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本感言
追書的朋友應該記得,我12月份的時候病了一下,突然就病了,渾身惡寒一樣打抖,也沒什麼徵兆,突然開始猛拉肚子跟渾身虛汗不停,頭重腳輕。
其實我身體不錯,起碼一直打球,也注意保養,頸椎腰椎貌似也沒大問題,這回還是明白,是心病。
西醫的說法是內分泌失調,中醫就是氣急攻心。
真很少生病,上一回這樣,幾乎是2011年,也就是《老衲還年輕》剛開始的時候,記得那會兒我好像也說過,上架前被寫手群裡面吹捧得很厲害,對那本書的訂閱期望值很高,結果上架以後願意掏錢的讀者那叫一個少,一下就突然病了,純粹的心病。
這回應該也差不多。
《逍遙軍醫》的訂閱也不好,12月突然得到後台提醒,既然成績這樣,建議開新書。
各位知道這個意思,對我來說是很難受的。
所以鬱悶了幾天一下就淤積病了,之後兩三個月寫的東西就完全不在心思,對我這種寫手來說,寫東西的心不在,東西就完全兩樣,這點在舵爺最後的環節,叛徒遭遇盜版侵擾以後,都有出現過。
所以首先給訂閱支持的讀者朋友們說抱歉。
當然訂閱不好,寫手最應該找問題的是自己,扭轉訂閱才是根本。
病那幾天,從頭看了這本書,我還是那麼自戀,很喜歡看,拿起來就放不下,那麼我就更冒冷汗,這意味著我未來不會在寫作上有太大的改變,我還是做不到一些成功寫手說的,寫市場最喜歡的文,我還是在寫自己喜歡的文,我還是只能叫好不好叫座,我還是個小眾,還是只有少數讀者喜歡的寫手。
怎麼辦?
我其實也不是什麼固執的人,當初《老衲》不過是玩票,收入很差,但是有讀者喜歡,我自己也喜歡,沒事兒還反覆看幾遍,就決定繼續寫書,也願意為市場調整。
當時就想過,既然普遍的評價是書裡沒什麼衝突,沒什麼波瀾,所以沒起伏,那我就有起伏咯。
當然讓我寫那種主角自帶一張到處惹是生非,裝逼打臉的面孔,吃個飯喝口水都能跟人起糾紛,我確實做不到。
所以想來想去,軍事題材和****題材可能是自帶衝突的,於是才有了《舵爺》跟《叛徒》。
嗯,回頭看看我的書後留言,就這兩年我沒生病。
《逍遙軍醫》去年年底也病了,其實從一開始成績不好就有點作死傾向了。
有多作死呢,今天有空給大家也聊聊。
我始終有個態度,一本書還是應該留下點什麼,起碼給讀者傳遞點什麼態度或者立場,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而不是肯德基一樣的快餐就是餓了充飢。
我的寫作模式在專業學術的分類,應該算是非虛擬寫作,也就是儘量真實還原,還原一個藝術構造過的現實,讀者和我一起體驗我們平時生**驗不到的生活,所以我寫作的過程一直都樂在其中,未來也想這樣,如果寫作本身沒什麼樂趣,只是在為了掙錢寫文字,那我一定會選擇改行。
《老衲》我想體會有能力以後有四個太太是什麼樣的真實感受;
《舵爺》是草根發跡,嘗試跟社會碰撞卻不改初心;
《叛徒》涵蓋面很寬,但核心其實是換個角度看待世界,學會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整個世界;
《逍遙軍醫》呢?寫叛徒對我來說已經體會過宏大,我想寫細巧,一個普通人在當下的局面如何做,一個普通人的獨立思考能力。
總體來說,原本想整本書都輕鬆點,跟個城市獵人寒羽良似的,可是大螃蟹來了。
第一次是在那沈家院子外,情節本來是走向另一邊的,突然接到了警告,涉黑要注意;
我改了……
然後就是那高老闆的製毒工廠,又有警告,集團製毒是違章的,到現在那邊還有一章似乎被和諧掉了;
接著還有什麼,接連幾次以後國內幾乎什麼都不能寫,難道只能去跟官二代,富二代撕逼?所以我只能把文章重心轉向國外,而到了國外又接二連三的觸雷,烏克蘭的宗教,東南亞的菲律賓、越南、緬甸、尼泊爾……
一句話,必須要跟新華社保持口徑一致。
改得我都不知道怎麼改,有幾章索性缺了就缺了。
還有傳說中只能牽手的涉黃大神……對我這樣喜歡寫多女主的全靠編輯幫忙才能躲避過去,感謝編輯了。
所以幾乎是一路寫楸路被警告,然後我只能一次次挪開掉頭,這就好像開著車在路上,眼瞅著提速到一百碼,卻不停的因為堵車臨時改道,那種艱難,讀者看著可能難受,寫的更難受,我都要被逼瘋了。
我感覺自己一直都在勉力的拉拽這個車頭,儘量回到正軌,還不能讓讀者感覺到這種調整,要呈現一本正常的書給大家。
所以這時候最對不起的就是一直在喜愛追看的讀者大大,我也一直在盡力扭轉軟著陸。
雖然很艱難。
但是從寫手的角度來說,問題出在哪?
這依舊是我要思考的,是寫作能力不夠,不懂得規避,還是一味的罵政策不好?
通看過《逍遙軍醫》的就知道我不會罵政策,同樣的政策,為什麼別的寫手就能寫得好,訂閱那麼高,所以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
撇開寫作能力,我的確是有主動作死的傾向,最大的作死還是前面說的老想在書裡表達點什麼。
也就是有些人說的夾帶私貨,這幾乎是網文最忌諱的事情。
一本暢銷的書應該是沒有傾向的,就好像旗幟鮮明的政治人物不可能當上總統,必須得是迎合各種階層,不得罪任何人,讀者就是要看個輕鬆看個樂呵,看網文還要來聽說教,感受傷痛,感受挫折,見鬼去吧!
應該是爽點,愉悅,閱讀時候的輕鬆感,包袱不能太久,壓抑不能太過,主角不能吃癟……
道理我都懂,可我還是忍不住想表達點什麼。
因為我愛看書啊,判斷一本書好不好的標準,就是一本書值不值得我重新看。
而一本書好不好看,在我看來就是有沒有自己的思想,有沒有主見。
林語堂說過一個人有獨立判斷力,不受潮流或者專家的影響,才叫做有見識。
我想一本書也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就忍不住作死。
但還是得養家餬口追求經濟況吧,所以我就翻來覆去的思考,究竟寫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題材,才能讓我能順暢的叫好又叫座呢?
最後有了這本現實主義題材的《草根石布衣》,從12月起,醞釀了近三個月,幾易其稿,希望大家喜歡,另外照例,《逍遙軍醫》完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