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層出不窮的黑心商品爆發,台灣消費者該如何從這個漩渦當中力求自保,不受中國的侵害呢?
中國希望藉著京奧提升國際地位的努力,現在已經完全因為毒奶粉事件而消失殆盡,這個問題之所以深受重視,完全因為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無論在美國或是歐洲,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玩具、服裝以及越來越多的製藥原料都來自中國。近年轟動國際的則如日本毒水餃和美國的寵物毒飼料事件,令全世界消費者聞「中國製」而色變。 新加坡東亞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中國政治專家陳剛在《華爾街日報》上表示,毒奶粉事件再一次表現出中國在供應鏈上的問題。當台灣政府尚未尋求到一個最有利保護國內民眾的做法時,台灣的消費者又該如何從這個漩渦當中力求自保,不受中國的侵害呢?
<自保行動1>天然ㄟ尚好 少吃加工食品
在資訊未明階段,近日應回歸飲食原點,「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加工的食品!」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提醒民眾,植物性蛋白在國內的加工食品領域用得相當廣泛,在無法全面掌握中下游管道以及製成何種食品之際,建議消費者近日的採購策略修正為:「吃天然的食物,不要吃加工的食品!」以避開可能的三聚氰胺污染威脅。心靈上回歸一種樸實的生活狀態,已經是現代人內心越來越大的渴求,現在如果讓飲食也可以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對於人的生活提升會有很大的幫助。家庭主婦不妨可以在每天為家人準備三餐的同時,將一些基本原則確立,比如說多吃蔬果,選擇沒有加工的食物,將自己家的冰箱做徹底的整理,丟棄有危險性或上游原料來路不明的食品,確保家人安全。
<自保行動2>掌握來源 自己做最安心
現代人把「方便」放在第一位,卻忽略了「健康」的順位,只要方便,卻讓自己的身體長期陷入更多的負擔,有一些職業婦女甚至把微波食品當成孩子的午餐或晚餐,長此以往,光是營養就不均衡,更何況有更多不能確定的毒素。 在相關機關徹底保證食物的安全無虞之前,建議民眾自己做最安心,多花一些時間在食材選擇與料理上,比如說現在饅頭、包子、麵包等麵食類,可以自己動手做,甚至幾個家庭一起購買食材,可以節省成本,在此之前,更要確認來源是有信譽的廠商。食材準備好之後,就可以全家一起做麵糰、調味,大家一起完成一些事情,更可以增加生活樂趣,一舉數得。
<自保行動3>別貪便宜 小心賠上健康
因為經濟不景氣,不少商家會推出一百元火鍋,或是低價吃到飽的自助餐,雖然便宜,可以大快朵頤,但是過於便宜的食材,是比較有可能來自中國。古人老說:「一分錢一分貨。」當不敷成本時,黑心商家自有因應之道,就是進口更低廉的貨品,如果有太便宜的東西在呼喚你時,千萬不要被小便宜沖昏頭。 中國不斷以超低價奪走其他國家基層勞工的工作權,但又無法保證品質,反而對世界造成危害。之前中國也都有黑心毛巾流入台灣市面,毛巾秤斤趁兩在賣,結果都有化學染色物質;有些玩具沒有任何檢驗標誌,但可能會有化學物質殘存其中,這些物件雖然便宜,但卻隱藏更多可能的危機。因為廉價產品背後糟糕的品管,就是對你我健康造成危害的兇手。
<自保行動4>少買散裝食品 確認來源
雖然「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以目前的發展情勢看來,看不見來源的原物料不一定可以立刻找到痕跡,包括家裡附近菜市場裡的小雜貨店、中藥行與十元商店等等,這些基本上都屬於散裝的居多。比如說雜貨店內的大袋紅豆、蝦餅、香菇等南北貨,經常都看不見來源,只能從店家或老闆口中探知來源,這些都增加了可能的危險性。 建議要購買這些散裝商品時,必須尋求更正確的來源,甚至請老闆加開收據,保證進口的來源地,萬一有任何差錯,進行訴訟才有證據。最好的方式還是找有品牌的店家與品質保證的廠商,少買散裝食品。
<自保行動5>隨時更新資訊
當從維基百科查「中國製」一詞,意義如下:「中國製造(英文:Made in China)是在中國(即中國大陸,不含香港與澳門)製造的商品所使用的原產地標籤,人們通常又稱為國產。1990年代以後,由於中國的人工成本低廉、土地取得較易、內需市場廣大等優點,因而吸引各國製造業到中國設廠,從低價成衣、玩具到高價的電腦等3C產品,中國製產品的比例逐漸增加。」 至於生產的商品:「由於大多數中國的生產企業規模小,而且政府監管不力,時常出現造假、劣質商品沖入市場。工作人員的水平低,管理人員對工人剝削、偷工減料的行為,導致中國製造的商品時常成為世界的問題焦點。」這個延伸的解釋極為負面,幾乎等同於「品質不可信賴」的代名詞。除此之外,去年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的《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寫出了一個美國財經記者的現身說法,更提出了對於使用中國製商品的不安與焦慮。有些台灣廠牌,在「中國製」的標籤下,還加註「本商品已投保某產物保險」等字樣,這也正是一種潛在的警訊。如何解讀這些資訊,非常重要。為了家人的健康,掌管一家大小腸胃門戶的主婦們,不管是常跟三姑六婆八卦也好,上網了解最新毒奶粉等相關事件發展也好,掌握資訊是保護自己以及家人的不二法門,避免以訛傳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讓家人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生活。
食品標示包括哪些事項: 有容器或包裝的食品,都應該用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下列事項: 1.品名。 2.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分別標明。 3.食品添加物名稱。 4.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輸入者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 5.有效日期。經公告需標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或保存條件者,應一併標示。 6.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標示事項。 (資料來源/衛生署消費者資訊網)請勿連結網址
[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8-10-3 11:3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