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rlene Busko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August 8, 2008 — 新研究顯示,對某些病患來說,運動對於精神健康預後,例如憂鬱或是焦慮,並沒有正面的影響;然而,研究者表示,其對於身體健康的好處並沒有爭議,病患應該被鼓勵持續運動。
根據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們表示,該研究發現顯示個人對於運動的精神反應,至少部份來說,可以透過基因來預測。
一項大型、縱向、針對雙胞胎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運動較多的人發生焦慮或是憂鬱的症狀並沒有比運動較少的人少。
除此之外,縱向分析顯示,運動參與度的增加並不能預測焦慮與憂鬱症狀的減少。
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第一作者Marleen H. M. De Moor向Medscape精神學表示,這些研究結果並不代表運動對於焦慮與憂鬱是沒有效果的,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效應可能不適用於每一個人;某些人可能對於運動有正面的反應,然而,運動可能對於某些人的情緒穩定沒有太大幫助。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8月號的一般精神學誌上。
【傳統智慧】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一致地報導,缺乏規律地運動與憂鬱症狀及焦慮有關;部份隨機分派臨床研究證實運動訓練有降低憂鬱效果,且其作用與抗憂鬱藥物差不多。
研究者表示,以運動降低與焦慮症狀的傳統智慧來支持這樣的闡釋是有些冒險的,實驗性研究結果並非總可以外推到一般大眾。
根據這項研究,基因因素可能扮演部分角色,因為他們大概佔了50~60%的運動行為變異,且大約40~50%是焦慮與憂鬱症狀變異。
將這些基因影響因子列入考慮後,研究人員們檢驗一大群群眾,看自願性運動的改變是否會影響焦慮與憂鬱的症狀。
他們分析來自一項進行中研究的數據,這項研究是針對自願登錄到荷蘭雙胞胎註冊試驗的雙胞胎成人所進行。
他們收集1991年到2002年、年齡介於18到50歲個體的資訊,參與者中包括5952對雙胞胎、1,357位家族成員與1,249位父母;在試驗前、2、4、7、9與11年後,取得自行通報回覆有關於運動行為,包括形式、頻率與時間長度以及焦慮與憂鬱症狀問卷的資料。
研究者特別專注在休閒時間的運動,非休閒運動,例如散步或是騎車上班,這在荷蘭是非常普遍的,則沒有列入運動當中;Moor博士表示,我們真的對人們自己選擇的運動感到興趣。
焦慮與憂鬱症狀,以憂鬱症、焦慮與體憂慮感及神經過敏症連續性指標評估。
【運動仍有好處】
以橫向及縱向測試確定運動與焦慮及憂鬱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分析發現運動能減少焦慮及憂鬱症狀,然而,研究者注意到,比起運動本身,基因的影響更能減少這些焦慮憂鬱的狀況。
舉例來說,一對同卵雙胞胎,一個熱愛運動,一個都不活動,研究員發現兩人對於焦慮與憂鬱狀況並無不同,這與異卵雙生不同。
斷面研究資料顯示,個體在11年的觀察期間,增加其運動量並不能減輕焦慮或憂鬱症狀。
在此同時,受試者停止運動也不會使他們更焦慮或憂鬱。
研究者注意到,此項發現並不會減損規律運動對於心血管健康的好處,但他們表示斷面研究顯示出應該謹慎闡釋運動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係。
根據De Moor的研究,比較重要的是複製這樣的結果,以及關注運動是否能改善精神健康,且決定何種運動是比較有益的。
她指出,運動可能有助於精神健康,但是運動無法幫助所有人,而且特定運動可能會是較佳的選擇。
此研究沒有資金方面的報告,是由史坦利醫學研究院與澳洲國家健康醫學研究會贊助。
[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8-8-20 23:42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