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名列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癌細胞轉移一直是醫界欲解開的謎題。台灣大學醫技系研發團隊今天宣布,利用「小鼠基因剔除術」,發現肝臟中具有可有效抑制癌細胞轉移的特殊基因,如進一步證實此基因與癌細胞增生與轉移的相關性,可望提升癌症治療效果。
台大醫技系教授林淑華指出,基因剔除鼠技術是當前最具潛力的生物醫學研究技術,去年諾貝爾醫學獎就是頒給三位建立此技術的科學家。而透過剔除特定基因後的實驗老鼠所產生的病症變化,可了解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異常疾病,並可模擬人體的病症機轉和治療途徑。
剔除基因 癌細胞快速轉移
林淑華提到,該團隊發現在70%左右的肝癌組織中,有一基因的表現量減弱,於是把實驗老鼠中的這個基因剔除,接著注射癌細胞,結果發現在基因剔除的小鼠內,癌細胞會迅速轉移到肝臟,產生嚴重的腫瘤聚落,一般小鼠無此現象。
林淑華說,小鼠剔除術已在各國被廣泛利用,由於這個特殊基因仍未公開發表,暫以X基因代表,但實驗結果已證實此基因對於癌細胞侵犯肝臟有保護作用,相當於「警衛」的角色,但還要進一步了解兩者的相關性,預期兩年內可得到結論,並加以運用。
也發現心血管疾病基因
此外,林淑華帶領的研究團隊也從小鼠身上模擬人類的冠狀動脈或是血小板疾病,試圖找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她說,現代人心血管疾病盛行,但裝設心臟支架後,有50%的病患會產生血管狹窄的術後併發症。
研究團隊剔除小鼠thromboxaneA2(TXA2)基因後,給予高膽固醇飼料,結果發現基因剔除小鼠比起一般小鼠較不容易產生粥狀動脈肝硬化,也不易引發血管壁損傷害增厚的情形。林淑華說目前已和藥廠合作,如研發出可以抑制此基因的藥物,便有機會降低血管狹窄。
林淑華的研究團隊推動基因轉殖鼠核心設施,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可以達到120多種基因剔除鼠,並創造出更多模擬人類疾病的小鼠模型,加速醫學對難纏疾病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