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禹 治水新思維

s895921 發表於 2010-7-29 17:32:3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108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7/29 10:35

「現代大禹 治水新思維」(黃麗鳳報導)


「我很感謝河川局,和村民有約,防汛期、颱風警報發佈,會派2部抽水機待命。」「宜蘭河、五十溪、大小礁溪、上游攔砂壩做好了,宜蘭河水路有比較好。」「我們反映的,能做的,河川局都很盡職,馬上處理。」


福爾摩沙---台灣,是美麗之島,也是風雨之島。


出身水利家庭,本身也在水利系統鑽研30年的陳文奇看寶島台灣:急風暴雨、流速太快,導致水患不斷。「台灣河川坡度都很陡,大水來,一下子都沖了下來,短時間,無法消化流水,市區會淹水,也會造成沖刷,前面坡面被沖壞後,就輪到堤防本身,常有災害就是這個原因,流速太快了。」


在這片土地上,地勢險峻,各河流流短坡陡,降雨時間與空間分佈不均,降雨強度變化很大,每年有約六成一的雨量集中在五到十月。


水利署第一河川局長吳金水指出,以東北隅的宜蘭為例,暴雨時水流湍急,蘭陽溪等主要河川流量隨著降雨迅速漲落,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氾濫成災;歷年來,整治不間斷!「蘭陽溪源自南湖大山,由20多條支流匯聚而成,流到蘭陽平原,落差3300公尺以上,水勢很強,是宜蘭自古大洪水的主因;目前主流治理已完成,如今重點是在加強急要段維護管理,讓它發揮應有功能;這幾年也努力分流治理羅東溪與宜蘭河,大部分中下游段治理完成。」


因為地形及氣候環境因素,宜蘭縣的易淹水地區多達4,500公頃,集中礁溪、壯圍及五結鄉低漥地區;每逢颱風豪雨,得子口溪、宜蘭河及冬山河中下游地區極易成災。「宜蘭本來就是易淹水地區,早期宜蘭先民也都有與水共存、在風雨中躲避洪水的生活經驗,現在也不能避免;尤其台九線以東,地勢很低漥,海拔只有0到4公尺,早期閘門做的少,可能還有海水倒灌的問題。」


全球氣候變遷更對水利工作形成考驗,民國95年度起執行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劃」,因此導入新思維,從綜合治水的角度,設法提昇防洪設施功效,降低高淹水潛勢地區的水患。「上游水土保持、林務計劃也納入考量,都市計劃、下水道系統也納入,對地區整體才能平順銜接。要讓高地的水直接出海,不可再倒灌入低地;低地淹水只有排不出去的部分 ,並以圍堤、抽水機、滯洪池搭配處理掉。」


宜蘭縣長林聰賢呼應這個理念,宜蘭因此在硬體工程之外,另外推出「水撲滿」、「百萬植樹」計劃,帶領民眾減少使用水泥戶外鋪面、多種樹、提高雨水入滲率、維持地下水資源;並結合地區發展與治水計劃,在下游低漥地區創造「水岸城市」,在尊重自然的原則下,發展觀光兼作治本措施,朝「利水澤民」的水利願景邁進。「應該整合地方中央行政機關及所有水利河川管理單位,從河川治理、城鄉規劃、都市防災層面整體思考。」


第一河川局長吳金水強調,新思維的治水重視因地制宜,從專業水利規劃到區域文化整合都考量在內;例如:流域內保水機能的維持、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都是涵蓋範圍,希望在提高防洪抗災能力的同時,也能確保自然資源永續利用。「河川治理考量生態,彎道還是會儘量採用蜿蜒,會有淺灘、急流、多孔隙空間,中上游水流就會乾淨,自然生態也會比較好。」


以第一河川局在宜蘭羅東打狗溪和淋漓坑橋上游進行的堤防新建工程為例,因應堤尾高攤地流失,施工現場採用7噸型的混凝土塊排列成4排;強化保護之外,完工後也可作為堤防道路,改善社區交通,當地住民很肯定。


早期河川治理,以「築堤」、「禦洪」為主,主要目標在於整理網狀亂流,束範於河槽中,防止沿岸土地浸淹、崩坍及流失;如今,水資源永續發展已經是全球關注的議題,水利政策不再「人定勝天」,如何營造奔流不息的水環境,讓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成為治水的永續目標。「河川治理走向防洪功能外,也考慮環境景觀,尤其,宜蘭對環境景觀要求很高;我們會接受地方意見,配合提供休閒旅遊空間,讓地方環境越來越好。」


行走河岸,舉目所及,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法,日漸取代以防洪減災為主要訴求的傳統工法;員山湖東村長鄭金釧說,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態多樣性、景觀綠美化都在治河的學問中。「河川局做堤防都有考慮到了,目前看到的是,堤頂可以散步;景觀變得非常好,淹水也解除了。至於淹水問題,要完全解決,那是很困難的。古時候,大禹治水,現在還有人在治水。」


被形容是「現代大禹」的水利人員,為了整治連年水患的五十溪,在宜蘭縣員山鄉湖東村進行整治工程長達7年之久;2千5百多個日子的風吹日曬雨打,村長鄭金釧全看在眼裡。「河川局做滿多的,一工區到四工區,大部分都在湖東村,還不錯啦,這幾年整治的還不錯;以前大雨,我的村民都淹水,現在改善了,安心很多。」「有一次,風雨很大,水大漲,怪手下去清,我也替他煩惱,怕機具人員流掉,太危險了,真的,還滿不錯的。」「他們滿負責的,監工也盡責,我有見証到;清早去,怪手下班我才回家,河川局人員也是,令人肯定。」


水利老兵陳文奇細數30年水利生涯,颱風期間從來沒有待在家裡過,幾乎都在外頭冒雨巡堤防;他自我打趣的說,古時候大禹治水都還能三過家門不入,現代水利人員,不要說過門不入,有的連經過家門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到點駐守、搶險救災了。


水是恩賜,帶來生命及無窮的希望,但也伴隨著洪災及土石流的無常,挑戰人對生命的信念;有人形容,水利工程奮鬥的進程,就是人類文明的演進史。「颱風來時,我們得24小時處在第一線,有問題,不管什麼時間,任務到了,就是要去做;水利家庭也有認知,颱風正是水利人員要去打拼的時候。」「水利人員當然辛苦,但也值回票價。水利是一個有很大貢獻的事業,水利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減少災害損失;因為,災害在台灣無法用工程完全克服,壓力是最大的。」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