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企業家“丟”了實業心

p85761816 發表於 2010-7-28 01:20:46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037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

  原題:“實業之心”正在冷卻

  今年年初,我去瑞士蘇黎世旅遊期間,有過一段難忘的經歷。在蘇黎世的中心商業街上,我被一家商店櫥窗裏擺放的壓力鍋吸引住了。那是一支德國“雙立人”牌的壓力鍋,讓我停下腳步的原因是它的標價:290歐元。一隻壓力鍋竟能賣到如此高價,讓我不由驚嘆。

  湊巧的是,回國後的幾天,我在一次座談會上碰到了一家民營壓力鍋企業的董事長。這家企業位於東南沿海的一個小縣城,20年前還是一間不起眼的街道小廠,替瀋陽的雙喜牌壓力鍋做貼牌生產。十多年後,這家企業自立品牌,擴張發展,其產量已位居全球第四。座談期間,我把用手機在瑞士拍到的壓力鍋照片拿給那位董事長看,並問他,你的工廠能否生產出這樣的高價產品?他回答說,品質和功能應該可以接近,但是價格定不到那麼高,最多不過千元。

  接著,他告訴我,現在,他的興趣已經從做壓力鍋轉到資本經營了,前年他把企業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了法國的一個家電集團。我問,那麼你現在正在做什麼?他說,在家鄉投資了一個島,準備開發房地產和碼頭。

  聽到這裡,我百感交集。20年,一代人,好不容易做到全球第四,一朝出售,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重新回到那個位置?更讓人擔憂的是:在2010年的中國企業界,不願意“再埋頭做壓力鍋”的企業家到底有多少?

  近年來,專心實業在中國似乎已經變得“落伍”了。當年曾被視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傑克·韋爾奇等實業家不再時髦,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巴菲特、索羅斯和李嘉誠等投資家。

  這些景象似乎在顯示,當今是自1990年以來民營企業家士氣最低迷的時期。究其原因,大抵有三:其一,資本市場的回報大大高於工業經營;其二,傳媒過分渲染投資神話;其三,實業投資的宏觀環境並未得到改善,特別是去年以來出現了“國進民退”現象,極大地打擊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這種低迷的景象與中國經濟的實際需要產生了極大的落差。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製造業被迫向內需化轉型,而國內消費市場確實也出現了旺盛之勢,而這其實正是實業家可以大展雄心的時刻。同時,中國的產業經濟正面臨升級轉型,更需要實業家全力以赴,加大投入。而當其時,卻出現了投機之風,這不得不讓人生出無限的擔憂。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中國經濟要想在全球競爭中有所作為,必須依賴實業經濟的勃興。當實業家都一一的被“逼”成了投資家,當“實業之心”一一冷卻,可持續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又將從何說起?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p85761816

LV:6 爵士

追蹤
  • 466

    主題

  • 557

    回文

  • 1

    粉絲

大家好 新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