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飲食】讀後感

jack14899 發表於 2010-9-10 13:05:2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 1322
•        【救命飲食】讀後感
其實想找這本『救命飲食』,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這本書的作者原本是酪農的小孩,跟我們大家一樣,從小就被灌輸了,乳類和肉類的蛋白質營養豐富,應該要多攝取,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強壯且健康。

等到他慢慢唸書,唸過獸醫、營養學系後,早期作的研究也是關於蛋白質的方面,如何讓人體製造出更多動物蛋白質。當時他的想法也認為:『我們應該吃對的食物、特別是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他也花了很多時間鑽研迄今發現最毒的兩種化學物質:戴奧辛和黃麴毒素,是早期研究戴奧辛的先驅。後來為了研究菲律賓的兒童罹患肝癌的比例很高,研究認為是因為菲國兒童大量攝取黃麴毒素過高,這種黃麴毒素存在於腐敗的花生和玉米中,目前被認為是最有影響的致癌物質。

當時他們認為只要提高動物蛋白質的攝取就能讓營養不良的狀況得到改善,因此政府和學校都專注於彌補『蛋白質落差』。但是計劃持續的當下,作者卻發現了另一個天大的秘密,攝取最多蛋白質的孩童,最容易得到肝癌,而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孩。

後來作者發現到來自一篇印度的研究報告,裡面提到了引人省思的相關發現,研究人員以20%的蛋白質添加黃麴毒素(這與西方肉食飲食的蛋白質比例相近)做為老鼠的飲食;另一組老鼠則以 5%的蛋白質添加相同劑量的黃麴毒素。研究的結果是20%蛋白質組,所有的老鼠都出現了罹患肝癌的跡象,而 5%蛋白組則沒有一隻出現,這種 100比 0 的實驗結果得到的最重要結論是,在控制癌症上,食物營養的威力超過致癌物質。

但因這項結果違反一般人學過的理論,所以作者也花了更多的時間設計更多的實驗來驗證營養成份(特別是蛋白質)在癌症控制上扮演的角色,得到的動物實驗結果也出人意表。

低蛋白質飲食能夠抑制黃麴毒素所造成的癌症,更重要的是就算已發展出初期的癌症,低蛋白質同樣能夠阻斷後續的癌細胞發展。換句話說,低蛋白質的飲食能夠化解高致癌物質黃麴毒素的致癌影響。只要改變蛋白質攝取量,就能任意的阻斷或繼續癌細胞的發展。

這項動物實驗使用的蛋白質含量跟一般人類攝取的比例相近,後來他們更發現酪蛋白(牛奶中含量為 87%),可促進癌細胞的成長,而來自於小麥和大豆的蛋白質即使攝取高劑量也不會致癌。

接下來,作者參與了跨國研究,研究的國家是中國飲食與生活方式與疾病的關聯,研究的結果也顯示攝取大量動物性食物的人,在同年齡罹患慢性病如癌症、心臟病或糖尿病的比例高於攝取大量植物性食物的人。

透過動物研究和中國研究,得到的共通性結論是,動物性食物會提高罹患慢性病如癌症、心臟病或糖尿病的比例,作者更寫出了書中的第三部份,透過更多研究人員的分析各種不同的慢性病都跟高動物性食品有關。

另外也透過不同醫生的病患實際人體實驗,降低攝取蛋白質真的改善了很多慢性病如心臟病或癌症,我想這是這本書為何會如此提倡低蛋白飲食的主因。

如果研究結果如此顯而易見,為何我們仍很難得到如此正確的資訊呢?最後一部份,作者說明了原因,政府、企業界、科學界和醫學界的互利共生狀態讓這種正確的資訊難以傳播,業界會產生出更多大量的錯誤情報,來混淆一般人的視聽。於是一般的消費者就花錢吃錯誤的飲食,繳稅做更多的醫學研究,再花錢來治療這些原本靠著飲食就能預防的疾病。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問世,能夠將多年融合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及毒物學的營養課內容介紹給更多的讀者,來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救命飲食》摘要
作者介紹

T.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的柯林.坎貝爾博士,出身傳統酪農家庭,他也曾深信牛奶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食物,鼓勵人多攝取牛奶、蛋和肉,以為這是「優質」動物性蛋白質。

他是全球最受敬重的營養學權威,四十多年來一直位居營養研究最前線,撰寫超過三百篇研究論文,做過無數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為期二十七年、由最具聲望的基金會贊助的實驗室計劃,還有「中國營養研究」,集結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二十年結晶,是生化研究史上,涵蓋範圍最廣泛的一次關於人類飲食、生活型態和疾病的調查,加上逾七百五十項的參考書目所完成的《救命飲食》,是健康和營養領域中,最全面而完整的研究著作。

摘要
本書是作者經過數十年研究,終於發現「肉、奶、蛋」此動物性飲食與疾病的關聯,以下是原文部分重點節錄……好書筆記

1.最容易罹患慢性病是吃最多動物性食物的人,就算只攝取少量動物性食物,也有負面效果。

2.酪蛋白(在牛奶蛋白質中占87%),可促進任何階段的癌細胞生長;而來自小麥和大豆等植物蛋白質,就算攝取高單位也不會致癌。

3.酪蛋白甚至所有的動物性蛋白,可能是食物裡致癌可能性最高的物質,只要調整飲食中酪蛋白的份量,就可以啟動或阻斷癌症生長。

4.每日攝取15%至16%的動物蛋白,就可能啟動癌症;降低動物蛋白質的攝取可大幅減少腫瘤啟動。

5.即便有明顯罹癌基因體質,只要改變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就能決定壞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6.動物性食品會促進腫瘤發生,植物性食品則可減少腫瘤發生。

7.飲食富含動物性食品,會讓生育年齡延長九到十年,而生育年齡增長會提高乳癌風險。

8.人體發育和蛋白質有關,而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一樣有效;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較慢,但比較穩定。

9.沒有任何手術或化學藥物能和飲食(低脂植物性飲食)一樣,對心臟病的成效這麼令人印象深刻。

10.無論科學研究人員、醫師或制定政策的官員怎麼說,外行人一定要知道,全食物蔬食絕對是最健康的飲食。

11.高纖的全食物蔬食能避免糖尿病,而高脂高蛋白的動物性飲食,則會促成糖尿病。

12.飲食最西化的地區(攝取高動物性蛋白質、高動物性脂肪),居民膽固醇濃度最高。

13.乳癌風險高的女性除了看著辦、終生服藥、乳房切除外,還有一種選擇:不吃動物性食品、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輔以定期監測。

14.雌激素和提高乳癌風險有關,而低脂全植物飲食可降低雌激素。

15.我們會接觸環境中有毒化學物,90%至95%是因為吃了動物性產品。

16.動物性蛋白質、肉、乳製品、蛋等主要促成因素,與高比例的攝護腺癌相關。

17.專業協會、醫生和政府所推崇的「正常」飲食,卻會造成癱瘓、癌症、心臟病、肥胖、自體免疫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極高。

18.牛奶喝越多,骨折率越高;植物蛋白的攝取量越高於動物蛋白,越不會出現骨折。

19.現在的父母或孩童都不曉得牛乳和第一型糖尿病、攝護腺癌、骨質疏鬆症、多發性硬化症、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有關。

20.縱然證據顯示乳製品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但因攸關大筆金錢,業者或專家仍鼓勵人多喝牛奶。

21.黃斑病變和白內障這兩種眼疾,都是因為未攝取足夠深綠色蔬菜。

22.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易增加各種失智症的罹患機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

23.植物性食品沒有膽固醇,人體需要膽固醇時,身體會自行製造,不需從食物中攝取。

24.肉類真正的危險是造成營養失衡,就算改吃有機牛肉也不安全,因為營養成分相似。

25.自體免疫疾病可藉由飲食,減緩速度或減輕病情。

26.任何手術或藥丸,都不能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27.在疾病早期階段(診斷前)能預防疾病的營養物質,在疾病後期階段(診斷後)同樣能終止或扭轉病情。

28.藉由攝取全植物性的飲食,我們使用的水、土地和資源不會變少,製造的汙染減少,也讓農場動物承受較少痛苦;食物的選擇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並影響全球環境。

29.最營養健康的飲食:攝取全食物蔬食,將精緻食物、鹽分、脂肪降到最低,盡量避免動物性食品,最理想的建議攝取量是零。

30.一般人以為減少脂肪攝取量就一定健康,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你可能吃下更多動物性蛋白質。

31.要防止人民痛苦,政府最好提倡全食物蔬食,但政府卻說動物性食品、乳製品、肉類、精緻糖和脂肪對人類有益。

32.其實人體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質,代替體內定期流失的蛋白質(像胺基酸)。

33.飲食含有越多動物蛋白,會使血膽固醇含量增加,也提高動脈硬化症、癌症、阿茲海默症和腎結石等等的罹患機率。

34.整個體制都落入企業界的掌控中,政府和學術界各司其職,但大多是在做業者希望他們做的事。

35.你不該認定醫師就比你的鄰居和同事,更了解食物與健康的關聯,因為沒受營養訓練的醫生可能讓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喝過多牛奶。

36.令人心驚的是,大多數醫生沒受過營養學訓練,也不知道營養和健康的相關性。

37.大部分的癌症機構都不願討論關於飲食的建議,甚至嗤之以鼻,因為這嚴重挑戰了以藥物和手術為本的傳統醫學。

38.醫師決定如何進行醫治的考量要點,通常是基於金錢。

39.醫師習慣接受藥物業界的好處,而業界就利用「殷勤」的服務,影響醫師此後所受的醫學教育;導致負責人民健康的醫療體系正在損害我們的健康。

40.營養專家竟當眾讚美麥當勞漢堡的營養價值,難怪消費者對健康資訊感到一頭霧水。

41.「研究過程中,我一再看到蔬食的好處與效果,遠勝過醫療上所使用的藥物或手術…若科學或醫學界的人還對此不聞不問,那麼這些人不光是固執,更是不負責任」。

42.「堆積如山的證據部分來自我自己,部分來自其他科學家,再加上中國營養研究的結果,說服了我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十五年前我就不再吃肉,六到八年來也幾乎不碰動物性食品,包括乳製品…我的家人也採取了新的飲食法」

●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來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攝取最多牛乳和乳製品的國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禍首,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質。

●研究統計,飲食中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初期多發性硬化症病患,有80%會死亡。

●只要改變飲食習慣,不吃動物性蛋白質,腎結石復發的病患就能不藥而癒。

●以肉食為主的美國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比例是以植物為主食的中國男性的十七倍!

●醫師決定如何進行治療的考量要點,通常是基於金錢,而不是健康。

●有的醫生讓病人吃了許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錢,甚至快要死掉,但其實只要吃燕麥片就可以好了!

●醫師會動手術和開藥,卻不懂營養,因為他們根本沒受過營養 學的訓練。

●沒有任何手術或藥丸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書中第四部分是大爆料,爆出科學界的黑暗面,指控許多主持政府宣導計劃的營養學家其實和食品工業有深厚的關係,簡直就是標準的官商勾結。T. Colin Campbell指出,那也是為何居然有營養學家曾表示,麥當勞的速食對健康無害。

對於肉食之害,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有兩個:一、我們吃的肉,絕大多數是在人工環境下飼養的。牲畜吃的大多不是他們天然的食物,它們恐怕也有文明病的問題,而且抗生素及生長激素的廣泛使用,讓我們吃下的,其實是病豬、病牛、病雞!《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中,就有清楚報到超市中販賣的牛肉,是怎麼養出來的,我看完後感到很害怕,就再也沒在超市買過牛肉了(>.<)

對了,超人氣美食部落客徐天麟就因美食吃出一身病,他的美食部落格「肥到深處無怨油」紅遍半邊天。只是這樣吃的代價不小,徐天麟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全都破表,心血管嚴重堵塞,上上個月還裝了三根心臟支架。

除了健康問題,大量肉食在環境上也是無法永續的。除了森林被大量砍伐來畜牧外,家畜家禽得食用大量的穀類,一口肉背後所代表的穀類可以讓貧民飽餐好幾頓,飼養牲畜過程消耗的水也可能填滿好幾個大水壩。牲畜大量的排泄物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台灣養豬業所造成河川污染相當嚴重;更重要的是,畜牧業是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五分之一,其在造成氣候變遷的程度上甚至大過交通運輸!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swift28 發表於 2011-11-18 18:12
越看越迷糊
看起來這些文章
需要邏輯能力強
及要有醫療背景的
才能駕輕就熟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jack14899

LV:2 村民

追蹤
  • 4

    主題

  • 5

    回文

  • 1

    粉絲

我是大帥哥