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精神)科醫師常會被問到:「憂鬱症為什麼要治療?不是應該靠自己想開一點就好了?」「憂鬱症是心理問題,吃藥有效嗎?」
「憂鬱症不治療會怎樣?」研究指出,憂鬱症發作平均持續半年,有四分之一的人超過一年。如果未接受治療,平均半年到一年,憂鬱症患者還是可能自己好起來。
但這必須有兩個前提:
一、必須能夠「撐」過去,若沒有治療,症狀持續惡化,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又沒有適時被阻止,無法撐到憂鬱症好起來。
二、必須「撐」半年到一年。但這段時間內活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食欲變差、社交退縮等,可能造成工作、人際方面嚴重的負面影響。
憂鬱症應該如何治療?全球共通的準則包括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生理大部分是指藥物治療;心理方面如心理治療、諮商、宗教、休閒娛樂等;社會方面是指家人、好友、周遭人際網絡等支持。
我常適時建議病患去收驚、拜拜、或者上教堂。有人聽了會以為我在開玩笑,但有更多人卻露出「怎麼被你說中」的表情,告訴我他的確已經嘗試過了。其實,不管由宗教、休閒娛樂、心靈成長,都是改善憂鬱症很好的方式。
但若患者是無神論者,甚至對宗教不抱興趣或排斥,強迫他去告解、禮拜、收驚,可能沒有太大效果;平時就不喜歡旅遊、閱讀的人,若硬是要他去旅行、讀心靈成長或勵志書籍,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憂鬱症常見症狀之一便是「失去活力與興趣」,連平常有興趣的事都不會想去做!
憂鬱症嚴重與否,是否需要治療,必須經由專業人員問診評估後,再一起討論如何處理、決定治療方式。如果只有短短幾分鐘的看診,就被診斷為憂鬱症,被告知必須服藥治療,大多數人也很難接受!選擇適合自己的醫師,好好與之配合,不要一味迷信名醫而到處掛號看診,不但能節省時間金錢,還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有許多,除了考慮嚴重程度,還必須看體質因素、周遭親友支持狀況等。同樣是輕中度憂鬱症,支持系統良好,願意配合宗教、運動、抒壓等輔助方式的病患,與另一位嚴重程度相同,但獨居又沒有親近家人好友,也提不起勁去從事其他調整的病患,兩者的處理方式當然不應該相同。
抗憂鬱藥物並非只有「讓人不憂鬱」這個作用,有經驗的醫師會視病患主要症狀,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以免患者自行用藥,反而不利病情。例如失眠患者,許多自行服用鎮靜安眠藥,未針對憂鬱治療,反而造成藥物濫用或成癮;喜歡鑽牛角尖的人容易胡思亂想,有人借酒澆愁,結果愁更愁,甚至染上酒癮;有人精神不濟、食欲不振、注意力差,無法專心工作讀書,竟以安非他命等非法毒品提振精神。
生理、心理、社會三部分都對憂鬱症治療有益,「三合一」往往發揮加成效果。尋求專業人員協助,經由充足時間詳細問診及評估,再一起討論應採取什麼處理方式,才是面對憂鬱症最佳策略!
【 聯合報/ 】
[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8-3-9 20:3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