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中最難修的一門課,就是聽懂別人話裡的「絃外之音」。
小的時候,我們會很自然地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喜歡一個人就直接告訴他,「我好喜歡你喔!」討厭一個人也會大聲地跟他說,「我不要和你一起玩!」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表達感情」的能力卻越來越弱!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害怕說出來會傷到自己;因為我們擔心說出來會讓對方不高興!
問題是,這些沒有說出口的話並不會「無故消失」;它們會變換成另外一種形式之後再說出來。
心理學家柏恩在「人玩的遊戲」
(Games People Play)這本書中,生動而傳神地列舉了六種常見的說話模式。
◎ 「喧囂」的說話模式(Up roar)
有些人心裡不愉快,或生你氣的時候,不會直接表達內心的不滿;他們會繃著一張臉,用力地對你說:「沒什麼啦!」或是用不耐煩的語氣表示,「算了!算了!不跟你計較!」一邊說還一邊發出乒乒乓乓的巨響。即使是三歲小孩,也看的出他們在生氣!
◎ 「踢我」的說話模式(Kick me)
有些人老喜歡用可憐兮兮的語調詢問別人,「你一定不會喜歡我,對不對?」
每每讓被問者不知如何回答。這種人在工作的時候,亦常會否定自己的能力,「全部都是我的錯,你儘管罵我了!」好像聽到別人罵他,就會覺得好過一點!
◎ 「是的,不過」的說話模式(Yes ,but)
有些人會先假意地接受你的意見,「我覺得你的意見很好……」然後再加以否決「不過,實際執行起來,會面臨很多的難題……」
事實上,倘若他真的覺得你的意見很好,就不會全盤否決,而會提出一些意見讓你參考。通常,在講話過程中,常常會使用「不過」「可是」「但是」這些否定字彙的人,行事作風往往喜歡「壓倒對方」。
◎ 「逮到把柄」的說話模式(Now I’ve got you)
有些人特別酷愛刺探別人的隱私,或是用神秘兮兮的語氣說,「我知道你的秘密喔!」或是用審判長的語調說,「你有哪些毛病,我還會不知道嗎?」或是用警察抓小偷的口氣說,「你那點小把戲,逃得出我的眼睛嗎?」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最怕被別人抓到缺點、看出弱點。
◎ 「要不是因為你」的說話模式(If it weren’t you)
有些人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要不是因為你動作那麼慢,我們也不會遲到!或是把過錯歸咎給別人,「要不是因為你那麼笨,事情也不會搞砸!」總而言之,如果有錯,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他自己一點錯都沒有!
◎ 「看我多努力」的說話模式(Look how hard I’ve tried)
有些人很怕被人發覺他「沒事幹」,只要有人問他,「最近在忙些什麼?」他馬上會表現出「忙得不的了」的樣子,然後急呼呼地告訴對方,「我現在要做這做那,沒時間跟你說話!」上面這六種說話模式,是否覺得很熟悉,好像曾經在哪裡聽過?
有天夜裡,住在隔壁的一對母子發生激烈的爭執。哭泣聲混雜著吼叫聲。正想一探究竟,突然他們家的窗子「嘎」地一聲被推開,那位母親激動地叫著,「我被你氣到腦衝血,你的所作所為就是要逼我去死,對不對?那我現在就死給你看!」一邊說還一邊做出跳樓的姿勢。
天啊!怎麼辦?要不要去報警?要不要去勸架?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我決定先報警,再仔細聆聽這對母子爭吵的原因。氣憤的母親這時又轉過頭去繼續怒罵兒子
「我真是命苦,怎麼會養出你這種自暴自棄的小孩?!」
看到母親採取如此強烈的手段,兒子完全不為所動地反唇相譏,「你以為考試很容易嗎?那你自己去考考看,保證你抱鴨蛋回來!」
母親似乎被兒子氣到忘了要跳樓,她轉過身去,對著兒子說「你認為我沒有唸過書嗎?」兒子用激將法的語調說「那你考給我看啊!
就不相信你會考多高分!」聽到兒子的答案,母親不禁悲從中來,哭著說,「你知不知道我賺錢養你有多辛苦?我真是太失望了,花那麼多錢請家教,你還是學不會!早曉得你現在這麼壞,當初就把你餓死算了!」
兒子一點都不領情,語氣很衝地反駁「好啊!你不要給我吃東西啊!餓死我啊!」母親的情緒再度被兒子挑起,憤怒地咆哮,「我就是犯賤,幹麻養你這個寄生蟲!你乾脆出去外面流浪,當個沒人管的野人!」
兒子也不甘示弱,立刻反擊,「你每天一見到我就罵我,我才不想住在這裡!我要去婆婆家住,再也不要回來了!」母親用一種看好戲的口吻說,「哼!婆婆那麼老了,哪有錢養你?哪有錢給你亂花?」
兒子則自我防衛地說,「我哪有亂花錢?」母親開始算舊帳,「怎麼沒有?你昨天買的那雙球鞋,不用花錢買嗎?」
這個時候,電鈴響了,警察來了。這場唇槍舌戰的爭執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聽完這對母子的爭吵對話,真的令人感觸良多。
在那位母親怒罵與責備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對兒子的關懷與期待;可是,她卻使用負面的表達方式,結果當然只會激起兒子的叛逆與不屑!
至於兒子呢,由於聽不懂母親話中的關懷與愛意,便選擇用最惡毒的話語反刺回去,自然會讓做母親的氣到要跳樓!
選擇錯誤的說話模式來表達情感,很容易造成誤會;同樣的,聽不懂別人話裡隱藏的涵義,也很容易形成誤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