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材 名:山藥
名稱及考證
山藥《藥譜》,藷藇、署預《山海經》,薯蕷、山芋《本經》,諸署、署豫、玉延、修脆、兒草《吳普本草》,藷《山海經》,山藷《別錄》,延草《兼名苑》、王芧《雜要訣》,薯藥《清異錄》,淮山藥《飲片新參》,蛇芋《浙江中藥手冊》,野山豆《江蘇植藥志》,山板術《廣西中藥志》,白苕《四川中藥志》,九黃薑、野白薯《湖南藥物志》,扇子薯,佛掌薯《藥材學》,白藥子《杭州藥植志》。
藥用部位
薯蕷的乾燥根莖。
性味歸經
《本經》:味甘,溫。
《別錄》:平,無毒。
《藥性類明》:味甘,性涼而潤。
《藥品化義》:生者性涼,熟則化涼爲溫。
功效主治
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
古籍考證
《唐本草》
薯蕷,日幹搗細篩爲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補。此有兩種: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
《本草圖經》
薯蕷,今處處有之,以北都、四明者爲佳。南中有一種生山中,根細如指,極緊實,刮磨入湯煮之,作塊不散,味更珍美,雲食之尤益人,過於家園種者。又江、湖、閩中出一種根如薑芋之類而皮紫,極有大者,一拔可重斤餘,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於北地者耳。彼土人單呼爲,亦曰山。
《植物名實圖考》
狂風藤,江西贛南山中有之。赭根綠莖,蔓生柔苒。參差生葉,長柄細韌,似山藥葉而長,僅有直紋數道。土人以治風疾。”
文章來源:健康第一
[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8-11-8 21:3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