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同理心

玥兒 發表於 2007-11-27 09:56:5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 2058
當我們談助人工作的時候,常常會把同理心這樣的詞掛在嘴邊,同理心是什麼?簡單地說不外乎是感同身受、傾聽、穿別人的舊鞋、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等等,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而這本來就無可厚非,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某甲說:「我剛剛去了一趟日本九州回來。」另一個朋友接話說:「我也去過耶···」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們也認為理所當然,沒什麼不妥,可是假如我們用同理心的方法來想一想,正確答案一定不是這樣,應該是「你看起來神輕氣爽的樣子!」或者說「聽起來你做了一趟的旅行。」對話的重點要圍繞在說話者的感受、說話者的想法,而不是我聽話者自己的。

然而講話的時候,要聽話者壓抑說自己的衝動,去反應說話者的感受和想法,到底對說話者有什麼好處?對於一個看起來正在受苦的人,為什麼不直接給建議,叫他走出來就好?反而要繞好大一個彎,不但要聽他講一些好像是無病呻吟,或者內容不斷重複的話,還要去捕捉對方話裡面的情緒和想法,然後回饋給說話者,這個過程好像是要聽話者去當說話者心裡面的鏡子,一五一十地把說話者心裡面的樣子正確地反映出來。

鏡子?是的,我們在公共場所或者捷運上面,經常可以看到女孩子,一邊照鏡子,看看臉上的妝有沒有問題,需不需要修補,假如有需要,包包裡面睫毛膏、粉餅或者護脣膏,應有盡有,總是要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男生雖然不會刻意帶一面鏡子在身上,可是大部分人要是有機會站在鏡子前面,總不免都會看看自己,整理一下儀容,所以愛美是人的天性,對外表如此,心理層面也是如此,所以假如有人願意當別人心理的鏡子,讓說話者看到鏡子裡面自己的樣子,他自然而然也會嘗試去處理看到的缺點和問題。

所以同理心的過程,就是聽話者協助說話者照鏡子的過程,幫助說話者整理並且清楚地看見隱藏在話裡面的想法和情緒,也就是去反映出說話者心裡的樣子,一旦有機會看清楚,那麼人就有能力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問題。所以同理心只反映出對方的樣子,什麼地方要補妝以及該如何補妝,則留待個人做決定,因為到底怎麼畫比較好看,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最重要的當然是說話者自己的感覺,而當我們給別人建議和指責的時候,卻經常沒有先讓對方看到他自己的狀態,而直接干預了後面的部分。

這樣說起來,剩下來的重點就是聽話者怎麼如實的反應說話者的狀態,會遇到的困難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人會不自覺的開始講起自己的事情,以自己為中心來思考事情,而失去了以說話者的角度思考去當一面心理鏡子之外,另一個困難是假如聽話者所形成的心理鏡子不平整,像是一面哈哈鏡,那麼很有可能讓說話者錯認鏡子裡變形的樣子,當成真實的自己,然後導致錯誤的決定和行動。而會造成心理鏡子不平整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過去的經驗,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念,假如聽話者無法把說話者潛藏在言語表達裡的想法、情緒與自己的價值觀清楚地區分開來,那麼究竟是說話者的意思還是聽話者的想法,就會彼此混淆。

那麼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唯一的方法就是聽話者能夠多多地自我探索,像是國外的諮商師在學習諮商的過程都需要接受被諮商的經驗一樣,透過對自己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夠比較清楚地分辨,這到底是我們自己的情緒還是對方的情緒,抑或是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對方身上,放大了對方微不足道的問題,還是淡化了影響對方至深至重的困擾,假如聽話者弄不清楚,說話者就更難以分辨。所以學習同理心,除了技巧之外,很重要的事情是要以開放而積極的心做自我探索和自我接納,去了解有哪些的價值觀和生活經驗在影響自己,甚至去接受自己的正面和負面的思想以及情緒,自我就像一個深不可測的井,站在井邊往下看,拿著手電筒往裡面照,甚至穿著潛水衣到下面探險,每一個不同程度的深入,就有不一樣的發現,我覺得雖然自己美其名在做助人工作,可是事實上我從病人和家屬身上得到的也很多,因為他們的反應常常幫助我更看清和了解自己,更靠近生命的奧秘。

[ 本帖最後由 小祥仔 於 2008-1-26 16:17 編輯 ]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marchiagry 發表於 2007-11-27 10:10
看了這些話之後...深深覺得玥兒能從工作中得到這些啟發....
便是有所得...工作不只是乏味的重覆著同樣的動作.....對於自己人生的觀念...
也有莫大的改變....
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對方的是建議...
站在對方的角度...就能以心去感受....了解對方的想法...
更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玥兒

LV:3 士兵

追蹤
  • 26

    主題

  • 58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