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推甄專區/考情分析

M963010047 發表於 2007-12-21 01:30:3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2591
考情分析
私校生甄試真的比較吃虧嗎?

筆者曾為私立學校的學生,一直到研究所才拼上國立大學,所以讓曾為私立、國立大學學生的我來寫這篇文章,我想再恰當不過了!

許多同學問我:「到底會不會有所謂的保護政策存在?」老實說,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我想得要看你對保護政策的「定義」為何了!一般所謂的保護政策,大概指的是以下兩種意思,一是指「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自己學校(系所)的學生」,另一是指「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國立大學的學生」。
甄試的主場優勢  
         假設你指的是「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自己學校(系所)的學生」,這或許較符合「保護」之意。不過請同學們想想,在研究所的生活中,除了修業以外,幫助教授完成需要的研究,也是研究生的主要任務。如果是自己學校的學生,相信對於整個學校的文化、生態、運作…等因素,勢必較他校生來的了解。而這些外在的「主場優勢」,多少會影響你在未來的研究所生活!畢竟該校的同學已在這個學校生活了數年的時間,比起一初來乍到新鮮人相比,整個生活的適應上必將較為得心應手;簡單地說,在這個地盤上,原校生應比他校生「好用」。再者,既然本校之於外校的同學較了解學校,因此該校學生的送審資料,亦極有可能寫比外來的考生貼切,更符合該校教授的胃口,進而錄取的機會便大大增加。

假設你指的是「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國立大學的學生」,那要說「保護」二字,似乎就太牽強了。經常看到一些學校的BBS 站上,考生訴說自己如何如何優秀,但偏偏某校除自己學生外,只錄取了某些國立大學的學生,錄取名單中沒有一個是私校生,而認為這不公平。在這我想講句公道話,我相信這些同學都很優秀,但不能因為自己沒被錄取,就否定別人在大學生涯的努力呀!總不能說只有你一個是優秀的學生,其他人都比你差吧!

所以如果你指的是「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自己學校(系所)的學生」,我只能告訴你,這叫「主場優勢」,無論是客觀條件的考量,或人性面的考量,我想都不是你能改變的。但現在既然已取消「一人僅能報考一校一所」之限定,這種門戶之見相對減少許多,筆者覺得多報考幾所學校,便可降低遇到這種情形的風險;畢竟總有較不重視「主場優勢」的學校吧!



  國立V.S.私立  
  若你指的是「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國立大學的學生」,那得提醒你,我相信各位具甄試資格之私立學校的同學很優秀,但亦不能因落榜而否定其他國立大學且具甄試資格之同學的程度,所以筆者建議各位私校的同學,在現在「一人僅能報考一校一所」的規定以取消的前提下,如同筆試般,你將在許多學校的甄試中遇到這些國立大學的資優生,所以只能說請在「送審資料」及「口試」兩階段,充分表現你的實力,表現的確實比其他國立大學的考生還好,這才是你參予甄試正確方法,而非未戰先失去信心,且於戰敗後自怨自艾。  

總結上述的看法,實在沒辦法告訴你私校生於甄試時並不會叫吃虧,但是在筆者所輔導的私校生中,確實有不少以甄試的方法,進入了國立大學研究所。以中正企研而言,就曾一個年度中在甄試中,錄取了為數不少的私校生。所以要告訴各位,加強自己實力,才是最實際的。

再者,對於各位同學的另一項利多,便是「多數學校已擬取消對於保送甄試招生的名額限制」,即不再堅守甄試招生僅佔該年度總招生人數30%的限制。在以往名額有限的情形下,上述的情形或許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產生,但於此一限制開放後,甄試管道幾與筆試同等重要,所以實在沒理由再發生上述情形。而這也就是為什麼筆者一再提醒各位同學,需將甄試視為進入研究所另一管道的重要原因。

最後要建議各位同學的是絕對不要報考「容易甄試得上,卻不是很想念的學校」,不要忘了甄試只是到研究所的其中一條路,甄試不行,尚有筆試,若選了一個讓自己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學校,那豈不讓自己更煩惱?要念?還是繼續準備筆試?

要知道如果上榜,且決定前往報到後,你可就必須放棄參加隔年四、五月的筆試囉!如果真的因而放棄筆試,選擇了不喜歡的學校,試問你的研究所生活會快樂了嗎?畢竟筆試相對於主觀因素之影響較少,硬碰硬的成分較高,只要好好努力,你便可以透過筆試一途,考上更好的學校,不是嗎?

還記得在第一章中,提醒各位同學有關甄試的利益嗎?準備甄試,是為了獲其利益,但這利益不一定是以甄試上榜,甄試雖要全力以赴,卻仍要注意自己讀書的進度。還是那句話,甄試、筆試,兩者都是升研究所的管道,甄試不行,仍有筆試一途,千萬不要一途的挫敗,而種下另一途徑之敗因!

   開放多校甄試對考試生態之利弊  
         自民國88 年起,研究所保送甄試取消了原「一人僅能報考一校一所」之限定,使得考生們擁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選擇自己想念的學校、系所。這是這項新措施的原意,但面對這樣一個大轉變,各位考生們到底應如何因應?其中的利弊得失又是如何?筆者將在這一章節中,細數其內容。

一、 利益

(一) 雞蛋終於不必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以往制度下,可能準備許久,但因書面審查內容不對單一學校教授的胃口,或口試一時緊張失常,或如前一節所述,同學們最關心的「保護政策」效應發酵…等問題,造成你以往數月的努力付諸東流。

在現行制度下,你不必再將雞蛋全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大大降低了因「部分缺失而造成全盤皆輸」的情形。以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增加了同學們上榜的機會。

(二) 系所選擇更多元化

你可能同時對於好幾個學校系所都有興趣,這些系所可能相同,可能不同。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這些學校的系所,對你的效用是一樣的。

在以往,你只有一途,即割捨其他多數,選擇其一。在新的辦法實施後,你可以多選幾個學校,甚至多選幾個你有興趣的系所報考。比方說你主要想報考企管所,但對於飯店、休閒事業亦相當有興趣,所以你可以除了企管所之外,遇到有「休閒管理研究所」的學校時,還可報考該系所。

(三) 更多經驗的學習

筆者曾提醒各位同學:「相信你很難同時找三、五個教授幫你練習口試。」若你能很幸運的多進幾個學校之口試階段的話,你便可以多經歷幾次口試訓練。

在這段時間中,你可以慢慢調整妳的表現,上榜的機會也就大的多。就算最後不幸落榜,但是這段經歷對於你隔年四、五月筆試後的口試順遂與否,鐵定有正面的效益。

二、 劣勢

(一) 錄取率相對降低

在舊制度下,每一研究所的甄試人數,約為30~40 人,所以錄取率多在10%以上,甚至更高。令許多不能參加甄試的同學羨煞不已!

現在因取消了原「一人僅能報考一校一所」之限定,所以如同筆試般,具報考資格的人,會同時報考好幾所學校,每個系所報考人數暴增,造成許多系所連甄試的錄取率都不到10%。因此在新制度下,各系所甄試的錄取率相對降低許多。

(二) 備取生的不確定性提高

既然新制度下,報考情形漸與筆試趨同,那麼備取生的困擾議會浮現。在以往制度下,既然只能報考一所,那麼絕大多數的正取生,均會準時前往報到,也因此許多學校甚至沒有設置備取生的名額。現在因已取消了原「一人僅能報考一校一所」之限定,勢必會有人「重榜」,即同一考生錄取一所以上之學校,但這些重榜生只能擇一就讀,此時易造成「備取生的悲歌」,必須擔心自己到底會不會備取上。
 

         這種煎熬相信誰都不願承受。上榜了還好,若最後不幸落榜了,過程中等待的壓力及落榜的打擊,前後的心理煎熬,勢必會影響其讀書的節奏,這豈不更進一步影響隔年筆試的準備嗎?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希望各位同學多想

[ 本帖最後由 max1130 於 2007-12-29 22:50 編輯 ]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963010047

LV:6 爵士

追蹤
  • 119

    主題

  • 414

    回文

  • 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