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主題想法是出去玩看到臉譜.想到的.....希望大大們喜歡
我的無名作品集:http://www.wretch.cc/mypage/gemini740524
=..=對了..還有說明一下.我並無學過繪畫相關科系.是自己愛畫的..(所以有的作品落差性很大)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生活中面對喜、怒、哀、樂的情緒,若能記取這四個要點,也可以算是達到「中節」的標準了:
第一、喜不大笑,
第二、怒不暴跳,
第三、哀不嚎哭,
第四、樂不輕佻。
一個人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凡夫的心不定,容易受外境的影響,被外在事物所繫縛,於是得意時歡喜,失意時生氣,傷心時悲哀,歡心時快樂。甚至一天當中,情緒就在喜怒哀樂中來回幾次。喜怒哀樂既然是生活中免不了的反應,要如何對應這些情緒?在此提出四個看法:
第一、喜不大笑:有些人一遇到得意事,眉開眼笑,喜形於色。心中歡喜固然很好,但切忌得意忘形。佛教有「笑不露齒」的規矩,這不是限制我們表露心中的歡喜,而是有威儀的人,會以微笑表達,不是露齒大笑。所謂「對失意人不談得意事,處得意時莫忘失意時」,當你正得意時,豈知身旁沒有失意人?因此,要收歛自己的歡愉,不要讓自己的歡喜成為他人的刺激。
第二、怒不暴跳:有的人遇到忤逆事,立即面紅耳赤,暴跳如雷,拍桌子、摜東西、掄拳頭、破口罵人,其實這些都是不明智的舉動。暴跳如雷不僅會損傷身體,且會使事情複雜化。有的人在盛怒時,血脈賁張引起內耳供血障礙,因而得了突發性耳聾。有的人一氣之下,一命嗚呼哀哉,損失更慘重。盛怒暴跳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因為失去理智,而得罪更多人,使事情複雜化,增加處理的麻煩。因此,要理直氣和地來處理心中的怒氣。
第三、哀不嚎哭:遇到哀傷的事,有些人以「哭」來面對,大哭、痛哭、嚎哭,哭得六神無主,哭得渾身無力。但是,哭只有傷身,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且消耗了自己的能量。遇到悲哀的事情,要沉得住氣,甚至眼淚不輕流,才能化悲憤為力量,才有精神作最好的應變。
第四、樂不輕佻:有人習慣以手舞足蹈、高歌狂歡,來表達自己的快樂,這種動作太過輕佻。佛經說:「若謂樂著色,放逸之所使。」就是指那些恣意宣洩快樂情緒的人;又說「樂極而害至」,就是勸人要謹防「樂極生悲」。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保有歡愉快樂的心情,但是,動作舉止仍要中規中矩。
喜樂的心是健康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聖經》
以簡單的行為愉悅他人的心靈,勝過千人低頭禱告。 甘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甘願做,歡喜受。 靜思語
我一直哭著沒有鞋穿,直到我發現有一個人連腳也沒有。海倫凱勒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彌勒佛殿對聯
做好事,不需要給人知道,雖然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我相信,這會帶給我快樂。--證嚴法師
當我微笑時,世界和我一起微笑;當我快樂時,世界和我一起活躍。 愛斯莉‧錫瑟
以暴力鎮壓別人絕不是正義的表現。 巴斯卡
要讓別人覺得幸福。如果你能對人微笑,拍拍別人的肩膀,也許你就能把一個人從絕望邊緣救回來。 卡蜜莉雅‧愛利爾特
凡事遇有可怒,不可輕發,姑忍著。小者忍一二時,大者忍一二日,其氣自平。 清朝陳確
做些小善事,說些愛的字句,世界更快樂。 茱莉亞‧卡尼
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會發出同情的共鳴。莎士比亞
憤怒,是片刻的瘋狂。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 培根
快樂的生活,就是在生活中接二連三,沒有間斷地行善泉源。--奧里略
[ 本帖最後由 小祥仔 於 2009-1-10 14:2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