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nft 於 2011-5-16 02:13 編輯
歷史沿革:
近90年來天天上青的台灣啤酒
『啥米上青,台灣啤酒上青。』這句強有力台詞,是台啤生命力活泉象徵,細數將近90個年頭,台灣啤酒以大麥再加入蓬萊米元素,創造出獨特風味道獨步全球後,陪伴台灣人走過無數歲月。
台灣啤酒是由日據時代「高砂麥酒」慢慢演進而來,現在的台北啤酒,即是日據時代的「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可以說是台灣啤酒史的縮影,台北啤酒文化園區具有相當的歷史地位,這也是台北啤酒文化園區內紅樓、綠樓、木造建築群、成品倉庫之所以被列為市定第九十五號古蹟的價值所在,因為第台灣第一瓶啤酒產製於此,這樣的歷史淵源,使台灣啤酒格外具有魅力。
民國八年(西元1919),由日本芳釀會社社長安部幸之助在日本橫濱召開發起人會議,同年四月,即獲得當時台灣總督府同意,在台北上埤頭設立啤酒廠,根據文獻記載,當時規劃全廠坪數為一萬四千坪,主要設備來自於夏威夷,生產能力計畫是每年十萬箱,相當於三百萬兩千四百公升,第一批高砂麥酒在1920年上市,這即是台灣啤酒的前身。
1902年日本在台灣成立「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先將鴉片限定為政府專賣事業,後來專賣範圍擴大從食鹽、樟腦、菸草,到1922年將酒類納入專賣範圍,但啤酒仍不在專賣範圍。一直到1933年,啤酒才納入專賣範圍,不過製造仍歸民間經營。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包括火柴,石油等都成為政府專賣範圍。
專賣業務範圍大,成為政府重要收入之一,日據時期成立專賣局,直接隸屬於台灣總督府,總局設在台北,也就是台灣菸酒公司總部所在地。當時專賣局就類似財政部長地位,台灣總督不在時,就由專賣局長兼管所有業務。
光復之後,為求經濟安定與戰後重建需要經費,雖繼續施行專賣制度,但範圍縮小,專賣項目只剩下菸,酒,樟腦,火柴及度量衡。而原來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也改為「台灣省專賣局」。1946年因【二二八事件】爆發,「專賣局」成為眾矢之的,到1947年5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並逐步縮小專賣項目,同年專賣項目僅剩下菸、酒兩項。
光復初期,公賣局出產的台灣啤酒仍由建國啤酒廠生產,當時「高砂麥酒株式會社」直接改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啤酒公司」,到1948年,(民國36年)才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酒業有限公司台北第二酒廠。1975年改為「建國啤酒廠」,後又改為台北工場。
菸酒公賣局局誌記載,1946年(民國35年),台灣啤酒一年產量0.6公升瓶裝,一年有13萬打,隨著政局逐漸穩定,經濟發展也年年增長,國內啤酒需求量大幅增加,當時的建國啤酒廠在1961年到1991年曾經有過四次擴建,從(民國50年)進行第一期擴建,到1983年完成第四期擴建,年產量從180萬打提升到最高峰1206萬打。
其中在1964年,由於市場需求殷切,擴廠不及,當時紐西蘭多明尼恩公司(Dominiion Breweries Ltd.)發展出連續發酵方法,具有產量大,投資少,施工期間短等優點,當時為求短期提高產量,因此購買專利權,並派員學習,用於建國啤酒廠第二期擴廠中,後來建國啤酒廠擁有批式及連續式兩種不同發酵方法,出廠前,將兩種方法半成品調和後,再行包裝上市。這種應急之道,一直到烏日啤酒廠完工後,1974年才停止使用。
1980年台灣啤酒進入現代化製程 由於啤酒產量一直不敷需求,從1966年(民國55年)開始籌備烏日啤酒廠(中興啤酒廠),一直到1996年(民國85年)竹南啤酒廠(復興啤酒廠)完工,先後有烏日啤酒廠,善化啤酒廠及竹南啤酒廠加入生產行列,年產量也大幅提昇。
而啤酒廠現代化製程的確立,則要從善化啤酒廠說起了。1980年善化啤酒廠第二期工程,揚棄傳統發酵方法,引進戶外發酵及立體製麥技術,將傳統需要大面積改向上發展,致使產能提高兩倍。但這種新方法,當時尚未成熟,特別是在發酵槽多種設計有不同結果,最後採用德國圓錐形大槽,發酵與儲酒能在同一槽內進行,操作自動化,效率高,產能也因此大大提高。
竹南啤酒廠可以說是最新的啤酒廠,不僅全程採用戶外發酵法,從製麥,糖化,發酵,貯酒到最後的包裝,都以最現代化設備,堪稱是最現代化的啤酒廠。
出國比賽金牌不斷
台灣啤酒雖然是具90年的歷史,但可以說是天天上青,時時創新,就以產品類別來說,品項包括有台灣啤酒,台灣生啤酒,金牌台灣啤酒,金牌台灣生啤酒,而比較小的品項,還有全麥啤酒、黑啤酒、紅麴啤酒、Light金牌台灣啤酒及紅麴黑麥汁等。除了產品品項外,包裝變化也不斷更新,符合市場的需求,從1946年(民國35年)0.6公升瓶裝台灣啤酒上世後,1968年( 民國57年)就開始量產罐裝台灣啤酒。生啤酒則從1948年有散裝40公升桶裝問世,不過,罐裝生啤酒也是到1992年(民國81年)才上市。
說到出國比賽,台灣啤酒是有相當風光的金牌記錄。0.6公升瓶裝台灣啤酒,自1978年參加瑞士日內瓦第17屆世界酒類評選會,拿下台灣啤酒的第一面金質獎肯定後,1988年台灣啤酒參加希臘雅典第27屆酒類評選會,榮獲0.6公升瓶裝啤酒金質獎。1997年台灣啤酒0.6公升瓶裝及0.354公升罐裝都獲得特等金質獎。1998年,台灣啤酒參加美國釀酒協會舉辦世界啤酒盃競賽,0.354公升組獲得銅質獎章。1999年台灣啤酒獲得第37屆酒類評選會,榮獲0.6公升瓶裝啤酒金質獎,0.354公升罐裝啤酒銀質獎都獲得獎牌。
2001至2003年,台灣啤酒連續參加第37、38、39屆酒類評選會,分別榮獲金質獎、銀質不等。難得的是,2002年,台灣啤酒更拿到有「釀造啤酒奧斯卡獎」之稱,由英國倫敦國際釀酒工業協會BIIA舉辦的國際啤酒競賽銀質獎。而台灣啤酒Light0.354公升罐裝,2000年以來連續四年也獲得獎牌。2004年新產品「金牌台灣啤酒」瓶裝及罐裝均獲得世界菸酒評鑑會銀質獎。2005年罐裝「金牌台灣生啤酒」參加世界菸酒評鑑會,獲得銀質獎;另瓶裝「金牌台灣啤酒」更上層樓,榮獲金質獎;台灣啤酒的風味及品質,獲世界級品酒專家肯定。2006年是豐收的一年,台灣啤酒、金牌啤酒、金牌台灣生啤酒、金牌王台灣啤酒等十項產品,共獲得世界菸酒評鑑會四項特等金質獎、五項金質獎及一面銀牌獎。其中金牌台灣啤酒更是光彩,參賽三項,均獲特等金質獎,真是實至名歸
隨著經濟自由化,政府開放洋菸及歐美葡萄酒、米糧酒及啤酒進口,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全面開放酒禁,包括大陸啤酒也得以登台。因此2002年7月公賣局由行政體系組織改為企業化公司,更名為「台灣菸酒公司」。
本文來自:台灣菸酒
http://beer.ttl.com.tw/
台啤啤酒歷史沿革大事紀表
7a953448-7d33-4251-ab27-239e95d051a5.doc
(43 KB, 下載次數: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