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的發展史

vector 發表於 2007-10-6 14:08:0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1983
資料來源及版權擁有:奧傑汽車網
 

輪胎的發展史

來源:  編輯:lz

   最早的輪胎是19世紀初安裝在車輪輪鋼上,由生膠製成的實心的膠帶。但是生膠的品質不能滿足使用要求。1839年發明了硫化方法,對提高輪胎的耐用性具有巨大的意義。生膠經過硫化之後,獲得了硬度、彈性和耐磨性。1881年,首次使用了經過硫化、安裝在車輪輪鋼上的實心輪胎。為了增加彈性,1884年開始製造厚壁空心輪胎和海綿輪胎,但是這種輪胎在高速行駛時生熱很高,容易損壞。由於汽車行駛速度的不斷提高,勢必要求製造出彈性更高和更耐用的輪胎。直至1888年才製造出彈性更高和更耐用的輪胎。 其後幾年,為了提高安全性和耐用性,改進了充氣輪胎和輪鋼的固著方法。開始採用帆布帶,以後(1890年-1892年)採用包在外胎胎圈裏面的鋼絲圈。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開始應用內胎;輪胎的其他部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無緯織物——簾布的發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改進,它大大地提高了輪胎的工作能力和彈性。

   第一條用簾布製成的外胎是1893年出現的。 

  1890年-1900年出現了有胎面花紋的輪胎,而在這之前,則只有平滑的輪胎。由於胎面具有了花紋,大大提高了輪胎在泥濘道路上和潮濕道路上工作的安全性。

  大約在1925年輪胎鋼圈具有了一定的幾何形狀,並且胎圈凸出部分是鑲進輪鋼邊緣相應的凹陷部分的。但這種固著方法不安全,因此對鋼圈結構又作了改進——出現了迄今仍在使用的直角胎圈輪胎。 為了降低汽車的重心和提高行駛的平穩性,以及乘用汽車的發展,開始向減小輪胎外徑、著合直徑(輪鋼直徑)和氣壓方面發展,而輪胎的斷面寬卻在增大。
 
  1930年“超低壓輪胎”的出現是一種最早的特種結構輪胎。

  1937年首次生產了鋼絲簾布輪胎,從而提高了輪胎的耐用性。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調壓輪胎,此類輪胎產生的原因是:降低輪胎的氣壓時能提高汽車在鬆軟地面上的行駛性能。 

  直至1948年才出現了第一批無內胎輪胎的業樣品。這種輪胎被刺穿後不會馬上放氣從而避免了事故危險。 

  1950年-1951年研究出了一種叫做子午線輪胎的新型輪胎。其優點是耐用性高。
 
  1959年出現了有三面環,胎面能拆卸的活胎面乘用輪胎。 

  1964年我國開始試製9.00-20的子午輪胎和活面輪胎。


[ 本帖最後由 ~混混~ 於 2007-10-6 22:57 編輯 ]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vector 發表於 2007-10-6 14:08
資料來源及版權擁有:奧傑汽車網
 

輪轂與輪胎的匹配

首先,我們要確定輪轂的大小(直徑),這取決於您想使用的輪胎的型號。然後就是確定輪轂的寬度。比如265/75R15的輪胎或者31x10.5R15的輪胎,匹配此兩種型號輪胎的輪轂寬度最好在8英寸。過寬和過窄的輪轂都是不合適的。

   其次,不同型號的輪胎並非只能匹配某個特定寬度的輪轂。而是有其適用的輪轂寬度尺寸區間。比如265/75R15的輪胎或者31x10.5R15的輪胎,就可以匹配7.5、8、8.5英寸3種不同寬度的輪轂,但最合適的還是8英寸寬的輪轂。但如果配上7英寸或者9英寸的輪轂效果就不那麼好了。

   還有一點必須要提的就是輪轂的強度,如果低強度的輪轂配合大負載的輪胎使用的話,就可能因為輪轂負荷不足而出危險。因此,在選擇輪轂時應使輪轂的負載能力大於等於輪胎才好。

  “14寸的胎配14寸的轂”,這就是許多人關於輪轂和輪胎匹配的全部知識。而實際上,這裏面有不少學問。下表中列出了輪胎和輪轂的匹配關係,其中標準輪轂的意思是這種輪胎最適合使用的輪轂;而允許輪轂意思是可以用,但不推薦使用;而表中沒有列出的就是根本不能用。

  輪轂型號中經常出現J、C或B等字母,J表示17.3mm,C表示15.9mm,B表示14mm。

  輪轂的選擇。

先說說輪轂的分類,輪轂按材質可以分為二大類:鋼輪轂,合金輪轂。

  1 鋼輪轂 主要優點是製造工藝簡單,成本相對較低,抗金屬疲勞能力強。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如重量大,慣性阻力大,散熱性較差等等。

  2 合金輪轂 其優點是重量輕,製造精度高,強度大,慣性阻力小,散熱能力強,視覺效果好等等,缺點是製造工藝複雜,成本高。合金輪轂多以鋁為基本材料,適當加入錳、鎂、鉻、鈦等金屬元素而成。和鋼輪轂相比,合金輪轂具有節能、安全、舒適等特點,所以越來越多的汽車已經把合金輪轂列為標準配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合金輪轂的三大特性。

  1 節能 合金輪轂的重量輕,製造精度高,在高速轉動時的變形小,慣性阻力小,有利於提高汽車的直線行駛性能,減輕輪胎滾動阻力,從而減少了油耗。

  2 安全 鋁合金的導熱係數是鋼的三倍,散熱效果非常好,從而增強了制動性能,提高了輪胎和制動碟的使用壽命,有效保障了汽車的安全行駛。

  3 舒適 裝用合金輪轂的汽車一般都採用緩衝和吸震性能優於普通輪胎的扁平輪胎,使汽車在不平坦的道路上或高速行駛時,舒適性大大提高。

 前面說到合金輪轂的製造工藝比較複雜,那麼一個鋁合金輪轂倒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鋁合金輪轂的製造方法有三種:重力鑄造、鍛造、低壓精密鑄造。

  1 重力鑄造法 利用重力把鋁合金溶液澆注到模具內,成形後經車床處理打磨,即可完成生產。製造過程較簡單,不需精密的鑄造工藝,成本低而生產效率高,但是容易產生氣泡(砂眼),密度不均勻,表面平滑度不夠。吉利有相當一部車型配用的就是這種方法生產的輪轂,主要是早期生產的車型,現在的新車型多已換用新款的輪轂。

  2 鍛造法 整塊鋁錠由千噸的壓力機在模具上直接擠壓成型,好處是密度均勻,表面平滑細緻,輪轂壁薄而重量輕,材料強度最高,比鑄造方法高三成以上,但由於需要較精良的生產設備,而且成品率只有五到六成,製造成本較高。

  3 低壓精密鑄造法 在0.1Mpa的低壓下精密鑄造,這種鑄造方式的成形性好,輪廓清晰,密度均勻,表面光潔,既能達到高強度、輕量化,又能控制成本,而且成品在九成以上。是目前高品質鋁合金輪轂的主流製造方法。

在瞭解輪轂的分類、特性和製造方法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更換輪轂有哪些注意事項。

  1 更換輪轂時,必須注意孔距、螺絲孔距、偏心距以及固定螺絲的數目與原車是否相同。這些參數非常重要,一旦發生了變化,將會引起懸掛系統參數的改變,造成方向重、吃胎、跑偏等行駛上的問題。

  2 輪轂直徑與輪胎是否匹配。如14吋的輪必須配用14吋的胎。

  3 輪轂寬度與輪胎寬度是否相等。如寬度為5J的輪轂要配用5J的胎。

  4 常見的輪轂有5輻、6輻、7輻、8輻甚至更多的輻造型。結構複雜的輪轂的確很美觀,顯得有檔次;而簡約的輪轂則動感十足,乾淨俐落。

  5 採用烤漆工藝表面處理的輪轂,相對較便宜,而且顏色靚麗、保持時間長久。

  6 採用電鍍工藝表面處理的輪轂,則外觀閃亮,個性張揚,但有時電鍍層易剝落。

  7 輪輻數目少,相對散熱性就好,但是高速運轉的平衡性就差一些。

  8 輪輻數目多,散熱性差一些,但是高速運轉的平衡性好。

  無論怎樣改裝輪轂,都要考慮到與自己的愛車相匹配,除了讓外觀更美觀,增載入重量、循跡性、安全性才是改裝的根本目的。就如一位衣冠楚楚的紳士腳下必有一雙符合身份的精緻皮鞋一樣,造型別致的輪轂往往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將車主的獨特品味從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地方恰到好處地流露出來。
傑堯 發表於 2007-10-6 14:22
看了大大們的輪胎的發展史介紹!!
讓我的到了很多輪胎知識!!
因為我很愛看車也很喜歡看賽車!!
常常聽到很多種胎但是都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功能!!
光是一個車輪就有這麼大的學問!!
執得推薦!!!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ector

LV:6 爵士

追蹤
  • 4036

    主題

  • 411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