。但也恰恰給燕國創造了南下良機,眼下燕國當只有一個對策:那就是打!” 聽著衛朔如此斬釘截鐵的話語,眾人無不感到振奮。 其中莫含更是按捺不住道:“燕王所言甚是,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當前晉國歷經多次內亂,正是實力最為虛弱,人心最為不穩之際。現在燕國必須趁其根基未穩出兵伐晉,要是等世家安撫好了內部,必將大大增加燕國收復江東的難度。” 眾人一聽紛紛點頭,就是這這個理兒。世家幹掉了司馬紹,徹底在東晉內部佔據了主導地位,若真給對方幾年時間,其必定能安穩地方,到時可就沒有眼前這麼有利的形勢了。 “大王,有沒有想過招撫江東?”在一片喊打喊殺聲中,裴嶷突然提出招撫之議。 “怎麼?有人找文冀遞話了?”衛朔不動聲色道。 “沒有,是遠在建鄴的國丈提出的建議!” 原來一直待在建鄴的裴盾看到燕國兵臨長江,東晉朝不保夕,而他即將進入燕國。為了不讓外人小覷他,裴盾就想著招撫江東,立下不世之功。 “世家怎麼可能願意投誠?恐怕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啊!”衛朔不看好招撫之議。 “不管怎麼說,試一試倒也耽誤不了什麼,甚至還能為燕軍調動爭取時間。” “這……好吧,就讓國丈試試!”衛朔一想裴嶷說的有點兒道理,便同意讓裴盾試試。 |
第674章 何去何從 洛陽,在隸屬樞密院參謀部的大型指揮作戰室內,以裴嶷、高瞻、莫含為首的內閣大學士們正在聽取軍情彙報,每個人看上去似乎都頗為高興,神色也很是輕鬆。 “嗯,看來一切都在我們預料之中,東晉已退守長江以南。”莫含笑道。 裴嶷緩緩點下頭,隨後看向旁邊的高瞻道:“景前,各軍都安排好了沒有? 高瞻馬上笑道:“文冀放心,所有軍隊都已做好攻擊準備,只能時機成熟就能對東晉發動最後一擊!” 裴嶷猶豫了一下道:“現在晉軍主力十幾萬人嚴密佈防整個長江一線,其中還有強大的江東水師相助。我軍雖在兵力上完全佔據上風,但想要快攻破晉軍長江防線有些困難,對此樞密院有什麼計畫嗎?” 高瞻點頭應道:“對此樞密院早有對策,為了儘快突破長江防線,並收復江東,參謀部制定了多路同時攻擊的計畫。一旦戰鬥打響,我軍將從豫徐、益州、夷洲、珠崖等方向發動突襲,形成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摧垮東晉割據政權,徹底奠定勝局。” “其實此次不管東晉如何折騰,他們的結局都已註定!以東晉之實力,他們能夠支撐多久?即使靠世家鼎力支持也支撐不了太久,東晉歷經王敦、淮南兩場內亂,到了今天已是強弩之末。” 這時裴嶷猶豫了一下,問道:“東晉那邊沒有完全放棄抵抗的意圖嗎?” “沒有,顯然世家還沒有認清現實。據斥候來報,為了防備燕國南下,各大世家幾乎拿出了全部底牌。不過,即便他們願意放棄放棄,我燕國也不一定會答應。” 裴嶷沉吟半晌,突然笑道:“算了,世家這邊先放在一邊,日後交由大王處理吧。” …… 太寧二年六月下旬,面對燕國突然兵臨長江一線,東晉上下一片震恐。整個太初宮內彌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息,世家大臣神色驚慌,再不復之前消滅淮南三鎮的喜悅。 庾亮、郗鑒、王導等東晉掌權者明顯意識到此次危機非同小可,一個應對有誤很有可能讓東晉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諸位,而今燕國兵臨城下,我等當何去何從?” 此刻庾亮一臉頹敗,哪裡還有半點兒當朝宰輔之風采?原本他以為司馬紹死了,外甥司馬炎為皇帝,後宮還有妹妹庾文君當家,正該一展雄風,光大庾家門楣。 誰知淮南三鎮叛亂引發燕國大舉南下,雖說朝廷成功撲滅淮南叛亂,但也讓燕軍趁勢取了淮南之地。 淮南丟失,燕軍直抵長江北岸,給東晉上下帶來巨大壓力。 “老夫想不明白,燕國不是正深陷西域嗎?怎麼還有實力再對我江東下手呢?” 王導看著早已方寸大亂的陸曄,微微歎口氣,道:“這有什麼不明白的,眼前這一切不過是燕國設下的局。燕王衛朔故意營造一種西征不順的假像,讓淮南與我等皆以為燕國無力插手江東。” “而你我卻深陷局中而不自知,燕國卻早已暗中做好了南下準備,從他們在短短數日內接連攻取淮南各地,便可一窺端倪。” “燕國太可惡了,其暗中鼓動淮南三鎮反叛,自己卻集結重兵趁叛軍大舉南下之際一舉蕩平淮南。”陸曄頗為不忿。 郗鑒微微搖搖頭,口中不緊不慢地說道:“燕國現在的策略明顯就是驅狼趕虎,用桀驁不馴的淮南三鎮來破除燕晉之間平衡,從而佔據巨大優勢,以逼迫我等儘早放棄抵抗!” “哼?簡直是癡人說夢!我大晉立國數十年,豈能投降衛朔那個亂臣賊子?燕軍不繼續南下也就罷了,若其膽敢越雷池一步,定叫他們嘗嘗江東水師之厲害。” “就是,就是,我江東水師可不是吃素的!當年連魏武曹操不也兵敗赤壁?” 大殿內世家大臣紛紛對燕國展開口誅筆伐,頓時場面一片群情激昂,有的世家子弟甚至叫囂著要讓燕軍有來無回。 看著有些失控的局面,王導滿心絕望。若時光能夠倒流他一定千方百計除掉衛朔,絕不會任由對方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只是而今說什麼都晚了,以王氏與衛朔之間的齷齪,一旦燕軍南下江東,很有可能被滅族。 王導不是沒有想過與燕王和解,但每每都拿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燕王可不是一般的君主,他是馬上得天下,這樣的君主一般帶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氣。 “好了!都吵吵什麼!” 庾亮先是呵斥了眾人一番,隨後又低聲下詢問王導:“司徒大人,您乃三朝元老,值此朝廷危在旦夕之際,可有什麼對策?” 這是自庾亮掌權後罕見地向王導低頭,他不低頭不行啊,而今燕軍兵逼長江,東晉割據政權眼看著就要傾覆,環顧整個朝堂上下,除了王導、郗鑒、卞壺等寥寥數人外,竟讓他找不到一個可倚重之人。 到了這地步,王導也沒心思再跟庾亮爭權奪利,他沉吟片刻道:“為今之計只有敦請燕王登基稱帝,而我大晉自降為藩國一條路可走了!” 郗鑒聞言眼前一亮,當即出言支持道:“司徒大人此言大善,那個裴盾大人不是還留在建鄴?不若由他出面周旋,或許有希望暫解眼前危機。” “什麼?!不行,絕對不行!大晉乃華夏正統,豈能向亂臣賊子稱臣?” “陛下,臣請斬司徒以安天下!” “司徒身為朝廷重臣不思忠君報國,竟妖言惑眾,蠱惑陛下,理當重罰。” 王導、郗鑒話音剛落,頓時引來一陣聲討,世家子弟紛紛慷慨陳詞要求朝廷嚴懲他。然王導說完後便如老僧入定一般再不言語,任由外人對他口誅筆伐。 看著四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庾亮差點兒氣得背過氣去。他不傻豈能不理解王導用意何在?大晉自降為藩國看似丟了臉面,但若真能換取燕國止步長江,那說起來還是他們賺了。 如今燕王取代晉室為帝乃大勢所趨,非人力可挽回!當前燕王比魏武曹操面臨的形勢還要好,首先燕國內部沒有掣肘勢力,而且燕王衛朔的功勞也遠遠超過曹操。既然阻擋不了燕王稱帝,為何不順而為以為大晉爭點兒好處? 但庾亮也深知此事不可冒然下決定,必然會引發不必要的動亂,很有可能讓原本岌岌可危的形勢雪上加霜。 就在庾亮暗自尋思時,卻見周勰突然站出來道:“向燕國稱臣是絕不行的,那燕王志在統一天下,豈會因一點兒蠅頭小利而放棄南下?以在下看來唯有加強采長江防線,以此方能阻止燕軍南下。” “除此之外,建鄴瀕臨長江,距離前線太近,在下以為朝廷應該儘快遷離建鄴,在三吳內地另選地方,以防不測。” “遷都?不行!絕對不行,一旦遷都必將引起普通民眾恐慌,萬一燕軍趁機南下,導致大軍潰散,這個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不等其他人說話,庾亮當即表達了反對意見,他惡狠狠地盯著周勰,恨不得一刀砍死對方。別看周勰說得很好聽,為了什麼天子、朝廷考慮,其實庾亮心中很清楚,江左世家突然在這個時候提出遷都,是要趁機掌握朝廷大權。 三吳是什麼地方?那是江左世家根基之地,若今日真聽了周勰建議遷都三吳,朝廷等於是羊入虎口,江左世家將徹底壓下江北世家,從而掌握全部大權。 |
第673章 在途中 自五月中旬離開屈茨,快馬加鞭趕了一個多月,衛朔才堪堪走到雍秦交界,距離洛陽尚有千里之遙。 待夜幕降臨,大軍不得再一次於野外露宿。行軍一個多月來,眾人在城內休息的機會屈指可數。大多數情況都是像眼前一樣,隨便找塊空地,紮起帳篷,佈置成一個簡單的營地。 中軍大帳內,衛朔揉了揉太陽穴,看著面前剛剛送到的又一疊公文,不由苦惱地歎了一口氣。雖說已有內閣負責處理大部分業務,但仍有快馬將來自各地的公文,仍然絡驛不絕地送到他手中。 以至於大多數人都去休息了,唯有陳安、郭誦兩人陪著衛朔忙碌。陳安負責警戒,郭誦則負責將檔分門別類,按照輕重緩急依次送交衛朔處理。最後他還要將衛朔處理好的檔交給等候信使,負責送達各方。 地盤大了,勢力大了,看似風光了,但衛朔感到肩上的擔子卻更重了,以往的清閒再也尋不回來,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在案牘之間勞累。 想到這裡,衛朔又不禁暗自嘲笑,自己可真是矯情,明明掌握著天下最大的權勢,反而叫苦叫累起來!若被外人知曉肯定會譏笑自家不識好歹,享受了權勢帶來的榮華富貴,不過是吃點兒苦罷了,這有什麼啊?! 將腦海中各種繁雜的思緒拋諸一邊,衛朔強打精神,再次將注意力放在公務上,一時間整個大帳內寂靜無聲,只有沙沙翻動檔的聲音。 也不知過了多久,忽然帳簾掀起,陳安端著一個託盤走了進來,“大王,歇息一下,吃點兒東西再批閱吧!” 衛朔這才扭動幾下酸疼的脖子,鼻頭聳動頓時聞到一股烤肉香味兒,不由感到饑腸轆轆。他隨後合上案上公文,看著託盤中的幾碟小菜與一大塊烤肉,不由笑道:“還挺豐盛嘛,這烤羊肉是你去打來的?” 陳安笑著回道:“哈哈哈,這下大王可是猜錯了。末將肩負護衛大王安全之重責,豈敢隨便擅離職守?!這是索、荀、冉三位校尉搜遍了方圓數十裡山林田間,打回來的獵物。” “唉,讓將士們辛苦了!原本大家不斷趕路已經夠辛苦了,卻沒想到到頭來,還要為寡人口腹之欲而忙活,實在是讓寡人感到汗顏啊!” “大王這是說得哪裡話?卑職等職責便是照顧好大王,並將大王安全護送回洛陽。臨出發之前,溫大學士曾千叮嚀萬囑咐,要末將一定要照顧好大王飲食起居,何來辛苦之說?” “出門在外,一切從簡嘛!有軍糧充饑就很不錯,哪裡能讓將士們為了我一個人犧牲掉寶貴的休息時間呢?” “大王多慮了,如今各地野獸多有出沒,打點兒獵物改善改善伙食不是難事,況且並非大王一人有烤肉吃,兄弟們都多少分了點兒肉湯喝。” “嗯,這樣很好!出去後告訴大家,再堅持一下,我等差不多已趕了一多半路程,再有半月時間便可回到洛陽,到時大家再好好放鬆一下。” 說完衛朔便不再廢話,說實話他確實也餓極了,當下拿起烤肉狼吞虎嚥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消滅了一大塊兒烤肉,還忍不住打了個飽嗝兒。 衛朔這邊剛剛吃完飯,就在郭誦快步走進大帳,他手中拿著一份急報,叫道:“大王出大事了,司馬紹駕崩了!” “什麼?!”剛剛填飽肚子的衛朔一躍而起,一把搶過急報,展開急速流覽起來。 過了好長一會兒他才喃喃自語:“原本以為沒了宋褘,你能躲過一劫,沒想到還是死於非命,莫非這就是命?” “大王,如今東晉打成一鍋粥,燕國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郭誦目光灼灼道。 “哎呀!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跑到西域來。”陳安滿臉懊惱。 衛朔搖搖頭,“豈能事事都如人願?!寡人相信若沒有燕國大舉西征,那些世家未必有膽子與司馬紹翻臉。不過這樣也好,少了一個英明果決的司馬紹,剩下一幫廢物世家還怕他們鬧出什麼花來?” “內閣此次應對措施還算妥當,給內閣傳信,告訴眾人:先不要急著渡江南下,趁著淮南三鎮作亂之際,先收復了淮南再說。只要佔據淮南,再加上益梁在手,江東對燕國而言不過是囊中之物罷了。” “大王所言甚是,這一次蘇峻、祖約、郭默三人可算是下了大本錢,整整集結起十幾萬大軍南下,看樣子是要一舉佔領江東。” “唉,江東百姓又要遭難了!蘇峻三人野心勃勃,麾下多流民、山賊出身,行事沒什麼底線,其一旦過江難免會為禍地方。”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王無須自責。再說淮南舉兵看似聲勢浩大,其實早已步入死地而不知。臣相信只要世家開始發力,再加上又被我軍抄了後路,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郭誦面上顯得很輕鬆,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道:“郭、蘇、祖三人皆自私自利之徒,會因一時之困而結成同盟,但當他們面對更大的利益時,必將發生衝突,淮南聯盟必將不戰而自亂。” “像蘇峻、郭默、祖約這樣的亂臣賊子自然該殺,寡人只是為休養生息的十多年的江東而感到可惜,想那江東百姓不曾遭遇胡虜暴亂,卻連遭世家掀起的兵禍。若有朝一日兵臨江東,自當與世家好好算算這筆賬。” “哼!世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天子司馬紹不就是死于對方手中?” “這事兒,不可能拿到明面上來說,世家根本不會承認,燕國也不可能抓到把柄,最終估計不過是一樁歷史懸案。” “難不成就這樣放過世家?以後他們還不翻天了?”郭誦氣憤難抑。 “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世家,且不說司馬紹一案,單單他們幾次算計燕國與寡人,便罪不容誅。若將來只是一刀砍了對方估計太便宜他們了,寡人早為世家選好了去處。等日後平定了江東,寡人就將那些世家統統發配到南洋去。” “南洋?”郭誦不解其意。 “沒錯,尤其在麻六甲一帶,僅靠駐軍無法控制那裡,唯有移民過去才能牢牢將麻六甲要地控制在燕國手中。但華夏百姓一向極重鄉土觀念,除非在家鄉過不下去了,甚少有人願意遷徙外地。” “燕國幾次遷徙民眾,除了條件待遇高外,大多數都是歸化的胡族,而且遷徙之地大多是在周邊地區。若真要往南洋移民,估計沒多少人願意。正好用來做流放世家之所,一來可加強麻六甲華夏之民數量,二來還能作為對世家的懲處。” “大王真是好心思!如此一來,正好一舉兩得!”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有點兒早,眼下我們需要儘快趕回洛陽!” …… 太寧二年七月中旬,在燕王衛朔日夜不停趕往洛陽時,淮南之亂卻已走到窮途末路。 誰也沒想到看似聲勢浩大的叛亂,會在短短一個月內被平定。 陶侃、應詹外加朝廷大軍已將叛軍團團包圍,郭默、蘇峻、祖約三人已是甕中之鼈無處可逃。 說起來淮南三鎮敗亡的如此之快,與燕軍南下淮南脫不了關係。 在蘇峻三人興高采烈渡過長江,與朝廷平叛大軍激戰正酣時,原本毫無動靜的燕軍突然渡過淮河,淮南各地守軍猝不及防之下,被燕軍相繼消滅。 得知老巢淮南丟失,淮南叛軍頓時士氣大跌,朝廷大軍趁勢發動反攻,一舉擊敗叛軍。 |
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 翌日一早,天子司馬紹駕崩的死訊很快傳遍四方,除了少數悉知內情的人,大部分公卿貴族、庶民百姓全都驚呆了! 任誰也沒想到登基僅僅才兩年,一向有英明神武之稱的司馬紹竟追隨其父元帝腳步,駕鶴西去。 儘管官方給出了死因,不過,還是有部分議論隱隱指向了世家大族。 畢竟世家與天子因新政一事早已勢同水火,這是路人皆知的事實! 沒有人懷疑世家的能量,當初他們能將司馬睿困在皇宮中把持朝政,今日自然有機會暗中弄死一個天子,而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天剛濛濛亮,朝中有品級的官員紛紛換上素服,前往皇城拜謁天子棺槨。 現場只有真正感到悲痛的司馬宗室在痛哭流涕,而其餘世家大族僅僅面露悲戚而已。 但沒有人敢站出來指責世家,司馬宗室同樣不敢。司馬紹一死,讓剛剛有點兒復興的宗室力量遭遇重創,東晉再次回到由世家掌控的局面,而皇室徹底淪為了傀儡、陪襯。 司馬紹之死、新政被廢固然可惜,但卻因此讓東晉內部結束紛爭,從而擰成一股繩對抗燕國,從這個角度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持續到正午,待拜祭告一段落,公卿大臣們陸陸續續集中在旁邊大殿內。殿首玉階之上,象徵著大晉最高權力的寶座,已是空無一人。 庾亮放眼一掃,見人皆到齊,遂輕咳一聲,朗聲道:“先帝正值壯年,卻突然晏駕,著實令人震驚而又悲痛!然逝者已去,生者已矣!我等應該繼承先帝遺願,復興大晉。” 顧和隨聲附和道:“不錯,中書令大人所言甚是,先帝雖去,但還有世家在,日後我等必將盡心輔佐新帝,為大晉的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是,那是!”眾人連忙跟著應道。司馬紹的死亡,除了宗室與唯一的一個次等士族出身的卞壺有懷疑外,幾乎沒人去關心,眾人關心的是司馬紹的身後事,關心的是接下來新一輪的利益分割。 庾亮接著道:“先帝既已晏駕,依禮當進諡廟二號,請諸位當庭議立。” 陸曄接過來,沉吟道:“思慮果遠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容義參美曰明,內治和理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故曄以為,當諡為明!而先帝重威嚴,整法度,廣廷嚴居,眾人之所肅也,肅者,持事振敬也,當進為肅宗!” 說實話陸曄給出的廟號和諡號,都與司馬紹很相配,看來世家行事還是有分寸的,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 有關皇帝的廟號、諡號,在西漢以前是件很嚴謹的事。 以西漢為例,共曆一十二帝,僅有一祖四宗,這說明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進廟號。 及至東漢,情況有了變化,諡號雖然也有惡諡,如桓靈二帝,但廟號已是普及開來,所有的皇帝都被進予廟號,又多以褒義為主。 因此,殿內各公卿大臣、宗室親王聽了陸曄意見,均是連聲稱善。 庾亮聞言點點頭道:“既然諸位無異議,先帝當進為孝明皇帝,廟號肅宗,我等身為人臣,自該籌備喪禮。然則,國不可一日無君,當依遺詔立皇子衍為帝!” “皇子年幼,無法理政,在其親政之前,當由太后臨朝聽政!” 太寧二年,五月中旬,一個震驚天下的消息由建鄴傳遍四方。 登基僅僅才兩年的司馬紹突然病故,遺詔傳位兒子司馬衍。 鑒於司馬衍年幼無法理政,暫由外戚庾亮、太后庾文君、陸曄、郗鑒、王導等輔政。 當司馬紹駕崩的消息傳至淮南時,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湖面,蕩起一片又一片漣漪。原本蠢蠢欲動的淮南三鎮,再也按捺不住內心野心,郭祖蘇勾結在一起欲聯合起兵南下江東。 這日,郭默、祖約二人秘密來到盱眙拜訪蘇峻,就起兵一事進行最後一次磋商。 房間內沉默了一陣後,祖約最先開口:“兩位,在下考慮再三,認為南下攻佔江東的計畫十分可行!若此計畫一旦成功,我們三人很有可能將跳出淮南這塊死地,由此避開直面燕軍的威脅!” 祖約的話引起了蘇峻、郭默兩人共鳴,不在淮南無法理解三人面臨的壓力有多大,幾乎每日每刻都生活在恐懼當中,時時擔心燕軍會突然南下。若有機會離開淮南,到富饒又安全的江東內陸去,相信三人中沒有一個人會拒絕。 “可……可我們以什麼理由起兵呢?”郭默問道。 “清君側!就以清君側名義起兵!” “此次舉兵對淮南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眼下燕王舉兵西征,深陷西域,暫時無暇南顧。只要我等順利攻取建鄴,奪取江東為根基,即便日後燕王西征歸來,又能奈我何?” “反之,若錯失眼前機會,日後淮南三鎮不是被燕國吞併,就是被朝廷一一剪除兵權,得個閒職養老罷了!” 說到這兒蘇峻起身道:“而今天子剛剛即位,且年幼無知,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唯有荊州陶侃是為勁敵。我等三家起兵後,當迅速渡過長江直撲建鄴,只要攻下建鄴,將皇帝、大臣控制在手中,我們三人就可挾天子以令不臣!” “到時對付陶侃只需一道聖旨可矣!” 挾天子以令天下!驚聞此言,祖約、郭默兩人眼放精光,再也按捺不住,紛紛叫囂著渡江南下,打破建鄴。 見祖、郭再無異議,蘇峻遂一錘定音道:“本將正式宣佈:南下計畫正式開始!大軍兵分三路,由你我兄弟三人分別指揮,于三日後開始渡江,渡江後各軍直撲建鄴!” 淮南作亂的消息傳回建鄴時,朝廷上下一片譁然! 但卻沒人將淮南三鎮放在眼裡,庾亮、王導、郗鑒等則是有條不紊調動兵馬平叛。 今時不同以往,當初王敦作亂時,世家與朝廷並非一心,不然也不至於讓王敦輕易得了建鄴。 如今司馬紹一死,朝廷與世家之間再無隔閡,面對團結一致的世家,淮南作亂在眾人眼中只是癬疥之疾罷了。 很快朝廷便下詔任命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陶侃以及江州刺史應詹為征討都督,負責剿滅淮南叛亂。 同時庾亮、王導、郗鑒、卞壺不斷往建鄴調集兵力,以加強各處防守。 …… 淮南之亂爆發,消息很快被燕國獲知,內閣上下不敢怠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眼下燕王出征未歸,這等大事自然由內閣決斷。 “諸位都看過最新軍報了吧?我燕國當何去何從?”待眾人看過軍報,裴嶷朗聲問道。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當趁著江東大亂之際立即舉兵南下,即便拿不下江東,也得將淮南收復,再不能任由淮南割據下去!”莫含沉聲緩緩地說道。 “嗯,世容此言大善,淮南為江東屏障,一旦為我燕國占去,江東便不足為慮!” 裴嶷見眾人都贊同南下之策,當下立即以內閣名義傳令毛寶、曹宏,讓兩人分別由豫徐兩州出兵,在水師協助下,強渡淮河收復淮南。 “大王走到何處了?” 這時,高瞻突然開口問到衛朔行蹤,如今為了迷惑外界,只有內閣知曉衛朔已東歸。 “前段時間來報,說大王已到了高昌,眼下差不多已進入涼州地界。據估計,至少還需一個月才有可能回到洛陽。” “還要這麼久啊,如今局勢一日三變,也不知大王能否趕得上。” |
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 剛剛處理完幾件大事,衛朔感到有幾分疲憊,遂吩咐侍衛送上茶水、點心,打算與魯昌小憩一會兒。 然誰知茶剛入口,卻見溫嶠面色慌張走了進來,嘴裡還不斷嚷道:“主公,大事不妙!” “怎麼了?發生了何事?太真莫急,慢慢說,天塌不下來!” 或許是被衛朔的沉穩鎮定所感染,溫嶠慢慢平復一下心情,滿色凝重道:“主公,剛剛接到後方樞密院急報,稱東晉近來有爆發內訌之跡象,內閣奏請大王速速結束西征,儘快返回洛陽坐鎮,以便應對江東變局。” 聞言衛朔騰地一下做起,從溫嶠手中搶過急報快速流覽起來,很快就被上面的的內容給震驚了。看完他先是深吸一口氣,讓原本激動的心情平復下來,稍一思索便有了決斷。 他目中精光一閃道:“如今西域大局已定,寡人再待下去作用不大,我意留溫嶠暫時兼任安西大都督,統領安西瓜、沙兩州一切軍政。另外,寡人再留下三萬大軍威懾地方,如此便不慮西域局勢有任何反復。” “陳安、荀灌娘、索苞、冉瞻四將帶三千侍衛與三千鐵騎護送寡人先行返京,剩餘兵馬交由劉遐、陽鶩統領,慢慢班師回朝。” “臣等遵命!” 命令一下,整個西征大軍迅速行動起來,除了留守西域的溫嶠、苻洪、鄧岳、姚益生、姚蘭等將,其餘眾將都接到了班師回朝的命令。 只過了一日時間,衛朔帶著六千鐵騎一路向東疾馳。 眾人雖不清楚燕王為何突然提出東歸,但他們不傻,大多數人都猜到畢竟是天下大勢有了巨大變化,才讓燕王不得不放棄剛剛打下的西域東返。 …… 五月中旬,正值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整個江南猶如花的海洋。 原本此時節恰是世家紈絝子弟呼朋叫友到野外踏春賞花之時,但隨著天子病重,導致建鄴城內氣氛詭異,各大世家紛紛約束起家族子弟胡鬧。 司馬紹雖說只登基不到兩年,但其幾乎幾乎每天都在為新政操勞。朝廷重臣之中,王導是元勳,庾亮是國舅,但在治國問題上,他更依賴郗鑒以及像卞壺一樣的次等士族或者寒門。 不過,除去國政事務,寒族出身的卞壺與望族出身的郗鑒幾乎無交集。特別是卞壺,對清談、放誕之風幾無好感,得罪了一大幫重臣。 王敦之亂結束不到一年,司馬紹莫名其妙的患了重病,露出下世的光景來。原本新政便推行不易,而今隨著天子病重更是舉步維艱。 眼看新政即將半途而廢,司馬紹不得不向世家做出妥協。然而司馬紹卻不知,世家已對他失去了耐心,早打算另立新帝取代其本人。 這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司徒王導、太宰司馬羕、中書令庾亮、尚書令郗鑒、領軍將軍陸曄等人連夜進宮,奏請皇帝在還算清醒的時候口授遺詔。 “遺詔?你們要朕現在立遺詔?”司馬紹一怔,連忙問道。雖說他自感時日無多,中間也曾多次欲立遺詔,但由於他內心總有一分不甘,想著自己正值壯年,說不定眨眼間病體就會安好,便一直拖著沒有立遺詔。 然沒想到今日卻被數位世家重臣聯合逼迫請立遺詔,一絲不妙的預感不由湧上心頭。 這時,周勰緩步入內,微笑著拱了拱手:“陛下,孝元皇帝剛剛托夢給臣等,提及思念陛下,是以臣特來送陛下去見孝元皇帝,使你二人父子團聚。” 一瞬間,司馬紹現臉上露出了驚駭欲絕之色,正要開口大叫,周勰已是電步上前,一把捂上了司馬紹的嘴。 司馬紹就覺得面孔仿如被一座山峰壓上,巨大的壓力令他連呼吸都不順暢,只得以驚慌失措,又帶著絲哀求的目光望向周圍的王導、庾亮、郗鑒等人。 但很可惜原本都是他心腹重臣的幾人仿佛沒有看到天子動作,如石像一般一動不動。 這下司馬紹哪裡還有想不明白的?他已被世家拋棄了,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棄子。 想到這兒,司馬紹臉上露出一絲悲哀之色,身體如同被抽幹了氣力,頓時跌坐在榻上。 “這就對了,臣也不瞞陛下,朝中公卿大臣均已背棄陛下,您還是直接認命吧!不然若不小心驚擾到其他人,傷到不該傷的人就不好了,陛下,您說可是?” 說完之後,周勰這才得意地笑了笑,遂把手移開。 聞言司馬紹徹底失神,雙眼空洞,世家的背叛讓他感到絕望,也不知過了多久方扭頭看向王導等人,喃喃問道:“司徒,爾等為何行此大逆之事?難不成怨恨朕疏遠王家麼?” 王導面無表情道:“陛下自小聰慧,如何要臣點明?” “朕不明白!” 司馬紹深深吸了幾口氣,使自已的思路稍稍清醒了些,急聲道:“朕知道平定王敦後對卿家有點兒疏遠,但朕從未想過要徹底剷除王家。連庾元規幾次要朕罷黜卿家,都被朕擋了下來,沒想到卿家還是背叛了朕……” “唉!”王導長歎一聲,唏噓回答道:“北地燕王曾有言:利益決定腦袋!以前老臣以為此話市儈,不解其意!而今方才知曉,燕王不愧為驚世之才,看問題往往一針見血!老臣雖得陛下看重,但王家畢竟是世家一員。若在皇室與世家做選擇,老臣只能選擇世家。” “利益決定腦袋……哈哈哈,看來庾元規、郗道徽也是因出身世家而選擇背叛朕!” 此時庾亮腦袋微垂,對司馬紹的冷嘲熱諷不為所動。正如王導所言,此次世家下了很大血本一定要廢掉司馬紹。若庾亮不想讓庾家一同陪葬,就只能選擇站在世家一邊。更何況江左世家答應在事成之後,立他外甥為新天子,並支持他成為輔政大臣。 要說三人中最痛苦的自然是郗鑒了,他的確很想站在天子一邊,但世家太強大了,強大到讓他感到絕望,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英明神武的司馬紹被暗害。 此時自知難逃一死的司馬紹反而鎮定下來,他很清楚世家的目標只是其本人,絕不可能篡奪晉室江山。 司馬紹只是剛開始現出慌亂,隨後便恢復鎮定,由此可見司馬紹膽識過人,僅僅由於晉室江山大勢已去,才無所作為罷了。如果真按照司馬紹意思推行改革,不須多,三年五載,晉室必會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跡象。 只可惜明君又能如何?生不逢時亦是無用! “朕早知爾等世家不安好心,卻沒想到你們竟敢暗害朕,果然是小覷了爾等。不過你們不會以為害了朕,再廢除新政,整個江東就萬事大吉了吧?如今北地燕國猶在,你們不怕燕王趁勢南下嗎?” 看著侃侃而談的司馬紹,陸曄、周勰、顧和等江東世家官員愈加堅定了殺心,在他們看來一旦讓天子站穩腳跟便是另一個衛朔。 當年,他們不就是因為錯過了將衛朔扼殺在搖籃中機會,以至於讓其做大,成為當今威脅世家地位的心腹之患。 周勰臉上笑容一斂,冷冷道:“陛下言之有理,但如今燕國正大舉西征,哪有精力理會江東的變故。而且據臣估計,一、兩年內,燕國將又可能深陷西域,有這點時間做緩衝,天下必是另一番景象!” “退一萬步說,既然與燕國一戰避無可避,那麼臣等唯有全力備戰!假若陛下尚在,朝中上下定不會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抗敵。相反陛下去了,再加上中間有一兩年緩衝,臣等有有信心把江東打造成如鐵桶一般。” |
第670章 昭武九姓 太寧二年四月底,燕國在屈茨大敗二十萬西域聯軍的消息傳出後,震驚蔥嶺以西諸國。 大宛、康居等小國匆匆向燕國派出使者以示臣服,唯有嚈噠自持國力強盛,不僅沒有選擇向燕國臣服,反而暗中集結三萬騎兵試圖向東南越過夷播海進犯烏孫。 此時由於龜茲、疏勒、于闐等國尚有些不穩,而燕軍主力分散在各地鎮壓叛亂,瓜州都督府僅僅停留在紙面上,以至於讓嚈噠人輕易越過夷播海殺入烏孫西北。 接到烏孫急報,燕王衛朔卻沒有立即下令大軍北上,一方面各路燕軍大戰連連,急需時間休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軍後勤補給跟不上,導致物資匱乏,沒有能力向西北挺進。 到了五月中旬,隨著作戰物資不斷運抵屈茨城,燕軍在穩定了後方和補充了物資後,又開始新一輪行動,其打擊重點便是舉兵東進的嚈噠人。 原本隨著烏孫王連同其國精銳盡喪屈茨之戰,嚈噠人東進進行的相當順利,沿途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至於烏孫境內新晉崛起的軍閥軍隊,在嚈噠眼中不過是烏合之眾。 嚈噠人東犯,讓新任瓜州都督鄧岳摩拳擦掌,一心要給嚈噠人一個教訓,以打消其對西域的覬覦。 經過短暫休整後,奉燕王之命,鄧嶽親率四廂步騎聯軍越過天山,進入烏孫。 此時嚈噠人已經越過了夷播海,挺進至亦列水下游。 當嚈噠人沿著亦列水繼續東進時,迎頭撞上了鄧嶽部。 對於嚈噠人的東進的勢頭,廂軍給予了迎頭痛擊。原本連烏孫人都打不過的嚈噠人,更不要說對陣燕軍了。 隨後雙方共集結起四萬餘人,在亦列水岸邊激戰半日,結果嚈噠軍大敗,在損失萬人後不得不退回嚈噠。 這一戰讓嚈噠人清醒地認識到:嚈噠已徹底失去了入主西域的機會!而大燕,將會是西域未來新的霸主。 就在嚈噠人還在考慮要不要向強大的燕國稱臣時,在大夏故地卻又出現了亂子。 原來在貴霜帝國滅亡後,一部分大月氏族人退往大夏故地上苟延殘喘。在和當地土著融合後,形成若干城邦,合稱昭武九姓城邦聯盟,並向嚈噠稱臣。 昭武九姓實力弱小,其國人除了擅長經商外一無所長。原以為這輩子都擺脫不了蠻族白匈奴(昭武九姓私下裡都稱呼嚈噠為白匈奴)的統治,不成想強大的嚈噠人竟被燕軍擊敗。 昭武九姓原本便是迫于壓力才向嚈噠稱臣,而今聽說燕軍在烏孫故地大敗嚈噠。這讓昭武九姓部落看到了機會,遂派出使者前往屈茨求見衛朔,向燕國表示“稱藩”,欲借助燕國力量讓城邦獲得獨立。 …… 自從聯軍戰敗,屈茨城就被燕國佔領。這日,原以為又是一個平常的日子,沒想到五月天說變就變,早上天空灰濛濛一片,中午便下起絲絲小雨。 到了下午,屈茨城上空更是出現如城池般大小的烏雲,且雲層越積越厚,越來越暗,陣陣雷鳴聲,不斷從上空傳來。 霎時間,豆大的雨點滴答滴答地落了下來。雨勢越下越大,雷聲越來越響,城內的居民都已匆匆返回各自家中,小商小販也收拾好貨物,早早結束了今日生意。 衛朔此刻正站在窗邊,看著順著屋簷淅淅瀝瀝落下的雨水,看著它們越來越密,最後成了一幅懸掛著的水簾。嘩嘩的水流聲,像是一條小河在窗外流淌。 閃電的亮光映照在衛朔的面孔上,顯得他的臉愈發陰沉冷峻。 就在剛才,衛朔接到瓜州都督鄧岳急報,稱西北部強國嚈噠突然進犯烏孫,與剛剛成立瓜州都督府爆發了激烈衝突。 早在開春以來,隨著燕國與西域諸國開戰,西北部強國嚈噠便蠢蠢欲動,對富饒的西域虎視眈眈。 為了防備嚈噠侵擾瓜州,衛朔下令新任瓜州都督鄧岳親率四廂步騎北上烏孫。 在衛朔看來,嚈噠這個時候東進,顯然是想趁火打劫。 哼!想從燕國手中搶走烏孫故地,簡直是癡心妄想!想到這兒衛朔嘴角露出一絲嘲諷。 嚈噠人絕對小覷了衛朔捍衛領土完整的決心,對於已將西域視作自家禁臠的燕王,怎麼可能允許嚈噠人橫插一腳?故而一接到嚈噠入侵的消息,他就打定主意要給嚈噠人一個大大的教訓,以徹底打消嚈噠人對西域的覬覦之心。 就在衛朔站在窗前想著自家心事的時候,卻聽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抬頭一瞧,發現魯昌正舉著一份軍報匆匆而入。 “昌之,是不是伯山那邊有消息了?” “呵呵,大王神算!這是剛剛接到的捷報,鄧都督已擊潰了嚈噠人,將其全部趕出了烏孫故地。戰後,鄧都督為了不過分刺激嚈噠,同時保證烏孫之地穩定,其不僅沒有趁勢攻入嚈噠,只是迫使嚈噠承認燕國對夷播海以東以南領土擁有主權。” “嗯,伯山此舉十分妥當,眼下燕軍沒有實力越過夷播海進攻嚈噠,若能迫使其暫停向東進犯,便能為燕國穩定瓜州爭取時間!” 得知鄧嶽出兵不過半月,便連敗嚈噠數萬大軍,順利收復整個烏孫,衛朔原本陰沉的臉終於露出一絲笑容。 這時魯昌繼續道:“大王,隨著嚈噠兵敗烏孫,康居、大宛等蔥嶺以西國家無不紛紛表示願意向燕國稱藩。” “哼!一群牆頭草而已。”衛朔頗為不屑道:“那康居、大宛原本是嚈噠屬國,若非伯山大勝嚈噠,康居、大宛兩國未必會有膽子向我燕國臣服。” “話雖是這樣說,但是大王還需接受對方臣服。如此不但可削弱嚈噠勢力,還能在燕國完全掌控西域前,讓其充當燕國西邊屏障,將強大的波斯國擋在西域之外。” “嗯,言之有理!除了大宛、康居外,還有哪些人過來請求臣服?” “回大王,的確還有一夥兒特殊的客人,他們自稱是大月氏後裔,生活在大宛以西、康居西南,以昭武九姓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城邦聯盟。” “什麼?!昭武九姓也派使者了?”聞聽昭武九姓使者求見,衛朔大吃一驚,據史書記載昭武九姓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曾經十分頻繁的活躍于華夏大地上。 根據《隋書》記載,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今甘肅臨澤),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遷至中亞河中地區,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稱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的史料始見於《魏書》、《北史》、《隋書》、兩《唐書》中的各《西域傳》。 據說昭武九姓人善商賈,和華夏通商很早。 唐朝時在華夏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國人、石國人為主。 當時,在河中地區,昭武九姓人建立了十多個小國,由於其王均以昭武為姓,故又被稱為昭武九姓國。 “昭武九姓人提出什麼要求了嗎?” “昭武九姓使者表示願意向燕國稱藩,但同時又請求大燕為其提供保護,以免受北邊嚈噠侵擾,最後他們還希望燕國能支持他們在河中獨立立國。” “呵呵,他們提出的要求可真不少!” 衛朔想了一會兒才道:“短時間內燕國沒有實力越過蔥嶺,因此接受大宛、康居,乃至昭武九姓城邦的臣服是當前最符合實際的選擇。昭武九姓不是想獨立建國嗎?行,沒問題!只要他們願意遵從《藩屬國管理條例》,燕國可以充當他們的宗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