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米勒 公視有責任 缺資源

lantece 2008-6-15 18:50:02 發表於 電影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2528
前往國立歷史博物館,親自經驗「驚豔米勒」之後,想必有更多的人意猶未盡。百
餘年前的米勒,狀似憂鬱地勾勒了法國農民的家私作息與日常工作,他的成就是美
學的,附帶有政治的?他是自然主義者,還是寫實主義者,或者兩者兼具?有人說
他是當年的社會主義者之一,這究竟是負面的虛假指控,還是正向的如實揄揚?也
許還會有更多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誰來解惑?誰給講解?將近百日的畫展,或許有數十萬人得以親臨,駐足於真
跡之前,沈思或者聆聽。另一方面,如果有廣播或電視機構,找定合適的人,在展
覽期間,同步推出相關節目,必然會有更多的國人,無分城鄉,不論年齡與性別,
也不計是否親身前往,都要更能心領神會米勒的故事、成就與意義。

很多人可能想到,公視基金會應該製作這個(或說這類)節目,從而讓藝文的接觸
機會,更為民主化。這個反應很合理,同時也不合理。

合理,因為公視的立台宗旨,確實包括製播米勒之類的優質節目,如同和煦的陽光
與清新的空氣,成為人們的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人有這樣的音像環境,就會有更大
的動力,想要前往現場一覽,從而增加相關展覽的入場人數。

這正是藝文欣賞與電視科技,不但不衝突,而且在特定制度設計之下,反而可以是
、應該是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歐洲國家公共電視發達,藝文賞析活動也相對頻繁
與深入,可作明證之一。就算不談舉世知名的公視BBC或NHK擁有龐大的藝文製作團
隊與樂團,老三台在寡占年代,擁有樂團運作了卅餘年,才先後解散。

不合理,因為定期且不僅藝文節目,也包括定期製播其他娛樂、戲劇、新聞乃至於
教育的優質與雅俗共賞的節目,需要有公共政策,需要有合宜的電視政策,或更正
確地說,需要有將電視當作重要文化之一部份的文化政策。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我們的文化與電視政策缺席數十年,至今還沒有看到起色,具體反映之一是國人
皆知的預算低落,其中更低落者是政府代表納稅人對於電視的投入:我國是卅九元
新台幣,國人都說市儈的美國與香港是七十與二六九,土耳其與東歐的波蘭及斯洛
伐尼亞依序是七十八、一五四與五三五,近鄰南韓三八九,英國與北歐都超過三千


音像在內的台灣文化表現,不如人意已經許久,如同沈痾,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
期待快速地轉向,但設定目標,善加規劃,期以八年,會有脫胎換骨的機會,政治
人物、輿論與社會團體,敬請就此盡心盡力。

[ 本帖最後由 darksky2359 於 2008-6-16 14:01 編輯 ]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BMW730 發表於 2008-8-18 23:54
這篇文章怎麼沒人回?

竟然讓我坐到沙發!!!

我完全認同原po的想法    不過原po應該也可以寫信跟公視建議

畢竟這邊並不是有公視的人會追蹤每個消息

不過我也很期待能有相關的節目能帶領許多人深入更深的思考

而不單只是大人帶小孩去看看畫

買買紀念品而已

從欣賞   思考   才真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下一代
foxofwine 發表於 2008-9-1 10:25
雖然回覆的內容好像沒有甚麼關連
不過還是忍不住想澄清

在西方,社會主義與某狗屁倒灶主義
是有所區隔的
社會主義強調的是平權公理以及為民發聲
米勒看見了農民與工人的勤勞樸實
進而用畫筆體現。

每每看見社會主義被某狗屁倒灶主義給汙名化時
都會感到一陣唏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lantece

LV:3 士兵

追蹤
  • 16

    主題

  • 50

    回文

  • 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