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 尋
本版
發表
會員
首頁
時事
表特
新奇
娛樂
運動
科技
有趣
登入
註冊
使用者組:LV:0 觀光客
主題
帖子
卡幣
我的帖子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勳章
設定
登出
卡提諾論壇
»
首頁
›
看板
›
新奇
›
[版主&會員補充] 有(老鼠)腦子的機器人 [附圖/影片] ...
0
13
0
[版主&會員補充] 有(老鼠)腦子的機器人 [附圖/影片]
chlang
發表於 2008-8-16 16:57:55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3
4288
ggggmike
發表於 2008-8-18 10:49
單單是神經元就可以那麼聰明了
我看未來移植大腦只是時間問題吧...
回覆
檢舉
chlang
發表於 2008-8-18 14:40
可能大家對於大腦的基本組成不見得理解, 小弟特地去找來了資訊給大家參考.
根據這篇文章:
http://life.nthu.edu.tw/~g864264/Neuroscience/neuron/brain.htm
大腦皮質 (Cerebral cortex) 主要功能有:
思考, 自主性運動, 語言, 推理, 知覺
而主要的結構是:
大腦皮質是由神經細胞所組成厚約僅2~6公釐的組織, 左右半球的皮質區是靠胼胝體互相連接。
至於神經元是否跟神經細胞相同: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cells_c.htm
神經系統的細胞,又名神經元的特化細胞,係以電化學的方式傳遞訊息。人腦中大約有十億的神經元。
也就是說. 腦子的構造其實是由很大量的神經元所組成. 足夠的神經元就能夠達成 "記憶/判斷/理智決定"
而 "自我意識" 應該也是其中一個副產物.
補充一個中文的影片:
[Youtube]MPGDhFYDuqE[/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chlang 於 2008-8-18 14:43 編輯
]
回覆
檢舉
yoyovivi
發表於 2008-8-19 11:40
如果移植到主機板上
那肯定更棒了
電腦處理功能就更強啦
回覆
檢舉
jnj52099
發表於 2008-11-11 00:55
英國大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生物腦控制機器人(圖片)
鼠腦機器人
往人身上植入芯片,換機器手臂,意念控制機器,這些想法早就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今年8月,英國里丁大學的工程系統學院宣布,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生物腦控制的機器人:一只鼠腦機器人!
人工智能這個“人工”要如何實現,以前只想著怎麽讓電路像人一樣思考,這在人腦的運行機制還沒搞懂的時候,簡直就是做夢。回過頭來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把人腦接到電路上呢?這樣就能直接看到它們是如何協作的。但是不必真找一個活人的腦子,老鼠的就可以,效果都一樣,只需要6位數的神經元,第一步先看看它們會做什麽再說。
鼠腦機器人vs無頭蒼蠅
聽到鼠腦機器人的名字,立即就有人吸一口涼氣:如果鼠腦擁有了機器人的強大力量,會不會向人類討還血債,憑著它在實驗室里犧牲的千萬同胞的名義?如果他走進凱文•沃維克(Kevin Warwick)教授的實驗室看一眼,就不會在有這樣的擔心了。所謂的鼠腦機器人,不過是個紅綠色的小方盒子,在一張餐桌大小的場地上時而前進,時而折返,看起來比街頭賣的電動玩具汽車還要粗糙得多,走起路來像只沒頭蒼蠅——它跟蒼蠅也就一個水平。蒼蠅的"腦"中有10萬個神經元,在這一位鼠腦機器人“ 米特•格登”(Meet Gordon)的“腦”里面,大概也只有5-10萬個老鼠胚胎中提取出的神經元,而一只真正的老鼠有500萬個神經元,人類有1000億個。看上去,“米特•格登”似乎不能完成任何有用的任務,事實上它的確不能。那麽為什麽要把它制造出來呢?這要從它的設計者沃維克教授說起。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科幻電影中那些科學怪人或者瘋狂教授,那麽一定就是這位沃維克教授。他最大的一個研究興趣,就是將人和機器連起來,而且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品。2002年他寫了那本著名的《我,半機械人》(I, Cyborg)。Cyborg這個名字至今還有許多不同的翻譯,有的譯為改造人、生化人、自動控制人,有的就直接譯成“賽伯格”。它指的是這樣一種人類,他們身體上不可缺少的某些部分,已經換成了機器零件,沃維克教授自己就是如此。按照他的說法,從1998年起,他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賽伯格",因為他往自己手臂中植入了一塊芯片,從此以後可以用意念直接控制機械手臂,甚至能通過互聯網遙控千里之外的機械手抓握一顆葡萄。這個研究領域被叫做"人-計算機界面",沃維克教授認為,這是人類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
沃維克教授的另一個研究興趣,是制造一種能自己適應環境的機器人,它會自己從挫折中學習。這種機器人的頭腦中沒有多少預設的程序,就像休謨所說的是“一張白紙”。它用計算機模擬神經網絡的運作,像真正的生物一樣,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他的實驗團隊觀察到了很多有趣的學習和適應行為,據說還有過一個機器人,因為無法適應紛繁復雜的環境,“絕望”以至“自殺身亡”。
老鼠的藍牙軀體
鼠腦機器人就是這兩個想法的交匯點。之所以要制作“格登”,就是為了研究動物生存的奧秘:生物腦怎樣學習適應環境。活的小白鼠能夠學習走迷宮,沃維克教授的機器人也會學習,但是這是不是真的是一回事呢?不如把鼠腦放到機器人上面試一試。
準確地說,這一片鼠腦並不是真的放在機器人頭頂上到處亂轉:沒有必要這樣麻煩,遙控就可以了。鼠腦的切片安放在一個巴掌大的培養皿中央,它叫做 “多電極矩陣(MEA)”,有60×60=3600根電極和腦切片相連,像是一塊特別大的CPU。這是鼠腦和機器相交流的關鍵部件,每個電極都可以捕捉神經元的電信號,也能向神經元放出電刺激。神經元和機器的差別就在這里彌合了。但是在神經生物學實驗用的MEA中,神經元只能存活幾個小時,然後因為缺乏營養而凋亡。但是“格登”的學習歷程需要數十天的時間。在沃維克教授的實驗室里,MEA得到不斷輸入的營養液,就像腦血管一樣不斷的輸送氧氣和養料,能夠讓切片中的腦細胞存活好幾個月。MEA被放置在恆溫箱中保存,電極信號則通過藍牙無線電與機器軀體溝通。
格登的軀體雖然簡陋,卻是實實在在的身體,既有運動器官——一對輪子,也有感覺器官——安裝在四個側面上的感應器,一旦格登撞到了場地四周的牆壁,感應器就產生電信號。哇呀!疼!如果它會說話的話,也許就是這樣的驚呼。
一顆鼠腦的充實生活
痛覺,不像之前的研究,例如2003年美國亞特蘭大和澳大利亞珀斯的一群研究人員,讓MEA中的腦細胞控制三支彩色鉛筆,模仿藝術家作畫,或者是2004年弗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用MEA中的鼠腦來進行F-22戰鬥機的模擬飛行。它們都是虛擬世界中的虛空,需要人施加額外的刺激讓神經元保持活躍。
如果沒有電信號輸入,即使養料供應充分,神經元也會很快凋亡。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思而不學則惘”,沒有環境的信號刺激,腦無法長期運作。就如同阻斷了一個人的觸覺、視覺、聽覺和其他所有感覺,就會讓他迅速的精神崩潰。
但是格登活得很好很充實,根本用不著額外的電刺激。沃維克教授說:“大約24小時內,神經元彼此伸出突觸,建立連接。一周之內,我們便可以看到一些自發放電,以及與普通老鼠或人類的大腦類似的活動。”這說明感應器真的就像是格登的感官,而它正在分析來自感官的信息,對這個奇怪的環境進行學習研究:怎樣走路才能不碰到牆壁呢?對格登的行走路徑進行分析的結果,也證實格登在慢慢學習一些東西。沃維克教授接下來給自己的任務,就是弄清楚,生物學習行為的基本原理。MEA的電極信號擺在面前,研究起來要比天然的動物容易多了。
人腦還不如鼠腦
沃維克教授並不是邪惡的瘋狂科學家,接下來的實驗也不會使用人腦,即使有志願者願意為科研獻出腦。這不僅是考慮到倫理的原因,事實上是根本用不著。在格登的研究中,就算用上人腦也不會有任何區別。因為神經元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突觸傳遞的電信號。電刺激讓神經元突觸之間形成連接,於是格登學會了各種動作。
雖然格登的“感官”和“肢體”都簡單到了極點,但是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一切感覺和運動,在腦里都是同樣的神經元沖動,既沒有一種帶顏色的電信號專門來表示視覺,也沒有什麽帶聲音的電信號來傳遞聽覺。許多實驗早就證實了這一點,威斯康星大學的保羅•巴切•利塔(paul bachy rita)研制的裝置,就能讓盲人通過舌頭感知圖像;而普利茅斯大學的亞當•蒙塔頓的Eyeborg還能讓色盲者通過耳朵感知顏色。格登和我們的區別,除了神經元的數量差了6個數量級,就是它們的感覺器官非常簡單。誰叫它不幸生在了這個狹窄的小盒子里,一輩子也不可能像普通老鼠一樣見到太陽照常升起。但是神經元能學習適應這樣的感官,掌握生物最本質的能力,就是自己適應環境。
新聞來源: 新知客 於October 31, 2008 11:34:09
回覆
檢舉
1
2
/ 2 頁
進階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文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發表新帖
chlang
LV:4 遊俠
追蹤
6
主題
86
回文
1
粉絲
卡提諾狂新聞
卡提諾論壇 Ck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