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沒試過從滾燙的澡盆中一下子蹦到冷水浴的噴頭下?大約5億年前,當地球上的海洋經歷了一次類似這樣的溫度驟降後,生命大爆發便出現了。在大海中,包括三葉蟲在內的節肢動物和它們的鄰居以閃電般的速度佔領了原先屬於有殼動物的領地。在7月2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一項新的研究斷言,這一發現將最終解開動物生物多樣性空前大爆發之謎。
這一『奧陶紀生物多樣性大事件』——或者更加謹慎地稱之為奧陶紀分散——發生在一個讓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炎熱甚至是沸騰的年代。至少之前的一些研究為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科學家曾經通過測量生活在4.7億年前的腕足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碳酸鹽外殼中的輕、重氧同位素的比例來推斷這一時期的溫度。這一比例的變化取決於形成外殼的海水溫度的變化情況,而最終的數據顯示,當時的海洋溫度達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70多攝氏度。
然而堪培拉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Julie A. Trotter一直懷疑,這些化石是否存在一些問題——或許它們包含的氧同位素比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因此她和同事對一些更為穩定的化石礦物質磷酸鹽進行了分析,這些化學物質分布於如今已經滅絕的像鰻一樣的動物的牙齒化石中。研究人員發現,在持續時間達4400萬年的奧陶紀時期,海洋的溫度從悶熱的42攝氏度——比人的體溫高出5攝氏度——穩定地下降到約30攝氏度,而這與現代赤道的海洋表面典型溫度相仿。
研究小組指出,這一結果並非巧合。今天看來,在奧陶紀形成的這一現代平衡與生物多樣性大爆發的核心是一致的。Trotter表示,以珊瑚為例,這種生物只有在較冷的海水中纔能夠生存。
美國帕薩迪納市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地質化學家John Eiler認為,奧陶紀的這一新的溫度似乎是合情合理的。Eiler說:『如果你不得不打賭,你必須得說,這些家伙給出的溫度是對的。』而辛辛那提大學的古生物學家Arnold Miller表示:『如果這一冷卻過程在奧陶紀真的發生了,那麼它必將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某些影響。』但是Miller懷疑,導致這種生物多樣性大爆發的原因應該不止一個,而即便是這一發現也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
稿源: 科學網 編輯: 高傳
[ 本帖最後由 dumbmotor 於 2008-7-29 13:40 編輯 ] |
-
科學家推測氣候變化曾導致海洋生物『大繁榮』。圖為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