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台灣閩南語文字化的困擾-移借borrowing

billhung 發表於 2007-4-1 22:57:36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 2461
從日文移借來的「外來語」約有300多個,有音無字造成文字化的困難,列舉以下幾個例子:
bai kin(黴菌)黴菌
ka ban (皮包)鞄
lin go(蘋果)りんご
man ga (漫畫)漫画
ki mo(心情)気持ち
nin jin(紅蘿蔔)人参
aka zin ki(紅藥水)赤ジンキ
hai ka la(西裝頭)ハイカラ
ba ta (黃油)バタ
bi lu(啤酒)ビル
ko le la(霍亂)コレラ
li a ka(人力車)リアカ
mo da(馬達)モダ
ma la lia(瘧疾)マラリア
a en (鋅) 亜鉛
pan (麵包) パン
bo to (小艇) ボウト 
to lan bu (橋牌) トランプ
pulo pe la (螺旋槳) プロペラ
wai sia tsu (襯衫) ワイシャツ
len ko to (雨衣) レンコト
sa ka su (馬戲團) サカス
hai ya (小轎車) ハイヤ
sui zi (開關) スイジ
san ta lu (涼鞋)サンタル
pen zi (鉗子) ペンジ
alu baito (打工) アルバイト
ten to (帳蓬) テント
......
......
這當然是在台灣因為有日據時期的背景,閩南語的標準語-廈門話可就沒有以上的說法,至於廈門話怎麼說上面的詞,很多我也不知道。

已有(3)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chinack0211 發表於 2007-4-2 07:31
方言本來就沒有文字.......
有天我跟一個港仔線上聊天了30分鐘!! 每一個字都變成是猜謎~~~~
方言文字化真的有必要嗎??
billhung 發表於 2007-4-2 17:04

回復 #2 chinack0211 的帖子

國語本來也是北平的方言呀...但是他的文字化就很徹底。

台語(和客語)因為日據時期的皇民化政策,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在解嚴前的獨尊國語,壓抑方言的語言政策,前後近100年沒有文字化的進程,古字(本字)脫落,再加上從日本語移借,有音無字情形嚴重,才會有俗字(假借字)如"誰人甲我比"的產生,部分有音無字的詞,則使用漢羅文->漢字和羅馬拼音並呈的方式書寫,如: gua是phai命人(我是歹命人)

廣東話的文字化算是相當完備的,所以在看香港的雜誌時,常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的感覺。但是對廣東人來說,方言的文字化,是知識的傳遞累積,是學習的工具。台灣各個母語,都有一條長遠的路要走。因為"原住民語已經是病危通知,客語在加護病房,台語則是掛急診,在教育現場仍然是國語一枝獨秀。

但閩南語雖不能做為一個官方語言(文字化不夠),當做一個教學的語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只是點綴性質的一節母語課,那麼母語的地位不是比英語都不如?
kevinss 發表於 2007-5-14 17:26
沒辦法如果台語有幾十億人在用你就不用推的那麼辛苦了,所謂大者恆大,少人用的語言一定會慢慢絕跡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illhung

LV:5 騎士

追蹤
  • 5

    主題

  • 57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