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知道要寫幾封公開信都已經成為票房毒藥了,難道還要繼續亂來嗎
台灣人都沒有危機意識,台灣這來之不易的民主自由就快完蛋了。
【外電】國際學者給馬英九的第五封公開信
(漢文翻譯是由祈夫潤博士提供,譯者是Amy S. Lin;是美國洛杉磯福爾摩莎基金會的主任(Program Director of Formosa Foundation)
台灣台北 2009年11月9日
馬總統鈞鑒:
在過去一年來,來自美國、加拿大、亞洲、歐洲、澳洲等的一群包括我們在內的國際學者,幾度公開向貴政府表達我們對台灣目前的一些發展和走向的顧慮及關心。 2008年十一月六日及十二月二日,在致貴法務部長王清峰的信件中,我們特別指出有關台灣司法倒退、制度上的瑕疵、以及行之於在野黨成員的司法追究之濫權。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和五月二十一日,我們特撰兩封公開信給您馬總統,明確表達我們對司法公正、新聞自由及民主制衡的關切。新聞局長蘇俊賓給我們的回覆沒有針對問題核心;我們也未見到貴政府拿出具體行動解決問題,令人深感遺憾。
此後的一些後續發展 — 包括正面和負面的 — 再次激勵我們向您表達我們的意見。我們必須重申:我們之所以提出這些意見,是因為我們強力支持台灣的民主,並深深關切、在意並希望看到這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得以持續茁長。我們也強調,我們不偏袒島內任何一方的政治爭議,而是完全著眼於台灣的國際形象與信譽。
有賴於台灣人民的努力和堅持,台灣在20年前開始轉型成為一個民主社會。這項成就值得肯定;我們也堅信「民主」是台灣在建立並強化其國際關係上,以及阻止外權干涉,最大的王牌。
我們相信您和我們有共識 -- 台灣的民主幼苗能夠成長茁壯,只有靠自由民主正義及人權的基本原則來培育,建立權責分明,公開透明的的政治制度。此認知亦符合您今年簽署、經立法院核准的的兩項聯合國人權條款的內容和精神;希望能更進一步依照國際法律協會的建議,將其制定為法律,在台灣實行。
在過去二十年,台灣在這些方面有相當的進步;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對台灣今日的司法倒退、政治制衡力退化及民主、新聞自由受損而深感失望。在國際人權組織,如自由之家及無國界記者等,所發表的年度報告中,台灣的排名退步,恰恰反映了上述種種的負面發展。
同樣的,這些負面發展也受到其他國際學者及友台人士的關注,尤其是有關針對前陳總統司法案件的處理,包括審理過程中的瑕疵、辦案人員明顯缺乏中立,無數的偵察延期、以及對前朝政府官員彈劾的手段。為此我們再次訴請您確保司法公正、公平、公義。
今天當您的政府正把台灣帶向與中國更密切的經濟合作路上,建立在自由民主正義及人權基本原則上的權責分明、公開透明的的政治制度更形重要。我們肯定降低台海的緊張關係,但要也強調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及人權不容因此而被犧牲。
與對岸強鄰關係改善的過程必須是公開的、審慎的、並遵循民主的過程,與立法院及在野黨有完全溝通,對人民完全公開。我們欣聞貴政府官員公開表示:與中國的任何協議都必須得到國內的共識,以及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我們深信與中國對話的過程應會是公開的,諮詢性的,並尊重台灣近二十年來所發展的民主基礎為前提而進行。
我們在此強調,一個國家的成長及繁榮,其經濟及政治關係必須保持國際多元化。但是與單一的鄰國過度親密,將迫使該國面臨此單一鄰國的不安穩所帶來的風險,尤其當此鄰國是一個藐視台灣民主成就的極權國家,此威脅更形嚴重。
馬總統,我們以國際學者的身份觀察台灣多年,支持並肯定台灣的民主成就,深信台灣有資格更加被國際社會接納為平等的一員。要達到此目標,唯一的方式是台灣本身確保其民主成果,其主權、人權及基本自由有保障,社會民主更加鞏固,台灣才有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順頌 鈞安
2009年十一月六日
署名人(依英文姓氏排列):
Nat Bellocchi白樂崎〔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
Coen Blaauw昆布勞﹝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
Gordon G. Chang﹝「即將崩潰的中國」作者﹞
Peter Chow周鉅原﹝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經濟學教授﹞
Stephane Corcuff﹝法國里昂大學「中國和台灣研究」政治學副教授﹞
Michael Danielsen﹝丹麥哥本哈根「台灣一角」主席 ﹞
June Teufel Dreyer金德芳﹝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
Edward Friedman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和東亞研究教授﹞
Terri Giles賈泰麗﹝美國福爾摩莎基金會執行長﹞
Michael Rand Hoare﹝已退休英國倫敦大學副教授﹞
Christopher R. Hughes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
Thomas G. Hughes ﹝美國前參議員斐爾國會辦公室主任﹞
Bruce Jacobs家博﹝澳洲蒙納士大學亞洲語言與研究講座教授﹞
Richard C. Kagan柯耕義﹝美國翰林大學教授歷史系榮譽教授﹞
Jerome F. Keating祈潤夫﹝已退休國立台北大學副教授﹞
David Kilgour﹝加拿大前國會議員、亞太國務卿﹞
AndréLalibert憿﹝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Perry Link 林培瑞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比較文學與外文系教授﹞
Daniel Lynch 林丹﹝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
Liu Shih-Chung劉世忠﹝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Victor H. Mair﹝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語言和文學系教授﹞
Donald Rodgers﹝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Christian Schafferer﹝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奧地利東亞研究協會主任,「當代東亞」主編﹞
Scott Simon﹝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副教授﹞
Michael Stainton﹝加拿大多倫多York Center for Asia Research﹞
Peter Tague﹝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系教授﹞
John Tkacik譚慎格﹝前美國國務院台灣事務協調處官員﹞
Arthur Waldron林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
Vincent Wei-cheng Wang王維正﹝美國里奇蒙大學政治學教授﹞
Gerrit van der Wees韋傑理﹝台灣公報編輯﹞
Stephen Yates葉望輝 ﹝DC Asia諮詢顧問團主席,前美國副總統國家安全政策顧問﹞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 ... 09/11/13/20034582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