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
目下大多網友多是人云亦云,底部到底在哪?我的看法是認為「底部跟個人的情緒及觀點都有關聯性。」
就建築成本來計算的話,除了建商的利潤區塊無法確實數字化之外,其他的多少有脈絡可循。基本的算式=土地取得成本(須包含養地期間支付的利息)+建築成本(須包含原物料漲跌幅價差)+通貨膨脹(包含建商利潤區間)。這樣算式比較有辦法數字化的計算結果。算出來的就是建物本身的價值數字化。應該可以稱作底部。不過是指新成屋及單一建物。以上的算法並不是大環境的底部。而是指單一建物價值的底部。
大環境的底部又會包含更多的變數,個人以為影響最深的是「消費者信心指數」。當然股市興衰、經濟景氣、世局發展、政治環境都是影響的變數,而這一部分是比較難數字化的。
所以大環境變數無法控制,我會建議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部份:「口袋深淺」。
口袋裡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口袋夠深就買大一點、好一點、精華一點的。
若是沒有口袋,那就不要逞強。對不起..有點離題
結論:底部因人而異,在乎的是觀點及切入的角度。很難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