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濁惡世

酒醒 發表於 2008-11-9 00:37:2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 2795
五浊,意指减劫(即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的五种滓浊。
  婆娑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教化的国土,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婆娑”翻译为“堪忍”,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虽然众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还有能力忍受,因此称为堪忍。
  根据《阿弥陀经》云,婆娑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五浊分别是:
  1.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随著人心越来越凶恶,道德越来越浇薄,因此每一百年就减少一岁,直减到三十岁时有饥馑之灾,减到二十岁时有疾疫之灾,减到十岁时有刀兵之灾,而世界众生无不受害,是为劫浊。
  2.见浊:正法、像法灭尽后,末法时代的众生,知见不正,邪见增盛,不知修行善道,是为见浊。
  3.烦恼浊:众生追逐五欲六尘,引生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是为烦恼浊。
  4.众生浊:众生因为知见不正,烦恼覆心,因此不知孝顺父母,不懂修善去恶,不畏恶业果报,以致福报渐衰,苦报渐增,是为众生浊。
  5.命浊:众生因恶业增加,故而寿命渐减,从往古八万四千岁,到满百者稀,是为命浊。
  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其余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婆娑世界因为有此五浊,故称恶世。
  有一次,舍利弗不解的问佛陀:“为什么诸佛国土都清净无比,唯独佛陀您所教化的国土却是如此的污浊肮脏呢?”
  释迦牟尼佛即以脚趾一按,霎时日月四洲、金河茂树、繁花秀草,齐现眼前。他说:“这才是我的世界,你所看到浊秽不堪的国度,那是众生业力所现。”
  佛陀是为了救度此界众生才示现婆娑世界的。
  【往昔因缘】
  佛陀出此浊世的因缘在《悲华经》、《大乘悲分陀利经》中有详细的记载 ,亦可参阅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在明末,藕益大师为广弘《悲华经》,曾作偈云:“此经若能长久住世,五浊恶世不难度尽!”《悲华经》记载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释迦世尊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为度脱五浊众生,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能忍,所修广大布施行,为三世诸佛中最为第一!娑婆国土每一寸尘土,无不是释迦牟尼佛苦行之处!以此善缘,令五浊众生,有机缘听闻到佛法。故而在《阿弥陀经》中记载“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经题‘悲华’,即‘慈悲的白莲华’之意,喻指释迦牟尼佛,以及如诸佛般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众生的大行愿者。
  在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依于《大悲白莲华经》所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上以国王之躯、下凭畜生之身,为利益众生而发心、修持、牺牲等种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如果说当今大多数人,包括众多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他曾是印度王子、后出家求道并最终证悟成佛的层次上的话,这本广传则向世人全面、详细、系统地介绍世尊无数劫中六度万行之行迹,使大家对佛陀,多了一些感性认识与理性了解。


PS:而六罪渡滅太過繁長,詳見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十四冊

[ 本帖最後由 酒醒 於 2008-11-8 17:00 編輯 ]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lemel33 發表於 2008-11-19 19:31
一個人只要心存善念而不被外在環境
雜物所污染而本身應該是一個非常乾
淨的心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酒醒

LV:3 士兵

追蹤
  • 6

    主題

  • 119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