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vams018 於 2010-4-24 08:15 編輯
口渴想喝水是自然生理反應,但是,現代人忙碌中常常忘了要喝水。
每天一早進到辦公室,第一動作就是打開電腦,然後一屁股坐下、兩眼盯著螢幕,一坐好幾個小時,根本不記得倒水喝,有人一天長達8~10小時的工作時間,連2杯水都喝不到,只有在生病就診或者某次健康檢查中出現了尿酸偏高的問題,醫生才終於有機會警告你:「平常水喝太少了!」
不渴,也要喝水
生命組織由細胞組成,細胞不單內部含大量水分,細胞膜外部亦為液體所包圍,所以水對細胞的活動非常重要。因為水是最好的溶劑,物質溶於水後,化學作用才易於進行。細胞中的水也有輕微的解離度,可解離為 H+和OH-, 溶液中H+和OH-濃度的大小,可決定其酸鹼度,因而影響細胞內酵素的作用。
細胞如果能經常保持與「好水」流通代謝,將大大的強化細胞的活性,排除病毒污染物的能力及增強免疫力;若維持細胞中遺傳基因DNA的正常狀態,就不至於得病。可見好水確是維持生物體器官、細胞正常穩定最好的諧振共鳴載體。
水的角色也像人體清道夫,參與新陳代謝和排出廢物。水喝得不足,身體的代謝作用會遲緩不順暢,廢物累積體內,會導致便秘、結石等問題,也讓人精神變差、容易疲累。
所以,正確的喝水是很好的養生保健之道,即使不覺得渴,還是要喝。
規劃自己的喝水時間表
身為營養師的趙思姿,養生之道不脫「飲‧食」兩字,她說,只要喝得對、吃得對,加上不為難自己的健康操,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她實行多年的喝水養生,靠的就是在對的時間、喝對的水,而不僅僅渴了才喝。
趙思姿指出,人體所有經絡運行跟時序息息相關,只有喝對時間,對身體的排毒和代謝功效才能達到最大。一天中,早上七點到九點、下午二點到五點是喝水好時機,她會在前一天用保溫瓶裝滿500cc的熱水,隔天起床就喝。下午2點到5點是膀胱經運行之時,也是排毒的最佳時機,她會喝足800-1000CC的水,到了晚上幾乎不喝水。
一個人一天喝水量的多寡與頻率,要視排洩量而定,但無論如何,一天至少要喝4次水。根據自然療法時間能量營養學的規律,一天中第一次需要喝水早上起床時,因為在大約八個小時的睡眠中,體內水分因流汗、形成尿液而耗損,血液呈缺水狀態,所以最好先喝水。接著,進辦公室後,馬上倒600cc的水備著,有空就喝,最好要在午餐前喝完;下午4、5點,再補充些體內水分;下班回家後或是晚上睡前最好也要喝水,只過,小孩、老人睡前最好避免喝水,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另外,運動或大量流汗後,即使沒有感覺口渴,也一定要補充水分,或者視個人需要和習慣,交替補充水和運動飲料。
但是,究竟該喝多少水?趙思姿強調,八杯水不是放諸四海皆準,體重越重的人越需要大量的水來代謝排毒,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把體重乘以30,就是個人需要的CC量。
不喜歡只喝白開水的話,注重養生的菲夢絲國際美容機構總裁林艷秋建議喝花草茶:「喝茶的效果與精油芳療很像,混合兩三種不同的植物像松果果實、薰衣草等,喝了就很有排毒效果!」
自覺就能分辨出好水
喝水的時間要對,數量要對,品質也要對。其實,喝到好水的感覺,人自己最清楚。林艷秋總裁就說:「喝水前我會先漱口,體會一下水在口腔中滾動的感覺,如果很圓潤,覺得舒服、乾淨,就是不錯的水,好水泡茶更是生津止渴。」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蔡仁達則歸納分辨好水的幾項原則:喝水之後,口水會增加且變得比較甘甜;舌頭、喉嚨較不乾燥;眼睛感覺較明亮或者疲勞、酸澀、乾燥感減輕;同時有精神體力變好的感覺。
大家都知道,喝水是為了補充身體因流汗和排尿所失去的水分,並且從水中獲取礦物質,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水也是我們取得氧氣的來源。如果喝的是含氧量高的水,人體會覺得比較輕鬆,疼痛獲得紓解,發炎現象也會減少。值得一提的是,礦物質和氧的含量高的水,看起來並不是透明無色的,卻是呈微微的霧狀,且有汽水般的氧氣泡。
水飲料市場五花八門
『多喝白開水』是食品營養學者專家肯定的建議,既然自來水不宜生飲,現代人為了方便,就買現成的市售水飲料,甚至水質惡劣的地區,連家庭飲用水都得花錢買水或者選用濾水器。
純水、蒸餾水、礦泉水、麥飯石水、小分子水、鹼離子水等,市售的水產品多得不可計數,從統一、味全、悅氏、怡康、清境、金車、泰山、台糖、台鹽、黑松、味丹等,都推出礦泉水或水飲料,售價從11元到近50元都有,個個在純淨上作文章,也在成分、技術方面下工夫。但你可曾仔想研究過這些水到底有什麼不同?選擇有益現代人體質的水看似簡單,卻需要先從認識各種飲水內容開始!
淨水材料研發專家王志源指出,大部份的人對不同的飲水內容,只是一知半解,例如很多人以為蒸餾的純水最乾淨,可以安心飲用,殊不知在把水中重金屬等雜質過濾的同時,也可能將有益健康的天然礦物質 (如鈣、鎂) 完全除去,長期飲用並不利健康。
好水特質:微鹼、小分子
現代人由於精緻飲食與外食,造成人體維生素與礦物質嚴重缺乏,因此營養學界都不斷提醒,最好飲用呈微鹼性的礦泉水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以平衡體內酸鹼度。
為什麼微鹼比較理想?王志源指出,因為水分子團變小,容易進出細胞,溶解出代謝廢物,具有較高能量,且導熱性強易滲透出食物中有效養份;含高離子化礦物質,使水分子極細小化、分子重新排列整齊、活潑化、酸性分子無法結合如氫、硫等,水分子因此呈現天然礦物質鹼性,飲用鹼性水時不會喝到含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質,保留水中有用的礦物,供給使人體所需之各種礦物質 (如鉀、鈉、鈣、等);鹼性水還可消除血液中異常生成的自由基達70%以上,比目前任何抗氧化劑的能力強許多,是現代人因環境污染產生眾多慢性病的最佳防禦武器。
另一個常被強調的好水特質是「小分子」。王志源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比率高達80%,如果血氣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結成惰性水(即四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不能通過細胞膜。活化小分子水為獨立水分子(即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提高身體的含氧量,細胞因而能恢復活力,精神更暢旺、頭腦更靈活,進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同時獨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細胞之間,再透過共鳴共振,轉化為熱能,令皮下深層的溫度微升,改善微循環系統 ,更有利於將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擔。
至於有些廣告詞說:滲透壓和人體體液相等的水喝了比較容易吸收,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林杰樑醫師解釋,當人體失去水分時,體內滲透壓會上升,刺激控制飲水的大腦下視丘滲透壓接受器,引起口渴的感覺,這時候補充低滲透壓的水(如純水),才會平衡且解渴,如果喝等滲透壓的水 ,解渴效果反而比較不明顯。
喝水的方式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因為這是警告訊號,就像機器油已經不夠,零件已經磨損(身體毒素已經產生)。會忘記喝水或不愛喝水的人最好限制自己一天至少喝4-6次水。每次300-500cc。
●每一口先含著再喝下去,最好浸潤整個口腔。 這樣可利用生物回饋機制傳達口渴中樞,讓身體細胞知道有水分要進入身體,以便充分吸收。
●從容不迫,小口慢嚐。體內像火爐,用水一澆馬上會冒煙(毒素),讓身體有充分時間作好的新陳代謝,把毒素排除物質。
●喝溫水比喝冰水止渴。溫水對身體比較不刺激,身體不需額外反應就能完成較佳的生物回饋反應給口渴中樞,所以比較有助於身體吸收利用,也就比較解渴。
●除非特殊健康問題,否則盡量不要用其他飲食的水分取代白開水。其他飲食水分是用來補充人體無感水分流失的(如:呼吸、皮膚蒸發…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