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 洪荒玄松道 作者:李色佛 (已完成)

 關閉
longwang 2008-11-6 17:16:37 發表於 武俠仙俠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74 674852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3 21:40
第六章 傳道 九二節 一夢?初遇!

    在盤古大神身化天地萬物的那一剎那,李松的靈識便不由自主的飛了回來,事情歷歷在目,李松還深深的沉浸在方纔的震撼之中。

    盤古大神開天闢地的過程與李松所知道的大同小異,可就是那小小的異常,讓李松感動莫名。

    其實李松很想繼續觀看下去,因為從盤古大神身化萬物道道祖鴻鈞開設紫宵宮宣講天道的那一段時間,正是洪荒最為精彩的一段時間。

    如果說人族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段時間乃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那麼洪荒史上無疑便是這段:

    正是那盤古大神開天闢地、身化萬物之時,先天混沌天轉化為後天洪荒天;先天鴻蒙混沌之氣轉化成後天陰陽五行之氣;孕育了盤古大神的那朵創世青蓮轉化成各種各樣的先天寶貝……

    也正是這些轉換,導致了先天五行靈根開始發芽生長;道教三清和十二祖巫出世;陰陽之氣孕育了女媧伏羲二人;而創世青蓮中唯一沒有轉化成先天寶貝的一片小蓮蕊化形成了接引。

    再稍後一點,便是那洪荒三大尊祖龍、鳳凰、麒麟王的出世;和三大尊差不多同時出世的有:幽冥血海的冥河老祖,天邊的第一朵雲彩紅雲大神,天地間的第一隻獸妖妖師鯤鵬,太陽星上的妖皇帝俊、東皇太一、妖后嫦羲,太陰星上的月神望舒……

    道祖鴻鈞合身天道之前,曾開設紫宵宮宣講大道,有三千人千往聽講。那三千人,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時間化形,分別代表著道祖鴻鈞天道中的三千大道。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可求索的路上,有很多人停止了,有很多人往回走,也有很多人。在快要達到終點之際,倒下了……

    因此,那三千人前途迥異,有地,成就了那不死不滅的聖人,有的,卻早已身死飛灰……

    李松更想知道的事。是自己心底億萬年來的一個結,那個後世愚頑不堪的李松啊,如何就成了不周山下的那棵小松苗?

    李松靈魂已經穿越,李松本體又將如何?小松苗(甲木)本體還在,原來的小松苗(甲木)地靈魂呢?君不見。其它先天四行無此經歷,卻也是存活到了現在!

    是莊周化蝶?是黃粱一夢?是耶?非耶?

    李松心中卻是清楚,盤古大神化萬物而身死後,先天進化成後天,宇宙便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也就是道祖鴻鈞天道的紀元!

    根據自己方才靈識所探,根據盤古大神臨死前的托付,道祖鴻鈞天道的職責。便是守護盤古大神開闢的天地,維護盤古大神化身的萬物地運行!

    盤古大神要流淚封印那個為自己親兄弟的「人」,定是「那個人」的舉動,或者說「那個人」的思想。便是和道祖鴻鈞天道思想完全對立,或者,是要損毀這天地,讓其重歸混沌!

    或者,其中的真相。要等到自己先天五行大成。再親自去面見道祖鴻鈞,才能明白個透徹了!

    李松決定不再想下去!而是運起功法。只見那玄木府內,又開始五色光芒大做起來……

    地界,南方地一個小山村。

    這個小山村被群山環繞,地方實在太偏僻了,偏僻得官府都沒有前來登記造冊。村裡的人都姓張,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也不需要和外界來往,所以村子裡的人就自己稱這個村子為張家村!

    也正因為偏僻,所以在這春秋戰國齊秦相爭的亂世,張家村倒是因禍得福,一點都沒受到戰亂的波及,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張百忍如今已經八歲了,正騎在一頭大黃牛上,口裡橫著一支玉笛,玉笛聲音清脆悠揚,飄飄灑灑。張百忍發現,每次自己吹笛之時,張家村附近的鳥獸總是圍過來,靜靜的聆聽……

    張百忍是個孤兒,才出生不久,父母就去世了,什麼家產也沒有。張百忍也沒有其它親人,幸虧張家村老百姓性格純樸善良,見得張百忍可憐,你一口飯、我一口湯地把張百忍拉扯大,才使張百忍不至於餓死。

    張百忍吃著百家飯長大,可身子卻是比尋常的小孩還要好,從來都沒有什麼傷風啊之類的病痛。張百忍聽得村裡年紀最長的一位張大爺說,自己地身體如此之好,可要感謝自己手中的這個玉笛,這個玉笛乃是一塊伴隨著自己出身的玉石化成。

    而做成這個玉笛的人,可不是凡人,正是那自己的老師,定了天下流通地竹靈娘娘!聽村裡最為德高望重地張大爺說,竹靈娘娘乃是那玄木島人族聖父玄木道長的開山大弟子,而自己,卻是那竹靈娘娘地開山大弟子!

    至於自己祖師爺玄木道長的故事,那個是講上幾天幾夜都講不完的!張百忍每次逢年過節和著張家村百姓一起要祭拜自己祖師爺玄木道長的時候,總是要看望祖師爺好久,只覺得祖師爺彷彿也在看著自己,真的好親切!

    張大爺是村裡學識最為淵博之人,頭髮鬍子都白了,手中拿著一隻青色的筆兒,教導著村裡的孩子們讀書習字。

    張大爺經常給村裡的小孩將故事,有講人族聖父玄木道長和人族護法孔宣守護人族的;有講自己的老師竹靈娘娘定天下流通的;有講梅韻娘娘定天下尺度的;講袁洪在梅山佔山為王,守護一方百姓的;也講那后羿嫦娥兩夫妻在太陰星上相守幾千年;張大爺甚至還講玄木道長和雲霄娘娘是怎麼相遇的……張百忍知道,張大爺講的都是自己祖師爺玄木道長玄木島上的故事。可張百忍聽村裡人說,自己還有一位造字的師叔,名字叫做倉頡,名氣比張大爺講的那幾位師叔還要大些。

    張大爺對自己特別好,有時候,張大爺甚至還給自己講一些帝王之道,告訴自己要如何如何的幫助老百姓,真是奇怪,自己不過是一個放牛的小牧童,那些帝王事兒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每次自己不要聽那些帝王之道,要張大爺講倉頡師叔造字的故事時,張大爺總是慈祥的摸著自己的腦袋,說:「百忍啊!等你長大了,你自然會明白這一切的!」

    哎,不去想這些了,今兒個可是端午節,張家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灑雄黃酒的,自己早點回去,張大爺肯定會包粽子給自己吃的。

    張百忍又將這笛子橫在嘴邊,吹起來……

    突然,張百忍只見村子遠處的入口一陣喧嘩,有五六個道士打扮的人手持寶劍向著自己的方向飛來。

    張百忍心中一驚,張家村可從來都沒有外人來過啊!這幾個人來這裡幹嘛?

    突然,張百忍看見一白一青兩條小蛇向著自己所在的方向爬過來,這白蛇和青蛇背部都被劃了幾條口子,還在望外汩汩的冒著鮮血,若是再得到不到救助,怕是活不成了。那條白蛇來到自己跟前,睜大一雙眼睛望著張百忍,張百忍只覺得心中一動,那條白蛇彷彿有種很熟悉的感覺。這感覺張百忍以前也有過一次,正是自己第一次見到那張大爺的時候,自己後來問張大爺是什麼原因,張大爺笑著對自己說,因為自己和張大爺有緣,兩人身體內,都有一道叫做「緣分」的東西存在!

    難道自己和這白蛇也有緣?難道這白蛇的身體之內也有一道叫做「緣分」的東西?張百忍詫異的想道!

    眼看那幾個道士就要臨近了,那幾位道士長得凶神惡煞,張百忍頓時想起了村裡大人們常說的一些事情。

    就是現在有些修道之士專門找一些動物的心臟來吃,據說那些道士吃了動物的心臟便可以增加法力修為。難道這道士要吃這兩條白蛇青蛇的心臟?

    太殘忍了!張大爺常教育自己說,這天下的萬物,不管是那高高在上的神仙也好,那地上爬走的螻蟻也好,甚至那些草木花朵,都是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尊嚴,誰也不能為了自己的私慾去任意踐踏。

    張百忍朝那白蛇青蛇點點頭,兩蛇眼中一喜。只見那白蛇口中突然吐出一根青色的棍子,那棍子驀的變成一把青色油傘,白蛇和青蛇朝張百忍一點頭,便鑽進那青色油傘中!

    張百忍拿起那把油傘,輕輕的放在背後,然後又若無其事的吹起玉笛來……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4 17:54
第六章 傳道 九三節 各人之道

    那幾個道士走得近來,見一下子便失去了那兩條白蛇青蛇的氣息,當下好生奇怪。卻是見得張百忍在此吹笛,於是過來問道:「小童,你方才可有看見一白一青兩條蛇?」

    張百忍才不過八歲童子,見得那些道士眼望凶光,當先一人手中持有一把拂塵,白色的拂塵上面卻是被鮮血染紅,張百忍好不懼怕,哆哆嗦嗦著就說不出話來。

    突然,張百忍只覺得背上青色油傘一熱,才定了定心情,道:「不……不曾!」

    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孩,有此表現也不足為奇,那幾個道士對望一眼,正想離開。突然,一個身背一紫一青兩把寶劍的年輕道士從張百忍身邊走過時,看到張百忍背後的青色油傘,只覺得似乎有點熟悉,當下仔細端詳起來,卻又什麼也沒有發現!

    「齊簌溟,走吧,等會那兩個妖女走遠了!」說話的正是那手持拂塵之人。

    「是!玄真子師兄!」那名喚做齊簌溟之人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這幾位道人也非凡人,乃是如今地界修真第一大派蜀山派的幾位弟子,蜀山派乃是當年隨人教聖人太上老君西出函關化胡為佛的尹喜,得太上老君親賜的《道德經》所立,修習的乃是正宗太清聖人仙法,所以發展得很快!

    尹喜得道後,自稱長眉道人,如今已收得七位親傳弟子,正是眼下這幾個道士。都是地仙修為,玄真子乃是首徒,齊簌溟最小,不過卻最受長眉喜歡,將那太清道人賜予的後天靈寶紫氳青索兩把寶劍都交由了齊簌溟保管。

    幾人如今正奉師命在地界遊歷,本事沒有多大,卻個個號稱能斬妖除魔。這一日,幾人在一座大山中發現一條剛化形不久的青蛇。正待將那青蛇斬下,卻是又有一條白蛇前來相救,那白蛇有地仙後期修為,手中一把白雲劍好生厲害,將眾人打得七仰八翻,最後眾人一齊祭起那紫氳青索兩把寶劍才勝過白蛇,卻還是被兩蛇逃脫。

    幾人便一起追殺過來。如此便來到了張家村外。

    待得幾個玄真子等幾人走遠後,張百忍將背後青色油傘取下,放出那兩條小蛇,道:「那些惡人已經走遠,你等也走吧!我可要回去吃粽子。喝雄黃酒了!」

    那白蛇本欲和張百忍一起前往,卻是聽得張百忍說「吃粽子,喝雄黃酒」時,只身形一頓,便帶著那青蛇離開了!

    待得張百忍離去後,只見那白青兩蛇所在處一陣光芒山過,竟然就此變成了兩位妙齡姑娘。

    先前那位,身著白色長裙。容貌端莊,性格溫柔,手持一把白色寶劍,卻是滿面風塵僕僕。駭然是那玄木島雲霄門下唯一弟子,那千年前奉李松雲霄二人之命在地界遊歷尋找機緣地白素貞。

    白素貞望著那張百忍離去的方向發呆。

    後面一人身著青色長裙,生得嬌俏玲瓏,手中提一把青色寶劍。

    原來白素貞自從離開玄木島後,獨自在地界遊歷。幾百年來。行善積德之事作了不少,可李松口中所說的機緣。卻是遙遙無期。

    這一日,正是地界端午節日,家家戶戶灑雄黃酒驅除蚊蟲,白素貞終究是白蛇得道,如今修為也未達化境,所以覺得心煩氣燥,於是便上山想要避過今日。

    白素貞正在山間行走,見玄真子等幾人圍攻那剛化形不久的小青,言小青妖魔得道,傷天害理,要取其內丹。

    白素貞聞言大怒,心道這青蛇不過才在山中吸取日月精華而化行,如何去幹傷天害理之事?當下便出手相救,白素真手中白雲劍乃是當初李松取自輪迴杖上的一枝被雲霄煉化而成,自是厲害非常,奈何今日端午節,白素貞法力打了些折扣,又雙拳難敵四手,要不是張百忍幫助,怕是在劫難逃了!

    白素貞心道:自己當初離島之時,老師曾說自己有一大劫,而師伯又說,救自己脫劫之人便是自己的機緣所在。方才自己為這小牧童所救,難道自己的機緣便是應在這小牧童身上?

    可這小牧童身上分明有玄木島親傳一脈才有的先天甲木之精氣,這小牧童又是玄木島哪一位師兄師姐地弟子?

    白素貞正在喃喃自語間,青衣女孩對白素貞拜道:「小青謝過前輩救命之恩,還請前輩受小青一拜!」

    白素貞道:「你我份屬同類,你喚我姐姐即可!」原來白素貞見今日自己尋得機緣,卻是因為相救小青的緣故,心道這小青定也是自己機緣中的一份子。再說自己在地界行走幾百年,一直孤苦無依,漫漫求索,此刻見了小青,倒也是心中一暖。

    小青大喜,當下便叫了聲姐姐。小青也甚是乖巧,見白素貞望著那張百忍離去的方向,於是問道:「姐姐,我等是否要前去拜謝那牧童救命之恩?」

    白素貞搖搖頭,道:「今日乃是端午節,我等出入人族之家多有不便,且待明日我等再去吧!」

    說完,兩人便在附近尋了個地方,一邊等待,一邊療傷!兩人卻不知,今日過後,兩人與那牧童(張百忍)再相見時已經是千年之後了,那個時候,三界正是因為三人的相遇而量劫大起!

    張百忍回到那張大爺家中,卻是發現今日張大爺家中又多了兩位美貌仙子,一人身著淡綠長裙,手持一節竹枝;另一人卻是身著粉紅長裙,手持一朵梅花。張百忍也甚是機靈,見得兩人模樣,只遲疑了一會,趕忙跪下拜道:「弟子張百忍拜見老師,拜見師叔!」

    這兩人,正是那玄木島二代弟子之首的竹靈梅韻二人。

    竹靈拉起張百忍,微笑著道:「徒兒,為師今天和師叔前來,卻是奉了祖師爺之命,要接你回島了!」

    說完,竹靈卻又對著旁邊的張大爺道:「師弟,這幾年卻是辛苦你了!」

    張大爺突然身形一閃,便是變化了模樣,依舊是白髮白鬚,身著青袍,手持春秋筆,不過年紀卻是成了三十歲模樣。正是那玄木島第六弟子,在地界遊歷地倉頡。

    倉頡笑道:「師姐說的客氣了,此乃我等玄木島份內之事,談何辛苦?卻不知老師和一眾同門可好?」

    竹靈道:「眾人盡皆安好,老師在閉關前也是囑咐著我和梅韻師妹,代老師向你問候一聲!」

    倉頡突然站起身來,向著玄木島方向拜倒,眼眶發紅,道:「老師在上,卻是弟子不孝了,當日我等玄木島與佛道兩教洛邑大戰時,弟子未得老師命令,不敢回玄木島上盡自己一分力量,實在心愧!」

    原來倉頡出得玄木島後,和白素貞一樣在地界遊歷,卻也和白素貞一樣,一點頭緒也無。不過倉頡為在玄木島眾弟子中耐性最好,因此也不急。

    那日玄木島和佛道兩教大戰,倉頡未得李松之命,不能回島相助。卻是李松出手以天地印砸飛那玉帝乾坤印的一角,隨張百忍投胎轉世,正好被倉頡看見,倉頡也是明瞭李松之意,於是就隱姓埋名,來到這張家村教導保護張百忍。

    竹靈也好似感慨萬千,上前扶起倉頡,道:「師弟,你已經完成老師之托,想來老師也是欣慰,何故如此?」

    頓了頓,竹靈又道:「師弟,我等要就此帶著張百忍回玄木島了!村外那白素貞師妹就由你去見吧!」

    旁邊梅韻哼道:「蜀山派那幾個道士敢追殺我等玄木島之人,日後自是要讓蜀山派償還了此番因果?」

    以竹靈梅韻倉頡之能,如何不知道村外發生的事故?只是白素貞命中注定此劫才能尋得機緣,所以幾人也不好出手。

    梁子,卻是就此結下了!不過玄木島與道教的因果,也不多此一樁。

    次日,白素貞帶著小青前來尋找張百忍,卻是遇見了倉頡,不由地大吃一驚,問明緣由之後,白素貞便向倉頡告別,帶領小青尋了一深山古洞,修煉去了,只待千年後再出!

    倉頡看著白素貞的離去,只苦笑道:「張百忍之道,乃是歷盡千劫,由姜尚殺劫始,由許仙情劫終;白素貞之道,乃是盡嘗凡人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之苦!可我倉頡的道呢?又是什麼道?」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4 21:27
第六章 傳道 九四節 觀音得道

    且說那地界項羽(刑天)劉邦(玉帝)之爭,大巫刑天在面見后羿後,終於還是下定決心,率領八百巫族戰士返回北俱蘆洲祖巫殿。

    劉邦正式完成地界人族一統,改國號為漢,立呂稚(王母)為后,蕭何(文曲星君)為丞相,開始了大漢王朝的傳承。

    玉帝原本要爭得地界千年氣運,但終究人算不如天算,李松和女媧聖人在最後關鍵時刻出手,使得乾坤印未能完全吸收東齊氣運,是故終大漢朝結束,也一共才四百多年江山。反而因為乾坤印被后羿一斧頭劈開一角,大漢王朝中間被王莽篡位,腰斬成兩截(西漢、東漢)。

    玉帝佔得了地界正統,自是奉道教為國教,採取道家「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思想治理天下。客觀的說,地界在經歷的東周春秋戰國至楚漢相爭幾百年亂世後,民生凋敝,百姓困苦。這種治理天下的方法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玉帝與玄木島一脈有深仇大恨,上台後,自然不會放過玄木島儒法兩家。法家隨著齊國一統天下而大興,「法術勢」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玉帝也是無可奈何。比如「法」者,講究無規矩不成方圓,大漢朝初建,許多政策自要頒布;「術」者,君主駕馭群臣之數,玉帝正是個中好手;「勢」者,君主之威嚴也,還沒有哪個皇帝想不保持自己的權勢。

    韓非(紅雲)秉承道祖鴻鈞之意而生,韓非法家自也有其過人之處,正是法家與以往的各思想學派有本質不同之處。

    以往地各家思想。無論佛道,還是儒墨,更多的講究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如佛家的「圓滿」、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尚德」、墨家的「大同」等,描述的是一種終極目標,而不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手段,所以那些比較賢明的君主,無論標榜信奉哪種教派學術思想,但在實際行動上,終究也離不開法家。

    法家雖然在大漢朝聲名不顯、法家得到的是實實在在地利益。這也是和法家提倡的「民本逐利」的思想相符合的!值得諷刺的是,法家創始人韓非前世紅雲的思想,卻是和著法家思想完全背道而馳,乃是天下第一大濫好人,為了「仁義道德」最終而喪命之人。

    或許紅雲轉世之後而成的韓非,從根本地骨子裡,在否定著自己的前世!?

    法家思想重「行」而不重「言」的作風。卻是被經歷了漢初大劫的孔宣儒家痛定失痛後,消化吸收,儒家再次踏上朝堂之時,便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治國方略。儒家也成為了歷史上唯一地既有「思想」,又有「行動」的學說。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一直佔據著歷史主流。

    一個朝堂之上可以容下一種思想,另一種作風,也就是我們說的表裡不一;卻是很難同時容下兩種治國方略的,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也正是儒法之爭的由來。

    道祖鴻鈞親自出了一招難題給玄木島,對付也好,考驗也罷。總之。讓李松等頭疼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此些皆是後話,不提!

    在當初楚漢之爭項羽(刑天)退出後不久,孔宣便將所有儒家弟子召回到玄木島旁的三仙島上閉關清修。但儒家傳承幾百年。弟子何止萬千,這些儒家弟子也成了社會最低層人士,衣食難繼,很多人紛紛改換門庭,另投他家!

    儒家歷史上第一次大劫便如此而來!

    與此同時。曾經和儒家並稱春秋戰國兩大「顯學」的墨子墨家學說。也因為墨子在洛邑一敗後回到麒麟山閉關不出,慢慢地衰落下來。

    相反。那被尊為國教的道教卻是風光無兩,人教的四象四天師張道陵、許遜、邱弘濟、葛洪也是在此時下得界來,在地界遊歷,為日後傳下道教道統做準備。

    而人教的蜀山派和闡教地崑崙派更是借此東風大張旗鼓,廣收門徒。兩派弟子號稱地界正統,個個身份尊貴。因為三界中大能之人皆在閉關,等待量劫來臨,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些人雖只有地仙修為,卻已經讓那些普通老百姓驚為天人了!

    甚至,那些學了點莊稼把勢的凡人武夫,也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號:「俠客」!更為過分的是,還推選出所謂的「武林盟主」,要統領天下習武之人!

    如此,慢慢而來,地界百姓心中,對那些道、儒、法、墨等大能之人創造地諸子百家慢慢地淡了,以為那是些朝堂之爭的事情;反而認為,在江湖之上,所謂地得道之士便是那些出入雲端,御劍而行的劍仙。

    普陀洛迦山、一位女菩薩面向西方,手持玉淨瓶,端坐在蓮台之上,神情憂鬱淒美!

    此人正是接引聖人近侍、奉了如來佛祖之命,為迎接佛教大興而前來東土布道的觀音菩薩。

    佛教乃是第一次前來東土,對東土老百姓而言,佛教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存在,觀音菩薩講的那些佛教經文,老百姓聽都聽不懂。

    觀音說:西方有極樂世界,只要皈依我佛,便可死後免墜輪迴之苦。

    老百姓們聽了後哧之以鼻:如今漢朝大治,我們修養生息,滿足的很,只盼望現在的日子再過得久一些。西方極樂世界,那太遠了,我們東土的人懶的走那麼遠。

    再說,現在有蜀山、崑崙、無量等修真劍派,我等只要進了這些劍派,努力過百兒八十年的,便可進得地仙境界,長生不老!要去那那破什子西方極樂世界幹嘛!?

    觀音來到普陀洛迦山已經十來年了,十年如一日,每日早出晚歸,四處講道,冷眼受了不少,卻依然是信徒寥寥。

    哎……如此下去,佛教如何大興啊!

    觀音菩薩遙望著那輪已經掛在西方山頭的殘陽,殘陽如血,把世界的一切惹得通紅。一片火燒雲在天空中變幻著模樣,一會兒成了一頭怪獸,一會兒又成了一隻螻蟻,再仔細看時,卻依稀是一個人的模樣……

    觀音菩薩卻知道,等得天邊的那道殘陽落下山去,黑夜就要來臨,這片火燒雲便什麼都不是了,因為黑暗中,沒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

    世事本無常啊!六道輪迴間,人即是螻蟻,螻蟻也是人!

    欲是苦、癡是苦、愛是苦、恨是苦、死是苦、生也是苦……

    我哀世人不解脫,我悲世人多苦楚……

    觀音菩薩突然覺得心中一片空靈,只一手執那後天靈寶玉淨瓶,一手執那原本插在玉淨瓶中的楊柳枝,以楊柳枝蘸著玉淨瓶中的三昧真水,飄飄揚揚的灑向虛空,一邊灑一邊在口中念道:「嗡、嘛、呢、唄、咪、。我有千手、我有千眼、我有千身、我有千心,我為觀音,今許下弘願: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觀音菩薩接著念道:「南無、喝怛那、哆夜耶南無、阿耶,婆盧羯帝、爍缽耶……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耶帝摩訶罰耶帝陀陀地尼……漫多跋陀耶,娑婆訶

    觀音菩薩所念的正是那佛教經典《大悲咒》。頌觀音菩薩大悲咒者:得安樂故、除病故、得壽命、得富饒、除惡業重罪、離障難、增長白法諸功德、成就一切諸善根、遠雜諸怖畏、速能滿足諸希求。

    此也正是觀音菩薩的十大弘願!

    這時候,只見天外一道七彩功德霞光飛來,籠罩於觀音菩薩身上。天道之下,佛教當興,如今觀音菩薩觀日落西天,而得《大悲咒》;觀雲彩變幻,而得千尊化身。又為此慈悲世人多苦,而許下十大弘願。

    觀音菩薩得千尊化身,有千手千眼觀音、有千身千心觀音、有送子求財觀音……

    老百姓們沐浴著觀音菩薩楊柳枝揮出的三昧真水,聆聽著觀音菩薩的大悲咒,只覺得心曠神怡,情不自禁的向著那籠罩大功德光芒的觀音菩薩跪拜下來,口中一齊念道:「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身心合一,只遙遙望西天方向一拜,只見一顆佛舍利從觀音菩薩頭上緩緩升起。

    觀音菩薩正式成為佛教繼藥師佛、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地藏菩薩之後的第六位准聖。也是昔日闡教十二金仙中第一個成就准聖之人。

    觀音菩薩因此被佛教策封為「正法明如來」而成佛,但東土的老百姓依舊親切的稱呼其為觀音菩薩!

    佛教之興由地藏菩薩入輪迴地獄為引,由觀音菩薩逆流而上,悟大悲咒為始!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5 19:57
第六章 傳道 九五節 東土多才俊

    觀音菩薩悟道,天降大功德,一時間三界那些大能之人已經盡知!

    在那地界長安,漢高祖劉邦(玉帝)與皇后呂稚(王母)兩人正在竊竊私語。這些年來,玉帝先後解決了當初對自己三心二意的韓信、英布、彭越等人,大漢的江山總算是穩定下來!

    可今日玉帝卻是面色深鎖!

    玉帝道:「近日我接天宮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消息,說是我等八位女兒已經盡下凡塵。而天庭北極紫薇大帝與南方勾陳大帝見我久不歸位,現在似在蠢蠢欲動!我也是時候上去主持大局了!」

    才說著,玉帝卻是又望著手中那缺了一角的乾坤印,長歎了一口氣!

    在天庭中,昊天蒼穹玉皇大帝玉皇號稱總管三界所有一切。當然,實際上玉帝遠沒有那麼威風,上有道教三清聖人不說,就是三界,也被各大勢力佔據得七零八落。

    在玉皇大帝之下,尚有五位大帝身份崇高,分別為總御萬星的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總御萬神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總御萬靈的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物的承天傚法后土皇地。

    後玉帝為拉攏道教,策封了呂洞賓為總御萬類的東極青華大帝。

    這五位大帝和玉帝一起統稱「六御」。

    其中,總御萬星的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上有玉帝掌管了太陽、太陰、紫薇三星,下有斗部正神金靈聖母控制群星,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天庭「老二」;

    總御萬靈的南極長生大帝被被玉帝親信。號稱萬靈之長地天宮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給架空;

    總御萬物的承天傚法后土皇地就是那身化輪迴地獄的祖巫后土娘娘,后土僅剩的元靈化身孟婆在地獄超度鬼魂,天庭之職不過是掛了個牌子而已;

    而總御萬類的東極青華大帝呂洞賓還未上任,便被玄木島至尊寶打成了一道靈魂,如今還在太清道人的紫金葫蘆裡面煉體。

    因此玉帝以下「五御」中唯一掌管實權的便是那總御萬神,主持人間兵革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勾陳大帝乃是封神大戰中闡教福得之仙、如今闡教掌教雲中子的唯一弟子雷震子。雷震子被周文王收為第一百子,和哪吒、楊戩等闡教門人俱都交情不淺,在封神中也是肉身成聖,前途無量。

    雷震子的出身地位注定雷震子不怎麼賣玉帝地帳。原本兩人間倒也罷了,玉帝終究是道祖鴻鈞親定,雷震子也不敢亂來!

    可就壞就壞在玉帝這次以「殺破狼」三星君拱衛「紫薇」帝星下凡算計玄木島。紫薇帝星乃是紫微大帝居住之所,紫微大帝不是旁人,正是那封神大戰中周文王大兒子伯邑考。而伴隨著紫薇帝星下凡而生死的姬發,是那周文王二兒子。

    兩人皆是雷震子之兄。

    現在倒好,姬發托世的紫薇帝星在地界償還了玄木島因果。煙消雲散。這可苦了那號稱天庭第二號人物的紫微大帝伯邑考,落得過連家也沒有,只得寄居在自己兄弟勾陳大帝雷震子宮中。

    伯邑考當年為救父身死,孝感動天!到了天庭後,身居高位。卻與世無爭,夾在玉帝和金靈聖母中間默默無聞的做人,深為天庭眾人欽佩,如今竟然淪到如此下場。雷震子性子衝動,怎能不為自己的兄長打抱不平?

    雷震子放出話來,如今玉帝身死而不在天庭,天庭中以紫微大帝伯邑考地位最高,當代理玉帝執掌天庭。

    闡教一方自然唯雷震子是從。包括那對玉帝忠心耿耿的李靖也只得保持沉默;而截教一方卻是因為斗部正神金靈聖母架空了伯邑考,心中甚覺過意不去,再說伯邑考確實要比玉帝更得截教眾仙之心,所以也不反對。採取觀望態度。

    是故玉帝才迫不及待地要上天庭而去。

    這個可開玩笑不得,地界之主雖然號稱萬歲,終究也是個凡人,百兒八十年後便要下台。可天庭之主一旦易位,玉帝就是個孤家寡人了。王母點頭道:「遲則生變。夫君確實當早上天庭。地界之事交給臣妾即可!臣妾也好順帶打探這乾坤印一角的下落!」

    玉帝道:「乾坤印未圓滿之前,我等在天庭已經是舉步惟艱。道教之人三心二意。如今觀音菩薩得道,佛教大興已經為時不遠,夫人切記要牢牢把握手中地界正統之位,也好將佛教引為我等助力!」

    玄木島上,神光府內。

    孔宣端坐在上,下面坐著孟子荀子兩大親傳弟子,再下面便是以顏回子路為首的七十二記名弟子。

    孔宣道:「佛教以一外來教派,能逆流而上,我等儒家為玄木島人族正統,當也不懼艱險,奮發圖強!」

    眾弟子一齊拱手道:「願聽從老師吩咐!」

    孔宣道:「當初兄長將我等學派定名為儒時,曾說:學聞淵博為儒何以學聞淵博?我等儒家當包容萬物也!如今那伴隨我等儒家大興的後天靈寶即將問世,孟坷荀況,你等就和一眾師弟前去地界迎接!」

    西方靈山,如來微笑著對大日如來、彌勒兩位佛祖道:「如今觀音菩薩已經成就准聖,我等佛教實力又增加一份,佛教東進也指日可待,料得南無阿彌陀佛與南無須菩提佛母當也有所動作!」

    極樂世界須彌山上,接引和准提那兩張一直苦著的臉終於也是露出了一絲笑意。自從猴子(至尊寶)被女媧李松聯手帶回玄木島後,兩人就沒有過得一日舒心地日子,這幾年來,准提眉頭鎖得比接引還深了。

    接引伸手一揮,只見一座金浮屠便到了接引手中,金浮屠中見有一顆佛舍利,正幽幽的散著金光。

    接引慈祥的望著那顆佛舍利,道:「師弟,天意雖然難測,佛教終將大興,我等也不必為此揪心了!」

    准提卻是搖搖頭,道:「師兄,我為的卻不是此事!」

    接引詫異道:「師弟,以我等聖人修為,除了那氣運面皮,尚還有何等事情,能讓你如此作態?」

    准提沉吟道:「師兄,我為先天庚金之精,天地萬金,皆在我的庚金靈識觸覺範圍。可這幾年來,我卻是發現,當日我在三山關下送與玄木道人的那一塊先天庚金之精,已經慢慢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了!」

    接引默然無語,面色也是凝重起來,一時間都不知道要怎樣來安慰准提了!

    連准提聖人之能,先天庚金之精都感覺不到那庚金氣息的存在,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李松此時地修為已經不下於准提了!

    准提自從三山關下償還了紫宵宮中紅雲讓坐因果以來,如今的修為,可是和接引、通天、原始等相差無己的啊!為何玄木還未成聖?那玄木成聖後,又將有何等實力?

    億萬年來心如止水的接引,此刻也是覺得不能再平靜下來……

    准提正好也是向接引望了過來,兩人都讀懂了對方眼中地意思:這件事情,有必要向老君、原始、通天等人知會一聲。

    或者,眾位聖人還有必要一齊上一趟道祖鴻鈞的紫宵宮。

    聖人都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啊!

    金鰲島、碧游宮中。

    上清聖人通天教主並不理會觀音菩薩得道,才一個准聖而已,已經提不起不在量劫中的通天教主更多的關注。

    通天教主反而是望著崑崙山玉虛宮方向,喃喃自言自語道:「下一次量劫起時,我地誅仙四劍,怕是你也拿不安穩了!」

    崑崙山,玉虛宮。

    玉清聖人原始天尊怔怔地望著那被七彩功德霞光包圍的觀音菩薩,也不知是喜是怒。

    這時候,有白鶴童子前百稟報原始天尊,說是雲中子已經證就准聖,閉關而出,可以主持闡教大局了!

    原始天尊點點頭,苦笑道:「我闡教自封神大戰以來,先為周朝國教,如今又為漢朝國教,千年地界氣運繫在雲中子一人身上。雲中子再不證就准聖,那我這聖人地眼光,別說比不得通天,怕是連那些凡夫俗子也比不得了!」反倒是天外天八景宮中的太清聖人太上老君面帶微笑,道:「我等東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多才俊啊!」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5 21:33
第六章 傳道 九六節 地界幾百年

    玉皇大帝終究也不敢在地界呆得太久,甚至來不及與下凡尋找自己的八位女兒見面,就留下王母娘娘在地界操勞,急忙的跑回天庭爭奪大權去了!

    王母娘娘也非泛泛之輩,將漢國打理得緊緊有條。同時又派人去尋那乾坤印一角的下落,可乾坤印之事有李松掩蓋了天機,如何尋得著?

    倒是王母找到了八位下凡的仙女,可王母在欣喜的同時卻是暴跳如雷,原因無他:玉帝王母最疼愛的兩個小女兒,七仙女和織女,動凡心了,而且還各自生下了小孩。

    說起來,號稱三界第一家庭的玉帝王母一家還真有這種仙凡結合,產下私生子的傳統。當初三皇五帝治世時,玉帝之妹九天玄女下凡與人皇軒轅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楊戩和三聖母;後來三聖母有樣學樣,帶著那天庭重寶,天地四大靈燈之一的寶蓮燈,在地界找了個書生結合,生下了一個名叫沉香的兒子。

    這個沉香也算了得,和他舅舅二郎神楊戩一般,上演了一出劈山救母的好戲!

    天庭的那些公主們顯然也是受到了影響,玉帝王母的大女兒龍吉公主在封神大戰中就與凡夫俗子洪錦處到了一起。惹得玉帝王母大怒,頒布仙凡不得結合的天規。

    這倒好,如今首先犯了這天規的就是自家的兩個女兒:七仙女在地界找了個叫董永地書生;織女就更不堪了。居然找了個放牛娃,還連名字都沒有。就叫牛郎。

    眼下正是玉帝位子不太穩妥的時候,竟然出了這等事情,真是雪上加霜,三界第一家,輪為了三界第一笑柄。

    九天玄女總算是找了個人皇軒轅,在三界也還算拿得出手,當得起門當戶對四字,無人敢指責。可後面幾個,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王母氣得牙齒都在癢癢!

    恩。扯得遠了,這些八卦事兒就交給三界那些最無聊地娛樂記者去寫,色佛還是與大家交代正事要緊!

    王母在處理完地界的事情後,也是回到天庭而去,大漢朝的天下。便如此一代代的傳承下來。

    呂后上天庭之後,有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採取道家思想治理天下,此時,大漢朝已經民生富足。卻有東勝神州與北蘆懼洲交界處的異族匈奴,眼羨大漢朝繁華,經常難下侵襲。

    說來這匈奴國也是大有來頭,當年西周幽王時,就有當時外族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逼得周平王遷都洛邑,這匈奴族正是那犬戎族後裔。

    漢朝初期採取的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顯然已經不適合對抗匈奴外族入侵,被匈奴人打得節節敗退。漢朝統治者為此而傷透腦筋。

    而法家思想,卻是被大漢國前朝齊國奉為治國思想。漢朝乃是取齊而代之,如何能再行這亡國之策?

    可此時的春秋戰國百家,隨著漢初劉邦(玉帝)的打壓,幾乎消失殆盡。幾乎都沒有傳承下來。

    有漢景帝之子漢武帝。也是那雄才大略之人。廣發求賢令,招納賢才。尋求治國之策。

    漢武帝張榜後不久,有一年輕儒家學子姓董名仲舒,手持一後天靈寶載道簡,揭了榜文,直接前來面見漢武帝。

    董仲舒,廣川人,為孟子之大弟子,孔宣儒家親傳第三代弟子之首,手中載道簡正是那道祖鴻鈞天道之下伴隨儒家大興地四大先天靈寶之一,其它三樣分別為:孟子手中的點蒼筆、荀子手中的正氣墨以及目前尚在孔宣之手而未傳下的丹心硯。

    董仲舒與漢武帝相談一天一夜,向漢武帝詳細講解了自己的「天人感應」與「三綱五常觀」,漢武帝聞之大喜,當即便採用儒家為治國之道。

    「天人感應」繼承融合了孟子和陰陽家鄒衍地思想,認為道祖鴻鈞天道衍生萬物是有目的的,皇帝受之於天,臣民受之於皇帝。把一切都次序化、合理化,從而達到統治者君主集權的目的。

    「三綱五常」乃是按照儒家學說提倡的「仁義忠孝」思想,而設定的一種倫理規範。「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地是「仁、義、禮、智、信」,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就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習俗的大環境而言,「天人感應」與「三綱五常」思想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地,儒家在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大興也正是有董仲舒而始!

    漢武帝重用儒家學說後,內以儒家而修政治,外以兵家而整武備,終於北上抗擊匈奴,殺得匈奴人遠遁幾千里,再不敢在大汗朝面前要武揚威!

    漢武帝晚年卻是認為兵家殺傷太多,有傷天和,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時諸子百家中,兵家與縱橫家最為特殊。因為兵家與縱橫家分別有盤古弓和招妖幡鎮壓氣運,與各家學派不爭氣運,是以這兩家地位超然,來去自如。亂世一起,兵家與縱橫家弟子自會問世;亂世一過,兵家與縱橫家弟子便閉關不出。

    其他學說中,墨家已經式微,佛教尚未東進,真正能在治國大略上有一席之地的如今之有那道、儒、法三家。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家自然便在廟堂之上無了容身之地。

    三家弟子何止萬計?自然更多的是那些還未達到地仙修為之人,既是凡人,自然要吃喝拉撒了!道家弟子尚有各道觀可去,法家弟子就麻煩了,總不能都來玄木島吧?

    時李松、孔宣、韓非、孟子、荀子、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儒法兩家領頭人物盡皆閉關不出。地界廟堂之上,以董仲舒為首的儒家和以王莽為首地法家開始了儒法兩家歷史上地第一次衝突。竟然越演越烈,一發而不可收拾。

    王莽等法家弟子不滿儒家獨佔朝堂,將事情做的太絕,於是發動政變,推翻大漢朝,改國號新,實行法家新政。

    而儒家弟子卻是不甘失敗,又扶持了光武帝劉秀行「綠林、赤眉」起義,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重新讓儒家登上歷史舞台。

    儒法兩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鬧到了玄木島上,在玄木島上主持大局地竹靈、梅韻二人根據李松孔宣閉關前交代,清除出了一大批濫竽充數之人,命令餘下的兩家弟子在李松、孔宣、韓非三人閉關未出前不得再有流血行動,否則定不輕饒。

    儒家兩家弟子在朝堂之上開始由明爭轉為暗鬥,好在有竹靈梅韻命令在前,兩家弟子倒也不再把對方往死裡整,如此你來我往,不亦樂乎!

    兩家學說各有所長,法家「法今而不法古」,做到了隨機應變;儒家中庸平和,做到了包容眾長。因此,自是鬥得難解難分,誰也佔不到上風!

    慢慢的,兩家倒也有點惺惺相惜,不再覺得對方一無是處了!

    這正是李松孔宣對待儒法兩家相爭的既定方針,學術之爭比不得比武打鬥,不能強行喊停,只能讓這兩家弟子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如兩隻刺蝟一般,自己去找到自己和對手間最合適的位子,免得刺傷了別人,也刺傷了自己!

    就在儒法兩家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佛教也悄悄的開始了自己的動作!

    卻說那普陀山觀音菩薩,在得道後,信徒一日日的多起來,佛教東進的時機已經成熟。

    這一日,觀音菩薩托夢給那漢明帝,化成一丈六金身,渾身七彩功德霞光環繞,直從西方極樂世界飛來,立於漢明帝宮殿前。

    佛教靈山之上,如來佛祖正在對著西天諸佛講解那無上佛法,突然一頓,微笑道:「今日佛法就此講解完畢,十八羅漢中降龍、布袋兩位羅漢以及八部天龍中白龍馬且留下!」

    十八羅漢乃是當年准提封神時從萬仙大陣中度回的三千紅塵客中的佼佼者,而降龍、布袋兩位羅漢又是十八羅漢中修為最高之人,如今已有那金仙後期修為。

    八部天龍眾皆是由地藏菩薩在幽冥地獄中度回的惡鬼所化,白龍馬卻是地藏菩薩度回的第一個八部天龍眾,如今有那地仙後期修為,卻是未化人形,乃一白馬。

    如來看著降龍、布袋、白龍馬三人道:「南無阿彌陀佛,如今有東土皇帝派遣大臣來我西方求取佛教真經,卻是要辛苦幾位了!」

    降龍、布袋、白龍馬三人齊道:「南無阿彌陀佛,為佛教大計,我等唯釋迦牟尼佛是從!」

    三人自是告別如來而去,如來望著三人離去方向,暗歎了口氣!

    這些事情,本應由佛教的兩個護法來做的啊!

    卻是在如來身後的三千佛子中,有一個和尚,正默默無語,神情複雜的望著東方,顯然也是塵緣未了。

    此人和三千佛子中的其它人不同,其它人皆是截教三代弟子,而此人,卻是闡教二代弟子。

    此人曾經也是名聞洪荒,名字便叫:申公豹!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6 17:50
第六章 傳道 九七節 那點執念

    算起來,申公豹與姜尚二人應當是玉清聖人原始天尊的關門弟子,同門師兄弟。不過同一天入門的兩人在封神大戰鬥中卻是境遇迥異,雲泥之別。

    姜尚修仙不成,卻是深得原始天尊喜愛,被原始天尊指派到地界西周主持那封神之事。申公豹資質頗高,卻是不受原始天尊的待見,每日只做些打雜的活。

    申公豹忿恨原始天尊厚此薄彼,於是一念之下,轉投地界殷商,與姜尚為難。

    卻沒有料到殷商被殺得大敗,申公豹也是無處容身,只得投奔通天教主截教。正是三山關後牧野平原大戰時,逢截教上清聖人通天教主命令門下大弟子多寶擺下萬仙大陣對抗三教四聖,通天教主便命這申公豹也一起操練。

    後萬仙大陣中截教大敗,被佛教准提聖人度了三千紅塵客前來西方,申公豹正在此列。

    申公豹吃一塹,長一智,來到佛教後,知自己身份特殊,於是一改以前交遊廣闊之作風,只幻化模樣,低調默默做人,甚至在那佛教選十八羅漢之時申公豹都不參加,只刻苦修煉佛教大法。

    當年申公豹在闡教無人教導的情況下,都僅憑著自己的摸索,短短幾十年間達到了地仙後期修為,如今更是一日千里,達到那金仙後期修為。

    申公豹自知由金仙升到准聖非再是那苦修之功了。而是需要大機緣。因此,在今日得知如來派遣降龍、布袋、白龍馬三人前去東土布道時。申公豹便隱隱覺得:佛教,當要真正東進了。

    佛教前進東土,乃是道祖鴻鈞天道運行之必然。申公豹怎會不知道,期間有大把地功德可拿,比如那地藏菩薩與觀音菩薩二人,便是憑此功德而得道。

    第一個下海者,雖然有被浪潮打死的危險,但是捕獲地魚蝦卻遠不是那些在岸上之人可比的。

    申公豹不怕!申公豹認為自己的資質當還在地藏與觀音兩位菩薩之上!

    申公豹才這麼一走神間,西方極樂世界內。接引和准提兩位聖人便眉頭一皺,感應到了!

    接引准提二人對望一眼,便一齊掐指疾算起來。

    良久之後,兩人才停將下來,又是對望一眼。卻是面帶苦笑了!

    終於還是准提打破了沉默,歎道:「好一個上清聖人通天教主,我們的三師兄!將我們瞞得好苦啊!」

    當年封神大戰之中,通天教主在誅仙劍陣中以一挑四,雖然吃了敗仗被太上老君摘了證道法寶誅仙四劍,卻是修為大進,悟了道祖天機。

    通天深恨佛教前身之西方教與人闡二教勾結,蒙蔽天機。欲將通天截教門下一網打盡,斷了通天截教道統。

    通天在萬仙大陣前聞得申公豹來投時,自是將申公豹的前世今生算得一清二楚,原來這申公豹也是量劫之關鍵人物。

    所有量劫關鍵人物。皆是天命所繫,在一個量劫完成後,便要承擔此量劫帶來的因果業力,重則灰飛湮滅,輕則受盡苦楚。不到下一量劫不得脫身。

    巫妖大戰量劫之關鍵人物后羿嫦娥二人。后羿本應在巫妖大戰中身喪,嫦娥本應永困太陰星。後李松逆天改命成功,饒是如此,兩人還是在那太陰星上過盡幾千年非人日子。若不是誅仙劍陣大戰中,四教五聖打出的那個大黑洞,李松也救不出兩人。

    封神量劫之關鍵人物姜尚與申公豹二人,姜尚永遠修仙不成,在地界輪迴,受盡一千大劫,三千小劫。而原本歷史中,申公豹被原始天尊鎮壓在那北海海眼,受盡北海海眼腐蝕之苦用來償還因果。

    可如今倒好,通天教主為這申公豹蒙蔽了天機,將申公豹送進了西方佛教,擺了接引准提一道。

    要知道,申公豹被佛教收入門牆後,申公豹原本應承擔的量劫因果業力便要轉接到佛教之身,佛教本就氣運不足,哪裡經得起這種折騰?

    也正因為如此,當初李松在天南遇見姜尚轉世的樵夫時,姜尚量劫未滿,李松也不敢將其帶到玄木島上,只賜予了一道甲木青氣用以追尋姜尚所在!在姜尚一千大劫中只餘下最後地一重「情劫」時,才命竹靈梅韻二人將姜尚帶回。

    量劫之人上系道祖鴻鈞天道,其行蹤本就是道祖鴻鈞親自遮掩,聖人也推算不出。如今這申公豹的下落更有通天以大法力擾亂,接引准提二人自然不知這申公豹就在佛教當中了!

    別說接引准提二人,就是那見過申公豹,日日教導三千佛子的如來佛祖(原截教多寶)也是不知,一則申公豹幻化了模樣,二則當年萬仙大陣之人,九死一生,誰料得到申公豹身負如此大的因果,還活的下來?

    如今佛教將興,量劫將起,有了申公豹回望東土地道機牽引,接引准提二人終究也是聖人之能,合二人之力,自然就算出來了,倒也不算太晚!

    這卻怪不得通天,難道只許你接引准提在封神時算計通天截教,不許通天算計你接引准提佛教?

    接引苦笑道:「我等終究還是低估了通天,也罷,該來的,總算是來了。師弟,如今你我二人既然知曉了天機,自當努力尋找機緣,化解這段因果!」

    接引隨即吩咐了身邊的侍協大勢至菩薩幾句。接引左右本有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兩大侍協,後觀音菩薩被派往東土布道,如今接引身邊就只剩下大勢至菩薩了。

    准提點點頭,望向那東土方向,道:「師兄說的正是!」

    這便是佛教二聖的過人之處,在知道自等的困境後,首先做的,永遠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默默的承受,即時地尋找著最佳解決困境的方法!

    兩人正打坐間,大勢至菩薩菩薩已經將申公豹帶來。

    申公豹自知身份已經被兩位聖人發現,一路上自是忐忑不安,待見得接引准提二人,只趕忙下跪拜道:「門下拜見南無本師阿彌陀佛,拜見南無本師須菩提佛母!」

    接引看了申公豹一眼,道:「起來吧,申公豹,你也不必害怕,我佛教既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你如今皈依佛教,我等自也不會與你為難。」

    申公豹心中大定。

    接引卻是又道:「你隨著那三千紅塵客前來西方極樂世界,如今可曾取法號!」

    申公豹臉上一紅,道:「門下隨著三千佛子一起修行,平日從不曾單獨行事,是故一直未有法號!」

    接引道:「你曾是闡教二代弟子,在三界中也算是了得之人,卻是不能沒有法名。」

    接引頓了頓,接著道:「法者與公俱報,海者地大物博。我今便賜你法名法海,望你日後行事之時,如海胸懷,秉公執法,以得正業,方不負了此名!」

    申公豹(法海)聞言心中大為感動,向得接引拜道:「法海多謝南無本師阿彌陀佛賜名,法海定會竭盡全力,報效佛教!」

    旁邊准提道:「法海,你乃是我當年封神大戰中帶進佛教,如今我便許了你這分因果,收你為門下記名弟子吧!」

    法海(申公豹)曾為原始天尊門下親傳弟子,如今被准提收為記名弟子,輩分倒也相當。

    法海離去後,接引對得准提道:「師弟,你何苦如此?」

    法海乃是量劫之人,身具無量因果。入佛教後,這些因果當由佛教承擔,可如今被准提收為了記名弟子,這些因果怕是要被准提給一肩挑了!所以接引才有此說!

    准提復又抬頭望向那遙遠的東土,顯現緬懷之色,淡淡道:「師兄,我等佛教本就氣運不足。此事因我而起,終歸要由我來解決!再說,我畢竟是那不死不滅之聖人!」

    接引一時間,倒也不知說什麼好。

    良久以後,接引才向空中伸手一揮,只見一坐金浮屠便到了兩人面前,金浮屠中一顆佛舍利閃閃發光。仔細看時,佛舍利中竟然隱隱顯現人形。

    接引望著那顆佛舍利,道:「過不了多久,你也該出世了,終歸到底,我等都是為了這佛教!」說罷,接引又面色堅毅,對準提道:「師弟,你我相交億萬年來,前進的路上,你不會孤獨地……」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6 21:54
第六章 傳道 九八節 修真一脈

    降龍、布袋兩位羅漢將兩袋經書馱在白龍馬上,從西天靈山出發,直奔東漢都城洛陽而來。三人雖然都是修為不俗,可是卻不使用法力,只徒步而行,歷時一年方才到達。

    漢明帝大喜,在洛陽建一白馬寺,讓降龍、布袋二位羅漢就此在東土定居,翻譯佛經。

    白馬寺如此便成為東土第一座佛寺,佛教也因此也登上廟堂之高,在東土迅速的傳播發展起來。

    時間的流過,總是一條歷史的長河,曲曲折折,蜿蜿蜒蜒,不經意間的在向著前面爬行,淌向那不知名的未來。

    那些歷史上出現的人和發生的事,就如時間長河兩邊的風景,時而美麗得讓人流連忘返,時而殘酷的讓人痛心疾首,讓人目不暇接,才顧了此,又失了彼。

    美麗也好,殘酷也罷,總不過是點綴的風景!來臨了、停留了、遠走了、消逝了,這便是所有人和事的宿命!

    因為,我們將所有的一切的運轉,叫做「道」!將這所有的一切的運轉的規律,叫做「天道」!

    在那縹緲的虛空,一個叫個紫宵宮的地方,有一位閉目端坐的老人,正在總管著宇宙中的一切,我們將他稱為「道祖鴻鈞」。

    天下大勢,正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玉帝下凡而建立的大漢王朝,在走過了四百多個年頭後,就如一座擎天大廈一般,轟然倒塌。

    諷刺的是,讓大漢王朝倒塌的引子,正是玉帝曾經攝取氣運的東齊帝國上的一群普通老百姓發生的起義,那些老百姓自稱是漢朝國教道教分支的太平道信徒。

    而太平道的創建人張角,則自稱是玄都大法師下凡化成的張良的後人。

    然後便是那魏、蜀、吳三國並立,三國間合縱連橫,兵戈不止。都想爭得地界正統。卻是鳥蚌相爭,漁翁得利,被後來居上地晉得了天下。

    三界中的那些大能之人卻是在這段時間中一個個的閉關不出。修行億萬年來地人物,哪個不是心如止水?誰還來理會這些凡俗之事,強染因果。

    倒是那地界蜀山崑崙無量等派的修真之人在地界越發的活躍了!此三派同出於三清道教,然因為蜀山崑崙份屬人闡二教,無量屬於截教,無量自不能也不屑如蜀山崑崙那般處處標榜著地界人族正統。所以無量派一直被蜀山崑崙二派打壓著。好在無量劍派有無當聖母與龜靈聖母這兩個金仙後期高手坐鎮,手中法寶也是非凡,因此才穩住了腳跟。

    至於其他的一些修真門派,如青城、峨嵋、包括號稱五嶽劍派的嵩山、華山等。盡皆是依附蜀山、崑崙二派,唯兩派是從。

    玄木山、青雲府內。

    這一日,雲霄正在靜坐,突然心神一動,只掐指一算間。便面帶微笑,取下隨身佩帶的一快青色玉訣,望地界甩去。

    地界之上,卻是有一鬚髮皆白的青衣道人,正在席地而坐,見得那塊青色玉訣來到跟前後,只伸手接過,藏與懷中。然後朝玄木島方向一拜,便又向前走去。

    此人正是那在地界遊歷的玄木島第六弟子倉頡。

    倉頡走得不遠,便是見前面一片蒼翠的竹林,竹林上。落滿了各種各樣地鳥兒,那些鳥兒們見得倉頡的來臨,也不懼怕。

    一陣悠揚的琴聲從竹林中飄過來,琴聲也不飄向遠處,只環繞在竹林上。隨著那些竹葉一起擺動。片刻後,整片竹林都似乎都在和著琴音一起吟唱起來。

    原來。這琴音讓鳥兒們都入迷了!

    倉頡繼續往前走去,只見那竹林中有七人正在飲酒為樂,談唱相和。為首的一人,身著一寬大白色土布袍,腳踏木履,頭上也不挽髮髻,任長髮垂下來,遮住了半邊俊秀傲然的臉龐。

    好一副魏晉名士打扮。

    正是此人在盤腿席地而操琴!

    另外六人者,肆意酣暢,放浪形骸,一邊飲酒,一邊以各自手中拿一樂器,分別為箏、塤、笛、蕭、板、阮等,與那談琴之人相和。

    倉頡也不相擾,靜靜地聽幾人合奏著一曲。

    卻是音樂中時而崇山峻嶺、時而流水潺潺;又彷彿雨打浮萍、風吹殘紅;零落飄搖間,卻感覺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倉頡千萬年來的不曾被撩動的心此刻也是隨著那琴聲而一起飛揚……

    這可是些普通凡人啊!

    一曲終了,那撫琴之人站起身來,見得倉頡仙風道骨模樣,知道是有道高人,於是上前行禮道:「嵇康見過道長!」其餘幾人也是上前見禮!

    原來這七人皆是一時之俊秀,因為不滿如今晉朝政治黑暗,故在此竹林避世,日日飲酒吟詩,不問世事,自號「竹林七賢」。

    為首的彈琴那人名為嵇康,其餘六人分別為撫箏者阮籍、拿塤者山濤、吹笛者向秀、弄蕭者劉伶、執板者王戎以及那抱阮者阮鹹。

    倉頡如今有金仙後期,自是算得出幾人來歷,只對七人道:「爾等如此避世,何不修仙?」

    嵇康不屑道:「當今修仙之二大門派,上入不得我等之眼!」

    本事一點也無,口氣卻是不小!

    倉頡如今在地界遊歷千多年,自不再是玄木島「倉坊」內那個造字的青澀的小伙子了,聞言笑道:「為何?」嵇康等幾人見得倉頡也不動怒,只暗暗心驚,要知道如今地界幾乎所有修真門派都和這三家牽扯過關係,卻不知這人是何來歷。

    但幾人卻不是怕事的主,嵇康道:「蜀山崑崙二派僅有長眉真人一個頂尖高手而已,卻號稱地界人族正統,廣收門徒,對那些不服兩派的人到處打壓,實在是沽名吊譽之輩,我等七賢怎能入此等門派!」

    倉頡點點頭道:「你說地也不無道理,這兩派實力確實太弱,要不是人闡二教在後面撐腰,怕是連那無量派都擺不平!再說其所謂的人族正統,嘿嘿!」

    玄木島一脈親傳弟子自是不會認為蜀山崑崙派為人族正統,不過玄木島一脈弟子終究沒有兩派弟子那麼厚的臉皮,日日將個人族正統掛在嘴邊!

    嵇康卻是不再繼續在此事上糾纏下去,只道:「道長,方纔我等七人合奏之廣陵散如何?」

    倉頡笑道:「於我等修仙者而言,你等凡人所奏,也是普通的很!」

    「廣陵散」乃是合七人之力,費時數年而成,七人皆是地界音律好手,聞得倉頡之語,頗不以為然。

    倉頡也不理睬幾人,只抬手將手中春秋筆一揮,一道青氣向那片竹林飛去。

    那些竹林彷彿有了生命力一般,竟然無風自擺,竹枝晃動,竹葉招搖起來。那道青氣突然又幻化成千萬道,依附在每顆竹子之上,每棵竹子竟然就此發出悅耳地音樂來……

    嵇康等七人目瞪口呆。

    大自然的音樂才是最美的音樂!人的音樂永遠之能貼近大自然,而不能成為大自然。李松為萬木之祖,倉頡身上有李松賜予的一道先天甲木之精氣,要控制小小地一片竹林,自是易事!

    倉頡卻又隨手一招,一個酒葫蘆便出現在倉頡地手中。倉頡笑道:「我知你等好酒,且看我這酒如何?」說完,便將酒葫蘆蓋子一擰。

    此酒可非凡酒,乃是當年在玄木島上的勁節公、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杏仙等五人,取玄木山泉中來自東海泉眼中地五色神水,和著那玄木島上朝露釀造而成。

    倉頡在地界遊歷,倒是帶了些在身上,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嵇康等幾人愛酒如命,一聞得那酒香,又見得倉頡方才神奇表現,哪裡還不知道倉頡大能,只一齊向倉頡拜倒,道:「我等願拜道長為師!」

    倉頡哈哈大笑,道:「爾等既然心服,自是甚好,不過我有老師尚在閉關,因此,你等可先為我記名弟子!」

    說罷,便著七人先向玄木島方向行了那三跪九叩大禮,七算是正式列入了門牆!

    倉頡又掏出雲霄賜予自己的那塊青色玉訣,交由嵇康道:「你等便按此玉訣上功法修煉,可在地界傳下我玄木島修真一脈!」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7 19:14
第六章 傳道 九九節 名青雲門

    原來倉頡在地界遊歷期間,見得地界經過這千百年來的變化,再也不復以前的那個高人遍地走的洪荒了!甚至象春秋戰國時期,那些如太上老君、孔宣等大能之人親自傳道者都是寥寥無幾,反而是那些地界的修真之人佔據了道統,如諸子百家一般,既可上得廟堂之高,也可處得江湖之遠,為各自大教爭得了氣運。

    倉頡又見玄木島一脈尚無修真門派傳下,卻是不利於玄木島道統在地界的發展,恰巧今日又遇見嵇康等所謂的「竹林七賢」根骨不錯,是以便想到了要傳下玄木島修真一脈!

    不過倉頡修習的玄木功法,卻是要以體內李松賜予的那一道先天甲木之精為依托,旁人煉不得!故倉頡才會向雲霄求助。

    雲霄原本修習的是那通天教主正宗上清聖人大法。後雲霄來得玄木島後,得李松之助,將那上清聖人大法與玄木功法結合起來,自創了一門新的修行之法,以雲霄在玄木島上居住的「青雲府」為名,號青雲功法。

    如今倉頡要傳下玄木島地界修真一脈,雲霄自無不從。

    嵇康等人聽得倉頡說「傳下玄木島修真一脈」,頓時個個大驚,七人都是那學聞淵博之士,自然知道玄木島故事。當下將倉頡打量一番,趕忙又是一齊拜倒,道:「原來老師乃是人族聖玄木道長門下字祖,我等雖不屑那世間禮法,卻也是要再拜上一拜!」

    說罷,七人又朝著倉頡繼續拜倒!倉頡只哭笑不得。

    玄木島親傳弟子中,各有機緣,都在三界有著響噹噹的名號。其中造字的倉頡最受所有人的敬重。因為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凡夫俗子,無論是諸子百家。還是那七十二行。都無一例外的受到倉頡造字的功德潤澤,所以倉頡被三界尊為「字祖」,倉頡也是三界少有地被所有人共同認可的大神。

    竹林七賢,說的好聽,可若是你大字不識,賢從何來?

    七賢拜完後,有嵇康問道:「老師,我等傳下修真一脈。當取何名?」

    倉頡看著嵇康地青色玉配,沉吟道:「就取名青雲門吧!」

    後嵇康等人在地界東海邊尋得一仙山,此仙山一山七峰,正合了「七賢」之數,嵇康等人便將此山命名為青雲山,在青雲山上正式開枝散葉。

    青雲門有玄木島在背後支撐,自是迅速發展起來。

    西晉是個短命王朝,才建國幾十年後便被那匈奴人南下。打得渡河而走,將廣大地中原之地讓給了異族,史稱東晉。

    由此也拉開了歷史上幾百年的南北割據對立的大幕。

    南北對立時,各自軍閥混戰不休,戰爭之頻繁還甚於春秋戰國時期。更有異族匈奴、鮮卑、羯、羌、氐等異族輪番入侵中原。這些異族之人乃是些未開化的蠻子,除了打架殺人什麼都不會,自然就更談不上治理天下了。

    時佛教思想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已經漸漸被老百姓所認同!尤其是那觀音菩薩所化身之送子觀音,實在是貼近老百姓的心窩窩啊!

    傳宗接代之事。永遠是老百姓們最關心的事情!

    佛教有地藏菩薩在幽冥地獄行超度亡魂之事。要繞過地府,讓幾個鬼魂投胎自然也非難事!

    時逢亂世。百姓朝不保夕,今天晚上睡下覺,也不知道看不看的到明天早上地太陽,於是,佛教西方極樂世界的誘惑力突然就大起來!

    百姓們再也不嫌那西方路途遙遠了!一個個開始青燈古佛,口念南無阿彌陀佛來!

    老百姓們日子難過,那些軍閥日子有不好過,今天還是我殺老百姓,說不定明天老百姓就造反來殺我了,如何安頓那些心懷憤怒的老百姓們成了軍閥們的必修課!

    這時候,佛教的「忍」字思想進入了軍閥們的視眼,並被無限的放大。於是,軍閥們與那些佛教信徒一拍即合,佛教信徒要立於廟堂之上,而那些軍閥們則需要佛教徒去對老百姓們宣揚:

    佛祖說了,你們要「忍」,你們這輩子「忍」,是為了下輩子享福。軍閥之所以這輩子這麼風光,是因為上輩子他們「忍」!所以軍閥盤剝我們,壓搾我們。我們為了下輩子,「忍」下算了!

    老百姓們或許是真的「忍」了,或許是走投無路要庇佑在佛門之下。反正,佛教便如此迅速地發展起來!

    如今的函關依然是高高聳立,函關外的那條荒涼小道乃是直通西域所在,曾經一度因為太清聖人太上老君西出函關化胡為佛而變得殷殷攘攘。可如今歷經幾百年亂世以來,早已不復昔日的盛況了,反而是路邊的草叢裡,時常露出那些因為戰亂死亡而無人掩埋,被野狗子吞噬屍體後留下地纍纍白骨!

    據函谷關上士兵們說:這些死在函谷關外邊的人,因為無人超度,便成了那些孤魂野鬼,每到夜間或者是下雨陰沉沉的天,這些孤魂野鬼便一齊出來遊蕩,淒身慘叫……

    如此一條道路,誰人還敢行走?

    今日這函谷關外則是從西方走來一位和尚,此和尚身披一件金縷袈裟,手持一黃金缽盂,虯髯滿面,風塵僕僕,偏生又讓人生出一種慈悲疾苦之心。

    和尚從西方一步一步頌經而來,說也奇怪,和尚口中頌出的彷彿不是經文,而是一道道的金色佛光。此時,和尚手中地黃金缽盂有身上地金縷袈裟也是放出幽幽金光,將和尚給包裹起來。

    又有陽光直照而下,遠望去,和尚就如飄在一朵金色的雲彩之上,法相莊嚴!

    那些金色佛光過去,只見函關外道路兩旁地那些孤魂野鬼一個個的現出身來,聆聽無邊大佛法的教導。待得金光過後,這些孤魂野鬼一個個的便直接向幽冥地獄飛去,自有地藏菩薩將之度進西方。

    和尚過去,只見函谷關外的那條小道再也不復原來那般淒慘模樣,路邊的那些纍纍白骨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朵朵盛開的鮮花;那些孤魂野鬼再了沒有了蹤影,而是一隻隻歡快的小鳥在歌唱……

    小道直向西方延伸過去,函谷關上的守備士兵抬眼望去,似乎隱隱的小道的那頭看見了一座滿是金色蓮花與菩提樹的海市唇樓,裡面的佛子們在裡面頌經禮佛,安居樂業。依稀,那好像就是人們傳說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函谷關守備知道此和尚有神通,連忙命人打掃道路,焚燒高香,將和尚接進函谷關來,函谷關內許多困苦不堪的老百姓,見得和尚無上妙法,只一個個的拜道:「望菩薩憐我等苦楚,超度於我等,我等願誠心皈依我佛,入那西方極樂世界!」

    函谷關守備問得和尚姓名,和尚唱了一諾,雙手合十道:「貧僧此世法號菩提達摩!」

    這菩提達摩便是那昔日的佛教四大本師佛之一,橫三世佛中的南無本師藥師佛。藥師佛當年幽冥地獄與李松一戰中,為困住李松,燃燒法力而死,只餘得一道真靈保存在那顆佛舍利中,被佛教諸人以往生咒超度,用藥師佛隨身後天至寶金浮屠保存好那顆舍利,以九品蓮台和七寶妙樹兩大先天靈寶護送回了西方。

    藥師佛舍利回到了接引准提二聖坐駕前,這幾百年來,接引准提二人日日以大法力助藥師佛恢復記憶真身。終於在東土戰亂,佛教大興的關鍵時刻一舉成功。

    藥師佛轉世重生於天竺,重生之名為達摩。藥師佛因為是身死而轉世,與當年太上老君西出函關化胡為佛時多寶轉世重生成釋迦牟尼完全是兩個概念,是以達摩法力修為全無,要重新開始修煉,不像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便恢復了前世的法力修為!

    好在藥師佛有接引准提兩位聖人親自為其轉生,是以除了修為一下子恢復不了之外,也沒有其它的後遺症留下。

    那日接引准提二人發現通天教主以申公豹算計佛教後,深感佛教發展之艱難,於是在接引賜申公豹名字法海,准提收法海為記名弟子後,便讓藥師佛舍利轉世重生!

    藥師佛重生後,准提也是身化菩提樹前來教導,如來派了天竺禪宗初祖,同樣有轉世重生經驗的上古七佛之一的伽葉佛前來輔助!

    藥師佛也是不負眾望,短短幾十年間便有了金仙後期修為。為了感謝准提化身的菩提樹的教導,所以又稱菩提達摩!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7 21:14
第六章 傳道 一百節 達摩孔明

    時禪宗自伽葉創建以來,已經傳了二十七代,一直聲名不顯。

    達摩(藥師佛)得道後,隨准提伽葉前來須彌山拜見老師接引聖人。接引遙望東方,微笑道:「我佛教正統當前去東土撥亂反正,於東土大興有望也!」

    時佛教在東土得觀音菩薩布道,已經廣為人知。又因東土處於南北朝亂世,軍閥們希望百姓不要鬧事,百姓們想脫離苦海,東土片面的宣揚佛教教義中的「忍」,因此佛教發展得非常畸形。

    接引准提聖人之能,怎會不知佛教如此發展,乃是借佛教氣運行求死之道?故接引准提二人最終選定了結合小乘佛教度「己」和大乘佛教度「人」教義的禪宗前去東土,做為佛教大興的思想流派。

    況且達摩之身份,也是主導佛教大興的不二人選。達摩前世藥師佛,本是那創世青蓮蓮蕊接引旁邊的一滴露水,被接引收為佛教前身西方教之門下大弟子,地位修為甚高,在佛教兩位聖人之下,也只有如來或可比擬。

    如今藥師佛法力雖然未曾完全恢復,但兩世為人,在心境修為上卻是更多了一些「頓悟」。

    旁邊伽葉自是明白接引之意,於是便將身上接引與准提兩位聖人的證道後天至寶,用來鎮壓禪宗一脈氣運的金縷袈裟與金缽盂賜予了達摩(藥師佛),命達摩接掌禪宗,達摩也因此而成為禪宗第二十八祖。

    達摩便如此過東土而來!

    達摩前來東土途中,見得那些纍纍白骨棄屍荒野,孤魂野鬼無所依托,遂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一路之上便以大法力將那些鬼魂超度,是以才有了方才一幕。

    達摩首先來到南朝梁武帝處,南朝梁武帝號稱禮佛甚誠,在國內大建佛寺。廣譯佛經,營造佛像。

    梁武帝很自負的詢問達摩:「此多事情!幾重功德?」

    達摩搖搖頭,道:「無功德!」

    梁武帝又問道:「何以無功德?」

    達摩回答道:「此是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也就是說。梁武帝做這些事情是有目的的。不是發諸自己的本心。

    達摩此語也是在為佛教撥亂反正,說禮佛之事不在於你明面上做了多少看得見的事情,而是在於你心中是否虔誠!

    梁武帝終究也不能明白達摩之意,達摩失望之餘,便一葦渡江,來到那佛教的不毛之地北魏,決意重新開始佛教的傳承。

    後達摩來到登封,見得那中岳嵩山巍峨入頂。鬱鬱蒼蒼,頓時明心見性,道:「南無阿彌陀佛,吾之道統當由此而傳!」

    時中岳嵩山主峰太室山有天庭五嶽大帝之中岳大帝聞聘把守,達摩也是不好喧賓奪主,於是就選了嵩山旁峰少室山為道統傳乘之地,於少室山面壁九年,出關後建少林寺。正式開始禪宗道統傳承。

    中岳大帝聞聘乃是凡人出身,如今不過地仙後期修為,在天庭也沒什麼背景實力,如何敢直接出手對付達摩,只將此事稟報了玉帝王母。玉帝王母正想引佛教東進來對付玄木島,於是對此事不聞不問,聞聘也就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聞聘自然不知,日後在佛教少林寺之名。遠在他中岳大帝道場之上。

    因為時處亂世。達摩為了讓禪宗弟子行走江湖布道之時不遭欺凌,便命令禪宗弟子禪武雙修。

    達摩也沒有料到。此無心之舉竟然造就了日後的武林泰山北斗,赫赫有名地少林寺武道一脈。

    達摩後將禪宗道統傳於門下弟子慧可,並做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便只履西歸,回西方須彌山極樂世界去了。

    達摩也因此被尊為東土禪宗初祖。

    玄木島,議事廳內,除倉頡和白素貞在外的玄木島所有親傳弟子幾乎全部到位!原因無它,今日乃李松出關之日。

    算起來,李松也已經閉關五百多年了!眾人都是神情興奮,李松在閉關前就已經達到准聖後期顛峰境界,如今先天五行已經大全,怕是要證就那聖人之位了吧!

    玄木島上准聖頗多,而且倉頡、孟子、荀子、韓非子等四人都有那證就准聖的潛力,門下儒法兩家弟子更是遍步地界各地。但玄木島上現在終究無聖人壓陣,誰敢擔保,在下一量劫起,聖人盡出,玄木島就能安然度過?

    在講究實力至上的修真界,一個不死不滅地聖人地存在,實在意味著太多!

    如果李松證就了聖人之位,在加上玄木島上這一眾准聖,三界誰可阻擋玄木島之鋒?

    議事大廳裡,主位上面擺著三個座位,中間李松的座位空著,旁邊分坐著孔宣、雲霄二人。

    眾弟子在下面分成兩排並坐,其時,李松、孔宣、雲霄等各有傳人問世,為了不使稱呼混亂,所有弟子一律是首先按輩分,然後按入門先後來派順序。

    依次為竹靈、梅韻、袁洪、白素貞(空著)、后羿、嫦娥、倉頡(空著)、孟子、荀子、韓非、至尊寶、孔明(諸葛亮)。

    高明、高覺兩人乃是護法,所以位子排在最後!

    如今孟子、荀子兩人乃是金仙初期修為;韓非佔得法家一脈之重,已經有那金仙中期修為;至尊寶最是命好,有那金仙後期修為,而孔明入門時間最短,才地仙中期修為。

    這孔明乃是孔宣兩百多年前在三國戰亂時收的儒家第三名親傳弟子,資質高絕,不在孟子、荀子二人之下。說起來孔宣收孔明為弟子還有一段故事:

    孔明原是青州人,因漢末黃巾戰亂而成了流民,隨逃難大軍來到荊州。孔明學識淵博,乃是修仙奇才,原本欲拜入道教,但因為黃巾軍乃是道教太平道一脈,孔明因此而不入道教,後於荊州遇見特意前來收徒的儒家之祖孔宣。遂拜倒在孔宣門下!

    孔宣極疼這個弟子,本欲將那儒家大興之四大後天靈寶之一的丹心硯賜給孔明,不料孔明卻不要,說:「世人皆是憑借寶貝而成事。弟子卻不屑與此。要讓寶貝隨弟子而揚名!」

    此話可大有問題,要知道大凡靈寶之流,皆有靈性,與使用之人必須心有靈犀,誠心事主,才能發揮寶貝的最大威力。

    本領高強之人,手中寶貝自不會太差;本領低微之人,即便有那好寶貝。也是枉然,匹夫無罪,懷壁其罪,講的正是這個!

    孔明為孔宣親傳第三弟子,與孟子荀子兩位師兄以及讓儒家大興的三代弟子之首董仲舒,四人一起使用那伴隨儒家大興地四大後天靈寶,自是再好不過。

    孔宣聽得孔明不要這丹心硯,不僅不怒。反而哈哈大笑,道:「我以前收徒孟荀二人,二人雖才智高絕,但性子卻是過於溫和,如今你孔明深得我之狂傲!我之道統終有繼也!」。孔明也因此成為了孔宣的關門弟子。

    孔宣說歸說,卻是沒有虧待孔明。孔宣親自跑回那天南不死火山,向自己的母親,也就是那洪荒飛禽之首地鳳凰求了一根翎毛,做成了一後天靈寶「觀羽扇」。賜給了孔明。

    孔明還真是個狂傲逆天的主。在地界初出茅廬之後,輔佐那赤手空拳的劉備。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國,打下了諾大一片江山。和代表著道祖鴻鈞天道地晉國前身魏國給幹上了!

    孔明並借此而悟得「八陣圖」大陣,「八陣圖」大陣乃是根據天皇伏羲八卦而成,做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能引用後天地、水、風、火、雨、雲、雷、電八種元素為己用,循環不息。

    終究人算不如天算,劉備死後,繼位地劉禪昏庸,蜀國國力日益衰退,孔明也無那回天之力。

    後孔明在五丈原擺下「八陣圖」,欲困死那晉主司馬懿率領的魏國大軍,而進行逆天改命,卻被道祖鴻鈞天道降下天劫,損毀了陣圖。

    孔明知事不可違,於是便飄然離蜀國而去,回到玄木山上閉關清修,如今才出得關來島親傳第三代弟子商鞅、慎到、申不害、董仲舒等,不過,這些三代弟子可就沒有座位了,只能站著。
longwang 發表於 2008-12-18 20:03
第六章 傳道 一零一節 五行歸一

    玄木山、玄木府內!

    李松和庚金、丙火、戊土三位分身的身上都沾滿了厚厚的灰塵。

    自從上次李松剛閉關時,行五行歸一而觀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後,李松便深深感覺到了其中的震撼。天地間的那些傳聞雖說是有跡可尋,但終究是窺豹一斑,以偏概全,有很多傳說更是憑藉著結果而去猜測其中發生的過程,如何能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

    自己既然要追尋自己的大道至境,就不能被那些傳聞所迷惑,每一件關乎著天地進程,大道衍化的事情,自己都要瞭解其中的真實情況,透過現象而看到其中的本質。

    因為李松同樣不能悟得透徹的還有另外一件億萬年來氳繞在心頭的事:那被世人尊為先天甲木之精的木祖,怎麼就和後世那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李松結合在一起了呢?

    這些事情都是在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發生,也就是說,這些事情都是在道祖鴻鈞天道範圍之內。若說,這件事情除了李松之外,還有一個人知道的化,那個人便是道祖鴻鈞。

    所以,李松便有了一種想要看道祖鴻鈞如何化身天道的衝動。

    李松在中途又試過幾次五行歸一,但始終無法穿越過那天地初開、萬物初生的迷障,在盤古大神化身萬物的時候便回歸本源,更別說見到道祖鴻鈞了。於是,李松也只得靜下心來,安心的修煉自己的先天壬水分身。

    先天五行大成之時,便有那扭轉乾坤、再造天地之能,自己自然可以時光倒流,空間變幻,將一切都看個透徹,道祖鴻鈞也是無法阻止自己。

    只見虛空中青、赤、黃、白、黑五條輪迴杖首尾相連,各自在閃耀著本色光芒的同時又有其它光芒夾雜其間。竟然就此而構成了一個五色海洋。

    先天五行就如五兄弟,其父母便是那混沌陰陽,也正因為先天五行如此的「血脈相親」,先天五行才能相生相剋,相輔相成。

    光芒如水,微波流動,只有如幻境。而那原本應該呆在李松丹田內的松子。此刻卻是漂浮在五色海洋的正中間。彷彿一個在池塘裡戲水的小孩,歡喜暢快的游來游去。

    松子也是五色光芒盡發,卻是發出地五色光芒源源不斷的被那五色海洋吸收,而松子又源源不段的吸收著五色海洋中的五色光芒。

    隨著輪迴杖與松子之間不斷的交換著先天五行五色光芒,李松抬眼望去,只見庚金、丙火、戊土三位分身都是面露陶醉之色,而那眼下尚不是完全鮮明的壬水分身也是沉醉其中,身體上的黑色越來越清晰。那些黑色中又夾雜著其它四色,慢慢地凝聚成形……

    先天五行齊聚,此刻包括李松在內地五行分身,自不再是以前那般單一之物了,而是每一具分身在以自己本源之精煉體的同時,又擁有其它四行。也就是說,每一具分身,都能形成一個小天地。

    壬水分身的煉體。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李松只覺得心中一片空靈,處在一種玄之有玄的感覺中,所有的自身意識都已經模糊,甚至漸漸的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而那天地間的萬物。卻彷彿慢慢的清晰起來……

    石、泥、水、雲、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鬼、人、仙、神……

    先是那些沒有生命意識地存在,然後便是那些又著簡單思維的生物,再到後來,竟然是那號稱萬物之靈的「人」,以及那長生不老的「神仙」……

    那裡有一團灰塵。經過雨露的浸潤。終成了一個石頭,千萬年後。那個石頭因為風霜的襲擊,成了一團泥沙,那團泥沙被太陽一曬後,又是塵歸塵、土歸土,還是那一團灰塵……

    那裡有一群螻蟻,很卑微的活著,突然被一隻巨獸給踩死了,那隻巨獸是那般的威風,高高在上,可巨獸終究也逃不過衰老病死,巨獸死後,又有另外一群螻蟻前來吞噬著巨獸地屍身……

    那裡有一道靈魂、投胎而轉世、孕育、出生、襁褓、成長、強壯、衰老、死亡,又成了一道靈魂……

    這輩子,我為你做牛做馬,受盡非人的折磨;你對我奴役剝削,從不把我當人看。可我們死後投胎,你成了一頭牛,一頭馬,你的主人,正好是那依然投胎轉世為人的我……

    有些人,修行那長生不老之術,卻是每個人在大成之時,都有天劫降下,度過的,從此便超脫了輪迴,遠離了生死,更多地未度過的,灰飛湮滅……

    這便是「輪迴」、這變是「興衰」、這便是「因果」、這便是那「遁去的一」……

    這一切都是,道祖鴻鈞演化的天道……

    天道並不是天之道,而是天地間的本源萬物之道……

    李松想到此處,只覺得腦袋中突然「轟隆」一聲,豁然而開朗,而李松地靈識,此刻也是爆炸成千萬條,有些依附在那石、泥、水、雲之上,有些存在於花、草、樹、木之中……

    李松抬手一指,大喝一聲:「出!」

    只見那漂浮在虛空五色光芒海洋中地松子「忽」的一聲,隱沒於李松丹田內不現。而那五條輪迴杖卻是向各自地本命真源方向飛去!

    北方壬水方位五色光芒一陣閃爍間,又見一道黑色光芒劃出,將那五色光芒盡皆吸收。待得黑色光芒退後,只見一個黑衣李松,手執黑色輪迴杖,挺然而立!

    正是那李松憑借若水贈送的先天壬水之精而煉化出來的,李松先天五行分身中的最後一個壬水分身。

    壬水分身走上前來,向李松行禮道:「見過道友!」

    李松見這壬水分身面貌和其它分身似不全同,彷彿依稀有那若水的模樣,不禁啞然失笑,道:「道友不必客氣!」

    這時,庚金、丙火、戊土三位分身一起上來恭喜李松與壬水二人,自是喜氣洋洋。

    庚金、壬水、丙火、戊土四位分身對望一眼,卻又一齊向李松躬身,不解的向李松詢問道:「道友何不成聖?」

    李松與四分身雖是一體而生,但卻是一個主從的關係,李松為主、四分身為從。也就是說,四分身雖然都有自己的修為意識,卻凡事要聽命於李松。

    四分身知道的,李松都知道;而李松所想的,四分身卻未必知道。比如李松乃是穿越之人,又比如李松為何還不成聖!四分身都是不知道!當然,四分身的法力修為也是要比李松低上許多。

    所以四分身才有此問!

    李松心道自己有那穿越心結未解,若是帶著此心結而成聖,日後再達不到至境。如今離那自己後世穿越之時也只有千多年時間。

    千多年時間,在飄渺浩瀚的宇宙長河中,實在是滄海一粟,彈指即過,自己何不再等上千年,弄個透徹?

    到時自己心結一解,再加上自己先天五行大全,或許可成就如盤古大神、道祖鴻鈞一般的大道至境!

    李松嚮往那種境界!

    而且,李松也是有把握,自己眼下雖未成聖,可是即便對上了那些不死不滅的聖人,自己也是不怕,雖說不敢全勝,可從容而退卻是措措有餘!

    鴻蒙混沌以來,第四個身具先天五行之人,又豈是易與?道祖鴻鈞未曾身化天道之前,豈不也是如此狀態?

    李松見得四分身詢問,卻是沒有說那後世穿越之事,只微笑道:「個中緣由,說來話長,道友們日後自然知曉!我等眼前卻還是有一件大事要做!」

    四分身聞得李松之言,又是拜道:「我等自是惟道友之命是從!」

    李松點點頭,只見那庚金、壬水、丙火、戊土四分身各自光芒一閃,已經消失不見,隱於那李松丹田內的松子之中。

    李松卻是立在原地未動,閉上眼睛,慢慢的回憶著自己此次閉關五百多年來悟到的所有感覺,以及那盤古大神開天闢地時候所發生的一切。

    突然,李松伸手一揮,只見李松手中便出現了一道氣息,散發著幽幽先天混沌氣息,正是那成聖契機鴻蒙紫氣,鴻蒙紫氣如一團火苗,在虛空中跳躍著李松望著那道鴻蒙紫氣,喃喃自語道:「道祖啊!你當年紫宵宮講道之時便給我預留了一個座位,怕也沒有料到,我如今已是用之不上!更沒有想到,直到億萬年後的今天,你我才能第一次相見!」

    說罷,李松依舊將那道鴻蒙紫氣隱於自己丹田松子之內。卻是飛身一閃,望虛空飄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longwang

LV:8 領主

追蹤
  • 19

    主題

  • 24575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