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

binni67682001 發表於 2007-9-12 14:56:1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2383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林雪驥 醫師 / 天主教聖功醫院 - 復健科



在1980年代陸續開始有大規的模調查報告,發現一群小兒麻痺患者,在成人期間又再度發生容易疲倦、肌肉疼痛、肌肉無力等現象,於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這個名詞再次受到矚目。究竟這種現象是小兒麻痺病毒復發?新的病毒感染?還是身體老化過程?以後者看法居多,也就是小兒麻痺患者生活中,因能使用的肌肉力量與耐力有限,故提早造成神經及肌肉系統老化所致。

產生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過程是漸進的,大部分患者在體能方面,曾經有二、三十年的穩定狀態,卻逐漸感覺到肌肉無力,伴隨有全身疲勞、肌肉關節痛、耐力不佳和生活機能減退…等現象,常常以為是一陣子感冒或者運動過度造成;事實上,觀察整個過程,他的能力不斷在下降中,並非感冒或運動過度這種經短暫休息後可以復原的病症。追究其因,在孩童期脊髓內負責控制運動的神經元(也就是小兒麻痺病毒所破壞的目標)壞死後,殘存的神經元以及健康側的神經元,必須支應身體整體正常生活所需的活動,因此在加倍勞務下,神經及肌肉系統產生退化或死亡,故而功能顯現衰退。

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 林雪驥醫師表示,臨床上的核心症狀不外乎容易疲倦、肌肉疼痛、肌肉無力,所以會造成體力減退、活動能力(坐、站姿勢或者走路、行動)變差、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呼吸機能衰退、次發性心神問題,甚者行動能力變成倚賴輪椅或滯留家中,在工作上大受影響,對其生命而言,倍感威脅。因此,尋求醫師得到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建議,才能避免其惡化。

臨床上,尚無具體可以改善神經細胞退化的藥物,頂多針對疼痛、發炎做症狀上的控制。對曾患有小兒麻痺的成年人,檢討其工作與生活狀態,給予適切的運動計劃,讓神經及肌肉系統保存在最佳能力狀態,提供患者的生活需要。透過專業團隊諮詢,可以幫助患者不致太早掉入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泥淖中。

《可參考的原則》‧選擇適度的運動型態及訂定運動量‧避免變胖‧注意坐及站的姿態‧適度使用支架(行動輔具)減輕身體負荷‧節省工作時體力的消耗‧增進心肺功能鍛鍊。如果已經具備典型的症狀,也應及早就醫預防總是勝於治療,我們國家在小兒麻痺的預防工作上,成效斐然,除了民國六十年之前這一批已罹患者之外,鮮有新例。因此,針對這一群四、五十歲以上,即將面對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朋友們,如能在健康檢查時、或者醫學報導上,及早告知這一點,儘早開始正確地作防範,咸信對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以及保有快樂的心情,持續發展事業上,大有助益。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inni67682001

LV:5 騎士

追蹤
  • 84

    主題

  • 233

    回文

  • 1

    粉絲

舜心專業脊骨理療、祐嘉、祐寧骨外科診所 復健科主任 !!專業物理治療師 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