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科學研究的回顧

5131420to 發表於 2009-1-8 15:05:05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0 7101
氣功科學研究的回顧
以下是某個氣功研究


氣功科學研究的回顧
作者/李嗣涔 台大電機系教授
(摘自:歷史月刊1994年5月號,氣功的科學觀)
 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在武俠世界中成長的一代。記得三十多年前,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開報紙上的連載小說,貪婪的讀完一段短短的故事──臥龍生的《玉釵盟》,浸潤在徐元及紫衣公主的想像世界中,久久不能自己。輕功飛舞、奇門遁甲、隔空打穴、犀利掌風……著實滿足了年輕時代充滿幻想的心靈。隨著年齡漸長,在租書店裡或躲在被窩中,見識了古龍的小李飛刀李尋歡、香帥楚留香高不可測的武功,經歷了金庸的《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似真亦幻的歷史情節。雖然故事的內容都似曾相識,但是翱翔於這些想像的世界也從來不曾膩過。在年輕的心靈中,那是一個常人不可能做得到,但心嚮往之的幻想世界。
 直到六年半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參與了國科會的研究計畫,開始練習氣功及研究氣功,從科學的探討及親身的體驗中,逐漸地發現小時候所嚮往的武俠世界,竟然有部份是真實的:氣集丹田、打通任督二脈、大小週天、寒冰掌、赤焰掌、透視力、念力、茅山術等等,居然真有其事。而且在古代浩瀚的典籍中早有記載,例如遠自二千四百年戰國時代的「行氣玉佩銘」已有「行氣,深則蓄,伸則下……」的文字,其中行氣即為呼吸療法,也就是後世的「氣功」。凡此種種都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為了生存,必須克服大自然多變的環境以及各種疾病的侵害,在長期的搏鬥過程中,由領悟而發展出了氣功的醫療保健方法。它是運用大腦意識的作用,對身體實行自我調節的經驗總結,與中國傳統醫學中對人體疾病的診斷方法如望、聞、問、切,以及治療的方法如針灸及中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醫療體系。

 更有過之,隨著修練氣功境界的提昇,人體會逐漸出現一些神奇的特異功能,如佛教的六神通,道教的出神、仙道等,令人嘆為觀止。而各種宗教及其不同的派別就在這個層次上醞釀、生成而分化,其中攙雜了得道升天、見神見鬼等神秘色彩。可以說這些尚無法被近代科學所解釋,被斥為「不科學」、「迷信」的傳統習俗及神鬼現象,竟然與氣功的修練是同一來源、同一體系的現象。隨著科學探索的逐步深入,我們也發現,氣功與伴隨而來的人體特異功能,不但不是迷信,反而是人體科學上的高層次問題,是一個充滿向人體生命現象挑戰、徹底了解宗教現象的巨大領域。


一、研究氣功的緣起
 國內有關氣功的正式科學研究是從一九八七年十月開始,由於我個人是從頭參與,一直持續到現在,對整個研究的過程及認知的改變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覺得應該把這一段歷史記載下來,以做為大家的參考。
 現代對氣功做大規模而且系統化研究,開始於一九八七年。當時中國大陸剛剛打倒了四人幫,從文化大革命全面破壞的夢魘中,逐步恢復正常,在科學研究上也要重新開始,重新出發。但是問題發生了,到底要選那些項目作為發展的重點呢?當時主其事的錢學森博士有一個基本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在明朝以前,還是領先世界的。但是近四、五百年來,由於西方科學的突飛猛進,中國未能及時覺醒急起直追,因此在近代科學的發展上幾乎繳了白卷。大家翻開所有科學、工程、社會、經濟及政治等領域的課本,凡是重大的理論與發現,很少有中國人的名字。即使近幾十年來,有些中國人也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都是在外國的研究環境下所培養出來的,本土之上仍然缺乏滋養世界級大師的方向與養分。因此他主張推展老祖宗所遺留下來,文化遺產中的精華──氣功的研究,在世人還不甚明瞭氣功的性質之前,就做出重要的貢獻,將來在世界科學史上,也能佔有一席之地。

 一旦做出了政策性的決策,中國大陸各大學、研究所、醫院就在錢博士的領導下,對氣功的本質及外氣的作用開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系統化研究,並大量的發表學術論文,到一九八七年經過了九年的耕耘,基本上已經對練氣功的生理現象以及外氣的效應做了相當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當年六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國人體科學會,正式把「氣功」推上了科學的殿堂,當做科學領域的一支來對待。

 反觀海峽的這一邊,當時國內的社會環境及學術界,一般均把氣功視為怪力亂神的領域,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極不科學的迷信之一。好在當時國科會的主委陳履安先生(現為監察院長),他本身對氣功有極大的興趣,也常收集大陸方面所發表的文獻,深深感到我們在氣功研究上的落後,因此決心在國內推展氣功的研究。但是這個決定馬上面臨兩個困難:第一是那裡去找學者來參與研究?第二是如何面對社會上反迷信的強大壓力。在學者方面,他委託了副主委鄧啟福先生(現為交通大學校長)來辦理。鄧先生是我們台大電機系的校友,平日也很熟識,因此在一九八七年九月的某一個下午,當我接到鄧副主委的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參加氣功的研究,用科學的方法來釐清武俠的世界,我就一口答應下來。

 十月中,一群對中國醫學有憧憬、有興趣的學者、包括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王唯工教授,陽明醫學院的崔玖教授、東吳物理系的陳國鎮教授等七、八位教授、一起去拜訪陳主委,討論如何進行氣功的研究,大家一致認為以「生物能場」的名辭來取代「氣功」較為可行。因為氣的運行,牽涉到能量的傳遞與交換,其實質內容還不是很清楚,因此以一統合的稱呼「生物能場」來代表也相當的適當。

 陳主委要求我們,要想深入的研究氣功,一定要親自練氣功,能感覺身體的變化才行。他舉聾子的例子來說明,一個聾子從來沒有聽見「聲音」這種東西,如果要他來譜五線譜,寫一首音樂,一定是荒腔走板,不忍卒睹。因此他給我們一段時間先練氣功,再開始做研究。但是如何去練氣功呢?在我們從武俠小說所得到的印象,這需要耗費十年多的時間,上山拜師學藝、晨昏定時、灑掃應對、蹲馬步、翻觔斗,總得磨練很久才有學成的可能。現代人事業繁忙,那有可能花那麼多時間去學氣功呢?沒想到陳主委從抽屜裡面拿出一本武功秘笈──《禪密功》,給我們一人一本,叫我們回去照著練就好了。據說只要每天睡覺前練個十五分鐘,如果是資質優異、有慧根的人,只要練一個晚上就會「得氣」,而比較差的人練一個星期也大部份會「得氣」。至於什麼是「得氣」呢?就是身體重要部位產生麻呢、電呀、緊呀的感覺,要看個人體會。

 回去以後,打開密笈一看,第一章叫作「築基功」,也就是建「築」練功「基」礎的方法,裏面只有四個口訣,非常簡單:第一個口訣是「展慧中」,也就是眼睛微閉,臉部肌肉放鬆,保持似笑非笑的樣子。第二個口訣是「鬆密處」,也就是把會陰穴附近肌肉放鬆,有似尿非尿的感覺。第三個口訣是「三七分立」,站立時腳根放七分,腳尖放三分力,以平衡身體的站姿。第四個口訣是「三點一線」,站立時頭、腰、腳要儘量保持在一條直線上。由於方法委實簡單,因此我就選了一個晚上睡覺前的時間來嘗試,結果十五分鐘站完,除了手指尖因不動時間太久有些麻麻的感覺之外,其他沒有什麼特殊感應。

 過了一、兩個禮拜再站了兩次後,還是同樣的沒有感覺。這時心理開始有些著急,如果練不出「得氣」,做研究也就不用談了。因此在第三次站完後,我就開始動腦筋,如何才能把身體完全放鬆。以站立的姿勢來看,腰部以下的肌肉要支持上半身體重,無法完全放鬆,因此,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躺著練。一旦思慮及此,馬上劍及履及,跳上床上,全身放鬆,開始練功,當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睡著了。奇怪的事卻在那天半夜發生,我突然在夢中醒來,只覺得腹部全部繃緊,然後感覺開始集中到肚臍下面一寸左右的一個小範圍內(丹田),並開始沿著任脈向上傳導,經過胸口的時候,整個呼吸停止,感覺很可怕。當時腦中第一個念頭是:是不是已經「氣集丹田」了?但又怕是腹部抽筋。因此在半個月後回到國科會去驗收成果時,親自接受一位道家高段師父的發氣,以驗證得氣之感覺。結果果然同樣的氣感出現,也得到師父的驗證,這種在丹田部位繃緊收縮的感覺,的確就是中國幾千年來所流傳下來氣集丹田的現象。從此以後,我所有有關氣功的研究,就是以這種經驗為基礎,來了解「氣」產生時,身體到底有什麼樣的變化。


二、生物能場研究的推動
 一九八八年四月,我們來自不同學校的研究群,正式向國科會生物處提出了「生物能場」的群體研究計畫,以半年為期,做一嚐試性研究。計畫的內容共分為三個大方向:一是氣功外氣對生物細胞的作用;二是中醫把脈原理及在氣功上之應用;三是用穴位電訊測量儀診斷疾病之原理及其對氣功師父測量之研究。後兩者在研究練習氣功前後,脈象以及穴道電導的變化。第一項則在研究外氣的作用;對於「氣功」到底是什麼樣的的生理現象,當時還沒有清楚的頭緒,一切都在摸索之中。不過當時國科會提供了大量的大陸出版的學術論文,因此我們知道練氣功時,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生理變化,比如:

1.身體穴位量到了低頻的震波
 大陸學者用壓力偵測器在身體的重要穴位,如兩道眉毛間的印堂穴、手掌中心的勞宮穴及肚臍下的氣海穴量到了約十赫茲(每秒之次數)的低頻震波,比一般人高十倍左右。顯示氣功師父在練功時,身體的穴道產生了機械的振動,推動周圍空氣形成震波。

2.手掌及臉部溫度發生變化
 大部份師父練氣時,手掌及臉部溫度上升,通常伴隨著血壓下降,但也有小部份相反,溫度下降,血壓上升。手掌溫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微血管放鬆,血流沖到手上的結果。由於血管是由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所控制,在正常狀態下應該不受大腦的意識所控制。因此師父練功時,顯然刺激到了大腦自主神經的總樞紐──下視丘。

3.腦神經的反應
 北京中醫學院對練功時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做了詳細的研究,他們認為人體一切功能均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因此研究中樞神經系統之行為對闡明「氣功」的本質及極為重要。他們用閃光、聲音、觸覺刺激的方法來刺激神經末端之感受器,然後測量這些神經信號送進大腦之誘發反應。結果發現當師父練功時,這些神經信號在大腦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是自主神經中樞所在部位腦幹則明顯處在激發的狀態。這一事實不僅可以解釋前面所量到的現象,如手溫變化、內臟蠕動,即大腦靜、內臟動,和「靜中求動」的理論,同時也為解釋氣功練到高深時所產生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提供了神經生理學的基礎。
 腦神經的另一個重要反應是腦自發電位(腦波)的變化。只要放兩個電極在頭顱上就可以量到腦波。當被測試的人張開眼經時,這些電壓的震動很小,頻率大約在十四到三十五赫茲,叫作β波,但只要一閉眼,就會發出頻率在八到十三赫茲,振幅為五到十倍之波動,叫做α波。經測量上百位練內養功的人後發現,練功時腦α波振幅有一‧ 五到五倍之增加,表示腦內電活動大幅增加。

 由於練氣功時,身體有上述的種種變化,與一般不練功時的生理狀態有顯著的不同,因此錢學森博士用「氣功功能態」的觀念來描述練功時的生理現象。他認為平時每個人在醒著、睡眠或激烈運動後,身體均處在不同的「功能態」,此時去量各種生理參數,如心跳、呼吸、血液量、腦電、心電及肌電等,均處在不同之狀態。因此練氣功只不過是用意識不斷地調整呼吸及身體姿勢,以達到一種「氣功功能態」的生理狀態而已。


三、研究的突破
 一九八八年整整一年,除了閱讀大陸的氣功論文外,我主要的心力都投注在穴位電訊測量儀之測量原理上,由於本身沒有醫學背景,在實驗的設計上,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在一九八八年底參觀了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王唯工教授的氣功研究室後,發現王教授設計了一個大鼓,坐在鼓前練功,可以用敲打鼓面來幫助練功。他基本的原理是認為人體有一心臟跳動的基本頻率(約每秒一‧二次)在刺激全身,而振動狀態並非弦波,所以一‧二赫茲的所有倍頻均會出現在脈搏中,不同的倍頻會刺激不同的經絡系統,形成一共振的動脈樹。而練氣功會導致脈搏中第三、第六及第九個倍頻成分產生大幅增加的現象,因此反過來用鼓聲來刺激這些倍頻會幫助一個人很快練出氣功。
 我在親自感受過鼓聲的刺激後,才正式計畫開始氣功的科學研究,至於該如何下手則還沒有頭緒。一九八九年初在過舊曆年前,參加了一場由台大電機系馬志欽教授所主持的「電磁場對生物細胞的影響」討論會中,突然得到了靈感,當時幾乎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從文獻上我們早就知道,氣功師父練氣時,身體穴位會產生十赫茲附近的低頻震波,發放的外氣中含有大量約十赫茲的聲波,練功時腦波振幅大幅增加,而α波之頻率是在八到十三赫茲……等等事實,只是從來沒有想到過把這些事實串接起來思考。那天在討論會場,腦中「靈光一閃」,忽然想到腦α波和氣功之間一定有密切關係,練氣功會刺激腦α波增大振幅,那麼對於一個不會氣功的人,是否可以由刺激腦α波而激發氣感?讓人進入氣功狀態呢?因此我設計了兩種實驗:

 一種是「快速思想」的實驗,即每秒鐘腦中默念一到十,不斷地重覆,利用有節奏的思想在腦內產生一定頻率的神經脈衝與視丘部位腦α波產生源處產生共振來激發氣感,每次以十五分鐘為準,受試者共十四人,其中二人有練功經驗,十二人未練過任何氣功,結果有八個人能在三十分鐘內產生氣集丹田,或氣集膻中,或氣走任脈之效果。 另外一種實驗方法是「閃光刺激實驗」,選從未練過功的十二人,一組採禪密功口訣站立,不受任何刺激,另一組在暗室用不同頻率驅動的綠色發光二極體照射閉閤的雙眼。實驗結果發現有些人可以引發氣感,有些人則無,沒有一定的結論。直到一九八九年四月以後台大醫院腦神經科張楊全副教授加入研究計畫,開始進行腦波實驗以後才獲得更大的突破。

 經過一年半對各種不同門派修練者腦α波變化的研究,我們逐漸發現練功可粗分為兩個大類,佛家的「禪坐」(即靜坐)與道家的「放空」、入靜等功法相當的接近,都是在靜坐中,或者什麼也不想(放空),或者是數息或守竅,集中意念數自己的呼吸或是想身體某一部位如丹田。這些功法對腦α波的影響就是大幅降低α波的振幅,愈是高段的師父,壓抑α波的能力愈強,甚至把整個α波都丟掉了。這種生理狀態與「清醒」及「睡眠」均不同,因此定義為「入定態」,代表了一種氣功功能態。

 另外一種練功法即是道家及佛家密宗的練法,也就是練丹田,打通任督二脈及大小週天的功法,這種功法才是大陸學者以及我們一開始研究氣功的對象。師父腦內α波振幅大幅度增加,從一‧五到五倍都有。由於這種功法可以用快速思想及閃光刺激來激發,因此是一種腦內電活動與身體經穴附近機械反應的共振狀態,我把它定義為「共振態」,代表一種來回作用的身體巨觀共振現象。

 在實驗過程中,當我們量道家「龍門丹功」及「內金丹功」兩位高段師父的腦波變化時,竟然發現與「坐禪」的高段師父結果完全一樣,也就是α波整個消失不見,令我們著實吃驚不少。後來參考道家古代典籍及近年的著作,才了解到練功是有階段性的,與唸書完全一樣,有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碩士及博士各種不同的階段。「氣集丹田」、「打通任督二脈」的功夫,只不過是小學或國中階段的程度。到了較高的階段,例如內丹功法在修得採藥及結丹後,小週天就會停止,古書上稱為止火,停輪。而我們知道修「內金丹功」的師父早已過了結丹的階段,自然「共振態」消失,至此佛道合而為一。

 這個觀點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道家為什麼要經過氣集丹田,打通任督二脈再走大週天的過程,繼之以採藥結丹,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進入「入定態」的世界?而佛教禪宗則從一開始就靜坐修禪,直接進入「入定態」的世界。我推想這與傳教有關──「共振態」容易進入,只要姿勢正確,了解方法,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得氣,因此很容易相信此種練法的確真有其事。不像入定態可能坐了多年也不見反應,自然容易失掉信心與興趣,對傳法不利。但練功的最後境界都是「入定態」,則是不論任何練法都是一樣的。

四、誰是武林奇葩
 什麼人適於練「入定態」或是「共振態」呢?是否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判定呢?根據我對刺激法引發「共振態」的實驗結果可以領悟到,如果一個人的腦α波頻譜很單純,只有單一個頻率尖峰,則這個人不論用什麼頻率的信號去刺激腦,都比較容易引發「共振態」。而腦波頻譜很複雜的人,他的腦中不同部位的腦神經會用不同的頻率在振盪,因此相互間會有些干擾,不容易產生共振。因此當外界送來的刺激信號若沒有對準α波的主峰頻率,則不但不產生共振,反而干擾了大腦的運作,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在前面閃光刺激的實驗中,我們發現若受試者的腦 α波只有一個尖峰,則不論是用一十五赫蔡之閃光信號,均能在三分鐘內引發氣感。若受試者的腦α波有兩個以上的尖峰,則刺激頻率的選擇變的很重要,否則不容易產生氣感。另外由刺激法引起的氣感均集中在任都兩派,屬奇經八脈系統,與針灸治療所用之十二經絡不同,似乎暗示兩者所牽涉的生理原理不大一樣。

另外有些人的腦α波振幅天生就很小,很像練功到高深境界以後所出現的「入定態」,這些人中部份具有強大的心電感應能力或預告未來的能力,是屬於天生的能力。這給我一個很大的信心,由測量腦α波的形式可以判定一個人是否是武林奇葩,是否適合於練「共振態」或是「入定態」功法。

五、氣功的保健原理 
由前面所提的實驗證據顯示,練習氣功可以影響到大腦中自主神經的總樞紐下視丘,因而可以控制血管通透性及末稍血流量增加,改善血液循環。大陸的研究也顯示,練氣功時有「氣到血到」的現象,這種練法也就是我們所發現的「共振態」,氣走大小週天的功夫。由於全身每一部份的細胞,每秒鐘都需要一定量的紅血球來到,運送足夠的氧分,帶走新陳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才能保持活力。因此一個人如果是整天坐辦公室,案牘勞形,讓身體部份血液循環不良,日積月累下來,自然細胞抵抗力弱,容易產生疾病。因此每天練練氣功,走走大小週天,把足夠的血液送到身體每一部份,自然細胞活力增加,抵抗力增加。另外氣功的鍛練能夠刺激到副交感神經,讓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加,從而增進了食慾,提高了消化功能。  

在練「入定態」時,要求排除雜念,甚至練到「聽而不聞」之境地,表示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減少,也就是大腦對身體之干擾降低,此時自主神經系統對自然去調適內臟及內分泌,修復整個身體,促進了身體的健康。  
總之,氣功鍛練可以幫助放鬆,消除緊張狀態,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能提高神經系統協調能力;能降低身體新陳代謝的速率,將多出的能量用作修補身體,抵抗疾病;能按摩內臟,改善消化及吸收能力,能增加營養之傳送及循環能力,凡此種種都能達到防病治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六、特異功能的研究 
根據佛道各種典籍的記載,練功到了高境界以後會漸漸出現神通的現象,也就是人體特異功能。我自己所親身觀察到的現象,主要是師父的感覺變得很敏銳,走到他人身旁可以馬上說出其身體有病痛的部位,也可以用手探知別人穴道發氣的強弱,令人有不可思議的感覺。因此自一九九一年四月起,我開始了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並於一九九二年二月正式在台大電機系開課「人體潛能專題」,希望從一般學生中找出具有潛能的人士,測量他的生理參數,再與練功到高段的師父互相比較,以找出他們的共通性。再由此共通性生理參數,尋求突破口,來徹底了解人體潛能產生的可能原因。  

人體潛能是一種超越五官、不可思議的能力,粗略來分它具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感官知覺的能力,也就是 西方所謂的ESP(Extra SensoryPerception),包括有心電感應、透視力、遙感遙測、預知未來、迴知過去的能力,也就是佛家六神通中所謂的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駬及漏盡通等能力。另一種類型是發放的能力,例如以意志使物體移動的念力,使物體在一地消失,在其他地方出現的「突破空間障礙」的能力,以及「千里傳功」改變遠方物質特性以及千里治病的能力等等。  

以上這些能力是否真有其事呢?在西方早在一八八二年就展開了對超能力的科學研究,直到一九三四年美國杜克大學超心理研究所所長萊恩博士首先發展出一套五張的ESP 卡片,以及它們的使用方法,再配合統計學及或然率理論來決定超感官知覺能力的存在性,由此建立了近代實驗超心理學的嚴格科學基礎。他們的研究領先了我們六十年,但幸運的是我們有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氣功作基礎,使我們一開步就可能超越西方六十年的成就。  
經過近三年的研究,測試了近八十位的學生,我們發現了四位具有顯著「心電感應」能力的同學,其中三位從來沒有練過氣功,一位修練氣功一年已到了很高的境界。經由腦波的測試我們發現,三位沒有練過氣功的同學,在正常閉眼狀態下,腦α波的尖峰振幅很小,約在四微伏以下,很像練習打坐、放空到高深境界所出現的「入定態」。這些同學不屬於神經緊張型,也不嗜睡或吃過藥,因此我把他們這種腦波的反應定義為「天生入定態」。這代表的意義好比說,一般人要花很多的功夫去練習打坐、放空以達到壓抑腦α波,甚至讓其消失的「入定態」,最後產生心電感應能力。而這三位同學天生就已經達到「入定態」,而擁有稍許心電感應能力之傾向;若再稍事練習打坐、放空,則其人體潛能可能很容易就全面開發出來。第四位同學練功一年,雖然平時閉眼狀態下,腦α波尖峰振幅很高,但在做心電感應時,可以迅速的把腦α波抑制為零,是屬於練功後所開發之能力。  

至於為什麼要進入「入定態」才容易產生心電感應能力呢?我猜測這是因為進入「入定態」,腦的生理活動下降,雜訊降低之緣故,使得外界存在很微弱的訊息,有機會進入大腦,不被雜訊所掩蓋而為大腦掌管意識部位所感知,這與一般的電波接收器原理是類似的。  

至於其他的人體潛能如「念力」及「以手指識字」等能力,我們也做了詳細的研究,目前發現念力的成份會隨人之不同而不一樣,有的人念力中含有強大的磁場,有的人則含有未知的能量形式。而以手識字的能力則伴隨著手部發光的現象,其原理目前還不清楚,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七、期待揭開人體潛能之秘 

七、期待揭開人體潛能之秘
猶記得六年前,我們剛開始研究氣功時,一般社會大眾以及學術界還視為不科學、迷信的領域。經過國科會前後幾任主委的大力支持,終於在氣功的本質以及氣功修練到高段以後所出現的人體潛能研究上有了一些突破,不但將為數眾多的氣功修練法做了一個簡單的歸納,分為「共振態」與「入定態」兩種,也對兩者之前後做了一些釐清及定位。另外我們也從實驗中找出氣功「共振態」的原理,使得練「共振態」變成輕而易舉的功夫,一個不會氣功的人可以在五分鐘內達到氣集丹田或氣走任脈之效果。接下來,中國自古以來所傳說的人體特異現象,也經過不斷的實驗,在逐步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我相信再假以時日不斷的研究,這些人體科學上高層次的問題,自古以來讓人迷惑又敬畏的人體神秘現象,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 本帖最後由 馬桶同學 於 2009-1-8 07:11 編輯 ]

已有(30)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予呈 發表於 2009-1-12 23:07
感謝轉貼這篇文章的大大
也感謝寫這篇文章的人
這麼好的文  不該就這樣沉了
我想把他頂到前面讓大家明白
一直已來  很多人所追求的東西   不只是民間說法
現在 藉由科學  也可以證明出真有其事了
lordtaco 發表於 2009-1-25 22:12
李嗣涔名氣很大,台灣大學校長名氣怎可能不大?不過,這人非常迷信,所以接任校長時也引發許多爭議,甚至有人諷刺:「以後台大入學考試,要加考手指識字的科目。」

枉費李嗣涔是個高等教育份子,甚至可以立於說台灣學術界的頂端,只要拿出淺顯的物理知識,就該知道氣功絕對不可能存在!但他卻忽略了這種基本常識,隨著迷信起舞,成為一個大笑柄。

各位還記得一位中國特異功能人士叫「張穎」嗎?這人來台表演特異功能時,當場被拆穿是魔術手法,而引薦她到台灣來的人正是李嗣涔。張穎的詐術只需要用最簡單的物理定律,就可以推斷為不可能,那條定律就是「物質不滅定律」,亦即「物質不能憑空消失、也不能憑空創造」這條基本物理法則,但李嗣涔卻違背了自己的學術良知,做出了不合理的推斷,所以瞿海源這樣批評他:

根據2001年一月二日中國時報報導,「張穎昨日應邀在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實驗室現身說法,當場示範「隔空抓藥」治病的特異功能」。「…讓台大教務長李嗣涔等二十幾名現場人士看得嘖嘖稱奇,也使物質不滅定律受到考驗」。「面對這番景象,研究特異功能多年的李嗣涔也不得不說:「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解釋,只能說是佛送來的藥。」

  根據報導李嗣涔在實驗室請張穎「表演」,同時邀請媒體記者採訪。這個公開表演的過程及李嗣涔發表諸如只能說是佛送來的藥等種種支持張穎的言論,是明顯違反科學研究倫理的。因為自己都還沒有去做實驗檢驗,卻急著公開,並發表支持性言論。更嚴重的是,一個科學研究者竟然比不上魔術師,乃至攝影記者,這麼容易就被騙,那麼,他的實驗研究可信度就大有問題。

  不僅如此,李嗣涔當時還公開表示,「張穎的特異功能經大陸國防部科工會五零七研究所二位科學家認證,而這兩位科學家與他熟識,就他所知,這兩位科學家是大陸最嚴格的科學家,他寧願相信大陸的認證,相信張穎的能力是真的」。李嗣涔強調大陸的「認證不能隨便否認」。李嗣涔又指稱,「大陸人體科學研究中心在一九九四年發表的報告證實的確有『隔空取藥』的特異功能存在」。

  這種說法看起來是很科學的,是有根據的,但卻是很不誠實的說法,甚至就是說謊。因為他所指稱的研究證據並不存在,他指的那兩位科學家之一就撰文反駁。李嗣涔顯然是在「隨便指證」。


所以李嗣涔這篇文章實在充滿漏洞,頂多能說是個童話,而不能稱為正規的論文或報告。本文不斷提到腦波,但腦波不過是腦神經發送電子脈衝時的副產物,就算發生了改變也無法證明氣功有任何功效,頂多證明大腦作了更多的工作量而已。大腦消耗能量的方式與電腦有點類似,處於密集運算時會消耗大量能量,以微處理器來說就是電力,對腦細胞而言則是氧氣與葡萄糖(這就是目前腦神經研究喜愛使用正子造影的原因,可以輕易判斷哪一塊大腦區域正在高速運作),要讓腦神經提高運作產生大量α波並不難,只要瘋狂的想很多事,讓大腦忙得一塌糊塗,就能達到這個目的,根本不需要氣功。

那麼氣功對武術有幫助嗎?顯然效用也不大。根據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的科學武術,徒手搏擊能發出最大力量的是「拳擊」,中國武功排在很後面的地方(別以為國家地理頻道是胡亂找人的,裡頭的中國武術高手年二十八歲,練過二十年的太極拳,是某某太極拳門派的少幫主,但他所發出的寸勁,力道還不及拳擊的三分之一),其次包括空手道正拳也名列前茅,泰拳威力也很可觀,可見氣功無法在力道上帶來什麼樣的優勢。

這實驗反證明了肌肉遠比氣功重要得多,前幾名的選手個個有一身傲人的肌肉,這也符合物理定律。最致命的武術是泰拳,道理很簡單「用最堅硬的關節去攻擊柔軟的喉腹」,打中不死也是重傷。據說泰拳協會曾到華人社會尋找武術高手對打,結果沒人敢出面應戰,這些武術專家腦筋還算清醒。

氣功完全沒有科學成分可言,因為違反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滅律:能量不會憑空消滅、也不能憑空創造。」舉個例子來說,武俠小說常有將人「平平打飛數十丈」之類的文字,由於是「平平打飛」,屬於水平拋物線運動,假設打飛了二十丈(60公尺左右),並且飛出時距離地面十公分,代入水平拋物線公式:S=V0√(2h/g),可以求得初速為60=V0√(2*0.1/9.8),也就是四百二十公尺/秒,子彈初速也才330公尺左右/秒!這掌如果打在人體,下場是直接洞穿對手,絕對不可能飛了出去!

就算沒洞穿人體,別忘了還有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這位武林高手必須承受反彈回來的作用力,也就是說打中的同一時刻,他本人也會以時速1.5馬赫往後飛出去,並且在六十公尺外摔落地面(假設兩人質量相同),摔落地面後還會繼續滑動,至於會滑出多遠,得看摩擦係數而定,假如是在柏油路面,一百多萬焦耳的功率轉換成熱量,足夠將他背部烤成全熟的牛排。

氣功如果要能成立,除非能先顛覆目前的物理法則,否則永遠只是個空談。

[ 本帖最後由 lordtaco 於 2009-1-25 14:14 編輯 ]
oy35532 發表於 2009-1-25 23:51

回復 3樓 lordtaco 的帖子

原來是這樣阿!
難怪我呼氣吸氣練了那麼久都還沒有感覺到所謂的『氣感』
不過武術大觀週裡面我有看到,中國功夫是所有武術裡面出手最快的,速度好像比眼鏡蛇攻擊人還快,或許這也是氣功的加持吧?

[ 本帖最後由 oy35532 於 2009-1-25 23:52 編輯 ]
gmgp01 發表於 2009-1-26 20:49
別以為國家地理頻道是胡亂找人的,裡頭的中國武術高手年二十八歲,練過二十年的太極拳,
為什麼要找一個28歲的?而且,太極拳的內功心法早就失傳了,練100年也不會有什麼傲人的成績,
氣功完全沒有科學成分可言,是目前科學還沒辦法測量氣功,所以,李嗣涔的實驗數據也只有那些,
跟這位校長合作的氣功師父說李嗣涔只著重在特異功能的成果上,
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去研究氣功的原理與運行的方式,更別說練氣功會如何改變身體,
武俠小說常有將人「平平打飛數十丈」之類的文字,為什麼你要用虛構誇大的武俠小說來當例子?

氣功對武術有幫助嗎?你想幹麻,殺人嗎?練武術是為了身體健康耶,
就我所見,武術氣功可以強化防禦和增加攻擊力,只是現在的武術家,
非常少人能在幾秒鐘之內,將氣佈在該佈的位置,需要一段時間,這是弱點,
另外,針對人類的致命弱點,要將氣佈在上頭,更是難練,
幾年前新聞上有看到有人練出了佈氣在眼睛上,而眼睛可以承受重擊,

泰拳協會曾到華人社會尋找武術高手對打,結果沒人敢出面應戰,
有兩個原因,第一內功已經失傳,或是沒人達到可以傳授的地步,別認為練個二三十年,
就是武術高手,一些師父級的高手,都還要不斷的跟祖師爺學東西,現代人很難跟古人一樣,
全心全意的只是練功,所以,現代的武術高手,完全比不上古代的武術高手。
第二練功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爭鬥,中國武術首重德性,你要造因果就要自己承擔,
爭鬥之後所產生的不良效應你有計算在內嗎?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膽小,反正沒比成就是了。

我聽過最強的武術高手是在清朝時,一拳打死一個,哪有什麼「平平打飛數十丈」,
最近的武術高手也是祖師爺級的,當面對搏擊術的西洋人時,在對手剛出拳,
還沒打到人時,這祖師爺只用手指壓住他手上的穴道,這西洋人就痛的跪地求饒了,
聽聞是這祖師爺在開打時,就能夠感知對手的穴道。

要讓腦神經提高運作產生大量α波並不難,只要瘋狂的想很多事,讓大腦忙得一塌糊塗,就能達到這個目的,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讓大腦這麼累,當氣功一發功,只要幾秒鐘就會產生大量α波,
為什麼你要花時間去瘋狂的想很多事啊?當然,要達到一發功就產生大量α波,
是師父級的氣功師才做得到,不過,就算是我,我也不想讓腦子那麼累,
平靜的坐著,然後,慢慢的產生α波,有什麼不好的?
gmgp01 發表於 2009-1-26 20:56
原帖由 oy35532 於 2009-1-25 23:51 發表
原來是這樣阿!
難怪我呼氣吸氣練了那麼久都還沒有感覺到所謂的『氣感』
不過武術大觀週裡面我有看到,中國功夫是所有武術裡面出手最快的,速度好像比眼鏡蛇攻擊人還快,或許這也是氣功的加持吧? ...

你那是深呼吸吧,心法不對,練再久你也得不到什麼,
中國功夫是所有武術裡面出手最快的,中國功夫快不快跟氣功沒有一定的關係,
通常都是靠反覆練習應對各種狀況的直覺反應而成。
oy35532 發表於 2009-1-26 21:23

回復 5樓 gmgp01 的帖子

你回答的很有道理,為什麼泰拳不被人稱最武術而稱作格鬥技呢?聽說就是因為沒有修心的觀念,他們眼裡沒有所謂的武德,在我的映像裡,我聽到的也是一拳打死一個,打飛人數十丈的場景只有在李小龍的電影裡看過,聽說打擊人有分為穿透式跟半穿透式,穿透式的打法會把人打飛,但是受的傷沒有半穿透式的痛。
你那是深呼吸吧,心法不對,練再久你也得不到什麼,那可以傳授我心法嘛?我要練練看
gmgp01 發表於 2009-1-27 16:49
還有一種最可怕的,就是讓你受內傷,打到你時,你不會痛,可是,掌勁已經跑到體內,
好像在哪裡有看到一位無知少年,特別去到處踢館,打敗了很多武館的師父,
後來,真的碰到真才實學的,才打一拳,那名少年就受內傷了,治療了好幾年,
不知道現在好了沒。

那可以傳授我心法嘛?我要練練看
我也只是初學者,不適合教你,只能介紹書給你,氣的原理,先從基礎了解吧!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7164
oy35532 發表於 2009-1-27 18:51

回復 8樓 gmgp01 的帖子

哦!你說的那個應該是滲透勁,之前有聽人說過,聽說很不好練,但原理卻挺簡單的,如果是用水盆之類的很好體會,但實用於人體就......
lordtaco 發表於 2009-1-28 01:23

回復 5樓 gmgp01 的帖子

對於用武俠小說當數據這點,是源自樓主文章:「直到六年半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參與了國科會的研究計畫,開始練習氣功及研究氣功,從科學的探討及親身的體驗中,逐漸地發現小時候所嚮往的武俠世界,竟然有部份是真實的:氣集丹田、打通任督二脈、大小週天、寒冰掌、赤焰掌、透視力、念力、茅山術等等,居然真有其事。」

李嗣涔既然認為武俠小說是真的,那麼將人「平平打飛60公尺」也足以採信,起碼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就將阿紫打飛了這段距離。

說練武術只為強身,這真是笑話奇譚!根據說文解釋「止戈為武」,意思就是「以暴制暴」,說武術只為強身根本是強詞奪理,不信的話可以參考李書文(八極拳祖師)傳記,隨便就打死了幾個人。

內功失傳的說法就更好笑,如果內功有用,怎會失傳呢?沒用的技術失傳很能理解,但內功這麼有用的東西還會失傳,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如果根據古代筆記,所謂內功心法頂多是金鐘罩之類的橫練功夫,到了金庸後,才一舉擴充了很多功能。現代很多人以為古代氣功很有用,其實是來自金庸的瞎掰,證據就是:「在金庸之前,內家功夫從來沒有這麼出神入化。」

你說:「我聽過最強的武術高手是在清朝時,一拳打死一個」 應該出自「李書文不二打」,李書文是八極拳高手,如同降龍十八掌,都算外門功夫,不能說練過氣功。而且,我有把握,如果給我一根鋁製棒球棍,我可以將李書文打得頭破血流、一命嗚呼。

為什麼呢?原理很簡單:「揮舞棍棒時,根據施力原理(力道=力量x力距),很容易可以達到3000公斤的力道。」而李書文的力道不可能多於拳擊高手1200公斤的力道!換句話說,如果我挨了李書文一掌,我可能痛得要命,但我鋁棒K中他一下,他卻是腦漿迸裂、內臟破損。

不信的話,叫個三歲小孩拿海綿包住的鋁棒用力打你,保證痛不欲生。三歲小孩拿海綿包住的鋁棒都有這種威力,更何況成年男人拿沒包海綿的鋁棒?(我就被三歲小外甥拿海綿包住的鋁棒打過)

被三歲小孩揮舞鋁棒打到很痛,符合物理原則,因為他的手比成人短一半而已,根據力道公式,起碼有1500公斤力道,配上海綿的緩衝(瞬間衝擊=1/(撞擊時間)x力道),也就是接觸時間愈短,承受的功率愈大(海綿會提供衝擊緩衝時間),打到人體時,起碼有800公斤的力道,不管怎樣的氣功(如果真的有)都無法躲避。

一個成人全力揮出鋁棒,在沒有海綿緩衝的狀況下,受力者必須承受三千公斤的衝擊。所以我必定贏過手無寸鐵的李書文。

李書文是個武林高手,他閃避球棒的時間可能少於半秒(根據國家地理頻道的實驗,高手應該是在0.13秒,一般人為0.18秒),但要移動身體閃避球棒,必須在半秒以上才辦得到,這受限於物理法則。

如果讓拿球棒的我,與手無寸鐵的李書文對戰,我可以很篤定的說:「不用一秒他就死了!」

當然,這必須是李書文與我距離不遠,不夠閃開球棒攻擊。如果開戰時雙方距離頗遠,那我就不見得有勝算。

我可以與所有的武林高手打賭,如果我拿球棒、對方空手,開打時距離不到兩公尺,那麼對方必死。歡迎自認為武林高手的人來挑戰。

當然我會包上海棉,以防被警察以殺人罪起訴。
1234下一頁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5131420to

LV:6 爵士

追蹤
  • 18

    主題

  • 2633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