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今天的課,談到了會讓人悸動的電影(甜蜜的11月)。
說到悸動,其實我那時候好想回答喔。
可是大家似乎都很沉默,只好把話又吞下。
仔細想想,其實會讓我悸動的,也不是自身經驗那樣單純。
想起〔在黑暗中漫舞〕,看到最後一幕心簡直碎掉﹔
還有〔黑暗之光〕也是,最後的感動。
〔綠色奇蹟〕,〔刺激1995〕,〔鬥陣俱樂部〕,〔鋼琴教師〕,〔蘿拉快跑〕,
都是異類電影確同樣令我震撼的。
也許是學創作的,有時不免會問自己寫不寫的出這樣的好劇本,
更強化了這些電影在心目中的悸動。並不那麼單純的感動吧。
〔美國心玫瑰情〕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裡面一個愛拍v8的怪男孩說:
「看著隨風飄舞的塑膠袋,我忍不住注目。
每每看見美的事物,我的心就像灌滿空氣的汽球,就快要爆炸了。」
或許是雙魚或者b型或者創作者的易感,
常常看見一些小事物自以為美麗至極而感動起來。
老師也說過,b型的很情緒化愛哭呢。
其實哭也好,是一種新陳代謝呢。
也許我是比較容易知足的,
我只要啊,每天可以看看書聽音樂還有創作就覺得很棒了。
當然囉,也是得吃喝拉撒,
但是喔,我覺得喜歡自己做的事,那種精神飽足感一到,就不太會去在乎物質享受了。
這樣說好像很不負責任喔。
因為我還是學生啊,不用煩惱家計啊。
可是物質生活充裕了,卻茫然起來,
一定呢,是有物質沒辦法給的空虛感吧?
或許是感情,或許是成就感不足,
又或許呢,是開始麻木現在做的事了,所以才會質疑自己。
出去走走可以好很多。去渡假啊,就不要煩惱了<-超八股。
要不然就是真的走走,去異鄉就不太會觸景傷情的煩惱,
一直走一直玩,把自己搞的超累,就沒辦法煩些形上的東西了。
(我之前很煩就出國喔,每天狂走狂散步,回到飯店只會煩惱:「我的腿斷了沒啊?」就睡了。
回來心情就變好了。沉澱不少。)
我也有碰過瓶頸。
我的危機在創作。
我一直很想好好寫篇長篇小說,但總因忙於外務或偷懶而夭折。
已經進行到13,卻開始質疑自己寫的到底有沒有文學價值?
這是我讀了太多文學理論後反而裹足的怯弱。
高中的時候,覺得寫小說不過是說故事,
也不管別人覺得好不好看就寫了,所以沒有包袱。
但是念了太多文學理論後,我卻變得不敢寫文章,會去質疑自己到底宗旨在哪?
詞藻結構行嗎?
有歷史價值嗎?
會比坊間那些爛網路小說高格調到哪去?
有中文系的質感嗎?
我想的越多越覺得難過。連我最喜歡創作我都去質疑它的存在價值了。
尤其是在我發表的電子報和網路日記出現了一個謾罵我的讀者後,
我有陣子一厥不振,幾乎要放棄創作了。
但我同學跟我說一句話,霏,你要相信自己的能耐。
先寫再說,等生出來在定它美醜也不遲。
然後我就不管了,先寫了再說。至少我很肯定,創作,對我是很快樂的事。
茫然也不是幾歲才有的專利,會感到茫然很好呢,至少知道自己活著。
我聽人家說一句話:「有些人27歲就死了,72歲才進棺材。」
幸好喔,我還能一直感動一些小事物。
那老師呢?
我們教詩的老師說,我很想教你們怎樣寫好詩,但又於心不忍。
因為寫詩要有很縝密的思慮,
但一旦思想變得縝密易感,就回不去那種粗之大葉的懵懂快活的。
b型的人呢,很易感。
容易快樂也容易難過,但是喔,能滿足一些小感動也是很不賴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