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醫務管理興起於20世紀的美國,而我國醫務管理開始受到重視,是因為民國70年代,衛生署為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鼓勵醫療機構設立,進而推動醫政管理制度。近幾年來,不少醫院不斷擴大規模,加上醫院評鑑制度的推波助瀾及實施全民健保造成的衝擊,在在讓醫療機構開始爭相聘用醫管人才。到底什麼是醫務管理?廣泛來說,醫務管理包括醫療體系管理及醫院管理兩部分,前者主要由衛生署統籌,後者則由各醫療機構自行經營;但後者深受前者所制定的醫療政策及法令規章影響,而且醫療機構也隸屬衛生署的監督及管制。
醫務管理的範圍隨著時代演進而同步變化,尤其是受到健保政策、醫療政策或國外潮流的影響,再加上專業學問的新增,例如病歷管理、醫院資材管理、醫療品質、全面品質管理、醫療行銷、醫療策略管理、醫療體系、醫療人力資源管理、醫療財務管理、醫療績效管理、管理式照護、醫療法規、醫療糾紛處理、健康保險與老年及長期照護管理等;所以要不斷充實新知,才能趕上時代對醫務管理的要求。
二、 準備要領
建議初學者先參考醫務管理的中文書籍做入門,行有餘力再配合參考書籍,相關網站及雜誌資料則一定要瀏覽參閱,從中了解新的議題。
(一) 認清公共衛生學的範圍:
書 名 特 色
醫院組織與管理 陳楚杰著。不少醫管科系學生使用的指定用書,建議可做為入門基礎。
公共衛生學 邱清華負責總校閱,偉華出版社。建議考生要
讀書中第8篇至第10篇(醫療機構管理、健康保險及法規與倫理)。10個章節的內容是由各校教授就其專業領域所整理出來的說明,非常簡要明白,對考生有很大裨益。
醫院組織功能與管理 潘憶文等著。編納較新的內容與資料,共分14章,架構與陳楚杰所著相似,但各章由不同人執筆,可做為輔助資料,或直接以此書做為入門基礎。
健康保險 楊志良主編,巨流出版社。健康保險是目前影響醫療院所最直接的政策,而且攸關每位國民的權益,每年考試幾乎都會有與之相關的題目。建議考生先讀過此書,有了基本概念後再配合健保網站及雜誌資料,才能因應各式考題。
公共衛生學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巨流出版社。書中關於健康照護制度的4個章節初學者必看,雖然因出版年代較早,資料略為老舊,但卻是入門者了解醫療體系的基礎。
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 江東亮著,巨流出版社。這本書較著重於醫療體系的觀點,其他書中較少提及,建議可參考。作者任教於台大,除了本書外,可至期刊中找出作者發表的文章資料研讀,以補書中不足。
臨床醫事概論 王乃宏等著。對醫療機構中各醫療專科的工作項目與作業內容有詳細說明,包括人員、設備及組織制度等。若要深入瞭解醫院作業,是不可不備的參考用書。不過因這類考題較少出現,建議做參考即可。
醫院管理 張錦文、譚開元、黃佳經著,水牛出版社。是最早的醫務管理書,建議可至圖書館參閱。
醫院管理總複習 曾淑芬著,華杏出版社。共分十三個章節,將醫管做一簡略整理,考生可依自己需求參閱。
健康照護辭典 徐均宏、蔡璧鴻編著,藝軒出版社。裡面有很多醫管相關的名詞解釋,可供考生參閱查詢。
(二)與醫療機構管理相關科目的參考書籍:
《病歷管理》:葉碧玉、吳月宏著,合記出版社。
《病歷管理》:陳楚杰著。建議考生參閱。
《病歷管理》:蕭文著。
《醫院資材管理概論》:陳楚杰著。建議考生參閱。
《醫療行銷管理學》:張煥禎、張威國著。建議考生參閱。
《醫療品質管理學》:藍忠孚總校閱、莊逸洲等著。
《全面醫療品質管理》:顏裕庭、黃明和、弁聯瑞、許素貞等合著。
《醫院策略管理》:黃松共著,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出版。
《組織經營》:莊逸洲、黃崇哲合著,華杏出版醫務管理學系列。
《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管理》:莊逸洲、黃崇哲合著,華杏出版醫務管理學系列。
《財務、研究、品質暨設施管理》:莊逸洲、黃崇哲合著,華杏出版醫務管理學系列。建議考生參閱。
《醫療機構管理制度》:莊逸洲、黃崇哲合著,華杏出版醫務管理學系列。
《醫院成本與管理會計》:彭雅惠著。
《醫療衛生法規》:曾淑芬著。
《醫事法》:黃丁全著。
《醫師醫療法規案例體系》:石曜堂、張鴻仁、陳春山著。
《醫院雜誌》:關於醫院各界人士的經驗發表,但也有各校學者的著作或經驗,對瞭解當前醫療體系及健康保險的影響有相當助益。
(三) 網站資訊:
網 站 名 稱 說 明
行政院衛生署 醫政處是主管醫療院所的單位,必須留意其中是否有政策的改變,每年衛生統計的資訊(例如十大死因、平均餘命、醫療費用、醫療資源等)。不僅要知道當年度的資料,最好再比較一下與前一年度的差異。衛生署推行的計畫遠不及健保政策對醫院來得有直接效應,可是仍需注意衛生署在整體資源分配上的管制政策,例如醫療網政策、高科技儀器的管理等,有時健保政策的說明也是考生應注意的焦點。
中央健康保險局 自健保實施以來,每有新的政策實施,對醫療院所都會產生很大的衝擊,因此政策的內容說明及醫療界提出的爭議點,都很容易成為考題:例如調整部分負擔、總額預算制度、醫藥分業或者自主管理制度等政策。可配合媒體或各界人士提出的質疑來進行整理,這都極可能是考情重點,其中健保公佈的統計數字(例如平均每人每年門診就醫次數、平均門診費用、或是整體成長率等,網站上通常會有簡要說明)也是必看資訊。不過要看懂網站中的一些專有名詞,有時還得借助書籍及雜誌中的文章,例如一些解釋名詞就常由雜誌出現,可參考健保雙月刊。網站上有時還會有些整理好的各國參考資料,也是極佳的參考資訊。
醫院協會 是醫療界最早成立醫務管理方面的組織,也成為政府與醫界溝通的重要管道,所以該網站常可見到各式政策及其建議的因應策略,考生絕不能錯過。其發行的醫院雜誌更是重要參考資料,建議考生可至圖書館查閱或向協會購買。網站上提供的醫管師甄試考題,也可供考生做為參考。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 由醫務管理專業人士所組成的組織,性質強調學術性及教育,每月幾乎都有舉辦研討會,並推動醫務管理師合法化,可參閱研討會資料或報名參加,藉以汲取專家學者的多年經驗。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以關心病患權益及社會弱勢醫療團體為主的組織,較有批判性見解,不過所點出的均為醫療上應進行檢討的問題,值得考生關心並留意其中可能成為考題的議題。
(四) 雜誌及時事:
醫院雜誌 內容是關於醫院各界人士的經驗發表,也有各校學者的著作或經驗,對瞭解當前醫療體系及健康保險的影響有相當助益。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雜誌 主要以學術性文章為主,但也有相當篇幅在介紹醫務管理新知或一些國外實施的制度,對瞭解醫務管理的名詞或定義有相當助益。
健保雙月刊 由健保局發行,其中有各類健保訊息,還有學者專家對各個國家健保制度的資料整理,值得考生參考。尤其是新的制度介紹,因國內這方面書籍出版很少,所以其雜誌內容就成為很好的參考資料來源。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雜誌 是國內公共衛生學界最具代表性的學術雜誌,文章均由學者專家將其研究成果整理發表,從中可看出各校教授投入的心血及研究重點。建議考生應參考各校師資陣容並整理其著作,這對考前猜題有相當的助益。
台灣醫界 為醫師公會全聯會發行之刊物,建議考生可留意其中對健保政策的意見或對衛生政策提出的見解,進而增加對醫務管理實務的認識。可直接上網查詢。
時事 配合社會發生的新聞,與健保或醫療機構有關者須多留意,例如安養中心火警、醫療糾紛事件、威而剛上巿、醫療廢棄物亂丟、就診性侵害等事件,都可能因為社會關切而成為考試重點。
管理雜誌 可以從中得知企業界熱門的管理理念或是制度的推行,通常不久後就會影響到醫務管理領域,考生可將此雜誌當成平日閱讀書籍,以增加自己對管理的認識。
聯合新聞網 可從生活健康之醫藥新聞中直接點選,以知曉最近發生的熱門醫藥新聞,並可獲得政府及相關學者的評論。此外,每年年底皆有當年度之十大醫藥新聞排名。
三、 考試重點
出題範圍很廣,考生不要太迷信考試重點,以免造成遺憾,唯有紮實準備才是致勝關鍵;提供一些參考方向:
(一)健保政策對醫療院所產生的問題,近年來出現頻率偏高,例如因健保制度推行,小型醫院的醫師外流至大型醫院或自行開業,當年度某校即有類似考題;而健保就實施總額預算制度與醫療界協商時,該年度考題也曾出現;或是健保推行合理門診量政策時,也會反應在考題中。至於如何從健保網站中找出重點議題,或是從媒體報導的內容猜出方向,就要靠平日的整理功夫。
(二)醫院經營的問題一直都是出題頻率很高的重點,所以對雜誌或研討會中討論的問題必須特別注意,例如人事費用支出、管理制度的設計等類型的題目,或醫院的個案分析都很容易考。所以,解題重心在於如何掌握醫療機構的難題,並整理出因應之道。
(三)留意社會環境變遷,例如從衛生統計資料中可以發現如人口老化、疾病類型轉變或是死因轉變,都會影響醫院經營管理的方向,很容易成為考題。
(四)企業管理的熱門話題也會影響醫務管理,例如外包制度或全面品質管理等制度都是從企業界傳到醫管界的,所以管理方面的知識也需具備。
四、 應考技巧
要考好醫務管理必須具備充份的事前規劃,有幾項要領可供參考:
(一)打好基礎:
先從各相關書籍中整理名詞及定義,並把其中理論謹記在心,打好基礎。
(二)百家齊放:
整理雜誌或網站中各專家學者對時事與議題所發表的文章或見解,其中有相互反駁之處更要特別留心。最好能分門別類,以便自己日後閱讀時能夠進行比較。
(三)見賢思齊:
多留意各學會或協會舉辦的研討會,從中認識各方專家,也可以快速累積新知。
(四)層次分明:
因考題多為論述題,除了言之有物外,也要講究架構,讓人一目了然。善用標題及陳述重點清楚,才能在群雄中嶄露頭角,令閱卷者印象深刻,並一舉得到高分;關鍵在於自己平日多練習,針對不同議題從整理時就要養成習慣,再自行揣摩如何論述出一篇道理,並與同儕進行討論。
(五)臨危不亂:
考試當下最重要就是自信,保持冷靜,不要自亂陣腳。考生最容易看了考題後就楞住,然後腦中一片空白,下筆不知所云,想拿高分也難。
(六)分秒必爭:
看清楚考題數目及配分,最好能每題都作答,不要看到自己熟悉的題目就長篇大論,花太長時間以致無法回答其他考題,影響得分(可以配分之八成為作答時間,例如配分20,作答時間為16分鐘)。建議考生可以參考各題後方的配分,從配分高者先回答,答題效應會較高。
[ 本帖最後由 max1130 於 2007-12-29 21:26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